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六四
卷四六四 第 2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卷四六四 第 1a 页
 陆贽(五)

**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

四镇北庭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自禄山首乱。中夏不
安。蕃戎乘舋。侵败封略。道路梗绝。往来不通。哀我士庶。忽
如异域。控告无所。归还莫从。朕未尝一夕忘怀。而事势不
及相恤。兴言轸念。忽以涕流。卿等咸蕴忠诚。誓死不屈。或
早从征镇。白首军中。或生在戎行。长身塞外。克奉正朔。坚
保封疆。援绝势孤。以寡敌众。昼夜劳苦。不得休息。岁时捍
禦。不解甲冑。勋高百战。义叶一心。介然孤城。独守臣节。日
卷四六四 第 1b 页
来月往。三十馀年。奉国之诚。久而弥励。求诸今古。忠烈莫
俦。义激人伦。名光史册。蠢动知感。况于朕怀。朕嗣守洪业。
君临宇内。思安兆庶。以绝战争。遂与赞普。约定好和。集蕃
汉士庶。告天地神祗。设坛会盟。永息边患。疆埸罢警。于今
六年。近以贼臣朱泚背恩。惊犯宫阙。赞普又遣师旅。助讨
奸凶。两国交欢。事同一体。北庭去此遥远。信使难通。于西
蕃既非便宜。在国家又绝来往。永念士庶。隔在殊方。归路
无因。亲戚永诀。为人父母。实所感伤。已共西蕃定议。兼立
卷四六四 第 2a 页
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放归汉界。仍
累路置顿。供拟发遣。待卿等进发。然后以土地隶属西蕃。
今故遣太常少卿兼御史大夫沈房及中使韩朝彩等往
彼宣谕。仍便与西蕃交割。卿等宜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
相提携。速图进路。复归乡井。重见宗亲。生人之情。莫重于
此。一劳永逸。固不合辞。卿等诚节昭宣。勋阀茂著。到此之
后。当特甄升。仍给田园。以赡生业。必令优厚。用答忠劳。如
有资产已成。不愿归此。亦任便住。各遂所安。宜勉良图。副
我勤想。夏热。卿等各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卷四六四 第 2b 页

** 与回纥可汗书

皇帝敬问可汗弟。两国和好。积有岁年。申之以昏姻。约之
以兄弟。诚信至重。情义至深。顷因贼臣背恩。构成嫌衅。天
不长恶。寻已诛夷。使我兄弟。恩好如旧。周皓及踏本啜黑
达干等至。得弟来书。省览久之。良以为慰。弟天资雄杰。智
识通明。亲仁善邻。敦信明义。罢战争之患。宏礼让之风。保
合太和。用宁区宇。惟兹盛美。何以加焉。朕之素怀。与弟叶
契。为君之道。本务爱人。同日月之照临。体天地之覆育。其
于广被。彼此何殊。况累代以来。继敦姻戚。与弟俱承先业。

卷四六四 第 3a 页

所宜遵奉令图。自兹以还。情契弥固。垂之百代。永远无穷。
缅想至诚。当同此意。所附踏本啜奏。请降公主。姻不失旧。
颇叶通规。待弟表到。即依所请。宣示百寮。择日发遣。缘诸
军兵马。收京破贼。频立功勋。赏给数多。府藏虚竭。其马价
物。且付十二万匹。至来年三月。更发遣一般。馀并续续支
付。弟宜悉也。安西北庭使人入奏。并却归本道。至彼宜差
人送过。令其速达。弟所寄马并到。深愧厚意。

** 赐吐蕃将书

卷四六四 第 3b 页

敕尚览铄。论莫陵悉继等至。省所陈奏。朕具悉之。国家与
大蕃。亲则舅甥。义则邻援。息人继好。固是常规。朕嗣位君
临。思安兆庶。常以信让为事。不以争竞为心。区域虽殊。覆
育宁别。赞普天资仁德。好生恶杀。与朕同心。重修旧好。会
蕃汉将相。告天地神祗。约誓之言。至严至重。大信一立。义
无改移。所请奉天盟书。勒于清水碑石。审详事理。颇甚乖
违。往岁贼臣称兵。窃据城阙。尚结赞志惟嫉恶。义在救灾。
频献表章。请收京邑。朕以宗庙社稷。悉在上都。但平寇戎。
岂惜酬赏。遂许四镇之地。以答收京之功。旋属炎蒸。又多
疾疫。大蕃兵马。便自抽归。既未至京。有乖始望。奉天盟约。

卷四六四 第 4a 页

岂合更论。朕欲苟徇彼情。便令镌刻。则是非务实。信不由
衷。欺天罔神。莫大于此。凡曰通好。贵于推诚。将垂百代之
名。岂顾一时之利。但以事之去就。须定是非。若不辨明。便
成姑息。亲邻之义。岂所宜然。故遣使臣。与卿详议。卿是大
蕃辅佐。必当智识通明。事理昭然。不足疑惑。傥有他见。宜
具奏闻。审细研穷。须归至当。所论先许每年与赞普䌽绢
一万匹段者。本来立约。亦为收京。然于舅甥之情。此乃甚
为小事。二国和好。即同一家。此有所须。彼当不吝。彼有所
卷四六四 第 4b 页
要。此固合供。以有均无。盖是常理。赞普若须缯帛。朕即随
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假使踰于万匹。亦当称彼所
求。朕之所重者信诚。所轻者财利。思与率土。同臻太和。想
卿深体至公。务存大义。安人保境。垂美无穷。勉思令图。以
副朕意。今遣仓部郎中兼侍御史赵聿与来使同往。书中
意有不尽。并令赵聿口宣。尚结赞论莽罗等。尝总师徒。远
来赴难。功虽未就。义则可嘉。其所领将士等。朕先许与赐
物一万匹段。并已排比。许卿所商量指定。此使却回。即发
遣往。今各赐卿少物。至宜领之。

** 赐吐蕃宰相尚结赞书

卷四六四 第 5a 页

敕尚结赞。卿天资材术。作辅大蕃。识通古今。志奉忠信。义
声积著。远近流传。比闻入典枢衡。近知还总戎务。二国所
定和好首末。是卿商量。得卿却来。深以为慰。昨者边军状
奏。彼国兵马。踰越封疆。朕以画界立盟。先有定分。赞普素
敦仁义。卿又特禀纯诚。背约侵渔。必无此理。但敕边城自
备。不令辄动干戈。若使效尤。恐成交恶。初疑界首游奕。少
有乖宜。不谓大发师徒。渐加侵轶。兴兵动众。必合有名。蕃
军此行。未测其故。朕自嗣膺宝位。即与赞普通和。敦以舅
卷四六四 第 5b 页
甥。结为邻援。惩战争之弊。知礼让之风。彼此大同。务安众
庶。乃于境上建立坛场。契约至明。誓词至重。告于皇天后
土诸佛百神。有渝此盟。殃及其国。朕敬奉诚约。分毫不移。
信使交欢。岁时无绝。碑文具在。可以明徵。岂有一事不行。
一言不守。(一作信)顷令赵聿专往。近方从彼却回。兼闻彼蕃
使同来。至今独在道路。卿所论奏。朕并未知。待详事由。乃
可商议。既称和好。理绝相疑。未合轻举甲兵。便踰境界。盟
誓之语。忽焉如遗。天地神明。岂其可罔。卿智识明达。朕所
深知。顷年犹举义师。救此灾患。今岂不存大信。遂弃令名。
故专遣使见卿。欲得审知来意。伫闻还奏。以副所怀。赵聿
卷四六四 第 6a 页
及蕃使合到。待览表中意旨。续即商量报卿。卿涉远而来。
当甚劳顿。今赐卿某物。至宜领之。秋冷。卿比平安好。将士
并存问之。

** 赐尚结赞第二书

赵聿及论拱热等至。得卿表奏。具见恳诚。省览言辞。即称
和好。及睹事迹。唯务侵凌。矛楯若斯。将何取信。审察书中
之意。盖求四镇北庭。如此事宜。足得商议。既言通好。理绝
相疑。未合轻举甲兵。便踰境界。盟誓之语。忽焉如遗。天地
神祗。岂其可罔。又闻放纵兵马。蹂践禾苗。边境之人。大遭
卷四六四 第 6b 页
驱掠。在此未为深损。于彼殊非远谋。卿之用心。何乃至是。
国家利害。计须久长。和好之道既亏。仁义之风何在。卿智
识明悟。朕所深知。顷年犹发义师。救此灾患。今岂不存大
信。遂弃令名。故遣使见卿。欲得审知来意。必若守其盟誓。
务在同和。即收敛兵车。速归本界。所掠百姓。一切放回。然
后可表卿直心。信卿来奏。续即遣使与论拱热同往。诸事
并有商量。交欢必令得所。或密怀他意。将欲别谋。彼虽未
说实情。此亦略为准拟。但缘誓约本重。朕意不欲先违。以
此勤勤。合有相问。伫闻来奏。以副朕怀。

卷四六四 第 7a 页

** 赐尚结赞第三书

敕尚结赞。蕃使论拱热等与赵聿同到。卿所陈奏。朕具悉
之。诚意勤勤。志敦和好。上以成舅甥之义。次以结邻援之
欢。外以彰礼让之风。内以息战争之患。兼此数事。昔贤所
难。非卿材越等伦。识通今古。岂能匡辅大国。宏宣远图。施
美利于当时。传盛名于不朽。眷怀明略。叹尚良多。然以赞
普来书。务于叶睦。卿之所奏。亦贵通和。初览其言。实嘉德
义。及观其事。颇讶乖违。以卿贤明。朕所信重。弃义踰约。计
卷四六四 第 7b 页
必不然。未测事由。因何至此。顷年所定和好。言约颇谓分
明。至如四镇北庭。元不割与蕃国。及朱泚悖逆。作乱上都。
卿仗义兴师。请收京邑。遂许四镇北庭之地。将以报答成
功。旋属炎蒸。蕃军便退。奉天之约。岂可更论。事甚分明。固
无疑惑。凡言结好。所贵和同。通体商量。有何不可。大蕃必
若要四镇北庭之地。即合直以情言。彼但露其诚心。此亦
自有分义。岂假曲徵前事。广起异端。仍发师徒。务张威势。
蕃使犹未至此。蕃军早已越疆。或称欲自赴朝。或云更定
言誓。既亏盟约。且失礼仪。言与事乖。将何取信。夫人君立
国。必不徒然。惟汉与蕃。各受天命。胜负固有定分。强弱宁
卷四六四 第 8a 页
由力争。卿欲以众相侵。以威相胁。谓天地可罔。谓盟誓可
渝。即当肆意所为。不必更论和好。傥欲守其前约。敦以亲
邻。去就之间。固宜有礼。遣使来往。足得商量。张皇师徒。是
何道理。和好者礼义之事。甲兵者争夺之由。二端悬殊。理
不并用。今欲以用兵之势。定和好之辞。事必不成。纵成何
益。卿识见通敏。器宇沉详。如此事宜。不言可悉。未知来意。
竟拟如何。且首末论和。是卿商议。清水会盟之日。卿又亲
发誓辞。将期去杀好生。修文偃武。永安兆庶。垂法子孙。天
下称嗟。以为盛美。未经数岁。遽有变移。非独见诮于四方。
卷四六四 第 8b 页
亦将取笑于千古。以此思度。甚欲通和。彼虽小有侵陵。朕
亦未即交恶。故遣某官与卿更审筹量。卿若必务同和。更
无他意。即宜便归本界。遣使具述本情。所须四镇北庭。朕
当自有推议。如或托称继好。志在别图。依前纵兵。不即归
国。惟利是视。亦识彼怀。和与不和。于兹决定。书中事有不
尽。并令某官某口宣。宜令速回。伫望来奏。所献方物。深表
远诚。今赐卿某物。至可领也。秋冷。比平安好。

** 答宰臣请停大礼表

朕失德致寇。再经播越。郊庙乏主。禋祀旷时。感愤㥽中。忧
卷四六四 第 9a 页
愧形外。日月以冀。庶补前修。赖天地降休。祖宗储庆。再新
景命。祗复皇都。自秋涉冬。已迁于律候。因心致享。未展于
孝思。而公卿上言。邀予以备物。都鄙兴诵。讽予以劳人。礼
将俟于他年。卜不先于近日。永怀感慕。情实未安。虽则嘉
话重违。其如至诚难抑。所宜参会偫彦。更择近期。无或因
循。以增不德。

** 答百寮请停大礼表

朕再经播迁。久旷禋祀。不惟霜露之感。实贻坠失之忧。赖
先泽在人。上帝临我。克平大难。再复旧京。朕之失德。非曰
卷四六四 第 9b 页
能补。旋欲请罪宗庙。展敬郊丘。迫以偫情。俟于献岁。今涤
牲撰吉。甫及近期。斋心永怀。明发不寐。忽览来表。良深矍
然。虽嘉备虑之诚。实乖昭事之意。朕志先定。期于必行。即
断来表也。

** 答百寮请停大礼第二表

国之大事。首在祀典。所宜严奉。以达至诚。况今之所怀。又
异常日。不克嗣守。驯致寇戎。沦陷国都。震惊园寝。幸凭元
祐。再续鸿休。播越三时。久亏禋祀之礼。旋归半载。未申告
谢之诚。感愧积中。若坠泉谷。坐而待曙。跂及上春。庶乎天
卷四六四 第 10a 页
地灵祗。以歆精意。胡乃股肱卿士。尚执疑谋。出既不及告
辞。入又废于朝献。罔极之慕。何心自安。宜洁乃诚。以祗所
奉。副予恳切。勿复频烦。

** 答百寮请停大礼第三表

三省来表。深体乃诚。明孝敬之大端。陈安危之上计。祗率
嘉话。夫岂不怀。永言思之。固亦难抑。进退惭惕。罔知所裁。
中宵求衣。当馈忘食。且聿修祀事。所贵专精。苟未至诚。则
如勿祭。今近期甫及。当齐洁敬之心。而舆诵纷然。犹执异
同之论。礼既亏于严奉。事奚展于孝思。以义制心。勉依来
卷四六四 第 10b 页
请。重予不德。愧叹良深。

** 答百寮贺利州连理木表

珍木呈祥。允符灵贶。顾惟不德。何以当之。朕闻人事聿修。
天休乃答。今则凶渠尚在。戎役方殷。虐旱妨农。飞蝗害稼。
谅咎徵之未弭。曷嘉瑞而复臻。所冀公卿大夫。交匡不逮。
睹兹称述。益用怀惭。

** 答宰臣请复御膳表

尝览典谟。每嘉俭德。爱人惜费。是朕素怀。况大兵之馀。继
以荒馑。军储国计。资用皆空。凋户疲氓。膏泽已竭。致人于
卷四六四 第 11a 页
此。过实在予。内怀忧惭。躬自损贬。今凶渠残灭。粟麦丰成。
皆祖宗垂休。非寡薄所致。矧乎邦畿之内。馁殍尤多。役戍
之徒。伤夷未复。孜孜训戒。克巳增修。犹惧辱守宝图。罔答
元祐。岂宜暇逸。以厚厥躬。卿等诚在致君。将顺其美。顾惟
虚缺。非所宜然。

** 答百寮请复御膳表

顷者大劳不息。至化未孚。雨泽愆期。虫蝗为害。朕以销灾
谢谴。莫大于修诚。节用爱人。必先于克已。顾惭愆咎。躬贬
膳羞。下以均众庶之忧。上以答昊穹之儆。至诚或感。嘉应
卷四六四 第 11b 页
遂臻。宿麦方成。元凶已殄。庆深德薄。惕厉弥加。忽览表章。
过为称述。虽将顺其美。则曰乃诚。而戒慎不忘。谅惟朕志。
未喻来请。深体此怀。

** 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夫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形于上。咎徵之作。必有由然。自去
岁已来。灾沴仍集。雨泽不降。延历三时。虫蝗既臻。弥亘千
里。谷籴翔贵。稼穑卒痒。嗷嗷烝人。聚泣田亩。兴言及此。实
所痛伤。遍祈百神。曾不获应。方悟祷祀殊救患之术。言词
非谢谴之诚。忧心如焚。深自刻责。得非刑法舛谬。忠良郁
卷四六四 第 12a 页
堙。暴贼未蠲。劳师靡息。事或无益。而重为烦费。任或非当。
而横肆侵蟊。有一于兹。足伤和气。本其所以。罪实在予。百
姓何辜。重罹殍馁。所宜出次贬食。节用缓刑。侧身增修。以
谨天戒。朕避正殿不御。百寮奏事。并于延英处分。尚食进
膳。宜更节减。百司不急之务。一切且除。诸军将士外。自馀
应食官粮人。及诸色用度等。并委本使长官商量。权行停
减。以救荒馑。仍限十日内。具元额及所釐革。条件闻奏。待
至丰稔。却令依旧。畿内百姓。委京兆尹切加慰抚。除正税
正役外。徵科差遣。并宜禁绝。非交相侵夺。寻常诉讼。不须
卷四六四 第 12b 页
追扰。务且息人。京畿内外。及京兆府诸县。见禁囚徒。死罪
降徒。流以下一切放免。畿内及河中同州界。应有因战阵
杀戮。遗骸暴露者。各委所在长吏随时薶瘗。咨尔卿佐。实
惟股肱。所当一其诚心。同恤灾患。勉修厥职。副我忧勤。

**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

维贞元二年岁次丙寅十一月丁亥朔十一日丁酉。皇帝
若曰。乾坤合德。圣人则之。惟帝承天。惟后配地。嗣续百代。
母临万邦。位定于中。而尊加于外。德修诸已。而化被于人。
御于家邦。所系斯在。三代崇替。靡不由之。予是以询众采
卷四六四 第 13a 页
贤。重难兹命。中壸虚位。于今历年。阴仪或亏。宗事无主。缺
于典礼。朕甚愧焉。称是徽章。聿归全德。咨尔淑妃王氏。天
与纯粹。气钟元和。含章在中。发秀于外。卓尔风操。穆然容
辉。周旋中规。进退有度。仁爱共俭。禀于生知。诗书礼乐。成
自师氏。竭其孝敬。祗事先朝。承事无违。克谐尊旨。往居桂
苑。淑问已彰。洎奉椒涂。谦光载路。言无伐善。志在匿瑕。柔
嘉自持。喜愠莫见。六宫攸序。九族以亲。尝属艰迍。累从行
幸。思贤才以辅佐。知臣下之勤劳。庶绩伊凝。颇资内助。永
念顷筐之志。且怀求剑之情。崇位长秋。永怀盛典。矧惟元
卷四六四 第 13b 页
子。贞我万邦。稽以旧章。是宜从贵。今遣摄太尉某官某持
节册命尔为皇后。呜呼敬哉。王教之端。始于内范。风美关
雎之化。雅咏思齐之德。罔懈厥位。忝于前修。克念有终。庶
无后悔。奉承休命。可不慎欤。

** 册嘉诚公主文

维贞元元年岁次乙丑六月甲子朔十二日乙亥。皇帝若
曰。王者以义睦宗亲。以礼敦风俗。义之深实先于友爱。礼
之重莫大于婚姻。故春秋书筑馆之仪。易象著归妹之吉。
予是用祗考令典。率由旧章。咨尔嘉诚公主。孝友柔谦。外
卷四六四 第 14a 页
和内敏。公宫禀训。四德备修。疏邑启封。命为公主。徽章所
被。礼实宜之。今遣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汧国公
勉持节册命。尔惟钦哉。下嫁诸侯。谅惟古制。肃雍之德。见
美诗人。和可以克家。敬可以行已。奉若兹道。永孚于休。懋
敦王风。勿坠先训。光膺盛典。可不慎欤。

** 册蜀王妃文

维建中二年十一月某日。皇帝若曰。夫茂建亲戚。以敦族
固本。明慎选纳。以厚别蕃嗣。实人伦之始。王教之端也。朕
奉若谟训。允求淑哲。贤必有象。钟庆于令门。姻不失亲。载
卷四六四 第 14b 页
光于戚里。故某官驸马都尉田择交第若干女。生禀柔惠。
习知礼则。容德纯备。孝睦洽闻。可以叶美好逑。辅成乐善。
是用使某官某持节册命为蜀王妃。呜呼。敬之哉。备礼以
崇其好合。起家而居其爵位。非义信不固。非温顺不亲。克
恭匪懈。则罔攸悔。朕言必复。可不慎欤。

** 册王妃文

维建中二年十一月某日甲子。皇帝使某官持节册命某
官窦兟第若干女为王妃。曰。于戏。礼以大婚崇继嗣。本人
伦之教。诗言淑女配君子。系王化之纲。盖率人成风。由
卷四六四 第 15a 页
内及外。得不采嘉耦以固盘石。刑闺门以御家邦。详求惟
难。历选兹久。时乃之择。得于旧姻。柔婉禀乎天和。礼乐成
于家法。明章妇顺。虔奉姆仪。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
美。其祗膺嘉礼。钦率内教。淑慎厥心。无替于后。呜呼。可不
慎欤。

** 赐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

维兴元元年岁次甲子正月癸酉朔二日甲戌。皇帝咨尔
具官某。呜呼。君者所以抚人。失于所抚则叛。下者所以奉
上。失于所奉则刑。各当其理。德用不扰。各违其分。乱于是
卷四六四 第 15b 页
生。朕德薄化浅。昧于君道。罔知省已。姑务责人。是以徵师
徂征。连岁靡息。惟尔以诚志之不达。反仄于厥衷。阻众兴
戎。结党拒命。岂非上失于所抚。而下失于所奉与。书曰。万
方有罪。罪在朕躬。我实不德。兆人何咎。俾废其生业。离于
室家。陷于困穷。死于战阵。老疾废养。孤茕靡依。怨结苍生。
感伤和气。朕为人父母。得不愧于心哉。晨兴以思。夕惕以
悼。粤自嗣位。迄今六载。天将悔祸。朕方觉悟。尔亦知众心
之厌乱。思所以保安。叶于朕怀。若应符契。非天地合德。人
神合谋。将茂育偫生。则何以臻此。朕是用上顺天意。俯从
卷四六四 第 16a 页
人心。涤尔疵瑕。复尔爵位。坦然靡阻。君臣如初。功载鼎彝。
名藏王府。子孙代代。为国勋臣。河山带砺。传祚无绝。朕方
布大信。承天子人。若食其言。何以享国。呜呼。其祗若明命。
用保无疆之休。

** 赐安西管内黄姓纛官铁券文

维贞元二年岁次丙寅八月丁巳朔三日已未。皇帝若曰。
咨尔四镇节度管内黄姓纛官骠骑大将军行左金吾卫
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试太常卿顿啜护波支。惟尔乃
祖乃父。代服声教。勤劳王家。勋书于鼎彝。族列于藩籍。尔
卷四六四 第 16b 页
克绍先祖之烈。而重之以忠贞。嗣守职官。祗若朝化。率其
种落。保我边陲。丹诚向化。万里如近。是用稽诸令典。锡以
券书。若金之坚。永代无变。子孙继袭。作我藩臣。尔其钦承。
勿替休命。

** 策问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

皇帝若曰。朕承祖宗之鸿烈。获主神器。任大守重。惧不克
堪。思与贤士大夫。共康理道。虚襟以伫。侧席以求。而偫议
纷然。所见异指。或牵古义而不变。或趋时会而不经。依违
以来。七年于兹矣。国制多缺。朕甚恧焉。今子大夫博习坟
卷四六四 第 17a 页
典。深明教化。袖然充举。咸造于庭。其极思精心。以喻朕之
未寤。仲尼叙礼乐。删诗书。修春秋。广易道。六经之教。所尚
各殊。岂学者修行。理当区别。将圣人立意。本异宗源。施之
于时。孰为先后。考之于道。何者浅深。差次等伦。指明其义。
夫知本乃能通于变。学古所以行于今。今之教人。则异于
是。工祝陈礼乐之器。而不知其情。生徒诵礼乐之文。而不
试以事。欲人无惑。其可得耶。将革前非。固有良术。尧舜率
天下以义。比屋可封。桀纣率天下以暴。比屋可戮。然则上
之化下。罔或不从。而三仁四凶。较然自异。有教无类。岂虚
卷四六四 第 17b 页
言哉。作乐移风。闻诸昔典。夫至雅必淡。至音希声。文侯列
国之贤君。犹曰则惟恐寐。矧彼流俗。其能化乎。将使天地
同和。灾沴不作。黎人丕变。奸慝不萌。何施何为。以致于此。
王者制理。必因其时。故忠敬质文。更变迭救。三代之际。罔
不由之。自秦刬古法。汉杂霸道。纷纶干祀。王教不兴。国家
接周隋之馀。俗未淳一。处都邑者。利巧而无耻。服田亩者。
朴野而近愚。尚文则弥长其浇风。复质又莫救其鄙俗。立
教之本。将安所从。自昔哲王。惟以三正互用。后之术士。乃
言五运相生。以汉应火行。则周为木德。礼称尚赤。义例颇
卷四六四 第 18a 页
乖。永言于兹。莫识厥理。九流得失之论。历代兴亡之由。王
郑识理之异同。公谷传经之优劣。必精必究。用沃虚怀。

** 策问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

皇帝若曰。朕遐观典谟。详求理道。三代之际。粲然可徵。未
尝不文武并兴。农战兼务。故能居则足食。动则足兵。兵足
则威。食足则固。威则暴乱息。固则教化行。理国之本。实在
于此。秦汉已降。王制不修。选士废射御之仪。教人无蒐狩
之礼。即戎者不知其稼穑。力本者罕习于干戈。于是异文
武之人。分农战之道。守则乏食。征则鲜兵。历兹千年。竟莫
卷四六四 第 18b 页
能复。抑知者盖寡。将行之惟艰欤。朕念之甚勤。思继前躅。
良以军旅之士。役戍靡宁。勋庸既多。爵秩咸贵。俾服田亩。
虑兴怨咨。仰给县官。不可胜计。由是版图日减。阡陌岁荒。
水旱小愆。廪饷咸竭。欲使军人悦归于耒耜。儒者兼达于
韬钤。田莱尽耕。攻取必胜。诱人孔易。其术安施。王者之师。
本于立德。兵家之法。方务出奇。德以信成。奇以诈胜。理有
违反。将何适从。宋襄成列而败军。见嘉鲁策。韩信决囊以
摧敌。取贵汉朝。然则丧国亡身。岂霸王之道。冒危乘厄。非
仁谊之心。所宜讨论。以定褒贬。夫众寡不敌。克必以谋。乐
卷四六四 第 19a 页
生下齐。孙子破楚。魏武之胜袁绍。宋高之灭姚浤。成败之
由。备陈本末。古人有言曰。诛伐不可偃于天下。又曰。善为
国者。不师二端。异焉其有深旨。子房序次兵法。任宏论撰
军书。指明异同。详录名氏。想闻商略。择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