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八二
卷三八二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二

卷三八二 第 1a 页
 元结(三)

** 道州刺史厅壁记

天下太平。方千里之内。生植齿类。刺史能存亡休戚之。天
下兵兴。方千里之内。能保黎庶。能攘患难。在刺史耳。凡刺
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
生类。皆受其害。于戏。自至此州。见井邑邱墟。生人几尽。试
问其故。不觉涕下。前辈刺史。或有贪猥惛弱。不分是非。但
以衣服饮食为事。数年之间。苍生蒙以私欲。侵夺兼之。公
家驱迫。非奸恶强富。殆无存者。问之耆老。前后刺史。能恤
卷三八二 第 1b 页
养贫弱。专守法令。有徐公履道李公廙而已。遍问诸公。善
或不及徐李二公。恶有不堪说者。故为此记。与刺史作戒。
自置州以来。诸公改授。迁黜年月。则旧记存焉。

** 茅阁记

己已中。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以威惠理戎旅。以简
易肃州县。刑政之下。则无挠人。故居方多闲。时与宾客。尝
欲因高引望。以抒远怀。偶爱古木数株。垂覆城下。遂作茅
阁。荫其清阴。长风寥寥。入我轩槛。扇和爽气。满于阁中。世
卷三八二 第 2a 页
传衡阳。暑湿郁蒸。休息于此。何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
大热。谁似茅阁。荫而庥之。于戏。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
不如是邪。诸公咏歌以美之。俾茅阁之什。得系嗣于风雅
者矣。

**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馀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欹嵌。盘缺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
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
卷三八二 第 2b 页
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
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
铭石上。彰示来者。

** 菊圃记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
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方华可赏。在
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
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于戏。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
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
卷三八二 第 3a 页
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
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
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
记后。

** 殊亭记

癸卯中。扶风马向兼理武昌。以明信严断惠正为理。故政
不待时而成。于戏。若明而不信。严而不断。惠而不正。虽欲
理身。终不自理。况于人哉。公能令人理。使身多暇。招我畏
暑。且为凉亭。亭临大江。复在山上。佳木相荫。常多清风。巡
卷三八二 第 3b 页
回极望。目不厌远。吾见公才殊政殊迹殊。为此亭又殊。因
命之曰殊亭。斲石刻记。立于亭侧。庶几来者。无所憾焉。

** 寒亭记

永泰丙午中。巡属县至江华。县大夫瞿令问咨曰。县南水
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栈
险以通之。始得搆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以阶槛凭空。下
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巅。若旦暮景风。烟霭异色。苍苍
石石[:#AS-FBED:●]庸。含映水木。欲名斯亭。状类不得。敢请名之。表示
来世。于是休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
炎蒸
卷三八二 第 4a 页
之地。清凉可安。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

** 广宴亭记

樊水东尽其南。乃樊山北鲜。津吏欲于鲜上以为候舍。漫
叟家于樊上。不醉则闲。乃相其地形。验之图记。实吴故宴
游之处。县大夫马公登之。叹曰。谢公赠伏武昌诗云。樊山
开广宴。非此地邪。吾欲因而修之。命曰广宴亭。何如。漫叟
颂之曰。古人将修废遗尤异之事。为君子之道。于戏。天下
有废遗尤异之事如此亭者。谁能修而旌之。天将厌悔往
乎。使公方壮而有是心也。吾当裁蓄简札。待为之颂。故作
卷三八二 第 4b 页
广宴亭记。以先意云。

** 九疑山图记

九疑山方二千馀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
疑之。谓之九疑。亦云舜望九峰。疑禹而悲。从臣有作九疑
之歌。因谓之疑。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
之峻峙。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
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
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由深渊。杉松百围。桧栝
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

卷三八二 第 5a 页

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山中。四水南流。灌于南海。五水
北注。合为洞庭。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
三百里。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或曰。若然者。兹山
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
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
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崙为西岳。衡华
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苑囿耳。但苦当世议者。
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故图画九峰。
卷三八二 第 5b 页
略载山谷。传于好事。以旌异之。如山中之往迹。峰洞之名
称。为人所传说者。并随方题记。庶几观者易知。时永泰丙
午年也。

** 二风诗论

客有问元子曰。子著二风诗何也。曰。吾欲极帝王理乱之
道。系古人规讽之流。曰何如也。夫至理之道。先之以仁明。
故颂帝尧为仁帝。安之以慈顺。故颂帝舜为慈帝。成之以
劳俭。故颂夏禹为劳王。修之以敬慎。故颂殷宗为正王。守
之以清一。故颂周成为理王。此理风也。夫至乱之道。先之
以逸惑。故闵太康为荒王。坏之以苛纵。故闵夏桀为乱王。

卷三八二 第 6a 页

覆之以淫暴。故闵殷纣为虐王。危之以用乱。故闵周幽为
惑王。亡之于积累。故闵周赧为伤王。此乱风也。订曰。子颂
善上不及羲轩汤武。闵恶又不及始皇哀灵。焉可称极帝
王理乱之道。对曰。于戏。吾敢言极。极其中道者也。吾且不
曰著斯诗也。将系规讽乎。如羲轩之道也久矣。谁能师尊。
如汤武之德。吾则不敢颂。为规法过于是也。吾子审之。

** 寱论

元子天宝中。曾预燕于谏议大夫之坐。酒尽而无以续之。
卷三八二 第 6b 页
大夫叹曰。谏议冗者。贫无以继酒。嗟哉。元子醉中议之曰。
大夫颇能用一谋。令大夫尊重如侍中。威权等司隶。若何。
大夫问谋。对曰。大夫得寱婢一人。在人主左右。以寱言为
先讽则可。请有所说。大夫不闻古有邰侯。侯家得寱婢。寐
则寱言。言则侯辄鞭之。如是一岁。婢寱如故。侯无如婢何。
有夷奴。每厌劳辱。寐则假寱。其言似不怨主。而若忠信。侯
闻问之。则曰素有寱病。寐中寱言。非所知也。引寱婢自辨。
词说云云。侯疑学婢。鞭之不止。瞢之钳之。奴寱愈甚。奴于
是重窥侯意。先事寱说。说侯之过。警以祸福。侯又无如奴
何。客有知侯祸机。因寱奴之先。扣侯门谏侯。侯以改过免
卷三八二 第 7a 页
祸。侯纳客为上宾。复其奴。命曰寱良氏。子孙世在于邰。大
夫诚能学奴效婢。假寱言以规谏人主。俾悔过追误。与天
下如新。大夫见尊重。威权何止侍中司隶。大夫乃叹曰。呜
呼。吾谓今之士君子。曾不如邰侯夷奴邪。

** 丐论

天宝戊子中。元子游长安。与丐者为友。或曰。君友丐者。不
太下乎。对曰。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
与松柏为友。坐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出游于国。见君子
则友之。丐者今之君子。吾恐不得与之友也。丐者丐论。子
卷三八二 第 7b 页
能听乎。吾既与丐者相友。喻求罢。丐友相喻曰。子羞吾为
丐邪。有可羞者。亦曾知未也。呜呼。于今之世有丐者。丐宗
属于人。丐嫁娶于人。丐名位于人。丐颜色于人。甚者则丐
权家奴齿。以售邪佞。丐权家婢颜。以容媚惑。有自富丐贫。
自贵丐贱。于刑丐命。命不可得。就死丐时。就时丐息。至死
丐全形。而终有不可丐者。更有甚者。丐家族于仆圉。丐性
命于臣妾。丐宗庙而不敢。丐妻子而无辞。有如此者。不可
为羞哉。吾所以丐人之弃衣。丐人之弃食。提罂荷杖。在于
路傍。且欲与天下之人为同类耳。不然。则无颜容行于人
卷三八二 第 8a 页
间。夫丐衣食贫也。以贫乞丐。心不惭。迹与人同。示无异也。
此君子之道。吾君子不欲全道邪。幸不在山林。亦宜具罂
杖随我作丐者之状貌。学丐者之言辞。与丐者之相逢。使
丐者之无耻。庶几时世始能相容。吾子无矫然取不容也。
于戏。丐者言语如斯。可编为丐论。以补时规。

** 漫论(并序)


乾元已亥至宝应壬寅岁。时人相诮议曰。元次山尝漫有
所为。且漫聚兵。又漫辞官。漫闻议云云。因作漫论。论曰。世
卷三八二 第 8b 页
有规检大夫持规之徒。来问叟曰。公漫然何为。对曰。漫为
公也。漫何以然。对曰漫然。规者怒曰。人以漫指公者。是他
家恶公之辞。何得翻不恶漫。而称漫为。漫何检括。漫何操
持。漫何是非。漫不足准。漫不足规。漫无所用。漫无所施。漫
焉何效。漫焉何师。公发已白。无终惑之。叟俛首而谢曰。吾
不意公之说漫至于此。意如所说。漫焉足耻。吾当于漫。终
身不羞。著书作论。当为漫流。于戏。九流百氏。有定限邪。吾
自分张。独为漫家。规检之徒。则奈我何。

** 化虎论

都昌县大夫张粲君英将之官。与其友贾德方元次山别。

卷三八二 第 9a 页

且曰。吾邑多山泽。可致麋鹿。为二贤羞宾客。何如。及到官。
书与二友曰。待我化行旬月。使虎为鹿。豹为麇。枭为鹧鸪。
虾蟆为兔。将以丰江外庖厨。岂独与德方次山之羞宾客
也。德方对曰。呜呼。兵兴岁久。战争日甚。生人怨痛。何时休
息。君英之化。岂及虎豹。将恐虎窟公城。豹游公庭。枭集公
楹。偫蛙匝公而鸣。敢以不然之论。反化君英。次山异德方
报君英。化虎之论。岂直望化虎哉。次山请商之君英。所谓
待吾化虎然后羞吾属也。其意盖欲待朝廷化小人为君
卷三八二 第 9b 页
子。化谄媚为公直。化奸邪为忠信。化进竞为退让。化刑法
为典礼。化仁义为道德。使天下之人心。皆涵纯朴。岂止化
虎而羞我哉。德方未量君英欤。次山故编所言。为化虎之
论。

** 管仲论

自兵兴已来。今三年。论者多云。得如管仲者一人。以辅人
主。当见天下太平矣。元子异之曰。呜呼。何是言之误邪。彼
管仲者人耳。止可与议私家畜养之计。止可以修乡里畎
浍之事。如此仲可当焉。至如相诸侯。材量已似不足。致齐
及霸。材量极矣。使仲见帝王之道。识兴国之礼。则天子之
卷三八二 第 10a 页
国不衰。诸侯之国不盛。如曰不然。请有所说。仲之相齐。及
齐彊富。则合请其君。恢复王室。节正诸侯。君若惑之。则引
祸福以喻之。君既听矣。然后约诸侯曰。今王室将卑。诸侯
更彊。文王风化。残削向尽。武王疆域。割夺无几。礼乐不知
其田。征伐何因而出。我是故谨疆域。勉日夜。望振兵威。可
临列国。得与诸侯会盟。一旦能新复天子之正朔。更定天
子之封畿。上奉天子复先王之风化。下令诸侯复先公之
制度。以为何如。若皆不从。我则以兵临于鲁。鲁不敢不从。
鲁从。则与鲁西临宋郑。宋郑从。则与三国北临燕卫。燕卫
卷三八二 第 10b 页
从。则与诸国西临秦晋。秦晋从。则与七国以尺简约吴楚。
吴楚从。则天下无不从之国。然后定约。若有果不从者。则
约从者曰。吾属以礼乐尊天子。以法度正诸侯。使小国不
常患弱。大国不敢怙彊。此诚长世之策。若天子国亡。则诸
侯交争。兵戈相临。谁为彊者。则安得世世礼让相服。宗庙
血食。我是故力劝诸侯尊天子。今某国犹豫。宜往问之。若
不从约。则与诸侯率兵伐之。分其疆土。迁其子孙。留百里
之地奉其宗社。下为诸侯广子孙之业。上为天子除不顺
之臣何如。如此。则诸侯谁敢不从。然后定天子封畿。诸侯
卷三八二 第 11a 页
疆域。舆服器玩。礼乐法度。征赋贡输。自齐鲁节正。节正既
定。乃共盟曰。有贰约者。当请命天子。废其骄凶。以立恭顺。
废其荒惑。以立明哲。敢不听者。伐而分之。如初约制定。于
是诸侯先各造邸于天子之都。诸侯乃相率朝觐。已而从
天子齐戒拜宗庙。礼毕。天子誓曰。于戏。王室之卑久矣。予
不敢望皇天后土之所覆载。将旦暮皂隶于诸侯。不可。则
愿全肌骨下见先王。今诸侯不忘先王之大德。不忘先公
之忠烈。共力正王室。俾予主先王宗祀。予若昏荒淫虐。不
纳谏诤。失先王法度。上不能奉宗祀。下不能安人民。尔诸
卷三八二 第 11b 页
侯当理尔军卒。修尔矛戟。约尔列国。罪予凶恶。嗣立明辟。
予若能日勉孱弱。力遵先王法度。上奉宗祀。下安人民。尔
诸侯当保尔疆域。安尔人民。修尔贡赋。共予郊祀。予有此
誓。岂云及予。将及来世。予敢以此誓誓于宗庙。予敢以此
誓誓于天地。诸侯闻天子之誓。相率盟曰。天子有誓。俾我
诸侯世世得力扶王室。使先王先公。德业永长。诸侯其各
铭天子之誓。传之后嗣。我诸侯重自约曰。诸侯有昏惑。当
如前盟。若天子昏惑不嗣。虐乱天下。诸侯当力共规讽谏
诤。如甚不可。则我诸侯共率礼兵及王之畿。复谏诤如初。

卷三八二 第 12a 页

又甚不可。进礼兵及王之郊。终不可。进礼兵及王之宫。兵
及王之宫矣。当以宗庙之忧咨之。当以人民之怨咨之。当
以天子昔誓咨之。当以诸侯昔盟咨之。以不敢欺先王先
公告之。以不敢欺皇天后土告之。然后如天子昔誓。如诸
侯昔盟。使管仲能如此。则周之天子。未为奴矣。诸侯之国。
则未亡矣。秦于天下。未至是矣。如曰仲才及也。君不从也。
仲智及也。时不可也。则仲曾是谋也乎。君不从之也欤。仲
曾是为也乎。时之不可也欤。况今日之兵。不可以礼义节
卷三八二 第 12b 页
制。不可以盟誓禁止。如仲之辈。欲何为矣。

** 县令箴

古今所贵。有土之官。当其选授。何尝不难。为其动静。是人
祸福。为其嘘噏。作人寒燠。烦则人怨。猛则人惧。勿以赏罚。
因其喜怒。太宽则慢。岂能行令。太简则疏。难与为政。既明
且断。直焉无情。清而且惠。果然必行。或曰关由上官。事不
自我。辞让而去。有何不可。谁欲字人。赠君此箴。岂独书绅。
可以铭心。

** 自箴

有时士教元子显身之道曰。于时不争。无以显荣。与世不
卷三八二 第 13a 页
佞。终身自病。君欲求权。须曲须圆。君欲求位。须奸须媚。不
能此为。穷贱勿辞。元子对曰。不能此为。乃吾之心。反君之
言。作我自箴。与时仁让。人不汝上。处世清介。人不汝害。汝
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
子。

** 冰泉铭(并序)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
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
卷三八二 第 13b 页
泉。以变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泉无冰。惟彼泉源。甘寒可
徵。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 五如石铭(并序)


涍泉之阳。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颠。均有如似。故命
之曰五如石。石皆有窦。窦中涌泉。泉诡异于七泉。故命为
七胜泉。石有双目。一目命为洞井。井与泉通。一目命为洞
樽。樽可贝[:#AS-FBED:●]居酒。石尾有穴。有如砻者。又如泷者。泉可渟
澄。匝石而流。入砻中。出而为泷。于戏。彼能异于此。安可不
称显之。铭曰。

卷三八二 第 14a 页

五如之石。何以为名。请悉状之。谁为我听。左如旋龙。低首
回顾。右如惊鸿。张翅不去。前如饮虎。饮而蹲焉。后如怒龟。
出洞登山。若坐于颠。石则如船。乘彼灵槎。在汉之间。洞井
如凿。渊然泉涌。澄澜涵石。波起如动。不旌尤异。焉用为文。
刻铭石上。于千万春。

** 丹崖翁宅铭(并序)


零陵泷下三十里。得丹崖翁宅。有唐节督者。曾为泷水令。
卷三八二 第 14b 页
去官家于崖下。自称丹崖翁。丹崖湘中水石之异者。翁湘
中得道之逸者。爱其水石。为之作铭。铭曰。

泷水未尽。泷山犹峻。忽见渊洄。丹崖千仞。磳磳丹崖。其下
谁家。门前断船。篱上钓车。不知几峰。为其四墉。竹幽石磴。
飞泉户中。怪石临渊。石[:#AS-FBED:●]因石[:#AS-FBED:●]因石巅。何得石巅。翁独
醉眠。吾欲与翁。东西茅宇。饮啄终老。翁亦悦许。世俗常事。
阻人心情。徘徊崖下。遂刻此铭。

** 阳华岩铭(并序)


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
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
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

卷三八二 第 15a 页

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崭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
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回。岑巅如辟。沟塍松竹。
辉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
讥我。以官矫时。名节彰显。丑如此为。于戏阳华。将去思来。
前步却望。踟[:#AS-876F:⿰⻊⿸广⿰豆寸]徘徊。

** 浯溪铭(并序)


卷三八二 第 15b 页

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
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命浯溪。铭曰。

湘水一曲。渊洄傍山。山开石门。溪流潺潺。山开如何。巉巉
双石。临渊断崖。夹溪绝壁。水实殊怪。石又尤异。吾欲求退。
将老兹地。溪古地荒。芜没已久。命曰浯溪。旌吾独有。人谁
知之。铭在溪口。

** 庼铭(并序)


浯溪之口。有异石焉。高六十馀丈。周回四十馀步。西面在
江口。东望峿台。北临大渊。南枕浯溪。庼当乎石上。异木夹
户。疏竹傍檐。瀛洲言无。由此可信。若在庼上。目所厌者。远
山清川。耳所厌者。水声松吹。霜朝厌者寒日。方暑厌者
卷三八二 第 16a 页
清风。于戏。厌不厌也。厌犹爱也。命曰庼。旌独有也。铭曰。功
名之伍。贵得茅土。林野之客。所耽水石。年将五十。始有庼。
惬心自适。与世忘情。庼傍石上。篆刻此铭。

** 峿台铭(并序)


浯溪东北二十馀丈。得怪石焉。周行三百馀步。从未申至
丑寅。厓壁斗绝。左属回鲜。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
潭。其势碅磳。半出水底。苍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巅胜异之
处。悉为亭堂。小峰歁窦。宜间松竹。掩映轩户。毕皆幽奇。于
卷三八二 第 16b 页
戏。古人有蓄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
则必山巅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今取兹石。将为峿台。
盖非愁怨。乃所好也。铭曰。

湘渊清深。峿台峭山[:#AS-FBEC:●]陵。登临长望。无远不尽。谁厌朝市。
羁牵局促。借君此台。一纵心目。阳厓砻琢。如瑾如珉。作铭
刻之。彰示后人。

** 东崖铭(并序)


峿台西面。㩻今[:#AS-FBED:●]支高迥。在亭为东崖。下可行坐八九人。
其为形胜与石门石屏。亦犹宫羽之相资也。铭曰。

峿台苍苍。西崖云端。亭午崖下。清阴更寒。可容枕席。何事
卷三八二 第 17a 页
不安。

** 寒泉铭(并序)


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峰上有老木。寿
藤垂阴泉上。近泉堪戙维大舟。惜其蒙蔽。不可得见。踟[:#AS-876F:⿰⻊⿸广⿰豆寸]
行循。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铭曰。

于戏寒泉。瀛瀛江湄。堪救渴暍。人不之知。当时大暑。江流
若汤。寒泉一掬。能清心肠。谁谓仁惠。不在兹水。舟楫尚存。
为利未已。

卷三八二 第 17b 页

** 异泉铭(并序)


天宝十三年。春至夏甚旱。秋至冬积雨。西塞西南有回山。
山巅是秋崩坼。有穴出泉。泉垂流三四百仞。浮江中可望。
于戏。阴阳旱雨。时异。以至柔破至坚。事异。以至下处至高。
理异。故命斯泉曰异泉。铭于泉上。其意岂独旌异而已乎。
铭曰。

何故作铭。铭于异泉。为其当不可阏。坼石出焉。何用作铭。
铭于异泉。为其当不可下。穷高流焉。君子之德。显与晦殊。
为此铭者。忘道也欤。

** 瀼溪铭(并序)


卷三八二 第 18a 页

乾元戊戌。浪生元结始浪家瀼溪之滨。瀼溪盖湓水。分称
瀼水。夏瀼江海。则百里为瀼湖。二十里为瀼溪。瀼溪浪士
爱之。铭之其滨。于戏。古人喜尚君子。不见君子。见如似者。
亦称颂之。瀼溪可谓让矣。让君子之道也。称颂如此。可遗
瀼溪。若天下有如似让者。吾岂先瀼溪而称颂者乎。铭曰。

瀼溪之澜。谁取盥焉。瀼溪之漪。谁取饮之。盥实可矣。饮岂
难矣。得不惭其心。不如此水。浪士作铭。将戒何人。欲不让
者。惭游瀼滨。

卷三八二 第 18b 页

** 抔樽铭(并序)


郎亭西郛有丛石。石临樊水。漫叟构石颠以为亭。石有窊
颠者。因修之以藏酒。士源爱之。命为抔樽。乃为士源作抔
樽铭。铭曰。

窊颠之石。在吾亭上。天全其器。实有殊状。如窦而底。似倾
几欹。非曲非方。不准不规。孟公高贤。命曰抔樽。漫叟作铭。
当欲何言。时俗浇狡。日益伪薄。谁能抔饮。共守淳朴。

** 退谷铭(并序)


抔湖西南是退谷。谷中有泉。或激或悬。为窦为渊。满谷生
寿木。又多寿藤萦之。始入谷口。令人忘返。时士源以漫叟
卷三八二 第 19a 页
退修耕钓。爱游此谷。遂命曰退谷。元子作铭。以显士源之
意。铭曰。

谁命退谷。孟公士源。孟公之意。漫叟知焉。公畏漫叟。心进
迹退。公惧漫叟。名显身晦。公恐漫叟。辞小受大。于戏退谷。
独为吾规。干进之客。不羞游之。何人作铭。铭之谷口。荒浪
者欤。退谷漫叟。

** 抔湖铭(并序)


抔湖东抵抔樽。西侵退谷。北汇樊水。南涯郎亭。有菱有荷。
卷三八二 第 19b 页
有菰有蒲。方一二里。能浮水与。漫叟自抔亭游退谷。必泛
此湖。以湖在抔樽之下。遂命曰抔湖。铭曰。

谁游江海。能厌其大。谁泛抔湖。能厌其小。故曰人不厌者。
君子之道。于戏君子。人不厌之。死虽千岁。其行可师。可厌
之类。不独为害。死虽万代。独堪污秽。或问作铭。意尽此欤。
吾欲为人厌者。勿泛抔湖。

** 七泉铭(并序)


道州东郭。有泉七穴。或吐于渊窦。或瀪于嵌臼。皆澄流清
漪。旋沿相奏。又有丛石欹缺。为之岛屿。殊怪相异。不可名
状。此邦岂世无好事者邪。而令自古荒之。乃修其水木。为
卷三八二 第 20a 页
休暇之处。每至泉上。便思老焉。于戏。凡人心若清惠。而必
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故命五泉。其一曰潓泉。次曰⺡[:#AS-FBED:●]
忠泉。次曰涍泉汸泉淔泉。铭之泉上。欲来者饮漱其流。而
有所感发者矣。留一泉名曰漫泉。盖欲自旌漫浪。不厌欢
醉者也。一泉出山东。故命之曰东泉。引来垂流。更复殊异。
各刻铭以记之。

** 潓泉铭

于戏潓泉。清不可浊。惠及于物。何时竭涸。将引官吏。盥而
饮之。清惠不已。泉乎吾规。

卷三八二 第 20b 页

** 汸泉铭

古之君子。方以全道。吾命汸泉。方以终老。欲令圆者。饮吾
汸泉。知圆非君子。能学方恶圆。

** 淔泉铭

曲而为王。直蒙戮辱。宁戮不王。直而不曲。我颂斯曲。以命
淔泉。将戒来世。无改淔焉。

** ⺡[:#AS-FBED:●]忠泉铭

不为人臣。老死山谷。臣于人者。不就污辱。我命⺡[:#AS-FBED:●]忠泉。
劝人事君。来漱泉流。愿为忠臣。

卷三八二 第 21a 页

** 涍泉铭

沄沄涍泉。流清源深。堪劝人子。奉亲之心。时世相薄。而日
忘圣教。欲将斯泉。裨助纯孝。

** 漫泉铭

谁爱漫泉。自成小湖。能浮酒舫。不没石鱼。漫也叟称。名泉
何为。旌叟于此。漫欢漫醉。

** 东泉铭

泉在山东。以东为名。爱其悬流。溶溶在庭。作铭者何。吾意
卷三八二 第 21b 页
未尽。将告来世。无忘畎引。

** 窊樽铭(并序)


道州城东有左湖。湖东二十步有小石山。山颠有窊石。可
以为樽。乃为亭樽上。刻石为志。铭曰。

井石何状。如兽之踆。其背䫜窊。可以为樽。空而临之。长岑
深壑。广亭之内。如见山岳。满而临之。曲浦回渊。长瓢之下。
江湖在焉。彼成全器。谁为之力。天地开凿。日月抆拭。寒暑
琢磨。风雨润色。此器大朴。尤宜直纯。勒铭亭下。以告后人。

** 朝阳岩铭(并序)


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诣都使计兵。至零陵。爱其郭中有水
卷三八二 第 22a 页
石之异。泊舟寻之。得岩与洞。此邦之形胜也。自古荒之。而
无名称。以其东向。遂以朝阳命之焉。前刺史独孤愐为吾
剪辟榛莽。后摄刺史窦泌为吾创制茅阁。于是朝阳水石。
始有胜绝之名。已而刻铭岩下。将示来世。铭曰。

于戏朝阳。怪异难状。苍苍半山。如在水上。朝阳水石。可谓
幽奇。岩下洞口。洞中泉垂。彼高岩绝崖。深洞寒泉。纵僻在
幽远。尤宜往焉。况郡城井邑。岩洞相对。无人修赏。竞使芜
秽。刻石岩下。问我何为。欲零陵水石。世人有知。


卷三八二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