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游方
游方 第 3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游方 第 1a 页

* 游方

方。开元中将仕郎。守任城尉。

** 任城县桥亭记

唐再受命。能事备于开元。乃十有三年。告成于岱。翠华之
往也。则北巡济河。玉轪之旋也。则南指陈宋。故行宫御路。
次夫任城焉。阳门桥者。跨泗之别流。当鲁之要术。初随时
以既济。因大驾而改功。观其壅川为池。因地设险。削金堰
于驰道。甃石门以飞桥。夹以朱栏。揭以华表。炳若星汉。拖
游方 第 1b 页
如虹蜺。盖乘舆乃以阳朝御六龙。翊万骑。声明纪律。文物
比象。回睿览于洲渚。驻天跸于川梁。先时望君之来也。则
金绳以界之。铁锁以扃之。厥后荣君之顾也。则浚池以广
之。筑馆以旌之。经始兹宇。惠而不费。当储峙之末。有刍粟
之馀。散之则人获[:#AS-FBF9:●]钱。鸠之则童[:#AS-FBED:●]力以千计。请为亭馆。
以壮桥池。故乡老白于吏。邑吏谋于府。因人之欲。得事之
宜。鼛鼓不胜。工力徒竞。郁为层构。在水之阳。压鲜原以迥
出。流古墉而却倚。危櫩巘巘。反宇峨峨。势摇烟潭。岌若飞
动。南轩虚明以晃朗。北室懿濞而清泠。自堂徂亭。逦迤幽
径。上
游方 第 2a 页
覆藤筱。前临芰荷。凭高伫目。万象皆见。夫河南之胜有三。
桥亭得其一。梁园有梁王之迹。圃田有仆射之陂。平池曲
榭。美则美矣。岂与夫岛屿开合。林嶂蔽亏。旁薄大荒。吐纳
霞景。画桥南度。像清洛之规。虚馆(阙一字)临。叶沧洲之趣。有
是夫。有是夫。任风姓之国也。谣俗古远。其太昊氏之遗人。
富而教之。合于鲁颂。当太平无事。而朝野多欢。不然。此池
何以得花县之名。吾僚何以得仙舟之目。不其(阙一字)而。时
则有若邑大夫荥阳郑公延华。信昭盈缶。道契虚舟。礼乐
之行。仁德归厚。丞范阳卢瑰。主簿平昌孟景。尉琅琊王子
游方 第 2b 页
言。尉河东裴迥。皆士林英华。学府金碧。能勤在公之节。无
废会友之文。尝授简于方。以为之记。会方有公车之召。请
俟于异时。金乡尉颍川韩邠卿舍于裴氏。言于众曰。游子
之让斯文。以诸公在此。诸公之意也。子何辞焉。因命秉烛。
俾方操翰。夜而成记。翌日遂行。开元廿六年秋七月旬有
四日云。

* 沈兴宗

兴宗字季长。与李华同时。

** 对赐则出就判

游方 第 3a 页

**  甲赐则有司令其出就诉云未成

王者建德。是启苴茅。诸侯象贤。必异名数。器服将施于九
命。蒲谷攸彰于五等。惟甲筮仕当年。弹冠上国。梓材晋用。
羔雁周行。方参叔豹之名。未就伯禽之典。稽诸载策。阅以
等威。元士本视于附庸。赐命不同于列国。异唐侯之桐叶。
未剪参墟。如郑武之缁衣。尚勤周政。提封匪盈万井。旌旗
犹阙九斿。丞相出关。昔闻其语。绛侯就国。今则未宜。请详
诉者之词。无纵有司之纠。

游方 第 3b 页

** 大唐开元寺故禅师贞和尚塔铭(并序)


禅师讳贞。兹郡京兆人也。俗姓张氏。自轮奂规唐。貂蝉蔚
汉。姜宋莫齿。袁杨肯伦。师泛浪知清。依林择茂。将挥圣姓。
载顾华宗。年弱冠。秀才登科。知名太学。以为儒家非正谛。
文字增妄想。故去彼取此。而为上乘因。亦既(阙一字)
[:#AS-FBEF:●]
[:#AS-FEEB:●]
[:#AS-FBED:●]([:#AS-FDDE:●]
[:#AS-FBEC:●]回)[:#AS-FBF0:●]。遂受衡阳止观门。居于洛阳白马
寺。口不绝诵习。心不离三昧。(阙一字)(阙一字)之慧萌。刜赖耶
之浊种。庶灭裂有我。干盘无生焉。后隶此郡开元寺。又以
为喧者起之本。静者定之缘。利缘舍起。故复居此窟。茨庑
药蔬之妙受。溪篁甗[:#AS-FBEF:●]才[:#AS-FBED:●](山[:#AS-FBEC:●]歹)[:#AS-FBED:●]
[:#AS-FEDB:●]
[:#AS-FBF0:●]之胜尘。可略言矣。前刺
史故丞相齐公崔日用。吏部尚书李皓。

游方 第 4a 页

皆顶奉山宇。斯岂元道欤。然而(阙一字)熊轼。[:#AS-FE5D:●]
[:#AS-FBEE:●]互龙宫。纡紫绶。稽䊷(阙
二字)以惕凡庶之见闻。兆昏蒙之(阙一字)向。(阙一字)以开元十
三年九月十八日。(阙一字)灭于开元(阙一字)舍。春秋八十有四。
物惨烟云。哀[:#AS-8563:⿰⺯⿸厂⿱田坴]黑白。涂(阙一字)陨泣。人到于今。僧弟子宗本。
觉枝外茂。(阙一字)性内融。三晋公侯。旋师子夏。伯喈坟籍。悉
付仲宣。痛微言之绝聆。感星躔之易次。遂为铭曰。

圆凝寂体兮邈彼真如。(阙二字)无明兮倏若蘧庐。慈梁过驷
兮岁月其除。松栗窅冥兮宛此幽居。

游方 第 4b 页

* 张思鼎

思鼎。天宝时官侍御史。

** 对城邑判

**  甲将仞邑乙不从命比周狗以属之损乙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度土以居人。量地而制邑。将兴版筑。
必俟命(一作金)槌。划以断岸长云。负以重城四郭。孟轲五亩。
匪宅是营。孔某数仞。爰兹仰止。生异里仁之美。行多嫉恶
之辞。苟此不从。胡施而可。弃人用犬。虽猛何为。且阖门塞
窦。在明时而难许。比周阿党。岂君子之攸宜。损乙既谢于
当全。罪甲庶期于无讼。然恐造有妨害。兆有吉凶。或利晋
游方 第 5a 页
而阙秦。将抑彼而就此。各从所便。不亦宜乎。

* 敬骞

骞。开元时官监察御史。

** 射隼高墉赋(以君子藏器待时为韵)


养形元豹兮。以隐雾而成文。振羽飞蛾兮。因附火而自焚。
彼纷然之落隼。识昧此而丧偫。诚不知高非小者所处。静
为躁者之君。苟失度而栖适。将受毙而何云。且夫长墉崇
崇。矗若云峙。飞隼羽[:#AS-FBED:●]世羽[:#AS-FBED:●]世。倏随风止。曾不料其微
游方 第 5b 页
陋。焉更知其休否。故疾恶之夫。善射之子。操骍角之弓。调
白羽之矢。纵穿杨之妙。呈落雁之美。量远近于目端。审高
下于规里。纷洞胸而达腋。果裂嗉而破嘴。原夫刚镞初架。
劲弦正张。引弯弯之月影。迸的的之星光。铲毛羽之振迅。
挫容貌之昂藏。审必中而后发。固焉用而不臧。若乃处身
顺理。投迹知常。时决起而无滞。或怒飞而有方。烟云足以
遐赏。翳荟足以来翔。必绝捐躯之患。岂贻在彀之殃。是则
素有隽志。往无不利。藏器者人。获隼者器。矢应弦而上激。
禽应矢而横坠。微隼谅比于小人。高墉亦方于重位。苟不
戒于游处。曾何免于颠踬。士有五善斯在。载櫜有待。丽龟
之知未忘。

游方 第 6a 页

贯隼之诚勿改。幸文武之不坠。希葑菲之必采。则知发矢
有期。获禽俟时。想大易之灵文。微言何赜。稽高墉之元象。
壮志空持。既是则而是效。永念兹而在兹。

* 卢谕

谕。开元时官户部金部员外郎。

** 弹棋赋

惟古人之众技。必有托而观智。既垂诫以为喻。故求能而
不累。见小人矜捷之迹。识君子安全之义。孰谓犹贤。在于
游方 第 6b 页
兹戏。观乎局之为状也。下方广以法地。上圆高以象天。起
而能伏。危而不悬。四隅咸举。四达无偏。居中谓之丰腹。在
末谓之缘边。棋之为数也。各一十二汇。其始布也。各以其
类。乃分其位。环合相承。栉比为次。其始作也。则云其末。(一
作密)未之为难。乃契谋众指。意或多端。欲因先以获胜。恐
致危以思安。每遇敌其增惕。故用之而假欢。则有飞迅一
击。纷纭既散。虑加少以为多。实思危而不乱。谋而后动。审
而方按。或始否而终亨。或先倾而后叹。(一作满)若乃临边却
舞。径(一作经)天回越。必在知机之微。骋异而发。至如垂空劲
往。应心得隽。虽具美于踰平。终易亏于履峻。是知冒险者

游方 第 7a 页
于趋进。规利者失于戒慎。岂与夫所适多方。所求惟顺。因
其利不失于得。追其远若归于信。乍从容以周旋。时倏忽
于一瞬。伊众趣之无极。谅所戒以唯贪。苟能知其义者。无
弃学而遐耽。

* 杨谏

谏官永乐丞。

** 公孙宏开东阁赋(以风势声理畅休实久为韵)


君立相以道崇。相辅仁而协同。庶辑多士。允釐百工。始于
游方 第 7b 页
其家。且有招贤之义。刑于四海。大启尚贤之风。猗乎哉。汉
武照临之秋。孙宏辅弼之岁。能好善以逮下。不恃贵而怙
势。子兴视夜。居宾阁而犹开。莺鸣在春。知贤路之不蔽。道
有行止。时有兴废。唯盛明则多士。乃知人则下事。遇风雨
而不易。将安乐以无替。善乎立身。谁为之继。夫拔茅者利
其汇征。开阁者求其友生。茅思同茹。友贵同荣。故秩秩执
初筵之礼。丁丁谐伐木之声。在贵则勿遗乎贱。于旧而孰
能无情。况阁可以备时之燥湿。相可以为君之听视。贤是
斯来。宾是攸止。升降出入。温柔之始。脱粟布被。虽逢汲黯
之嗤。下荐上闻。竟遇汉皇之美。况亲仁而又崇。此亦存乎
游方 第 8a 页
下理。动不为妄。德风遐畅。善固有由。仁声允休。岂比夫汉
臣崇奢。后堂空罗夫妓乐。齐相为隘。累年不易其狐裘者
哉。惟其人心。酌乎故实。德不遐弃。敬之终吉。然后知埽门
者亦孔之丑。望尘者未离乎咎。当效平津而延宾。知可大
而可久。

** 大蜡赋(以暮冬律变新阳载动为韵)


大蜡之祭兮。所以飨田神。赏农务。阴律穷。元冬暮。星回于
旧列。日极于馀度。必也介僎谋。牲牷具。狐裘以黄。皮弁以
游方 第 8b 页
素。盖欲息田夫而褒岁赋。夫搜索之谓蜡。闭藏之谓冬。其
索也可以举偫祀。其藏也可以劳三农。欲硕苗而不害。则
迎猫塈于田鼠。俾昆虫之无作。则祭坊与夫水庸。以夫月
建丑。日在戌。磔牺牲之体。所以尚其腥。登水草之菹。所以
贵其质。咏豳诗以合雅。击土鼓以应律。瑞穰穰。芬苾苾。百
日之勤。一日之荐。或酬或酢。既腾觚于无算。为宫为徵。方
播乐于六变。命清祀兮在殷。复嘉平兮处秦。繄率仁而终
义。实革故而迎新。乐举斯陶。嗤子贡之来觌。礼成而出。美
仲尼之为宾。故圣人之举事也。务于崇劝戒。敦否臧。树之
瓜华。告多藏者必覆。致乎女鹿。示不德者斯亡。岂唯乎其
游方 第 9a 页
仪抑抑。其乐洋洋。是以伊耆之礼不易。大罗之职有常。嗣
岁将兴。或祈谷于上帝。人才不匮。或观政于四方。则知德
厚者必祀。功高者必载。司啬之祐。维永瑞于我唐。先炊之
神。岂独见于前代。故曰蜡也移万人。登百种。可以志阴阳
之变动。

** 圭璋特达赋

稽上古之贵德。考先圣之立言。伟圭璋之挺异。同君子之
不谖。是以先王之制斯器也。不资于碝珉。而采之于玙璠。
欲使执之者比德。佩之者克念。自然威仪式序。而有要有
游方 第 9b 页
伦。班秩以明。而不滥不僭。徒观夫貂蝉巍峨以耀彩。组绶
辉映以生文。使夫阅信义坚贞以守职。感瑕瑜不掩以事
君。故能靖恭厥位。克举其勋。岂不由圭璋与贤哲相成其
业。旷千古而流芬。则圣哲之创物也。诚有足而称云。原夫
代人莫识。荆山之里。藏精沦滓。为宝未用。多历年祀。笑瓦
砾之相和。喜兰荪之狎士。嗟乎。道不常屈。终收卞子。砻错
而真质自然。拂拭而夜光特起。悲楚君之瞽昧。曷珷玞之
能似。既而玉人攻治。圭璋自尊。短长有制。规矩攸存。其声
清越。其润温温。处掌握而升玉砌。随佩服而列金门。晖映
游方 第 10a 页
增美。炯然自持。涵瑞日之洞澈。凛寒风之凄其。然后知至
宝之成器。允夫天下之不疑。亦犹贤人君子。遭遇惟时。有
强学怀书。清规皎如。以不贪为宝。思琢磨自居。感圭璋之
特达。期哲人之吹嘘。

** 月映清淮流赋(以题为韵)


地有四渎。其一也惟淮。天有二曜。其一也惟月。月至明而
不阻遐迩。淮至清而可鉴毫发。故澄澈而相晖。况埃壒而
初歇。泛滟多象。膧胧交映。类藏冰之在玉壶。如临水之悬
游方 第 10b 页
明镜。引清润而介若自洁。和素光而终然不竞。千里伴孤
舟而浮。百丈动纤鳞之泳。此所谓物至净而增其净也。如
其孕灵纳影。委照沦精。徐而匪浊。揽之不盈。蟾蜍下沈。对
蠙珠而增美。璿源圆折。混金波而更清。皓鹤夺彩。玉砂迷
明。如分舟子之望。终起渔歌之声。此所谓物无情而感有
情者也。古人有引类为赠。因物伤怀。风云欲别。琴酒相乖。
念居者已赋乎露湿寒草。悲行者则想乎月映清淮。盖旨
哉月以阴而合德。水为坎而处柔。或丽天而成象。或纪地
而引流。契仁者之理静。含道门之清幽。有二美矣。允孚于
休。将以求古之情。多闻是务。一则以纪其善。一则以垂为
游方 第 11a 页
裕。以灰厌晕。不学淮王之方。进牍抽毫。空作谢庄之赋。

** 南有嘉鱼赋(以乐得贤者次用为韵)


后非贤不乂。鱼非水不托。贤岂晦以养蒙。鱼在藻而自乐。
故比事思理。以徵以求。如南有嘉鱼。是网是缴。此所谓旌
别淑慝。爱人治国。为盐梅之器用。作生灵之表则。不然。岂
延故老于终南。收钓翁于渭北。张皇勋业者。弃此曾未得。
我国家忧劳庶绩。寤寐求贤。且束帛戋戋。每布之于寰海。
岂矰笱[:#AS-897D:⿱⺳卓]
[:#AS-897D:⿱⺳卓]。独烝然于巨川。吴
游方 第 11b 页
坂不遗于骐骥。丙穴载咏于鲟鳣。诗人格言。必将兴之于
王国。老氏遗戒。不可脱之于重泉。所谓持竿执柄者未容
易焉。爰有深沈。参对纯嘏。虽临矰以及缴。苟未高于天下。
徒噞喁于香饵。终夷犹于取舍。傥鼎味之见珍。甘杀身于
庖者。

** 新浑仪赋

夫象之大者曰天地。理之广者曰阴阳。分八极。悬三光。不
言而化。有形而彰。虽羲氏代掌。初闻乎钦若。而畴人离散。
覆乱其纪纲。魏灭晋绍。易齐为梁。莫革其弊。有失其方。将
以事极则反。否泰何常。故浑仪之制。而新之我皇。则天工
协谋。凫氏毕至。煽洪炉以效役。镕珍金以为器。管之应一
游方 第 12a 页
十二律。罔极为期。天之列二十八宿。各分尔位。然仰观俯
察。以参以稽。森罗乎象纬。穷极乎端倪。视朔于初。时必书
于云物。履端于始。岁如得乎摄提。候月不殊于蓂草。测景
方异乎土圭。侔汉历之黍累不失。同舜年之风雨不迷。且
人之常性也。重更改。贵因循。罔知失善。是与谋新。更苟有
利。何惮釐革。循苟有失。何必相因。故天垂象。圣人以审度。
历乖次。圣人以创陈。亦将利物安下。适时补政。齐上方之
斗极。为来代之龟镜。其义既美。于斯为盛。恐贻诮于不谈。
故形之乎赋咏。

游方 第 12b 页

* 张之宏

之宏。天宝中官曲阜县令。

** 兖公颂

若昔帝轨覆。王纲颓。则孔圣挺生。而宪章克复。故能羞人
极。酌彝伦。声明有度。文武不坠。讲德泗上。横经淹中。(阙七
字)代呜呼。驱儒墨。蹈仁义。旷志鹏海。服膺蚁术。瑳琢金玉。
钻仰情性者。其唯兖公乎。公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阙
七字)十(阙一字)惠困而能通。休休焉拾尘著德。贫而不仕。衎
衎焉鼓琴自娱。虽行藏坐忘。黜聪堕体。确乎不拔。澹乎自
持。犹
游方 第 13a 页
以农(阙五字)谈岱岳辨星精之骑。及夫杏坛花白。素王哀一
臂之交。槐市叶青。丹史焕四科之首。辉光昭晰。芝兰郁芬。
年代浸远。久(阙三字)美哉伟欤。美哉伟欤。之宏刻鹄见嗤。雕
龙寡誉。昔往神仙之郡。未系想于王乔。今来礼乐之乡。猥
飞声于宓贱。徒以弦歌叶(阙三字)翟之朝飞。冰镜澄明。希阜
鸾之晓舞。而都督渤海李公。讳(阙二字)庭诲。八命分忧。两歧
标庆。海澄泓量。月灼贞明。德之至则膏(阙二字)轩。令惟行则
仁风发扇。实来兹邑。泛览川原。企伫邱墟。慨然永叹曰。城
郭犹是。鹤鸣千岁之歌。陋巷空存。人飨一瓢之乐。渌池春
游方 第 13b 页
尽。白露秋生。古往今来。曷惟其已。皇上礼行邹鲁。思阐文
明。则夫子乘通三之尊。兖公列惟五之长。乃顾而谓之宏
曰。张令文蔚国章。智树仁策。撝光可大。誉望克韶。宣王既
以铭焉。兖公岂宜阙尔。恭惟嘉命。勒兹徽猷。俾夫亚圣。同
之前美。由是也。故得缭宫墙。殖庭宇。橑凤翼。瓦鱼鳞。清泠
萃风。瞳眬照日。绿树靃靡。红药鬖髟[:#AS-FBEC:●]沙。林霁啭莺。阶香
舞蝶。宴于斯。饯于斯。器用陶匏。粢食不糳。命曰称兖公之
德欤。遂吮墨含毫。聆奇瞬美。网凤策。猎麟书。牵彼朱丝。纬
兹黄绢。其颂曰。

游方 第 14a 页

珠毓沧溟。凤飞丹穴。况德君子。闻诸往说。彼美兖公。儒林
秀栵。惠和天授。声闻风烈。道成四友。德浮十哲。鲁明御败。
卫通哀泄。宛尔龙盘。飒然鹤发。噫天丧子。芳兰已折。(其一)
皇有道。四隩攸同。恩覆天宇。令发春风。缅怀泗上。睿想淹
中。俯徵鲁礼。赠此兖公。天书戾止。儒术昭融。弁冕载頍。威
光自雄。皇情有实。陋巷何空。(其二)昭昭良牧。彬彬文质。熊轼
轥风。隼旟椠日。岳镇邹鲁。道流溟渤。神秀疏耸。灵鉴朗逸。
德柔去杀。仁深济物。来斯怀古。中心壹郁。麦秀已谣。黍离
游方 第 14b 页
云述。爰命作颂。传诸故实。(其三)瞻彼鲁国。地固人安。龟凫郁
气。洙泗鸣湍。礼经云委。物产星攒。伊予作宰。谅匪能官。蒲
城怀仲。河阳谢潘。棼丝可理。制锦良难。俭怀箪笥。礼想雩
坛。涂荒露浥。树古风残。爱而不见。慨然永叹。栋宇是葺。金
石斯刊。悠悠千载。其芳若兰。

* 万楚

楚。开元中进士。

** 对粪田判

**  或以斋月屠犬县科杀生曰为轻爂所用

春[:#AS-844D:●]促农。黎人务穑。用宜穜稑。取化原防。苟硗确之不滋。

游方 第 15a 页

将彊[:#AS-FBCF:●]
[:#AS-FBEC:●]木之须粪。或以今兹斋
月。言叶上春。东作乃兴。咸持钱镈。南亩斯馌。必渍蕡麻。时
器所以劝氓。兴锄由其阜俗。我疆我理。庶起芃芃之秀。或
耔或耘。思播茫茫之迹。九夫取欢于岁稔。十千期给于公
征。贪我上腴。陷兹中典。且农为理本。法在禁弛。有利轻爂。
诚宜重谷。何系之屠犬。而谓杀生。应稽诸草人。将勤浸种。
县司丽法。讵曰优农。或且犯斋。期于宥狱。

* 崔恁

游方 第 15b 页

恁。元宗时人。

** 对履亩判

**  景为诸侯履亩择其最好者取之百姓上诉御史纠违法云非入巳

公田有洫。私家有封。人或不康。君孰与足。景分茅赐爵。剪
叶称孤。夺力役于夫家。怠政教于公府。徒使我疆我理。空
对污莱。尔宅尔田。惟瞻硗确。不勤东作。但履西成。急下民
之见粮。既同蝥贼。务公家之厚敛。宁有盗臣。岂汉文施令
之心。乃鲁宣救弊之术。子行而法。则有周公之典。我爱其
礼。请遵尼父之言。未可加刑。宜从削地。

游方 第 16a 页

* 孙愐

愐。天宝十载官陈州司法参军。

** 唐韵序

盖闻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颉尔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
字统字林韵集韵略。述作颇众。得失互分。惟陆生切韵。盛
行于世。然隋珠尚颣。虹玉仍瑕。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无
刊正。何以讨论。我国家偃武修文。大崇儒术。置集贤之院。
召才学之流。自开辟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盛。上行下效。比
游方 第 16b 页
屋可封。辄罄謏闻。敢补遗阙。兼习诸书。具为训解。州县名
号。亦据今时。字体从木从才。著彳著亻。施殳施[:#AS-FBA2:●]。安尔安
禾。并悉具言。庶无纰缪。其有异闻。奇怪传说。姓氏原由。土
地物产。山河草木。鸟兽虫鱼。备载其閒。皆引冯据。随韵编
纪。添彼数家。勒成一书。名曰唐韵。盖取周易周礼之义也。
及案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石经声韵声谱九经
诸子史汉三国志晋宋后魏周隋陈宋两齐书本草姓苑
风俗通古今注贾执姓氏英贤传王僧孺百家谱周何洁
集文选诸集孝子传舆地志。及武德已来创置迄开元三
十年。并列注中。等夫舆诵。流汗交集。愧以上陈天心。又有
游方 第 17a 页
元青子吉成子者。则汝阳侯荣之曾孙。卓尔好古。博通内
外。遁禄岩岭。吐纳自然。抗志钤键。栖神梵宇。淡泊无事。希
夷绝尘。倏忽风云。灵燄怡怿。考穷史籍。广览偫书。欲令清
浊昭然。学之上。有终日而忘食。有连宵而不寐。案搜神记
精怪图山海经博物志四夷传大荒经南越志西域记西
壑传汉纂药论證俗方言御览字府。及九经三史诸子中
遗漏要字。训义解释。多有不载。必具言之。子细研穷。究其
巢穴。澄凝微思。郑重详思。轻重斯分。不令慁糅。缄之金箧。
珍之宝之而已哉。宁辞阻险。敢不躬谈。一诉愚心。克谐雅
游方 第 17b 页
况。依次编记。而不别番。其一字数训。则执优而尸之。劣而
副之。其有或假不失元本。以四声寻绎。冀览者去疑。宿滞
者豁如也。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有可纽不可
行之。及古体有依约之。并采以为證。庶无壅而昭其冯。起
终五年。精成一部。前后总加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言。仍
篆隶石经。勒存正体。幸不讥繁。于时岁次辛卯天宝十载
也。

* 于休烈

休烈。河南人。开元初进士。擢制科。累迁比部郎中。出为中
游方 第 18a 页
部郡太守。肃宗朝擢工部侍郎。徙国子祭酒。代宗立。累进
工部尚书。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大历七年卒。年
八十。赠左仆射。谥曰元。

** 请停命妇入朝奏

据周礼。有命夫命妇。夫朝人主。妇朝女君。自永徽五年以
则天为皇后。始行此礼。其日也。命妇又朝光顺门。朝官命
妇。并入杂处。殊为失礼。

** 张良不合配飨太公奏

臣昨因秋飨汉高祖庙。见傍无侍臣。飨太公庙。有张良在
游方 第 18b 页
侧。伏以子房生于汉初。翊奉高祖。坐筹帷幄。佐定天下。考
其年代。不接太公。自古配飨庙庭。陪葬陵寝。皆取当时佐
命。同受哀荣。太公人臣。不合以张良配飨。请移于汉祖庙。

** 请搜访国史奏

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馀书三千
六百八十二卷。并在兴庆宫史馆。京城陷贼后。皆被焚烧。
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
台推勘史馆所繇。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
送官司。重加购赏。若是官书。仍赦其罪。得一部。超授官。得
游方 第 19a 页
一卷。赏绢十匹。

** 请不赐吐蕃书籍疏

臣闻戎狄国之寇也。经籍国之典也。戎之生心。不可以无
备。典有恒制。不可以假人。传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所以
革其非心。在于有备无患。昔者东平王入朝。求史记诸子。
汉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诸子杂诡术。夫以东平汉之
懿戚。尚不欲示征战之书。今西戎国之寇雠。岂可贻经典
之事。且臣闻吐蕃之性。剽悍果决。敏情特锐。喜学不回。若
达于书。必能知战。深于诗。则知武夫有师干之试。深于礼。
游方 第 19b 页
则知月令有废兴之兵。深于传。则知用师多诡诈之计。深
于文。则知往来有书檄之制。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也。臣
闻鲁秉周礼。齐不加兵。吴获乘车。楚屡奔命。一以守典存
国。一以丧法危邦。可取鉴也。且公主下嫁从人。远适异国。
合务夷礼。返求良书。愚臣料之。恐非公主本意也。虑有奔
北之类。劝教于中。若陛下虑失蕃情。以备国信。必不得已。
请去春秋。当周道既衰。诸侯强盛。礼乐自出。战伐交兴。情
伪于是乎生。变诈于是乎起。则有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
霸之名。若与此书。国之患也。传曰。于奚请曲县繁缨。仲尼
游方 第 20a 页
云。惜也。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假人。狄固贪婪。贵
货易土。正可锡之绵绮。厚以玉帛。何不率从其求。以资其
智。臣忝列位职。刊校秘籍。实痛经典。弃在夷狄。昧死上闻。
伏惟陛下深察。

* 蔡希综

希综。曲阿人。

** 法书论

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藉其笔力。始其作也。须急回疾
下。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
游方 第 20b 页
流转无碍。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
之状。如铜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直针下。主客胜负。皆须
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既搆筋力。然后[:#AS-88E3:●]束。必须
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浓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
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予顷尝为一体书赋。
亦略陈梗槩。今复论之。用臻其理。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
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
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员
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
游方 第 21a 页
空中遥掷下。其势如高峰坠石。又下笔势如放箭。箭不欲
迟。迟则中物不入。然则施于草迹。亦须时时象其篆势。八
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若直取俗字。则不
能光发于笺豪。若非静思闲雅。发于中虑。则失其妙用也。

** 法书论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
有篆籀八体之妙。六世祖陈侍中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
府记室君知。咸能楷隶。俱为时所重。从叔父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有邻。继于八体之迹。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
游方 第 21b 页
兄洛阳尉希寂。并深工草隶。颇为当代所称也。周宣王史
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
书改为楷法。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其后继迹者。伯喈得
之极。元常或其亚。草圣始自楚屈原。章草兴于汉宣帝。楷
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赵嗣邯郸淳胡昭杜度。
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宋齐之
间。王僧虔羊欣李镇东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唐
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及陆
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绍宗颍川钟绍京范阳
游方 第 22a 页
张庭圭。亦深有意焉。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东汉崔瑗及
寔。宏农张芝与弟昶。河东卫瓘及子恒。颍川钟繇及子会。
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逊。东海徐峤
之及子浩。兰陵萧诚及弟谅。如是数公等。并遭盛明之世。
得从容于笔砚。始其学也。则师资一同。及尔成功。乃菁华
各擅。亦犹绿叶红花。长松翠柏。虽占雨露。孕育于阴阳。而
盘错森梢。䒠茸艳逸。各入门自媚。讵闻相下。咸自我而作
古。或因奇而立度。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
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
游方 第 22b 页
载来。未之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