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八六
卷三八六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六

卷三八六 第 1a 页
 独孤及(三)

**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

谨按礼经。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凡受命始
封之君。皆为太祖。继太祖而下六庙。则以亲尽迭毁。而太
祖之庙。虽百代不迁。此五帝三王所以尊祖敬宗也。故受
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祖颛顼而郊鲧。缵禹黜夏汤也。而
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
王。则明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上帝。惟汉氏崛起丰
沛。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不可以为祖宗。故汉以高皇
卷三八六 第 1b 页
帝为太祖。其先世微故也。非足为后代法。伏惟太祖景皇
帝以柱国之任。翼周弼魏。肇成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
以为有天下之号。天所命也。亦犹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
禘郊宗祖之位。宜在百代不迁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高祖。
犹周之祖文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高祖创业。当跻其祀。
是弃三代之令典。遵汉氏之末制。黜景皇帝之大业。同于
丰公太公之不祀。反古违道。失孰甚焉。夫追尊景皇帝庙
号太祖。高祖太宗所以崇尊尊之礼也。时更七圣。载经二
卷三八六 第 2a 页
百。名臣硕儒。备经讨论。未尝有献同异于宗庙。今将议其
全典。变更先圣制度。曷知其可。若配天之位既易。则太祖
之号宜废。祀之不修。庙亦当毁。尊祖报本之道。其坠于地
乎。汉制。擅议宗庙。以大不敬论。今武德贞观之宪章未改。
国家方将敬祀事以和神人。禘郊之间。恐非所宜言。臣谨
稽礼之旧文。参诸夏殷周汉故事。配飨天帝之制。请仍旧
典。谨议。

** 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

太师禀天纯懿。为唐股肱。两朝当国。庶绩惟允。论道赋政。
卷三八六 第 2b 页
送往事居。协恭秉彝。动罔违德。惠和以懋其事。明哲以保
其身。昔尝悬衡九流。剖竹四郡。刀尺之下无滞用。襦裤之
间无贫人。洛阳居守。东夏辑睦。天宝之季。二京为戎。皇舆
西狩。亿兆左衽。太师践危机不易心。处横溃不忘国。奋身
拔迹于豺狼之口。道不污而节不夺。忠之大者。至德乾元
年中。天下多故。皇纲未张。肃宗循汉宣故事。用刑名绳下。
而太师以曹参为师。持清静守职。励翼王度。将顺事典。人
亦宁一。厥猷茂焉。能知人。能官人。慎选乃僚。言刈其楚。至
有拔偫萃而取公器。不五六年比肩衮职者。光映策府。当
卷三八六 第 3a 页
代荣之。汉史称胡广与故吏陈蕃并为三司。太师有焉。夫
九德咸事。宽为之首。百工惟时。哲则能惠。宜其享天眉寿。
为国元老。古者生以行观其志。殁以谥易其名。谥之美恶。
视行之大小。后代或三字以表德。贞惠文子是也。或二字
以彰善。酂文终侯留文成侯是也。盖其迹大名盛。则礼优
谥崇。太师德冠搢绅。位侔周召。将加诔谥之制。宜以酂留
为准。谨按大戴礼。体和居中曰懿。文贤有成曰献。稽千载
之令典。合二名以配德。请谥曰懿献。谨议。

** 故御史中丞卢奕谥议

卷三八六 第 3b 页

卢奕刚毅而忠。直方而清。励精吏事。所居可纪。天宝十四
载。洛阳陷没。于时东京人士。狼狈鹿骇。猛虎磨牙而争其
肉。居位者皆欲保性命而完妻子。或先策高足。争脱羿彀。
或不耻苟活。甘饮盗泉。奕独正身守位。蹈义不去。以死全
节。誓不辱身。势窘力屈。以朝服就执。犹慷慨感愤。数贼枭
獍之罪。观者股慄。奕不变其色。西向而辞君。然后受害。虽
古烈士。方之者鲜矣。或曰。洛阳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
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奔。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谁
怼。及以为不然。勇者禦而忠者守。必社稷是卫。则生死以
卷三八六 第 4a 页
之。危而去之。是智免也。于忠何有。盖荀息杀身于晋。不食
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不避其难也。元冥勤其官而水死。
守位而忘躯也。伯姬待保姆而火死。先礼而后身也。彼四
人者。死之日皆于事无补。夫岂爱死而贾祸也。以为死轻
于义。故蹈义而捐生。古人书之。使事君者劝。然则禄山之
乱。大于里克孔悝。廉察之任。切于元冥之官。分命所系。不
啻保姆。逆党兵威。烈于水火。于斯时也。能与执干戈者同
其戮力。挽之不来。推之不去。岂不以师可亏。义不可苟。身
可杀。节不可夺。故全其操持于白刃之下。孰与夫怀安偷
卷三八六 第 4b 页
生者同其风哉。谨按谥法。图国忘身曰贞。秉德尊业曰烈。
奕执宪戎马之间。志藩王室。可谓图国矣。国危不能救。而
继之以死。可谓忘身矣。历官十一任。言必正。事必果。而清
节不挠。去之若始至。可谓秉德矣。先时黄门以直道佐时。
奕嗣之以忠纯。可谓尊业矣。请谥曰贞烈。谨议。

** 故左武卫大将军持节陇右节度经略大使兼鸿胪卿御史中丞赠凉州都督太原郡开国公郭知运谥议

郭知运骁勇有谋。善用兵。起行间为唐上将。当时唐兴百
卷三八六 第 5a 页
馀载矣。天下充富。太仓有二十年之蓄。元宗循汉武故事。
方锐意拓土。知运适与时会。遂乘天威。奋其材力。敢与虏
角。故能破默啜可汗以靖其北庭。败吐蕃。诛康待宾。陇坻
以西。烽火为息。慰荐麾下吏士。任必以才。往往超伦。绩用
茂著。王君[:#AS-876A:⿻奂比]以果勇代处分阃之寄。牛仙客出将入相。以
清干信谨称。斯又奖拔之明也。当时议者谓知运与郭虔
瓘王晙薛讷并为中兴名将。至今陇上将士思之。或有起
祠宇于故城。遗垒尸而祝之者。上元中。肃宗加太公望以
武成王之号。知运列于配食之位。则是勋伐事业。宜有以
卷三八六 第 5b 页
美称易其名者。谨按谥法。服叛怀远曰威。易曰。厥孚威如。
系辞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虞书曰。董之用威。传曰。非威
非怀。何以示德。则威者。圣人所以佐仁义以济天下者也。
施于名号。可以表将帅之德。请谥知运曰威。谨议。

** 駮太常停谥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议

礼时为大。顺次之。将葬易名。时也。有故阙礼。追远请谥。顺
也。假如诸侯五月而葬。鲁惠公之薨也。有宋师。至隐公元
年十月而改葬。不以踰时废礼。又公叔戌请谥。适当葬前。
谨按礼经。曾不言已葬则不可追谥。况帝王殊途。不相沿
卷三八六 第 6a 页
袭。新礼则死必有谥。不云日月有时。今请易名者五家。无
非葬后。苗太师一年矣。吕諲四年矣。卢奕五年矣。颜杲卿
八年矣。并荷褒宠。无异同之论。独知运以其子不幸。遂以
过时见抑。苟必以己葬未葬为节。则夫八年与五四年者。
其缓一也。而与夺殊制。无乃不可乎。议云。己孤暴贵。不为
父作谥。此谓其父无位。而其子则居大官。不当以已之贵
加荣于父也。礼不云乎。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礼。若知
运者。处方面之寄。位列九卿。茂勋崇名。与卫霍侔。饰终之
礼。宜加于他将一等。岂待因依嗣子。然后作谥。今之专征
卷三八六 第 6b 页
者。虽逢风云。化为侯王。其祖父爵位。与知运齿者鲜矣。奈
何惧名器等于草芥。以是杀礼。窃为近诬。乾元以来。累有
诏追赠百官祖父。内外文武具寮之先。悉蒙恩锡。或音徽
久沬。或墓木己拱。受大名贵位于九原者以万数。未尝以
殁代远近为限。夫赠谥一也。赠者一时之宠。谥者不刊之
令。今以岁久而废易名。是王泽浃于天下。而独隔于一人
也。当开元二年。吐蕃以举国之师入五原塞。击柝之声。闻
于咸雍。知运与郭虔瓘讨平之。以张王室。当时微知运。则
汧陇之西。左衽是惧。今朝廷方命将帅。以征不服。讨不廷。

卷三八六 第 7a 页

宜褒宠之。以劝握兵者。安可以葬久而废大典。况夫谥法
者。盖考其言行事业之邪正。必以字褒贬之。使生者闻美
谥而慕。睹恶谥而惧。不待赏罚。而贤不肖皆劝。是一字之
谥。贤于三千之刑。本非为殁者之子孙。以为哀荣宠赠之
具。假令知运无子。且未尝立功。苟位至上将。则谥不可废。
岂以其子之存亡。为请谥之可否。窃稽载籍。徵诸旧章。易
名之礼。请如前议。谨议。

** 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吕諲谥议

卷三八六 第 7b 页

吕諲任职从政。聪敏肃给。能以才智。润饰吏道。至德中。与
三司同鞫大狱。独引律文。附会经义而平反之。当时卒用
中典。諲参其论。在台司龊龊。虽无匪躬之能。然平章法度。
守而勿失。其为荆州。一年有成。号令明具。赋敛均一。物有
制而事有伦。大抵以威信为主。戮陈希昂。按申太芝之奸。
而三楚之人悦服。厥功茂焉。自至德以来。荷推毂受脤之
寄。处方面者数十辈。而将不骄。卒不堕。政修人和。如諲者
盖鲜矣。岂不以人散久矣。而兵未戢。挹浊流者难俟清。整
棼丝者难为功。諲当此时。能以慈惠易其疾苦。且训其三
军。如臂使指。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
卷三八六 第 8a 页
咏之。此其才略。必有过人者。虽欲勿褒之。其可乎。按谥法。
威德克就曰肃。禁暴威也。爱人德也。考礼议名。而拟诸形
容。请谥曰肃。谨议。

** 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

吕諲任宰相日浅。当时会肃宗躬亲万几庶政。偫臣畏威。
奉职而已。虽有谟谋于岩廊之上。莫由有知之者。及其荆
门之政。为仁由已。其略见于事。其惠被于物。其风谣存乎
人。故得而称之。议名之际。敢不阙其所疑。而录其尤著者。
有司之职也。其阅实诏狱。在未执政之前。已议之详矣。敢
卷三八六 第 8b 页
辱再告。至若推进名贤。使当大任。既同温室之树。且行状
所不载。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不书。今奉
符令。必用二字。且以忠配肃。谨按旧仪。凡殁者之故吏。得
以行状请谥于尚书省。而考行定谥。则有司存。朝廷辨可
否。宜任众议。今駮议撰谥异同之说。并故吏专之。伏恐乱
庖人尸祝之分。违公器不私之戒。且非唐虞师锡佥曰之
道。昔周道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代。而乱臣贼子惧。谥法
亦春秋之微旨也。在惩恶劝善。不在哀荣。在议美恶。不在
字多。文王伐崇。周公杀三监。诛淮夷。晋重耳一战而伯诸
卷三八六 第 9a 页
侯。武功盛矣。而皆谥曰文。以冀缺之恪德临事。宁俞之忠
于其国。随会之纳谏不忘其师。谋身不失其友。其文德岂
不优乎。而并谥曰武。固知书法者。必称其大而略其细。故
言武不言文。言文不言武。三代以下。朴散礼坏。乃有二字
之谥。二字谥非古也。其源生于衰周。施及战国之君。汉兴。
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俱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其事
业不一。谓一名不足以纪其善。于是乎有文终文成景桓
宣成之谥。虽渎礼甚矣。然犹褒不失人。唐兴。参用周汉之
制。谓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极言直谏。爱君而忘身。近贞。
卷三八六 第 9b 页
二德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公。谓萧瑀端直鲠亮。近贞。
性多猜贰。近褊。言褊则失其謇正。称贞则遗其吝狭。非一
言所能名。故曰贞褊公。其馀举凡推类。大抵准此。皆有为
为之也。若迹无殊途。事归一贯。则直以一字目之。故杜如
晦谥成。封德彝谥明。王圭谥懿。陈叔达谥忠。温彦博谥恭。
岑文本谥宪。韦巨源谥昭。唐休璟谥忠。魏知古谥忠。崔日
用谥昭。其流不可悉数。此并当时赫赫以功名居宰相位
者。谥不过一字。不闻其子孙佐吏有以字少称屈者。由此
言之。二字不必为褒。一字不必为贬。若褒贬果在字数。则
卷三八六 第 10a 页
是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不如周威烈王慎靓王也。齐桓晋
文。不如赵武威魏安釐秦庄襄楚考烈也。杜如晦王圭以
下。或成或懿或宪。不如萧瑀之贞褊也。历考古训及贞观
以来制度。似皆不然。今奉所议云。国家故事。宰相必以二
字为谥。未知出何品式。谨请具示。当以为按据。若忠者。臣
事君之常道。苟靖恭于位。谁则非忠。非有炳然之异。则不
必以为谥。至如议狱缓死。任贤举善。德之美者。然肃者。威
德克就之名也。亦足以表之矣。且月令有之曰。时及孟秋。
天地始肃。诗言之矣。曰曷不肃雍。又曰肃肃王命。仲山甫
卷三八六 第 10b 页
将之。肃严也敬也。忠之属也。天地不肃。则岁不成。宗庙不
肃。则礼不立。军旅不肃。则人不服。肃之时义大矣哉。若夫
以諲之从政也。威能以闲邪。德可以济众。故以肃易其名。
而忠在其中矣。亦犹夫随会宁俞之不称文。岂必因而重
之。然后乃为美也。魏晋以来。以贾诩之筹算。贾逵之忠壮。
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
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死
之日并谥曰肃。当代不以为贬。何尝徵一字二字为之升
降乎。谨上稽前典。下据甲令。参之礼经。而究其行事。请依
卷三八六 第 11a 页
前谥曰肃。谨议。

** 答杨贲处士书

上德无为。其次为而不扰。及为邦岁期。而人疲如初。终日
以贡赋不入。获谴于上官。遂以州比不调之琴。思解弦更
张之义。算口徵赋。以代他征。意欲因有为以成无为。为未
著而人已告怨。迹其所以然。无德故也。夫导政齐刑。民犹
免而无耻。况权道以反经为用。去德逾远。使无速谤。末由
也已。所喜幸苟有过。吾子知之。贻书见让。以直谅相益。商
也起予。孟孙爱我。吾子兼之矣。愧辱嘉贶。顾无以当之。三
卷三八六 第 11b 页
复白圭。欲罢而不能。然来书所陈。富人出万。今易以千。贫
人出百。今亦数倍。富倍优。贫倍苦。窃详雅旨。事或未然。昨
者据保簿数。百姓并浮寄户。共有三万三千。比来应差科
者。唯有三千五百。其馀二万九千五百户。蚕而衣。耕而食。
不持一钱。以助王赋。诗不云乎。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在于是矣。每岁三十一万贯之税。悉钟于三千五百人之
家。谓之高户者。岁出千贯。其次九百八百。其次七百六百
贯。以是为差。九等最下。兼本丁租庸。犹输四五十贯。以此
人焉得不日困。事焉得不日蹙。其中尤不胜其任者。焉得
卷三八六 第 12a 页
不襁负而逃。若以已困之人。已竭之力。杼轴不已。恐州将
不存。苟以是为念。安敢不夙兴夕惕。思有以拯之。方今为
口赋。诚非彝典。意欲以五万一千人之力。分三千五百家
之税。愚谓之可复。使多者用此以为裒。少者用此以为益。
损有馀补不足之道。实存乎其中。富人贫人。悉令均减。倍
优倍苦。何从而生。窃料动摇不安。以遁逃相扇者。不过以
规避之户与寄客耳。此辈浮食偷安。久漏差科。恶同均赋
税之名。祗思苟免。若编户地著者。虽驱之使逃。亦固不从。
今已择吏分官。以辨其等差。量分入赋。其数悬榜。以示之
卷三八六 第 12b 页
信。若信之不明。分之或过。等差之不均。官吏之不仁。困而
后去。谁曰不可。乃未及知敛之薄厚。辩之济否。望风聆声。
遽告劳而逃。斯岂为政者之过乎。顾礼义之不愆。孰能恤
叛者之言耶。天下无不食王土之臣。宁有不输王赋之民。
此辈饮国之泽。食地之利。将薄敛以助逋赋。则曰挈妻子
而去之。是与鸟兽蛮貊。无以异矣。其来既不可以奉征税。
其去亦何足以病州县。违之一邦。亦犹是也。等不为用。又
焉能资邻。然计斯人之徒。亦未必悉然。固或有不去者焉。
庶几其所济犹大。但不防之于微。拙诚有之。奉教三省。敢
卷三八六 第 13a 页
不知罪。子产铸刑书作邱赋以救郑国。而获讥于叔向。及
才不如子产。口算不如邱赋。吾子之言。过于叔向之直。中
心藏之。何日忘之。簿领拘限。莫由诣展。未见君子。驰诚无
极。不宣。舒州刺史独孤及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