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六三
卷四六三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卷四六三 第 1a 页
 陆贽(四)

** 诛李希烈后原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

反易天常。悖违人纪。众之所弃。罔或逃诛。李希烈蔑义背
恩。穷奸极暴。谓神器可以力取。谓生灵可以诈欺。志在凶
残。躬行僭窃。罪无与比。法实难容。以君德不修。致人于祸。
究其端本。过实在予。不忍烝黎。重相攻战。屡施诏命。务欲
怀柔。抑偫帅奋发之诚。驻诸军讨逐之势。不惮屈巳。期于
息人。希烈曾无悛心。益逞骄志。虐毒滋甚。吞噬无厌。恶贯
既盈。自厎夷灭。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丞临漳郡王陈仙
卷四六三 第 1b 页
奇。忠勇有馀。沉毅能断。摅阖境受污之愤。导三军思顺之
心。唱义一呼。偫情响附。廓清氛祲。歼戮渠魁。驿书上闻。函
首入献。方隅既乂。役戍其休。悬赏之科。是宜必信。其以仙
奇为检校工部尚书兼蔡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淮西节度。
仍赐实封五百户。应淮西管内将士官吏百姓等。顷迫凶
威。遂从胁制。既诛元恶。俱是平人。除李希烈一家。其馀并
准前后赦敕原放。更无所问。其将士等。或本属平卢。或久
镇淮右。素推忠义。累著勋庸。果能叶志同谋。输诚奉顺。以
卷四六三 第 2a 页
兹节效。良有可嘉。委仙奇即以诸色官钱。优与宴劳。其中
首建谋议。同斩希烈人等。宜并条录闻奏。节次褒赏。比年
以来。有潜图效顺。节义著明。计或未行。为贼屠害者。亦当
审加访察。具事绩以闻。如有子孙。仍并录名闻奏。百姓等
久经沦陷。兼被伤夷。遐想凋残。实足哀悯。除供当道军用
外。宜给二年。应被希烈差点兵马及团练子弟。并即放散。
其本额将士之中。有不乐在军。愿归农业者。委节度刺史
量给逃死户田宅。并借贷种粮。优给复终身。使之存济。宜
令尚书左丞郑叔则充淮西宣慰使。呜呼。往钦哉。自希烈
卷四六三 第 2b 页
叛命。于今五年。王泽不通。下情亦阻。所宜宣我信令。以释
危疑。敷我惠和。以慰疲瘵。涤清污俗。咸与惟新。厎难一方。
以称朕意。

** 重原宥淮西将士诏

乃者希烈乱常。阻兵窃号。污胁士众。残虐烝黎。朕志在好
生。诚深罪已。为人受耻。不忍加兵。惟兹一军。代著忠节。果
歼元恶。不替旧勋。询于众情。就拜戎帅。人亦劳止。期于小
康。旋乖恤下之方。重致丧身之祸。由朕薄德。俾人不宁。抚
临万邦。且愧且悼。犹赖将校士旅。秉其诚心。邦人不惊。军
卷四六三 第 3a 页
部无挠。以兹节效。良有可嘉。所宜慰安。俾洽宽泽。应将士
吏人承前所有诸过犯。罪无轻重。一切释放。旷然昭洗。咸
与惟新。其有先请受庄宅财物者。各以见管为主。将士衣
赐节料并家口粮赐等。一切并准旧例。以时给付。不得停
减。先令优与赏设。亦准元敕处分。务令丰厚。以称朕怀。仍
加晓谕。各委知悉。

** 赈恤诸道将吏百姓等诏

国之经制。储畜备灾。虽遇凶年。人无菜色。时或弛征散利。
务穑劝分。徙有以均无。因丰而补败。救患之术。抑其次焉。
卷四六三 第 3b 页
自戍役繁兴。两河尤极。农桑日废。井邑为墟。丁壮服其干
戈。疲羸委于沟壑。伤夷未复。荒馑荐臻。历河朔而至于太
原。自淮沂而被于洛汭。虫螟为害。雨泽[:#AS-8B70:⿰⺅⿱⿰夭夭心]时。稼穑卒痒。烝
黎重困。然犹徵赋不息。征役未宁。冻馁流离。寄命无所。兴
言感悼。焚灼于怀。朕闻刑罚失中。虐沴斯作。致咎之本。在
予一人。万姓何辜。遭罹其弊。兢兢惕畏。不敢遑安。庶蠲下
土之灾。用答上天之戒。其宣武等军宋亳陈州等节度。淄
青等州节度。河阳怀州节度。东都畿汝等州节度。潞美军
泽潞磁邢等州节度。保宁军节度。成德军恒深赵等州节
卷四六三 第 4a 页
度。易定等州节度。每管各赐米五万硕。所司即般运。都于
楚州分付。各委本道差官受领。赈给将士百姓等。务令均
洽。以惠困穷。属军费方殷。国储尚歉。今所赐赈给。其数非
多。犹虑孤茕。或未周赡。谷价翔贵。何能自资。江淮之间。连
岁丰稔。迫于贡赋。颇亦伤农。收其有馀。济彼不足。允孚发
敛之术。且叶变通之规。宜令度支于淮南浙江东西等道
量置场加价和籴米三五十万硕。差官般运于诸道。减价
出粜。贵从权便。以利于人。无或劳烦。重予不德。方岳守将。
实朕股肱。恤患分忧。与朕同体。宜即遣使。分道宣慰。劳勉
卷四六三 第 4b 页
将士。省问乡闾。有可以救岁之凶灾。除人之疾苦。各与本
道节度使商议。具以闻奏。必精必详。用称朕意。

**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

朕以薄德。托于人上。励精思理。期致雍熙。鉴之不明。事或
乖当。百度多阙。四方靡宁。伤夷未瘳。而征役荐起。流亡既
甚。而赋敛弥繁。人怨闻上。天灾降下。连岁蝗旱。荡无农收。
惟兹近郊。遭害尤甚。岂非昊穹作沴。深儆予衷。跼蹐忧惭。
罔知攸措。今谷价腾踊。人情震惊。乡闾不居。骨肉相弃。流
离殒毙。所不忍闻。公私之间。廪食俱竭。既无赈恤。犹复徵
卷四六三 第 5a 页
求。财殚力疲。继以鞭箠。弛征则军莫之赡。厚敛则人何以
堪。念兹困穷。痛切心骨。思所以济。浩无津涯。补过实在于
增修。救患莫如于息费。致咎之本。既由朕躬。谢谴之诚。当
自朕始。宜令尚食每日所进膳各减一半。宫人等每月惟
供给粮米一千五百硕。其馀悉皆停省。年食支酒料宜减
五百硕。飞龙[:#AS-92F3:⿸广既]马。从今已后至四月三十日已前。并减半
料。京兆府百姓应差科徵配。及和市和籴等诸色名目。事
无大小。一切并停。公私债负。容待蚕麦熟后徵收。百司非
至切之务。如追扰百姓及追勘徵收等色。府县并不须承
卷四六三 第 5b 页
受。其寻常诉讼。非交相侵夺者。亦不得为理。百姓及诸色
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
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如县令劝导有
方。流庸克济。至夏初已来。类例勘会。但户口无减。田畴不
荒。亦以状闻。量加优奖。百姓有迫于荒馑。全家逐食者。其
田宅家具树木麦苗等。县司并明立簿书印记。令所由及
近邻人同检校。勿容辄有毁损。及典卖填纳差科。本户却
归。使令复业。夫致理之本。必在于亲人。亲人之任。莫切于
令长。导王者之泽。以被于下。求庶人之瘼。以闻于朝。得失
卷四六三 第 6a 页
之间。所系甚大。且一夫不获。辜实在予。况百里之安危。万
人之性命。付以长吏。岂容易哉。今甸内凋残。亦已太甚。每
一兴想。衋然伤怀。非慈惠不能恤疲氓。非才术无以赈艰
食。台郎御史。选重当时。得不分朕之忧。救人之弊。昨者详
延偫彦。亲访嘉猷。尚书司勋员外郎窦申等十人。咸以器
能。理道精心。究烝黎之疾苦。知教化之宗源。辍于周行。往
涖通邑。申可长安县令。郑珣瑜可检校吏部员外郎兼奉
先县令。韦武可检校礼部员外郎兼昭应县令。贾全可咸
阳县令兼监察御史。霍琮可华原县令兼监察御史。王仓
卷四六三 第 6b 页
可检校礼部员外郎兼昭应县令。李曾可盩厔县令兼监
察御史。荀曾可三原县令兼侍御史。李绲可富平县令兼
殿中侍御史。其有散官封赐者并如故。应畿内县令俸料。
宜准常参官例均融加给。泾阳县令韦涤。洁已贞明。处事
通敏。有禦灾之术。有字物之方。人不流亡。事皆办集。惟是
一邑之内。独无愁怨之声。古之循良。何以过此。就加宠秩。
允叶前规。可检校工部员外郎兼本官。仍赐绯鱼袋。并赐
衣一袭。绢百匹。马一匹。呜呼。积行在躬。虽微必著。咨乃庶
尹。其惟钦哉。朕闻为君者必择人而官。为臣者罔择官而
卷四六三 第 7a 页
处。弛张系于理。不系于时。升降在乎人。不在乎位。朕方抑
浮华以敦教。稽言行以进人。非次之恩。以待能者。彰善黜
恶。期于必行。凡百君子。各宜自勉。

** 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朕巡狩山南。自春涉夏。师旅殷会。日费既广。州闾杼轴。岁
计其空。东作妨时。西成罕望。虽黾勉从事。人不告劳。而悯
悼积衷。予实知愧。昨者减其租税。优以复除。庶乎有瘳。汔
用小息。洎驾言旋轸。躬履畏途。绝涧萦回。危栈绵亘。时经
霖雨。道阻且长。工徒造舟。县人葺路。靡幼靡耋。莫获宁居。
卷四六三 第 7b 页
而又赍负糗粮。供备顿舍。涉于千里。饫我六师。居人露处
以罔依。宿麦过时而不穫。睹兹妨夺。弥增感伤。前所复除。
未足酬恤。式敷惠泽。以纾大劳。其兴元府除先优复外。宜
更给复二年。凤州全放今年税。其兴元府凤州界内知顿
及修道路阁桥州县官将士等。并委严震类例功效。具名
闻奏。量与甄奖。嗟乎。古先哲王。东征西怨。顾予不德。重以
劳人。补费录勤。是有申命。长吏明加优谕。称朕意焉。

** 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自昔哲王。以道化下。不竭物以充欲。不劳人以树威。亿兆
卷四六三 第 8a 页
之心。如戴父母。兵革不试。四方来同。苟或昧于德绥。务以
力胜。士旅疲耗。烝黎困穷。幸以成功。岂云有补。李怀光久
从戎旅。颇著勤劳。拔于等伦。授以旄钺。誓师河朔。奔难奉
天。有夷凶嫉恶之诚。有弭患释围之绩。俾介元帅。仍升上
台。秉心匪彝。自厎不类。怙众贪乱。附奸胁君。朕用再迁。几
危宗庙。洎股肱宣力。贼泚就诛。率土之人。咸怀奋击。朕独
排偫议。未忍加兵。命复官封。志期全贷。而乃昏迷不返。悖
慢逾彰。残害使臣。侵败畿甸。密迩京邑。人愁无聊。谕之不
悛。乃用致讨。上帝悔祸。元臣协谋。克集茂勋。以夷大难。渠
卷四六三 第 8b 页
魁授首。馀众革心。制胜以谋。兵无血刃。虽事非获已。义在
救人。而本其所由。情深罪已。盖以信诚未著。抚驭或乖。至
使功臣。陷于诛戮。谓之克敌。宁不愧心。然以怀光一家。法
当歼戮。念其昔居将相。尝寄腹心。罪虽挂于刑书。功已藏
于王府。以干纪之迹。固合灭身。以赴难之勋。所宜有后。非
常之泽。俾洽幽明。虽屈彝章。庶旌往效。大夫君子。无我有
尤。宜以怀光一男为嗣。赐庄宅各一所。听住京城。仍还怀
光首级及尸。任便收葬。其妻及诸子孙在室女等。并递送
澧州。委李皋逐便安置。使得存立。其出嫁女及诸亲戚。并
卷四六三 第 9a 页
宜释放。应先陷河中将士等。皆婴迫胁。无路申明。多是朔
方旧人。素蕴忠义。并幽州泾原将士。顷被朱泚胁从。收京
之时。奔窜在彼。究其本末。情有足矜。况能协力同谋。举城
归顺。录其成效。咸与惟新。宜一切洗雪。勿为瑕累。先有官
爵实封者。并许仍旧。其中首谋效顺。事绩著明者。委副元
帅条件闻奏。别加甄奖。河中及同州绛州百姓。并经陷贼。
又久屯军。骨肉流离。生业废弃。兴言轸念。良用恻然。宜各
给复一年。京兆府奉先美原等县。缘与同州接近。随便供
运。杼轴既繁。流亡颇众。委京兆尹即量事优恤。条件闻奏。
卷四六三 第 9b 页
仍加招辑。使各安存。河中保义军保宁军节度使并管内
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河中保宁等军节度度支营田观
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北平郡王燧。惟岳降生。郁为时杰。
奉上励匪躬之节。训师怀尽敌之谋。略地无遗。攻城必拔。
发扬以威强寇。感激而服叛徒。嘉谋屡闻。能事毕备。朔方
河中同绛陕虢汴等州及管内诸军副元帅河中绛州节
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兼河中尹咸宁
郡王瑊。鉴识精明。宇量宏博。秉义率众。推诚待人。坚制不
卷四六三 第 10a 页
夺之心。亟陈必胜之略。辑睦士旅。安慰流庸。盛德克彰。崇
功允集。惟乃二帅。一其诚心。奉行天诛。同奖王室。有崇让
之美。有禁暴之能。元恶既除。全城厎定。是加宠命。以答崇
勋。燧可兼侍中。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馀并如故。瑊
可检校司空。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馀并如故。华州
潼关镇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并华州
刺史上柱国武康郡王骆元光邠宁庆等州刺史御史大
夫上柱国许昌郡王韩游[瑰]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使
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东平郡王唐朝臣等。
卷四六三 第 10b 页
并节著艰危。功成讨伐。镇于冲要。隐若长城。取彼凶残。进
无坚阵。比义同德。廓清方隅。宜增食于真封。且延荣于荫
子。可各赐实封二百户。仍与一子六品正员官并五品阶。
馀并如故。应诸道诸军同讨怀光将士等。一自征役。淹历
岁时。被服干戈。略无宁息。赖兹勤效。是有成功。宜并赐三
十万端匹。以充宴赏。仰度支即般次送赴。并各放归本道。
仍令所司叙录。即超资与改转。其中大将及功效殊尤者。
委所司速具名衔闻奏。先与处分。其先在河中将士。亦宜
依例赐钱宴赏。如本是奉天定难功臣。准条合给赏者。度
卷四六三 第 11a 页
支即排比支付。呜呼。自国家多难。二纪于兹。朕嗣位七年。
连兵五载。追惟往事。悔恨于怀。今二孽既诛。诸方甫定。哀
彼淮右。独为匪人。其帅不龚。其众何罪。朕晨夕惕虑。念之
甚详。罢征讨则阻命止于数州。穷战争则流祸及于天下。
利病之势。较然相悬。俾人罹殃。宁我忍耻。今勋贤列镇。疆
理有经。纵未偃戈。足以保境。况天地之大。无所不容。岂令
是邦。犹隔朝化。因兹大庆。使洽鸿恩。诸道应与淮西接连。
宜且各守封境。非被侵轶。不须进讨。仍委所在长吏。明加
招谕。宣布朕怀。李希烈若能归降。待以不死。其馀将士官
卷四六三 第 11b 页
吏百姓等。一切并与洗涤。与之更新。先有官封。亦皆仍旧。
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理当甄升。以示褒劝。其所以优
赏科条。并准前敕处分。朕思与海内。去危图安。有过自新。
虽大必宥。朗然明信。彰示兆人。期尔庶邦。自求多福。无有
遐迩。咸使闻知。

** 议减盐价诏

三代立制。山泽不禁。天地材利。与人共之。王道寖微。强霸
争骛。于是设祈望之守。兴榷管之法。以佐兵赋。以宽地征。
公私之间。犹谓兼泽。历代遵用。遂为典常。自顷寇难荐兴。

卷四六三 第 12a 页

已三十载。服干橹者。农耕尽废。居里闾者。杼轴其空。革车
方殷。军食屡调。人多转徙。田亩污莱。乃专煮海之利。以为
赡国之术。度其所入。岁倍田租。近者军费日增。榷价日重。
至有以谷一斗。易盐一升。本末相踰。科条益峻。念彼贫匮。
何能自滋。五味失和。百疾生害。以兹夭毙。实为痛伤。呜呼。
朕丕承列圣之绪。遐览前王之典。既不克静事以息用。又
不获弛禁以便人。征利滋深。疲氓致困。予则不恤。其谁省
忧。应江淮并峡内榷盐。宜令中书门下及度支商议。裁减
卷四六三 第 12b 页
估价。兼釐革利害。速具条件闻奏。削去苛刻。止塞奸讹。务
于利人。必称朕意。

** 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

春阳布和。万物畅茂。实兆庶乐生之日。农夫致力之时。今
兹吾人。则异于是。迫以荒馑。愁怨无憀。有离去井疆。业于
庸保。有乞丐途路。困于死亡。乡闾依然。烟火断绝。种饷既
乏。农耕不兴。若东作[:#AS-8B70:⿰⺅⿱⿰夭夭心]时。西成何望。为人父母。得不省忧。
虽国计犹虚。公储未赡。济人之急。宁俟盈丰。罄其有无。庶
拯艰厄。京兆府百姓。并宜赐种子二万硕。同华州各赐三
千硕。陕虢两州赐四千硕。委州长吏即于度支计会请受。

卷四六三 第 13a 页

差公清仁恤之吏。与县令亲至村闾。随便给付。仍加劝课。
勿失农时。应诸仓所有远年粟麦。宜令节度更分二万硕。
京兆尹即差官逐便般载。赈赐贫人。先尽鳏寡孤茕目下
不济者。务令均给。全活流庸。呜呼。朕德之不敷。诚之不感。
上帝降割。宁丁厥躬。元元何辜。罹此灾害。思欲拯救。未知
其方。长人之官。寄任斯重。所宜极虑。与我同忧。勉敷惠和。
以育疲瘵。伫闻良术。称朕意焉。

** 赐将士名奉天定难功臣诏

卷四六三 第 13b 页

国家受天明命。平一宇内。自武德迄于天宝。百四十载。海
内无事。崇德广化。泽浸生人。时洽和平。俗登富教。鳏寡孤
茕。咸得其所。鸟兽鱼鳖。亦罔不宁。凡今有生。实赖亭育。羯
虏伺间。盗起幽燕。率土之人。莫保性命。肃宗以神武戡大
难。先朝以仁德绍兴运。区域再造。亿兆再康。室家离析而
复安。子孙煦妪而相长。劳来安集。垂三十年。则我列圣之
于天下。惠泽深矣。朕以寡昧。祗膺宝历。常恐不克负荷。罔
敢怠荒。道有未明。事多乖谬。偫情壅而不达。大信郁而不
彰。两河之间。偫盗连祸。朕务除大患。靡惮暂劳。是以兴有
征之师。问千纪之罪。昨以泾原士徒。将赴汝郊。失于抚绥。

卷四六三 第 14a 页

致使溃叛。朱泚乘衅。因构异图。肆其狼心。诱我蟊贼。谓君
可叛。谓天可欺。纵恣凌悖。无所愧畏。朕失守宫阙。出次郊
畿。九庙震惊。万姓奔骇。内省思咎。外顾怀惭。罪实在予。不
敢自蔽。意者宗社降祐。大儆于朕躬。夙夜殷忧。庶乎有补。
实赖股肱心膂。励从戎之节。方岳将校。集勤王之师。赴难
如归。见危思奋。坚贞励操。何日忘之。平巨猾者。必仗偫雄。
赏茂绩者。不限彝典。保勋庸于带砺。传爵邑于子孙。崇功
美名。与国终始。其诸军使应到奉天县将士等。宜并赐名
卷四六三 第 14b 页
奉天定难功臣。食实封者。子孙相继。代代无绝。身有过犯。
递减罪二等。子孙有过犯。递减罪一等。当户应有差科徭
役。一切蠲免。其功臣己后虽衰老疾患。不任军旅者。当分
粮赐等。并与全给。身死之后。回给家口。十年勿绝。如有能
枭擒朱泚者。即以朱泚在身官爵授之。仍加实封二千户。
朱泚所有田宅财物。悉并充赐。其枭擒贼大将已下。并节
级特加优宠。仍各与实封。应枭擒人所有田宅财物。亦使
赐之。其馀立功应合授官给赏。并准今年七月敕处分。其
今日已前身死王事者。追赠官爵。亦称奉天定难功臣。子
孙为功臣之家。应合袭封减罪蠲免差役等。一切同例。宣
卷四六三 第 15a 页
告中外。令知朕怀。建中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改梁州为兴元府升洋州为望州诏

自昔多虞。顺时而动。古公避狄。兆永祚于岐下。高帝徙蜀。
建雄图于汉中。王迹所兴。子孙是奉。睹迁居于遐阻。知致
君之艰难。矧天下为家。不常厥邑。王者所至。四方会同。崇
号设都。于是乎在。朕遭罹寇难。播越梁岷。烝庶烦于供亿。
武徒勤于捍卫。凡百执事。各奉厥司。人皆竞劝。物以丰给。
嘉乃成绩。予怀不忘。今大憝已除。京邑甫定。将旋法驾。展
敬园陵。眷于是邦。复我兴运。宜其崇大。以示将来。古者天
卷四六三 第 15b 页
子省方。则问耆年。恤百姓。以颁庆赐。以茂勋劳。用宏布泽
之恩。式慰来苏之望。宜改梁州为兴元府。其署置官资望。
一切与京兆河南府同。南郑县升为赤县。诸县并升为畿
县。见在州县官各令终考秩。至考满日放选。依本资处分。
耆寿与板授五品官。仍并赐绯。先已赐绯。并赐紫。典正等
各赐勋五转。百姓除先减放税钱外。更给复一年。洋州宜
升为望州。见任州官亦并令终考秩。并诸县官等各减两
选。无选可减者各加三阶。应山南西道节度下将士。除扈
从迎驾已经改官者。馀并即与甄叙。呜呼。古先哲王。东征
卷四六三 第 16a 页
西怨。顾予不德。重予勤人。抚心咎已。良增愧叹。宣示有众。
明知朕怀。

** 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

古者天子巡狩之义。以考国典。以观人风。在时多虞。或所
不暇。乃命卿士。使于四方。问人疾苦。廉吏善恶。苟副所任。
则如亲临。在理平之时。尚资勤恤。当丧乱之际。得无省忧。
朕以不敏。肆于人上。抚驭失道。诚感未孚。寇盗繁兴。阻兵
拒命。哀哉臣庶。陷于匪人。顾兹田畴。鞠为茂草。不念柔复。
遽命徂征。徵发兵甲。万里必至。暴露营垒。连年不息。冒于
卷四六三 第 16b 页
锋刃。继以死伤。[:#AS-87E7:⿻焭丶]嫠无依。父母废食。存者积思家之怨。殁
者倍异乡之痛。又以军费滋广。公储不充。厚取于人。罔率
厥典。科条互设。诛敛无常。农工废弃其生业。商贾咨嗟于
道路。军营日益。闾井日空。凋瘵日穷。徭役日甚。以财力之
有限。供求取之无涯。暴吏肆威。鞭笞督责。嗷嗷黔首。控告
何依。怨气上腾。咎徵斯应。疫疠荐至。水旱相乘。罪非朕躬。
谁任其责。朕自嗣位。迨今六年。连兵不解。已踰四稔。虽本
非获已。义在济人。而事乃重劳。敢忘咎已。皆以朕之寡昧。
居安忘危。致寇之由。实在于此。予则不德。人亦何辜。愧恨
卷四六三 第 17a 页
积中。痛心疾首。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
干戈日弭。赋役差减。则众庶就康。还定流亡。与之休息。犹
惧思虑未周于庶务。诚感未达于遐方。一理失中。一夫不
获。则何以谢天谴。致人和。俾代予言。其在良弼。宜令门下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复充山南东西鄂岳荆南江
西淮南浙江东西岭南福建等道宣慰安抚使。呜呼。往率
乃职。敬敷朕命。慰勉征戍。劳徕困穷。访其所安。察其所弊。
淹滞必达。冤滥必申。无惮幽远而不被。无略细微而不恤。
洎乎编氓比屋。咸若朕之躬亲。股肱惟良。予则有赖。其诸
卷四六三 第 17b 页
道将士。并准今年正月一日制。严备疆界。勿使侵扰。仍各
令本使本将。速具名衔等闻奏。悉与甄叙。其殊功劲节。超
越常伦。别条状绩。当特优奖。百姓除每年两税定额外。自
馀徵率。一切并停。课劝农桑。各令安业。寇难既定。渐息干
戈。朕当躬先简约。庶务节省。两税之内。亦更减除。其诸道
事缘急切须处分者。即与所在节度观察使商议裁度。务
合便宜。其馀利害。还日条奏。朕当详省。以择厥中。宣布远
迩。咸使闻知。

** 收复京师遣使宣慰将吏百姓诏

卷四六三 第 18a 页

朕获承先顾。付以大器。惧德不类。贻列圣羞。虔恭惕厉。罔
敢暇逸。将欲立法齐一。致俗和平。小信未孚。众心遂阻。事
理乖当。百度失中。君臣之间。郁堙不达。致寇虽深于罪已。
兴戎犹昧于省躬。期靖乱以济人。反劳师而黩武。行者被
杀伤之苦。居者重赍送之劳。四海骚然。靡有宁处。京辇之
下。杼轴亦空。环列之中。遣戍殆尽。略内以勤远。居安而忘
危。贼臣诱奸。乘间窃发。豺狼秽于宫阙。士庶陷于涂炭。作
威肆戮。仇视我人。万姓嗷嗷。呼天罔告。有殒踣以抗节。有
卷四六三 第 18b 页
胁从以假命。且一夫不获。辜实在予。朕君临万邦。作人父
母。既不克覆育。又从而咎之。其心愧耻。一食三叹。退舍内
讼。介于梁岷。庶乎有瘳。以答谴戒。皇天悔祸。宗社降灵。腹
心爪牙。奋谋宣力。元恶稔慝。脱身逃遁。馀党归诚。率众款
附。埽氛沴而辟阊阖。剪鲸鲵以清郊原。函夏载宁。室家相
庆。非将士夹辅王室。非卿士交修予违。军旅叶心。毕命尽
敌。岂伊寡昧。克复兴运。戡定大难。载感予怀。宜令吏部侍
郎班宏充上都宣慰使。劳问将士。抚绥烝黎。招辑流亡。慰
安反侧。朕续整饬法驾。择日还京。告谢于祖宗。请罪于天
地。策勋行赏。大报忠烈。铭功永代。与国同休。明宣朕怀。咸
卷四六三 第 19a 页
使知悉。

** 平淮西后宴赏诸军将士放归本道诏

朕纂奉丕业。托于人上。仁不被物。义不胜奸。颂声蔑闻。暴
乱连起。叛臣希烈。窃据淮沂。诚则彼夫无良。亦由朕之不
德。抚御之道。失之于初。师旅一兴。绵联莫解。服劳者从役
不暇。受污者无路自新。旱蝗相承。谷籴翔贵。兵氓馁死。十
室九空。通邑化为邱墟。遗骸遍于原野。每念于此。伤心涕
流。且自昔劳师。靡有不悔。以虞舜之圣。屈于苗人。汉武之
强。弊于戎虏。矧乎德犹不逮。力或未全。我其永怀。求巳自
卷四六三 第 19b 页
警。乃者下哀痛之诏。布宽大之恩。普天载新。殊死必宥。然
尚劳师旅。作捍边陲。有累岁弃离家室。有经时不解甲冑。
忠虽为国。咎实在予。君人若斯。宁不知愧。赖节将士旅。一
其诚心。奋发武威。慎固疆宇。远人思服。元恶就诛。烝黎方
致于安宁。役戍永期于休息。懋官以旌善。锡宴以劳旋。赏
不踰时。式遵彝典。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
从一。宜与子孙一人五品正员官。郑滑节度使检校尚书
右仆射李澄检校兵部尚书曲环检校户部尚书李皋兼
御史大夫樊泽等。并与子孙一人七品正员官。都防禦使
卷四六三 第 20a 页
工部尚书御史大夫贾耽都团练使检校左散骑常侍兼
御史大夫卢元卿兼御史大夫张建封等。并与子孙一人
八品正员官。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抱真。检校
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纳。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韩滉。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田绪。咸遣士
旅。远赴行营。同讨不庭。厥有成绩。抱真纳滉宜并与子孙
一人七品正员官。绪与子孙一人八品正员官。应与淮西
接界州县本界镇守及诸道赴行营将士等。宜共赐物三
十万端匹。以充赏设。度支即约据界首及行营军额。分配
卷四六三 第 20b 页
定数。逐便支送。仍委本道都统节度防禦都团练使即条
录功第名衔闻奏。并与甄叙。其行营将士。仍各放归本道。
明加宣谕。令悉朕怀。

**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

三公之职。论道经邦。序五行之和。任百事之理。历代崇重。
不常厥官。天祚皇家。茂生才杰。比义齐列。同寅协恭。以德
允台阶之望。以勋当井赋之赐。聿应并命。式副具瞻。开府
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恒州诸
军事守恒州剌史充成德军恒冀深赵等州节度观察处
卷四六三 第 21a 页
置等使琅邪郡王王武俊。秉志沉密。临事能断。忠而致力。
勇且有仁。奋发之初。渠魁即戮。危疑之际。大节首彰。开府
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
都督府长史昭义军泽潞磁邢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度支
营田等使上柱国符阳郡王李抱真。质重气和。内精外朗。
智穷变化。守必以常。学本明诚。动有攸利。谋猷屡告。规益
孔多。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陈师鞠旅。同讨不庭。仗大义
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合军于呼吸之际。决策
于指挥之间。并辔载驰。执桴亲鼓。凶徒殄殪。河右廓清。国
卷四六三 第 21b 页
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时乃同德。厥功茂焉。敷
五教而阜人。均九土以居众。俾尔更践。备扬洪休。乃加真
实。以贻后嗣。武俊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抱真
可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实封五百户。呜呼。古
人有言曰。惟理乱。在庶官。矧惟辅臣。与国同体。明朕德命。
尔其钦承。朕嗣位不明。轻费尚力。谓武可以靖暴慢。谓刑
可以惩奸邪。德之不修。乱是用长。士马疲耗。烝庶流离。罪
非朕躬。谁任其咎。自去岁遭变。再经播迁。历山川之险艰。
知军旅之劳苦。惟省前过。悔恨盈怀。追远事而不及。庶后
卷四六三 第 22a 页
图之可补。以九庙为重。而不惮屈身。以百姓为心。而不专
私欲。苟可以保安社稷。休息甲兵。宏济苍生。蠲省徭赋。含
垢忍耻。予无难焉。朱滔受任蓟门。累著诚绩。委遇既重。封
秩亦崇。臣节中亏。自贻伊阻。洎贼泚僭窃上京。兄弟之亲。
在法无赦。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待以如初之诚。广其
自新之路。执迷不复。固败是求。蹙丧而归。既困方悟。累献
款疏。深陈恳诚。省之恻然。良用悯叹。虽将相嫉恶之志。固
所难容。以君上怀柔之情。未忍拒绝。且善莫大于改过。德
莫盛于好生。叛而伐之。服而舍之。销难爱人。实惟朕志。宜
卷四六三 第 22b 页
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明加晓谕。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
朕当掩舋录勋。与之昭雪。宣告众庶。咸使闻知。

** 招谕淮西将吏诏

朕临御已来。连兵不息。自经播越。方历险难。耳闻鼙鼓之
声。目视杀伤之苦。由是觉悟。悔于兴师。既省巳以知非。亦
欲人之迁善。至乃岁有再赦。事有屡言。务于抚绥。不惮烦
冗。冀朕之诚信日布。冀人之患难日除。每议用兵。恻然不
忍。而贼臣希烈。煽祸滔天。虐用其人。仇视厥众。狼心多忌。
枭性无亲。以芟伐立威。以猜刻为志。朝为昵比。夕为仇雠。

卷四六三 第 23a 页

肆其芟夷。蔑若草芥。冯陵汝海。流血盈川。侵轶浚郊。积骸
遍野。农耕废业。井邑成墟。积彼妖氛。发为灾疠。萧条千里。
无复人烟。朕哀彼生灵。陷于涂炭。苟存拯物。不难屈身。故
于首春。特布新令。赦其殊死。待以初诚。使臣才越于郊畿。
巨猾己闻于僭窃。酷烈滋甚。吞噬无厌。将相大臣。咸怀愤
激。继陈章疏。固请除讨。朕以所行天诛。本去人害。兵戈既
接。玉石难分。言念忠良。遭罹胁制。虽欲却陈臣节。厥路无
由。受污终身。衔冤没代。沦胥以逞。诚足痛伤。宜令诸道节
卷四六三 第 23b 页
度使。每欲进军。先加晓谕。今所致讨。唯止元凶。其馀胁从。
一切不问。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其以一州降者。便授刺史。封异姓王。赐实封五百户。以一
万人已上降者。授刺史。封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其馀各据
功效。节级甄升。列爵建官。以俟能者。朗然明信。朕不食言。
宣示远人。各令知悉。

** 招谕河中诏

朔方诸军应在河中绛州朝邑将士等。并以义烈继代。勋
业冠时。艰虞以来。常济国难。肃宗代宗。再复京邑。皆是朔
方将士之功。去岁朕在奉天。凶党攻逼。解围赴急。亦赖此
卷四六三 第 24a 页
军。言念爪牙。情均骨肉。济朕危厄。感之岂忘。顷以怀光背
恩。自生猜阻。荧惑将士。污胁忠良。朕频降诏书。再三晓谕。
皆被怀光隐匿。兼亦志有加诬。朕之诚怀。竟未宣布。夙夜
自愧。寝食不安。时属严凝。屡颁衣赐。岂以怀光一人拒命。
遂令将士俱不沾恩。朕于功臣。义存终始。其朔方及诸军
应在河中绛州朝邑将士等。今年春冬衣赐。并准二月二
十一日敕。缘赴奉天解围功臣等第给钱物。宜令所司并
许计料别收贮。待道路通流。即当时支遣。其有归顺者续
给。其将士等。有先赐实封。一切准元敕。并州给牒。委马燧
卷四六三 第 24b 页
浑瑊逐分送付。其差人请受。仍明加宣谕招抚。务令忠义
之士。各悉朕意。

** 甄奖陷贼守节官诏

沮劝二柄。国之大纲。奖善惩违。固不可废。顷者贼臣构乱。
京邑震骚。惟兹土人。奔窜无所。或从其诱胁。遂染污名。或
守以纯诚。竟全贞节。昨所司奏议。但举刑章。坐累者各已
条疏。守节者并未甄异。忠正而不报。岂朕意焉。应在京百
司及京兆府长安万年两县。去年十月三日见在职事官。
在城陷于贼中潜藏。不受逆命。并诸色前资官。被伪署官
卷四六三 第 25a 页
爵。频遭迫胁。首末不出。事迹昭著。众所明知者。并委御史
台访察。勘覈其事。勿容虚滥。仍限今月内。具名衔事迹闻
奏。五品已上及常参官已受替者。委中书门下与处分。六
品已下各减三选。不拘考例听集。其未得资被替。非时放
选。仍稍优与处分。如已丧亡者。并与追赠。使恩加存殁。以
称朕怀。

** 令百寮议大礼期日诏

朕自迁越。旋于京师。将欲请罪祖宗。告谢天地。所司择日。
行有期矣。议者多以大盗之后。人劳匪居。惧愆岁功。请俟
卷四六三 第 25b 页
农隙。若俯顺偫议。则私怀不安。将祗率典章。又疲氓重扰。
夙夜忧惕。罔知所裁。宜令中书门下与常参官即详议。折
衷闻奏。

** 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

朕以寡德。君临兆人。忧四鄙之不宁。惧一物之失所。降心
以怀戎狄。期息征徭。极虑以绥烝黎。冀遂安辑。今诸夏岳
牧。咸能抚封。九姓可污。荐克敦好。寰瀛之内。其谓小康。爱
人虽发于朕心。济理实由于藩辅。岂惟菲薄。所致于兹。然
独吐蕃负恩。背盟弃约。尚劳师旅。备禦西陲。亦赖方岳同
卷四六三 第 26a 页
心。简练杰俊。助其防镇。遏彼奔冲。数年以来。边境宁谧。乃
眷灵武。实惟雄藩。扼东牧之咽喉。控北门之管键。军悬寇
迩。地远势孤。虽无交切之虞。须建久安之策。朕属虑于此。
殆今累年。晨思废餐。暮想忘寐。征兵益戌。则惮其劳师。移
人实边。又念其离土。朕欲令万姓。各遂所安。抑而使人。情
有不忍。中怀结郁。罔知所从。古人有言。主忧臣愤。今朕忧
矣。将相牧守。得不与我同其虑哉。此乃忠臣尽规之时。勇
士建功之日。苟宏良算。必有其人。宜令诸道节度观察使
各于本管诸色人中。募能赴灵武镇守者。取其情愿。重设
卷四六三 第 26b 页
赏科。仍须精选骁雄。薄闲(一作广延)武艺。便以本道诸色钱物
给付。仍优厚装刺。发赴上都。每道各据所管州县多少通
计。每州所募。多不得过五十人。少不减三十人。若欲将家
口相随。便给资粮同发遣。如有户贯在州者。蠲免本户差
科。其官健到日。朕当超资与官。至镇便替。朕之此意。非务
广兵。欲使四方骁雄。俱到塞上。壮边城士旅之气。杜戎丑
窥伺之心。方岳信臣。所当相悉。勿令骚扰。副我忧人。

**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敕

李希烈首乱淮濆。又侵荥汴。凶威所及。罔不胁从。百姓既
卷四六三 第 27a 页
罹于网罗。将士兼质其家口。哀我众庶。衔冤莫伸。虽欲归
降。何有自达。朕为人父母。不克保安。遂使忠良。横遭胁污。
兴言悯悼。思恻深衷。今王师四临。所至[:#AS-8864:⿺克寸]捷。将士百姓。款
附甚多。或弃其乡园。或捐其家族。脱身效节。良有可嘉。特
宜抚绥。以奖诚效。应淮西界内及郑汴等州将士归顺者。
委所在节度防禦等使便与收管。切加存恤。优给资粮。仍
各具名衔闻奏。当与甄奖。并给遣衣赐。其百姓从贼界内
归顺者。亦委所在观察使刺史量以本道诸色钱物赈给。
令得存济。如情愿便住者。即配与死户田宅。使营生业。若
卷四六三 第 27b 页
欲赴诸州县者。随其所之。当时给文牒发遣。不得止遏。所
至之处。准前优赏。率土之内。莫非王臣。虽陷冠中。谅非获
已。但能效顺。即是平人。务于招绥。副朕所恤。

** 不许诸军侵扰敕

李希烈阻兵淮右。虐害烝人。朕哀悯无辜。横遭胁制。若兴
师行伐。则玉石俱焚。所以频下诏书。再三开谕。曾无悛草。
但益凭陵。忠勇之徒。皆思奋激。朕悔于征伐。务在含容。以
一夫无良。遂百姓罹祸。安人忍耻。初是素怀。今东作方兴。
麦秋在近。傥行侵扰。深害农功。一方之人。实足矜悯。应与
卷四六三 第 28a 页
淮西接界州县。各委本道都统节度都防禦团练等使。明
申前敕。严设堤防。务使农人。遂其耕穫。贼若不先侵轶。但
自保守封疆。勿令越境。暴犯田苗。及有侵掠。务宣朝化。以
洽远人。仍于所在界首。明加招谕。咸令知悉。

**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

迁徙家乡。分离骨肉。有生之酷。莫甚于斯。朕抚育兆人。庶
臻理道。惩过不可以不罚。原情不可以不矜。将推内恕之
心。用广自新之路。应从李希烈作乱以来。诸道所有擒获
淮西生口。配隶岭南黔中等道。宜一切释放归本道。其投
卷四六三 第 28b 页
降人等权于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