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九○
卷四九○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卷四九○ 第 1a 页
 权德舆(八)

** 右谏议大夫韦君集序

洙泗门人登四科者。唯称端木赐卜商可与言诗。以其善
于取类。敏于喻礼。然则缘情咏言。感物造端。发为人文。必
本王泽。贞元十二年夏四月庚辰。皇帝御麟德殿。命通儒
硕生。与缁黄上首。杂论奥赜。互相发明。繇是京兆韦君以
四门博士召见。三元六学。博辩宏大。精义具举。宸心乃愉。
寻献七百字诗一章。词华彬蔚。诏旨优答。浃日授秘书郎。
踰月迁右补阙。未半岁拜右谏议大夫。其馀以文发身。以
卷四九○ 第 1b 页
直事君。言语侍从。论思讽议。贾生当受釐之问。方朔擅不
穷之智。近臣渥命。荣冠一时。荐绅竞劝。岩谷皆耸。初君年
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
乐府之学。且以[瑰]琦轶拔为已任。至弱冠。乃喟然曰。四始
五际。今既远矣。会情性者。因于物象。穷比兴者。在于声律。
盖辩以丽。丽以则。得于无间。合于天倪者。其在是乎。彼惠
休称谢永嘉如芙蓉出水。钟嵘谓范尚书如流风回雪。吾
知之矣。遂苦心藻虑。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度越偫伦。尝著
卷四九○ 第 2a 页
天竺寺六十韵。鲁郡文忠公序引而和之。使画工图于仁
祠。摘句配境。偕为胜绝。又于江南著卧疾二十韵。晋国忠
肃公手翰以美之曰。卓尔独立。其在我韦生乎。其为名臣
宗公所称赏如此。又与竟陵陆鸿渐杼山僧皎然为方外
之侣。沉冥博约。为日最久。而不名一行。 不滞一方。故其
曳羽衣也。则曰遗名。摄方袍也。则曰尘外。被儒服也。则今
之名字著焉。周流三教。出入无际。寄词诣理。必于斯文。自
贞元五年。始以晋公从事至京师。迨今十年。所著凡三百
篇。尝因休沐。悉以见示。德舆鄙昧。不能言诗。徒以掖垣之
卷四九○ 第 2b 页
寮。辱命为序。岂爱之厚而忘其不能欤。前此论著。别为篇
第。后此者方䌷怀仙章句。而不复赋人间之事矣。今兹诗
集。以类相从。献酬属和。因亦编次。且以圣诞日麟德殿三
教讲论诗为首。凡十卷云。

**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

古者采诗成声。以观风俗。士君子以文会友。缘情放言。言
必类而思无邪。悼谷风而嘉伐木。同其声气。则有唱和。乐
在名教。而相博约。此北海唐君文编盛山集之所由作也。
初文编以英华籍甚。辉动朝右。书法草奏。为明庭羽仪。谈
卷四九○ 第 3a 页
者谓翰飞密侍。润色告命。如取诸怀之易也。八年夏。佩盛
山印绶。朱两轓而西。天子雅知其文采。慰勉甚厚。且曰。第
如新涖。分我忧叹。于是惠而保之。四封熙熙。比岁连课。为
百城表率。十九年冬。既受代转迁于夔。上方以恺悌纾息
之为大。人文华国之为细。或者蕴而决之。使目不暇瞬。庸
讵知向时岁月。不来之推毂邪。理盛山十二年。其属诗多
矣。非交修继和。不在此编。至于营合道志。咏言比事。有久
敬之义焉。暌携寤叹。惆怅感发。有离偫之思焉。班春悲秋。
行部迟客。有记事之敏焉。烟云草木。比兴形似。有寓物之
卷四九○ 第 3b 页
丽焉。方言善谑。离合变化。引而伸之。以极其致。昔魏文帝
称刘公干五言诗之善者。妙绝一时。抱朴子云。读二陆之
文。恐其卷尽。今览盛山之作有似之。凡汉庭公卿左右曹
方国二千石军司马部从事。暨岩栖处士令弟才子。稽合
属和。二十有三人。共若干篇。盍簪则七子偕赋。发函亦干
里善应。尊贤下士。备见于斯。葳蕤照烛。虽南金青玉之不
若也。噫。文编所友善者。仆多善之。周星之间。物故殆半。梁
宽中杨懋功。尤为莫逆。交友零落。如何可言。况其雅音已
矣。多叹三复。感念涕洟。集于笔端。是集也。编于德舆。尝有
卷四九○ 第 4a 页
木桃琼瑶之往复。辱求序引。所不敢让者。俟夫子徵还。道
旧之日。破涕为笑于斯文也。

** 左武卫冑曹许君集序

建安之后。诗教日寝。重以齐梁之间。君臣相化。牵于景物。
理不胜词。开元天宝已来。稍革颓靡。存乎风兴。然趋时逐
进。此为[:#AS-8867:⿳士冖柘]籥。绅佩之徒。以不能言为耻。至吟咏情性。取适
章句者鲜焉。有许氏子者。名经邦。字某。世得命官。不书于
此。如举其始终之略。以著于篇。君天授纯静。不迁于物。修
检之中。须有夷旷。早孤。家于鄱阳。有佳山水。遂以贞遁为
卷四九○ 第 4b 页
心。不近声利。孝敬温信。著于州里。保閒乐退。无所挠屈。家
人近习。未尝见其喜愠之色。谋学业文。以此为适。相国第
五公之为郡也。轼闾悬榻以礼之。咨于连帅。荐授试左武
卫曹参军。有别墅去家百里。秋八月。溯溪而上。滩激险。不
幸溺于秋涛之中。呜呼。践儒行而未申其用。沾初命而未
至于禄。受全气而不终其寿。此三者。所以为士友之病。凡
所赋诗。皆意与境会。疏导情性。含写飞动。得之于静。故所
趣皆远。其道退。其徒寡。不交当世。故知之者稀。惟昌黎韩
愈泰山羊滔最为友善。羊既物化。韩为江西从事。今年冬。

卷四九○ 第 5a 页

予役于钟陵。而君去世之三岁也。文行实录。皆得之于韩。
噫嘻。士之修道向晦。不耀于时以泯没者。可胜道哉。如许
君者。洁身于困约之中。讲艺于蓬茨之下。以六义之文为
富。以一亩之宫为泰。齐人吹竽。楚人泣玉。故志业内固。英
华未发。介然居易。以至殁身。其古之墙东谷口之徒与。韩
以其诗三百篇授予。故类而为集。

** 韦宾客宅宴集诗序

太子宾客韦兄。彯华缨。佩金龟。为清时大僚。有数年矣。始
卷四九○ 第 5b 页
以博士奉朝请。周历台阁。出分藩符。入作卿长。乃领内府。
又宾东朝。拜章乞告。优诏得请。致仕就第。燕閒自颐。中外
族属。尝僚贵仕。以觞酒祝延。发礼修贺者多矣。以兄始登
朝行。实自礼寺。蕃祉吉禄。此为椎轮。于是众君子学通行
修。尝践此任者。与今之引经据古。屈职在列者。同声撰日。
复修兹会。乃有夏官小司马左右曹侍臣书殿东观柱下
史南宫郎九旋十(疑)而鄙夫忝焉。入门而右。胜槩迎步。耸(
阙一字)槛于宾位。罗松篁于石径。清冬之时。寒翠溢目。则熙
春众卉。炤灼骀荡。又可知也。轩盖上下。壶觞交错。聆主人
之言。则同惇史。听众宾之论。如在曲台。徜徉乎礼文。博约
卷四九○ 第 6a 页
乎法义。乐在名教。庆兹寿宠。中饮沾醉。抗音击节。乃相谓
曰。季伦金谷。实有歌诗。元亮斜川。亦疏爵里。况今贺得谢
之美。赋必类之词。爱景美禄。遗簪投辖。盛集之若是者有
几。安可没而不书。猥微菲薄。因附官业。今裴辛吕三君子。
皆讲学称职。而司勋满岁复留。再帖郎位。犹四命焉。前此
者。柱史之超拜浃日矣。鄙夫之忝兹一纪矣。二左曹东观
二十年矣。(原注陈君二十年冯君二十年张君十八年今
云二十年开中半也)小司马向三十年矣。而主人逾四十年矣。其
于折中定议。损益于仪法多矣。(原注兵部二十八年主人
卷四九○ 第 6b 页
四十五年向逾举全数也)外有平阳长乐二连帅韦君柳君。绛郴和
三郡守裴君李君(阙二字)前苏州韦君。信州陆君。(阙一字)守之
介刘君。六邑之长姜君。合中外历是者十九人。因广斯文。
且为礼官之籍。

** 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

儒有秦公绪者。当天宝理平之世。兴丽则鼓盛名于当时。
遭多故。道进身退。越部山水。佐其清机。圆冠野服。翛然自
放。宅遐心于事外。得佳句于物表。不知华缨丹毂之为贵
者几四十年。方帅时贤。轼闾悬榻。昔郑公通德。有乡门之
号。秦君丽句。创里亭之名。慕风骚者。多所向仰。贞元中。天
卷四九○ 第 7a 页
下无事。大君好文。公绪旧游。多在显列。伯喈文举之徒。争
为荐首。而寿阳大夫公之章先闻。故有书府典校之拜。时
动静不滞于一方矣。七年春。始与予遇于南徐。白头初命。
色无愠怍。知名岁久。故其相得甚欢。因谓予曰。今业六义
以著称者。必当唱酬往复。亦所以极其思虑。较其胜败。而
文以时之。闻人序而申之。悉索笈中。得数十编。皆文场之
重名强敌。且见校以故敌故(二字疑衍)随州刘君长卿赠答之
卷。惜其长往。谓余宜叙。嚱夫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
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
卷四九○ 第 7b 页
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
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至于室家离合之义。朋
友切磋之道。咏言其伤。折之以正。凡若干首。各见于词云。

** 萧侍御喜陆太祝自信州移居洪州玉芝观诗序

太祝陆君鸿渐。以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凡所至之邦。必
千骑效劳。五浆先馈。尝考一亩之宫于上饶。时江西上介
殿中萧侍御公瑜权领是邦。相得欢甚。会连帅大司宪李
公入觐于王。萧君领廉察留府。太祝亦不远而至。声同而
应随故也。先是尝舍于道观。因复居之。竹斋虚白。湖水在
卷四九○ 第 8a 页
下。春物萌动。时鸟变声。支颐散发。心目相适。萧君悦其所
以然也。既展宾主之贶。又歌诗以将之。其词清越。铿若金
璧。得诗人之辩丽。见君子之交好。诗既成。而太祝有酬和
之作。复往之盛。粲然可观。客有前法曹掾崔君茂实。文场
之旧。以六义为已任。攘臂拔笔而为和者。惟三贤师友风
骚。迭为强敌。志之所之。发为英声。其于奇正相生。质文相
发。若笙磬合奏。组缋交映。君子曰。侍御唱之。太祝酬之。法
曹和之。是三篇也。不可以不纪。况合散出处之未始有极
耶。以鄙人尝学于是。俾冠以序。其或继而和者。用先成为
卷四九○ 第 8b 页
次序云。

** 崔吏部卫兵部同任渭南县尉日宿天长寺上方唱和诗序

易之同人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故道同于内。而气相求。
情发于中。而声成文。以观以偫。以比以兴。清河崔处仁。河
东卫从周。于是有清秋仁祠往复十七韵之作。初二贤皆
以秀造分校秘府宏文之书。贞元初。同为渭南尉。联曹结
绶。相视莫逆。处仁自府庭旋归。税驾于斯。国门胜槩。康庄
在下。驰车徒而走声利者。此为咽喉。外烦埃壒。中孕闲旷。

卷四九○ 第 9a 页

昼悬清光。夕湛虚明。上方之钟磬。深夜之月露。眺听寂寞。
情灵感发。投者报者。无非琼瑶。如金丝应和。孔翠翔集。尽
在是矣。厥后同为左右补阙。从周以本官入为翰林学士。
处仁累以尚书郎知制诰。既而处仁西垣即真。从周复以
外郎掌诰。洎处仁迁小宗伯。而从周即真。俄掌贡举。实为
之代。元和三年秋。处仁为吏部侍郎。从周为兵部侍郎。重
九休浣。联镳道旧。永怀曩篇。二纪于兹。虑屋壁之隙坏。诗
文之磨灭。不若刻勒片石之为坚且久也。惟二贤大雅闳
卷四九○ 第 9b 页
达。人伦龟玉。更为王阳。迭为田苏。便蕃清近。烜赫章大。其
于为霖为砺。四方之属耳目久矣。然则志气之所舒。英华
之所摅。其滥觞于此乎。德舆与二君子同为谏官。同掌书
命。相继典贡士。分曹居中台。其间交代迭处。不可具举。敢
叨益者之数。实悦同心之言。追琢既具。序夫本末。亦二君
子之志也。

** 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

暮春三月。时物具举。先师达贤。或风于舞雩。或禊于兰亭。
所以畅性灵。涤劳苦。使神王道胜。冥夫天倪。吾徒束支体
于府署。以簿书为拲梏有日矣。故因休沐之暇。考近郊之
卷四九○ 第 10a 页
胜。郭北五里。有古龙沙。龙沙北下。有州人秀才熊氏清风
亭。盖故容州牧戴幼公前仓部郎萧元植。贤熊氏之业文。
尚兹境之幽旷。合资以构之。创名以识之。五年矣。初入环
堵。中有琴书。披篁跻石。忽至兹地。鄱章二江。分派于趾下。
匡庐偫峰。极目于枕上。或澄波净绿。相与无际。或孤烟归
云。明灭变化。耳目所及。异乎人寰。志士得之为道机。诗人
得之为佳句。而主人生于是。习于是。其修身学文。固加于
人一等矣。况其志励于萤雪之下。业成于薪水之馀。则甲
科令名。如在指顾。是会也。有御史府杨君薛君环列崔君
卷四九○ 第 10b 页
校理魏君。皆以文发身。或再战再克。予与皇甫君。不繇是
进。亦陪其欢。虚中旷然。取乐名教。而主人趋隅拜下。敬恭
得礼。请酌古道。遍徵歌诗。因曰。自十数年间佐是府者。腾
陵杳冥。离会靡常。众君子用牵乎时。未始有极。然异日之
适。非今日之适也。至若心同于内。迹吻于外。交臂瞪视。吾
丧我于此亭者。一生几何。是不可以不纪。乃次诗于屋壁。
各疏爵里。以为清风亭故事云。

** 吴尊师华原露仙馆诗序

世人于逆旅溺丧之中。而村(疑)执胶固。唯仙师吴君。超然
卷四九○ 第 11a 页
悬解。于是有华原露仙之作。本于道生。终于物宜。盖顺一
气之聚散。随百昌之化生。为疣为赘。为决为溃。委和归根。
泊然大观。至于谷神隐景之道。又何可究耶。众君子用徵
声诗。师亦继和。是皆遗形达生之言也。或曰。若师之道。可
以坐忘矣。恶用言说涉于名迹耶。予曰。道德上下经与内
外杂篇。豆非老庄之言耶。终日而尽道。师之心也。彼方以
生死为一贯。又何有于名迹哉。又曰。既言之可矣。恶用诗
之矣。师又泛然而和之。斯皆元同而不囿于物者也。于是
或者退。而鄙夫书之。以冠于偫篇云。

卷四九○ 第 11b 页

** 奉送裴二十一兄阁老中丞赴黔中序

裴兄居谏大夫五年。休问籍甚。其于匪躬据古。切劘献替。
掖垣众君子徒见其拜宣章伏阁。而莫知其所以言者。然
则发舒纯诚。宏大聪明。以贡于穆清者。可胜道耶。每汉廷
大僚与六官贰职之缺。偫情属目。俟其授受久矣。壬子诏
书有黔巫长帅之拜。秩于清宪。褒以命服。周行诸公以为
一方之幸。且惜其去。而未喻也。及夫别殿前席。沃心交感。
重藩符之所付。虑安集之不称。凡所以辍近臣惠远人之
旨。纤悉备厚。上许周月之代。兄求三岁之理。又以见首公

卷四九○ 第 12a 页
病。而忘其僻远淹恤。然后诸公知惜别为细。而感恩为大。
在此行矣。自牂牁通道夜郎。置吏以示绥怀。以安剽轻。失
其理则萧然愁扰。得其和则驩然感悦。方略招徕。系于官
师。以兄之慈惠直信。粹清廉白。为仁由已。不改其度。使大
化淳流。在明诚洞开。推人情以赋政。便习俗而不扰。彼四
封之内。如热得濯。如水走下。史臣操简以传循吏。使者急
宣以将徵命。虽欲复三岁之言。其可得乎。未间则褰赤帷。
饮醇酒。宴宴言笑。中无町畦。虽郁蒸雾雨之候。无自而入
矣。大丈夫被荐绅。彯华缨。宏宣职业。无有远迩。则向之玉
卷四九○ 第 12b 页
堂清禁。论思侍从。与今日龙节前导。金龟映组。皆所以事
君也。岂有中外之异耶。祖軷沾醉。宣言相勉。在加餐寓书
而已。至若山川风物。与骚离瞻望之叹。皆备于诗人所赋。
故不再书。

** 送安南裴中丞序

士君子循道致用。感恩宣力。则万里如咫步。溟波犹康庄。
况金印照路。熊车伏轼。提封甚阔。命赐甚厚。此裴侯所以
抃笑就道。视交州如衡轭之前。则天时之瘅热。地里之迥
远。皆细故也。初裴侯夷退燕息。未尝角逐于有司。且曰。不
卷四九○ 第 13a 页
试则已。岂能自售。其后累以惠文法冠为戎辂上介。甫登
中台。旋镇南服。盖纯钩百汰。不得自闭于匣中明矣。今天
子惠兹元元。迈唐虞之风。鄙夫司言九年。玷辱清近。顾不
能裁成谟训。著一代典法。耗竭蚩鄙。为明时羞。思得上分
忧叹。下布条职。使四封之内。列郡和洽。斯亦大丈夫之事
也。因君是行。聊复起予。追思往岁。携手相乐。与兰陵萧元
植范阳卢载初宦游出处。多在江介。索然物故。何可胜言。
又想夫杨柳古湾。秣陵仁祠。寒夜促膝。欢言举酒。晦明飙
驰。忽二十年。各乘风波。时一会合。今日出祖话别。在加餐
卷四九○ 第 13b 页
自爱而已。至若马文泉之功略。士威彦之教化。憬俗裔人。
纳诸掌握。明珠文犀。视同涕唾。皆裴侯彀中所畜也。不复
烦言。

** 奉送黔中元中丞赴本道序

中丞顷持邦宪。灵台坦荡。中立不倚。公辅之望。悬于人心
者久矣。大方夷道。且无町畦。持刀笔者忮害为狱。故前言
有馀杭之命。左迁也。大君端拱穆清。深恤人隐。虑远黎之
未康。择可以富教之者。以馀杭风政。表课第一。故有持节
黔中之拜。天之爱人。斯谓甚矣。受命之日。庀徒戒行。鄙人
卷四九○ 第 14a 页
以使者之微。假道于此。属当祖軷。辱在宾筵。敢宣言于执
事曰。夫蹈全德者。事无夷险。播善政者。地无遐迩。然则五
溪之氓。其将泰乎。吕梁悬水。尚在忠信。矧夫巴黔故地。方
镇专达。惠饫夷落。兴行礼让。然后翱翔清朝。羽仪百僚。倚
伏之数。庸讵知不以此乎。夫临觞捧袂。愀然悽怆。此儿女
之仁也。固壮夫耻之。愚亦耻之。引满举白。既醉而罢。文则
不腆。盖指事云。

** 奉陪李大夫送王侍御史往淮南浙西序

夏四月戊午。大夫公至自朝觐。敷宣仁泽。既浃辰。俾从事
卷四九○ 第 14b 页
监察御史太原王德素将事于淮南浙西二府。且修好也。
初德素以行艺修明。达于吏理。由廷尉评而簪惠文。曳赤
绂。参钟陵军事。公之入觐也。主留府师旅之重。公之还部
也。领将命四方之觐。自非和裕之才。肃给之用。有嘉闻而
无流事。孰能与于此。亦既撰吉日。驿车辚辚。公乃备觞豆
以祖之。类歌诗以贶之。小子辱从事之末。承命授简。书日
书字者。异乎诸府宾主之礼。且以美德。业也。

** 送水部许员外出守郢州序

吏二千石与中台郎。循良隽茂。旋相为重。在其推择所切
卷四九○ 第 15a 页
而已。故叔载以文术而居郎位。以吏理而分郡节。时所重
难。辄居选中。其初以献赋射策。取甲科如地芥。交诸侯之
聘。车不辍鞅。繇外台察视。入佐著作。休声日扬。乃擢建礼。
与伯氏左曹萼跗相鲜。济济于公朝。怡怡于闺门。士君子
咏歌属和。以为荣观。昔郢中之客。能为阳春白雪之曲。洎
梁水部郎何逊。文含清律。重于江南。今叔载有必类之词。
比兴温雅。其于宦游。宜乎典水曹而牧郢人也。况汉南长
帅。风行列都。郡守清静公廉。遵诏条而已。以叔载内平夷
而外质重。不佻不流。佳言析理。亹亹可复。施于列藩。如发
卷四九○ 第 15b 页
硎投刃。况得汉南之欢旧矣。又何疑于报政邪。大则以尤
异徵。细犹转迁剧郡。皦然前知。不足为贺。觞酒祖軷。姑以
纾居者之愀怆云。

** 送建州赵使君序

予嘉赵侯者。在京下十馀年。禄甚薄而心甚泰。操利权熏
灼。可以颐指变化者。赵不侯顾不游其津。退然自得。鄙夫
识之曰。斯可以为君子矣。今兹以兰台郎满岁。佩二千石
印绶。受明天子面命。牧兹建人。为仁由已。斯亦不细。是邦
为东闽剧地。故相安平穆公尝理焉。穆公予之戴侯也。故

卷四九○ 第 16a 页
言之。当孝文避狄时巡之际。移书四方。词义愤切。密疏奔
问。请以州师赴蹈。凡穆公所以彰大名操大政者。皆建之
为也。赵侯于斯时实为从事。宾榻虚左。得之甚欢。凡赵侯
所以令声籍甚。四征交辟者。由穆公发之也。今日幢盖。昔
时山川。存问遗老。凄凉故事。至止之日。情何可言。属者状
往行于考功。易嘉名于博士。斯亦士君子尽诚于所奉。其
可诬耶。顷予忝职西垣。殆将十岁。草列郡命。过于百数。每
发缄含毫。未尝不惕然慎重。以其四封之内。性命所系故
也。或叹赵侯官尚屈而地颇远。予以为不然。昔孔门诸生。
卷四九○ 第 16b 页
以蒲莒单父著称。况诸侯之贵乎。东汉循吏。以交阯九真
报政。况建溪之迩乎。则赵侯旟轼之间。猛鸷飞伏。劳徕所
及。鳏孤乐康。陟明善价。如建瓴水。虽欲勇退知止。其可得
乎。南辕计日。祭軷即路。白昼美景。如归故乡。行矣赵侯。当
以书札为念也。

** 送循州贾使君赴任序

使君尝以司直佐黔阳。黔阳之政举。又以赞善守宁夷。宁
夷之人乂。乃今以周行慰荐。诏领海丰。天慈覆露。无有远
迩。及夫书于循吏。为后法程。则古人交阯九真之绩。与河
卷四九○ 第 17a 页
内颍川。固何以异焉。知今日麾盖。不为使君南溟之变化
耶。追思从兄秀才。为使君门闾之宾。曩岁晤语。备徵理行。
怆族属之凋落。益暌离之怊怅。事可覆视。言为不诬。朱轓
郡节。三伏就路。众君子祖道或赋。列为一编。延颈屈指。在
徵书北辕而已。

** 腊日与诸公龙沙宴集序

清祀嘉平。著于三代。盖祭百种以报啬。表一岁之顺成。故
吾徒亦休浣考胜。用文会友。龙沙古地。大江在下。可以纵
远目。可以涤烦襟。况簪裾成列。觞豆备荐。酒酣神王。举手
卷四九○ 第 17b 页
拊节。尽一日之泽。遣百虑如遗。二三子唯今日。可以酒狂
而不书。是无勇也。

** 秋夜侍姑叔宴会序

叔父至自东周。第如新定。就长子桐庐尉之养也。途出云
阳。德舆之侨居在焉。拜庆之后。式展宴饯。掇蔬焚枯。以实
圆方。叔父诸姑既就坐。偫从伯仲。或冠或丱。中外稚孺。凡
四五十人。差其长幼。为侍坐之列。畅之以旨酒。既醉不諠。
侑之以清弦。中奏弥静。天天申申。其乐无垠。发之于恬旷。
得之于名教。稍间。则圆魄照坐。微风入林。残暑尽销。清光
卷四九○ 第 18a 页
交映。歌诗类事。举节应觞。觉听视之内。无非和乐。虽谢庭
羯末之盛。雪花柳絮之兴。及夫情适于中。率礼无违。亦一
时也。乃命编次其文。且书其时。时建中四年之七月。德舆
操觚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