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夫牧
息夫牧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息夫牧 第 1a 页

* 息夫牧

牧。萧㯋士弟子。

** 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诗序

志有之。事三如一者。惟君父师乎。所以生之教之禄之。生
而不教。不可立也。教而不成。不可禄也。故师勉乎教。而学
者励乎已。已立学成。而会友以讲之。是以伯鱼趋庭。曾参
避席。卜商投杖。厥义于是乎在。冬十有二月。家君宰邑许
下。夫子问津颍上。二贤将驰会府。皆适兹土。夜处狭室。列
息夫牧 第 1b 页
坐有位。尊卑俨如。或捧觞上寿。或抠衣请益。始敦诗以说
礼。终讲信而修睦。然后文饱于德。义润其身。顷夫子升堂
之后。若卢贾刘尹之徒。半纪间接武鸣跃。实夫子训之导
之斯至也。今殷郭二子。天资才干。而加之镞羽。观光王庭。
俯拾地芥。其谁曰不然。飞霜霭林。寒气总至。月落西户。夜
将向晨。座隅谦谦。毕醉温克。则知孔门宴饯。异于他日。二
三子终身识之。夫子以家君政事。百里无事。命门弟子赋
鸣琴。亦以释仳离之怨焉。小子不敏。忝居门人之末。敢不
敬书其事云。

息夫牧 第 2a 页

* 王季友

季友。河南人。为豫章太守李勉宾客。

** 商邱开泳得明珠赋

专心所感。伪物皆成。若商邱之始泳。得明珠于至精。以荷
畚之窘。揖乘轩之荣。曾狎侮之不暇。孰招延而有情。惟此
翁者。古之愚也。存已性之任真。谓人言之无假。守其抱朴
之意。不知玩人之事。信河水之深曲。是宝珠之所置。洪流
沃日。呀万丈之层潭。绝岸排云。抱千艘之险地。无乌兽之
息夫牧 第 2b 页
敢近。岂泥沙之可得。何长舌之见欺。遂投身于不测。膺腾
于泉客之缴。足迹于冯夷之域。奫沦未远。觉圆质之当扪。
滉瀁无涯。见孤光之上逼。于是握照乘之珍。出重泉之滨。
星辉耀掌。雪彩环身。当太阳之益照。射众象而惊新。虚白
无瑕。粲琼华而纳景。清规半湿。烱冰状而流津。足供居常
者骇异。轻薄者居厚。瞪睢盱之拙目。钳胡卢之笑口。不待
骊龙之睡。无劳巨蚌之剖。超万顷而一合。由素无而忽有。
彼非他能。道在至信。苟志气之克专。实神灵之与进。脱用
心之疑惑。必在物而多吝。故事无可否。精求乃获。泉非合
浦。尚谓出其明珠。地比荆山。固可营其拱璧。彼移山于海。

息夫牧 第 3a 页

饮羽于石。皆非自然之致。力繄敢而后适。

** 鉴止水赋(以澄虚纳照遇象分形为韵)


鉴于水者。不在于广大。而在于澄渟。奔流则崇山莫辨。静
息则纤芥必形。故能任人伦之巨细。随物色之丹青。皆一
鉴而洞达。若三光之出冥。因见厎之清。成照胆之朗。以无
心而应物。皆洁已而呈象。如白日之辉辉。无孤蓬之振荡。
冯虚之状。信有妍而有媸。阅实之明。固无偏而无党。若乃
息夫牧 第 3b 页
仙井旧渫。华池既潴。中无浴鸟。下绝游鱼。疑金镜之湛寂。
若琉璃之至虚。当其来。见威仪之酷似。及其去。无眹迹于
沦胥。向使潺湲不息。喷薄长注。将沃日而腾虹。或因山而
瀑布。遭骇飙之猋[:#AS-FBED:●]欠起。值潜蚪之交骛。虽有清明之本
质。岂能使形影之相遇。是知专而静可以居要。明而动亦
不能照。斯大道之指归。岂常情之感召。得惩躁之为诫。知
饰容之惟肖。人观于水。既定而后详。水鉴于人。当止而为
妙。照其美也非所爱。照其恶也非所憎。不分明于有位。不
掩映于无朋。谅可移性。俾居于正直。岂怀鉴貌。独贵于清
澄。想夫烟雨初霁。泥沙不杂。明看练皎。止若冰合。忽形来
而影见。类声往而响答。在良贤而暂窥。宜陋躯之愧纳。今
者贞
息夫牧 第 4a 页
清特异。颎耀前闻。虽万形之森列。终一鉴而区分。

* 韩洄

洄字幼深。宰相休子。荫补宏文生。乾元中拜谏议大夫知
制诰。兴元元年为兵部侍郎。转京兆尹。加御史大夫。贞元
十年终国子祭酒。赠户部尚书。

** 请诸司于刑部检事奏

刑部掌律令刑名。按覆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并无为诸
司寻格式文。比年诸司每有予夺。悉出检头。下吏得以生
奸。法直因之轻重。又先有敕。当司格令。并书厅事之壁。此
息夫牧 第 4b 页
则百司皆合自有程式。不惟刑部独有典章。讹毙日深。事
须改正。敕旨宜委诸曹各以本司杂钱置所要律令格式。
其中要节。仍准旧例录郎官厅壁。左右丞勾当事毕日奏
其所请诸司于刑部检事。待本司写格令等了日停。

** 请裁江淮七监奏

江淮七监。岁铸钱四万五千缗输京师。工用运转每缗度
二千。是本倍于子。今商州红崖冶产铜。而洛源监久废。请
凿山取铜。即冶旧监置十炉铸之。岁得钱七万二千缗。度
费每缗九百。则得可浮本矣。

息夫牧 第 5a 页

* 潘炎

炎。史亡何所人。大历末官右庶子。进礼部侍郎。贬澧州司
马。

** 君臣相遇乐赋(以圣作物睹闻韶丧味为韵并序)


继天者君也。戴天者臣也。下之事上。作股肱耳目。上之任
下。敷心腹肾肠。甚矣哉君之难。臣之不易也。今圣上高九
皇之道。贤臣合一德之义。风云元感。鱼水冥符。作乐崇德。
息夫牧 第 5b 页
于是乎在。诗有六义。请赋歌之曰。

于赫我皇。受天明命。平六府。和八政。天合德。日跻圣。神生
甫而山出云。在玉衡而照金镜。考金石以和乐。美盐梅之
克正。超百王之至理。冠六代之尤盛。至矣哉。鸿钧之代。何
物不乐。仰乾坤之德。知乐之所由兴。观君臣之和。知乐之
所由作。在宇宙而皆满。鼓阴阳而合漠。且宫为君。商为臣。
其德斯溥。羽为物。徵为事。其宜咸若。谐宰相之燮理。象天
子之经略。可以颂猗那。可以美于铄。正南面。陈黼黻。于以
纪声明。于以展文物。进旅退旅。撞钟考鼓。四方皆闻。万物
咸睹。事无事明主之衣已垂。为无为大臣之衮何补。云干
吕而风入律。进成规兮退成矩。无不帱也。象乎三天。无不
息夫牧 第 6a 页
载也。均乎九土。小仲尼之在齐。狭季札之观鲁。惟太平之
和乐。按前史之未闻。不殊东户之代。何谢南风之薰。远无
携而迩不逼。夔为臣而尧为君。肃雍和鸣。越诗人之作。发
扬蹈厉。薄武王之勋。节有序。声成文。岂徒以谐鼓舞。盖所
以调氤氲。允所谓奏大音兮当圣朝。合六英兮和九韶。陈
威仪之穆穆。表至德之昭昭。奏之以人。奚异洞庭之响。莫
匪尔极。何必康衢之谣。一屈一伸。下兢上让。或右文而左
武。或先吁而后唱。端拱者上帝之君。赓歌者济时之相。大
化优洽。淳风溥畅。元元本本。形难为状。州之北。邈矣可游。
息夫牧 第 6b 页
汾水之阳。杳然自丧。所以表大道之理。岂徒知皇帝之贵。
徐则文足昭。疾则武足畏。俯仰之际。见旒扆之情。缀兆之
间。知鼎鼐之味。不闻于柏皇栗陆。何有于殷周汉魏。敢献
幽兰之曲。希从拔茅之汇。

** 李树连理赋(有序)


帝在上党。延唐寺有李树连理。上亲视焉。赋曰。

惟彼嘉树。列星之精。耀本扶疏。当元光之降诞。盘根连理。
应我后之文明。天之发祥。岂无他木。必曰兹树。是光皇族。
所以并修干。连高枝。青房表异。朱仲称奇。察以休徵。不假
息夫牧 第 7a 页
终军之识。同于树德。宁为简主之知。族茂宗荣。盘根合理。
花之发也。霰每乱于青春。实之繁兮。珠更深于寒水。岂徒
生于灵井。植彼东园。自感义以相待。但成蹊而不言。此乃
兴圣主之符。表天家之姓。一人亲睹。六合称庆。至若钟山
之实。玉井之仙。或正冠而垂训。或投赠以成篇。比德于我。
彼何有焉。臣炎作赋。天子万年。

** 日抱戴赋(有序)


景龙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皇帝初临上党。日抱戴。皇天告
息夫牧 第 7b 页
符。微臣颂之。盖古诗之流也。赋曰。

日丽于天。是曰太阳。经千里。临八方。符一人之元圣。曜五
色之重光。祚我休徵。莫先悬象。表至圣之无二。呈继照于
明两。阳光杲耀。抱黄道而再中。喜气氤氲。戴赤霄而直上。
圣有感。天无私。八纮占其瑞色。六合仰其重离。终古不亏。
得天长久。岂止大章之步。非齐夸父之走。惟抱也。同众星
之拱北辰。惟戴也。比万邦之奉元后。则知天为父。日为兄。
同符叶庆。以应文明。我皇首出而御极。光被无垠而太平。

** 月重轮赋(有序)


抱戴之秋。八月十有四日。夜月重轮。瑞之大者。天意若曰
息夫牧 第 8a 页
将俾吾君姊事之。赋曰。

我皇初列唐侯。潜蟠藩国。英武方断。文明表德。穆然思道。
顺帝之则。既而动三合。奔百神。廓太清而万里。耀朗月以
重轮。时属高秋。瑞彰元后。光泛皎洁之斜汉。色映阑干之
北斗。金波耀景。非悬阚泽之名。璧彩扬辉。不入士衡之手。
理殊吴梦。符炳汉谣。净桂花于日道。环水镜于丹霄。台榭
冰洁。郊原霜缟。月之扬光。天不爱道。一盈一缺。则惟其常。
彩溢重轮。告于天表。大人占之。夏启以兆。亦所以类星珠。
表金镜。两耀齐美。一人之庆。于万斯年。受天之命。

息夫牧 第 8b 页

** 赤龙据桉赋(有序)


景龙二年夏四月十七日。帝在厅事假寐。白鹤观道士宋
大辩等三十人同见赤龙据桉。至矣哉。神妙无方。不可得
而称也。赋曰。

元天之龙兮见而在田。我后之龙兮飞以御天。据圣人之
大宝。与列祖而同元。高出而潜。跃以自试。来定天宝。居然
假寐。合而成体。散而成章。若窥于牖。若施于堂。且据桉而
向明。负扆以当阳。日月在身。有舐天之嘉梦。风雨合气。将
振翼而雄骧。偫居愕视。圣作物睹。赫然龙光。真我明主。祈
息夫牧 第 9a 页
券表异。亦惟前闻。旷然振古。卓有吾君。王人之瑞。比之龙
首。高居而远望。以临乎九有。天子之威。比之龙鳞。皇之可
畏。以肃乎万人。徒称其象。未睹其真。恭惟我后。近取诸身。
于昭巨唐。其命维新。永据九五。斯焉万春。

** 嘉禾合穗赋(有序)


景龙二年秋八月。属县长子有嘉禾合穗。瑞不虚月。侯其
祎而。乃赋曰。

天祚明德兮降之嘉生。按彼灵篇兮莫之与京。脉震土膏。
息夫牧 第 9b 页
且分苗于南亩。驷临天汉。爰合穗以西成。当元后之历试。
表休徵于太平。不莠不稂。实坚实好。引薰风于和气。承湛
露于苍昊。生非百里。验管仲之虚辞。出异昆山。自我皇之
所宝。在瑞图之右。为旷代之祥。唐叔得之而合颖。周成得
之以充箱。双米一稃。称之表异。孤茎六穗。颂以非常。今也
尤盛。居然允臧。转风而屡腾佳气。就日而交见祥光。独天
不生。托厚载于富媪。非圣不感。效元符于我皇。我皇得之
炽而昌。风之起兮云之扬。嘉禾之瑞未可量。天子亿载临
万方。

** 潞河逐鹿赋(有序)


息夫牧 第 10a 页

景龙二年八月。帝逐鹿于潞河。惟河也。深三丈。阔倍之。鹿
迫而入水。因鞭而逐之。水不及鞯。应弦获鹿。后骑入者溺
焉。赋曰。

大君于田兮巷无居人。四鍭如树兮六辔既均。定俞骑而
百灵奔命。腾雨师而四野清尘。鸣兽骇殚。川原飞伏。事非
定霸。不求陈宝之鸡。位在至尊。故取中原之鹿。惊而决骤。
鸣不择音。将投身以赴水。非顺命而前禽。骇浪溢涌。挥鞭
电烁。乌号满月而方开。骥足撇波而巨跃。乘流既济。赫怒
息夫牧 第 10b 页
中止。毙骇鹿之一发。振惊弦而未已。洞胸绝系。左角右觭。
虽复驱两⺨[:#AS-FBED:●]开而获五豵。发小豝而殪大兕。皆平陆之
常事。曾何足以踰此。谁为河广。一马驰之。大人将兴。灵感
若兹。谅神明之所辅。何后乘之可追。从此继天而作主。元
元日用而不知。

** 童谣赋(有序)


景龙二年九月后。常有童谣云。羊头山。作朝堂。郡南六十
里有羊头山。今兴唐宫。即当之矣。赋曰。

荧惑之星兮列天文。降为童谣兮告圣君。发自鸠车之岁。
称为竹马之偫。其言伊何。克明宝位。惟山之北。正应天邸
息夫牧 第 11a 页
之居。曰兴朝堂。用彰天子之置。大人占之而自负。黎庶闻
之而属意。天人合庆。历运其昌。同康衢闻于翼善。比归亳
顺于成汤。言且表微。谅人神之应。事惟在昔。殊飞走之祥。
岂比卯金称为刘氏。赤伏徵于汉光。且游童之讴谣。羌见
伟于畴昔。千古所记。百王不易。岂徒采于茅茨。空用书于
竹帛。天赞我皇。时高列辟。惟一人之有应。振六合之光宅。

** 黄龙见赋(有序)


景龙二年秋九月五日。黄龙见于上党伏牛山之南冈。迟
息夫牧 第 11b 页
留久之。表彰圣人之德也。赋曰。

龙之来兮乘其阳。跃于泉兮临高冈。龙之至兮归有德。符
于黄兮土之色。精曜曜。光雄雄。上不在天兮接于物。下不
在田兮蟠于空。列四灵智称其首。居五位色表其中。将衒
甲以无比。与负舟而不同。明皇家之王气。符历数于圣躬。
飞烟喷雾。若动若顾。声虽虩虩。非同三尺之剑。色乃煌煌。
下映五花之树。诚帝王之嘉兆。宁朝夕之可遇。何蛇螾之
足言。谅腾黄之匪喻。同翠龟之荐绿图。彰大人兮告元符。
览史墨之言。未之闻也。验登殷之祀。不其然乎。

** 漳河赤鲤赋(有序)


息夫牧 第 12a 页

景龙三年春二月。帝巡属县。至于襄垣。漳水有赤鲤跃。圣
帝之瑞也。赋曰。

鱼在在藻兮跃于中流。吾君戾止兮乐我王游。惟赤鲤之
呈祥。殊白鳞之入舟。非竹箭之危湍。无闻点额。同昆明之
望幸。非为吞钩。岂其为祥。必河之鲤。用表皇族。克繁帝祉。
虽云水物。宜紫鼍绿鳌之同身。是曰元符。亦赤雁丹乌之
可比。赪鳞耀彩。碧水无波。非应瓠巴之清角。何言宁戚之
高歌。周文之时跃于沼。汉宣之代舞于河。且合符于图牒。
息夫牧 第 12b 页
宜入颂于猗那。岂徒镂甲葺鳞。下沿上溯。皆为俦匹。文鳐
是喻。吐尚父之兵钤。传远人之尺素。事称嘉瑞。匪琴高之
所乘。诗有乐胥。似相如之献赋。

** 黄龙再见赋(有序)


景龙三年六月十五日。黄龙再见于牛山。天意汲汲于圣
人。赋曰。

龙之见也。春分而登于天。龙之潜也。秋分而入于川。假崇
山而再见。应元圣而通元。蜿蜒孤蟠。云雾四发。目中精耀。
光飞列缺之火。颔下珠悬。色夺蟾蜍之月。方将游彼池囿。
岂徒止于郊野。非同上天之五蛇。有异渡江之一马。孙权
息夫牧 第 13a 页
象之而置于军中。魏帝范之而在于殿下。永言于此。我皇
是宜。秦王之梦。立乎鄜畤。汉后之时。见于成纪。彼皆一至。
此则重光。采色炫耀。文明焜煌。错甲镂鳞。既以成乎字。分
官纪号。可以表其祥。超紫凤于丹穴。越青鸾于女床。龙德
相承而无悔。天家久久而蕃昌。

** 九日紫气赋(有序)


景龙三年九月九日。帝与偫官壶口山升高。时有紫气。光
彩照日。赋曰。

息夫牧 第 13b 页

吾王不游。人何以休。望壶口之千里。值重阳之九秋。山对
翠屏。动晖光之赫赫。云成紫盖。扶晚日之油油。宛转浮空。
轮囷不散。应一人之盛德。为万岁之荣观。氤氲瑞色。无孤
峰断阵之嵯峨。摇曳晴空。杂玉叶金枝之灿烂。亦何异出
苍梧。入大梁。为汉武之盖。升轩辕之堂。忽兮改容。形难为
状。纷纷郁郁。用表灵贶。乃同芒砀之间。非比昆崙之上。岂
徒合以肤寸。垂以飘扇。河汾永兮天之眷。紫气凝兮人罕
见。位当用九。果符九日之祥。运极通三。永御三云之殿。

** 神蓍立赋(有序)


景龙三年九月十七日。上使韩从礼蓍筮。卦未成。蓍自立。

息夫牧 第 14a 页

从礼曰。大人之瑞也。赋曰。

惟彼神蓍。生而有知。用之不测。明以稽疑。擢九尺之纤干。
伏千年之宝龟。德圆而神兮无幽不及。其生三百兮其用
五十。惟圣人之观象。乃神动而鬼入。列八卦以效变。翘孤
茎而孑立。数彰得一。命乃自天。同大横之有夏。表或跃而
在田。其察也深。其功也大。称美名于神物。齐妙用于神蔡。
是曰元后。兹为筮从。气受阴阳。夜分而彩露兼涵。幽赞天
地。朝覆而轻云数重。蓍而有灵。立定天保。可谓神助。用光
息夫牧 第 14b 页
天造。功深莫善。仲尼且许以钩深。屈于不知。太公徒言乎
腐草。蓍之立兮发其祥。吾君得之尊以光。明乎太极。演彼
归藏。因卜祝之符瑞。应天人之会昌。

** 金桥赋(有序)


金桥在上党南二里。常有童谣云。圣人执节渡金桥。景龙
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帝经此桥之京师。赋曰。

沔彼流水兮清且涟漪。度木为梁兮于焉在斯。成金桥之
巨丽。得铁锁之宏规。当其受以金模。观其曲面。经始也则
大火朝流。成功焉乃天根夕见。彰于圣德。发彼讴歌。千人
唱。万人和。丹雘蜿蜒。倚晴空之螮蝀。瑰材栉比。超渡海之
息夫牧 第 15a 页
鼋鼍。人且告符。功惟用壮。非填鹊之可比。法牵牛而为状。
鹤鸣阴处。雁覆晴川。异东明击水而投步。匪秦帝驱山而
著鞭。惟彼童谣兮言犹在耳。大人应运兮奉天而起。乘彼
桥以径度。按周道以如砥。于是提三尺。乘六龙。怀万邦。入
九重。

** 寝堂紫气赋(有序)


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帝还京后。州内所居寝堂上有
紫气。七日不散。赋曰。

息夫牧 第 15b 页

于穆圣王。先天不违。讴歌既洽。朝觐攸归。往京邑而经千
里。自潞郊而乘六飞。洪惟此邦。初九之地。翚飞鸟跂。谓尚
诸侯之宫。虎踞龙骧。忽成天子之气。方凝紫色。是谓非烟。
乍萧索乎空外。更霏微乎日边。若动非虚。似浮有实。覆彩
鸳之瓦。髣髴升堂。绕文杏之梁。氤氲入室。是作兴王之兆。
克符来复之日。远而望之。乃散乱浮空。近而观之。则希微
无质。欲见峰岩之上。先形藩邸之间。异张华之宝气冲斗。
殊尹喜之真人度关。若乃广野之宫阙化成。涨海之楼台
回映。谅阴阳之尽美。非福应之攸盛。惟紫气之来集。实皇
家之大庆。休哉圣君。有天下之成命。

息夫牧 第 16a 页

** 册雍王为皇太子文

维广德二年岁次甲辰三月戊辰朔二日已。巳皇帝若曰。
昔者哲王。必建元子。上以奉宗庙。下以系民生。固本乃安。
立长乃顺。经明者是称其两。乐善者不止于三。资于君父
之间。运在神明之侧。稽古承式。肆予命汝。天下兵马元帅
尚书令雍王适。智崇天锡。德茂日新。文实志经。武兼讲艺。
孝深于性。尤切于问安。识蕴其明。更精于简牍。奉辞伐叛。
禀命成师。积稔逋诛。一戎底定。业著于内。功加于时。万方
息夫牧 第 16b 页
以贞。朕志允定。是用命尔为皇太子。以践于储宫。往钦哉。
无以不副忘其恭。无以不会易其度。观图书之得失。思缔
搆之艰难。夙夜惟寅。主兹匕鬯。永怀我高祖太宗之丕命。
可不慎欤。

** 萧尚书拜命路尚书就林亭宴集序

文昌贵臣。新受厥服。再拜稽首。对扬休命。逶迤而退。则展
庆贺之礼。下舍之闲。则怀宴语之好。所以昵僚友。宣宠光。
敌者易亲。欢焉而至。是以萧公膺纳言之职。路公徵贺迁
之会。洎冢宰司寇。作者三人。国老如埙篪之和。阳春属星
鸟之序。欣荣相合。辰当美景。形制所选。地从主人。穷土木
息夫牧 第 17a 页
之幽荒。寻柏亭之奇构。宾主有礼。旨酒以柔之。清言以发
之。庖盈而不侈。筵肆而不杂。狎而不黩。酣而不流。有太平
君子之光。见可久贤人之德。风调日暖。烟霭无阴。松茂草
滋。泉石通气。莺出幽而初啭。花含愁而将归。外物献美。中
怀有融。高兴格于丹霄。馀思垂乎清昼。四座相顾。请予所
尊。悦题赋诗。无忘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