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七二
卷四七二 第 1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二

卷四七二 第 1a 页
 陆贽(十三)

**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

昨日钦溆奉宣圣旨。示臣马燧浑瑊等奏平怀光收河东
状。(一作河中事状)兼令臣商量。须作何处置。令钦溆奏来者。凶梗
歼荡。关畿廓清。实圣谋广运之功。亦宗社无疆之祚。应须
处置大略。已附钦溆口陈。展转传言。恐未尽意。谨复荐其
固陋。愿陛下少留察焉。臣闻祸或生福。福亦生祸。丧者得
之理。得者丧之端。故晋胜鄢陵。范燮祈死。吴克劲越。夫差
启殃。是知福不可以久徼幸。得不可以常觊觎。居福而虑
卷四七二 第 1b 页
祸。则其福可保。见得而忘丧。则其丧必臻。臣窃惧谄谀希
旨之徒。险躁生事之辈。幸凶丑覆亡之会。揣英主削平之
心。必将竞效甘言。诱开利欲。谓王师所向莫敌。谓馀孽指
顾可平。请回蒲坂之戈。复起淮沂之役。斯议一启。必有乱
阶。故微臣姑以生祸为忧。而未敢以获福为贺也。何则。建
中之难。其事可徵。始以蓄憾而隘于含容。或以亟胜而轻
于战伐。故文喜之讨。泾上之疮痛未平。崇义之征。汉南之
芟夷继甚。阻命之帅。非不诛也。伐叛之师。非不克也。介马
卷四七二 第 2a 页
之断。非不坚也。赫斯之怒。非不逞也。然以人不见恤。惟戮
是闻。有辜无辜。不敢自保。是以抱衅反侧者。惧鈇钺之次
加。畏祸危疑者。虑猜谮之旋及。遂乃螽结以拒讨。狼顾以
背恩。弥两河而亘淮夷。荡三辅而盗京邑。銮辂为之再驾。
行宫至于合围。于时海内大摇。物情几去。天命莫保于寸
晷。王威不出于一城。邦国之杌隉艰屯。绵绵联联。若苞桑
缀旒。幸而不殊者屡矣。势之危窘。实足寒心。非有曩时熊
罴翕习之师。雷霆奋发之势。武库剑戟之利。帑藏财赋之
殷。其所以施令率人。取威定乱。比于建中之始。岂不至微
卷四七二 第 2b 页
至杀哉。然而陛下怀悔过之深诚。降非常之大号。知黩武
穷兵之长乱。知急征重敛之剿财。知残人肆欲之取危。知
违众率心之稔慝。知烝庶困极之兴怨。知上下郁堙之失
情。德音涣然。与之更始。所在宣扬之际。闻者莫不涕流。虽
或凶犷匪人。亦必为之歔欷。诚之动物。乃至于斯。怀枭鸱
以好音。消祲沴为和气。由是奸回易虑。黎献归心。假王叛
援之夫。削伪号以请罪。观衅首鼠之将。壹纯诚以效勤。流
亡冻馁者。希保于室家。屯戍战争者。冀全其性命。德泽将
竭而重霈。君臣已绝而更交。天下之情。翕然一变。曩讨之
卷四七二 第 3a 页
而愈叛。今释之而毕来。曩以百万之师而力殚。今以咫尺
之诏而化洽。是则圣王之敷理道。服暴人。任德而不任兵
明矣。偫帅之悖臣礼。拒天诛。图活而不图亡又明矣。尚恐
陛下以臣言之略而未喻也。请复循其本而申备之。往以
河朔青齐。同恶相扇。拥戎据土。易代不庭。陛下耻王化之
未同。忿奸慝之靡格。于是发六军神策河阳河东泽潞朔
方之骑士。以徂征于北。命永平汴宋幽陇江淮闽岭之将
卒。以奋伐于南。罄国家廪帑以赡军。悉公私厩牧以张武。
算敛周于万类。征徭被于八荒。劳已甚矣。威亦盛矣。既而
卷四七二 第 3b 页
旷日绵岁。老师费财。两河之寇患。有加无瘳。而邦本已始
覆矣。洎泾卒倡乱。泚戎构灾。豺狼整居于禁闱。䝟㺄择肉
于驰道。河朔问罪之众。布路而归。宋郊仗顺之师。守垒不
暇。于斯之乱。海内沸腾。傥有问鼎之雄图。滔天之巨猾。幸
灾乘间。何所不为。既而悦纳之俦。咸自敛缩。内无非望之
议。外无轶境之侵。及闻天泽涤瑕。制书复爵。曾不蒂芥。望
风款降。争驰表章。唯恐居后。迹其素志。于此可知。是皆假
兵救死之流。恋土偷安之辈。怀生畏死。蠢动之大情。虑危
求安。品物之常性。有天下而子百姓者。以天下之欲为欲。

卷四七二 第 4a 页

以百姓之心为心。固当遂其所怀。去其所畏。给其所求。使
家家自宁。人人自遂。家苟宁矣。国亦固焉。人苟遂矣。君亦
泰焉。是则好生以及物者。乃自生之方。施安以及物者。乃
自安之术。挤彼于死地。而求此之久生也。从古及今。未之
有焉。措彼于危地。而求此之久安也。从古及今。亦未之有
焉。是以昔之圣王知生者人之所乐。而已亦乐之。故与人
同其生。则上下之乐兼得矣。圣王知安者人之所利。而已
亦利之。故与人共其安。则公私之利两全矣。其有反易常
卷四七二 第 4b 页
理。昏迷不恭。则当外察其倔强之由。内省于抚驭之失。修
近以来远。检身而率人。故书曰。惟干戈省厥躬。又曰。舞干
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既来之。则安之。此其證也。如或昧于怀柔。务在攻取。不
惩教化之未至。不疵诚感之未孚。惟峻威是临。惟忿心是
肆。视人如禽兽。而曝之原野。轻人如草芥。而剿之铦锋。叛
者不宾。则命致讨。讨者不克。则将议刑。是使负衅者惧必
死之诛。奉辞者虑无功之责。编氓以困于杼柚而思变。士
卒以惮于死丧而念归。万情相攻。乱岂有定。一夫不率。阖
境罹殃。一境不宁。普天致扰。兵连祸结。变起百端。故孔子
卷四七二 第 5a 页
曰。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
动于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矣。此盖必然之常理。至当之格言。足以为明鉴元龟。贯百
王而不易者也。事乃反覆。得无惧乎。夫理有必然。则殊途
归于同辙。言有至当。则异代应如合符。顷以东北孽徒。职
贡废阙。陛下忿其违命。大举甲兵。至令逆泚诱奸。乘衅而
动。所备之寇。犹远介于河山。不虞之戎。已窃发于都辇。萧
墙之戒。不其信欤。前典垂训既如彼。近事明验又如此。所
以德音叙哀痛之情。悔征伐之事。引众慝以咎已。布明信
卷四七二 第 5b 页
以示人。既往之失毕惩。莫大之辜咸宥。约之以省赋。誓之
以息兵。由是亿兆污人。四三叛帅。感陛下自新之旨。悦陛
下盛德之言。革面易辞。具修臣礼。其于深言密议。固亦未
尽坦然。必当聚党而谋。倾耳而听。观陛下所行之事。考陛
下所誓之言。若言与事符。则迁善之心渐固。傥事与言背。
则虑祸之态复兴。自京邑厎宁。乘舆旋返。属怀光继乱。天
讨又行。息兵之言。我则未复。山东偫帅。所以未敢生辞者。
盖为河中之地。密近王城。迫于朝夕之虞。不得不剪除之
尔。今若改辕移旆。复指淮西。则淮西元凶。必将诳胁其同
卷四七二 第 6a 页
恶之徒。间说于新附之帅。谓之曰。奉天息兵之旨。乃因窘
急而言。朝廷稍安。必复诛伐。是以朱泚灭而怀光戮。怀光
戮而希烈征。希烈傥平。祸将次及。则彼之蓄素疑而怀宿
负者。能不为之动心哉。心既动。则盈其丧身覆族之忧。忧
既盈。则虑以唇亡齿寒之病。夫病同者虽胡越而相悯。忧
同者不邀结而自亲。河朔青齐。固当响应。建中之祸。势必
重兴。以国家再造之初。当偫孽息肩之后。迭来鸣吠。或肆
奔冲。讨之则我力未遑。纵之乃寇患斯甚。臣愚窃以为祸
非细。未审陛下何方以待之。若有其方。侮之可也。如其未
卷四七二 第 6b 页
有。愿陛下勿轻易焉。凡将图终。必在慎始。祸机一发。难可
复追。臣请粗陈当今维驭之所宜。唯圣主省择万一。夫君
之大柄。在惠与威。二者兼行。废一不可。惠而罔威则不畏。
威而罔惠则不怀。苟知夫惠之可怀。而废其取威之具。则
所敷之惠。适足以示弱也。其何怀之有焉。苟知夫威之可
畏。而遗其施惠之德。则所作之威。适足以召敌也。其何畏
之有焉。故善为国者。宣惠以养威。蓄威以尊惠。威而能养
则不挫。惠而见尊则有恩。是以惠与威交相畜也。威与惠
互相行也。人主之欲柔远人而服强暴。不明斯术之要。莫
卷四七二 第 7a 页
之得焉。今皇运中兴。天祸将悔。以逆泚之偷居上国。以怀
光之窃保中畿。岁未再周。相次枭殄。实众慝惊心之日。偫
生改观之时。威则已行。惠犹未洽。诚宜上副天眷。下收物
情。布恤人之惠以济威。乘灭贼之威以行惠。宥河中染污
之党。悉无所问。赦淮右僭逆之罪。咸与维新。蠲贷疲氓。休
罢战士。符往岁息兵之令以彰信。丕大君含垢之德以布
仁。俾万姓皆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如是则威不用
而畏如神明。惠不费而怀如父母。凡在危疑惧讨者。必将
曰。淮右僭逆之罪且赦矣。吾属何患焉。凡在胁从同恶者。
卷四七二 第 7b 页
必将曰。河中染污之党且宥矣。吾属何疚焉。凡在倦苦思
安者。必将曰。吾君有战胜之师。抑而不骋。信乎其罢征矣。
凡在凋残望理者。必将曰。吾君有嫉乱之愤。忍而不摅。信
乎其恤隐矣。天下之心若此。而祸乱不息。理道不行者无
之。臣所未敢保其必从。唯希烈一人而已。揆其私心。非不
愿从也。想其潜虑。非不追悔也。但以猖狂失计。已窃大名。
虽荷陛下全宥之恩。然不能不自腼于天地之间耳。纵未
顺命。斯为独夫。内则无辞以起兵。外则无类以求助。其计
不过厚抚部曲。偷容岁时。心虽陆梁。势必不敢。陛下但敕
卷四七二 第 8a 页
诸镇。各守封疆。彼既气夺算穷。是乃狴牢之虏。不有人祸。
则当鬼诛。朝廷务崇德以待之。臣固知其必不逃于所揣
矣。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斯之谓欤。今若不顾机宜。
复兴戎役。渎威而蔑惠。舍易而即难。是弃明信而务忿心。
假敌辞而资寇援。穷者不暇恤。劳者不得居。国之安危。或
未可保。此乃成败理乱之所系。愿陛下难之慎之。区区上
干。忧恤在此。傥蒙过纳狂瞽。不疑所行。谨当草具招谕之
辞。详陈备禦之画。伏俟宣许。方敢以闻。谨奏。

**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

卷四七二 第 8b 页

今月十七日。顾少连延英对回。奉宣密旨。卿先奏令台省
长官各举属吏。近闻外议云。诸司所举。皆有情故。兼受贿
赂。不得实才。此法甚非稳便。已后除改。卿宜并自拣择。不
可信任诸司者。臣以闇劣。谬当大任。果速官谤。上贻圣忧。
过蒙恩私。曲降慈诲。感戴循省。寝兴不宁。缘是密旨特宣。
不敢对众陈谢。祇禀成命。所宜必行。恭惟圣规。又合无隐。
苟有未达。安敢勿言。虽知尘烦。固不可已。夫理道之急。在
于得人。而知人之难。圣哲所病。听其言则未保其行。求其
行则或遗其才。校劳考则巧伪繁兴。而贞方之人罕进。徇
卷四七二 第 9a 页
声华则趋竞弥长。而沉退之士莫升。自非素与交亲。备详
本末。探其志行。阅其器能。然后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
名饰貌者不容其伪。故孔子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所安。人焉廋哉。夫欲观视而察之。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也。是以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所以明历
试。广旁求。敦行能。息驰骛也。昔周以伯囧为大仆。命之曰。
慎简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其惟吉士。是则古之
王朝。但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简僚属之明验也。汉朝务
求多士。其选不唯公府辟召而已。又有父任兄任。皆得为
卷四七二 第 9b 页
郎。选入之初。杂居三署。台省有阙。即用补之。是则古之郎
官。皆以任举充选。此其明验也。魏晋已后。暨于国初。采择
庶官。多由选部。唯高位重职。乃由宰相考庶官之有成效
者。请而命焉。故晋代山涛为吏部尚书。中外品员。多所启
授。宋朝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廓先使人谓宰相徐羡之曰。
若得行吏部之职则拜。不然则否。羡之答云。黄散已下悉
委。蔡廓犹愤恚以为失职。遂不之官。是则黄门散骑侍郎。
皆由吏部选授。不必朝廷。列位尽合。简在台司。此其明验
也。国朝之制。庶官五品已上。制敕命之。六品已下。则并旨
卷四七二 第 10a 页
授。制敕所命者。盖宰相商议奏可而除拜之也。旨授者。盖
吏部铨材署职。然后上言。诏旨但画闻以从之。而不可否
者也。开元中。吏部注拟选人奏置。循资格限自起居遗补
及御史等官。犹并列于选曹铨综之例。著在格令。至今不
刊。未闻常参之官。悉委宰臣选择。此又近事之明验也。其
后旧典失序。倖臣专朝。舍佥议而重已权。废公举而行私
惠。是使周行庶品。苟不出时宰之意者。则莫致焉。任重之
道益微。进善之途渐隘。近者每须任使。常苦乏人。临事选
求。动淹旬朔。姑务应用。难尽当才。岂不以荐举凌迟。人物
卷四七二 第 10b 页
衰少。居常则求精太过。有急则备位不充。欲令庶绩咸熙。
固亦难矣。臣实驽钝。一无所堪。猥蒙任使。待罪宰相。惟怀
窃位之惧。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终难上报。唯广求才
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公之门。令职司皆得自达。臣
当谨守法度。考课百官。奉扬聪明。信赏必罚。庶乎人无滞
用。朝不乏才。以此为酬恩之资。以此为致理之具。爰初受
命。即以上陈。求贤审官。粗立纲制。凡是百司之长。兼副贰
等官。及两省供奉之职。并因察举劳效。须加奖任者。并宰
臣叙拟以闻。其馀台省属僚。请委长官选择。指陈才实。以
卷四七二 第 11a 页
状上闻。一经荐扬。终身保任。各于除书之内。具标举授之
由。示众以公。明章得失。得贤则进考增秩。失实则夺俸赎
金。亟得则褒升。亟失则黜免。非止搜扬下位。亦可阅试大
官。前志所谓达观其所举。即此义也。自蒙允许。即以宣行。
南宫举人。才至十数。或非台省旧吏。则是使府佐僚。累经
荐延。多历事任。议其资望。既不愧于班行。考其行能。又未
闻于阙败。而议者遽以腾口。上烦圣聪。道之难行。亦可知
矣。陛下勤求理道。务徇物情。因为举荐非宜。复委宰臣拣
择。其为崇任辅弼。博采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然于委任
卷四七二 第 11b 页
责成之道。听言考实之方。闲邪存诚。犹恐有阙。所谓委任
责成者。将立其事。先择其人。既得其人。慎谋其始。既谋其
始。详虑其终。终始之间。事必前定。有疑则勿果于用。既用
则不复有疑。待终其谋。乃考其事。事愆于素者。革其弊而
黜其人。事协于初者。赏其人而成其美。使受赏者无所与
让。见黜者莫得为辞。夫如是。则苟无其才。孰敢当任。苟当
其任。必得竭才。此古之圣王。委任责成。无为而理之道也。
所谓听言考实。虚受广纳。宏接下之规。明目达聪。广济人
之道。欲知事之得失。不可不听之于言。欲辩言之真虚。不
卷四七二 第 12a 页
可不考之于实。言事之得者。勿即谓是。必原其所得之由。
言事之失者。勿即谓非。必穷其所失之理。称人之善者。必
详徵行善之迹。论人之恶者。必明辨为恶之端。凡听其言。
皆考其实。既得其实。又察以情。既尽其情。复稽于众。众议
情实。必参相得。然后信其说。奖其诚。如或矫诬。亦寘明罚。
夫如是。则言者不壅。听之不劳。无浮妄乱教之谈。无阴邪
伤善之说。无轻信见欺之失。无潜陷不辩之冤。此古之圣
王。听言考实。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方也。陛下既纳臣言而
用之。旋闻横议而止之。于臣谋不责成。于横议不考实。此
卷四七二 第 12b 页
乃谋失者得以辞其罪。议曲者得以肆其诬。率是以行。触
类而长。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计不定则理道难
成。言不实则小人得志。国家所病。恒必由之。昔齐桓公将
启霸图。问管仲以害霸之事。管仲对曰。得贤不能任。害霸
也。任贤不能固。害霸也。固始而不能终。害霸也。与贤人谋
事。而与小人议之。害霸也。所谓小人者。不必悉怀险诐。故
覆邦家。盖以其意性憸邪。趣尚狭促。以沮议为出众。以自
异为不偫。趋近利而昧远图。效小信而伤大道。故论语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夫以能信于言。能果于行。

卷四七二 第 13a 页

唯以硁硁浅近。不克宏通。宣尼犹谓其小人。管仲尚忧其
害霸。况又有言行难保。而恣其非心者乎。此皆任不责成。
言不考实之弊也。圣旨以谓外议云。诸司所举。皆有情故。
兼受贿赂。不得实才者。臣请陛下当使所言之人。详陈所
犯之状。某人受贿。某举有情。陛下然后以事质于臣。臣复
以事质于举主。若便首伏。则据罪抵刑。如或有词。则付法
阅责。谬举者必行其罚。诬善者亦反其辜。自然宪典克明。
邪慝不作。惩一沮百。理之善经。何必贷其奸赃。不加辩诘。
卷四七二 第 13b 页
私其公议。不出主名。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枉直同贯。人
何赖焉。圣旨又以官长举人。法非稳便。令臣并自拣择。不
可信任诸司者。伏以宰辅常制。不过数人。人之所知。固有
限极。必不能遍谙多士。备阅偫才。若令悉命偫官。理须展
转询访。是则变公举为私荐。易明扬以暗投。傥如议者之
言。所举多有情故。举于君上。且未绝私。荐于宰臣。安肯无
诈。失人之弊。必又甚焉。所以承前命官。罕有不涉私谤。虽
则秉钧不一。或自行情。亦由私访所亲。转为所卖。其弊非
远。圣鉴明知。今又将徇浮言。专任宰臣除吏。宰臣不遍谙
识。踵前须访于人。若访于亲朋。则是悔其覆车。不易前辙
卷四七二 第 14a 页
之失也。若访于朝列。则是求其私荐。必不如公举之愈也。
二者利害。惟陛下更详择焉。恐不如委任长官。慎简僚属。
所简既少。所求亦精。得贤有鉴识之名。失实当闇谬之责。
人之常性。莫不爱身。况于台省长官。皆是久当朝选。孰肯
徇私妄举。以伤名取责者乎。所谓台省长官。即仆射尚书
左右丞侍郎及侍御史大夫中丞是也。陛下比择辅相。多
亦不出其中。今之宰相。则往日台省长官也。今之台省长
官。乃将来之宰臣也。但是职名暂异。固非行业顿殊。岂有
为长官之时。则不能举一二属吏。居宰臣之位。则可择千
卷四七二 第 14b 页
百具僚。物议悠悠。其惑斯甚。圣人制事。必度物宜。无求备
于一人。无责人于不逮。尊者领其要。卑者任其详。是以人
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庶长择佐僚。所任愈崇。故所择愈
少。所试渐下。故所举渐轻。进不失伦。选不失类。以类则详
实行。有伦则杜绝徼求。将务得人。无易于此。是故选自
卑远。始升于朝者。各委长吏任举之。则下无遗贤矣。寘于
周行。既任以事者。于是宰臣序进之。则朝无旷职矣。才德
兼茂。历试不渝者。然后人主倚任之。则海内无遗士矣。夫
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
卷四七二 第 15a 页
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求不广则下位
罕进。下位罕进则用常乏人。用常乏人则惧旷庶职。惧旷
庶职则苟取备员。是以考课之法。不暇精也。考不精则能
否无别。能否无别则砥砺渐衰。砥砺渐衰则职业不举。职
业不举则品格浸微。是以贤能之功。不克彰也。皆失于不
广求人之道。而务选士之精。不思考课之行。而望得人之
美。是以望得弥失。务精益粗。塞源浚流。未见其可。臣欲详
徵旧说。伏恐听览为烦。粗举一端。以明其理。往者则天太
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宏委任之意。开汲引之
卷四七二 第 15b 页
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所
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
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
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
贵精之效也。陛下诞膺宝历。思致理平。虽好贤之心。有踰
前哲。而得人之盛。未逮往时。盖由鉴赏独任于圣聪。搜择
颇难于公举。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遂使先进者
渐益凋讹。后来者不相接续。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
则疮痏立成。此乃失于选才太精。制法不一之患也。则天
卷四七二 第 16a 页
举用之法。伤易而得人。陛下慎简之规。太精而失士。是知
虽易于举用。而不易于苟容。则所易者适足广得人之资。
不为害也。不精于法制。而务精于选才。则所精者适足梗
进贤之途。不为利也。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
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
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
如杨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
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
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小人君子。意必
卷四七二 第 16b 页
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
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今陛
下慎选宰臣。必以为重于庶品。精择长吏。必以为愈于末
流。及至宰臣献规。长吏荐士。陛下则但纳横议。不稽始谋。
是乃任以重者轻其言。待以轻者重其事。且又不辨所毁
之虚实。不校所议之短长。人之多言。何所不至。是将使人
无所措其手足。岂独选任之道。失其端而已乎。臣之切言。
固非为已。所惜者致理之道。所感者见遇之恩。辄因陈谢。
布露以闻。惟陛下幸察。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