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八九
卷三八九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卷三八九 第 1a 页
 独孤及(六)

** 吏部郎中厅壁记

太微五帝星座后十五星曰郎位。秦汉之君。则而象之。乃
建郎官。至魏世祖分尚书曹为六。郎各六人。今之吏部。魏
之选曹也。掌选举铨覈。以正公卿大夫士偫吏之品位。凡
废置之柄。官府之序。岁终令天下郡县会计致事。而郎官
起草立议。操而成之。然后尚书受成于郎中。郎中之选。非
楚金百鍊玈弓六钧弗与也。故居官者不由选曹而进。罔
以见其才之馀地。亦犹剑刀之刃。未尝刲大軱切大玉。则
卷三八九 第 1b 页
虽曰我且必为镆铘。人犹疑之。由其途而升。必骤周三台。
翰飞两掖。登喉舌秉刀尺者什六七。诸曹郎莫敌也。岁在
乙已。河南贺若公用贞干谅直。实莅厥位。往岁公为员外
郎也。东曹朗然如得水镜。治馀杭也。吴人熙熙若逢阳春。
今也来斯。八法在手。操割成务。弥纶旧章。悉如初政。尝以
前哲轨躅。我之韦弦。而武德以来。廨署鼎新者数。官曹易
名者五。若姓不表年不纪。是废德也。将来何观。故谨而列
之。俾我曹之春秋存乎座右。其选部司列天官文部之目。

卷三八九 第 2a 页

各因其所革时之先后。冠于其首。以为志云。

** 慧山寺新泉记

此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小多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灵
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隐客遗事故迹。而披胜录
异者。贱近不书。无锡令敬澄字深源。以割鸡之馀。考古案
图。葺而筑之。乃饰乃圬。有客竟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之
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
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其泉伏涌潜泄。潗⺡[:#AS-FBED:●
卷三八九 第 2b 页
]孴舍下。无沚无窦。蓄而不注。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
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酾醴
乳。喷发于禅床。周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潺潺
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
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
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亦
犹无锡之政烦民贫。深源导之。则千室襦裤。仁智之所及。
功用之所格。动若响答。其揆一也。予饮其泉而悦之。乃志
美于石。

** 太常少卿厅壁记

卷三八九 第 3a 页

太常掌玉帛钟鼓等威文物。以报本乎天地神祇人鬼。凡
吉凶宾军嘉之礼。唐虞谓之秩宗。周谓之宗伯。秦谓之奉
常。汉谓之太常。其掌一也。后魏太和十五年。始建少卿官。
少小也。用别二卿大小之序。亦犹宗伯有小宗伯。列国有
上卿下卿。郡有守丞。亦位亚一等。以少参长。而佐其成务
焉。故事自御史中丞给事中中书舍人迁秩为亚卿者。必
于是司。故官因职雄。地以人贵。馀八卿不敢与太常齿。广
德中。上尤审官。注意礼乐。其选也。以才能不以资。以恩泽
卷三八九 第 3b 页
不以劳。谓李公卿材也。是用超拜。公将以忠孝敬慎肃恭
神人。且懋其官府政令。俾无不恪。方议酌前贤之遗尘而
损益之。乃瞻屋壁。所记漫灭。于是夏五月己丑。皆姓而名
之。使如珠之贯。盱衡指顾。俨若对面。曰。贤者吾得而师之。
不贤者吾韦而弦之。贤远乎哉。既进牍。然后命博士河南
独孤及为之志。

** 江州刺史厅壁记

古者国有史氏。君举必书。倚相董狐史䲡史嚚。即其人也。
秦已来国化为郡。史官废职。策牍之制寖灭。记事者但用
名氏岁月。书于公堂。而春秋梼杌。存乎屋壁。其来旧矣。是
卷三八九 第 4a 页
州也。在荆之域。于浔之阳。江从岷山东注渤澥。洪涛至是
派分为九。而庐山湓水。周于雉堞。洞庭彭蠡。为之襟带。故
自晋元康讫于梁陈。出入五代四百馀载。世称雄镇。且曰
天府。匪亲匪贤。莫荷其寄。唐有天下。六合一轨。设险斯废。
惟民是恤。则命官择任。与列郡等矣。至德已来。戎马生而
楚氛恶。犹以是邦咽喉秦吴。跨蹑荆徐。而提封万井。歧路
五裂。每使臣计郡县之财入。调军府之储峙。玺节旁午。羽
书络绎。走闽禺而驰于越。必出此路。而防虞供亿。功倍他
郡。故亦大其任而难其人。今年春。渤海封公继践厥位。夫
卷三八九 第 4b 页
为政犹工之攻木也。得于手。应于心。则盘曲拥肿。迎刃而
解。况美材乎。故公以发硎之利。导胜残之俗。布政三月。而
人从乂。每叹曰。茫茫旧壤。千载在目。观乎版筑。则灌婴之
业。朗而存焉。披乎图牒。则温太真庾元规之车尘。若可窥
焉。义宁已来。百四十有九载。纂斯位者。风声相聆。轨躅相
蹑。前贤后贤。累累如贯珠。善恶成败。我之元龟。酌而行之。
吾师存焉。于是徵诸故老。鸠其名氏之存者。凡若干人。揭
而书之。以为九江郡国志。

** 抚州南城县客馆新亭记

卷三八九 第 5a 页

古者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
室。于是乎宾客有止息。羁旅有寄寓。而是邦也。与两越七
闽。犬牙其疆。守官者以为地遐途穷。而琐琐行迈之罕到
也。则杀其礼而阙其物焉。无修除之备。无井树之设。及客
至。则候人不为导。里不授馆。而盘飧薪刍之贶弆如也。由
是途而往者。佥曰陋如之何。是岁也。台司审县尹之寄。擢
王公昕为南城。公至之日。则制其事典。陈其艺极。视年之
上下。去民之疾苦。凡三月而南城之人和。于是饰厩置以
卷三八九 第 5b 页
候宾客。葺旅次以待羁旅。夏六月。筑其馆。辨其域于道周。
作新亭于馆之阳。厦屋耽耽。俯瞰浚壑。宾位在左。主位在
右。然后铲硗确。堙坎窞。以为大逵。属之于溪。设双船于清
津。以备径渡。每将之迎之。则自郊劳至于致饩。无旷礼。无
违物。而兹亭之经始也。取废彻之材以利用。用乃有节。入
鞭扑之赎以庀工。工忘其劳。崇栋宇之制以礼宾。宾至如
归。三者不愆于素。功是以懋。政是以立。若行者有犯軷之
祭。居者修饮饯之好。登斯临斯。酾酒以赠之。溪云竹风。生
于栋牖。而绿野青山为之亭障。三爵之后。可以送千里之
目。可以道四方之志焉。兹又胜会之佳境也。凡厎绩以兴
卷三八九 第 6a 页
利。革故以谋始。修礼以备物。僝功以成务。政之大者。宜其
刊作者之茂实。以示后嗣。不然。他山之石。何以在此。是岁
广德二年也。

** 豫章冠盖盛集记

凤凰鹓雏。翔于碧霄。非梧竹不下而食。贤人君子。有四方
之志。非乐国不适其土。豫章郡左九江而右洞庭。接苗氏
之遗墟。非观风按郡参事莅职者。则长者车辙莫由至也。
岁次辛丑春正月。东诸侯之师有事于淮西。是役也。以蜂
虿窃发。华夷震惊。执事者匪遑启居。亦既播越。我都督防
卷三八九 第 6b 页
禦观察处置使兼御史中丞韦公元甫。克振远略。殷为长
城。且修好于邻侯。从交相见。敦同盟戮力之义。图靖难勤
王之举。故三吴舟车。八使冠盖。名公髦士。偫后庶尹。辐辏
鳞集。其来如归。于是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公峘至自
广陵。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杜公鸿渐至自会稽。润州刺
史试鸿胪少卿韦公儇至自京口。苏州刺史韦公之晋至
自吴。庐州刺史前尚书右丞徐公浩至自合淝。由是越人
吴人荆人徐人。以其孥行。络绎荐至大江之涯。于是乎宏
舸巨鹢。舳接舻隘。輶车鸾镳。轊挂毂击。每讲射合礼。宾主
卷三八九 第 7a 页
好会。峨星弁。执象笏。雁行而揖者。五十有九人。凡处八座
者一。历中司者三。尚书司辖者二。建隼旟者九。冠獬豸者
十一。其载笔掖垣。曳裾廷寺。分曹环卫。典校蓬阁者。印绶
累然若差肩。驾于宇下翼如也。夫卫甸侯也。以多君子而
誇列国。梁孝王汉宠弟也。有邹枚严马之盛而焜耀后世。
孰与以一郡之狭。五湖之阻。而济济俊乂。驰轩冕而就客
位者。殆九州多士之半。则鹓凤偫翔而萃止不若也。彼昔
人所称。方斯其陋乎。岁二月。楚氛扫除。江介厎定。然后皆
整归旆。分镳言旋。絷维莫从。音徽将远。不颂不述。后嗣何
卷三八九 第 7b 页
观。公于是谨而目之。且列其爵里名氏于馆。俾来世知众
君子之车尘在此境也。

** 卢郎中浔阳竹亭记

古者半夏生。木槿荣。君子居高明。处台榭。后代作者。或用
山林水泽鱼鸟草木以博其趣。而佳景有大小。道机有广
狭。必以寓目放神。为性情筌蹄。则不俟沧洲而閒。不出户
庭而适。前尚书右司郎中卢公。地甚贵。心甚远。欲卑其制
而高其兴。故因数仞之邱。伐竹为亭。其高出于林表。可用
远望。工不过凿户牖。费不过剪茅茨。以俭为饰。以静为师。

卷三八九 第 8a 页

辰之良。景之美。必作于是。凭南轩以瞰原隰。冲然不知锦
帐粉闱之贵于此亭也。亭前有香草怪石。杉松罗生。密筱
翠竿。腊月碧鲜。风动雨下。声比箫籁。亭外有山围湓城。峰
名香炉。归云轮囷。片片可数。天香天鼓。若在耳鼻。是其所
以誇逋客而傲汉貂也。百里奚爵禄不入。故饭牛而牛肥。
卢公恬智相养。于是竹亭构而天机畅。尝试论亭之趣。夫
物不感则性不动。故景对而心驰也。欲不足则患不至。故
意惬而神完也。耳目之用系于物。得丧之源牵于事。哀乐
卷三八九 第 8b 页
之柄成乎心。心和于内。事物应于外。则登临殊途。其适一
也。何必嬉东山。褉兰亭。爽志荡目。然后称赏。公欲其迹之
可久。故命余为志。

** 风后八阵图记

物不终静。必授之以动。当纯坤用事。阴疑于阳。则飞龙战。
大朴已散。圣盗并起。故戎马生。乃有力吞八荒。争截九有。
大者天柱折。地维绝。小者作慝卢山。负阻中冀。上帝凭怒。
下土是恤。乃眷武德。黄帝受之。始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
以命将。于是乎征不服。讨不庭。其谁佐命。曰元老风后。盖
戎行之不修。则师律用爽。阴谋之不足。则凶器何恃。故天
卷三八九 第 9a 页
命圣者。以广战术。俾悬衡于未然。察变于倚数。握机制胜。
作为阵图。夫八宫之位正。则数不[:#AS-8B70:⿰⺅⿱⿰夭夭心]。神不忒。故八其阵。所
以定位也。衡抗于外。轴布于内。风云附其四维。所以备物
也。虎张翼以进。蛇向敌而蟠。飞龙翔鸟。上下其势。所以致
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馀地。游军以按其后列。门具将发。
然后合战。弛张则二广迭举。犄角则四奇皆出。必使陷坚
阵。拔深垒。若星驰天旋。雷动山破。魏之鹤列。郑之鱼丽。周
武之熊罴。昆阳之虎豹。出匪以律。我异于是。既而图成樽
俎。帝用经略。北逐獯鬻。南平蚩尤。戡黎于版泉。省方于崆
卷三八九 第 9b 页
峒。厎定万国。旁罗七曜。鼎成龙至。去而上仙。于是遗风冥
冥。时亡而图存焉。于戏。圣迹长往。神机未昧。酌其流者。犹
足以决胜三军。禦侮万里。故项籍得之。以霸西楚。黥布得
之。奄有九江。汉孝武得之。攘匈奴。服瓯越。东收獩貊。西拓
大夏。然则圣图幽赞。未始有涯。天宝中。客有为韬钤者。得
其遗制于黄帝书之外篇。裂素而图之。胜败之眹。在我指
掌。天地之心。见于毫末。议欲献诸策府。用广武事。会天子
以不战为师。无为为宝。则是图也。兴于多难。废于升平。堙
沦不书。盛德其没。乃旌诸图侧。以为三皇之故事。六艺之
卷三八九 第 10a 页
馀伎云。

** 吴季子札论

谨按季子三以吴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徵其前闻于旧史
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之义。非公也。执礼全
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邱
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
者所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
废礼。是以太伯之奔勾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
故纂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
卷三八九 第 10b 页
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
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
于内室。遂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
灭。以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
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
不作。阖庐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呜呼。全身
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
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
卷三八九 第 11a 页
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
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祇之心。则
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已而遗国也。国之覆亡。君实阶
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 招北客文(谨按是篇文苑英华作岑参)


蜀之先曰蚕丛兮。纵其目以称王。当周室陵颓兮。乱无纪
纲。洎乎杜宇。从天而降。鳖灵溯江而上。相禅而帝。据有南
国之九世。蜀本南夷人也。皆左其衽而椎其髻。及通乎秦
卷三八九 第 11b 页
也。始于惠王之代。五牛琢而秦女至。一蛇死而力士毙。二
江双注。偫山四蔽。其地卑陋。其风脞脆。蛮貊杂处。滇僰为
邻。地偏而两仪不正。寒薄而四气不均。花叶再荣。秋冬如
春。暮夜多雨。朝旦多云。阳景罕开。阴气恒昏。以暑以淫。(一
作湿)为瘵为厉。气浥蛰以中人。吾知重膇之疾兮。将婴尔
身。蜀之不可往。北客归去来兮。

其东则有大江沄沄。下绝地垠。百谷相吞。出于荆门。突怒
吼划。附于太白。渤潏硼砰。会于沧溟。跳喷浩淼。上溅飞鸟。
蹙缩盘涡。下漩鼋鼍。三峡两壁。乱峰如戟。山[:#AS-FBED:●]叉岈屹崒。
澒洞划圻。高于天霓。云外水积。昼日无光。其下黑窄。瞿塘
无底。

卷三八九 第 12a 页

浅处万尺。啼猿哀哀。肠断过客。复有千岁老蛟。能变其身。
好饮人血。化为妇人。衒服靓装。游于水滨。五月之间。白帝
之下。洪涛塞峡。不见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亦有行舟。
突然而去。人未及顾。棹未及举。瞥见阳台。不辨云雨。千里
一歇。日未移午。须臾黑风暴起。拔树震山。石走沙飞。波腾
浪翻。舟子失据。摧樯折竿。漩入九泉。没而不还。支体糜散。
荡入石间。水族砑砑。拔刺争餐。蜀之东不可往。北客归去
来兮。

卷三八九 第 12b 页

其西则有高山万重。峻极属天。西有昆崙。其峰相连。日月
(一作巡)环。阂于山巅。峦崖盘嵚。天壁夐绝。阳和不入。阴气
固闭。千年层冰。万古积雪。溪寒地坼。谷冻石裂。夏月草枯。
春天木折。(一作冬天水折)苍烟凝兮黑雾结。人堕指兮马伤骨。江
水喷激。回盘纡萦。栈壁缘云。钩连相撑。绳梁嶪虚。傍沓杳
冥。下不见底。空闻波声。过者矍然。亡魂丧精。复引一索。其
名为窄。人悬半空。度彼绝壑。或如鸟兮或如玃。倏往还来
幸不落。或有豪猪千偫。突出深榛。努鬣射人。寒熊孔硕。登
树自掷。见人则擘。巨麋如牛。修角如剑。饿虎争肉。吼怒阚
阚。复有高崖坠石兮。声若雷之軯轰。上敲下磕。似火迸兮
卷三八九 第 13a 页
满山流星。涧溪忽兮倒流。林岸(一作崖)为之颓倾。碎腾狖与
过鸟。骇木魅兮山精。飞石压人兮不可行。西有犬戎。与此
山通。形貌类人。言语不同。毡庐隆穹。毳裘蒙茸。啜酪啖肉。
持鎗挟弓。依草及泉。务战与攻。其声如犬。其聚如蜂。中国
之人兮。或流落于其中。岂只掘鼠茹雪以取活。终当铍其
足而累其胸。泣汉月于西海。思故乡于北风。蜀之西不可
往。北客归去来兮。

其南则有邛笮之关。天设险艰。少有平地。连延长山。横亘
庐江。隔阂百蛮。吁彼汉源。上当漏天。靡日不雨。四时霶然。
卷三八九 第 13b 页
其人如鱼。爰处其泉。终年霖霪。时复日出。⺨[:#AS-FBED:●]斤⺨[:#AS-FBED:●]斤
诸犬。向天吠日。人皆湿寝。偏死腰疾。复有阳山之路。毒瘴
下凝。白日无光。其气瞢瞢。暑雨下湿。黄茅上蒸。南方之人
兮不敢过。岂只走兽踣兮飞鸟堕。吾不知造化兮何知此
方些。蜀之南不可以往。北客归去来兮。

其北则有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谺。高崖嶙峋。上柱
南斗。傍镇于坤。下有长道。北达于秦。秦地神州。中有圣人。
左右伊皋。能致我君。双阙峨峨。上覆庆云。千官锵锵。朝于
紫宸。玉楼凤皇。金殿麒麟。布德垂泽。搜贤修文。皇化欣欣。

卷三八九 第 14a 页

煦然如春。蜀之北兮可以往。北客归去来兮。

** 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襄武李公写真图赞

作缋精至。于艺悬解。拟公德容。与化同制。独立正色。神和
气迈。婉兮清扬。若闻嘉话。公绰不欲。仲山匪懈。形于懿范。
观者目骇。百城仰止。偫吏儆戒。成务安民。亦犹此画。

** 尚书右丞徐公写真图赞(并序)


侍御史韩公至(一作志)清。以学艺书画之美。闻于天下。辛丑
卷三八九 第 14b 页
岁三月。以王事靡盬。馆于豫章。与前尚书右丞徐公同舍
于慧命寺之净室。尝以暇日。裂素洒翰。画徐公之容。陈于
公之座隅。而美目方口。和气秀骨。毫釐无差。若分形于镜。
入自外者。或欲擎跽曲拳。俯偻拜谒。不知其画也。众君子
嗟叹之不足。则言以赞其美。及亦继唱于后。乃赞之曰。哲
匠运思。天姿是具。假之笔精。实以神遇。居然成象。豁若披
雾。瞻仰神锋。如窥武库。婉婉高识。昂昂独步。绝顶孤松。空
陂白鹭。不犯之色。匪躬之故。孰知其(一作造)化。亦在毫素。

** 杨起居画古松树赞

道在毫末。神凝意注。闯然雷生。千岁古树。龙蠖屈盘。精魅
固护。霜封雪埋。翠幄如故。宜构大厦。胡为中路。岂犹有待。

卷三八九 第 15a 页

公输之顾。落落贞姿。传之绘素。

** 张侍御写真图赞

堂堂乎张。洵美且恭。执法柱下。分形画工。玉立天姿。霜淬
神锋。武库森戟。寒山劲松。方弹獬豸。以佐夔龙。他年云台。
与古同风。

**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并序)


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
卷三八九 第 15b 页
智无以调伏。故大音传于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根识
相缘。生灭相随。世王有为之牢狱。二乘求慧而著空。十地
见性而弗了。微我智印侯谁司南。故如来以大悲自定之
慧力。示总持无畏之秘藏。云覆世界。雷震偫有。净除我垢。
令入法性。设字根本。假文以筌意也。足声齿舌。因音以见
法也。以十四音。摄一切智。虽入无漏。而不舍有为。即色以
證空也。奉之者。恶趣固可使关闭。黑业必为之清净。况胜
缘乎。初太保韩国苗公以两朝秉钧。所积廪赐。顾命宗子
家老曰。丧祭之馀。以庀功德。于是我相国颍川公将演成
公宏誓之果也。是以树因此幢。韩公生代天工。德本植焉。
殁无鬼责。惠牙滋焉。而颍川公犹兴哀于绝弦之地。将乞
卷三八九 第 16a 页
灵于无我之法。庶俾法雨。雨公身田。故琢真石。以刊微言。
仰之赞之。如揭日月。呜呼。墨点之界有极。铁围之山有坏。
惟梵音与法印。等空虚而无穷。则公之前际。畴可弥度。其
辞曰。

六趣轮转。根尘相刃。死生变化。如响如瞬。何用拯溺。总持
秘印。道罔不在。宏之者人。乃经灵幢。公子之因。赞持大力。
启迪迷津。天魔遁形。地狱开门。拔箭解缚。如日破昏。韩公
善根。与石长存。

**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并序)

卷三八九 第 16b 页


元年建寅月。前相州安阳县令何昌系。以是月甲子。当受
生之辰。痛欲报而罔极。哀现在之无住。顾非大雄之慈。法
云之悲。则莫能救拯我无明苦果。敷佑我宏誓愿力。乃彰
施五色。以刺绣成文。写菩萨之真相。等观音之全身。于是
乎谛观睟容。瞻仰圣位。知海潮之梵音不远。莲花之法座
可识。将令功德池水。溉灌其三业。菩提根芽。发生于一雨。
至哉。安阳之树善也宏矣。欲广其善。利以偈赞云。法云垂
荫。光破黑业。五眼周视。四魔怖慑。以色观空。于相见法。永
植慈缘。恒沙亿劫。

卷三八九 第 17a 页

** 仙掌铭(并序)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
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
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
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颠。后代揭厉于
元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及以为
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馀方。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
卷三八九 第 17b 页
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
此者。徒观其阴[:#AS-84EC:⿰⻖⿱步马]无眹。未尝骇焉。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
世果惑矣。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鍊六气。作为万形。形有
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
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
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
钩棘也。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天机冥动而
圣功启。至精密感而外物应。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可
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
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
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
卷三八九 第 18a 页
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
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礡。
上挥太清。远而视之。如欲扪青天以掬皓露。攀扶桑而捧
白日。不去不来。若飞若动。非至神曷以至此。唐兴百三十
有八载。余尉于华阴。华人以为纪嵫。勒之罘。颂峄山。铭燕
然。旧典也。元圣巨迹。岂帝者巡省伐国之不若欤。其古之
阙文。以俟知言欤。仰之叹之。斐然琢石为志。其词曰。天作
高山。设险西方。至精未分。川壅而伤。帝命巨灵。经启地脉。
乃眷斯顾。高掌远蹠。砉如剖竹。騞若裂帛。川开山破。天动
卷三八九 第 18b 页
地坼。黄河太华。自此而辟。神返虚极。迹挂石壁。迹岂我名。
神非我灵。变化翕忽。希夷杳冥。道本不生。化亦无形。天何
言哉。山川以宁。断鳌补天。世未睹焉。夸父愚公。莫知其踪。
屹彼灵掌。悬诸巃嵷。介二大都。亭亭高耸。霞赩烟喷。云抱
花捧。百神依凭。万峰朝拱。长于上古。以阅偫动。下视众山。
蜉蝣蠛蠓。彼邦人士。永揖遗烈。瞻之在前。如揭日月。三川
有竭。此掌不灭。

** 古函谷关铭(并序)


王者建邦经野。观象立极。于是有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故
卷三八九 第 19a 页
封略土宇。守在关塞。山川邱陵。为之城池。天作崤函。俾屏
京室。崇山回合。连冈丛倚。长河屈盘。万里来束。崖奔岭蹙
谷抱溪斗。崛起重险。为秦东门。截函夏于阃阈。锁天府于
户牖。外扼九州之咽喉。故百二形焉。内拥六合之奥区。故
霸王出焉。当其周原鹿骇。战国猬起。嬴氏建瓴山东。择肉
宇内。持戟百万。连衡此关。是时也。开门而九国师遁。振策
而二周鼎入。奄有大宝。遂吞中区。洎江返秦璧。天祐汉祚。
高皇帝提剑而西。以遏乱略。斩白帝。绁降王。举汉中。平咸
阳。廓金城以建都。活万姓以三章。取威定功。此焉是保。粤
卷三八九 第 19b 页
若询事国牒。聆风仙箓。则真气灵踪。起乎其中。柱史一去。
流沙万里。留玉函于旧宅。传宝图于本枝。岂上帝乃眷。兴
王是感。不然。何锡羡开国。如此其大耶。岁在大火。余适下
阳。停骖塞门。凭览旧国。襟带如故。世道不留。秦馀空山。汉
遗茂草。恐复舟失于壑。岸化为谷。万载之后。昧者不知。乃
刻颂此石。以示来裔。其词曰。

天地雷雨。英雄交争。设险守国。作藩于京。姓易时移。山空
塞平。千秋陵谷。想见精灵。仙驾长往。雄图杳冥。于以志之。
勒铭岩扃。

卷三八九 第 20a 页

** 洪州大云寺铜钟铭(并序)


参变化。孕律吕。和神人。莫疾于声。故天地以雷震万物。圣
人以乐节八风。佛土以钟警六时。天造圣作。同符异贯。自
真乘开设。其轮三转。像教不坠。而法鼓之制存焉。彤彤莲
宫。于江之滨。万井在其前。善恶兴乎人。将欲诞敷我法音。
启迪我善根。我是以作万钧之钟。大其器。所以昭其度也。
侯谁尸之。长者杜海。洎此方上士精法观释法鸾与比邱
卷三八九 第 20b 页
众百三十有五人。实果其愿。将办所作。于时火官金工。循
厥戒令。范阴阳九六之数。以合造化。均薄厚侈弇之齐。以
谐清浊。聚精会神。鸠工于其间。宏誓既达。昏疑皆破。故众
心如城。施者如市。大悲之感。与万灵接。况祝融回禄。髣髴
交应。越五日辛丑。新钟成。于是此邦民。大和会。膜拜纵观。
川塞衢溢。亿兆谛听。鲸鱼乃发。訇然如扶摇号而万窍怒。
霹雳作而崇山破。在坑满坑。在谷满谷。金界岌峇。若震若
荡。既而拗怒散涣。与回飙俱激。度越大千。周流六虚。经于
禁城。入于梵宫。徘徊乎霜天。淩厉乎清夜千门彻。万户警。
鱼龙皆奋。虫豸不蛰。于是聆其音者。贪騃迁善。聋盲知方。
识浪安流。地狱清凉。吒王解刑。刀轮摧藏。严乎心者。闻声
卷三八九 第 21a 页
以知受。观受以悟法。若露清耳根。镜照身业。彼金鼓声气。
木铎徇路。整众孚号。方斯陋矣。盖圣人宏道以劝善。因善
以建法。作法器以为天下利。利者教之果。法者教之因。善
者教之宗也。作铭曰。

我钟乃悬。是训是崇。世界有极。大音无穷。

** 鹿泉本愿寺铜钟铭(并序)


八音之列数者。金为长。金声之动物者。钟为大。相彼创制。
本乎无心。随轻重之所考。遇洪纤而必应。其体妙乎。其几
卷三八九 第 21b 页
神乎。故帝庭用之以和乐。梵宇作之而助道。其有旨哉。伊
本愿道场。昔鬼土所卜。即轮王建塔之地。有隋氏因而缉
焉。皇唐统天。增壮厥构。虽台殿有赫。而钟簴未雄。曰都维
那某等。显允令德。郁为纪纲。洞三学之奥府。张二严之巨
翼。以为是声闻则有以敷众美。不则无以遍十方。乃同寅
叶恭。倡议改作。我心匪石。彼应如云。缁流辅仁。而或勤或
懋。清信委施。而为冈为陵。于是乎远贸金精。博召良冶。凫
氏宰。陶人翼。镕范修。林朴植。火正叱咤以启号。风师阋怒
而陈力。巨扇咆哮。洪炉赫曦。焮夺清夜。光连紫微。旁通窦
以决注。下潜成于数围。察夫阴未凝。阳为烈。爙爆泉沸。气
卷三八九 第 22a 页
愤云泄。既旬而后实。既坚而后发。转于隧。渐于堂。混乎其
轮圆。洞然而博畅。仙兽勒于下。骊龙踏于上。蓄精诚。含寥
亮。乃神工之既济。而宝器之大壮也。且夫作有度而体有
经。侈弇均。厚薄中。则不播不石。不郁不柞。虽鸿音未扬。识
者已知其妙矣。故缁众咸跃。善愿克充。而县之衣冠。里之
髦彦。聚舍珍玩。翕营层台。崚嶒百常。沆瀣一色。然后插云
柱。倚天梯。骈辘轳。绾修索。攒畾[:#AS-FBED:●]力力以下拔。轧丰容而
上升。雄以笋鳞。颠以交扛。猛以簴权。作以离立。大器斯属。
洪椎乃铿。威音潼溶而一吼。虓响岌嶪乎三界。上极有顶。
卷三八九 第 22b 页
下弥空轮。飞行天仙。海陆神识。莫不警革尘滞。褰开冥蒙。
涤旷劫之瑕。灭长夜之苦。使浩福潜润。冥机坐融。其诸佛
神通之用乎。不然者。千钧之声。一杵之播。则曷以臻于是
矣。允釐僧务。本三势而克终。式遏剑轮。后四爰而长击。故
初起细而促。渐登锽以舒。既锐而入微。又增而复壮。于是
壮也。乃而毕为。(八字有误)若是者何。皆皇觉启导抑扬之深思
也。实欲普其念。周乎仁。张皇慈音。引曳悲韵。使万物咸若。
六时登闻。不惕不惶。以安以乐。或谓霆斗雷裂。山倾河泄。
灵祇歼走。猛毅僵蹶。皆恐怖杀伤之事。我大雄氏慈制。又
悲乎
卷三八九 第 23a 页
然哉。(五字有误)若乃禺禺圣贤。翼翼龙象。以之忏萨。以之引宣。
微妙其心。精进厥德。有秩有序。不差不忒。住持我象教。洋
溢我元风。洞达我幽明。清宁我邦国。神之不可以已。其在
兹乎。皇唐十有八年春仲月八日。是钟也既成。即其秋孟
月上弦。兹台也复构。他方圣众。咸飞来而赞扬。地中菩萨。
咸踊出而瞻仰。于是陈巨会以落之。张梵乐以考之。煌煌
乎休哉。越宝庭之能事毕矣。而宏范莫纪。又八稔于斯。河
南史凛然。文林之秀也。尉于右邑。摄兹铜章。惠化一清于
灌坛。希声重美于洪器。命我昭述。式副偫心之望焉。而主
卷三八九 第 23b 页
簿宏农杨量新尉杨光朝等。并高干才敏。力懋于道。勉奉
天秩。允恭仁祠。辅营乐石。赞就厥美。虽默者。果得不言乎。
铭曰。

灵钟上空仪法天。体道内虚含至圆。雄威蓄毓时乃宣。震
击铿锽流大千。十万调御及圣贤。应我真声开梵筵。一切
苦轮悲炽然。闻我真声咸息肩。虚空有尽福无边。神用广
大莫与先。

** 琅琊溪述(并序)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

卷三八九 第 24a 页

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
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
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
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他日
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
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造物遗功。若俟
后贤。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山不过十
卷三八九 第 24b 页
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
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
华发。亘陵被坂。吐火喷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
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舍瑟
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
石门松风。声类笙竽。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
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念兹
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 金刚经报应述(并序)


洪州牧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魏公。身挂元冕。心冥真如。

卷三八九 第 25a 页

昔尝奉般若法。以宏正见。虽颠沛造次。心与经俱。十有若
干年矣。皇帝中元年冬十月。车驾有避狄之师。百僚仓皇。
南驰商于。公为盗所攘。而亡其经。其往也。匪家之念。惟经
是悼。行与其获七宝也。宁见经。生与其亡四句也。宁舍身。
明年王正月。大驾返正。公为京兆尹。痛宏誓之未从也。则
惟经是图。末于元法寺之藏。藏人以送。公发函披卷。乃商
于所亡之本也。问守藏者。亦曰不知其所自而能得。公瞻
礼悲喜。捧持而泣。然后知精专感达。故随心而至。昭报肸
卷三八九 第 25b 页
蚃。其疾若答。顾谓孟子太常博士友顺志之。或曰。得与丧。
偶然尔。何必谓诚感乎。及对曰。诚于此者形于彼。故出其
言善。千里之外应之。此仁义忠信感于物者也。况第一义
谛。超贯仁义。自在慧力。不啻忠信。则因发而果从。心诚而
经还。是法味幽赞。非思议所可及。岂佛以般若之雨。启公
善牙。使因相以次获愿。进启乎无愿法之法欤。不然。何心
境元合。若律吕相召。岁在乙酉。公以异见告。及跪而述之
曰。

上士勤道。精应若驰。愿形于心。报亦随之。至感无碍。经斯
来归。护公身田。俾公断疑。公之善根。畴可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