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刘庭诰
刘庭诰 第 2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二

刘庭诰 第 1a 页

* 刘庭诰

庭诰。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 对移乡判

**  丁适他邑伍谓其叛追之遽出旌节以徇伍诉诸邑吏将内之圜土曰来有授也

前王列土。各有疆场。司徒典邦。敷陈礼教。苟违近以适远。
必咨官以辨族。彼其之子。是何人斯。罔协厥居。越在他邑。
动而有悔。速讼所以成愆。行而有由。邻人于何告摄。离其
乡居。彝伦或紊。逞其旌节。有授而来。信既由衷。何往不济。
刘庭诰 第 1b 页
伍实妄诉。宜其诟诸。

* 王湾

湾。先天时进士。

** 对清白二渠判

**  得清白二渠交口不著斗门堰府司科高陵令罪云是二月一日以前

沟洫之宜。堤防是急。惟禹尽力。乃安生人。自郑渠来兴。秦
壤增利。清白相映。云天并开。稻粱交阴。雨汗俱发。东风适
刘庭诰 第 2a 页
降。南亩初勤。晓波犹微。春修未遽。县令以恤人从术。计役
乘閒。虽蛰户惊飞。方期伐木。而斗门议立。且恐劳人。未为
瓠子之决。欲后桃花之水。府司按职。体要俱怀。听风俗于
初闻。谓弦歌于未理。诚以溉灌无阙。经营有图。岂乖蒲宰
之明。当宽柳惠之黜。情存审慎。可适随时。

* 司马贞

贞。开元时官润州刺史。

** 孝经老子注易传议

议曰。今文孝经是汉河间王所得颜芝本。至刘向以此本
刘庭诰 第 2b 页
参校古文。省除繁惑。定为此一十八章。其注相承云是郑
元所注。而郑志及目录等不载其故。往贤共疑焉。惟荀昶
范煜以为郑注。故昶集解孝经。具载此注。而其序以郑为
主。是先达博选。以此注为优。且其注纵非郑氏所作。而义
旨敷畅。将为得所。其数处小有非稳。实亦未爽经传。其古
文二十二章。元出孔壁。先是安国作传。缘遭巫蛊。代未之
行。荀昶集注之时。尚有孔传。中朝遂亡其本。近儒欲崇古
学。妄作此传。假称孔氏。辄穿凿改更。又为作闺门一章。刘
炫诡随。妄称其善。且闺门之义。近俗之语。非宣尼之正说。

刘庭诰 第 3a 页

按其文云。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兄妻子臣妾。繇百姓徒
役也。是比妻子于徒役。文句凡鄙。不合经典。又分庶人章。
从故自天子以下。别为一章。仍加子曰二字。然故者连上
之词。即为首章。不合言故。是古文既亡。后人妄开此等数
章。以应二十二章之数。非但经文不真。抑亦传习浅伪。至
注用天之时因地之利。其略曰。脱衣就功。暴其肌体。朝暮
从事。露发涂足。少而习之。其心安焉。此语虽旁出诸子。而
引之为注。何言之鄙俚乎。与郑氏之所云。分别五土。视其
刘庭诰 第 3b 页
高下。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优劣悬殊。曾何等级。今议
者欲取近儒诡说。残经缺传。而废郑注。理实未可。望请准
式孝经。郑注与孔传依旧俱行。又注老子道德经者。实谓
元言。注家多罕穷厥旨。河上公盖凭虚立号。汉史实无其
人。然其注以养神为宗。以无为为体。其词近。其理宏。小足
以修身洁诚。大足以宁人安国。且河上公虽曰注书。即文
立教。皆体指明近。用斯可谓知言矣。王辅嗣雅善元谈。颇
深道要。穷神用乎[:#AS-8867:⿳士冖柘]籥。守静默于元牝。其理畅。其旨微。在
于元学。颇是所长。至若近人立教。修身宏道。则河上为得。
今请望王河二注。令学者俱行。又按刘向七略。有子夏易
刘庭诰 第 4a 页
传。但此书不行久矣。所存者多失真本。又荀勖中经簿云。
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是先达疑非子夏矣。又隋书
经籍志云。子夏传残缺。时六卷。今二卷。知其书错谬多矣。
又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略云。易传子夏韩氏婴也。今题不
称韩氏。而载薛虞记。又今秘阁有子夏传薛虞记。其质粗
略。旨趣非远。无益后学。不可将帖正经。谨议。

** 史记索隐序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
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褒贬覈实。颇亚于邱明之书。于是
刘庭诰 第 4b 页
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
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始变左氏之体。而年载悠邈。简册
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稿。先据左氏国语系本
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
古今。错综檃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
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
听古乐则惟恐卧。良有以也。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
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
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粗见微意。而未穷讨论。南
刘庭诰 第 5a 页
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
尔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
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
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欲使后人从何
准的。贞謏闻陋识。颇事钻研。而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
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缺
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
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
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虽未敢藏之书府。亦欲以贻厥孙
刘庭诰 第 5b 页
谋云。

** 史记索隐后序

夫太史公纪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
诸子。其间残缺盖多。或访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
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
之书。成于后汉。彪既依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
众贤。偫理毕备。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钻
仰。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
所以于文无所滞。于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既上序轩
刘庭诰 第 6a 页
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故
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
始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
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一十
卷。惟记诸本异同。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郎裴骃。亦名家
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仍云亦有音
义。前代久以散亡。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
音则尚奇。义则罕说。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
云。其先人曾从彼公受业。或音解随而记录。凡三十卷。隋
刘庭诰 第 6b 页
季散乱。遂失此书。伯庄以贞观之初。奉敕于宏文馆讲授。
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三十卷。音乃
周备。义则更略。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
绝。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不睹其书。崇文馆学
士张嘉会。独善此书。而无注义。贞少从张学。晚更研寻。初
以残缺处多。兼鄙褚少孙诬谬。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
之。然其功殆半。乃自惟曰。千载古史。良难䌷绎。于是更撰
音义。重作赞述。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遵北辕于司南也。
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刘庭诰 第 7a 页

** 补史记序

太史公。古之良史也。家承二正之业。人当五百之运。兼以
代为史官。亲掌图籍。慨春秋之绝笔。伤旧典之阙文。遂乃
错综古今。囊括记录。本皇王之遗事。采人臣之故实。爰自
黄帝。迄于汉武。历载悠邈。旧章罕补。渔猎则穷于百氏。笔
削乃成于一家。父作子述。其勤至矣。然其叙劝褒贬。颇称
折衷。后之作者。咸取则焉。夫以首创者难为功。因循者易
为力。自左氏之后。未有体制。而司马公补立纪传规模。别
刘庭诰 第 7b 页
为书表题目。观其本纪十二。象岁星之一周。八书有八篇。
法天时之八节。十表放刚柔十日。三十世家比月有三旬。
七十列传取悬车之暮齿。百三十篇象闰馀而成岁。其间
礼乐刑政。君举必书。福善祸淫。用垂炯诫。事广而文局。词
质而理畅。斯亦尽美矣。而有未尽善者。具如后论。虽意出
当时。而义非经远。盖先史之未备。成后学之深疑。借如本
纪叙五帝而阙三皇。世家载列国而有外戚。邾许春秋次
国。略而不书。张吴敌国蕃王。抑而不载。并编录有阙。窃所
未安。又列传所著。有管晏及老子韩非。管晏乃齐之贤卿。
即如其例。则吴之延陵。郑之子产。晋之叔向。卫之史鱼。盛
刘庭诰 第 8a 页
德不阙。何为盖阙。伯阳清虚为教。韩子峻刻制法。静躁不
同。德刑斯舛。今宜柱史共漆园同传。公子与商君并列。可
不善欤。其中远近乖张。词义舛駮。或篇章倒错。或赞论粗
疏。盖由遭逢非罪。有所未暇。故十篇有录无书是也。然其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左氏之微婉。有南史之典实。所以
扬雄班固等咸称其有良史之才。盖信乎其然也。后褚少
孙亦颇加补缀。然犹未能周备。贞业谢颛门。人非博古。而
家传是学。颇事讨论。思欲续成先志。润色旧史。辄黜陟升
降。改定篇目。其有不备。并采诸典籍。以补阙遗。其百三十
刘庭诰 第 8b 页
篇之赞。记非周悉。并更申而述之。附于众篇之末。虽曰狂
简。必有可观。其所改更。具条于后。至于徐广。惟略出音训。
兼记异同。未能考覈是非。解释文句。其裴骃实亦后进名
家。博采偫书。专取经传训释。以为集解。然则时有冘长。至
于盘根错节。残缺纰缪。咸拱手而不言。斯未可为通学也。
今辄按古今。仍以裴为本。兼自见愚管。重为之注。号曰小
司马史记。然前朝颜师古。止注汉史。今并谓之颜氏汉书。
贞虽位不逮颜公。既补史旧。兼下新意。亦何让焉。

* 李成裕

刘庭诰 第 9a 页

成裕。开元二十九年官博州刺史。

** 请刻梦真容敕旨奏

奉闰四月二十一日敕。中书门下奏请宣示中外者。历观
宝谍。曾所未闻。侧捧瑶缄。不胜忭跃。臣谨按洛下闳太初
历云。后八百年历差一日。有圣人正之。至陛下定历之年。
正当八百。今又元元皇帝以圣明之代。来见真容。于梦寐
之间。再陈灵应。称陛下庆流万叶。享祚无穷。则知圣历昌
期。合符同契者久矣。虽缣缃已载。而苕琬未书。将何以对
刘庭诰 第 9b 页
越神休。光昭睿德。臣之愚昧。敢以上闻。伏请于开元观具
写纶言。勒于贞石。入仙宫而物睹。知圣祚之天长。如允臣
所请。诸州亦望准此。

* 胡嘉隐

嘉隐。开元中卫士。献绳伎赋。擢拜金吾(阙)曹参军。

** 绳伎赋

律南吕兮仲之秋。帝张乐兮秦之楼。鼓舞令节。铿锵神州。
万国会。百工休。俾乐司咸戢。绳伎独留。此圣人之新意也。
与众共之。降赏成列。服也德之称。容兮已之悦。观八佾则
罗袜生尘。髧两髦则麻衣如雪。结绳既举。彝伦攸序。杳若
刘庭诰 第 10a 页
天险之难升。忽尔投足而复阻。来有匹。去无侣。空中玉步。
望云髻之峨峨。日下风趋。见罗衣之楚楚。足容捷。貌容恭。
鸟斯企。云相从。煜煜兮映朱楼之花萼。焕烂兮开甲帐之
芙蓉。横竿却步。叠卵相重。缋人不能窥其影。谋士不能指
其踪。既如阿阁之舞凤。又如天泉之跃龙。徘徊反覆。交观
夺目。拥金骑。屯绣毂。高词论者族谈。多才艺者心服。既得
擅场。其能未央。应鼓或跃。投绳或翔。婉娈兮弄玉之随萧
史。仙妻之别刘纲。淩波不足奇其术。行雨未可比其方。然
后知海之深则孤楂可泛。河之广则一苇能航。不奔明月。
刘庭诰 第 10b 页
不赴高唐。食君之珍膳。衣君之褧裳。喜千秋之令节。愿献
寿兮天长。于是众变格。行无力。欢百姓之心。倾四方之国。
掌上失妙。宫中沮色。所宠者宠其回邪。所好者好其正直。
视履不惧。柔嘉惟则。故知我者谓我从绳。不知我者谓我
凭陵。绳有弛张。艺有废兴。用舍靡定。倚伏相仍。如临如履。
何兢何喜。犹君之从谏则圣。伎之从绳则正。惟伎可以为
制节。绳可以为龟镜。殷鉴不昧。在此而已。岂徒昭玩人丧
德。岂徒悦彼姝者子。明后居高视卑。创物成规。此乃尧舜
之用心。使吾人之载喜。庆赐必周。将顺其美。来娉婷。去轻
刘庭诰 第 11a 页
盈。奇伎兮忽还天上而不可见。绳绳兮道之远兮不可名。

* 王延龄

延龄。开元时人。

** 秋宵读书赋

独夜寥寥兮清我素襟。践艺城兮游遨书林。观先王之行
道。见古人之同心。羲农之精微兮含阴吐阳。周孔之奥秘
兮神入鬼出。有礼乐经邦之化。有德刑御人之术。虽兴风
而致理。或因文以丧质。借如助筑于涧。垂钓在川。梦来而
所象方得。繇启而其贶必甄。何风云之冥感。而君臣之道
刘庭诰 第 11b 页
全。谟明弼谐。开物成务。仪在楚而何辱。隗得燕而何遇。起
之来兮而长平不守。季之入兮而武关非固。将吉凶之由
人。伊存亡之有数。若乃大夫西都之佳赏。公子南皮之胜
瞩。将军之画阁天半。卫尉之凉台水曲。驰香车与宝马。眩
纤罗及美玉。玉馔金觞暮不归。妙舞清歌断方续。何贵幸
之斯甚。为欢娱以自足。士有窜江滨兮不用。首河梁兮永
辞。长门幽绝恨欲死。掖庭一去还无期。黄鸟嘤嘤兮野花
落。白露瀼瀼兮边草衰。此时但能登高而远望。孰云不肠
断兮泪如丝。夫以总明正直。维神之假。有才无位。奚其为
刘庭诰 第 12a 页
者。行莫过于颜曾。文莫先于班贾。空兢兢于人世。竟蹉跎
于物下。能育其宝。则宜无屯。不与其命。何生此人。仗雄剑
以激愤。一欲问夫苍旻。夜如何其夜以阑。闲琴牢落坐南
端。流月曈曈兮素华满。银釭煜煜兮清光寒。于是开中轩。
晒晴盼。天敞朗兮北斗何高。云依微兮南山可见。银河既
已倾。玉窗又以明。哀鸿嗷嗷兮空际远。坠叶纷纷兮林外
轻。已而偫感互兴。众念相积。怜稚颜兮何暮。对流年以自
惜。徒见其生也杨柳繁华为我春。不知其死也松槚幽泉
为我夕。何恃俊于祢衡。何恸穷于阮籍。幽兰无人兮终自
刘庭诰 第 12b 页
芳。郭璞蒙垢兮岂不洁。黄绶从来兮非所愿。白云逶迤兮
满山。自得长歌太平事。胡为扰扰风尘间。

** 梦游仙庭赋

葛稚川见素抱朴。傲世忘荣。循洁白之道。吸元和之精。泊
乎意眹。飘然体清。于时秋风萧萧。秋夕凛凛。野猿垂幕。山
童荐枕。须臾之间。乃安斯寝。神倏尔而逾迈。眇不知其所
届。纷溶溶而上驰。将若游乎天外。驾白鹿。骖斑麟。飞翠盖。
腾红轮。横绝南斗。超淩北垠。出昆墟以骋志。过沧溟而问
津。呵风伯。叱雷父。披天门。谒天宇。太一之居兮金碧堂。洞
刘庭诰 第 13a 页
郁密兮不见阳。蕊珠履地。云屏匝廊。色郯郯其扬彩。烂煜
煜以成章。旖旎旌节。襂襹羽裳。苍龙吹篪。丹凤为舞。洞轇
轕乎东厢。此其大较也。若乃偫仙之所盘薄。珠庭之所雘
濩。曼以玉堂。映以朱阁。灵怪潜秘。光华相错。阴阳不能授
其寒暑。造化不能生其美恶。及乎上真降命。赤书爰作。速
阳侯而波静。走姮娥而月落。值江妃之倩练。惊海童之闪
烁。其翱翔旷远者。嬉九垓。排三山。紫烟生。白云閒。偃蹇夭
矫。翩[绵]缥缈。可见而不可攀。至夫灵草自然。珍木不死。餐
霞咽液。乘鸿蹑鲤。或隐山林。或游城市。斯实元都之能事。
刘庭诰 第 13b 页
羌难测其云已。洪崖先生。方睟其容。颔其颐。曰中州之士
也。尔来何迟。出秘诀。约真期。挹华池之水。唱天关之词。既
乃避席屏气。拜命之辱。精皦皛兮从空浮。长觉悟兮还旧
邱。惟见尘书满屋。皓月生楼。涉花穷极。无迹难求。岂庄周
梦为蝴蝶。蝴蝶梦为庄周欤。意者天聪明。神正直。亲其贞
亮之概。照以元魁之极。双童兮何日再逢。上清兮何时再
陟。掩空馆而愁卧。抚长怀而叹息。

** 梦五色笔赋

夫何言吉梦兮杳杳冥冥。若有一人兮遗我鸿笔。居然五
刘庭诰 第 14a 页
色兮其状炳灵。焕错彩于无像。纷斑斓而有形。匪沈沦于
画墨。那浑浊于杀青。获乎希微。来何处所。彩非染而自备。
管在搦而神与。意藻思之相授。期文章而见许。信魂梦之
有乎。曾目成而不阻。神之正直。福非回邪。何代无才。曷江
淹之允属。则吾岂敢。畴郭璞之孔嘉。繄有灵兮未悟。傥如
梦兮增华。始其良夜幽閒。斋心朗畅。寝弥安于自得。思不
适于无妄。故降彩笔。冥徵元贶。与蝇集而殊端。方兔毫而
诡状。丹青式序。元黄可分。参乎素色。烂以成文。若以我修
辞。五彩必能吐凤。若以我挥翰。一飞何谢庆云。是知物有
刘庭诰 第 14b 页
幽通。神为真宰。梦以掌握惊兹。夕以灵奇瞻彼。笔端胜常。
时之光彩。诚有志而必达。宜饬躬而不殆。展转虚室。曈昽
晓日。目眩昧于花容。想绸缪于锦质。或乍进而乍退。类若
虚而若实。既而骇人。恍然观身。虽放言之在我。岂假手而
非神。则知五色之灵笔。善诱斯文之日新。

* 冯待徵

待徵。开元时人。

** 对泽中得堇判

**  王祖母饥病立冬刘公孙因泽中取土得堇粟
刘庭诰 第 15a 页
遗之后有火过于西邻邻告云妖有司科之使司奏请旌


至诚感神。天道应善。虽欲蔽德。其如予何。王祖母病既日
臻。甘脆盖阙。刘公孙孝惟天性。垦凿多勤。坐北堂而摇魂。
仰南陔而结思。是赖天灵其鉴。地输其珍。绿堇欺霜而沓
荣。红粟无稼而呈粒。此一奇也。又何如焉。况丹燄飞空。以
灾糜竺之室。元应必感。不昧刘殷之家。邻者奚愚。以厚诬
而害物。有司何酷。载重诘而伤仁。明哉使乎。清识远矣。举
直错枉。扬于王庭。蒙虽不才。请从斯矣。

刘庭诰 第 15b 页

* 张大吉

大吉。开元朝擢书判拔萃科。

** 对牢祭有违判

**  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定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惇宗将礼。以祇祀事。命涤宿宫。存乎飨献。执觚奉爵。理必
祖于敬恭。藉茅设洗。事无忘于丰洁。惟壬荣班命数。羔雁
同行。择日筮尸。将行懿祀。充牲视物。具祭为先。列羞鼎于
刘庭诰 第 16a 页
门祊。升俎载于阶序。巾盥在手。肴核旅陈。丑平仲豚肩之
陋。思由也户堂之礼。仲已恪恭所执。持毕而来。仰观好雨
之星。欲理如汤之鼎。此乃思无出位。举不失宜。赞者有言。
事同差舛。博士科罚。理当浅深。故椒举规过。须有愧于国
侨。张汤用法。将无惭于虞诩。请从宽典。无寘急刑。

* 东乡助

助。开元朝官江陵少尹。

** 周易物象释疑叙

易以龙象乾。以马明坤。随事义而取象。是故春秋传辞。多
刘庭诰 第 16b 页
因物象。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文。触类而长。洎甲
子以六十为运。而卦则六十四为周。六十四而参六十。合
九百六十年为一元纪。助今采于往疏未释后学滞懵者。
标出目为周易释疑。属象比事。约辞伸理云尔。

* 魏静

静。开元时官庆州刺史。

** 永嘉集序

闻夫慧门广辟。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迹晦名言之表。
悲夫能仁示现。应化无方。开妙典于三乘。畅真诠于八部。

刘庭诰 第 17a 页

所以发挥至赜。悬梵景于昏衢。光阐大猷。泛禅波于欲浪。
是以金棺掩耀。玉毫收彩孤标灵鹫之英。独负成麟之业
者。其惟大师欤。大师俗姓戴氏。永嘉人也。少挺生知。学不
加思。幼则游心三藏。长则通志大乘。三业精勤。偏宏禅观。
境智俱寂。定慧双融。遂使尘静昏衢。波澄元海。心珠道种。
莹七净以交辉。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加复霜松洁操。
水月虚襟。布衣蔬食。忘身为法。悯伤含识。物物斯安。观念
相续。心心靡间。始终抗节。金石方坚。浅深心要。贯华惭洁。
刘庭诰 第 17b 页
神彻言表。理契寰中。曲已推人。顺凡同圣。则不起灭定。而
秉护四仪。名重当时。道扇方外。三吴硕学。辐辏禅阶。八表
高人。风趋理窟。静往因薄宦。亲承接足。恨未尽于方寸。俄
赴京畿。自尔以来。幽冥递隔。永慨元眸积翳。忽丧金鎞。欲
海洪涛。遄沈智楫。遗文尚在。龛室寂寥。呜呼哀哉。痛[:#AS-8563:⿰⺯⿸厂⿱田坴]心
腑。所嗟一方眼灭。七众何依。音德无闻。远增悽感。大师在
生。凡所宣纪。总有十篇。集为一卷。庶同归郢悟者。得意忘
言耳。今略纪斯文。多有谬误。用俟明哲。非者正之。

* 冯敬徵

敬徵。开元时人。

刘庭诰 第 18a 页

** 对九日登高坠脚判

**  杨甲九月九日登高坠脚致跛乙告为不孝科不应为

无射良秋。重阳佳节。登高有兴。坐追桓景。下堂伤足。多侔
子春。虽异全归。何妨忧色。宁损为孝之道。而断不应之条。
告之者未达其幽趣。科之者固知其失道。弃而不问。幸无
滥焉。

* 成伯瑜

伯瑜。开元时人。

刘庭诰 第 18b 页

** 经义考

学者以诗大小序皆子夏所作。未能无惑。如关雎之序。首
尾相结。冠束二南。故昭明太子亦云。大序是子夏全制。编
入文什。其馀众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初句耳。至也字而止。
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类是也。其下皆
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而系其辞也。后人见序下有注。
又曰东海卫宏所作。事虽两存。未为允当。是郑元于毛公
传下。即得称笺。于毛公序末。略而为注耳。毛公作传之时。
汉兴已亡其六篇。但据亡篇之小序。惟有一句。毛既不见
刘庭诰 第 19a 页
诗体。无由得措其辞也。又高子是战国时人。在子夏之后。
当子夏之世。祭皆有尸。灵星之尸。子夏无为取引。一句之
下。多是毛公。非子夏明矣。

* 李升朝

升朝。元宗时官亳州刺史。

** 对自比管仲判

**  无是子恒居草庐自比管仲云梦乘舟邑人告其虚诞

国家顿网鹓鸿。广罗舟楫。人降三杰。俾机务允釐。天飞五
老。而元气清晏。犹且弓招岁下。徵拜日闻。无是子毓德郊
刘庭诰 第 19b 页
扉。澄神虚白。效宣尼之窃比。无踰老彭。徵武侯之故事。终
期管晏。虽复迹符媒衒。终是志越侪流。或未可量。有足嘉
尚。昔月中见字。尚表英童。今梦里乘舟。故符王佐。但圣朝
以丘园伫秀。物色求人。乘箕降昴之宾。金砺玉璜之相。必
循名实。方渐台阶。今者邑子薄言。告以虚诞。且乡人所恶。
未可即依。翁归自陈。亦难凭据。言之无罪。告上何伤。

* 崔国辅

国辅。青州人。应县令举。授抒昌令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
刘庭诰 第 20a 页
郎。天宝中。坐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

** 上何都督履光书

崔国辅谨上书于都督何公节下。昨有自府廷而退者。云
君公垂责。以为怠于奉上之礼。死罪死罪。窃闻礼不妄说
人。为近佞媚也。不好狎。自全仁义也。故教训正俗。非礼不
备。君臣上下。非礼勿定。宦学事师。非礼勿亲。所以君子恭
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修身践言。合道以成礼。今人无礼。多
涉于佞媚。不全于仁义。故以难进而易退孜孜善行者为
失礼。悲夫。古之有礼者则贵。今之有礼者则贱。虽然。君子
刘庭诰 第 20b 页
修身。终不弃礼为苟容。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言善人
不拘俗也。国辅常见君公有谋赞之能。明恤之量。敢以大
雅之道而事君公。殊不知君公以凡徒见待。君公闻叔向
乎。闻张良乎。夫叔向者不能言。退然不胜衣。为晋国之望。
张良妇人也。而懦夫下辈。宜君公不礼。萧曹为刀笔吏。碌
碌无奇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屈原之忠贞
逐于楚。张仪之利口鞭于梁。皆士之屯蒙。莫能自异。仆今
日复何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