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元结
元结 第 23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元结 第 1a 页

* 元结

结。河南人。天宝十三载进士。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
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功迁监察御史
里行。进水部员外郎。代宗立。拜道州刺史。进容管经略使。
加左金吾卫将军。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

** 说楚何荒王赋(上)


梁宠王召君史问曰。史之记事。无有遗乎。对曰。有之。臣楚
元结 第 1b 页
人也。请说楚人之遗事。昔闻臣何荒王使钓翁相水。相置
浮宫之所。相用罛钓之处。翁曰。臣相水多矣。不能悉说。请
说湘江之流。有砻有泷。其至险也。实回山如斗。㩻壁若合。
阳崖阴壑。景气常杂。崩流激声。空响相答。则有峮山[:#AS-FBED:●]囷
峻束。喷濆触沃。冲回瀪漩。圮崖开谷。故众声相喧。积气相
昏。鼘阗深沈。出入千里。常如凝阴。是以鱼经其中。皆鬣秃
鳞脱。目[:#AS-FBED:●]
[:#AS-FBED:●]腮嚅煦。忽为渊流。瀛瀛
油油。蕴淳无声。岛屿若浮。则有厌波涛湍险之苦者。必于
其閒养鳞让鬣。休游施舒。如此之处。皆曰鱼都。君王审之。
无易此乎。荒王眺叹曰。钓翁皂父。其思隘欤。乃欲置吾于
湘水一曲。钓罗病鱼。吾自相水
元结 第 2a 页
洞庭可矣。于是命造罛钓。于是命造浮宫。令罛钓所至。渊
无藏龙。令浮宫所状。与仙府比同。宫有天舟[:#AS-FBED:●]兀龙殿。当
居史端。实霝[:#AS-FBEC:●]女巫鬼祝女。司宫侍何荒王。而公族国卿。
莫得至焉。宫有艎台揭拔。类拟天都。薰珍钿涂。缨佩垂纡。
金珠玉炉。萧漻清泠。苾馥芬敷。臣何荒王于此台上。与妊
女嫭姝。双歌闲徐。娭然自娱。宫有艂堂舟[:#AS-FBEC:●]岑房。䑦馆艨
廊。载戏儿奴妓官。谐奴内臣。宫姥优倡。及玩器不名。戙维
宫傍。宫有联舟[:#AS-FBED:●]需。负土以为舟[:#AS-FBED:●]霝囿。囿多夭草媚木。
淫禽丑兽。宫有海之阙。仡倔解悬。左曰瑞风。右曰祥烟。宫
元结 第 2b 页
有四门。青气白云。丹景元寒。然后始为鹢城。匝宫屯备。交
战禁御。林[:#AS-FBEC:●]山罗攒峙。其馀骇鲸之舟[:#AS-FBED:●]良。飞龙之舫。凫
艋鹤舟[:#AS-FBED:●]锸。罗宫上下者。千里相望。浮宫可御。而罛钓无
成。臣何荒王乃浮浮宫于都龙之漩泠。出洞庭之南渶。将
观蛮师夷人。与渔者试罛钓于沅湘会浘。臣何荒王始见
积鱼之山。而喜色未起。及见罘犹畜。委钓未施。已潆洄渊
洑。周袤千里。罛中之鱼。皆触蹙锻骇。投跳委垒。可以荐车。
臣何荒王辇于其上。而心始喜。是日置鱼监。拜网尉。钓尹
司纶。各有等次。又有类龙学鳇。肘钓䏶釰。鹏腾鹗跃。潜深
错[:#AS-FEEF:●]
[:#AS-FBED:●]索。得怪鱼状龙者。皆差
授官爵。宠王
元结 第 3a 页
闻之喜曰。吾国无有长流激湍。平湘大渊。而不知有此乐
也。始知城池宫馆。为拘我之邸。山泽鹰犬。为劳我之方。当
诵记所闻。归学而主。君史证曰。不然。须臣言已。或可听焉。
臣闻浮宫之成也。臣何荒王令偫臣。有后为浮司不为浮
茅者族。百姓能率为浮家共为浮乡者复。男子能湍游上
下者为王宾。女子能渊居移日者为王嫔。未及一年。遂变
楚俗。川原有楚室之乡。江湖有骈舟之曲。家见湍上之悲。
户闻临渊之哭。时野有叹曰。呜呼。有国者非喜爱亡国。有
家者非喜爱亡家。当取其亡也。如喜爱者耶。今君上喜爱
元结 第 3b 页
浮宫罛钓。令臣下喜爱浮司浮乡。吾恐君臣各迷。而家国
共亡。此实楚正士叹臣何荒王。臣愿君王惊惧为心。指此
为箴。

** 说楚何惑王赋(中)


宠王聥然。复问君史曰。更有记乎。曰。有之。甚妖怪也。何故
不说。宠王曰。当必为吾说之。对曰。臣闻天鄙有山。山有玉
鼓。实有天霝[:#AS-FBED:●]鬼。扣之歌舞。声媚金石。韵便宫羽。宠王曰。
生休矣。吾将购之。君史证曰。不可。臣所不欲说者。惧君王
好之。君诚不忘欤。臣请备说。其可好乎。昔臣何惑王用阍
嬖之
元结 第 4a 页
谋。肆极荒淫。更经年岁。凿险填深。转馈通千里。万金五译。
臣妾借喻其心。然后云获。非霝[:#AS-FBEC:●]女女抚鼓。而天霝[:#AS-FBED:●]鬼
不舞。非霝[:#AS-FBEC:●]女女引和。而天霝[:#AS-FBED:●]鬼不歌。天霝[:#AS-FBED:●]鬼舞。一
容化。一分眄。一祥襜。一宛袂。臣何惑王见之。舒舒曳曳。若
多醇酎而不知所制。天霝[:#AS-FBED:●]鬼歌。一化颜。一主顾。一更声。
一换气。臣何惑王听之。娭娭懿懿。若已酎昏而不知所至。
天霝[:#AS-FBED:●]鬼歌舞。臣何惑王气如阳春。始霁时雨。天霝[:#AS-FBED:●]鬼
不歌舞。臣何惑王心若已丧。而颓坏不主。呜呼天霝[:#AS-FBED:●]鬼。
惑人至此。呜呼天霝[:#AS-FBED:●]鬼。媚人至斯。如有霝[:#AS-FBED:●]鬼宾[:#AS-FBED:●]页。
元结 第 4b 页
甡甡辅之。使臣何惑王之心无所不欲。使臣何惑王之意
无所不为。独言选女。于馀可知。其选女也。岂止嫈女[:#AS-FBED:●]嬴
美嫭。及霝[:#AS-FBEC:●]女未笄。将龉将齯。将女[:#AS-FBED:●]与将嫛。可喜美者。
母姨负抱。姑姊引提。诣于王宫。字籍王闺。然后割楚国庙
右。为天霝[:#AS-FBED:●]鬼作宫。分楚国社阳。为霝[:#AS-FBED:●]鬼宾[:#AS-FBED:●]页作馆。
悉楚国之好。奉之已穷。于所奉之心。其犹未满。楚国之人。
已悲咨冤怨。日苦其毒。其臣何惑王尚熙恞敷娱。日思未
足。野有直士。触而证曰。大王溺于天霝[:#AS-FBED:●]鬼。惑于霝[:#AS-FBED:●]鬼
宾[:#AS-FBED:●]页。不顾宗庙遂亡。人民如何。下命其令。且云舞者能
变一度。歌者能变一声。应霝[:#AS-FBED:●]鬼乐之节数。充寡人之性
情。且能富其亲族。又能贵其父兄。至于母姨姑姊。皆能与
元结 第 5a 页
之封邑。以为世荣。令行逾月。楚俗皆化。女忘蚕织。男忘耕
稼。里开学歌之馆。乡筑教舞之榭。遂使黄钟大吕。生溺惑
之声。孤竹空桑。起怨离之调。变风俗于一欢。忘正始于一
笑。大王未觉。遂不节损。此所谓凿颠覆之源。造乱亡之本。
今之所好则妖恶之物。所为又怪丑之事。羲轩之耳必不
肯听。尧禹之心必不肯喜。臣何惑王悟之。于是使嬖臣挟
玉鼓与霝[:#AS-FBED:●]鬼乐。使阍尹抱天霝[:#AS-FBEC:●]女霝[:#AS-FBED:●]鬼宾[:#AS-FBEC:●]页。锁
以金索。系于石人。沈之深渊。飞楫而旋。

** 说楚何惛王赋(下)

元结 第 5b 页


宠王曰。殆哉楚国。几为浮宫霝[:#AS-FBED:●]鬼乐所亡。君史曰。几亡
楚国。有甚于是。昔臣何惛王极暴极虐。使臣下得肆奸肆
佞。肆凶肆恶。臣何惛王不知如此。亡可待矣。而乃叹曰。于
戏。尧实皂帝。禹实隶王。殷周君长。并夫可方。焉有惨然劳
苦。而为人主。焉有隘然九州。而裂封诸侯。吾必合外荒夷
狄。海内人民。悉奉我为主。欲世世臣臣。此臣何惛王所云。
又谋变先王之典礼。更万物之名号。列宫官于海外。穷天
地而遍到。而复思稽极变化。徵验怪异。尽难得之物。充无
穷之意。荒娱厌怠。思计所为。度国土之不大。料财力之不
支。乃
元结 第 6a 页
令人曰。吾欲劳汝人民。休汝人民。汝人民岂知。今悉汝丁
壮。妇人继之。童翁分力。负载而随。我已老谋。我已名师。人
民听我。当无二思。所举既甚。所资不足。乃署官而贾。钳孤
而鬻。始令国中。绝人谤讟。赞谋者侯。敢谏者族。其令朝行。
其俗暮改。有以逃罪。正言不发。万口如封。谄媚相与。千颜
一容。野有忠臣。负符矫谒。伪为齐客。绐而证曰。臣入君王
之封域。见君王之风化。踟蹰路隅。不觉泣下。或闻哀号。或
闻悲呼。讯于闾里。必鳏寡茕孤。或见凶侈。或见骄奢。讯于
左右。必公侯之家。客说未已。臣何惛王曰。然乎谓何。对曰。
元结 第 6b 页
噫。君王不知忠正不植。奸佞骈生。能火[:#AS-FBED:●]肖歹[:#AS-FBED:●]古仁惠。
冒盖聪明。令巧媚得口为矛戟。令奸凶得心为甲兵。此皆
明迹甚于鬼神。发机有若雷霆。实畏君王已刍于牢圈。实
恐君王已暴夫乾枯。君王如何。不是念乎。臣恐楚国化为
荒野。臣恐君臣不如犬马。臣何惛王于是眄容而惭。抚身
而哀。仰为客曰。君幸怜之。得无戒哉。君为臣化心。心化身。
身化化人。呜呼。递化之道。在制于内外。外之入也有视听
言闻。内之出也有性情嗜欲。出入相应。必有祸福。臣何惛
王闻之。宴居化心。讽诵斯言。终身为箴。遂罢已成之事。寝
未成之谋。

元结 第 7a 页

废所贾之官。复所鬻之孤。敢谏者侯。赞谋者诛。君史言已。
王客捧酒。为宠王寿。起而赞曰。君史说楚。似欲戒梁。敢愿
君王。示鉴不忘。

** 大唐中兴颂(并序)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
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
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
元结 第 7b 页
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

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偫生
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晓我皇。
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
抚戎。荡攘偫凶。复服指期。曾不踰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
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祅灾。瑞庆大来。凶徒
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
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
何千万年。

** 虎蛇颂(有序)


元结 第 8a 页

猗玗子逃乱在石[:#AS-FBED:●]邑南。人云。猗玗洞中。是王(一作三下
同)虎之宫。中石[:#AS-FBED:●]邑之阴。是均蛇之林。居之三月。始知王
虎如古君子。始知均蛇如古贤士。然哉。猗玗子夺其宫。王
虎去而不回。猗玗子侵其林。均蛇去而不归。借顺惠让。可
作颂矣。

**  虎颂

猗王虎。将何与方。方古太王。非不方于今。今也惠让。不如
王虎之心。

元结 第 8b 页

**  蛇颂

猗均蛇。将何与俦。俦古延州。非不俦于时。时也顺让。不如
均蛇之为。

** 问进士(永泰二年通州问)


**  第一

问。天下兴兵。今十二年矣。杀伤劳辱。人似未厌。控强兵据
要害者。外以奉王命为辞。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国
家亦因其所利。大者王而相之。亚者公侯。尚不满望。今欲
散其士卒。使归乡里。收其器械。纳之王府。随其才分。与之
禄位。欲临之以威武。则力未能制。欲责之以辞让。则其心
未喻。若舍而不问。则未睹太平。秀才通明古今。才识杰异。

元结 第 9a 页

天下之兵须解。苍生须致仁寿。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  第二

问。往年天下太平。仕者非累资序。积劳考。二十许年。不离
一尉。至于入廊庙。总枢辖。则当时名声籍甚者得至焉。今
商贾贱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閒。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
州县。至于廊庙。不无杂人。如专经以求进。主文而望达者。
若不困顿于林野。则必悽惶于道路。今日国家行何道得
九流鉴清。作何法得侥倖路绝。施何令使人自知耻。设何
元结 第 9b 页
教使贤愚自分。

**  第三

问。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
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忽遇凶
年。谷犹耗尽。当今三河膏壤。淮泗沃野。皆荆棘已老。则耕
可知。太仓空虚。雀鼠犹饿。至于百姓。朝暮不足。而诸道聚
兵。百有馀万。遭岁不稔。将何为谋。今欲劝人耕种。则丧亡
之后。人自贫苦。寒馁不救。岂有生资。今欲罢兵息戍。则又
寇盗犹在。尚须防遏。使国家用何策得人安俗阜。不战无
兵。用何谋使纵遇凶年。亦无灾患。

元结 第 10a 页

**  第四

问。往年粟一斛。估钱四百犹贵。近年粟一斛。估钱五百尚
贱。往年帛一匹。估钱五百犹贵。近年帛一匹。估钱二千尚
贱。今耕夫未尽。织妇犹在。何故往年耕织。计时量力。劳苦
忘倦。求免寒馁。何故今日甘心寒馁。惰游而已。于戏。曩时
粟帛至贱。衣食至易。今日粟帛至贵。衣食至难。而人心勤
惰如此。其何故也。试一商之。欲闻其说。

**  第五

元结 第 10b 页

问。古人识贵精通。学重兼博。不有激发。何以相求。三礼何
篇可删。三传何者可废。墨氏非乐。其礼何以。儒家委命。此
言当乎。彼天女天孙。不知何物。彼日兄月姊。弟妹是谁。驵
侩与伧奴宁分。一纯将二精何说。孤竹之君何姓。新城老
妇何名。棘竹出自何方。毒铜产于何国。何乡无水可饮。何
地卧冰而温。何人恩信过于田横。何人壮勇等于关羽。何
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无浅近之不为。悉说。

** 贺广德二年大赦表

臣某言。臣伏奉某月日赦。某月日宣示百姓讫。伏惟皇帝
陛下以慈惠驭兆庶。以谦让化天下。凡所赦宥。皆允人望。

元结 第 11a 页

凡所敦劝。皆合大经。生识之类。不胜大幸。臣方领陛下州
县。守陛下符节。不得称庆下位。蹈舞阙庭。不任欢恋之至。
谨遣某官奉表陈贺以闻。

** 贺永泰改元大赦表

臣某言。某月日恩赦到州。宣示百姓讫。百姓贫弱者多。劳
苦日久。忽蒙惠泽。更相喜贺。欢呼抃跃。不自禁止。伏惟皇
帝陛下增修典礼。宏正纪度。劳谦慈惠。与人更新。此实兴
王之盛烈。明圣之至德。戴履天地。谁不庆幸。臣方镇守州
元结 第 11b 页
县。不得蹈舞阙庭。无任欢欣之极。谨奉表陈贺以闻。

** 辞监察御史表

臣某言。臣伏奉某月日敕。除臣监察御史里行。依前充山
南东道节度参谋。忽承天泽。不胜庆喜。负荷恩任。伏增忧
惧。臣在至德元年。举家逃难。生几于死。出自贼庭。远如海
滨。敢望冠冕。陛下过听。疑臣有才谋可用。谓臣以忠正可
嘉。枉以公诏徵臣。延问当时之事。言未可取。荣宠已殊。事
未可行。授任过次。其时以康元狡逆。陛下忧劳。臣亦不辞
疲驽。奉宣圣旨。招集士卒。师旅未成。又逢张瑾奸凶。再惊
江汉。臣恐陛下忧无制变。遂曾表请用兵。陛下嘉臣恳愚。

元结 第 12a 页

频降恩诏。圣私殊甚。特加超擢至今。臣自布衣。未踰数月。
官忝风宪。任兼戎旅。今不劳兵革。凶竖伏辜。臣不可终以
无能。苟安非望。自奸臣逆命。于今六年。愧无寸能。苟求禄
位。分符佩印。不知惭羞。戮辱及之。死将不悔。陛下忍而从
者。其可胜言。臣才弱识下。非智无谋。循涯顾分。实自知耻。
臣老母多病。又无弟兄。漂流殊乡。孤弱相养。伏愿陛下矜
臣愚钝。不合齿于朝列。念臣老母。令臣得以奉养。则圣朝
无辱官之士。山泽有纯孝之臣。不任悃之至。谨遣某官奉
元结 第 12b 页
表以闻。谨言。

** 请节度使表

臣某言。臣自以愚弱无堪。远迹江湖。全身之外。无所冀望。
陛下过听。徵臣顾问。今臣起家数月之内。官忝台省。尔来
三岁。无益效用。愧耻之甚。在臣无踰。臣窃以荆南是国家
安危之地。伏愿陛下不轻易任人。陛下若独任武臣。则州
县不理。若独任文吏。则戎事多阙。自兵兴以来。今八年矣。
使战争未息。百姓劳弊。多因任使不当。致使败亡。伏惟陛
下审择重臣。即日镇抚。全陛下上游之地。救愚臣不逮之
急。谨遣某官奉表以闻。

元结 第 13a 页

** 乞免官归养表

臣某言。臣以为才不称任。位过其量。不自知分。祸辱皆及。
臣才不如人。量识褊僻。踰越秩次。忝辱衣冠。人亦有惭。臣
自知愧。臣少以愚弱。不愿为吏。书学自业。老于儒家。今迹
在军中。日预戎事。此过臣才分。近于祸辱者矣。臣常恐荒
浪。失于礼法。自逸山泽。预于生类。今秽污台省。紊乱时宪。
此过臣才分。近于祸辱者矣。伏惟陛下察臣才分。不令乱
官。则贪冒苟进之徒。自臣知耻。陛下若官不失人。则天下
元结 第 13b 页
自理。故曰天下理乱。系之官人。臣以为官人之难。无敢易
者。陛下焉可易于臣哉。臣无兄弟。老母久病。所愿免官奉
养。生死愿足。上不敢污陛下朝列。是臣之忠。下不欲贻老
母忧惧。是臣之孝。愿全忠孝于今日。免祸辱于将来。伏惟
陛下许臣免官。许臣奉养。在臣庆幸。无以比喻。谨遣某官
奉表陈请以闻。

** 让容州表

臣结言。臣伏奉今月二十二日敕。授臣使持节都督容州
诸军事守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四月
十六日敕到。二十一日发付本道行营。臣实愚弱。谬当寄
元结 第 14a 页
任。奉诏之日。不辞忧惧。臣结中谢。臣闻孝于家者忠于国。
以事君者无所隐。臣有至切。不敢不言。臣实一身。奉养老
母。医药饮食。非臣不喜。臣暂违离。则忧悸成疾。臣又多病。
近日加剧。前在道州。黾勉六岁。实无政理。多是假名。频请
停官。使司不许。今臣所属之州。陷贼岁久。颓城古木。远在
炎荒。管内诸州。多未宾伏。行营野次。向十馀年。在臣一身。
为国展效。死当不避。敢惮艰危。但以老母念臣。疾疹日久。
时方大暑。南逾火山。举家漂泊。寄在湖上。单车将命。赴于
贼庭。臣将就路。老母悲泣。闻者悽怆。臣心可知。臣欲扶持
元结 第 14b 页
版舆。南之合浦。则老母气力。艰于远行。臣欲奋不顾家。则
母子之情。禽畜犹有。臣欲久辞老母。则又污辱名教。臣欲
便不之官。又恐稽违诏命。在臣肝肠。如煎如灼。昔徐庶心
乱。先主不逼。令伯陈情。晋武允许。君臣国家。万代为规。伏
惟陛下以孝理万姓。慈育生类。在臣情志。实堪矜悯。臣每
读前史。见吴起游宦。噬臂不归。温峤奉使。绝裾而去。常恨
不逢斯人。使之殊死。臣所以冒犯圣旨。乞停今授。待罪私
门。长得奉养。供给井税。臣之恳愿。尘黩天威。不胜惶恐。

** 再让容州表

元结 第 15a 页

草土臣结言。伏奉四月十三日敕。以臣前在容州。殊有理
政。使司乞留。以遂人望。起复臣守金吾卫将军员外置同
正员兼御史中丞使持节都督容州诸军事兼容州刺史
充本管经略守捉使。赐紫金鱼袋。忽奉恩诏。心魂惊悸。哀
慕悲感。不任忧惧。臣某中谢。臣闻苟伤礼法。妄蒙寄任。古
人所畏。臣敢不惧。国家近年。切恶薄俗。文官忧免。许终丧
制。臣素非战士。曾忝台省。墨缞戎旅。实伤礼法。且容府陷
没。十二三年。管内诸州。多在贼境。臣前行营。日月甚浅。宣
元结 第 15b 页
布圣泽。远人未知。有何政能。得在人口。使司过听。误有请
留。遂令朝廷。隳紊法禁。至使愚弱。秽污礼教。臣实不敢践
古人可畏之迹。辱圣朝委任之命。敢以死请。乞追恩诏。前
者陛下授臣容州。臣正任道州刺史。臣身病母老。不敢辞
谢。实为道州地安。数年禄养。容州破陷。不宜辞避。臣以为
安食其禄。蹈危不免。此乃人臣之节。其时臣便奉表陈乞。
以母老地远。请解职任。陛下察臣恳至。追臣入朝。臣以为
不贻忧叹。荣及膝下。人子之分。不图恩敕未到。臣丁酷罚。
哀号冤怨。无所迨及。今陛下又夺臣情。礼授容州。臣遂行
则亡母旅榇。归葬无日。几筵漂寄。奠祀无主。捧读诏书。不
元结 第 16a 页
胜悲惧。臣旧患风疾。近转增剧。荒忽迷忘。不自知觉。馀生
残喘。朝夕殒灭。岂堪金革。能伏叛人。特乞圣慈。允臣所请。
收臣新授官诰。令臣终丧制。免生死羞愧。是臣恳愿。臣今
寄住永州。请刺史王庭璬为臣进表陈乞以闻。

** 谢上表

臣某言。去年九月敕授道州刺史。属西戎侵轶。至十二月。
臣始于鄂州授敕牒。即日赴任。臣州先被西原贼屠陷。节
度使已差官摄刺史。兼又闻奏。臣在道路待恩命者三月。
臣以五月二十二日到州上讫。耆老见臣。俯伏而泣。官吏
元结 第 16b 页
见臣。已无菜色。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
岭南数州。与臣接近。馀寇蚁聚。尚未归降。臣见招辑流亡。
率劝贫弱。保守城邑。畬种山林。冀望秋后。少可全活。臣愚
以为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
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一州之人不叛。
则乱将作矣。岂止一州者乎。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
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盖少。思流亡者乃众。则
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
出之权门者也。凡授刺史。特望陛下一年问其流亡归复
元结 第 17a 页
几何。田畴垦辟几何。二年问畜养比初年几倍。可税比初
年几倍。三年计其功过。必行赏罚。则人皆不敢冀望侥倖。
苟有所求。臣实孱弱。辱陛下符节。陛下必当谨择。臣固宜
废归山野。供给井税。臣不任恳之至。谨遣某官奉表陈谢
以闻。

** 再谢上表

臣某言。某伏奉某月日敕。再授臣道州刺史。以某月日到
州上讫。臣前日在官。虽百姓不至流亡。而归复者十无一
二。虽寇盗不犯边鄙。而不能兵救邻州。虽赋敛仅能供给。
元结 第 17b 页
而有司不无罪状。虽人吏似从教令。而风俗未能移易。臣
又多病。不无假故。水旱灾沴。每岁不免。疾疫死伤。臣州尤
甚。以臣自讼。合抵刑宪。圣朝宽贷。犹宜夺官。陛下过听。重
有授任。伏恐守廉让者。以臣为苟安禄位。抱公直者。以臣
为内怀私僻。有材识者。辱臣于台隶之下。用刑法者。罪臣
于程式之中。臣所以不敢即日辞免。待陛下按验虚实。然
后归罪有司。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
官吏侵剋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
以货贿权势。而为州县长官。伏望陛下特加察问。举其功
元结 第 18a 页
过。必行赏罚。以安苍生。谁不自私。臣实不敢。所言狂直。朝
夕待罪。不任恳之至。谨遣某官奉表陈谢。

** 为董江夏自陈表

臣某言。月日敕使某官某乙至。赐臣制书示臣云云者。臣
伏见诏旨。感深惊惧。臣岂草木。不知天心。顷者潼关失守。
皇舆不安。四方之人。无所系命。及永王承制。出镇荆南。妇
人童子。忻奉王教。意其然者。人未离心。臣谓此时。可奋臣
节。王初见臣。谓臣可任。遂授臣江夏郡太守。近日王以寇
盗侵逼。总兵东下。傍牒郡县。皆言巡抚。今诸道节度以为
元结 第 18b 页
王不奉诏。兵临郡县。疑王之议。闻于朝廷。臣则王所授官。
有兵防禦。邻郡并邑。疑臣顺王。旬日之閒。置身无地。臣本
受王之命。为王奉诏。王所授臣之官。为臣许国。忠正之分。
臣实未亏。苍黄之中。死几无所。不图今日得达圣聪。臣今
年将六十。老母在堂。纵未能奉义捐生。则岂忍两忘忠孝。
臣少以文学。为诸生所多。中年自颐。逸在山泽。圣明无事。
甘为外臣。无何。以鄙僻之故。返为人知。遂污官次。以至今
日。臣又顷年贬谪。罪未昭洗。今所授官。复超越班秩。罢归
待罪。是臣之分。今陛下以王室艰难。寄臣方面。臣亦以忘
元结 第 19a 页
身许国。誓于皇天。伏惟陛下念臣恳至。谨因敕使臣某官
奉表以闻。

** 为吕荆南谢病表

臣某言。臣自去秋疾疹。以至今日。转加羸弱。庶事不理。某
月日附某官口奏请替。某月日又进状陈情。未蒙允许。伏
增忧惧。陛下应以臣久曾驱策。未忍替臣。臣实忧陛下方
隅。切须镇守。臣不能起止。四十馀日。艰虞之际。实虑变生。
今淮西败散。唐邓危急。在臣病废。岂敢偷安。伏望天恩。即
与臣替。傥馀生尚在。得至阙庭。犬马之心。死生愿毕。不胜
元结 第 19b 页
恳之至。谨遣某官奉表陈乞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