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苏端
苏端 第 1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苏端 第 1a 页

* 苏端

端。肃宗朝比部郎中。太常谥杨绾曰文贞。端持异议。帝恶
其言丑险不实。贬巴州员外司马。

** 驳司徒杨绾谥议

古者美恶无私。褒贬必当。将以嘉善而退恶。为列辟之明
典也。可不慎欤。今谨详前谥文贞者。稽法考事。恐非光允
时论。发扬来训矣。夫道德博闻曰文。清白守节曰贞。且元
载与司徒友敬殊深。推为长者。首举清要。人莫与京。及司
苏端 第 1b 页
徒宠望渐高。载畏其逼。又知载隳坏纪纲。心贰于君。既惧
其疑。因而疏閒。有口皆知载恶。而独曾无一言。或有发载
之恶。證告未明。抱诚坐法者。司徒时居上列。奏达非难。不
能因此披衷正词。全志士之命。露凶狡之私。而乃晏安自
泰。优游过日。使元载祸大灭身。竟劳圣上防伺之虑。岂守
节不隐耶。岂怀道无毒耶。非谓文贞明矣。洎元载将谋不
忠。罔聪蔽圣。啬恩于下。招怒于上。使北塞人劳。有过时之
戍。西郊虏入。无吊灾之惠。磁邢忠义之士。将死复生。梁宋
伤夷之人。或寒或馁。搜访旌恤。中外所急。载皆绝之。使王
苏端 第 2a 页
泽不及于下。为行路所嗟。而杨公当圣上维新之时。居天
下得贤之望。诚宜不俟终日。造次速言。乃寂寥启悟。禁闭
谟猷。贪食万钱之赐。虚承一心之顾。使防河之人。家闻采
菉之叹。近甸诸邑。多兴祈父之忧。岂慈惠爱人乎。既曰不
慈不惠。何以谓之文。有隐有毒。何以谓之贞乎。古者诸侯
有国。卿大夫有家。上以报祖宗。下以处子孙之义也。杨公
历处厚俸。人谓儒宗。曾不立家。又无私庙。宁使人老阙敬
祖之礼。位极亡祭祀之宫。凡在衣冠。谁不叹恨。又乖大义
克就悯仁接礼之义矣。曰文与贞。曷可以议。圣人立谥。有
苏端 第 2b 页
公无私。所以周宣不敢私于父。谥曰厉。汉宣不敢私于祖。
谥曰戾。百王明制。历圣通则。昔公叔文子有死卫之节。修
班制之勤。社稷不辱。方居此谥。爰及太宗初魏公徵有匡
救公直之忠。中宗末苏[瑰]有保安不夺之节。所以诸贤甚
众。谥文贞者不过数公。至于燕公张说。先朝辞翰之臣。名
节昭著。省司尚谓不可。至今人故称之。由是言之。乌可比
德。请牒大常。更详他谥。以守彝章。庶乎青史之笔。不乖于
周汉。黄泉之魂。免惭于苏魏。谨议。

* 姚南仲

苏端 第 3a 页

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书。历御史
中丞。改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贞元中迁郑滑节度使。
授尚书右仆射。十九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 谏近城为陵墓疏

伏闻贞懿皇后今于城东章敬寺北以起陵庙。臣不知有
司之请乎。陛下之意乎。阴阳家流希旨乎。臣愚以为非所
宜也。谨具疏陈论。伏愿暂留天眷而省察焉。臣闻人臣宅
于家。君上宅于国。长安城是陛下皇居也。其可穿凿兴动。
苏端 第 3b 页
建陵墓于其侧乎。此非宜一也。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
见也。是以古帝前王葬后妃。莫不凭邱原。远郊郭。今则西
临宫阙。南迫康庄。若使近而可见。死而复生。虽在西宫。待
之可也。如骨肉归土。魂无不之。章敬之北。竟何所益。视之
兆庶。则彰溺爱。垂之万代。则累明德。此非所宜二也。夫帝
王者。居高明。烛幽滞。先皇所以因龙首建望春。盖为此也。
今若起陵目前。动伤宸虑。天心一伤。数日不平。且匹夫向
隅。满堂为之不乐。万乘不乐。人其可欢心乎。又暇日起歌
动钟于内。此地皆闻。此非宜三也。伏以贞懿皇后坤德合
天。母慈逮下。陛下以切轸旒扆。久俟蓍龟。始谥之以贞懿。

苏端 第 4a 页

终待之以亵近。臣窃惑焉。非所以称述后德。光被下泉也。
今国人皆曰贞懿皇后之陵迩于城下者。主上将日省而
时望焉。斯有损于圣德。无益于贞懿。将欲宠之。而反辱之。
此非宜四也。凡此数事。实玷大猷。天下咸知。伏惟陛下熟
计而取其长也。陛下方将偃武靖人。一误于此。其伤实多。
臣恐君子是非。史官褒贬。大明忽亏于掩蚀。至德翻后于
尧舜。不其惜哉。今指日尚遥。改卜何害。抑皇情之殊眷。成
贞懿之美号。(下阙)

苏端 第 4b 页

* 李至远

至远始名鹏。赵州高邑人。上元时制策高第。历司勋吏部
员外郎中。迁天官侍郎。出为壁州刺史。卒年四十八。

** 唐维州刺史安侯神道碑

夫招摇东指。寰区识天下之春。溟涨北临。川谷有朝宗之
地。况乎皇明发而万物睹。天衢亨而四隩宅。故以骤险浮
深。同文协轨者也。若乃壤邻骄子。家号名王。握葱野之瑰
奇。漱蒲源之粹液。井蛙自许。既累嗤于越子。风鸿且遇。仍
嗣美于秺侯。则大将军安侯其人矣。侯讳附国。其先出自
安息。以国为姓。有隋失驭。中原无何。突厥乘时。籍雄沙漠。

苏端 第 5a 页

侯祖乌唤。为颉利吐发。番中官品。称为第二。王庭虽跼。方
冠射雕之勇。帝乡何远。空郁冲牛之气。父朏汗。望日月于
中衢。奋羽毛于边服。势同鹊起。功随豹变。贞观初。率所部
五千馀人朝。诏置维州。即以朏汗为刺史。拜左武卫将军。
累授左卫右监门卫二大将军。封定襄郡公。寄等连城。荣
超合垒。析圭胙土。时议称之。侯运偶千年。才标一日。服太
阿而善断。览介石以知机。有顾鹑笼。实怀先觉。乃心凤扆。
奚叹后予。于是拔迹泥沙。翻飞霄汉。亦以贞观四年。与父
苏端 第 5b 页
俱诣阙下。时年一十有八。太宗见而异之。即擢为左领军
府左郎将。寻令与鸿胪丞赵德楷谕旨于吐谷浑。虏安鸋
鴂之巢。敢恃螳螂之斧。旅拒成命。逼迫行人。遇困加威胁。
举步逢艰阻。侯以命有所系。静以体之。节不可失。贞以守
之。虽弦矢屡移。而铁石无改。既而加兵一荡。凶氛四彻。竟
获全归。佥以为苏武郑众。不独高于前代矣。玺书叹述。迁
本府中郎将。赉布帛五百段。又加秩为忠武将军行本职。
十九年。太宗扬銮暂抚。清海俗于三韩。驻跸聊麾。骇天声
于六汉。侯功参末将。绩预元戎。诏论功授上柱国。封驺虞
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永徽元年拜右领军将军。馀如故。

苏端 第 6a 页

荷元天之广运。承湛露以晞阳。蒲璧开南面之尊。兰锜盛
北军之宠。门驱四马。匣纽双龟。薄暮归来。辉光不独于三
子。辨色而入。前后方参于五侯。謺盖流轩。徽枝岌嶪。足以
震辉都鄙。讴谣氓庶。寻丁定襄公忧。执丧无替于少连。让
爵自先于季札。及其字人按部。和风布政。使幼艾不怀。酋
渠不惊。非树其长。莫谙其俗。以此高乎。兼本官。复拜为使
持节维州诸军事维州刺史。朝咨良牧之能。物喜吾君之
子。入虔戎政。缛共宿于星庐。出变夷歌。扇重晖于日域。龙
苏端 第 6b 页
朔中随府易名。改为左戎卫将军。总章年进为右戎卫大
将军。刺史勋封并如故。日观崇岩。云封峻霄。三五之声已
邈。八九之迹难追。天子洁坛场。疏圭璧。报功崇德。腾茂实
于石閒。侯亦励熊罴。从金鼓。前清后禦。罄忠勤于玉帐。咸
亨初追封斯阀。仍本封进爵为子。加邑四百户。方当降锡
上[:#AS-82F9:⿰樽]。行升右地。啸洪崖而自狎。揖浮邱以曾举。而殷相肇
梦。晋寝成妖。古谢今形。仙禽致是非之难。寒凝暑退。大椿
属摇落之期。哀哉。奄以调露二年二月十八日。寝疾终于
神都。春秋八十有三。永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葬于雍州
长安县孝悌乡之原。礼也。惟侯绪茂膏梁。基循鼎冑。绛河
苏端 第 7a 页
潜润。每孕倾都之宝。丹野成章。必矫冠偫之翼。弱便英迈。
长实宏远。剑连三术。道蒙史以前驱。德包五善。揖楚臣于
下席。从吾所好。方尽锐于戈矛。在物或遗。故无资于笔砚。
加以动会规楷。性非因习。泣画象于离宫。真资孝敬。感飞
泉于异域。雅蹈忠诚。利以义通。功以济物。故能夙攀阊阖。
亟奉钩钤。效心膂于中年。享高明于暮景。左右深率从之
奇。始终无纤芥之隙。行师则训兵以律。受任则执礼。无违。
非才优体二。道恭感一。惟微惟熙。至公至平者。畴能与于
此哉。悲夫。琴心辍奏。去高堂而不留。筮氏观龟。创幽穸而
苏端 第 7b 页
期兆。鼓秋风于古树。谁识将军。思白日于荒邻。空怀中散。
宾御旋兮寒野暮。池馆静兮浮云阴。可作无时。与归何想。
长子故右玉钤卫将军北平县公思祗。藻身淑慎。流声奕
叶。繁滋遽委。危露先飘。次子鲁州刺史思恭等。趋表阙以
擗心。涉礼庭而收泗。荐兰之诚徒切。集蓼之哀永萃。思所
以髣髴形容。揄扬清懿。托问词于广陌。播雄名于大隧。乃
为铭曰。

阆风秀迥。河气灵长。于昭化毓。实延英芳。棱飞玉塞。势轶
沙场。家承有土。祚历无疆。分源何从。扬飙南入。削衽荒庭。

苏端 第 8a 页

杀凶大邑。孝乎何取。忠焉是袭。花绶遥遥。云冠岌岌。敷命
河首。逢羁海裔。云天变色。乡关无际。虎噬徒交。壮心益励。
卒延裒谦。岂嗟拘滞。作固兰陛。仍分竹符。盟申带砺。礼盛
传呼。岩廊夕警。秘宇晨趋。还便后殿。出必前驱。本枝隐蔽。
宣条求瘼。惠起人谣。清惟主诺。野乃闻劳。门非藉恶。是听
夏声。谙知戎落。旋增厚秩。亦追崇封。逸豫斯邑。车服以庸。
庭纷舞籥。室韵歌钟。宁悲昃景。遽落高峰。梁木应悲。大星
俄殒。广川去楫。修途废轸。倏兮已丧。萧兮而尽。神乎不测。
苏端 第 8b 页
天乎何忍。永背青皋。即安元夜。泉台构壤。山门反驾。野吹
方噎。荣辉不借。德虽隆于九原。神岂奄于万化。

* 敬宽

宽。宝应朝擢书判拔萃科。

** 对被替请选判

**  丁授官累日被奏替请非时选废置不许云准敕旨冬已过旬限丁诉云今正在冬当替只在下牒之日且辨论官材不合拘以限约废置又执贤能以岁时入其书岂可无限

底禄命贤。谅存于考覈。悬象班令。克定于程期。无慢国经。

苏端 第 9a 页

必遵王度。哿言丁矣。庶得人焉。登书拔才。量能授职。始望
政成人化。冀及三年。而乃褫服抽簪。曾不累日。属参选限
敕。而诣诉过时。徒思扬已露才。岂可违文破格。然已而靡
愠。嗟有异于子文。留之物移。伤不遇于黄霸。诚哉废置。实
曰司存。引明周典之文。讵忝冢官之列。兴言不失。宜窒有
词。

* 卢载

载。肃宗朝官中书舍人。

苏端 第 9b 页

** 元德秀诔

谁为府君。犬必啖肉。谁为府僚。马必食粟。谁死元公。馁死
空腹。

* 王升

升。乾元三年渝州刺史。

** 灵石碑

嗣贤宣化兮。匪仁谁当尸之。吾欲息肩兮。物情率我攸宜。
气和政洽兮。八风融滋。皇明燀赫兮。万古今时。年丰人康
兮。鼓腹于斯。惭四子之咏兮。中和之诗。

* 崔秘

苏端 第 10a 页

秘。肃宗朝官尚书郎。

** 蔷薇偈

护草木性。植彼蔷薇。眼根不染。见尔色非。

* 李聿

聿。元宗朝官清漳令。迁尚书郎。

** 茗侣偈

采采春渚。芳香天与。涤虑破烦。灵芝之侣。

* 杜倚

苏端 第 10b 页

倚。御史大夫淹元孙。官左卫将军。

** 漉水囊偈

裂素成器。给我救彼。密净图灵。获生絜水。

* 王延昌

延昌。乾元元年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知杂事。历度支
员外郎吏户二部郎中京兆少尹。加谏议大夫。

** 河渎神灵源公祠庙碑

中国经渎。河为长。上应析木。下朝扶桑。演昆崙。踰积石。缭
大漠。经龙门。灌注九州之閒。经营万里之外。鳞介所宅。神
灵所都。元冥总之以命官。冯夷凭之以为伯。唐尧观诸。龙
苏端 第 11a 页
图肇见。周公沈璧。荣光发祥。元符之来。彪炳彰焕。古先哲
后。罔不钦崇。奠封居之仪。修坛墠之制。存乎祀典。代以为
常。则班固序汉书。所谓河祠临晋是也。伟其南直太华。北
邻中条。渭水过其旁。汾雎揭其后。风云相荡。精气交驰。于
以礼神。事之宜也。不然。发源自远。地则多漫。胡为不昭晰
于他邦。独受享于兹土。前贤经始。抑有其由。至于春以泮
冻。秋以涸冻。初以岁祷。终以报祈。尝醪有加。骝驹是荐。盖
以在雍州之域。通天子之都。地既称雄。礼云异数。与夫淮
流桐柏。江出岷山。僻在遐方。莫我京也。幽赞之力。实赖河
苏端 第 11b 页
公以洁为清澜。至于数四。息昏垫之苦。绝羡溢之忧。滨河
之人。阔无大害。此灵长之德。上善之功也。祈以正直。享以
积诚。未尝不诱其衷而降之吉也。或进以便佞。言以矫诬。
未尝不夺其魄而贻之祸也。岁大旱而作霖雨。时夭札以
惠嘉生。依仁而行。唯德是辅。天宝岁。安禄山称兵朔裔。肆
逆东夏。焰烻扇燥。烝人焉。宗社有缀旒之厄。士庶有阽危
之惧。太上南幸。肃宗北巡。贼相张儒。据有长安。贼将崔乾
祜。固守蒲坂。今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
时为兵部尚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训兵誓众。超
苏端 第 12a 页
百二之险。谓此邦底定。则京师可图。虔祷于河。潜军以往。
金鼓掩夜。渠魁出奔。遂收蒲城。神所道也。及师次渭汭。阴
雾晦冥。公假寝之际。梦河神谓曰。永丰仓侧。将有急变。不
如速退。姑以避之。比全军及郊。虏已云合。克违寇难。神所
扶也。其后李国桢之遇祸。公复总戎故绛。仆固怀恩之逆
命。公又出镇河东。大君日旰食。中外骚扰。公独奋无前之
勇。驰不测之地。始按节而来。终奠醑其迈。所谋必克。无往
不平。再安叛涣。神所相也。爰自兵乱。以迄于今。时更十年。
代历二圣。国之氛霾。惟河公荡涤。国之土宇。惟河公廓开。
苏端 第 12b 页
国之忠良。惟河公保祐。国之奸慝。惟河公殄摧。诚靡幽而
不应。泽罔微而不该。得一以灵。不其宜哉。汾阳王深惟据
我。屡崇昭报。奉牲玉不敢爱也。致精意未尝怠也。每蠲吉
历选。自郊徂宫。奠于堂户之閒。则神之昆弟具在。酬于屋
漏之内。则神之伉俪攸居。文墨相望。男女无别。公曰。神人
之主也。礼政之源也。人有上下。则礼有内外之制。人所谓
否。神其可考。盍筑馆于后。以安灵匹。乃咨于副元帅副使
太子宾客御史大夫知河中府事崔公寓。量功命日。而后
役于河西。县大夫李开。不徵货财。不殚日力。曾不踰月。克
苏端 第 13a 页
复于成。大厦眈眈。郁其特起。内寝既立。神仪穆然。于是齿
危发秃之老王端等进而称曰。大河浩荡。弊邑之望也。自
公杖钺。三至我里。灵应肸蚃。未尝或欺。国之克复。实始于
此。安天步于臲卼。定人心于驿骚。大君成汤武之功。贤相
保桓文之业。皆神之由也。矧内寝棘翼。今兹有成。此而无
述。何以示后。愿刻乐石。以彰厥庸。公教曰。诸公之辞。固不
可抑。颂祗则可。无推美于予。墨客闻。敢系辞曰。

浩浩长河。中国之纪。洪流激射。横制地理。蒸云吐雾。荐图
效祉。是曰经渎。斯为德水。圣唐六叶。巨猾挻灾。搟邑靡城。
苏端 第 13b 页
如霆如雷。汾阳矫矫。杖钺而来。乃临蒲坂。神实先道。乃乱
渭水。亦必胥告。嗟我上相。神之所劳。汾阳之德。温恭正直。
柔嘉惟则。忠勤是力。秉心泉塞。不测不克。东西南北。剿绝
奸慝。入登九命。一人是毗。出统三军。四方是维。维言祐之。
河公降禧。众神在列。曾未区别。公为之节。内寝攸设。寝庙
亭亭。中外有经。濯濯厥灵。妃偶攸宁。呜呼祠宇。焜耀中土。
在河之浒。在城之下。刊兹片石。昭灼千古。

* 程休

休字士美。广平人。肃宗朝官左司司封员外郎。

苏端 第 14a 页

** 对泽宫置福判

**  甲司泽宫将祭而习礼所由置福不设中御史劾之诉云自邦国已下则有名制王者之式未之前闻

刑措化成。教尊义立。将崇大射。爰隶旧章。先习礼于泽宫。
且观德于方国。相惟彼甲。天子有司。展四体而能勤。事一
人而匪懈。固合在仪必备。岂可立事无规。今则乾道昭回。
天光临下。舍矢如破。虽则射不主皮。置福无中。如何发彼
有的。法官之劾。以告阙于今供。司存之辞。诉未闻于古制。
虽五等有数。四侯既张。而兹礼不存。斯人何罪。

苏端 第 14b 页

* 卢侃

侃。肃宗朝官户部员外郎司封郎中。

** 对省官员判

**  有司议户口减耗请省州县百姓诉云州县废则所隶阔远罢人益困请省官员

度土居人。是齐劳逸。列官抚俗。亦藉忠良。苟适于宜。宁求
改作。顷者三苗未偃。万人靡安。遂令丽土之氓。多困转蓬
之役。今寰瀛有截。率土无虞。稽版籍而多虚。望乔木而未
苏端 第 15a 页
复。有司爰忧尔爵。式保我人。议并州闾。庶节赋役。眷夫白
屋。是启丹诚。请减职员。以规省约。且废州则邑居不接。听
讼实难。省吏则权制可遵。恤隐何害。况官不必备。标之典
经。人之告劳。岂忘惠迪。

* 李崟

崟。肃宗朝官主客员外郎。

** 对悬政象法判

**  甲元日悬政象之法于阙下金吾不许云职在佐天子以平邦国万人观之浃日而敛

六官分职。百辟为宪。式训古典。率由旧章。惟甲荩臣。克崇
苏端 第 15b 页
邦政。行司马之法。平理万人。悬象魏之书。纠绥四国。必在
肇修人纪。董正戎行。审铙镯之声。教疏数之度。以为诸侯
入觐。列土朝宗。序班爵之贤。以观周礼。行蒐狩之令。来睹
汉仪。布夏官之典常。当正月之元吉。斯乃敬其所事。无旷
庶官。傥宣父以游。宁有喟然之叹。而子牟在远。必怀多恋
之心。玉律惟明。予将有问。金吾所见。子匪良图。

** 对税千亩竹判

**  乙家于渭川有竹干亩京兆府什一税之云非
苏端 第 16a 页
九谷

专欲召灾。蕴利啬祸。克勤于俭。庶曰式臧。乙志在垂竿。居
于渭涘。师计然之术。耻回也之贫。侈埒封君。竹已遍于千
亩。富同季氏。田不播于九谷。遂使檀栾之质。请擅利于膏
腴。耘耔之功。不服勤于钱镈。府司登夫众寡。均彼有无。爰
度百亩之田。用收什一之税。诚谓薄赋轻敛。人无桀貊之
谣。缶米稯禾。国盈流衍之积。自可贡其艺极。弗犯有司。岂
得莠尔烦言。以成无妄。曾谓鬻货。不如隶农。

* 卫辅

苏端 第 16b 页

辅字立言。元和朝官国子司业。

** 对税千亩竹判

**  乙家于渭川有竹千亩京兆府什一税之云非九谷

生民异业。近郊制赋。以物地事。将均土法。惟乙何人。卜居
渭汭。临川垂钓。未坐太公之茅。绿叶翠茎。且多子猷之竹。
况梢云千亩。栖凤五毛。岂是齐鲁之桑。还同汉蜀之漆。颇
为润屋。咸曰比侯。京兆救时。什一之税奚爽。乙之无理。九
谷之诉何为。

苏端 第 17a 页

** 对悬政象法判

**  甲元日悬政象之法于阙下金吾不许云职在佐天子以平邦国万人观之浃日而敛

百辟咸乂。六卿分职。各帅其属。钦乃攸司。既立司马之名。
亦称祈父之任。相维彼甲。是掌邦政。率由旧典。匪曰旷官。
将选贤以兴功。或制军而辖禁。以忠王国。实代天工。九伐
蒇陈。且观其坐作。三阳告始。克施乎赦令。将悬象魏。犹秉
于周礼。不忘旧章。载书于鲁策。既浃日而敛。率何法乖。且
谋之用臧。孰云勿许。能守尔职。夏官未失于先庚。不及而
苏端 第 17b 页
言。中尉固惭于后动。

* 姚齐梧

齐梧。贞元中自给事中除御史中丞东都留守。

** 对悬政象法判

**  甲元日悬政象之法于阙下金吾不许云职在佐天子以平邦国万人观之浃日而敛

献岁布德。偫物俱新。悬法施令。众官毕举。是遵往躅。无昧
彝宪。惟甲位当司马。职在平人。载举旧章。不忘所守。恪言
新岁。爰率其徒。因天地之始和。择官司之令典。悬之象魏。

苏端 第 18a 页

表一人之有法。徇以木铎。俾万方之知禁。将使国风所逮。
丕冒海隅。王化所流。率先京邑。斯乃行古之道。得今之宜。
进不侵官。退非越礼。奚金吾之妄纠。在古典而斯昧。无亦
禁卫是恤。而于职司致尤。夏官既掌邦鄙。未尝学矣。周礼
尽在吾子。何所问焉。

** 对税千亩竹判

**  乙家于渭川有竹千亩京兆府什一税之云非九谷

度田居民。因地制赋。出不过籍。汔可小康。贡之无艺。是称
苏端 第 18b 页
大桀。相维乙也。业乃齐民。营营四时。颇闻润屋。青青千亩。
自比封君。京兆以任切都城。事繁供亿。主家戚里。无闻荻
竹之奢。比屋编氓。何擅渭川之富。俾其什一而税。均夫播
植之家。事虽合权。道恐非古。必也税同里布。征异漆林。自
可责以所宜。诛其入观。(疑)九土之法。赋不同科。四人之事。
业乃殊等。今乃责非其有。出不以地。仆虽无似。窃亦有疑。

** 对舍嫡孙立庶子判

**  侯择嗣舍嫡孙而立庶子或人非之曰行古之道
苏端 第 19a 页


锡土分茅。承宗主祭。立嗣以嫡。非才则贤。若拜璧而求。则
佩玉宁吉。惟彼侯国。次当择嗣。类田氏之得文。缘成爱客。
同无恤之在赵。不坠克家。既舍子以贻孙。何弃今而行古。
虽檀弓制服。知仲子之非。而唐棣与权。亦宣尼之训。请从
宗计。无信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