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杜信
杜信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杜信 第 1a 页

* 杜信

信。肃宗朝擢书判拔萃科。

** 对舍嫡孙立庶子判

**  侯择嗣舍嫡孙而立庶子人非之曰行古之道

列爵畴庸。承家继体。析薪负荷。堂构纂修。彼侯运偶千龄。
秩惟五等。谋孙不朽。传锡土之荣。嗣子云亡。失克家之庆。
殊孟絷之在卫。异微子之居殷。檀弓免焉。有符周典。仲子
行古。实紊彝伦。人或见非。识明大体。废嫡立庶。宜正刑书。
杜信 第 1b 页
吾蔑从之。无载尔伪。

* 石倚

倚。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舍嫡孙立庶子判

**  侯择嗣舍嫡孙而立庶子人非之曰行古之道

胙土报功。分茅锡瑞。爰加九命。是宠三接。将崇继代之美。
以展象贤之庆。顾彼择嗣。舍乎嫡孙。实乱大伦。攸乖先典。
将著其代。非尚其德。亦犹行古。未息仲子之词。苟非从权。
缘惧宣尼之对。若也克绍前烈。无贻后羞。龟告其猷。神歆
杜信 第 2a 页
其类。居丧而情忘佩玉。临代而智则藏符。虽则嫡庶有殊。
足使贤愚自别。侯之所择。人或敢非。在礼则乖。于贤固可。

* 杨栖梧

栖梧。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舍嫡孙立庶子判

**  侯择嗣舍嫡孙而立庶子人非之曰行古之道

王者之制。著乎礼经。五等已陈。千古不替。尔侯所择。以为
后者。盖重仁贤。讵论嫡庶。故舍孙而立子。将继代以承家。
压纽可尊。佩玉非嗣。近思靖郭。传诸孟尝。远学周文。废其
杜信 第 2b 页
伯邑。侯则可矣。人妄非之。

* 房密

密。肃宗朝官考功郎中。迁谏议大夫。

** 对举似已者判

**  丙充使举似已者御史纠按丙称但成三物唯善能之

进贤受赏。求善以类。苟有徇于廉能。固无嫌于雠党。夫不
恶汝。(疑)柳朔方为于柏人。孰可代之。伯华旋佐于军尉。事
不为谄。举乃斯得。以成三物。奚独一官。且王命使臣。匪躬
杜信 第 3a 页
之故。位多君子。何限之拘。方励时而激俗。宁守文以牵制。
能举善也。惟其似之。大夫之中。则闻于祁氏。御史之纠。无
为于鲁人。宜加爵地之荣。勿蹈功贤之议。

** 对毁濯龙泉判

**  舆人毁濯龙泉或失其利杨氏因形胜兴废业邑人诉劳役不伏事

泽国之政。川衡是恤。止以潴防。均之沟遂。畜彼雨施。错其
水物。将废业之不修。岂分地之为利。虽舆人之讼。中则可
毁。而两鹄之谣。处闻当复。候天时而润泽。成我濯龙。灌秋
水于涘涯。谁其辨马。与人为利。其利则深。仍旧为功。其功
杜信 第 3b 页
盖寡。劳虽是惮。讼则有孚。何者。伍其田畴。初结怨于东里。
遵彼溉濯。终见美于西门。乃谋始而获尤。方乐成而久次。
此而为罪。夫何劝能。

* 邢宇

宇字绍宗。河间人。肃宗朝官户部员外郎。

** 握槊赋(并序)


握槊今人谓之长行。斯博奕之徒与。观其进退迟速。虽存
于大体。因时适变。必务于权舆。施之于人。可以义存。赋曰。

杜信 第 4a 页

夫何一枰之内兮。而取之多端。六艺之外兮。其为功乎实
难。张四维则地理攸载。背两目则天文可观。不可饰于丹
漆。宁假贵于琅玕。物以偫分。故元黄而不杂。斗必遇敌。惟
蚌鹬其何欢。彼千变之奚准。任双头之所安。遂使象牙在
手。骏骨登盘。为无窍之须凿。故非龟而见钻。且其广凡几
分。数不过六。参差宛转。循环反覆。不能者败而成患。故能
者养之取福。则犄角相持。首尾俱蹙。形同楚汉。气陵贲育。
收七纵之奇功。在一掷于馀掬。或抚䏶而惊盼。或耸身而
杜信 第 4b 页
助速。似临敌之旗鼓。同在师之耳目。率成是而败非。类吉
凶之倚伏。多回君子之虑。以实小人之腹。尔乃启行前指。
要然自能。经彼策之无算。谓我谋之足徵。岂知夫否终则
倾。道非假易。持不竞之微力。乘骤胜之遗累。闭六关而不
通。因一子而为质。乃欲速而贾害。翻后时而获利。无以凭
陵而憔悴。无以往蹇而自弃。实反掌而变生。亦随手而时
异。至若幽人欲寡。智士谋深。不荡其志。以平其心。非独巧
于往。遂移情于今。是知行必有恒。事思不久。亹亹经略。循
循善诱。或欲退而径前。或谋疾而居后。虽有敌而必应。固
无险而不走。或用壮而可攻。或示羸而难扣。不幸灾以矜
杜信 第 5a 页
伐。每终吉而何咎。虽小道而可观。彼多诈而焉有。其故柔
非及懦。勇必兼断。聚或一旅。分为数段。始雾委而云集。忽
风解以冰泮。皆应物以卷舒。亦从宜而合散。虽触类而则
长。维吾道之攸贯。足明夫正而不谲。取又非贪。全同坐隐。
斯为手谈。必由理胜。岂非言甘。虽小失其奚爽。亦大来而
莫惭。然则终多丧志。吁嗟士兮不耽。

** 对拜命布武判

**  王季拜命堂下布武王人谓失恭肃正以简书季云其仪得中

爵禄驭贤。在乎典礼。侯伯之秩。厥有成命。惟彼王季。纪名
杜信 第 5b 页
太常。对兹王人。拜命堂下。心则陨越。若天威之不违。躬行
俯偻。信鲁史之无替。礼实宜之。德用称者。为臣不易。时观
布武之仪。事君尽节。宁及简书之政。言以得中。季其信然。
刑乃正邪。法固难舍。

* 李觐

觐。寿州刺史规之弟。

** 咸阳获宝符赋

君生人者。在乎宝位。守宝位者。在乎灵符。镇四海而攸重。

杜信 第 6a 页

临万方而作孚。时或遘迍。暂沦精于甸邑。道将昭泰。旋应
德于皇衢。日者[:#AS-FDC6:●]师犯顺。贼臣附进。随黄钺以外迁。与翠
华而西幸。苟遇运之云否。将随时而匿影。忽影脱于金绳。
遂沈埋于土梗。既而寇尽天府。驾旋京师。衣冠再朝于紫
殿。文物重布于丹墀。圣上悯兹符之阙遗。恒寤寐以求之。
结精诚而仰望。契幽昧以思惟。皇心退修。已闻于其政。神
器大集。又叶于其期。其形欲呈。其气先觌。何五色之可爱。
与三光而相射。光凝渭滨之苑。宜玉树之青青。媚贯王都
杜信 第 6b 页
之川。状银河之奕奕。载求载索。甸人斯获。捧之而片月下
来。怀处而长虹上格。临宸扆同舜德之文明。照阶墀叶尧
心之光宅。玉钮惟旧。芝泥尚新。螭文外发。鸟篆中陈。题为
天子之宝。实抚远方之人。彼之近县。俯接城闉。我唐既斩
虏将于桥上。汉氏亦拜单于于渭滨。不然者。曷不呈于异
境。而见于他辰者也。当其大君出令。布蛮夷之政。匪我无
以重其成命。远人厎宁。执玉帛于庭。匪我无以阐其威灵。
足知宝符之复。光我昭代。唐虽旧邦。其命惟再。颂声作于
外。喜气溢于内。藏之王府。将神鼎以俱崇。列彼帝庭。与宝
圭而相对。盛矣哉我唐之景祚。信三皇之作配。

杜信 第 7a 页

** 昆田化为金赋(以祭祀明洁神化之金为韵)


地有百瑞。美者惟金。其见寡。其应深。故因神而呈。足表至
诚之道。从物以化。更彰肃祭之心。其祭惟何。首山之祀。其
祭则那。我皇所致。始馨香以享德。终洁敬而展意。向清汉
以式瞻。庶嘉祥于一至。于是乎神报以福。帝受以。昆田之
上。金化于兹。考出地之形。时则亡也。观从革之状。维其有
之。原其始也。未辨厥名。莫知其价。纷杂乎珍异。昭彰乎昼
杜信 第 7b 页
夜。呈祥于代。虽得神而生。入息于时。亦待神而化。及其变
也。倏忽而成。烂然而明。初比粟而散点。竟如萤以乱呈。昔
混丹砂。南面之虔诚始答。今辉瑶草。四方之正色遂生。山
下荧煌。田间昭晰。向曙而野花齐媚。入暝而天星共列。祥
风拂而逾丽。瑞露濡而更洁。至若随车表舜。还雨来秦。或
因初以出。或从本而陈。未有迁移以礼。变化从神。以彼瑞
为兹瑞。易前珍为后珍。则知宝非神而不见其祥。神非宝
而莫临其祭。访古而昆田宛在。阅史而清风不替。别有泥
沙久沈。光影常翳。顾兹神之所开。亦化形而表帝。

** 紫玉见南山赋(以由德通祥至如影响为韵)


南山之阳。何珍不藏。昭皇家之至德。发紫玉之祯祥。荧荧
杜信 第 8a 页
兮千岩动色。炯炯兮万壑生光。映于林谓偫凤之集上。据
于石辨众珉之居旁。固已闻于往牒。遂荐臻于我皇。稽夫
所自。无胫而至。每隐曜而不欺。曷招携之可致。所以瑞于
有道。将委质而式孚。出非其时。则韬光而自弃。南眺穹崇。
玉见于中。贞姿岂琢。劲质非砻。远而望焉。与彩云而摇曳。
即而察也。杂嘉气之葱茏。对白璧而即异。配元圭而攸同。
故瑞无应而不至。事有感而遂通。通人莫测。孰知其色。由
是王者凭之而致理。君子观之而比德。明琬玉之在兹。岂
瑕瑜之有匿。原乎玉之处幽。俭德是修。德表玉而应瑞。玉
杜信 第 8b 页
用德而降休。盖真宰之潜运。知神功之所由。不然。安得挹
至宝于潜谷。阐皇风于大猷而已哉。若乃外彻中朗。泠然
如响。佩服之处。虽贵乎山元。抵鹊之时。罔怀于土壤。大矣
哉。瑞无常居。因化所如。惟德是依。彼自彰于符契。不贪为
宝。我何待而沽诸。故客有观光而歌曰。归太素兮远蛮屏。
有瑞玉兮见霄岭。浮紫色于云际。混清辉于水影。庶南山
之不骞。期我皇之惟永。

* 李觌

觌。陇西人。官刑部郎中。

杜信 第 9a 页

** 对工商食货判

**  得乙为县令授田不均科之诉云工食功商食货田故少

给受有数。田亩则差。何患不均。是亦为政。顾惟彼乙。亲物
为务。则三壤之典。平四人之利。以为用贫求富。犹或慕于
工商。化有迁无。讵均劳于藨蓘。聿修稼政。式赡农人。罔愆
五口之商。俾齐三倍之贾。冀使通财易有。资殖货以藩身。
寒耕热耘。望丰年而润屋。不均致讼。且曰未孚。罪欲加之。
今有辞矣。

杜信 第 9b 页

* 郑昭

昭。肃宗朝官侍御史。

** 对梢沟判

**  甲通梢沟三十里主者按兴役不申甲云水漱之不合申

先王之制。庐井有伍。爰自浍畎。达以沟洫。拯下人之垫溺。
变彼汾之沮洳。故河渠式修。焕马迁之典。衡漳既导。美夏
禹之绩。今甲之所施。用酌前训。不资穿凿。坐看通引。顾源
流之所触。望平畴之有艺。况承兹水漱。罔殚众庸。同史起
杜信 第 10a 页
之利人。类王尊之济物。遂使苞萧发咏。无浸彼之虞。汾浍
兴言。多流恶之美。既称裨益。闻此损费。自可旌其殊效。劝
彼异能。岂宜按以不申。加之厎戾。但刑期不僭。令著明文。
役且不满千夫。法难从于五罪。既不合上请。即宜原宥。

** 对河卒判

**  甲充河卒官给平价又被差外徭诉有兼丁不合倍赋

徒骇既导。诚禹贡之宏规。宣防式歌。亦汉国之盛业。莫不
功勤酾决。绩著疏开。既输闽越之琛。行漕海陵之粟。河渠
既设。控引是资。青翰晨移。背吴江而电骛。艅艎夕至。仰天
杜信 第 10b 页
府以云趍。眷彼泛舟。良资鼓枻。瞻言河卒。实系水官。平价
允叶于酬庸。轻役雅符于悦使。报者倦矣。在彝典而无乖。
施者未厌。论外徭而有诉。羔羊起咏。节俭宁闻。硕鼠兴谣。
贪婪何甚。论古既闻此役。设法不合辄蠲。无端之词。请从
告记。

** 对大比判

**  乙因大比有橘奴不书于版三老罪之用赋不阙
杜信 第 11a 页


贡赋有差。彰乎昔典。贫赡斯别。焕彼前书。故地之居人。因
俗而理。制以庐舍。为之井田。考市籍而有伦。工商式叙。稽
版图而作范。众寡必登。斯道或[:#AS-8FBB:●]。彝伦攸斁。乙产均猗顿。
术得计然。忝列编氓。有虞常赋。虽贞筠十顷。稍异渭滨之
饶。而木奴千头。自擅江陵之富。爰因大比。用奉旧章。隐而
不言。国有彝宪。籍为大信。命出维行。三老论辜。宜察乡人
之恶。五刑必审。是诘所由之科。庶书橘有差。自甘于屈法。
杜信 第 11b 页
坐棠流惠。克念于旬时。

* 何士干

士干。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工商食货判

**  得乙为县令授田不均科之诉云工食功商食货田故少

三壤异宜。四人差给。用惩末作。示禁淫利。乙任当抚字。能
率典礼。以为播植务农。实粢盛之备。贸迁变业。非礼节之
本。遂用均其利役。别以等差。类农家之一夫。视工商之五
口。详夫周礼。则异井田之制。稽诸汉制。是同平土之法。冀
以无而易有。期彼竭而我盈。各适所宜。足见人而无党。不
杜信 第 12a 页
相僭夺。可谓政之有经。诚往诉之有孚。将议刑而奚据。

* 刘肱

肱。屯田员外郎敦实子。

** 对西陆朝觌判

**  西陆朝觌阙月绎之御史劾之非其时不合礼

气改东风。日在西陆。鱼称祭獭。人用献羔。乙为冰司。预闻
政事。朝之禄位。尚合班行。祭之彤绎。俄闻悔吝。诚应鉴室
初启。以享司寒。何得羽籥载阐。仍亏如在。既蘋藻而有阙。
仰哀敬而难逃。青龙御辰。二月行及。骢马问罪。三尺须加。
杜信 第 12b 页
自得噬脐。那应腾口。

** 对泽宫置福判

**  甲司泽宫将祭而习礼所由置福不设中御史劾之诉云自邦国以下则有名制王者之式未之前闻

天圣嗣文。明时偃武。弧矢之利。可以训戎。礼容之规。于焉
观德。将因舍奠。是用求贤。甲为主司。素非违吏。泽官之制。
何昧周官。相圃之仪。旋乖鲁典。既而工歌九夏。庭列三侯。
决拾既似于雕弓。并夹则陈于扬矢。标名鹿兕。或有国之
杜信 第 13a 页
前闻。皮称熊豹。盖王者之恒制。语而有诉。虽以执礼为词。
阙而不供。终当毁椟之责。请以中典。以劝无良。

* 蒋准

准。肃宗朝擢书判拔萃科。

** 对泽宫置福判

**  甲司泽宫将祭而习礼所由置福不设中御史劾之诉云自邦国以下则有名制王者之式未之前闻

射以观德。礼先择士。是明五善之义。岂从六艺之卑。况圣
敬日跻。王假有庙。将期预祭之事。是知必争之道。甲学乎
相圃。司彼泽宫。并夹既陈。决拾斯佽。思备物以致用。奚旷
杜信 第 13b 页
官以速尤。竟不具于鹿中。乃空歌于狸首。末学兹甚。不敏
则多。天子之仪。用或兼下。诸侯之礼。事乃举中。使扬觯而
有言。(阙)发的而足献。遂合会稽之美。每抽厨子之房。肃慎
之贡仍韬。夏后之服繄谓。

* 陶朝

朝。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国公嘉礼判

杜信 第 14a 页

**  国公有嘉礼谒者不示仪式科之云非五品已上仰处分

五等之仪。必从轨物。六礼之数。非无令典。或表著而失节。
固宪章而在斯。惟彼国公。责称列土。慎尔侯度。见锡命之
有常。睹于承家。知礼容之必盛。谒者久闻从事。云在司存。
仪式且亏于职官。论刑未免于离次。法有常制。从徵于五
品。义而能伏。实伫于三缄。必也位居袭封。时在散职。将申
直笔。应候正名。

* 司马滔

杜信 第 14b 页

滔。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省官员判

**  有司议户口减耗请省州县百姓诉云州县废则所隶阔远罢人益困请省官员

时康官备。所籍为理。户减务烦。则害于政。有司縻我王爵。
思立国体。知师旅之后。版籍徒悬。念闾里之空。州县宜省。
诚有可尚。议未得中。虽在济物之规。实亦勤人于远。请依
百姓之诉。用减庶寮之员。省事省官。晋朝高其论。从人从
欲。鲁史异其文。自古以然。孰谓非允。

杜信 第 15a 页

* 牛耸

耸。泾阳人。官太常博士。

** 对被替请选判

**  甲授官累日被奏替请非时选废置不许云准敕旨冬已过旬限丁诉云今正在冬当替只在下牒之日且辨论官材不合拘以限约废置又执贤能以岁时入其书岂可无限

用行舍藏。宣尼所诫。难进易退。老氏格言。伊丁效官。先甲
入用。曾未浃辰。见代而解乎印绶。已在后时。参选而趋乎
衡镜。虽牵丝失位。情有可矜。而如纶与能。材或无取。诚宜
委命而去。何至滕口与争。但使如圭如璋。不僭不滥。弓旌
杜信 第 15b 页
自辟。仁远乎哉。今则天鉴孔明。星郎守法。进退不遇。斯害
也已。吏曹引乎周礼。前言是徵。丁意昧于随时。厚颜何格。
告令知分。用止躁求。

* 卢藻

藻。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请命服判

**  庚为伯有拓境之功而请命服所由以旧有不
杜信 第 16a 页
许曰非新命未敢自安请受其衣未知合否

列爵有等。自称分地。厥功惟茂。爰加命服。惟庚廓兹疆宇。
却彼戎夷。若置朔方。如通西域。同秦襄之绩。宁徵旧有。美
晋文之勋。实兹新命。以斯而请。谁曰不然。方今文教式敷。
武功载阐。将趋卫霍。屡饮月氐之头。谟盖贾终。几系单于
之颈。绝漠无惊。缘边罢候。无闻茅土之封。宁正衣裳之锡。
所由不许。胡以自安。岂曰无衣。受其六而或可。顾兹拓境。
听彼伯而为宜。

** 对公廨供给判

杜信 第 16b 页

**  丁以公廨供给亲属郡科之云亦是宾

禄以驭贤。矧兹宾客。将不速而是敬。岂乾糇而以[:#AS-8FBB:●]。眷彼
丁也。给兹亲属。未闻辍已之仁。且有害公之负。于焉获谴。
何以为辞。然狱贵原情。事资惬众。必若行高曾史。才茂邹
枚。箪食屡空。未改颜生之乐。樵苏不爨。能师范子之廉。乃
谓国贤。岂惟家食。以之恤乏。何必正名。

* 郑昉

昉。荥阳人。建中元年登第。

** 对请命服判

杜信 第 17a 页

**  庚为伯有拓境之功而请命服所由以旧有不许曰非新命未敢自安请受其衣未知合否

爵无及恶。必在赏功。服以旌礼。岂忘褒德。苟忠诚之不匮。
则礼命之可嘉。惟庚五等受封。九命作伯。怀赞国之义。无
忘尽忠。申拓境之谋。是为罄节。既而敢忘锡命。以循已荣。
功则成焉。赏宜及矣。虽名器所慎。不欲假人。而车服以庸。
是宜劝善。所为将为赏僭。难议书劳。彼庚自为功能。敢为
固请。荣之不报。善欲何归。宜褒晋武之六衣。伫美吉甫之
三捷。必也爵无踰等。道在守官。未可新加。请从旧制。臧否
杜信 第 17b 页
之理。其在兹乎。

* 长孙宪

宪。河南洛阳人。官屯田郎中德州刺史。

** 对拜命布武判

**  王季拜命堂下布武王人谓失恭肃正以简书季云其仪得中

拜有九命。光锡之道长。人有十等。尊卑之位殊。今者王人
斯来。王季拜命。固宜鞠躬以进。安得布武而行。天威咫尺。
异齐桓之尽敬。纶命涣汗。无考父之益恭。实以乖仪。奈何
杜信 第 18a 页
文过。简书既正。噬腊空勤。

** 对反古修火利判

**  乙学修火利合土为之用人言其反古辞云皆从其朔

博考终古。厥惟敦庞。大智未萌。尚质巢窟。后圣有作。乃教
炮燔。尔来钦哉。孰谓为利。乙或工者。举而修之。以火化物。
岂特镕金之利。若泥在钧。斯从合土之法。既埏埴以为用。
非陶甄而谓何。苟学非乖方。笃在守业。得高曾之规矩。无
窳滥之悔尤。则彼有虞。以协还淳之化。绍于上古。宁云反
古之道。从朔者称其有典。薄言者则谓无稽。

杜信 第 18b 页

* 崔厦

厦。乾元时人。

** 驳追谥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议

郭知运承恩诏葬。向五十年。今请易名。窃恐非礼。谨按礼
经云。礼时为大。又曰。过时不为礼也。昔卫公叔文子卒。将
葬。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易其名者。盖
时不可踰也。节度既名不浮行。数纪之前。门生故吏。已合
谋谥。今乃申请。窃将有为而作。节度嗣子英乂。顷属多故。

杜信 第 19a 页

屡制方隅。朝廷策勋。位表端揆。附从者窃不中之礼。会无
妄之求。况节度当开元初。赗赠特加。碑志并建。皆出恩命。
追悼之遇。亦已当矣。今又卤莽。外于典章。追送往之阙遗。
启将来之冒昧。况今列土者接畛。专政者百辈。若率而行
之。谁曰无请。不惟有司疲于简牍。抑恐名器等于草芥。虽
欲曲全。窃将不可。又礼经云。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若节
度合谥而不以其时。则嗣子废先君之德。若不合谥而苟
遂其志。则先君因嗣子而见尊。以仆射而言之。恐贻越礼
杜信 第 19b 页
之议。以国家而言之。又殊旌善之体。请下太常重议。谨议。

* 达奚挚

挚。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国公嘉礼判

**  国公有嘉礼谒者不示仪式科之云非五品已上仰处分

稽彼宠章。资乎礼物。以明贵贱。谅有等差。顾諟国公。幸分
茅土。爵夸五等。位冠诸侯。爰择良辰。用展嘉事。相夫仪式。
合有司存。谒者之行。法乃为允。报非五品。更引两端。宜更
谕知。使仍旧贯。

杜信 第 20a 页

* 殷璠

璠。丹阳人。处士。

** 河岳英灵集序

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馀家。咸自称尽善。
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
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
赞。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
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夫文友神情体雅。编纪
杜信 第 20b 页
者能审鉴诸体。安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
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
价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
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
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
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
调。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
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遵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璠虽
不佞。窃尝好事。常愿删略偫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
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
杜信 第 21a 页
灵也。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称。诗一百七十首。分为上下
卷。起甲寅。终乙酉。论次于序以品藻。各冠于篇额。如名不
副实。才不合道。纵压梁窦。终无取焉。

* 常著

著。肃宗朝官侍御史。

** 对附贯五年复讫判

**  景于会郡附贯给五年讫差陇外镇并诉不伏所由以为无据

令出惟行。人知所向。苟不执一。将何适从。景为行人。得被
声教。言附边土。而成乐郊。圣上哀矜萍流。是用安辑。厚以
杜信 第 21b 页
富业。期乎固心。所司为何。不广天泽。再有骚动。其谁克堪。
将使戍葵而得年。若及瓜而有待。五年之复。谓尽殊私。三
徙之人。难可夺志。俾不滕口。庶无怨言。

* 韩彻

彻。乾元中任陇州吴山令。

**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

伊君有燕。国隘朔边。当昭王旁求致理。遇郭隗自举推贤。
乃曰人思尔得。礼由我先。既筑高台。所损者宁辞百镒。斯
杜信 第 22a 页
为下士。效死者何啻三千。苟柱石之来助。冀土宇之获全。
原夫累土足阶。披沙何损。势迢迢而迥出。价洋洋而弥远。
宁同戏马。兴诱劝以立基。有异思仙。得富强而为本。尔乃
经营是设。积思方成。欹危既差于九仞。委弃自多于一籯。
潜思润屋之谋。宝不足贵。远得利国之术。贤岂能轻。所以
士因台而取重。台因金而播名。振一时之德美。传万古而
风清。是则厥状足徵。斯义可考。孤峻上符于臣节。崔嵬下
瞰于王道。将昭千乘。继文侯忠良为心。未敢一言。得季布
诚信为宝。所谓南金置而非重。北方倚而自强。来侧陋以
杜信 第 22b 页
毕至。历磴道而可常。乍激天风。还如掷地之响。斜临都邑。
更同悬市之光。想夫典刑有准。声教可则。若周室之称灵。
似殷鼎而在德。穹崇可仰。权谋实自于一夫。纲纪更张。威
刑遂加于四国。岂比夫铜雀美于魏日。章华侈于秦时。顾
凌云之小者。何积瑶而方之。今与燕非匹。惟唐接踵。康衢
绝扣角之咏。仄席无筑台之宠。顾斯赋之至微。安敢为前
贤之重。

* 张叔政

叔政。肃宗时人。

杜信 第 23a 页

** 对弃农判

**  乙农家子弃业从戎县令捕而科之辞云徵税繁重馁在其中苟图庇身非弃本也

农政之先。戎事之大。乙也业惟田畯。流匪兵家。固当不见
异物。岂伊敢有贰事。属裔夷压境。残贼犯边。谁谓百夫之
雄。且惧二吾之税。退惟忧于馁在。进或望于名成。秦杨之
盖一州。非其事也。定远之游万里。窃有慕焉。誓捐中野之
躯。宁顾西成之业。县令名当墨绶。志在茧丝。惟求化洽之
方。奚必禁人之犯。况北虏解辫。西戎屈膝。圣朝偃伯之日。
杜信 第 23b 页
贤相富人之时。已见小康。孰虞多难。是知且耕且战。荷戈
非黩武之夫。足食足兵。释耒岂惰农之士。欲令科罪。必使
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