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张绶
张绶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八

张绶 第 1a 页

* 张绶

绶。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牢祭有违判

**  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定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我将我享。惟羊惟牛。笾豆牲牢。非无升降。大夫命士。亦有
等威。经礼孔明。宗祀无替。永言特牲之馈。实曰宗人之职。
筮尸筮日。以崇宾主之仪。东序东房。克明兄弟之位。况举
鼎告备。虽符将礼。执毕先入。未或[:#AS-8B70:⿰⺅⿱⿰夭夭心]仪。既南面以当阶。又
张绶 第 1b 页
尊主而备失。其动也中。伊纠胡为。适明赞者无稽。更彰博
士同恶。周旋既无失坠。小言则亦何伤。造次曾靡[:#AS-8B70:⿰⺅⿱⿰夭夭心]违。知
和岂能为贵。懵其礼物。博士不利于操刀。正以刑书。科者
乃得其资斧。既厚诬于君子。亦浅之为丈夫。将子甘心。无
或腾口。

* 刘系

系。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张绶 第 2a 页

** 对牢祭有违判

**  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定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祭者曰荐。申其至诚。鬼之言归。于以明德。欲祠祖祢。必择
牲牷。苟尔仪之不修。则其咎而焉往。孟壬三命是服。匪懈
四时。既无忝于孝孙。将有事于皇祖。宿尸致祝。初设位于
庙中。执豆陈笾。终展礼于堂上。相彼祀事。居然可观。馈以
少牢。俾申于孝享。用其柔日。愿接于神明。周旋自适于等
威。终始不忘于斋敬。执毕而入。信邹人之知礼。卒事无规。
张绶 第 2b 页
奚赞者之妄告。徒质疑于博士。合书罪于斯人。

* 张浍

浍。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给地过数判

**  甲给地过数科所由曰更耕之田

凡制农田。是分地职。家给百亩。夫当一廛。矧伊所由。慎乃
厥事。善相邱陵坂险。能均地邑人居。使一易之田。加之以
二。再易之地。增之以三。盖居塉土者劳。则宅沃土者逸。将
张绶 第 3a 页
更耕以获利。与不易而方齐。故俗阜时康。以广数圻之外。
家给人足。宁嗟十亩之间。旷土既无。代田是匹。欲科之罪。
其善有词。

* 吕因

因。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字诂判

**  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日请科罪不伏诉云纸类不同

甲手挥五色。已临科斗之书。躬写六经。方寘麒麟之阁。而
论其日课。将贻秋典。且羲和之晷。迟速有殊。简牍之差。短
张绶 第 3b 页
长非等。理宜课以畏爱之景。辨以功庸之效。先则穷其状
迹。然后寘以刑科。何乃厚诬。仍令薄诉。须缄滕口之讼。方
入噬肤之狱。

** 对行荡瓮破奴死弃水判

**  甲负瓮行被乙荡倒瓮破索陪乙不伏又景奴死弃水中人告之

埏埴成器。盖资虚受之功。役使为臣。同禀最灵之德。他人
毁弃。缗镪之直合酬。营魄消沦。埋瘗之义无隔。甲行负瓮。

张绶 第 4a 页

虽有类于戴盆。景畜家童。惰有亏于物议。方汉阴之抱汲。
初未忘机。等蜀郡之裁书。唯资力使。既而途遘卒遇。瓦解
无全。命迫力殚。舟藏共远。不忘情于毁甑。乙合偿其锥刀。
方念旧于敝帷。景须施其薪轊。已亏让行之美。更彰速朽
之尤。折其片言。勒陪半价。辞名丹籍。委骨沧流。死埋应切。
生情实爽。既违掩骼之典。宜从束矢之科。

* 杨守纳

守纳。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张绶 第 4b 页

** 对梦得篱粟判

**  索和诚家贫至孝梦西篱下有粟掘得十五钟乡人以告非营求所得请纳官

索和至孝。居家贫寠。因心则乌鸟翱翔。敝服则悬鹑碎羽。
立锥无地。门挂陈平之席。至诚动天。庭列孟宗之笋。五芝
繁茂。气杂仙灵。四壁森罗。隙流颓日。遂得元穹降祉。红粟
呈祥。不资南亩之勤。自有西篱之锡。谅贞符所降。为纯孝
之精。欲以表斯。孰能若此。乡人庸谬。妄相诋讦。不违刘殷
之德。须遵吕侯之典。

* 卢禧

张绶 第 5a 页

禧。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不受征判

**  甲有赐田不受征税

农之制地。征不过籍。德将见优。赏莫为税。伊甲也之介福。
承贤者之馀庆。树勋公家。列爵王册。既未封于列土。方受
赐于加田。爰及后昆。克奉先业。责其征税。徒称聚敛之臣。
守以莫从。是谓博通之士。请依周典。无挠戴经。

* 卢术

张绶 第 5b 页

术。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履亩判

**  丙为诸侯履亩择其最好者取之百姓上诉御史纠违法诉云非入已

凉以作法。弊尚或贪。谋之不臧。事将奚适。丙桐圭荷宠。茅
土分荣。既称孤之是崇。在养人之为政。不有如伤之视。遽
兴厚敛之文。且井屋既殊。收税有数。人或不足。君何取诸。
苟纵欲之斯行。红粟多积。岂堪命之能久。黔首何安。敢请
焚书。将以和众。遂命持斧。以问剖符。纵非入已之科。须当
擅赋之责。

张绶 第 6a 页

* 郭休贤

休贤。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习星历判

**  得甲称人有习星历属会吉凶有司劾以为妖款云天文志所载不伏

天道非远。人情难测。俯察仰观。知来藏往。顾惟所习。颇曰
常途。取则四时。识乘蛇之度数。明诸六历。辨回蚁之循环。
习洛闳之平生。得陵渠之志事。既知休咎。同入精微。攻乎
异端。自贻伊戚。必若门传良冶。亦观过而知仁。如其职异
张绶 第 6b 页
灵台。乃钦哉而难恤。劾为妖妄。何太忽诸。引以天文。未闻
其可。

* 袁自求

自求。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粪田判

**  或以斋月屠犬县科杀生曰为轻[:#AS-FBEF:●]([:#AS-FED2:●]
[:#AS-FBEE:●]囟)[:#AS-FBEC:●]一[:#AS-FBEC:●]火[:#AS-FBF0:●]所用

地邑人居。必参相得。劝功乐事。然后相亲。不易之田。亩百
而尚逸。再易之地。倍三而犹倦。漆林之征。轻重是舛。园廛
之税。等差斯别。欲均沃塉。必资改更。故载芟载柞。泽泽其
张绶 第 7a 页
耕。不稂不莠。芃芃其稼。且轻[:#AS-FBEF:●]([:#AS-FED2:●]
[:#AS-FBEE:●]囟)[:#AS-FBEC:●]一[:#AS-FBEC:●]火[:#AS-FBF0:●]用犬。彊[:#AS-FBCF:●]
[:#AS-FBEC:●]木用蕡。在礼经而可遵。
于宪章乎何有。禹贡成赋。标乎上中之宜。周籍立规。备设
牛鹿之制。况明君为政。动植以安。田祖有神。螟螣不作。科
之屠罪。恐涉流言。宁益国以利时。岂弃人而爱犬。食旧德
能保全而不忤。田有禽利执言而无咎。小狐汔济。未出险
中。即鹿无虞。往而见吝。刑云不滥。君子尽心。有孚匪终。涣
汗何惕。

* 赵自勤

自勤。天宝中官秘书监。十二年自水部员外郎出为括州
张绶 第 7b 页
刺史。

** 空赋

无德而称者。则其称不朽。无形而用者。则其用不穷。若乃
质混沌。气鸿濛。生天地之始。匝天地之中。不可知诘。其名
曰空。夫空也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听之不闻。
搏之不有。舒之则远弥六合。揽之则不盈一手。体无涯以
为大。物有来而必受。徒意其湛尔无营。飘然至轻。向遥山
而似画。对澄浦而同清。大而观之。则漭漫兮类元胎之貌。
审而察之。则眇漠兮凝至道之精。故老氏曰。有物混成。先
张绶 第 8a 页
天地生。寂兮寥兮。孰能为其损益。不皦不昧。安可议其幽
明。利万物有含容之德。包二仪有覆载之名。草木资空以
长茂。日月乘空以运行。霜雁云鹏。非空无以矫其翼。乔莺
幽鸟。非空无以习其声。夫天之无言。不能去苍苍之象。风
之无声。不能閟萧萧之响。阴阳者气。犹不免于推迁。躔次
虽高。亦未离于测想。岂若窅兮冥兮。吾则不知其灵。浩兮
荡兮。吾则不知其广。含大化以虚无。起神功而惚恍。善计
者无所用其筹策。善观者无以劳其俯仰。故能象帝之先。
元之又元。以无有。入无间。引微明于纤隙。混馀碧于长天。
张绶 第 8b 页
随时小大。应物周旋。处覆盆而俱暗。引测管而同圆。入枝
间而带影。通野外以含烟。或高深放旷。或委曲连绵。虽可
名而可道。终默然而澹然。则有闲居至人。宴坐开士。黜聪
明而反听。闭户庭而隐几。既而谛想偫物。深观至理。穷未
来寂灭之端。探过去混元之始。见众生生而不失。大化化
而无已。知有为尽于无形。化万物归于一指。然后色空皆
泯。验先觉于轮王。物我俱齐。得真筌于庄子。已矣哉。杳杳
茫茫。地久天长。非色非相。不存不亡。故知大象无形。去文
质而成体。至恒不变。混今古以为常。然则无施不适。应用
张绶 第 9a 页
无方。作器以虚中为贵。接贤以虚左为良。亦有谭国大夫。
嗟已空于杼轴。倡楼孤妾。怨难守于空床。当今四海会同。
偫方清晏。邦国有不空之歌。太史绝三空之谏。独有文章
游子。书剑沈沦。出门以虚舟遇物。入室以虚白全真。生也
数奇。每有书空之叹。长而乐道。犹在屡空之贫。惜扬名之
未达。恨干禄之无津。敢作课虚之颂。用投虚受之人。

* 郑察

察。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举贤任选判

张绶 第 9b 页

**  得上封事人云吏部计选不得其才请命公卿举贤而任所司云知人之难恐不绝私非选士之策

底禄任人。惟贤是务。居位称职。无私乃可。况爰设天官。俾
司衡镜。审轮辕之目。每得山公。表清通之心。更推裴楷。固
不失士。将无弃才。何必咨尔公卿。获我髦彦。虽乡举里选。
则有附于曩时。而操柄执权。谅难废于今日。且如知人匪
易。绝私尤难。前王以之则哲。五伦犹是自疑。家官必择夫
至公。庶流自息其贪竞。议乎经久。曷可因循。愚谓上封。未
张绶 第 10a 页
协中道。

* 郑宥

宥。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字诂判

**  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日请科罪不伏诉云纸类不同

八卦六爻。是生书籍。龟文鸟迹。遂成模楷。开汲郡之冢。升
鲁国之堂。遂获遗编。因多坠简。惟甲婆娑王府。掌握银钩。
取类笔耕。能成墨妙。弃其晷刻。差以毫釐。计功虽诉其短
长。类纸难逃其简牍。必也时无所废。理实可凭。须旌不匮
张绶 第 10b 页
之勤。宁窒有孚之讼。

* 赵陵阳

陵阳。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燕弓矢舞判

**  燕师国子以弓矢舞乐师巡列将挞之曰视瞭诏来瞽皋

国有燕礼。式明慈惠之德。政资和乐。爰修歌舞之容。所以
崇仁厚之诚。省威仪之节。先王作则。顾礼文而可徵。君子
张绶 第 11a 页
守官。瞻主掌而何阙。且宗伯列位。旧章不妄。司弓设班。周
经未弃。是以舞而习射。抑有前闻。用斯义而燕饮。孰明其
趣。而乃帅兹国冑。乱我王猷。静言越樽。何以率职。相师之
道。在视瞭而何伤。失礼之辜。伊瞽矇之或忝。乐师所罚。雅
符灭鼻之刑。诉者无辞。尚劳滕口之说。徒有来皋之诏。终
贻获戾之忧。

* 李諲

諲官京兆府员外参军。

** 妒神颂(并序)

张绶 第 11b 页


粤若稽古。徵诸陈迹。虽年移代谢。而损益昭然。是以宋玉
高唐之辞。盛传于南国。曹王洛神之赋。永播于东周。莫不
事载图画。名标史册。河东之美者。有妒水之祠焉。其神周
代之女。介推之妹。初文公出国。介推从行。有割股之恩。无
寸禄之惠。誓将毕命。肯顾微躯。仪形飘殒于(阙一字)烟。名迹
庶几于不朽。后纵深悔。前路难追。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
明之节。妹以兄涉要主。身非令终。遂于冬至之后日。积一
薪烈火焚之。为其易俗。谚云。百日斫柴一日烧。此之谓也。
阖境之内。畴敢不恭。顺之则风雨应期。违之则雷雹伤物。

张绶 第 12a 页

兄则运心以求合。我则处室以全真。兄则禁火以示诚。我
则焚柴以见志。惟兄及妹。与世殊伦。传曰。介之推终不言
禄。禄亦弗及。浑天记曰。著寒食者。为助阳气。用厌火星。所
说不同。互有得失。其来远矣。安可阙如。纵因事之宜。亦自
我作古。祭法曰。其有废之。莫敢举也。其有举之。莫敢废也。
东北至土门之口。西南踞磐石之山。方圆百里。别成一境。
天宝中。以贼臣背化。国步犹艰。涂炭生灵。焚烧甲第。伊我
遗庙。岿然独存。簪裾迭叶于当时。庭宇更新于往日。性惟
张绶 第 12b 页
孤直。虚见授于妒名。行本坚贞。实堪垂于仙范。今幸边尘
不动。海水无波。蕞尔小戎。曷足为患。昔虞舜至圣。尚有苗
人之诛。殷汤至明。岂无葛伯之伐。盖以君为元首。臣作股
肱。飘飖辕门。藩屏王室。乃命河东节度副大使兼工部尚
书太原尹北京留守萨公讳兼训警此禁闱。公掌握衡镜。
心韫韬钤。势若转规。谋如泉涌。运筹帷幄。孙吴讵可比其
能。料敌戎旃。卫霍不足方其妙。浙江遗爱。但羡还珠。汾浦
来苏。惟欣去兽。申命我承天军使节度副使前永平军节
度右厢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试鸿胪卿同山南东道节
度经略副使上柱国党公讳升镇兹巨防。公天子忠臣。元
张绶 第 13a 页
戎外。志惟清而惟谨。行不谄而不骄。往任滑台。职居总统。
近归本道。位处专城。投醪之义远闻。挟纩之情久著。爰自
至止。星管再周。路不拾遗。人皆乐业。长筵继日。士忘其劳。
细柳垂阴。众歌其美。水碾成而永逸。聚米难俦。军井达而
常閒。伏波不竭。君依神以徼福。神依君以庇躬。事势相因。
理亦条贯。固宜书其已往。播于将来。贞石既磨。斯文可作。
尔其泉涌祠下。蓄为碧潭。飞入大河。喷成瀑布。漰湱泶灂。
杂雷霆之声。荡云沃日。类风水之会。经冱寒而气蒸万象。
处炎燠而清润一川。灌木扶疏。引柔条而接影。纤苗靃靡。
张绶 第 13b 页
夹高岸而随风。自古及今。非军则县。未尝不揆月撰日。备
其享礼。春祈秋赛。庶乎年登。巫觋进而神之听之。官僚拜
而或俯或仰。既而坎坎伐鼓。五音于是克谐。峨峨侧弁。三
军以之相悦。公之德也如此。神之应也如彼。且河北数州。
山西一道。或衣以锦绣。或奠以珍羞。无昼夜而息焉。岂翰
墨之能谕。咸以商者求之而获利。仕者祷之而累迁。蚕者
请之而广收。农者祈之而多稔。不然。则奚能遐迩奔凑。奉
其如在。盖闻有而不言谓之隐。无而言之谓之谀。又闻誇
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承命述事。敢不勉旃。谨因退食
张绶 第 14a 页
之馀。窃比陈其梗槩也。铭曰。

凡有异行。宗之曰神。匪害于物。实利于人。兄则禁火。妹乃
积薪。共为佳节。在乎芳春。今古千龄。方圆百里。德音无斁。
烝尝不已。祭具珍羞。服先锦绮。所求必应。高山仰止。将军
塞下。细柳营边。晴开朝镜。雾杂炉烟。神理昭昭。灵草芊芊。
纪诸令范。光我承天。井陉西南。太原东北。妒祠之水。澹为
黛色。跳彼喷浪。如有可则。古往今来。源流不忒。兴云致雨。
侔造化力。禺禺昂昂。粤君之德。或祈或祷。永无休息。神之
歆之。福善宁极。

张绶 第 14b 页

* 左光嗣

光嗣。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字诂判

**  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日请科罪不伏诉云纸类不同

去圣久远。微言已绝。求之淳儒。存诸诂训。陈吴恢之青简。
恐误当时。许蔡邕之丹书。将传后学。况秘纬有府。写书置
官。佣计长功。能归典艺。纸既殊于大小。课罔齐于徐疾。览
之繁文。岂将鸟以观迹。率其大较。乃非人之掣肘。惟甲斯
张绶 第 15a 页
篆。非罪勿籍。

* 任升之

升之。乐安人。天宝时隐居商洛。

** 遗郑补阙书

升之白。顷退居商洛。入阙披陈。山林独往。交亲两绝。意有
所问。别日垂访。升之五代祖仕梁为太常。初任南阳王帐
下。于钟山悬岸圯圹之中得古铭。不言姓氏。小篆文云。龟
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启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已。
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圯。文虽剥落。仍且分明。
张绶 第 15b 页
大雨之后。才堕而获。即梁武大同四年。数日。遇盂兰大会。
从驾同泰寺。录示史官姚訾并诸学官。详议数月。无能知
者。筐笥之内。遗文尚在。足下学乃天生而知。计舍运筹而
会。前贤所不及。近古所未闻。愿采其旨要。会其归趣。著之
遗简。以成先祖之志。深所望焉。乐安任升之白。

* 郑钦悦

钦悦。天宝中官右补阙集贤直学士。历侍御史。为李林甫
所恶。斥于外。

** 复任升之书

张绶 第 16a 页

使至。忽辱简翰。用浣襟怀。不遗旧情。俯见推访。又示以大
同古铭。前贤未达。仆非远识。安敢轻言。良增怀愧也。属在
途路。无所披求。据鞍运思。颇有所得。发圹者未知谁氏之
子。卜宅者实为绝代之贤。藏往知来。有若指掌。契终论始。
不差锱铢。隗炤之豫识龚使。无以过也。不说葬者之岁月。
先知圯时之日辰。以圯之日。却求物兆。事可知矣。姚史官
亦为当世达识。复与诸儒详之。沈吟月馀。竟不知其指趣。
岂止于是哉。原卜者之意。隐其事。微其言。当待仆为龚使
张绶 第 16b 页
耳。不然。何复见顾访也。谨稽诸历术。测以微词。试一探言。
庶会微旨。当梁武帝大同四年。岁次戊午。言甸服者。五百
也。黄钟者。十一也。五百一十一年而圯。从大同四年上求
五百一十一年。得汉光武帝建武四年。戊子岁也。三上庚。
三月上旬之庚也。其年三月辛巳朔十日得庚寅。是三月
初葬于钟山也。七中巳。乃七月戊午朔十二日得已巳。是
初圯堕之日。是日巳巳可知矣。浃辰。十二也。从建武四年
三月至大同四年。总六千三百一十二月。每月一交。故云
六千三百浃辰交也。二九为十八。重三为六。末言四百。则
六为千十八为万可知。从建武四年三月十日庚寅初葬。

张绶 第 17a 页

至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巳巳初圯。计一十八万六千四
百日。故云二九重三四百圯也。其所言者。但说年月日数
耳。据年。则五百一十一。会于甸服黄钟。言月。则六千三百
一十二。会于六千三百浃辰交。论日。则一十八万六千四
百。会于二九重三四百圯。从三上庚至于七中巳。据历计
之。无所差也。所言年则日月但差一数。则不相照会矣。原
卜者之意。当待仆言之。吾子之问。契使然也。从吏巳久。艺
业荒芜。古人之意。复难远测。足下更询能者。时报焉。使还
张绶 第 17b 页
不代。郑钦悦白。

* 张均

均。赠太师燕国公说子。官户部侍郎。转兵部。开元二十六
年坐累贬饶州刺史。寻徵为户部侍郎。九载迁刑部尚书。
杨国忠用事。引为大理卿。受禄山伪命。罪当大辟。肃宗特
恩免死。长流合浦郡。建中初赠太子少傅。

** 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

公讳某。字某。武威姑臧人也。昔恭王之裔。别封于管。有夷
吾者。能霸桓公。则平周辞上卿之礼。适楚贱大夫之职。以
地命氏。授于阴城。新野之凉。皆为著族。贵则重族二后。荣
张绶 第 18a 页
则一门四侯。道则山纪神仙。行则里题忠义。建名崇德。世
有其人。公高祖湘东内史铿。梁州之子。属词比事。天下宗
之。曾祖江州刺史通道馆学士颢。祖朝请大夫国子博士
宏道。考某官景明。贻范清白。纂烈文史。累善所徵。及公而
盛。公承礼乐之峻冑。禀清明之异姿。天生粹灵。气合真素。
下帷专思。重席擅业。至人藏用。有道德之乡。君子为儒。无
荣辱之境。尚东郭以自逸。与南容之不废。调补陈州司仓。
徵其志也。以为非足利时。不容终秩。遂优游初服。述祖移
年。嘿志元言。洞心清律。常手操经籍。耳练宫商。澹有怡神。
张绶 第 18b 页
坦无婴虑。是可忘机造化。岂徒屑意公卿而已哉。故德充
以外形。才全以内济。委怀从运。与道无名。寻拜命宜城公
主府记室参军。退一隅而无闷。进三府而交辟。署宰长河。
曲资而往。曰。惠人无小。吾所从之。其至也。去恶如救焚。急
贤如济渴。遇物风偃。推心理裕。平其志而异物不迁。一其
诚而万情咸括。清猷美绩。克存馀咏。飞狐之地。戎马生郊。
俾公为蔚州别驾。则惠化所存。勇且知方。肇建天人。懋官
灵器。入为庆王友。转太子中允。又拜国子司业邠王府长
史。或举德以进。或尚闲而退。不失其正。达识推高。某年月
张绶 第 19a 页
日。寝疾东都。终于永丰第。春秋七十有五。惟公率心经于
德义。检口绝于臧否。秉礼乐而视正直。蕴文藻而含清真。
可不谓才全而蹈道者欤。位不兼济。惜也。夫人范阳县君
张氏。丞相燕公之妺。元师妙德。嫔风女师。梁氏义轻于前
志。曹门克贻于后范。府君之丧。纪缞将缟。昼哭成疾。恐流
年之易除。恸累月而云逝。没而不朽者。非礼节绝伦之谓
乎。春秋若干。以某年月日。合葬于龙门南陵原。礼也。公无
子。有二女。咸以淑行。著于通门。丧葬克家。感戚行路。子婿
吏部郎中吴兴张珦。度支员外郎陇西李恺。永怀清冰。缅
张绶 第 19b 页
托贞石。庶乎时迁陵谷。犹徵少女之词。道在宗亲。不昧诸
姑之德。大人为颂。俾小子序焉。

* 魏仲犀

仲犀。元宗朝官比部员外郎。出为华州刺史。历江陵长史
荆南节度使。

** 饶娥碣

昊昊皇天。照临下土。皇天无私。既父且母。昭尔有德。拯斯
民苦。彼饶者绩。没于长江。幼女号愬。激于穹苍。匪类伊蛟。
爰搆其殃。上帝怀之。雷霆交作。火焚长川。风扰巨壑。烟雨
张绶 第 20a 页
冥晦。云龙腾搏。邦人大恐。水物殄瘁。鱼鳖蛟螭。曾无噍类。
灭以汤澜。偾于江汜。所贵者男。所贱者女。缇萦投身。杨香
扼虎。古有其俦。今得其侣。纯孝所感。威灵动天。善恶不激。
参于上元。咨尔邑人。感焉慎焉。予忝令长。闻之不书。后之
君子。谓我何如。爰树贞石。表其里闾。

* 常无求

无求。天宝时官右补阙。

** 对反古修火利判

**  乙学修火利合土为之用人言其反古辞云皆从其朔

张绶 第 20b 页

五帝殊功。不相沿袭。三王异制。各有等衰。故污[:#AS-82F9:⿰樽]施太素
之前。合土渐浇漓之代。乙虽非火正。将效祝融。未及汉阴
之望。遂作河滨之器。俾夫炎上之德。有益陶钧。济物之功。
更成埏埴。则宫室台榭。为利颇多。送死事生。于何不有。迹
虽反古。事乃荣今。无乖佐理之端。妙合随时之义。况称从
朔。将执礼经。虽致薄言。何伤厥理。

* 张鍊

鍊。京兆人。元宗时进士第。

张绶 第 21a 页

** 尊胜陁罗尼宝幢铭(并序)


穷乎化源微之(阙)彼真理妙之本。夫天宫宝幢。特异诸相。
所以树善除恶。开愚解迷。盖帝释之能崇敌修罗克胜之
置也。然则秦都绮甸。神皋奥区。有县曰泾之阳。乡曰仙之
圃。圃有店曰六渠。史称延韩数年之命。为秦万世之利。即
此之谓矣。矧此土惟沃壤。俗阜英奇。别有谆谆耆年。兼诸
信士。为其残凶尚梗。负我国恩。常以钱镈之馀。互相劝勉。
张绶 第 21b 页
岂不能发大宏愿。上答休明。爰立宝幢。永资皇祚。仗佛威
力。歼厥渠魁。伟千载之传芳。传我里之盛事。可不美矣。曰
然。于是命工人。琢奇石。集众妙。饰端仪。俯长泾。镇逆旅。突
郑渠之发地。跨荆山以彗云。霞开于峭路之旁。电缴于锦
川之上。震耀原隰。草木增辉。列大乘经文。现彼宝相。备陁
罗尼教。(阙一字)是虚无。暴慢者闻之肃恭。往来者睹而愕眙。
轩骑读过。历险无惊。樵夫诵行。履危不惧。犹是水中鳞甲。
遇影而生天。郊外零雾。因风而荡尽。则知圣教慈力。广大
莫量。若非正真。孰能幽赞利物而已。亦不可以识识。不可
以智知。则善住天子乃能證欤。于戏。(阙二字)者多。利(阙一字)
少。曷此耆幼。殊能达之。曰有众善寺大德沙门齐秀。汉皇
张绶 第 22a 页
冑绪。当代名僧。众皆揖之。邀共集事。又高行僧元朗。以律
传圣教。文接儒流。端居招提。与秀同舍。虽不在位。而能一
心。懿哉二公。更著能事。三年夏四月。鍊顷自蓟门。才归旧
国。因花宫问道。遇元朗上人。或赋诗以相(阙一字)或开经而
了义。旋则掺袂。涉冬又逢。请著斯文。素非述者。铭曰。高蟠
金顶屹亭亭。坚立不动干窈冥。妙崇实相载宝经。旁悬兔
月挂鹑星。跨山带原静郊坰。生天鳞甲自花汀。天长地久
兮寒光转青。圣君寿福兮万亿千龄。

* 颜舒

张绶 第 22b 页

舒。曲阜人。天宝时制科登进士第。

** 刻漏赋(以叶心理驰箭为韵)


原夫阴阳递运。日月分驰。星纪之轮还或爽。律吕之疏密
难知。迨皇王之有作。命壶氏以缉规。爰置水于刻漏。载以
火而守之。则晦明之期可准。兴寝之候无差。尔其高卑列
级。洪杀顺理。灵虬屹以俯开。阴虫矫以仰止。上流注而不
竭。下吞挹而无已。既泓澄而泉澹。亦惊激而波起。则良工
之妙著焉。睿哲之心见矣。是用斟乾晷。测时变。视盈阙于
金壶。观腾波于银箭。惟箭驰而壶减。固流续而波荐。筒列
张绶 第 23a 页
之数。与运而无乖。辉景之移。闭户而可见。懿其节正斯代。
事沿往牒。信古往而今来。必用之而道叶。罢衣裳之颠倒。
配皇极而调燮。不假轩阁之凤凰。何用尧阶之蓂荚。别有
希荣片玉。庇影环林。驱疾风之早厉。知寒漏之已侵。恐年
华之不与。更悄悄而伤心。

* 贺兰广

广。天宝时人。

** 对屯田佃百姓荒地判

**  诸畿县置屯田佃百姓荒地主令复业请自耕种屯司不与县司执申若不还地人即却逃

张绶 第 23b 页

人散久矣。地广大荒。开都护之屯田。辟天子之县内。且耕
且战。岁取十千以饷农。足食足兵。武有七德以威敌。殊管
氏之见夺。异周制之不颁。且运属中兴。人多复业。惟桑与
梓。诗人兴敬止之辞。安土重迁。县司敦仁人之礼。请从地
著之业。无俾流萍之叹。

* 窦公衡

公衡。天宝时官户部员外郎。

** 石门山瀑布记

张绶 第 24a 页

括苍东南。沿恶丽二溪八十里。有石门焉。层巘中断。崔嵬
双崒。排霄轶宇。菡萏元气。自谷口澒洞。珍木奇蔓。森梢蔽
亏。欹崖侧涧。崩駮嵚骇。厥有瀑水。迥挂青苍。浩然风雷。殷
飒林壑。噫。灵造融结。神功卓异。是宜磅礡万古。偕并三才。
岂疏凿道建之力预矣。观其惊喷垂逶。⺡[:#AS-FBED:●]匮⺡[:#AS-FBED:●]陁淋
漓。明灭芬敷。空濛霭昧。飘飖衍飏。绵幂萦纡。萧索凄清。淅
沥璀璨。因物变化。与时推移。故春夏为雾雨。秋冬为霰雪。
阴为鬼神。阳为蜺虹。曙为烟云。夕为河汉。屑为粉絮。迸为
张绶 第 24b 页
珠玑。曳为布练。霏为绡縠。斯亦为殊玩也。而游者涉猎。谈
者卤莽。至于传闻。曾无髣髴。遂使丹青可象。不列于一顾
之间。胜赏非遥。见遗于六合之外。惜夫。余偶践绝境。得穷
佳致。俯聆仰眺。嗟叹徘徊。乃命僮携絙准度。自上潭直泻
至天壁三百五十尺。自天壁飞洒至下潭四百五十尺。凡
八百尺。庶登览者不昧于高深。迟想者每凭于文字。题诸
岩侧。永寤区中云。

** 山阴述

天宝甲午岁夏四月。宇文颢莅山阴令。是日。乡黄发与胥
徒洎众。趋事于琴堂之下。禺以待命。公乃从容言曰。自大
张绶 第 25a 页
朴既散。大道既隐。我先王始议于理。盖得人而后有理。失
理而后及乱。理之义其难乎。不易方。不变俗。因弊施宜而
已。夫身违而心违。心违而性违。以至于夭。官扰而吏扰。吏
扰而人扰。以至于乱。故缮性必先缮身心。理人必先理官
吏。教之不明。令长之过。化之不率。吏人之罪。于是邑人闻
之。豪暴贪(阙一字)者肃焉而悛。贫寠寡弱者熙焉而安。故一
年而成其佳政。二年而号为乐土。人吏乐安。郊坰蓊郁。澄
湖之上。清风穆然。兹所以承其声怀其惠者。相与如归。然
后以顺固(阙一字)以信齐一。是以趣务举滞。犹骖之靳。若冰
张绶 第 25b 页
之释。君子曰。山阴之理。得其由矣。天下之政烦。我政其静。
天下之理外。我理其中。身和则心和。心和则性和。性和则
气和。气和则阴阳和。然后感其氤氲。志不离。德不分。官简
则吏简。吏简则人简。人简则物简。物简则天地简。然后知
其止足。上不干。下不黩。和与简。政之本欤。噫。古之化。吏人
俱及。其次更及。其下俱不及。自太公灌坛。仲尼中都。言偃
武城。至宓不齐巫马期单父。六百年间。吏人犹及。自西门
豹史起邺。至鲁恭中牟。三百馀年。吏人更及。自魏晋宋齐
梁周隋。四百馀年。吏人俱不及。圣唐分职。公复及之。若磅
张绶 第 26a 页
礡而言。普畅皆是。则尧之屋不足封。舜之刑不足用。迁善
远罪。何虑何思。是理也。其体宏哉。石刻之。以鉴来者。窦公
衡记。

* 郑棨

棨。元宗时官尚书郎。

** 开天传信记序

余何为者也。累忝台郎。思勤坟典。用自修励。窃以国朝故
事。莫盛于开元天宝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于听闻。
或有阙焉。承平之盛。不可陨坠。辄因簿领之暇。搜求遗逸。
张绶 第 26b 页
传于必信。名曰开天传信记。斗筲微器。周鼎齐量。不节之
咎。自巳致乎。好事者观其志。宽其愚。是其心也。

** 山石榴偈

何方而有。天上人间。色空我性。对尔空山。

* 康杰

杰。天宝时人。

** 安天王碑阴

昔剖符妫川。化洽殊俗。授律辽海。皇明益畅。由是威名简
帝。建旟此藩。爰自下车。率先明祀。牲牢器弊。网或不蠲。若
张绶 第 27a 页
国有兵戎。贾君于是告虔。而偫凶失险。岁或旸旱。贾君于
是荐信。则车回甘澍。无享不答。有开必先。非惟岳降生。则
孰能独契其道。若斯之妙。故神以立政。则不言而化。神以
施惠。则日用不勤。神以肃物。则不怒而威。神以察微。则无
幽不烛。故我王是崇也。而乾坤式宴。庶绩咸熙。我贾父则
之也。比年用登。物不疵疠。故人非化不感。感非神不深。神
明之道。与贾父之政通矣。谨桉王者往也。既有归往之德。
宜其有安天下之名。故吾君崇其秩礼。以答嘉休。贾公载
刊睿册。式旌不朽。别驾冯公承相。乐气潜融。清辉外朗。探
张绶 第 27b 页
道得元元之旨。属词尽诗人之兴。虽势居熏灼。不以材地
骄人。位高出刺。能以谦卑自牧。扬惠风以拯弊。激清流以
荡邪。广太邱之道。则无所不容。受鸿钟之虚。则有来皆应。
不空之颂。斯焉取斯。长史张公元瓒。允迪厥猷。匪懈于位。
佐上以直。率下以宽。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赫赫千里。繄公
是毗。录事参军判司参军等。并材望孤标。声实兼茂。官殊
而各竞于理。事异而同归于公。百城作率。亦庶僚之劝也。
安喜县令等。并砥节首公。饬躬从政。一德均化。故四人不
扰。一心共理。故千里谧清。岂伊异(阙一字)众宰君之助也。戊
张绶 第 28a 页
子岁夏五月。邦人勒美于碑之阴。虽迁改不时。而瞻诵有
所。懿彼来者。勿替引之。

* 王太真

太真。元宗时人。

** 钟期听琴赋(有序)


昔曾待诏金门。属吾君耽道。久之事寝。归与宁省。窃服古
训。见郭林宗传曰。贞不绝俗。隐不违亲。贤哉斯文。生人端
格。然恨甘旨不足。每沦翮自咎。及耿坐虚馆。凝神定灵。夜
张绶 第 28b 页
分假寐。如闻琴声发越。宛在左右。寤而惊惋。贵知音为难。
感钟期善听。因赋是以广意。

寂兮琴之德。寥兮琴之声。德彻阴阳之奥。声涵淳粹之精。
体空洞。响真清。伟上皇之遗功。超万祀之垂名。祗闻成连
伯牙以传曲。忽睹师文子春而移情。俟良知转化。靡忒钟
子期。故有空山之谷。清涧之湄。幽人髣髴。绝粒茹芝。凭高
梧。引长飔。激楚窈窕。流波逶迤。阳阿布濩。结绿参差。高秋
风冷。远浦霜滋。素月满。繁星稀。雅调闲逸。流风远吹。钟期
当日。倾耳志之。怡性惬灵。中矩应规。踌躇四顾。侯其袆而。
曰听商则知愁霖春零。闻角乃睹韶华秋荣。羽发则寒生
张绶 第 29a 页
朱夏。徵来则暑移元英。陵厉翕忽。消息竭盈。君子悦怿。导
心和平。斯实庖丁投刃而节应。郢人运斤而风生者也。夫
其高张绝弦。韵清调苦。惝恍恻惑。一龙一虎。猛将之逐虏。
冰雪操。兰蕙薰。嶷兮崇山。劲若寒云。烈士之谏君。跂燕赵。
望江汉。行路难。杳无畔。淋漓沸渭。牢落泮涣。游子之悽断。
徽未抚。涕横流。悲宿昔。心悠悠。樵童牧竖登孤邱。哀引南
音。一何楚囚。兴歌百里。又喜子游。应事态移。体物声愁。或
飞而不速。或拥而不留。愔愔泠泠。穷微达幽。一偶钟生之
听。妙极而不周。于是夔襄愕眙。昭旷咄咨。音有至而乃发。
张绶 第 29b 页
发当及乎此时。乃理云和。写咸池。感天地。动神祇。元鹤鼓
舞。凤凰来仪。风雷并。云雨随。黄帝之所听莹。伊代人畴敢
以窥。钟子兀然。收听反视。沈吟不已。感乐之至精。得音之
微旨。信音之难。盖由有此。诚在听之以心。安可察之以耳。
嗟嗟琴韵尽美矣。

** 朱丝绳赋

达者睹物而自识。眷绳而象直。白能受采。知成用而可修。
乐匪在音。遂执中而有得。谅丝绳之为物。类托质以自植。
幸操张以一伸。任纵横而取则。故能贞而守正。劲以全真。

张绶 第 30a 页

含至和以不屈。抱孤直以谁邻。若刚克以自致。谅柔立而
有因。齐达人之履道。比君子之修身。久而莫渝。岂红紫之
见夺。劲而不挠。非纠纆之为伦。当其涚水初滋。势如未理。
女工爰作。视其所以。如积微于秒忽。遂立质于经纪。察其
本。同成经以自纶。喻乎时。表直道以如砥。挂端标以有准。
持正色而为美。将配德于清壶。愿齐名于直矢。故能从绳
作直。因物寓词。苟一绳之可法。将百行以为师。义足仰而
象矣。理自中而得之。直可自侔。奚感鲍君之与。色非我行。
张绶 第 30b 页
徒兴墨子之悲。将劲挺而自守。庶回邪而不欺。俾夫取象
师心。必由斯道。考朱丝之外物。得素尚于中抱。奚水鉴之
足徵。拒韦弦之是保。观夫正不与奸色俦。劝吾人之聿修。
直不为虚声枉。俾吾人之取象。故能名昭乐曲。义畅人谟。
鄙在棼而不理。贱为质以就污。愿处微而就正。终守直以
不渝。足以诡良材而转雅操。端循质而喻通途。苟中正之
可进。愿从绳而已乎。

* 刘慎虚

慎虚。江东人。天宝时官夏县令。

** 对不知名物判

张绶 第 31a 页

**  得乙是甲吏之贱者问所掌名物而不知被科诉云莅事日近

在心匪懈。莅事克勤。实曰司存。惟其慎敬。不率厥训。自贻
伊戚。瞻言乙者。参名甲吏。当恭尔职。知阙巩之重。无废所
掌。在组练之坚。焉得旷官。孰云从事。且孔明辅相。犹独亲
于簿书。彼乙微品。何不知其名物。请寘于理。以惩不能。

* 张秀

秀。范阳人。官檀州刺史。

** 对上生下生判

张绶 第 31b 页

**  律生算失上生下生之数或告之辞云管皆合度

元圣立极。俾人作乂。博谋广通。以访异能。理历明时。用司
气候。律生何者。忝乎在职。考铜浑而正气。吹玉管以飞灰。
变冷含暄。当尽互物之妙。娶妻生子。庶探成器之功。何得
俶扰厥繇。候张失数。傥亏官纪。必殄孟陬。安可敬授人时。
是亦焉知天道。永惟至理。多昧彝途。且官不易方。士资守
业。唐都秘术。莫继菁华。赵达能名。空嗟已矣。既乖七始之
则。须正九章之科。

张绶 第 32a 页

* 贺朝

朝。越州人。天宝时山阴尉。

** 对袭代封逃判

**  丁长当袭代封逃主司以有兄不录其弟

夏分五等。周开九命。国庸人爵。贻厥孙谋。青土白茅。将传
栾郤之室。裘裳钟鼎。必袭金张之家。丁既庆积山河。用光
家国。不闻必复之业。旋有逋逃之让。荣命不顾。同颜阖之
凿坯。遁迹方来。共丁鸿之蹈海。一去乡县。几变星霜。冀畴
张绶 第 32b 页
庸之有主。在是弟而可录。不谓政也无二。法不容私。终使
长袭代封。沮元成之宏义。幼而时弃。允张纯之格言。

* 娄元颖

元颖。天宝时进士。

** 泰阶六符赋(以元亨利贞为韵)


倬彼垂象。悠哉混元。列泰阶而有曜。应洪化而无言。历历
映天。连光于维斗。昭昭初月。接影于轩辕。总而言之。三台
之号攸著。详而察也。六符之验斯存。圣人有以仰观于变。
其教弥敦。今上握符正位。出震居尊。宫壸肃穆。岩廊政分。
行其三无。庶钦崇乎道德。致其五至。洵光被乎乾坤。此上
张绶 第 33a 页
台所以曜而不昏也。若乃山川降精。卜梦斯并。野无遗彦。
朝满偫英。稷契夔龙。询谟乎三署。龚黄卓鲁。镇抚于百城。
上下以之和睦。品物以之咸亨。此中台所以炯然而明矣。
夫其偫氓是赖。一艺必精。农无事而狎野。仕有禄而代耕。
康衢之童。久娴于歌咏。击壤之老。无谢于生成。此下台所
以皎尔而晶矣。故能通烛寰瀛。交泰天地。信景烁兮物有
序。降休徵兮灵必至。曷比夫两曜合璧。作祥瑞之一端。五
星连珠。为太平之一致。况其照耀熠熠。其精纯粹。分辉既
象于六爻。比影复侔于三事。盛其德而高其色。通乎微而
张绶 第 33b 页
洞其秘。大易所谓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者也。乃作歌曰。君
臣穆兮纯化清。玉衡正兮泰阶平。嘉历数兮无极。配乾坤
兮永贞。

* 郭向

向。天宝时官太子尉。

** 对选择卒史刑罚疑赦判

**  有司选择卒史以文学掌故备员有比百石以上诵多者先求之不得诵如功令又甲刑罚之疑俱赦有司并刑不上备省科之云适轻不服
张绶 第 34a 页
诸罚有权

政以经邦揆务。刑以禁暴去邪。先王论于股肱。大易明其
噬嗑。故贤能必佐。小大以情。立纲纪于天官。作规模于秋
典。其来尚矣。难可忽诸。才有所通。或徵诸管库。法有明象。
乃著自星辰。所以掌故备员。择先文而后学。刑法俱赦。执
有权而适轻。盖晁错惟勤。昔闻其任。吕刑高议。已尽其能。
兴讼者何。秩既下于百石。折中者理。条不紊于三千。必也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诵先王之典诰。有夫子之文章。自合
升之司徒。而曰俊士。建功于当代。垂裕于后昆。未闻鸣鹤
张绶 第 34b 页
闻天。而乃吓鸱从事。诚宜改革。徒以盈庭。息乃讼端。寝乎
功令。如有伦有要。不[:#AS-8B70:⿰⺅⿱⿰夭夭心]不忒。定国之庆溢高门。萧何之约
在关中。虽并刑不上。亦片言可折。省之可罚。甲也有词。法
贵从宽。难明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