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一四
卷四一四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十四

卷四一四 第 1a 页
 常衮(五)

** 加田神功实封制

敕。土宇服章。以叙其德。田租帖食。以答元勋。故寇邓兼四
县之封。张陈加万户之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
射使持节汴州诸军事兼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汴宋等
州节度使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信都郡王食实封五百
户田神功。閒生河朔。性与忠厚。尝秉大节。服劳王家。凡所
委遇。必当要重。竭其公私。益用亲信。入居百揆之右。外作
四方之屏。自河而南。戎镇斯大。总兵车之所会。赐鈇钺以
卷四一四 第 1b 页
专征。考礼正刑。丰财禁暴。敬事节用。老安少怀。懋乃丕绩。
肆于时夏。服我休命。敬兹分土。可加实封一百户。馀并如
故。

** 加田承嗣实封制

敕。懋策勋之赏。则启封邑。赐真食之命。方入田租。故采地
以处其子孙。书社以尊其侯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
左仆射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兼魏博等州节
度观察处置及管内支度营田等使上柱国雁门郡王食
卷四一四 第 2a 页
实封二百户田承嗣。出自河朔。挺兹才器。公忠有素。文武
是经。行惟高简。言必诚信。委之腹心。实所亲重。内列端揆。
外当藩翰。距河作镇。濒海抚封。贞一以奉上。明恕以临下。
谋出韬钤之外。功成战伐之前。专精牧人。尽瘁事国。政刑
必中。都鄙有章。训以农耕之业。课其蚕织之事。家给而礼
让攸兴。气和而札瘥不作。旧章咸举。厥贡惟殷。来东人之
职劳。首循吏之行理。嘉命休绩。允兹褒劝。食其井赋。用协
典常。可加实封二百户。馀并如故。

** 减京兆尹以下俸钱制

卷四一四 第 2b 页

敕。辇毂之下。封畿之内。承前户口五千馀万。京兆禄廪不
过二百石。俸钱不过三十贯。降至下吏。差次可知。自顷艰
虞。且踰星纪。岁有事边之役。人多尽室之行。闾井萧然。百
不存一。而府县之俸。十倍平时。官高者因其使名。数处请
受。位卑者假以职掌。恣加优给。致令所典之务。移在他曹。
虽齐等伦。顿异丰薄。皆自常税之外。重敛而供。浸毙则宏。
因循未改。减我军国之用。困其疲耗之人。岂计人置官之
意。度农制禄之法也。四方取则。其若是乎。比下诏书。务于
勤恤。将求致理。切于澄源。遂委中书门下条录奏闻。而躬
卷四一四 第 3a 页
亲括。巨细精详。览其名实之状。深叹过差之极。革其既往。
制在惟新。爰据高卑。以之均节。使人足以奉(阙)吏足以资
家。务有不急。悉皆除去。仍量闲剧。权省官员。胥徒厮役。亦
有蠲减。费用既少。困穷自安。唯出正租。更无徵率。其京兆
府及县官月俸。除正断外。不得辄有增加。如判司参军丞
簿尉等有犯。科录事参军及县令。如令长及录事参军及
少尹有犯。坐京尹。画一之令。当在必因。劝百之义。固非末
减。各儆于位。无近于刑。

** 褒劳勋臣制

卷四一四 第 3b 页

敕。方伯连帅。能修其职。则劳之以玺书。载之于正典。式是
偫岳。归于至公。以勤其职。颂声兴矣。周礼以孟春之月。悬
法布令。采诗观俗。亦袖理行之时也。其有惠训一方。吏之
表率。朗然明举。固可首之。某官某。受任藩阃。三年有成。清
节独立。以身率下。化在于言前。风行于疆外。远清西南之
氛。齐一华夷之俗。忧国如家。上下同体。属关辅连雨。去秋
非穰。以丰财节用之馀。资备边出师之费。虽给马官渡。足
食成皋。勤王助边。何以加此。诚则垣翰之寄。奉上无私。亦
将廉吏清风。夙夜相勉也。寐期休绩。至于再三。诏书谕怀。

卷四一四 第 4a 页

宣示方镇。

** 喻安西北庭诸将制

敕。天下既定。万里宁一。岂王者独运。而臻此耶。实赖文武
将守。腹心之臣。宣力强任。捍禦于外也。往以蕃戎并暴。纵
毒边表。乘舋伺隙。连兵累年。城门昼闭。王师遐阻。遮杀汉
使。盗取节印。恣睢横厉。甚逆天理。而国朝未暇袭远。置于
度外。实五京二庭存亡危急之秋也。河西节度使周鼎安
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等。义烈相感。贯于神明。各受
卷四一四 第 4b 页
方任。同奖王室。率辛李之将。用甘陈之谋。与羌骑校尉王
后君长以下。自金城玉关。至于南北戊午。踰流沙。跨西海。
蒲类。破白山。战争致命。出于万死。赖天之灵。以战则剋。不
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
怀。张我右掖。棱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之力。则度
隍踰陇。不复汉有矣。每有使至。说令忠等忧国勤王。诚彻
骨髓。朝廷闻之。莫不酸鼻流泪。而况于朕心哉。遐想攸攸。
耿叹何已。或恐凶丑狡谲。反复离閒。妄说国难。摇动人心。
今所以疏其事实。一以相报。近有流落蕃中十数年者至
阙庭。知犬戎恶稔。上疑下阻。日就残灭。加之疾疫。灾及羊
卷四一四 第 5a 页
马。山谷填委。天亡之时。及酋奴自速其祸。诸蕃连衡。以助
进取。力屈气衰。亡逃于苦寒之地。西北边患。荡然以清。至
于九夷。南尽百越。玉帛来朝于魏阙。苞茅入贡于王祭。党
项内附。回中大宁。天下郡国。一其教理。王畿征调。渐复平
时。子仪移镇于邠郊。抱玉进攻于天水。士马百万。当令悉
西方垣翰之寄。所宜协心戮力。抗厉威武。同赴戎会也。勉
卒志业。以时康功。庆流子孙。永久无替。高映勋典。岂不休
哉。每念战守之士。十年不得解甲。白首戎阵。忠劳未报。心
之恻怛。不忘终食。要当候大师所指。穷荒荡定。悬爵位以
卷四一四 第 5b 页
相待。倾府库之所有。以答西州贤士大夫忘身报国之诚。
遣诏谕意。非一二所能尽也。

** 刘晏宣慰河南淮南制

敕。书曰。元后作人父母。又曰。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政
或不平。讼或不理。则人受其弊。气生其灾。喔咻连声。愁苦
无告。州县长吏。莫之省忧。念兹疚怀。中夜三叹。朕以不德。
托于人上。永言理道。敢不励精。然自兵乱一纪。事殷四方。
耕夫困于军旅。蚕妇病于馈饷。欲求无事。岂可得乎。致令
户口减耗。十无一二。而河南淮南。又甚诸道。得非蒐乘补
卷四一四 第 6a 页
卒之数。急赋横税之烦。致使遑骇匪宁。流庸不复。兼亦亲
人之职。少有政术称者。其于赋役。多患不均。靡室靡家。皆
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虽节制廉察。皆务令条理。而
贪官冒法。未绝奸源。诛求无厌。鳏寡重困。永叹遐想。过实
在予。巡抚之寄。资于硕德。某官某。相府之旧。道在安人。自
河之南。天下之半。底慎财赋。衣食京师。久于倚任。多所宏
济。因其旋南。将命攸属。所至之处。宣示诏书。抚将校之勤
劳。问黎元之疾苦。事有未便。法或不行。委之革。归于允当。
或假其征徭。私有聚敛。或托以贡献。公然乾没。厚取于人。
卷四一四 第 6b 页
归怨于上。亏损时化。朕实惧焉。宜委某与节度观察切加
疏理。勿令冤滥。以副忧劳。其官吏有犯。便禁身推问。具状
闻奏。当峻刑典。以息贪残。

** 李涵河北宣慰制

门下。河朔一隅。地方千里。外捍夷狄。内辅成周。抚勤王之
师。脩任土之贡。顾其方镇。可谓崇重。眷我侯伯。是有勋劳。
且将相国之股肱。兆庶君之支体。事同休戚。宁忘鉴昧。思
抚巡而未获。念征镇而永怀。爰命宗臣。往申旨谕。银青光
禄大夫行尚书左丞襄武县开国公李涵。朕之茂亲。腹心
卷四一四 第 7a 页
攸寄。纯固所以致命。文质所以经邦。温恭礼让。诚信易直。
励匪躬之节。秉忧国之心。美其公才。尝所任委。再令宣抚。
皆合事经。既述谦诚之词。兼陈理化之绩。慰我忧念。意甚
嘉之。今秋冬在候。徭戍勤止。将校有介冑之劳。黎元有赋
税之役。代予亲问。诏尔使臣。仍兼副相之荣。式重登车之
务。可兼御史大夫充河北宣慰使。本官勋封如故。

** 李涵再使河北制

敕。书有施命。以诰四方。礼有诵志。以巡邦国。明王所以垂
拱而天下理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实赖腹心耳目之臣。
卷四一四 第 7b 页
审训命于外。俾德泽教化。敷于四海。情有所达。事适其宜。
上下交畅。则天地之和应矣。喻我朝旨。寄于宗英。银青光
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襄武县开国公李涵。志以足言。
学于古训。安和好敬。慎静尚宽。服居大僚。常所亲信。每授
重寄。必扬休声。往以幽蓟渤碣之閒。戎府方州之大。俾付
王命。以亲诸侯。至于再三。秉此纯一。尽人臣之节。罔或辞
难。徇国家之利。岂惮勤远。信以协诚。惠以交福。周爰咨度。
不遑启处。朔陲宁晏。敬赖亲贤。今以侯伯之勋劳。师人之
戍守。顾其忠效。宜有抚巡。高选中朝。允兹佥论。加以丞相
卷四一四 第 8a 页
之副。增其原隰之华。时维懋哉。无替厥服。可兼御史大夫
充河北宣慰使。馀如故。

** 臧希让使朔方制

敕。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冲明在躬。质重成性。阅礼乐以经
武。秉公忠而济时。夙传金匮之符。久总牙璋之律。勋高坐
树。业茂分茅。中外洽其嘉声。始终全其劲节。嘉乃公望。于
朕心。惟彼朔方。久罹边患。地即兴王之所。人推奉上之诚。
言念勤劳。岂忘慰恤。宜应使乎之选。式副往哉之寄。

** 宣慰岭南制

卷四一四 第 8b 页

敕。理天下者。先务于远安。本人情者。必令其上达。或刑罚
不中。德信未孚。则生怨咨。是有申谕。朕以服岭之表。方隅
之大。南尽百越。专制万里。择将置守。常亦难之。至于临遣。
屡有明诫。俾施惠政。以息疲人。而长吏议法不平。作威以
逞。因其猜阻。陷我忠良。冯季康何如映等。南方右族。累代
纯臣。协其义烈之心。积有艰危之效。惑于所谮。虐用其刑。
无状致辟。遂生边患。朕自托人上。每劳日昃。法天地之生
成。宏父母之慈爱。闻此滥罚。惕然疚怀。寻亦辩明。特令昭
雪。如闻溪洞。尚有纷扰。哀我庶士。劳于甲兵。岂不求安。良
卷四一四 第 9a 页
有以也。所以更谋良帅。先用旧德。兼御史大夫徐浩。历典
中外。长于抚驭。素所亲信。俾其镇辑。元冬之首。当至彼方。
必能大布风化。永清麾管。仍命尚书比部员外郎莫藏用
往岭南宣慰。问以疾苦。吊其死丧。其季康等遇害之家。躬
自存抚。切加赡恤。务令得所。以慰孤遗。其军州所有结聚。
申明中旨。悬示大信。但能归附。即是平人。岂惟复业安居。
亦当随才命职。兼至桂州宣慰。应水旱所损。或须蠲免。宜
与观察使商量处置。勉膺朝寄。以慰朕怀。

** 宣慰湖南百姓制

卷四一四 第 9b 页

敕。震泽之南。数州之地。顷以水涝暴至。沱潜溃溢。既败城
郭。复潴原田。连岁大歉。元元重困。馁殍相望。流庸莫返。加
之以师旅。烦之以赋役。哀我矜人。何以堪命。朕君临之道
犹郁。牧养之政未宏。咎之所降。谅在于此。虽天灾流行。则
有恒数。而夕惕若厉。岂忘责躬。夫振人育物。大易之明义
也。自汉魏以来。水旱之处。必遣使巡问。以安集之。国朝因
其制焉。亦命近臣慰抚。俾喻求瘼之意。用舒科泛之急。宜
令中散大夫给事中贺若察往湖南宣慰处置。其百姓遭
损不能自存者。应须赈给蠲免。宜与本道观察使商量处
卷四一四 第 10a 页
置讫闻奏。仍赍诏书。体问周恤。宣示郡邑。令悉朕怀。

** 减徵京畿夏麦制

敕。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
皆什一也。故谓之天下中正。而颂声作矣。乃者因三代之
制。定其税典。务于行古。庶以便人。属外攘四夷。岁会戎事。
军国用度。公储匮乏。役费荐至。近于倍征。而吏或奉法不
谨。失我字人之意。孤茕者恣其厚敛。豪富者贷以轻徭。动
而生奸。浸以流弊。谓之什一。其实太半。致有去父母之邦。
甘保佣之役。流离逋荡。靡室靡家。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
卷四一四 第 10b 页
每一念至。良深悯恻。顷亦革。从其便安。量沃瘠之差。宽赋
敛之重。今邦畿之内。宿麦非稔。去秋垦田。又减常岁。昨者
徵税。其数颇多。朕以万姓不安。三农将废。忧勤郁悼。中夜
以兴。思有康济。未臻其道。每欲悉免量入。息其重困。而未
解兵严。犹资日费。用蠲恒数。以恤疲人。其京兆府今年所
率夏麦。宜于七万硕内。五万硕放不徵。二万硕容至晚田
熟后取杂色斛㪷续纳。仍委京兆尹崔昭差少尹李椅于
颀等分县巡抚。必躬亲宣示朝章。令知朕意。

** 减徵京畿丁役等制

卷四一四 第 11a 页

敕。天之所命。俾朕字人。岂敢怠荒。期于康济。劳精极虑。十
有四年。务崇省约。以训天下。访其疾苦。屡有蠲除。公税之
差。仅从盍彻。宫卫之备。仍罢践更。兼损服御。用资军国。大
去烦弊。以休邦畿。游食之人。悉归南亩。垦田之数。渐复平
时。神降嘉生。岁乃大熟。震于珍物。景福纷委。盖上元列圣
之储祉也。岂寡昧之德而臻此耶。夙夜祗惕。永怀增惧。然
以令有缓急。物有重轻。故粟轻而易散。钱重而难聚。古人
所谓籴之至贱与贵。其伤一也。如闻闾阎。未免疾苦。至乃
卷四一四 第 11b 页
以粟数斛。易钱一缗。杂以他徭。难以偿费。转用所宝。念之
恻然。深可重惜。所宜节省。其京兆应诸色番役等。访闻诸
司。或有徵课。比缘时俭。资数稍多。估折皆贱。不仍旧价。其
掌闲彍骑三卫及桥堰丁匠等。如本司须徵资。并纳钱三
千米六㪷。其青苗地头。天下诸州每亩率钱十五顷。以京
师烦剧。供应颇多。苟从权宜。遂倍其数。自今以后。宜准诸
州例徵率。朕以帝王之教人。如父母之训子。所以至纤至
悉。必躬必亲。苟或便之。岂惮烦也。宣示百姓。知朕意焉。

** 京兆府减税制

敕。三代之时。籍而不税。降及近古。或至倍征。承平则省于
卷四一四 第 12a 页
经入。有事则烦于荐费。亦古今之常也。朕励精忧人。夙夜
勤约。至如王制之定国用。人曹之制地征。必视丰穰。与之
上下。然以边未彻警。十年于兹。连五兵七卒之屯。有赋舆
调食之重。徵求横作。空耗吾人。所以征地之数。有踰常典。
顷者躬自节俭。励于三军。敛从其轻。以减太半。今旧谷既
没。宿麦未登。尚使馁殍相望。流庸不返。邦畿千里。编户六
残。虑有自存之人。未喻诏书之意。临时科率。或恐增加。以
兹踌躇。多不垦辟。行及春暮。田莱益荒。属膏雨霈然。虑失
农候。故重明朝旨。更减田租。盖畿内移运。所馀全少。山东
卷四一四 第 12b 页
加运。其助颇多。朕又亲统六师。大阅戎籍。事必精实。自然
蠲省。京兆府夏麦。上等每亩税六升。下等每亩税四升。荒
田开佃者每亩税二升。秋税。上等每亩税五升。下等每亩
税三升。荒田开佃者每亩税二升。比者百姓不安。皆因税
重。据其减数。渐复平时。颇有优当。兼罢徭役。加之诫敕。又
绝侵渔。所宜凿井耕田。各勤生业。自今已后。必致康宁。仍
委京兆尹及令长分明宣示。以劝东作。躬亲慰抚。称朕意
焉。

** 放京畿丁役及免税制

卷四一四 第 13a 页

敕。王者承天命以养人也。爱之如身。岂止如子。馁者食之。
寒者衣之。犹恐仁之不至。愧悼之心。恻隐于内。而不能已
也。故天下有道。藏于百姓。古之使人。不过三日。可以长孺
齿。可以养孤老。盖太平至理之化。何施而集于此乎。朕承
奉大业。于兹八年。不能恢宏至道。被之六合。虽德之寡昧。
未烛于理。常亦忧勤损节。以济元元。岂不知乾坤以易成
物。帝王以惇俭守位。从赋敛之薄省哉。然时或多故。事非
获已。属外攘夷狄。连岁备边。兵车之会。不下十万。饷馈耗
卷四一四 第 13b 页
竭。邦畿大残。又郊社宗庙之祀。府库赐与之用。庶事之费。
皆仰给焉。急赋暴征。日益烦重。加以水旱相乘。岁非丰熟。
方冬之首。谷已翔贵。又宿豪大猾。横恣侵渔。致有半价倍
称。分田劫假。于是弃田宅。鬻子孙。荡然逋散。转徙就食。行
者甚众。念之疚心。夫安土重迁。人之常性。向非诛求之数。
岂去父母之邦哉。盖以朕不敏不明。郁于教化。德之寡薄。
以至于斯。传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书曰。民非后何戴。后
非众罔与守邦。今县内告病。流亡不已。失于抚育之道。得
不愧于心乎。哀痛勤约。明发不寐。在予之情。惧惕良深。宜
有蠲除。以惠贫弱。其京兆府今年秋税。于所徵数内减
卷四一四 第 14a 页
十万石。百姓应纳诸色物等。比缘朔方军粮。转输劳毙。又
时方收敛。务从便省。其草粟等。并于中渭桥东渭桥纳。仍
各随当县道路稳便。如法般入苑南及于苑北面贮积及
检纳等。宜委中书门下与所由计会处置。百官及府县官
职田。岁月深久。多被换易。纵有本主。皆是蒿荒。虚配户人。
令出苗子。闾阎之内。其毙至深。今年宜四分徵一。馀并放
免。其诸司诸使丁役及夫匠掌闲三卫彍骑等户。多非正
丁。皆率贫弱。顷虽减省。犹虑艰辛。宜委中书门下即各与
本司计会。如灼然须役正身者。具所要色目事由闻奏。除
卷四一四 第 14b 页
此之外。商量和雇。并百姓先出资者。并官出钱充资。畿内
至来年五月已来。一切停差遣。来年准旨及敕并度支符
应年支诸色杂物。合各徵科百姓等。宜据所由供数。并官
出钱置。使依市籴供所徵。百姓宜停。应供往来邮递。从来
年正月至麦熟以来。并官出给。百姓应有负欠。一物已上。
及诸杂夫役庸课未酬纳者。一切容至麦熟填还。所由不
得辄有干扰。如官典隐盗在腹内及有欠负者。不在免限。
且风化之由。系于长吏。黜陟之典。所宜大明。宜令御史台
切加纠察。其户口有减。田莱不除。或流庸稍归。农亩加辟。

卷四一四 第 15a 页

即宜具名条奏。当峻刑赏。庶使凋瘵之人。仅予苏息。忧勤
之志。上达神明。宣示诏书。令知朕意。

** 减淮南租庸地税制

敕。王者以冢宰制国用。以司会质岁成。必视丰荒之年。以
均轻重之数。自近古以来。天下郡县。或有水旱之处。则亦
减其田租。休其力役。不急之务。不便于时。亦皆节省。以惠
穷乏。上天眷命。属朕元元。敢不敬承。励于勤俭。躬自菲薄。
刑于邦家。非上荐宗庙。下资师旅。未尝私于所奉。更有徵
卷四一四 第 15b 页
求。藏之于人。孰谓不足。乃者屡减邦赋。以劝耕农。而四时
罔愆。九扈皆叙。近自关右。达于海隅。溥其百谷之穰。宁止
三年之积。非朕寡德。所能臻兹。盖祖宗景灵。被此嘉贶。仰
荷殊庆。兢怀益深。而淮南数州。独罹灾患。秋夏无雨。田莱
卒荒。闾阎难食。百贾皆震。永念于此。尤增怃然。我心忧伤。
终夜不寐。宜有蠲贷。用安流亡。其淮南今年租庸地税所
支米等。宜三分放二。杨洪宣等三州作坊。往以军兴。是资
戎器。既属岁歉。颇残吾人。徵材役工。荐费尤甚。惟务省约。
以息困穷。亦宜并停。宣示百姓。知朕意焉。

** 减京兆府秋税制

卷四一四 第 16a 页

敕。顷以蕃寇犹虞。王师未戢。所资军费。皆出邦畿。征调荐
兴。日加烦重。闾阎困竭。人转流亡。念之疚怀。旰食增惧。近
者省月更之役。减岁入之租。务于惠养。冀有苏息。尚闻告
病。终未安居。深用悼怀。更思优恤。今关辅诸屯。垦田渐广。
江淮转漕。常数又加。在一年之储。有太半之助。其于税地。
固可从轻。其京兆府来年秋税。宜分两等。上下各半。上等
每亩税一斗。下等每亩税六升。其荒田如有能开佃者。宜
准今年十月二十九日敕。一切每亩税二升。仍委京兆尹
卷四一四 第 16b 页
及令长明申诏旨。分榜乡闾。一一存抚。令知朕意。

** 免京兆府税钱制

敕。守位聚人。有赋有税。所以奉宗庙之祀。备水旱之灾。事
之大经。古今不易。国家计其户籍。俾出泉货。著在令典。谓
之两税。天下通制。行之久矣。自师旅荐兴。征调烦数。法度
多峻。遂废其名。近举旧章。用遵薄赋。施于中外。其法一也。
属岁会戎事。聚于邦畿。以鳏寡困穷之人。当征徭力役之
重。久于供费。皆至匮竭。荡然流散。言念伤怀。比之四方。此
实尤甚。宜思蠲贷。庶令苏息。其京兆府见差科百姓今年
秋税钱。特宜放免。

卷四一四 第 17a 页

** 减京畿秋税制

敕。周以司会立经制。汉以丞相校簿书。量其国用。差其税
典。必以省费。由之重轻。公田之籍。可谓通范。履亩而税。斯
诚弊法。将期折中。以便于时。亿兆不康。君孰与足。故爱人
之体。先于博施。富国之源。必在均节。朕自临宸极。比属艰
虞。亦尝慕淳朴之风。守冲俭之道。每念黎庶。思致和平。而
边事犹殷。戎车屡驾。军兴取给。皆属邦畿。九伐之师。尚勤
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乃者遵冉有之言。守周公之制。
卷四一四 第 17b 页
什而税一。务于行古。今则编户流亡。垦田减耗。计量入之
数。甚倍征之法。纳隍之惧。当宁轸怀。虑失三农。忧深万姓。
务从省约。稍冀蠲除。用申勤恤之旨。以救茕嫠之弊。其京
兆府所奏今年秋税八十二万五千石斛㪷数内。宜即减
一十七万五千石。委黎干据诸县户口地数均平放免。仍
分明榜示百姓。令知当户所减斛㪷数讫闻奏。其应徵青
苗地头钱。亦宜三分放一。其先欠永泰元年地头钱一十
四万九千一百四十一贯。并宜放免。除丁匠掌闲正番外。
至来年麦熟以来。府县一切更不得辄有科税。朕当躬俭
节用。以赡黎元。中夏渐宁。庶有康济。宣示百姓。知朕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