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韦行俭
韦行俭 第 2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韦行俭 第 1a 页

* 韦行俭

行俭。建中时人。

** 新修嵩岳中天王庙记

太室为九州之险。五岳之冠。孕灵生贤。作镇地中。自汉武
闻万岁之呼。令祠官加增其祠。厥后元魏徙庙于岳之东
南。开元十八年。元宗徵元封故事。再饰祠宇。天宝初。又命
秩视王礼。封为中天王。编在祀典。每岁六月。天子遣河南
尹至岳下。洁斋具牲牷圭币以行事。祝史执笾豆樽俎以
韦行俭 第 1b 页
陈辞。望秩之祭。以崇配天之敬。岁无违者。而年祀[:#AS-85BC:⿱穴㓎]久。其
土偶木偶。及东序西序南向北向图形象者。皆风落之。日
暄之。雨濡之。尘败之。或墉垣缺陊。彩缋漫灭。不怒之威。盖
阙如也。汉南元戎荥阳郑公。由荥阳守而尹洛邑。用端密
温文宣明教化为导人之道。聆其积弊。俾革其故。自中天
王洎夫人缨緌冕服。首饰步摇。间以金翠。彰用五色。旁罗
四岳四渎。施于启母少姨之伦。其馀交乎户室。立于阶闼。
操大屈。注仆姑。执殳秉钺。环列庑下。由四墉周于壖垣。过
祠及门。瞻其容卫者。首如镇。目如瞬。臂如戟。吻如相稽。擎
韦行俭 第 2a 页
[:#AS-856A:⿰⻊⿱巳心]屏息。若交门
之有乡坐拜者焉。夫古之牧人事神。必交修之。人仰神之
正直。神依人之明德。以享丰福。以荷百禄。真为政之本也。
前代五岳视三公。皇家之制。宠逾五等。今徵郑公崇饰肃
祗之旨。盖所以奉国典。尊君命也。庚申岁。行俭作吏。承命
蒇事宫庭。因款识于石。播美厥后云。

* 崔损

损字至无。博陵人。大历末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
校书郎。累擢右谏议大夫。贞元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
韦行俭 第 2b 页
下平章事。赐金紫。转门下侍郎。十九年卒。赠太子太傅。谥
曰靖。

** 明水赋(以泠然感化洁我烝尝为韵)


大飨之礼。明水攸先。其水也。所以本太古之淳朴。其明也。
所以享至敬之昭宣。从朗月之潜化。应阴燧而通元。暗度
晴空。泛银河而色静。晓临清庙。浮玉露而光鲜。既润下以
功博。亦就湿而义全。冥兆朕于至理。契幽微于自然。加五
齐而致献。首三酒而告虔。观其象在乎天。德包乎坎。类影
响之相召。协阴阳之应感。其礼斯节。其色斯洁。不假缩于
包茅。复何施于曲蘖。将污樽而并用。与越席而齐列。或异
韦行俭 第 3a 页
乎勿幕有孚。岂比夫不食而渫。皛皛荧荧。清清泠泠。明德
惟馨。神人是听。从无味而有味。自无形而有形。深源莫测。
实资造化。濯桂影于遥天。洗蟾光于永夜。懿夫昭洁著赞。
溉赏常蒸。宜玉斝之见贮。匪金盘之见承。若乃鼎俎备设。
嘉羞众夥。苾苾芬芬。名之莫可。尚其本也。知享献而靡他。
贵其新也。谅斟酌而在我。于维巨唐。穆穆皇皇。崇初祀。异
烝尝。元酒乃荐。至诚允臧。天降其福。地出则祥。醴泉洋洋。
明水是将。彻庆云之色。映瑞日之光。偫臣作颂。歌孝治之
无疆。

韦行俭 第 3b 页

** 凤鸣朝阳赋(以凤鸣山阳振翼飞舞为韵)


杲杲兮日景。于彼朝阳。萋萋兮桐叶。于彼高冈。来仪者凤。
允叶祯祥。瑞四灵之嘉号。焕五彩之文章。既和其音。爰翥
其翼。凄唳响畅。徘徊绸直。旁应元律。调十二管于四时。上
陵紫烟。击九万里而一息。非丹穴勿处。非苍竹不食。小鹏
起于扶摇。卑鸾栖乎枳棘。若夫鸡冠燕颔。心远貌闲。虽众
禽之累百。谅比德而难攀。故其发声也。瞻白日以俯仰。其
馀响也。顺清风而往还。浮泛泛以出谷。静泠泠而满山。既
飘飖于有际。遂辽夐于无间。故曰鳞之有龙。鸟之有凤。偶
韦行俭 第 4a 页
时而见。如哲士之间生。取类而言。同君子之异众。若乃拂
杳冥而直上。临峻极而孤鸣。虚籁相和。阴深以䆗窱。霏烟
动色。纷郁而随迎。六合为之澄朗。八风于是扬清。川不波
而昭其德。地不翳而感其声。足使俗登仁寿。化洽休平。且
夫朝阳者。象明时之有渐。凤鸣者。匹贤人之惟信。凤集朝
阳以轻举。贤遇明时而易进。整羽翮以回翔。望青云以奋
振。有若秉节操而贞白。垂[:#AS-9BD1:⿱竹替]缨而敬慎。凤兮凤兮。何德之
威。锵锵于飞。应有道而岁贡。夐无文而代希。饮必玉池之
津。游必神仙之府。矫翮则偫族咸从。和乐而百兽率舞。巢
韦行俭 第 4b 页
阿阁以应昌期。栖丹阙而壮天宇。载图牒以传记。必表灵
于圣主。包众美以流芳。固难得而覼缕。

** 饮至赋(以破敌有功为韵)


圣人推有功。择贤佐。武义举。湛恩播。所谓君良臣忠。上唱
下和。鬼方难制。敢称乱以荡摇。遐夷恃险。不恭命而朝贺。
然后兴以戈矛。伐其怠惰。自彼曲而我直。必义勇而遥破。
有若霸由一战。晋文伐国以定功。师兴七旬。有苗崩角而
自挫。然后成大礼。广庶绩。乃公乃侯。左贤右戚。一人有庆。
必偃武修文。四海无虞。乃销锋铸镝。宰夫供其牢醴。乐人
韦行俭 第 5a 页
陈其戛击。英英之士。爵劳先以伐谋。仡仡勇夫。宠命嘉其
剿敌。惟我后贯三古之睿哲。继百王之绝纽。用伊吕则举
无遗策。扶卫霍则功称不朽。每怀远以赏功。因劳军而献
寿。坐朝饮至。同鲁史之策勋。在泮献馘。耻汉家之斩首。远
方安而犹慎。多垒静而不有。及夫殊勋既答。王泽斯崇。劳
还师以杕杜。赐侯伯以彤弓。勇爵劝能。懦夫增气于无敌。
拔卒为将。武臣誓心于有功。然后寰海远辟。天下大同。教
化无外。昭明有融。睹班师之盛礼。莫不励志而饬躬。

** 凌烟阁图功臣赋

韦行俭 第 5b 页

粤若圣唐之御极也。寰宇克清。鸿业再创。缵功臣之烈。纪
重阁之上。图照日而增明。阁凌烟而益壮。勋庸自表。威仪
可望。昭昭兮藻绘之容。灼灼兮丹青之状。远而视。疑列仙
之台。逼而察。识公侯之相。缥缈兮映空色而遥彻。咫尺兮
近天颜而内向。稽其义。知圣君之膺时。睹其象。知忠臣以
应期。叶云龙之潜会。合鱼水之相资。览炎汉之前规。宁或
比矣。徵大魏之往制。何可尚之。懿夫容彩彰施。气肃端俨。
风存正直。色形恭俭。若进忠以欲谏。如率礼而有检。处其
高也。方取贵于功高。居其险也。固非同于履险。则知君策
韦行俭 第 6a 页
勋兮旌于贤。臣在图兮参于前。名位雍雍。就丹楹而成列。
衣冠楚楚。焕藻井而相鲜。美绘迥超于云阁。崇勋岂比夫
燕然。是以皇心斯远。圣虑惟遐。谋猷是念。贞忠是嘉。不然
者。岂徒饰藻绘之功。悦辉焕之像。对重栾之宏丽。玩峻宇
之宏敞而已也。所以作其炯诫。激乎劝赏。有以赞丕绩之
奕休。有以念前勋而存想。徒观乎岧亭天半。巃嵷云中。容
止有作。光芒有融。廓宇宙而翼圣。配丹青而纪功。蔼城阙
之佳气。被君王之德风。仰之弥高。[:#AS-8AE4:●]星辰正拱于紫极。望
之不及。谓申甫将降于维嵩。岂不遇圣明之主。建公忠之
韦行俭 第 6b 页
节。石有时而泐。水有时而竭。兹阁也。不骞不崩。表功臣之
盛烈。

** 五色土赋(以皇子毕封依色建社为韵)


至哉土德。光含五色。其色也。辨五方以建侯。其德也。发万
物以生植。自夏禹而作贡。在徐方而自职。王者立社以封
疆。诸侯苴茅而有国。于赫巨唐。德之皇皇。实乘土而化康。
采大汉强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维城之制。分土而王。
各班其位。各正其方。用甲日而靡忒。建阴气而允臧。定五
方而式序。分五色而有章。平野烟消。发卿云之瑞彩。高天
韦行俭 第 7a 页
雨霁。浮丽日之重光。众色环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职。正色
居上。所以表内附于中黄。观其仪。则知大君之有弼。稽其
旨。则知邦伯之有秩。列三才则惟数在五。参十端则惟德
居一。既明既丽。可以比乎天文。不骞不崩。所以保乎阴骘。
配皇王之永久。齐天地而终毕。矧夫经邦理社。必土是封。
光昭圣德。叶赞时雍。将尊天以亲地。在侯土与国社。既蕃
翰乎四海。实厎宁乎天下。若然者。君立社以布政。臣受土
而宣威。象君臣之同理。知社土之相依。是以成百王之则。
作万邦之宪。圭璋玉帛。莫不因我而执。公侯伯子。莫不因
韦行俭 第 7b 页
我而建。土之德也斯美。社之义也奚拟。其色也。匪同五星。
而乍连乍散。其质也。各表一方。而岳立山峙。有以崇国祚
于我皇。有以同磐石于宗子。夫如是。则其义广矣。岂斯文
之所能尽纪。

** 北斗赋(以成象在天维北有斗为韵)


倬垂象以昭回。惟帝居之曰斗。壮魁台以立极。建衡杓而
为首。齐七政而均序五行。临四海而横制九有。所以附乾
枢。压坤纽。携龙枕参。左枪右棓。总列宿而环卫中宫。体偫
臣而辅弼元后。范围六合。纪纲四维。其道不昧。其照无私。

韦行俭 第 8a 页

若乃铜浑作式。未央取则。其变可考。其动可测。履端于始。
当献岁以指南。举正于中。在阴方而主北。观夫峥嵘纚联。
若缀若悬。冰散珠圆。乍似拔长剑而倚天。揭西柄以戒满。
拱北辰而处偏。乘三台而斡运。齐七曜而回旋。酌天地之
心。岂酒浆之可挹。分寒暑之气。较钧石而罔愆。[:#AS-8850:⿰足⿸厂⿱田坴]次靡失。
历数斯在。昼其隐也。不争曜于太阳。昏必见焉。宁藏晖于
真宰。照万国兮犹鱼从网。宗百川兮比朝于海。参差北斗。
阑干太清。环帝座之焜耀。薄河汉之纵横。不应丰以中见。
韦行俭 第 8b 页
每居次而自明。总五纬于天统。行四时而岁成。非止雄桥
梁于巴蜀。壮都邑于咸京而已。于是万人攸仰。万物取象。
实星之长。

** 冰壶赋(以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为韵)


炯乎太阳之精。玉有真质。冰则贞清。我君子象诸。温如皎
如。正其色兮。非真不克。峻其节兮。非贞不居。尔其制盘盂。
访结绿。瞻白虹之气。咏生刍之束。乃赋于他山。攻此良玉。
剡之成器。错以成壶。信以旁达。忠不掩瑜。以虚而受。用当
其无。及乎严律闭。阴气升。氛雾结。河海凝。沙惊雁塞。雪满
崤陵。于是天景初夕。玉壶始冰。临象筵而孤映。对金镜而
韦行俭 第 9a 页
相澄。尔其淋漓未泮。温润而瑳。纤光不隐。毫末不过。岂尔
瑕之可匿。玷之可磨。不然。珉之众矣。贵玉者何。心之洁矣。
饮冰则那。庄氏寓论。宣父式谈。夜光夺魄。明月怀惭。岂比
夫立槩生操。激清励贪。伊至人之比德。同贞士之司南。夫
以物象所鉴。精明所蓄。霜华晨清。月影寒宿。故览之者魂
竦。凭之者虑惕。迨北风之已壮。幸西陆之未觌。客有抚而
叹曰。猗欤猗欤。吾无是易。且漏卮无当兮叹诸古。大圭不
瑑兮闻诸昔。曷若兹器之可佳。谅君子之宏益。然后宣其
烈。赞其意。抽毫命简。赋冰壶之盛事。

韦行俭 第 9b 页

** 霜降赋(以霜降之日豺乃祭兽为韵)


天地之气。严凝为霜。候高秋于玉琯。体正色于金方。表肃
杀而顺时戒节。协变化而开阴阖阳。激清风而增厉。净皓
月而浮光。惊鸿雁之嗷嗷。落蒹葭之苍苍。所以从地而升。
应律而降。咏团扇而见托。班姬岂恨于长门。履坚冰以是
阶。袁安欲惊于陋巷。达重阴而首出。启冱寒以先期。阴与
律而相感。寒与气而相资。百工由是休矣。万物于焉成之。
原夫日次于氐。月穷于戌。当青女以纪候。从白露以受质。
洞庭之叶惊波。丰山之钟应律。诗人可比。庶欲彻于玉壶。

韦行俭 第 10a 页

大国是资。亦将惭于凌室。凌于地也。似和光以同尘。凋于
木也。类去华而取实。其进也。则有俟于清宵。其退也。则见
晞于旭日。若乃林有击隼。野有祭豺。翻缤纷之槁叶。宿莽
苍之枯荄。烈女睹之而壮志。羁人对此而感怀。皑皑其姿。
皎皎其彩。既无恶于菅蒯。亦何情于兰茝。佐昊天之有成。
参神功而不宰。笳声乍拂。怨杨柳之衰兮。剑锷可封。发芙
蓉之厉乃。国家顺乾坤之德。法天地之制。布泽如春。肃物
成岁。申其令以敦乎风俗。宣其威以殄厥灾沴。服用有度。
韦行俭 第 10b 页
修典礼而罔差。稻熟可羞。先寝庙而攸祭。名籍籍于宪府。
法棱棱于司寇。却炎蒸而克叙四节。凄金石而率舞百兽。
客有惜岁星之屡迁。伤志业而未就。独沉吟于轩屏。望泬
寥于宇宙。闻万户之轻砧。听九重之永漏。近瞻庭树。空闻
槭槭而有声。缅想涧松。谁惜青青而独秀。夫如是。则可知
霜降之候。

** 秋霜赋

目长空以流思。伟繁霜之独异。虽变露而成形。不凭云以
自致。向朝阳而既灭。逢夜晴而又坠。候暖而止。乘寒则飞。
当鹰隼之始击。值鸿雁之初归。棱棱作气。凛凛生威。比齐
韦行俭 第 11a 页
纨之颜色。夺楚剑之光辉。及其降池塘。被原陆。衰众草。落
偫木。萎南涧之白蘋。碎东篱之紫菊。梧桐为之失影。蕖荷
为之销馥。岂直若斯而已。徒美其威不妄作。动随物情。因
其死者而死。保其生者而生。彫芝兰而无怨色。拂松竹而
不伤荣。譬大圣行刑。必顺于时序。通贤用法。不害于坚贞。
至若蒲海之居。桑河之汭。侵战士之马蹄。封将军之狐毳。
沾翠幕而生冷。冻朱旗而自脆。助阴氛之肃杀。壮坚冰之
体势。三冬闺閤兮贮相思。万里江山兮苦留滞。不私于已。
触物而止。疑薄雾之初覆。似轻尘之未起。陵厉自然。严凝
韦行俭 第 11b 页
莫拟。故能发挥司寇。光扬御史。明忠臣之无事。承君子之
所履。

** 浮沤赋

仰参造化之理。俯察宇宙之功。既希微而不测。亦要妙而
无穷。至如殷雷发谷。激电流空。石燕飞而迎雨。铜乌振而
惊风。已而悬溜不止。空庭积水。对滂沱而历览。见浮沤之
逦迤。莹映澄彻。内明外美。倏往忽来。乍灭乍起。含卷舒之
度。得行藏之轨。其柔也。则随波以为心。其刚也。乃触物而
忘已。谅潜运之恍忽。孰能察其终始。浮沤之义大矣哉。俯
韦行俭 第 12a 页
而观之。错落煌煜。若明珠之出合浦。远而望之。的皪旁罗。
若众星之列长河。尔其因水发色。以空成相。怀清润之秀
气。负圆通之雅量。信天泽以成姿。岂人图而为状。且夫势
有万端。形无定质。或繁小而争涌。或希大而间出。从下流
而守谦。托上善而非溢。冀辉彩于当年。故韬光于晴日。

** 述圣颂

天辅圣德。配极而崇。帝者祖兮。神行慈旨。布泽而洽。人之
父兮。叶命高岳。喻寿其齐。招灵祜兮。飞文孤标。洒翰又类。
使物睹兮。腾雄激烈。交天声芬。偃上古兮。发润飘清。总此
韦行俭 第 12b 页
光气。覆下土兮。探异阅妙。意力犹悬。空作短兮。徵往到今。
辞听相授。无与伍兮。

** 祭成纪公文

维贞元十二年月日。朝议郎右谏议大夫崔损大中大夫
行给事中徐岱朝议郎给事中赵宗儒正议大夫守中书
舍人高郢宣德郎守驾部员外郎知制诰权德舆起居郎
韦丹起居舍人杨冯左补阙熊执易右补阙归澄崔邠韦
渠牟左拾遗李肇王中书右拾遗蒋武等。谨以庶羞之奠。
敢昭告于门下平章事赠太子太傅成纪公之灵。龙为辅
韦行俭 第 13a 页
臣。虞辟四门。殷宗审象。说代予言。建中皇明。崔为文贞。嗣
德同风。俾公登庸。运配我唐。忠昭我皇。君臣合契。圣贤同
方。乃序五行。乃调三光。乃作舟楫。乃作栋梁。温裕内淑。矜
严外庄。暖若冬日。肃如秋霜。错磨瑚琏。黼藻文章。鼎不耀
彩。兰非振芳。疏封庆远。辅族流长。祖服既纂。孙谋更昌。迹
如泥蟠。势渐云翔。绣衣持斧。锦帐含香。曾建隼旟。廉察三
湘。亦倅龙节。和柔北荒。左曹驳正。中台纪纲。绩彻宸扆。恩
深庙堂。东西掖垣。左右辅弼。献纳忠谠。讦谟慎密。嘉猷必
告。内言罔出。清庙承天。圆丘捧日。宣子制典。酂侯定律。有
韦行俭 第 13b 页
伦有要。惟精惟一。功雠必举。爱犯斯黜。保正惩邪。损虚励
实。俭能防侈。恭能戒逸。假寐寝门。宣力王室。钧轴是秉。枢
机所发。先平其心。后宰于物。赫赫天子。万方禀朔。寄公鼎
鼐。授公帷幄。方资燮赞。更致淳朴。从耤千亩。侍巡五岳。福
悲下寿。忠惜永图。勃也厉疾。倏焉梦殂。皇心轸恸。人望嗟
呼。赙赠恩笃。褒崇礼殊。骑吹咸京。龟兆鼎城。缑山旧陇。太
傅先茔。其等相府僚属。禁闱分职。敢辱陶冶。愧生羽翼。马
孛容误。龙鳞爱直。孔虽不言。辛亦有力。彻帷启殡。执绋俟
门。奠薄单醪。羞轻特豚。悲实怀德。忠何顾恩。清风令范。子
韦行俭 第 14a 页
子孙孙。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 沈既济

既济。苏州吴人。杨炎为相。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
馆修撰。炎得罪。坐贬处州司户参军。入为礼部员外郎卒。

** 论增待制官疏

伏以陛下今日之理。患在官烦。不患员少。患在不问。不患
无人。且中书门下两省官。自常侍谏议补阙拾遗。总四十
员。及常参待制之官。日有两人。皆备顾问。亦不少矣。中有
二十一员。尚阙人未充。他司缺职。累倍其数。陛下若谓见
韦行俭 第 14b 页
官非才。不足与议。则当选求能者。以代其人。若欲广务聪
明。毕收淹滞。则当择其可者。先补阙员。则朝无旷官。俸不
徒费。且夫置钱息利。是有司权宜。非陛下经理之法。今官
三十员。皆给俸钱干力。及厨料什器。建造厅宇。约计一月。
不减百万。以他司息利准之。当以钱二千万为之本。方获
百万之利。若均本配人。当复除二百户。反覆计之。所损滋
甚。当今关辅大病。皆为百司息钱。伤人破产。积于府县。实
思改革。以正本源。又臣尝计天下财耗斁之大者。唯二事
焉。最多者兵资。次多者官俸。其馀杂费。十不当二事之一。

韦行俭 第 15a 页

所以黎人重困。轴杼犹空。方期缉熙。必藉裁减。岂俾閒官。
复为冗食。藉旧而置。犹可省也。若之何加焉。

** 上选举议

选举之法三科。曰德也才也劳也。然安行徐言。非德也。丽
藻方翰。非才也。累资积考。非劳也。今乃以此求天下之士。
固未尽矣。臣谓五品以上及偫司长官。宜令宰臣进叙。吏
部兵部得参议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许州府辟用。
其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察而举之。加以谴黜。则众才
韦行俭 第 15b 页
咸得。而官无不治矣。今择才于吏部。而试职于州郡。若才
职不称。责于刺史。则曰命官出于吏曹。不敢废也。责于侍
郎。则曰量书判资考而授之。不保其往也。责于令史。则曰
按由历出入而补之。不知其他也。若牧守自用。则换一刺
史则革矣。况今诸道诸使。自判官副将以下。皆使自择。纵
有情故。十犹七全。则辟吏之法。已试于今。但未及于州县
耳。

** 选举杂议

或曰。按国家甲令。凡贡举人。本求才德。不选文词。故律曰。
诸贡举人。非其人者徒。注云。谓德行乖僻者也。居州郡则
韦行俭 第 16a 页
廉使升闻。在朝廷则以时黜陟。用兹惩劝。足为致理。有司
因循。不修厥职。寝以讹谬。使其陵颓。今但修旧令。举旧政。
则人服矣。焉用改作。答曰。州郡滥。孰与吏部多。请较其优
劣。且州牧郡守。古称共理。政能有美恶之迹。法令有殿最
之科。分忧责成。谁敢滥举。设如年多人怠。法久弊生。天网
恢疏。容其奸谬。举亲举旧。有属有情。十分其人。五极其滥。
犹有一半。尚全公道。如吏部者。十无一焉。请试言之。凡在
铨衡。惟徵书判。至于补授。秪校官资。善书判者。何必吏能。
美资历者。宁妨贪戾。假使官资尽惬。刀笔皆精。此为吏曹
韦行俭 第 16b 页
至公之选。则补授之际。官材匪详。或性善缉人。(下阙)

** 论则天不宜称本纪议

史氏之作。本乎惩劝。以正君臣。以维邦家。前端千古。后法
万代。使其生不敢差。死不忘惧。纬人伦而经世道。为百王
准的。不止属辞比事。以日系月而已。故善恶之道。在乎劝
诫。劝诫之柄。存乎褒贬。是以春秋之义。尊卑轻重升降。几
微髣髴。虽一字二字。必有微旨存焉。况鸿名大统。其可以
贷乎。伏以则天皇后初以聪明睿哲。内辅时政。厥功茂矣。
及宏道之际。孝和以长君嗣位。而太后以专制临朝。俄又
韦行俭 第 17a 页
废帝。或幽或徙。既而握图称箓。移运革名。牝司燕啄之踪。
难乎备述。其后五王建策。皇运复兴。议名之际。得无降损。
必将义以亲隐。礼从国讳。苟不及损。当如其常。安可横绝
彝典。超居帝籍。昔仲尼有言。必也正名。故夏殷二代。为帝
者三十世矣。而周人通名之曰王。吴楚越之君。为王者百
馀年。而春秋书之为子。盖高下自乎彼。而是非稽乎我。过
者抑之。不及者援之。不以弱减。不为僭夺。握中持平。不振
不倾。使其求不可得。而盖不可掩。斯古君子所以慎其名
也。夫则天体自坤顺。位居乾极。以柔乘刚。天纪倒张。进以
韦行俭 第 17b 页
强有。退非德让。今史臣追书。当称之太后。不宜曰上。孝和
虽迫母后之命。降居藩邸。而体元继代。本吾君也。史臣追
书。宜称曰皇帝。不宜曰庐陵王。睿宗在景龙以前。天命未
集。徒禀后制。假临大宝。于伦非次。于义无名。史臣书之。宜
曰相王。未宜曰帝。若以得失既往。遂而不举。则是非褒贬。
安所辨正。载笔执简。谓之何哉。则天废国家历数。用周正
朔。废国家太庙。立周七庙。鼎命革矣。徽号易矣。旂裳服色。
既已殊矣。今安得以周氏年历。而列为唐书帝纪。徵诸礼
经。是谓乱名。且孝和继天践祚。在太后之前。而叙年制纪。

韦行俭 第 18a 页

居太后之下。方之跻僖。是谓不智。详今考古。并未为可。或
曰。班马良史也。编述汉事。立高后以续帝载。岂有非之者
乎。答曰。昔高后称制。因其旷嗣。独有分王诸吕。负于汉约。
无迁鼎革命之甚。况其时孝惠已殁。孝文在下。宫中二子。
非刘氏种。不纪吕后。将纪谁焉。虽云其然。议者犹为不可。
况迁鼎革命者乎。或曰。若天后不纪。帝绪缺矣。则二十二
年行事。何所系乎。曰。孝和以始年登大位。以季年复旧业。
虽尊名中夺。而天命未改。足以首事。足以表年。何所拘阂。
韦行俭 第 18b 页
列为二纪。昔鲁昭之出也。春秋岁书其居。曰公在乾侯。且
君在。虽失位。不敢废也。今请并天后纪合孝和纪。每于岁
首必书孝和所在以统之。书曰某年春正月。皇帝在房陵。
太后行某事。改某制云云。则纪称孝和。而事述太后。俾名
不失正。而礼不违常。名礼两得。人无间矣。其姓氏名讳。入
宫之由。历位之资。才艺智略。年辰崩葬。别纂录入皇后传。
列于废后王庶人之下。题其篇曰则天顺圣武皇后云。

** 词科论(并序)


开元以后。四海晏清。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
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才百一。礼部员外
韦行俭 第 19a 页
郎沈既济论曰。

初国家自显庆以来。高宗圣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参
决大政。与天子并。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
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馀年。当时公
卿百辟。无不以文章。因循遐久。浸以成风。以至开元天宝
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遗烈。下继四圣理平之化。贤人在
朝。良将在边。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夷来同。海内晏然。虽
有宏猷上略无所措。奇谋雄武无所奋。百馀年间。生育长
养。不知金鼓之声。烽燧之光。以至于老。故太平君子。唯门
韦行俭 第 19b 页
调户选。徵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
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
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
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
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韬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
者或有焉。故是非相陵。毁称相腾。或扇结钩党。私为盟歃。
以取科第。而声名动天下。或钩摭隐慝。嘲为篇咏。以列于
道路。迭相谈訾。无所不至焉。

** 选举论

韦行俭 第 20a 页

计近代以来。爵禄失之者久矣。其失非他。在四太而已。何
者。入仕之门太多。代冑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督责之
令太薄。请徵古制以明之。管子曰。夫利出一孔者。其国无
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
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人之养。隘其利途。使人无游
事而一其业也。而近代以来。禄利所出。数十百孔。故人多
歧心。疏泻漏失而不可辖也。夫入仕者多。则农工益少。农
工少则物不足。物不足则国贫。是以言入仕之门太多。礼
韦行俭 第 20b 页
曰。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则虽储贰之尊。与
士伍同。故汉王良以大司徒位免归兰陵。后光武巡幸。始
复其子孙邑中徭役。丞相之子不得蠲户课。而近代以来。
九品之家皆不征。其高荫子弟。重承恩奖。皆端居役物。坐
食百姓。其何以堪之。是以言代冑之家太优。先王制士所
以理物也。置禄所以代耕也。农工商有经营作役之劳。而
士有勤人致理之忧。虽风猷道义。士伍为贵。其苦乐利害。
与农工商等不甚相远也。后代之士乃撞钟鼓。树台榭。以
极其欢。而农工鞭臀背。役筋力。以奉其养。得仕者如升仙。
不仕者如沈泉。欢娱忧苦。若天地之相远也。夫上之奉养
韦行俭 第 21a 页
也厚。则下之徵敛也重。养厚则上觊其欲。敛重则下无其
聊。故非类之人。或没死以趣上。构奸以入官。非唯求利。亦
以避害也。是以言禄利之资太厚。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昔李膺周举为刺史。守令畏惮。睹风投印绶者四十馀
城。夫岂不怀禄而安荣哉。顾汉之法。不可偷也。自隋变选
法。则虽甚愚之人蠕蠕然。第能乘一劳。结一课。获入选叙。
则循资授职。族行之官。随列拜揖。藏俸积禄。四周而罢。因
缘侵渔。抑复有焉。其罢之日。必妻孥华楚。仆马肥腯。而偃
仰乎士林之间。及限又选。终而复始。非为巨害。至死不黜。
韦行俭 第 21b 页
故里语谓人之为官若死然。未有不了而倒还者。为官如
此易。享禄如此厚。上法如此。下敛如此重。则人孰不违其
害以就其利者乎。是以言督责之令太薄。既济以为当轻
其禄利。重其督责。使不才之人。虽虚座设位。置印绶于旁。
揖而进授之。不敢受。其征徭。安其田里。使农商百工。各乐
其业。虽以官诱之。而莫肯易。如此则规求之志。不禁而息。
多士之门。不扃而闭。若上不急其令。下不其徭。而欲以法
术遮列。禁人奸冒。此犹坯土以壅横流也。势必不止。夫古
今选用之法。九流常叙。有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
韦行俭 第 22a 页
劳也。而今选曹皆不及焉。何以言之。且吏部之本。存乎甲
令。虽曰度德居官。量才授职。计劳升秩。其文具矣。然考校
之法。皆在判书簿历。言词俯仰之间。侍郎非通神。不可得
而知之。则安行徐言。非德也。丽藻芳翰。非才也。累资积考。
非劳也。苟执此不失。犹乖得人。况众流茫茫。耳目有不足
者乎。盖非鉴之不明。非择之不精。法使然也。先朝数人以
下。言之详矣。是以文皇帝病其失而将革焉。夫物盈则亏。
法久终弊。虽文武之道。亦与时张弛。五帝三王之所以不
相沿也。是以王者观变以制法。察时而立政。按前代选用。
韦行俭 第 22b 页
皆州府察举。及年代久远。讹失滋深。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凡所置者。多由请托。故当时议者。以为与其率私。不若自
举。与其外滥。不若内收。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此
矫时惩弊之权法。非经国不刊之常典。今吏部之法蹙矣。
复宜扫而更之。无容循默。坐守刓弊。伏以为当今选举。人
未土著。不必本于乡闾。鉴不独明。不可专于吏部。谨详度
古制。折量今宜。谓五品以上及偫司长官。俾宰臣进叙。吏
部得参议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许州府辟用。则铨
择之任。悉委于四方。结奏之成。咸归于二部。必先择牧守。

韦行俭 第 23a 页

然后授其权。高者先署而后闻。卑者听版而不命。其牧守
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察而举之。圣王明目达
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责
成授任。谁敢不勉。夫如是。则接名伪命之徒。菲才薄行之
人。贪叨贿货。懦弱奸宄。下诏之日。随声而废。通计大数。十
除八九。则人少而员。事详而官审贤者不奖而自进。不肖
者不抑而自退。除隋权道。复古美制。则众才咸得。而天下
幸甚。或曰。当开元天宝中。不易吏部之法。而天下砥平。何
韦行俭 第 23b 页
必外辟。方臻于理。既济以为不然。夫选举者。经邦之一端。
虽制之有美恶。而行之由于法令。是以州郡察举。在两汉
则理。在魏齐则乱。吏部选集。在神龙则紊。在开元天宝则
理。当其时。久承升平。御以法术。庆赏不轶。威刑必齐。由是
而理。匪用吏部而臻此也。向以此时用辟召之法。则其理
不益久乎。夫议事以制不以权。当徵其本末。计其遐迩。岂
时得时失之可言耶。或曰。帝王之都。必浩穰辐辏。士物繁
合。然后称其大。若权散郡国。远人不至。则京邑索矣。如之
何。又甚不然。自古至隋。数百千年。选举之任。皆分郡国。当
汉文景武帝之时。京师庶富。百廛九市。人不得顾。车不
韦行俭 第 24a 页
得旋。侈溢之盛。亦云极矣。岂待选举之士为其助哉。又夫
人有定土。土无剩人。浮冗者多。则地著者少。自隋罢外选。
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鸟聚云合。穷关中地力
之产。奉四方游食之资。是以筋力尽于漕运。薪粒方于桂
玉。是由斯人索我京邑。而谓谁索乎。且权分州郡。所在辟
举。则四方之人。无有遐心。端居尊业。而禄自及。禄苟未及。
业常不废。若仕进外绝。要攒乎京。惜时怀禄。孰肯安堵。必
货鬻田产。竭家赢粮。糜费道路。交驰往复。是驱地著而安
为浮冗者也。夫京师之冗。孰与四方之实。一都之繁。孰与
韦行俭 第 24b 页
万国之殷。况王者当繁其天下。岂廛闬之中校其众寡哉。
或曰。仕门久开。入者已众。若革其法。则旧名常调。不足以
致身。使中才之人。进无所容。退无所习。其将安归乎。既济
以为人系贤愚。业随崇替。管库之贤。既可以入仕。则士之
不肖。宁愧乎出流。从古以然。非一代也。故传云。三后之姓。
于今为庶。今士流既广。不可强废。但键其旧门。不使新入。
峻其宦途。不使滥登。十数年间。新者不来。而旧者耗矣。待
其人少。然后省官。夫人之才分。各有馀裕。自为情欲所汨。
而未尝尽焉。引之则长。萦之则短。在勉而已。故凡士族。皆
韦行俭 第 25a 页
禀父兄之训。根聪明之性。盖以依倚官绪。无湮沦垫溺之
虞。故循常不修。名义罕立。此教使然也。若惟善是举。不才
决弃。前见爵禄。后临涂泥。人怀愤激。孰不腾进。则中品之
人。悉为长材。虽曰慎选。舍之何适。

* 刘孺

孺之。广平人。官司封员外郎。迁京兆少尹。

** 对升高判

**  解式与长年行因升高不从所视遂杖之式诉州断斗省科失入

设教以防。礼不逆矣。遇长不敬。患至掇焉。苟训典之不修。
韦行俭 第 25b 页
乃朴挞而何害。相彼解式。诚谓狡童。五人偫居。且闻异席。
十年以长。则必肩随。不恭辟咡之仪。致阙升高之礼。惑其
所视。吾何以观之哉。杖以作威。固当斯害也已。小人文过。
肆以薄言。君子诘奸。无从长傲。归诸司败。足示陵尊。成以
调人。可徵犯齿。且州司以刑。颇均短绠。会府是纠。且异长
鞭。伊小大之以情。庶猛以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