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王涯
王涯 第 3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王涯 第 1a 页

* 王涯

涯字广津。太原人。贞元八年进士。又举宏词。累擢翰林学
士。进起居舍人。元和中转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拜中书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守兵部侍郎。文宗朝为左
仆射。以本官复同平章事。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
三司。李训谋诛宦官。事败。仇士良鞫涯。笞令手书自诬同
谋诛。昭宗天复初大赦。明其冤。追复爵位。

** 瑶台月赋(以仙家帝室皎洁清光为韵)

王涯 第 1b 页


素月宵凝。寒空迥彻。照琼树以增丽。焕瑶台而共洁。远而
望也。浮皎皛之精光。近而察焉。带巍峨之积雪。美其清荧
互映。绚练相鲜。洞玉砌以周设。对金波而正圆。层构参差。
迥出林峦之表。光辉照烛。还同昆阆之前。睹重璧以发地。
瞻百常之造天。乍动乍摇。难审详于众目。若明若灭。疑陟
降于偫仙。顾兔凄凉。崇台䆗窱。惵尔意骇。[:#AS-8BE1:●]然魂悄。骈阶
级以云矗。粲琼瑛之霄皎。徒引耀之可观。岂怀材之足表。
若见仙阙。如游玉京。月映台而九天共霁。台照月而万里
俱明。含冰霰而逾洁。轶氛埃而更清。斯可以涤鄙夫之幽
王涯 第 2a 页
抱。畅达士之高情。皎皎寒光。悠悠清质。凝精以降。委照而
出。玩浮光而神竦。炫微辉而皆溢。视乎外。美清莹乎瑶华。
鉴乎中。致斋庄于虚室。由斯可保。亦既有光。始激射以内
照。忽飞腾而外扬。璧彩遥分。夺冰壶以的的。桂华中映。同
日观之煌煌。于是天地朗然。纤埃不翳。九成由其直上。八
表可以旁睨。将以象清都。朝玉帝。岂徒恣遐想。穷远睇。徘
徊于台榭之间。怅望于蟾蜍之际而已哉。吟玩既久。规圆
已斜。叹将倾于桂魄。思复搴于琼华。庶竭精于册府。宁远
慕于仙家。

王涯 第 2b 页

** 辞免起复太宰表

苫块馀生。已滨死所。丝纶涣号。俾复书班。敕使荐临。德音
下逮。呼天号绝。抚已惊迷。中谢。伏念臣早偶家艰。专承母
训。零丁孤苦。邈尔无依。鞫育提携。逮夫有立。夤缘际遇。玷
冒高华。犬马之养未伸。风木之悲遽至。攀号泣血。摧踊殒
心。仰赖圣神之恩。甫终窀穸之事。几筵是奉。坟土未乾。痛
深陟屺之瞻。恨未及泉之见。敢谓宸衷念旧。优诏夺情。盖
三年免怀。通丧者乃圣王之制。而踰月视事。变礼者岂治
世之风。虽睿眷之殊常。岂私情之所忍。伏望陛下推孝思
王涯 第 3a 页
而锡类。谨宰柄以驭臣。念哀苦之方深。况衰疲之已甚。报
亲日少。愿终制以为期。事国时长。尚捐躯而未晚。

** 辞免起复太宰第二表

方寝苫而枕块。于义为安。俾服冕而乘轩。共知不可。哀情
荐布。宸听未回。再殚罔极之情。冀动盖高之听。伏念臣猥
蒙天眷。误玷宰司。久无补于明时。亟自招于大祸。慈颜遽
隔。悲隙驷之难留。厚穸甫成。倚苫庐而永慕。庶毕哀恫之
制。少酬顾复之恩。忽奉制纶。俾还相位。私情莫处。公议靡
容。岂可尊故事以蹈前非。但当守礼经而据古是。臣重罹
王涯 第 3b 页
酷罚。属在衰年。既极摧残。浸成疾恙。精神徒耗。筋力顿衰。
虽强使之造朝。决难堪于应务。伏望陛下委大明之诏。悯
不移之愚。追寝涣恩。俾终祥禫。则圣主得全于礼貌。而孤
臣获毕其孝思。疾首痛心。或偷生于此日。铭肝镂肺。期报
德于他时。

** 请开采铜铁奏

当使应管诸州府坑冶。伏准建中元年九月七日敕。山泽
之利。今归于管。坑冶所出。并委盐铁使勾当者。今[兖]郓淄
青曹濮等三道并齐州界。已收管开冶。及访闻本道私自
王涯 第 4a 页
占采坑冶等。臣伏以山川产物。泉货济时。苟有利宜。不忘
经度。[兖]海等道。铜铁甚多。或开采未成。州府私占。物无自
效。须俟变兴。国有常征。宜归董属。前件坑冶。昨使简量。审
见滋饶。已令开发。其三道观察使。相承收采。将备军须。久
以为利。恐违常典。伏请勒还当使。准例税纳。又以兴功动
作。法贵均劳。坑冶州府。人难并役。其应采鍊人户。伏请准
元敕免杂差遣。冀其便安。伏乞天恩允臣所请。臣即于当
使差清强官与[兖]海等道勘会。已开者便令交领。未开者
别具条疏。

王涯 第 4b 页

** 准敕详度诸司制度条件奏

准敕详度诸司制度条件等。礼部式。亲王及三品已上。若
二王后。服色用紫。饰以玉。五品已上。服色用朱。饰以金。七
品已上。服色用绿。饰以银。九品已上。服色用青。饰以鍮石。
应服绿及青人谓经职事官成及食禄者。其用勋官及爵
直诸司依出身品。仍各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及庶人。服色
用黄。饰以铜铁。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
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犀及班犀及玉。又
服青碧者许通服绿。馀请依礼部式。诸部曲客女奴婢服
王涯 第 5a 页
通服青碧。其命妇客女及婢听同庶人。奴及部曲请许通
服黄白皂。其命妇准格客女及婢得同庶人。其衣服婢及
庶人女妇请兼许服夹缬。丈夫请通服黄白。如属诸军使
司及属诸道。任依本色目流例。其女人不得服黄紫为裙。
及银泥罨画锦绣等。馀请依令式。其袍袄制度。三品已上。
伏请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
品。伏请许服地黄花及交枝绫。六品已上朝参官。许服小
团窠绫。及无纹绫隔织纱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
异制袍袄绫等。并请禁断。其中书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
王涯 第 5b 页
及诸司三品官。并请敕下后一月日改易。应诸常参官。限
敕下后两月日改革。馀非常参官。并许五月日改革。外州
府以敕到日起限。其衫布制度。内外文武常参官及供奉
官。外州府四品已上官。请许通服丝布。仍不得有花纹。馀
请一切禁断。其花丝布及撩绫。除供御外。请委所在长吏
禁毁讫。当日闻奏。其不合服丝布者。请敕下后。限一月日
内并须改易。丈夫袍袄衫等。曳地不得长二寸已上。衣袖
不得广阔一尺三寸已上。妇人制裙不得阔五幅已上。裙
条曳地不得长三寸。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妇人
王涯 第 6a 页
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
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勒依贞元中旧制。仍
请敕下后。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又吴越之间。
织造高头草履。纤如绫縠。前代所无。费日害功。颇为奢巧。
伏请委所在长吏当日切加禁绝。其诸䌽帛缦或高头履。
及平头小花草履。既任依旧。馀请依所司条流。准仪制令。
诸军一品已下五品已上皆通幰。六品已下皆不用幰者。
令非册拜及婚会。并不用幰。又准六典及礼部式。诸文武
赴朝诸府遵从职事。一品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
王涯 第 6b 页
听七骑。二品及特进五骑。三品及散官三骑。四品五品两
骑。六品以下一骑。其散官及以礼去官。五品以上。将从不
得过两骑。若京城外。将从不在此限。今约品秩职事官。一
品职七骑。二品及中书门下三品五骑。三品及中书门下
御史台五品尚书省四品三骑。四品五品两骑。鞍通鍮石
装。其散官及以礼去官者。五品已上。不得过一骑。若京城
外及勋绩显著职事繁重者。不在此限。七品已下非常参
官。并不得马从。未任者听乘属马。鞍用乌漆装。右请一品
二品九骑。三品七骑。四品五品两骑。六品一骑。其京城应
王涯 第 7a 页
繁重者(疑)不在此限。六品以下非常参官。不得以马从。六
品已上非常参官。周亲未任者听乘马。馀未任听乘属马
小马。鞍用乌漆装。其胥吏杂色人不在此限。其鞍辔装饰。
据所司条流。得用银者。四品已下。并得许用垂头押胯。其
用银鍮石者。并不得用闹装。其军容队伍。要资华饰。不在
此限。馀并依所司条流。准少府式。公主出降。犊车两乘。一
金铜装。郡主犊车两乘。一铜装。县主犊车两乘。一铜装。又
准卤簿令。外命妇一品厌翟车六乘。二品三品白铜饰犊
车一。从车四乘。四品白铜饰犊车一。从车二乘者。今此附
王涯 第 7b 页
前件令式。参酌今时之宜。妇人本来乘车。近来率用檐子。
事已成俗。教在因人。今请外命妇一品二品中书门下三
品母妻。金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八人。三品金铜饰犊车。金
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六人。非尚书省御史台。即白铜饰檐
子。舁不得过四人。四品五品。白铜饰犊车。白铜饰檐子。舁
不得过四人。六品已下。画奚车檐子。舁不得过四人。胥吏
及商贾妻子。并不乘奚车及檐子。其老疾者。听乘苇軬(步
木反车横木)车及篼笼。舁不得过二人。庶人准此。右伏缘白铜
先已禁断。今请应合用铜者。通用鍮石。胥吏商贾妻女老

王涯 第 8a 页
者。听乘座车及苇軬车。馀并请准所司条流处分。商人乘
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
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庶人准此。
师僧道士。除纲维及两街大德。馀并不得乘马。请依所司
条流处分。准营缮令。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
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仍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
三间五架。五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亦厅厦两头。
门屋不得过三间两下。仍通作鸟头大门。勋官各依本品。
六品七品已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架
王涯 第 8b 页
两下。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不得施悬鱼对凤瓦兽
通[:#AS-FEEF:●]
[:#AS-FBED:●]伏乳梁装饰。祖父舍宅
荫子孙。虽荫尽仍听依旧居住。天下士庶。公私第宅。皆不
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
已后。伏请禁断。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不
得过一间两架。下仍不得辄施装饰。准律。诸营造舍宅。于
今有违者。杖一百。虽会赦。皆令改正之。其物可卖者听卖。
若经赦后百日不改去及卖。论如律。又准大历六年十二
月十一日敕。京城内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今若顿令改
去。恐为倍费。其已成者。许不毁
王涯 第 9a 页
拆。自今已后。宜令禁断。应制度衣服车乘器用宫室等。其
诸军诸使职掌官等。并请约文武官例。各委本军本使。以
职掌高下。约为等第。比类闻奏。应三省御史台两京诸司。
及诸道在城职掌官等。诸不许用本官本品例。仍并不得
服犀玉。及车马不得饰以金银。应诸色条件。伏请委御史
台知弹御史两巡使京兆尹及东都留守河南尹留台御
史外州府长吏。准条件月日。切加纠察。如有违越。没入所
犯物。仍量加决责。其常参官品闻奏。其在城诸军诸司。各
委本司勾当。如本司勾当不及者。委台司觉察闻奏。以前
王涯 第 9b 页
臣涯等奉敕。令臣等同为详定。酌中奏闻者。伏以法惟无
作。作则必行。令贵在宽。宽则可久。今臣等约所司条件令
式旧章。从俗酌宜。务遵中道。

** 论讨吐蕃事宜疏

臣当道出军。径入贼腹。有两路。一路从龙州清川镇入蕃
界。径抵故松州城。是吐蕃旧置节度之所。一路从绵州威
蕃栅入蕃界。径抵栖鸡城。皆吐蕃险要之地。臣伏见方今
天下无犬吠之警。海内同覆盂之安。每蕃戎一警。则中外
咸震。致陛下有旰食轸怀之忧。斯乃臣等居大官受重寄
王涯 第 10a 页
者之深责也。虽承诏发卒。心驰寇廷。期于为国讨除。使戎
人芟剪。昼夜思忖。何补涓毫。所以慺慺愚心。愿陈万一。臣
观自古长策。昭然可徵。在于实边兵。选良将。明斥。广资储。
杜其奸谋。险其走集。此立朝士大夫皆知。不独微臣知之
也。祇在举行之耳。然臣愚见所及。犹欲布露者。诚愿陛下
不爱金帛之费。以钓北虏之心。临遣信臣。与之定约曰。犬
戎悖乱负恩。为边鄙患者数矣。能制而服之者。惟在北蕃。
如能发兵深入。杀若干人。取若干地。则受若干之赏。开怀
以示之。厚利以啖之。所以劝耸要约者异于他日。则匈奴
王涯 第 10b 页
之锐可得出也。一战之后。西戎力衰。然后选练骁雄。乘便
剪灭。此诚制戎之一奇也。

** 上论用兵书

伏以幽镇两州。悖乱天纪。迷亭育之厚德。肆豺虎之非心。
囚絷鼎臣。戕贼戎帅。毒流列郡。舋及宾僚。凡在有情。孰不
扼腕。咸欲横戈荷戟。问罪贼庭。伏以国家文德诞敷。武功
继立。远无不服。迩无不安。矧兹二方。敢逆天理。臣窃料诏
书朝下。诸镇夕驱。以貔貅问罪之师。当猖狂失节之寇。倾
山压卵。决海灌萤。势之相悬。不是过也。但以常山蓟郡。虞
王涯 第 11a 页
虢相依。一时兴师。恐费财力。且夫罪有轻重。事有先后。攻
坚宜从易者。如闻范阳肇乱。出自一时。事非宿谋。迹亦可
验。镇州构祸。殊匪偶然。扇动属城。以兵拒境。如此则幽蓟
之众。可示宽刑。镇冀之戎。必资先讨。况廷凑阘茸。不席父
祖之资。成德分离。又多迫胁之势。今以魏博思复雠之众。
昭义愿尽敌之师。参之晋阳。辅以沧易。犄角而进。易若建
瓴。尽屠其城。然后北首燕路。在朝廷不为失信。于军势实
得机宜。臣之愚忠。辄在于此。又闻用兵若斗。先扼其喉。今
瀛莫易定。两贼之咽喉也。诚宜假之威柄。戍以重兵。俾其
王涯 第 11b 页
死生不相知。间谍无所入。而以大军先迫冀赵。次下井陉。
此一举万全之势也。臣受恩深至。无以上酬。轻冒陈闻。不
胜战越。

** 元和姓纂序

元和中。政平刑清。圣作贤辅。尽雍容揄扬之美。成缉熙恺
乐之化。相国赵国公。式是古训。毗于大君。当八方之枢。总
万物之会。尝以圣明临照。思尽物宜。每与偫公。拱承顾问。
将谓经之于思虑。不若著之以文辞。著之以文辞。不若验
之于图牒。昔汉祖所以知郡国丰耗。山川险夷。以萧何得
王涯 第 12a 页
秦图书。可披而按之故也。大凡邦国之会计。可以备应对
者。著元和国计簿。地形之远近。可以知要害者。著元和郡
邑图。洎百执事所莅之司。士大夫所分之族。无不穷究其
本末。申明其宪度。今之姓纂。即其一也。赵公尝创立纲纪。
区分异同。得之于心。假之于手。以授博闻强识之士济南
林宝。该览六艺。通知百家。东汉有䌷书之能。太常当典礼
之职。其为述作也。去华摭实。忘粗得精。条贯禀大贤之规。
网罹尽天下之族。虽范宣子称其世禄。司马迁序其先业。
若揭日月。备于缣缃。昭昭然蔑以加此矣。以涯尝学旧史。
王涯 第 12b 页
谬官纶阁。授简为序。不敢固辞。无能发挥。承命而已矣。元
和七年十月。中大夫行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王涯述。

** 太华山仙掌辩

西岳太华。华之首峰。有五崖比壑破岩而列。自下远望。偶
为掌形。旧俗土记之传者皆曰。昔河自积石出而东流。既
越龙门。遂南驰者千数百里。折波左旋。将走东溟。连山塞
之。壅不得去。有巨灵于此。力擘而剖其中。蹠而北者为首
阳。绝而南者为太华。河自此泄。茫洋下驰。故其掌迹犹存。
巨灵之迹也。予闻而惑之。乃往观曰。诞哉此说乎。夫所谓
王涯 第 13a 页
神者。非人也。其动无声。其形无迹。若形而无象。若气而无
色。拔山剖泽而不见其作。鼓风奔水而不见其力。视不可
察。名不能及。故推而谓之神。苟有声可闻。有形可见。非神
之所为。则皆人力之能及也。乌有神之作力。而有人迹乎。
且夫高天厚地。耸山流川者。神之所为也。所言开山导河。
亦神也。神之所以神者。有作而无悖。一成而不易。乌有始
塞之而复达之。始连之而复绝之。始不知终。是不为神矣。
且此灵之运。为何古乎。在太初开辟之始乎。为陶唐洪水
怀山襄陵之际乎。以为开辟之始也。宜当胚浑之先。天地
王涯 第 13b 页
未位。万象茫昧。尚无定归。当不止一河之壅抑。而一灵与
其道。(疑)借有其事。自微而著。悠悠乎年代之没。其谁也克
传。以为陶唐洪水之际乎。则禹奠百川。宜在禹贡。乃曰导
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皆禹贡之所
致。以达于海。岂天地大异之若此。而典记不以为文哉。天
设四渎。宜有以通。不当始遏其流。滞挠其和气。及其汨乱。
而后理也。且山谷之作此形。何则不可。嵲屼相薄。高深相
敌。乃有锐而出者为虎牙。偶而背者为熊耳。角而巘者为
牛首。冠而峭者为鸡头。必以形之类形。而必加说。则鸡
王涯 第 14a 页
牛熊虎之象。其亦有作乎。予尝览张平子之赋西京。至巨
灵高掌厥迹犹存之辞。以为该闻精达。常以是惑。使不语
怪神之旨。何所述明。暨睹其形而咨之。果谬悠而无据也。
将假文神事。以饰其词欤。为思而有阙欤。因辩其由而述
之。以告山下。

** 说元五篇

**  明宗一

元之大旨可知矣。其微显阐幽。观象察法。探吉凶之眹。见
天地之心。同夫易也。是故八十一首。拟乎卦者也。九赞之
王涯 第 14b 页
位。类夫爻者也。易以八八为数。其卦六十有四。元以九九
为数。故其首八十有一。易之占也以变。而元之筮也以逢。
是故数有阴阳。而时有昼夜。首有经纬。而占有旦夕。参而
得之谓之逢。考乎其辞。验乎其数。则元之情得矣。或曰。元
之辞也有九。元之位也有四。何谓也。曰。观乎四位。以辩其
性也。推以柔刚。赞之辞也。别以否臧。是故四位成列。性在
其中矣。九虚旁通。情在其中矣。譬诸天道。寒暑运焉。晦明
迁焉。合而连之者易也。分而著之者元也。四位之次。曰方
曰州。曰部曰家。最上为方。顺而数之至于家。家一一而转。

王涯 第 15a 页

故有八十一家。部三三而转。故有二十七部。州九九而转。
故有九州。一方二十七首而转。故有三方。三方之变。归乎
一者也。(一谓一元也)是故以一生三。以三生九。以九生二十七。
以二十七生八十一。三三相生。元之数也。三长(直亮切)者。七
八九得一二三。(揲法备)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其数周而复
始。于八十一首。故为二百四十二表也。一首九赞。故有七
百二十九赞。其外踦赢二赞。以备二仪之月数。立天之道。
有始中终。因而三之。故有始始始中始终。及中始中中中
王涯 第 15b 页
终。及终始终中终终。立地之道。有下中上。立人之道。有思
福祸。三三相乘。犹终始也。以立九赞之位。以穷天地之数。
以配三统之元。故元之首也始于中。中之始也在乎一。一
之所配。自天元甲子朔旦冬至。推一昼一夜。终而复始。每
二赞一日。凡七百二十九赞而周。为三百六十五日。节候
钟律。生踵斗指。于五行所配成列著焉。以应休咎之占。配
阴阳之数。故不观于元。不可以知天。不穷浑天之统。不可
以知人事之纪。故善言元者。于天人变化之际。其昭昭焉。
故伥伥而行者不避川谷。聩聩而听者不闻雷霆。其所不
至于颠殒者。幸也。非正命也。

王涯 第 16a 页

**  立例二

夫元深矣广矣。远矣大矣。而师读不传者何耶。义不明而
例不立故也。夫言有类而事有宗。有宗故可得而举也。有
类故可得而推也。故不得于文。必求于数。不得于数。必求
于象。不得于象。必求于心。夫然。故神理不遗。而贤哲之情
可见矣。自扬子云研几探数。创制元经。惟钜鹿侯芭子。常
亲承雄学。然其精微独得。章句不传。当世俗儒。拘守所闻。
迷忽道真。莫知其说。遂令斯文幽而不光。郁而不宣。微言
王涯 第 16b 页
不显。师法殆绝。道之难行也若是。上下千馀载。其间达者。
不过数人。若汝南桓谭君山。南阳张衡平子。皆名世独立。
拔乎偫伦。探其精秘。谓其不废。厥后章陵宋衷。始作解诂。
吴郡陆绩。释而正之。于是后代学徒。得闻知其旨。而元体
散剥。难究其详。余因暇时。窃所窥览。常废书而叹曰。将使
元经之必行世也。在于明其道使不昧。夷其途使不艰。编
之贯之。皭若日月。则杨雄之学。其有不兴者乎。始于贞元
丙子。终于元和已丑。而发挥注释。其说备矣。夫极元微。尽
元之道。在于首赞之义。推类取象。彰表吉凶。是故其言隐。
其志远。按之有不测之深。抽之有无穷之绪。引之有极高
王涯 第 17a 页
之旨。至于莹摛错衡。文数图告。此皆互举以释经者也。则
夫首赞之义。根本所系。枝叶华藻。散为诸元。而先儒所释。
详其末。略其本。后学观览。不知其然。殚精竭智。无自而入。
故探元进学之多。或中道而废。诬往哲以自为切问。学浅
道缺。而贤人志士之业不嗣也。故因宋陆所略。推而行之。
其所详者。则从而不议也。所释止于首赞。又并元测而列
之。庶其象类晓然易知。则元学不劳而自悟矣。元之赞辞。
推本五行。辩明气类。考阴阳之数。定昼夜之占。是故观其
施辞。而吉凶善否之理见矣。苟非其事。文不虚行。观其旧
王涯 第 17b 页
注。既以阙而述。虽时言其义。文本其所以然。盖易家大例。
有得位失位有位无位之说。以辩吉凶之由。是故元之本
数。一昼一夜。刚柔相推。昼辞多休。夜辞多咎。奇数为阳。耦
数为阴。首有阴阳。赞有奇耦。同则吉。戾则凶。自一至九。五
行之数。首之与赞。所遇不同。相生为体。相剋为咎。此其大
较也。至于类变。因时制谊。至道无体。至神无方。亦不可以
一理推之。然则审乎其时。察乎其数。虽糺纷万变。而立言
大本。可得而知。又吉凶善否。必有其例。(昼休夜咎)至有文似非
吉。而例则不凶。深探其源。必有微旨。此最宜审者。至于准
王涯 第 18a 页
绳规矩。不同其施。旧说以为非吉。然此首为戾。其辞皆始
戾而终同。如规矩方圆之相背。而终成其用。若琴瑟之专
一。孰听其声。方圆之共形。岂适于器。此其以戾而获吉也。
其有察辞似美。而推例则乖者。至如士中其庐。设其金舆。
居士之中。乘君之乘。吉之大者也。而考于其例。(当夜)理则当
凶。推其所以然。则庐者小舍也。(汉制宿卫者有直庐在殿
庭中)土中正位也。小人而居正位。又乘君子之器。祸其至
焉。故下云厥戒渝也。凡此之例。略章一事以明之。馀则可
以三隅反也。又如中之上九。既阳位。又当昼时。例所当吉。
王涯 第 18b 页
而偫阳亢极。有颠灵之凶。与易之亢龙。其义同验。如此之
类。又可以例推。所谓元之又元。众所不能知也。又一首之
中。五居正位。当为首主。宜极大之辞。究而观之。又有美辞
去六者。然则阴首以阴数为主。阳首以阳数为主。其义可
明。元之大体。贵可进贱。已满七与八九。皆居祸中。而辞或
极美者。穷则变。极则反也。大抵以到遇之首为天时。所逢
赞为人事。居戾之时。则以得戾为吉。处中之时。则以失中
为凶。消息盈虚。可以意得。其馀义例。分见注中。庶将来君
子以览之也。

**  揲法三

王涯 第 19a 页

经曰。凡筮有法。不精不筮。不轨不筮。不以其占。不若不筮。
一当其致精诚。厥有所疑。然后阴言其事。呵策讫。乃令蓍
曰。假太元。假太元。孚贞。爰质所疑。于神于灵。休则逢阳。星
时数辞从。咎则逢阴。星时数辞违。(此已上并令蓍辞)天之策十有
八。地之策十有八。地虚其三以扮三。(扮配也)犹大衍之数五
十。其用四十有九。故元筮以三十三策。令筮既毕。然后别
分一策。以挂于左手之小指。中分其馀。以三揲之。并馀于
艻。(比馀数欲尽时馀三及二一也)又三数之。(并艻之后便都数之中不分
王涯 第 19b 页
矣前馀及艻不在数限)数欲尽时。至十已下。七为一画。馀八为二画。
馀九为三画。凡四度画之。而一首之位成矣。元之有七八
九。犹易之有四象也。易卦有四象之气。元首有三表之象。

**  占法四

首位既成。然后有阴阳昼夜。经纬所逢占之。欲识首之阴
阳。从中至养。以次数之。数奇为阳。数耦为阴。数昼夜者九
赞之位。于阳家则一三五七九为昼。二四六八为夜。于阴
家则一三五七九为夜。二四六八为昼。经者一二五六七
也。旦筮用焉。纬者三四八九也。夕筮用焉。日中夜中。杂用
一经一纬。凡旦筮者。其占用经。当九赞之一五七也。遇阳
王涯 第 20a 页
家则一五七并为昼。是谓一从二从三从。始中终皆吉。遇
阴家则一五七并为夜。是谓一违二违三违。始中终皆凶。(
旦筮则一五七为所逢之赞而占从焉二六九为日中故
经云昼夜散者祸福杂也)凡夕筮。其占用纬。当九赞之三四八也。遇
阳家。始休中终咎。若日中夜中筮者。二经一纬。当九赞之
二六九也。遇阴家。始中休终咎。所用赞。下为始。次为中。上
为终。故经曰。观始中。决从终。大抵吉凶休咎。在昼夜从违。
若欲消息其文。则当观首名之义。及所遇赞辞。与所筮之
事。察其象。稽其美恶。则元之道备矣。或有昼夜既从。而首
王涯 第 20b 页
性赞辞遇于违戾。则可用也。经云。星时数辞从。星者所配
之宿。各以其方。与本五行不相违克也。假如中首所配牵
牛。北斗水行。与首同德。是星从也。时者所筮之时。与所遇
节气相逆顺也。假如冬至筮。遇十月已前首为逆。冬至已
后首为顺也。数者阴阳奇耦之数。以定所遇之昼夜。夜为
咎。昼为休。辞者九赞之辞。与所筮之意相违否也。凡此四
事。并当参而验之。从多为休。违多为咎。

**  辨首五(天元二十七首中周礥闲少戾上于羡差童增锐达交而[:#AS-FBEC:●]火徯从进释格夷乐争务事 地元二十七首更断毅装众密亲敛疆睟盛居法应迎遇灶大廓文礼逃唐常度永)

王涯 第 21a 页
(昆 人元二十七首减唫守翕聚积饰疑视沉内去晦
瞢穷割止坚成门[:#AS-FBEE:●]致失剧驯将难勤养)


中者万物之始。且得中。(辩首之辞具在经主)九虽当昼。亢极凶。者临
也。进万物扶阳而九。虽当昼。终亦凶也。应者应时施宜。五
七九当昼吉。自此后阴生。故有戒也。太者阳气盛大。象丰
卦。九为大极。虽得昼而微凶。唫者阴阳不通。象否卦。二四
六八当昼。当唫之时。不能无咎。极亦凶也。穷者万物穷极。
思索权谋自济也。九处穷极。昼亦凶。亲者贵以其身下人。
王涯 第 21b 页
则亲交之道著。八虽当昼。而极亢不能下人。故君子去之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