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陈兼
陈兼 第 2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陈兼 第 1a 页

* 陈兼

兼。秘书少监京父。官右补阙翰林学士。

** 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并序)


唐天宝十有一载。岁次寿星。陈留改文宣王宫。郡守河南
道采访处置使元公彦冲所以崇德树风。敬教劝学也。初
公以三务之隙。分命有司。修废功。举坠礼。而此堂也。旧规
偪陋。下宇将坏。我是以有经始之制。冬十月丙午。新宫成。
陈兼 第 1b 页
凡天下有道。则文教大洽。为政者克广旧典。以尊先圣。礼
也。浚仪令河东裴胜。叶恭大猷。祗奉成绩。乃立石于庙廷。
以旌盛德所庇云。

有三才然后有刚柔。刚柔交而利害作乎其中。于是横目
蚩蚩。天不能节。黄帝尧舜氏始以仁义拯溺其流。及乎夏
商而周监二代。有明堂之礼乐。教之首也。逮周德下衰。王
室卑而五霸起。彝伦坠而六学缺。天将持其木铎以授后
圣。繇是周公没五百岁而夫子生。云从龙。风从虎。大道既
作。天下化成。故夫子修诗书以酌虞夏殷周之损益。而国
风帝典备。约鲁史记以书二百四十二年之废兴。而乱臣
陈兼 第 2a 页
贼子惧。呜呼。不有大坏。何以见圣人之全功乎。粤若中都
之制。立民极也。以匡颓风。防不为曲。两观之法。用重典也。
以去奸宄。政不为苛。夹谷之会。诛无礼也。以尊两君。刑不
为僭。三预是邦之政。而鲁至于道。向使凤鸟来。河图出。东
周之化。其在鲁乎。呜呼。明王未兴。亢龙无辅。运匪我与。德
兮何衰。盖宏其教以救物。处其顺以安时。行藏屈伸。与化
推移。其世衰也。揭仁义于天下。其世平也。启土宇于身后。
出入百代。波流万方。孰不日用圣猷。钦若祀典。然后知素
王之德。与天地并。或曰。夫子栖栖于鲁卫陈蔡之閒。或者
陈兼 第 2b 页
其未智欤。君子曰。是智也。圣人与时消息。同彼忧患。不有
匡蒲之难。麟凤之感。何以戒苟合。安蒙求。使达者顺时。穷
者知命。然则卷舒之迹。其可究乎。奕奕新庙。庶人成之。有
以建诞敷之德。勿亟之化。盖黝垩其楹。元端其服。加衅器
之等。正当宁之位。王命所以宠旧章也。两楹之下。四科以
班。[兖]公东序西向。费侯鄂(一作酂)侯薛侯徐侯卫侯齐侯黎
侯吴侯魏侯西序东向。其馀未入室者。画衣冠于四(一作
西)墉配祭。所以辨等威也。议者谓我邦君。于是乎建宏规
而播新命。修令典而崇明祀。讲义以度功。懋功以从时。训

陈兼 第 3a 页
以成德。昭德以合礼。六者礼之善物。而时有迁。邑有改。不
铭考父之鼎。纪奚斯之功。是废名也。何以示后嗣。遂命客
卿前封邱县丞泗上陈兼志之。

* 陈章甫

章甫。开元中进士。

** 与吏部孙员外书

某叩头伏地。上书吏部员外孙公阶[:#AS-89F3:⿰户己]。伏惟拔英苗而佐
明主。奉盛德而居要路。亦光天衢树桃李之秋也。仆非敢
隐籍名实。昨闻户部检报。似有参差。呜呼。虽有周孔之才。
陈兼 第 3b 页
无所施也。矧兹虚陋。能勿非乎。但仆一卧嵩邱。二十馀载。
既不能学许由巢父务光伯成。终至青云。高谢尧禹。而乃
弃藜杖。脱草衣。荐颂云坛。陪科岳牧。此已孤负芝桂。损辱
高风矣。若缘籍有误。蒙袂而归。亦何面目垂见巢由旧邱。
光成隐路耳。公言泉百氏。腹笥九经。前古取人。应所多见。
至于傅说无姓。殷后致盐梅之地。屠羊隐名。楚王延三旌
之位。未闻徵籍也。范睢折胁于魏。改名为张禄先生。秦用
之为相。张良报仇。变名姓而亡。汉祖因之。实取天下。何必
考名也。是知善收贤者。不以小瑕弃大美。今若以籍名有
陈兼 第 4a 页
误。便废其人。仆恐蔽贤之议。在有司矣。夫籍者。所以编户
口计租税耳。本防偫小。不约贤路。若人有大才。不可以籍
弃。苟亡其德。虽籍何为。谨按周礼乡大夫职曰。国中自七
尺以及六十。皆征之。其舍者。为贤也贵也。服公事也。注。舍
谓若今复除其计耳。所以优贤能也。三岁则考其德行道
艺。偫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而受之。登于天府。郑司
农云。若举孝廉茂才。由此观之。乃举贤之馀事尔。比来天
下此道都丧。无论贤贵。宜被籍书。所以风俗不淳。贤能不
劝。由此故也。公为官择才。务协于治典。进贤辅政。何拘于
陈兼 第 4b 页
版图。且古之招贤。降蒲轮束帛。卑辞厚礼。犹恐不来。今乃
坐徵籍书。务在駮放。此所谓嫉贤也。若将古不足法。谓时
无贤才。经邦致治。非籍勿用。于是仆也。鞭骨自悔。裹足而
亡。虽分国如锱铢。终不敢望于臣仕也。

** 亳州纠曹厅壁记

汉官仪。郡主簿秩四百石。纲纪一郡。纠整不法。岳牧无政。
苍生有瘼。则天子责我。污吏侵人。奸声载路。则使臣责我。
吏不述职。曹有留事。则二千石责我。役夺人时。官有虐典。
则黎元怨我。由此观之。录事参军。待责之府也。所以天官
陈兼 第 5a 页
署吏。独难其人。触邪外台。礼隆其秩。由斯赏拔。多至重官。
谯亳都上应星火。禹贡属徐州分野。陇西李公。负王佐之
才。所以顾盼厅壁。叹曰。官犹四序。功成者去。屋壁无记。吾
将安仰。始编旧政。令余叙之。天宝九载七月十日记。

** 梅先生碑

汉成帝时。纲纪颓坏。先生以书谏天子者再三。夫火政虽
去。而剑履閒健者犹数百位。尚不能为国家出力以断佞
臣头。复何南昌故吏愤愤于其下。得非南昌远地也。尉下
寮也。苟触天子网。突倖臣牙。止于殛一狂人。噬一单族而
陈兼 第 5b 页
已。彼公卿大臣。有生杀喜怒之任。有朋党蕃衍之大。出一
言。作一事。必与妻子谋。苟不便其家。虽妾人婢子。亦撄挽
相制。而况亲戚乎。况骨月乎。虽有忧社稷心。亦噤而不吐
也。呜呼。宠禄所以劝功。而立大者不语朝廷事。是知天下
有道。则正人在上。无道。则正人在下。余读先生书。未尝不
为汉朝公卿恨。今南游。复过先生里。吁。何以为道之多也。
遂碑。

* 庾光先

光先。邓州新野人。官御史。迁吏部员外郎。安禄山之乱。不
陈兼 第 6a 页
受伪署遁去。后事肃宗。官至吏部侍郎。

** 对两贯判

**  甲先有两贯一延州一属鄯州为定甲诉云先属延州

国正封略。氓编邑闾。定要荒之制。莫非王土。开版图之职。
司于封人。甲唯常流。迹齿编庶。居先零之地。早及戎风。近
烧当之俗。久覃宏化。既因流寓。终是播迁。失延州之故乡。
隶鄯部之外郡。亦犹宰嚭辞宋。陶朱去越。蓬飘萍转。曾何
足以少留。维桑及梓。固不忘于祗载。省司既定。诚合三缄。
甲且有词。须分二里。至若军落关右。地阔流沙。总六郡之
陈兼 第 6b 页
兵马。当三边之要害。戎羯时抄。边人屡耸。事资捍禦。安可
辄移。如或身列荣班。苟非规免。情有深于怀土。人何系于
匏瓜。叩其两端。宜不然矣。

* 毋煚

煚。右率府冑曹参军。开元时。被诏与马怀素等校正秘籍。

** 对申公杜门判

**  申公杜门不出聚远方众百馀人里中兴讼

达士尊德。至人荣道。金图玉。自勤邹壁之书。绿绶青章。

陈兼 第 7a 页

不乐汉庭之贵。申公括囊坟史。养道衡门。洞曹曾之书仓。
拟任永之经苑。知尚仁乎迹重。任吾德以逾高。闻里俗之
事乖。杜兹门而不出。仲舒之帷屡下。太邱之众增多。适光
阐于邦儒。遽辞兴于里讼。况诗宗传府。马郑之徒。鸿儒硕
生。游夏之党。周人纪律。不睹于前科。郑国铸书。未彰乎旧
法。庶惟先哲。谓合通方。

** 对小吏欢言判

**  景与小吏欢言倨见功曹将黜不伏

陈兼 第 7b 页

声同律和。气合形比。度辽舍雁门之守。独揖书生。中郎捐
座客之谈。方迎处士。吁惟小吏。职在含香。光逸有著于美
名。李斯果升乎列位。神期暗许。能纡长者之欢。精义其同。
何废达人之话。功曹望惭乐广。才谢范滂。空嫌倨见之轻。
遂启黜贤之责。不省诸已。翻欲退人。巡覆再三。匪闻其可。
磁石非曲针之取。武魄无俯芥之收。舍凡就能。幸从其议。

** 对归胙判

**  甲监享以胙归父馂而祭

宗庙崇仪。礿尝明祀。先王有以尊祖考。历代所由追飨敬。
惟甲趋名。奠奉烝羞。与于蜡宾。非喟然之有叹。侍于邦祭。

陈兼 第 8a 页

闻立者之无跛。接神旌而下御。来尽肃恭。送灵驿而方行。
去升微灭。眇威仪之奕奕。期降福之穰穰。已而往辟云除。
笙镛则阙。罢仪于国。休事于家。致胙以归。奉其亲乎则可。
既馀为馂。因设祭而何乖。永言礼经。瞻彼祀典。匪伊天降。
宁惟地出。有误于事。贻谤何逭。

** 撰集四部经籍序略

窃以经坟浩广。史图纷博。寻览者莫之能遍。司总者常苦
不多。何暇重屋复床。更繁其说。若先王有阙典。上圣有遗
陈兼 第 8b 页
事。邦政所急。儒训是先。宜垂教以作程。当阐规而开典。则
不遑启处。何获宴宁。曩之所修。诚惟此义。然体有未惬。追
怨良深。于时秘书省经书实多亡阙。诸司坟籍。不暇讨论。
此则事有未周。一也。其后周览人閒。颇睹阙文。新集记贞
观之前。永徽已来不取。近书采长安之上。神龙已来未录。
此则理有未宏。二也。书阅不遍。事复未周。或不详名氏。或
未知部伍。此则体有未通。三也。书多阙目。空张第数。既无
篇题。实乖标榜。此则例有所亏。四也。所用书序。咸取魏文
贞。所分书类。皆据隋经籍志。理有未允。体有不通。此则事
实未安。五也。昔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

陈兼 第 9a 页

刘歆作七略。王俭作七志。踰二纪而方就。孰有四万卷目。
二千部书。名目首尾。三年便令终竟。欲求精悉。不其难乎。
所以常有遗恨。窃思追雪。乃与类同契。积思潜心。审正旧
疑。详开新制。永徽新集。神龙近书。则释而附也。未详名氏。
不知部伍。则论而补也。空张之目。则检获便增。未允之序。
则详宜别作。纰缪咸正。混杂必刊。改旧传之失者三百馀
条。加新书之目者六千馀卷。凡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
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史录十三家。八百四十部一万七
陈兼 第 9b 页
千九百四十六卷。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一万五千
六百三十七卷。集录三家。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
八卷。凡四部之录。四十五家。都管三千六十部五万一千
八百五十二卷。成书录四十卷。其外有释氏经律论疏道
家经戒符箓。凡二千五百馀部九千五百馀卷。亦具翻译
名氏。序述指归。又勒成目录十卷。名曰开元内外经录。若
夫先王秘传。列代奥文。自古之粹籍灵符。绝域之神经怪
牒。尽载于此二书矣。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
之能事。帝王之达典。而去圣已久。开凿遂多。苟不剖判条
源。甄明科部。则先贤遗事。有卒代而不闻。大国经书。遂终
陈兼 第 10a 页
年而空泯。使学者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追
日。莫闻名目。岂详家代。不亦劳乎。不亦弊乎。将使书千帙
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
精术尽探。圣哲之睿思咸识。不见古人之面。而见古人之
心。以传后来。不愈其已。

** 代茶馀序略

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
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 李玭

陈兼 第 10b 页

玭。蕲州黄梅人。开元中。元宗梦神人自称庐山使者。因为
立庙。下诏所在学士制碑文。作者六百八十一人。独玭文
合旨。召不赴。

** 太平官九天使者庙碑

伏稽诸大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惟道
也。生三混成。洞微于变化。惟神也。得一而妙。蓄秘于恬冥。
钦若太元。遐徵妙有。运陶甄之极。不独尊欤。后唐累圣光
华。大明终始。陟曦阳之午。廓照瑶京。操元命之符。铭昌鼎
算。白云孤峙。时望嵩邱。紫㤅千龄。日飞函谷。我开元神武
陈兼 第 11a 页
皇帝圆灵受眷。方舆宠秘。握元珠之妙。捐可宝之珍。演至
道于希。刊杂法之凝滞。乃圣一也。于穆祀典。清庙皦皦。孝
友光明。天地冥洽。乃神二也。剑戟之器。返于三农。弧矢之
威。神断六合。乃武三也。察时变者。观乎天文。人习凡庸。无
阶测圣。乃文四也。故冲精象外。高视鸿名。昴荐河图。灵朝
海若。尧心摄照。顾言筌于几蘧。轩目司明。屈旌乘于茨隗。
所以虞环益地。夏玉从天。纳殊赆于西王。展告成于东后。
五龙推纪。迈梁甫之高曾。八骏巡游。陋昆墟之辙迹。昭回
上转。山岳下腾。列圣攸居。通仙福会。文皇质义。武帝佩图。
陈兼 第 11b 页
至道之兴。其来尚矣。自华封献寿。圣德祈年。金格传书。珠
鎏味液。公主以天慈入道。挹化芙蓉。秘监以王子出家。调
芳芝朮。北方著列仙之籍。南州希至学之因。圣绪无为。斯
其有作。乃眷偫岳。真君道府。光启祠室。幽赞神宗。青城庐
岳二山者。佐命偫峰之望也。丈人仙箓。秘谛真君。使者灵
司。孔昭冥察。名书五法。举亚三魔。滀泄崇峦。冀弗骞于物
阜。寒暑穹谷。将必顺于人时。开元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降明旨曰。青城山丈人庙。庐山使者庙。宜准五岳真君庙
例。抽德行道士五人。焚修供养。仍委所管拣择灼然道
陈兼 第 12a 页
行者安置。具年名申所由。敕置庙使内供奉将使者真图。
建立祠庙。并章醮行道。设斋使大宏道观法师张平公。粤
自秦京。宣猷江服。焕丹青之节。赐元牡之仪。驿传光临。云
岩皎色。使持节江州诸军事守江州刺史独孤祯。重镇柴
桑。孚谣枳棘。时观武库。代服文雄。经始干城。全摹益厉。崇
规逸丽。壮思逾分。朝散大夫行长史杨楚玉行司马皇甫
楚玉浔阳县令魏昌等。恭惟圣善。式议灵场。道俗虔精。冥
休推异。爰初筑土。则雨霾烟嶂。俄顷伫立。而色霁霞标。宝
龟奠臬之辰。金虬驿程之际。阴濛荐密。黮晦遄交。注想元
陈兼 第 12b 页
空。肃思皇道。芬芳载洁。章醮翘襟。六虚窈冥。一夕融朗。半
空之上。忽吐神辉。缀灼九徼。颎扬千仞。寮寀率抃。人吏并
观。昔天灵降周。以云门舞奏。神光烛汉。以太乙登禋。然北
陆气交。南州燠变。物委霜霰。人嗟冱寒。使法师恬恳仙庭。
凭威国命。故元冬易煖。朱景敷晖。畅于幽明。优乎力役。并
利攸往。咸欣子来。使兹胜郊。遂臻灵域。腾赪桂岭。郁翠松
岩。召斲郢门。僝材荆岫。疏峻墄。缭长垣。红壁列钱。丹楹绣
础。三閒四表。炳绘文[:#AS-8F57:●]。八维九隅。悬锼镂槛。虹梁亘欂。风
牖承楣。冽井蕖鲜。芳坛竹埽。银铺月晓。瑶簴霜开。至若圣
陈兼 第 13a 页
理全幽。真容罕测。夫其秘状。远降使司。盖考三仙之图。不
于九牧之鼎。皦姿粉垩。备质光妍。符彩冥标。侔灵瑞表。工
徒罄想。殊思感通。斋室盟祠。既优如在。霓旌霞旆。时飏羽
仪。列冠名山。礼均行潦。覃薰紫极。供养黄冠。玉釜常煎。金
垆永。牲牷革享。鸾凤于飞。露挹神翁。星临婺女。清吹洞唱。
天注匏瓜之津。匹水仙宫。海曲蓬莱之岛。龙骧凤翥。飘亶[:#AS-FBED:●
]羽净戒之庭。师子辟邪。趯跃精思之地。珠幡卫筤。琼盖
拥舆。法供大厨。六时朝念。真经云帙。万劫精修。弗剪茅茨。
明代久彰于克俭。经营梓匠。神理邈尊于宠光。圣渥堂闱。
陈兼 第 13b 页
灵栖窟宅。朅来禔福。不亦宜乎。冬十有二月。司存式命。毕
钩绳也。元门道士章冲寂等。挹教五千。齐欢亿兆。历仙阶
而仰止。攀睿算以骧诚。天使愿奉于雕镌。心存魏阙。法众
希凭于苕琬。道在吴岑。春水桃花。迷源遂远。幽林杏坞。胜
地非遥。伏荷天休。敢述颂曰。

道秘重冥。神幽福庭。三景运极。五岳栖灵。其真有物。厥妙
无形。理则恍惚。功惟泰宁。于赫皇极。昭融亭造。睿握元珠。
祥丕大宝。苍垠集贶。紫云宗道。致享百神。探因五老。乃眷
崇山。岳灵之秘。三象浮精。十华仙使。威畜云雨。神存天地。

陈兼 第 14a 页

法象昭凝。真图炳粹。幸明德之嘉运。降幽祠之宠章。扈仙
仪兮肃肃。煜瑞彩兮煌煌。烁琳宫之夕照。拂琪木之神光。
雕辉兮翠辇。玉釜兮调香。撷五芝于秀崿。搴八桂于飞梁。
龙吟凤舞天路长。青云衣兮白霓裳。节空歌于瑶磬。臻羽
旆于琼浆。冥激兮福宇。飘眇兮神极。牵匹水之布流。睨香
炉之绮色。留鹤语于千载。翥鸾[:#AS-88E3:●]兮一息。绛河真母将易
逢。碧海仙姑淼难测。恭至道兮三五。奉休符兮万亿。纪贞
石于名山。壮洪规于帝力。

陈兼 第 14b 页

* 苏源明

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预。字弱夫。天宝中进士。更试集贤
院。累迁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召拜国子司业。安禄山
陷京师。以病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诰。
终秘书少监。

** 自举表

草莽臣某言。臣实陋微。素乏才业。将遂长往。守此无用。天
鉴孔明。泽覃幽僻。伏奉今年正月五日制。诣阙自举。不次
之私。无限于物。岂伊庸菲。所当膺荷。伏惟开元神武皇帝
陛下道密旒扆。德孚天地。忝在草木。幸均雷雨。朝夕微命。

陈兼 第 15a 页

虚受臣生。偃卧穷薮。讵知帝力。展义介邱。肆觐偫后。得列
庶人之閒。不在役夫之上。王者能事。邦家烈光。耳未前闻。
目所毕睹。载怀涵育。无答造化。孰谓圣恩。曲贷岩壑。顾惭
庸近。何阶对扬。臣闻明主临下也。务求才以自辅。贤臣事
上也。当量能以自进。臣才非令问。誉寂乡党。志尚庸寡。理
绝闻知。县令臣柳国状臣于编户之中。刺史臣柳绛谕臣
以明制之意。且臣山东一布衣耳。在升平之时。徵求之日。
非自察者。难审其可。苟欲避严令。发困蒙。心灵震越。寝寐
陈兼 第 15b 页
惊悸。无任承恩喜跃之至。

** 谏幸东京疏

臣等今月四日及七日上言车驾幸东京不便。吁天而诉。
稽首而祈。竭诚不精。留中不下。臣等自咎自毒。若惛若狂。
以为雨淫孟冬。霖积季秋。道路且泥。甚不可一也。从春大
旱。方始秋苗。田农之閒。十已耗半。方且敛穫。犹未收入。先
之以清道之役。申之以祗顿之苦。水欲澄而挠之。人欲静
而棼之。甚不可二也。臣等每立廊下。窃见旌旗之下。尽是
饿夫。执殳仆于行门者。日见一二。市井之中。半是馁人。或
求食死于路傍者。日见四五。甚不可三也。奸人连墙。盗儿
陈兼 第 16a 页
接栋。磨砺以须陛下出尔。前麾凌于灞上。凶人肆于城中。
御史大夫必不能愊而禦之。甚不可四也。臣等伏料之。殷
鉴不远。近在天宝十五载季夏尔。圣皇巡蜀后。大都内府
财货。朝臣富民资产。尽在道路之手。有乘马驶驴入宣政
紫宸殿者。扰乱如此。一至于是。况陛下复二都有四海日
浅。钱谷满蓄不及曩时者。必为利而行。此贼臣作计诱掖
陛下而已。诗曰。三星在罶。臣不胜呜咽。为陛下痛之。宜速
下诏书罢东幸。不然。穷隶乐祸。已扼腕尔。甚不可五也。方
今犯王畿者。河洛驿骚。侮侯服者。江湖叛涣。诗曰。中原有
陈兼 第 16b 页
菽。庶人采之。彼思明康楚元者。采菽之庶人也。陛下何遽
轻万乘而媒孽速成之邪。甚不可六也。自河南北尽为盗
境。淮东江西又见修阻。王公已下。未给廪禄。将士已来。且
支日月。陛下中官冗食。不减往年。梨园杂伎。有盛今日。陛
下未得穆然高枕。用此奚为。中官指使太常正乐外。一切
放归。仍给长牒。勿事待郎。五六年后。随事进退。今聚而仰
给。甚不可七也。司空李光弼能拔河阳。尚书王思礼应下
晋原。中丞卫伯玉劲卒接焉耆。过析支。不日且至。御史大
夫王元志压巫闾。临幽都。汝州刺史田南金乘阙口。遏二
陈兼 第 17a 页
室。扬州长史邓景山凌长淮。饩梁汴。然而狂贼失身蹙于
缑氏山。北不敢逾孟津。东不敢过罂子。只待反接耳。陛下
不坐而受之。而欲亲征。徇一朝之怒。甚不可八也。王者于
天地神祇。第付之有司。享之牲币则已。夫何求哉。记曰。不
祈土地。今方士憃愚。巫祝淫渎。妄有闲说。甚不可九也。天
子顺动。人皆幸之之谓幸。人皆病之之谓不幸。不幸之谓
虐。臣等见陛下否而弗听。联伏赤墀之下。顿颡流涕而出。
陛下或容而免之。或毁而罪之。凡百之臣。如昌言于朝。有
万之口。必错谤于外。甚不可十也。臣闻子不谏于父。且焉
陈兼 第 17b 页
得为孝乎。臣不诤于君。又焉得为忠乎。不孝不忠。而苟荣
冒禄。圈牢之物不若也。臣等至贱。不能委身圈牢之中。使
樵夫共指而笑之。不胜大愿。陛下留神元微。养和淡泊。天
下幸甚。

** 元包首传

传曰。理乱相糺。质文相化。乱极则先乎太易。文弊则从乎
巨包。圣人以遗也。贤人以发也。易始乎乾。文之昭也以行。
包起于坤。质之用也以靖。行者所以动天下之务。靖者所
以默天下之机。太阴太阳。潜相贞也。少阴少阳。潜相成也。

陈兼 第 18a 页

荒[:#AS-FEED:●]
[:#AS-FBEC:●]拱莫默。地之舆也。颠[:#AS-FEF6:●]
[:#AS-FED0:●]盈。天之冒也。仍而通之。
极乎三十六。全而劘之。穷乎六十四。其旨微。其体正。语其
义。则矗然而不诬。观其辞。则夽然而不及。棿一以布气。藏
万以植言。斯道君子之几也夫。至诚君之为也夫。于戏。流
于睿监。讲于太学。伏而惟之。使自怡之。深而极之。使自测
之。归人于至和。示人以太璞已矣。

** 元包五行传

传曰。五行者。阴阳之精气。造化之本源。德赞三才。功济万
陈兼 第 18b 页
物。在乎天也。谓之五星。据乎地也。谓之五岳行于人也。谓
之五材。若天无五星。则辰宿错灭。地无五岳。则山泽崩竭。
人无五材。则性命剿绝。故知天以五星为政。地以五岳为
镇。人以五材为用。三正之立。五行所成也。人者。上禀五星
之气。下居五岳之分。中受五材之助。故天地之閒。惟人最
灵。则知人者五行之瑞。五行之秀。是以包五藏。蕴五神。全
五体。备五事。合而行之。有五德。皆本于五行。然则色不以
五行。虽有离娄之明。不能定其文彩。声不以五行。虽有师
旷之聪。不能定其音律。味不以五行。虽有俞跗之术。不能
定其性命。气不以五行。虽有老聃之道。不能定其嘘吸。言
陈兼 第 19a 页
不以五行。虽有尼父之德。不能定其词理。历数不以五行。
虽有重黎之算。不能守其叙。阴阳不以五行。虽有牺炎之
圣。不能定其吉凶。万物无不由五行以定。包者定也。定之
为义博矣哉。夫不定而视。则五色乱于目矣。不定而听。则
五音乱于耳矣。不定而食。则五味乱于口矣。故五色令人
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鼻不定而吸。则不能
理五气。心不定而语。则不能敷五教。志不定而行。则不能
修五德。身不定而动。则不能用五事。夫有一不定。则人不
畏。有一不定。则人不信。是以君子定其目而后视。定其耳
陈兼 第 19b 页
而后听。定其味而后食。定其气而后吸。定其心而后语。定
其志而后行。定其身而后动。定其数而后算。定其意而后
占。故无失矣。夫至人不占者。何以其定也。占者所以定美
恶。至人无恶。占者所以定吉凶。至人无凶。占者所以定休
咎。至人无咎。占者所以定嫌疑。至人无疑。夫惟定矣。又何
假于占哉。

** 元包说源

在昔哲王受明命。皆能变文质。顺阴阳。大矣哉。此帝王之
能事也。古者天生人而未树之以君。上下交杂。品位纷错。

陈兼 第 20a 页

阴阳初分。文质未作。庖牺之王天下也。画八卦定三才而
一之。质斯尚文之代也。自黄帝暨乎尧舜。垂衣裳而天下
理。盖取诸乾。则尚文也。取诸坤。则尚质也。通其变而使民
不倦。神而化之。使人宜之。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后夏
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皆卦次不同。而算术各异。斯
文质之更变也。仲尼有言。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斯
则百王不易之道明矣。自兹以降。代历千祀。人非一性。穷
奢极丽。饫欲厌心。不能正本澄源。反文归质。若河倾海覆。
陈兼 第 20b 页
汎滥平陆。流荡无依。迄至今日而莫之变也。夫王者之有
天下。必改正朔。易服色。以其既往者废。将来者兴。是以三
皇之王。五帝之理。乐不相沿。礼不相袭。且物极则反。理有
固然。文质之体。其将变矣。哲人观象立言。垂范作则。将以
究索厥理。匡赞皇极。推吉凶于卦象。陈理乱于邦家。广论
易道。冀裨帝业。盖时尚质之书也。呜呼。采世人之订。述作
者之意焉尔。

* 魏颢

颢。开元中进士。

** 李翰林集序

陈兼 第 21a 页

自盘古画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
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
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
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伏羲造书契
后。文章滥觞者六经。六经糟粕离骚。离骚糠秕建安七子。
七子至白。中有兰芳。情理宛约。词句妍丽。白与古人争长。
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瞠若乎后耳。白久居峨眉。与丹邱因
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
陈兼 第 21b 页
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
数百篇。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
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閒。年
五十馀。尚无禄位。禄位拘常人。横海鹍。负天鹏。岂池笼荣
之。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
还广陵见之。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曾
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与友自
荆徂扬。路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麋溃。白收其骨。江路而
舟。又长揖韩荆州。荆州延饮。白误拜。韩让之。白曰。酒以成
礼。荆州大悦。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
陈兼 第 22a 页
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
于宋。閒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
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
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颢生平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
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
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颢今登第。岂符言耶。解携明
年。四海大盗。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
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汨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
泰。白宜自宽。吾观白之文义。有济代命。然千钧之弩。魏王
陈兼 第 22b 页
大瓠。用之有时。议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傥黄祖过祢。
晋帝罪阮。古无其贤。所谓仲尼不假盖于子夏。经乱离。白
章句荡尽。上元末。颢于绛偶然得之。沈吟累年。一字不下。
今日怀旧。援笔成序。首以赠颢作颢酬白诗。不忘故人也。
次以大鹏赋古乐府诸篇。积薪而录。文有差互者两举之。
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其他事迹。存于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