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四○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顏真卿(五)
**撫州臨川縣井山華姑仙壇碑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19
:PERSID:QTWAUT0634
:END:
華姑者。
姓黃氏。
諱令微。
撫州臨川人也。
少乃好道
丰神
異。
天然絕粒
年十二。
度為天寶女道士
年八十。
白面
紅。
處子狀。
時人謂之華姑。
蹀履而行。
奔馬不及
聞魏夫
公元693年
仙壇在州郭之南。
草木榛翳
結廬求之不得
長壽二年
公元752年
歲在壬辰。
冬十月壬申朔。
訪於洪州西山胡天師
天師
超。
役使鬼神
見其懇切
遙指所居南二百步曰烏龜
原。
中有石龜
蹂踐田苗
百姓患之。
擊斷其首。
即其處
也。
明日
與姑登山顧望
西面池水焉。
天師謂姑曰。
池中
所見乎。
曰無。
遂舉左手
令姑自腋下觀之。
四仙浴焉。
師曰。
有道分。
當得之。
因留與語數日。
還至州。
虔誠
尋訪
遂獲石龜於壇中央
掘其下。
尊像刀鋸各一。
五口
燈盞數十個。
天后聞之。
收入內。
姑嘗於旦夕精
思想象之間。
忽有告曰。
壇南九曲池
汝可開之
從而
獲焉。
磚砌盡在。
他日
異香綵雲。
西南而來
其夕
夢有
人謂姑曰。
山道場。
何不修葺
未及往。
忽然感疾
姑悔
之曰。
得非違尊教所致乎。
翌日病愈
又聞異香
而宿於谷
口。
聞鐘聲。
遲明入山
果獲壇殿池砌餘址。
半峯有自然石
井。
可三尺。
闊丈餘。
名井山
欲雨雲霧先起。
姑既
精舍
時聞仙梵之音。
環壇五七里間
莫敢樵採
姑遂灑
修葺
極其力焉。
人或不潔不誠。
必遭蛇虎怪異之警。
不能出矣。
至今猶然
野鹿獵人所射。
來姑前。
姑為拔
公元721年
箭。
其後每至齋時
銜蓮以獻姑前。
開元九年
欲上昇
之際。
忽謂弟子曰。
不須釘吾棺。
可以絳紗羃之。
數夕。
有雷
震電繞。
視紗頂孔如雞卵
屋穿容人
棺中惟覆被木簡
巳。
弟子奠瓜
數日生蔓。
長數尺。
結實二顆。
其大如
姑同
弟子瓊仙
恆服茯苓胡麻
絕粒四十餘
年八十。
不衰
六七歲時
親覩其事。
每至忌辰
風雲蓊鬱
直入
室內
村野路人
往往見綵雲白鶴。
飛入洞口
清齋行道時。
每有一朱鬃白馬壇側
逼之則奔而出外
捨之則隨而
復來。
靈異昭彰
不可談悉。
仙臺道士仙巖史元同左
公元768年
通元等。
每至三元
修齋醮。
大歷三年
真卿獲刺是州。
春三月
山下女道士曾妙行。
一女師。
令上七層
樹。
層層掇飡。
及寤猶飽。
因是不食
嘗於觀中見瓊仙
而拜曰。
夢中所見
尊師也。
因請依之。
於今韶顏潤澤
虔修香火於此山。
遐邇駭慕焉。
嗚呼
麻姑得道名山
昇仙於龜原。
鶴翥於茲嶺。
瓊仙妙行。
接踵而去。
天地肸蠁
從古以然。
何以仙氣氤氳
若斯盛者。
真卿
幸因述職
親覩厥猷
若默而不言
來者奚述。
乃為銘曰。
綽約華姑。
真仙品徒。
連比色。
逸俊爭驅
南郭從魏。
西山
訪胡。
腋窺仙浴。
原獲龜烏。
靈跡既儼。
曲池猶污。
鼎新廟貌
煥然規模
名曰井山。
終焉不逾。
鹿來獻。
馬見鬃朱。
簡解
空存。
紗穿上徂。
奠瓜吐實
藹室雲趨
行精持。
高真是俞。
勒銘翠炎。
永播元都
**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并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20
:PERSID:QTWAUT0634
:END:
先生姓李氏。
諱含光。
廣陵江都人
本姓宏
孝敬皇帝
諱改焉
二十一代祖宏。
夏太守
王莽
徙居晉陵
遂為
郡人。
高祖文嶷。
陳桂陽王侍郎
曾祖榮。
皇朝雷州司馬
祖師龕。
隱居以求其志。
徙於江都
孝威
博學好古
雅修
彭聃之道。
天台司馬師子微為方外之交。
尤以篤慎
於州里。
考行議諡
曰正隱先生
瑯琊王氏。
賢明有德
行。
先生孩提有殊異。
晬日獨取孝經
捧讀焉。
羈丱
靜處
誦習墳典
年十八。
求道妙。
遂師事同李先生
藝數年。
神龍初
以清行度道士
龍興觀
尤精老莊
易之深趣。
執喪過哀
不嘗甘旨之味。
食惟穬麥而已
公元729年
膳羞
皆出其手。
號毀骨立
親族莫不傷之。
開元十七年
司馬練師王屋山
傳受大法
靈文金記
一覽無遺
古今
該明奧旨
元宗先生偏得子微之道。
乃詔先生
王屋山陽臺觀以繼之。
歲餘
請居茅山
纂修經法
頻徵。
公元745年
謝病不出
天寶四載冬
乃命中官璽書徵之。
既至
入禁中。
每欲諮稟
必先齋沐
他日
傳道法。
先生辭以足
疾。
不任科儀者數焉。
元宗不可強而止。
先生嘗以茅山
靈跡
翦焉將墜。
真經祕籙
亦多散落
請歸修葺
特詔
楊許舊居紫陽宅之
賜絹二百匹。
法衣兩副。
香鑪
具。
御製詩及序以餞之。
又禁於山側採捕魚獵
食葷血者。
公元747年
不得輒入
公私祈禱
咸絕牲牢
先生六載秋到山。
是歲
詔書三至
渥澤頻繁
暉映崖谷
山中上清真人許長
史楊君陶隱居寫經法。
歷代傳寶。
遭喪亂。
散逸無遺
先生捧詔搜求
悉備其跡。
進上之。
先時元宗將求大法
公元748年
先生為師。
先生執謙沖。
辭疾而退。
七載春
元宗
公元745年
欲受三洞真經
其年春三月
中官璽書云。
其月十八
日。
[:#AS-8864:⿺克寸]受經誥。
是日
大同殿潔修其事。
遙禮先生為元
師。
并賜一襲
以伸師資之禮。
因以元靖先生嘉號
焉。
仍詔刻石華陽洞宮以誌之。
是歲夏五月
隱居先生
合丹之所。
芝草八十一莖。
散生松石之間。
詔俾先生
中官啟告靈仙
緘封表進。
又詔以紫陽觀側近二百
戶。
太平崇元兩觀各一百戶。
並蠲其官徭。
以供香火
公元750年
月。
又徵先生
既自請居道觀養疾
九載春
辭歸舊山
夏六月
前生靈芝之所。
又產三百餘莖。
煌煌秀異
人所
莫覩。
先生又圖而奏之。
歲冬
又徵先生
紫陽別院
公元751年
之。
十載秋
先生懇辭告老
御製序詩以餞之。
十有一載
先生奉詔
與門韋景昭等。
紫陽之東鬱岡山。
建齋
院。
立心誠肅。
是夜仙壇林間。
徧生甘露
以上聞。
特詔
異。
隱居先生三洞真法昇元先生
昇元付體元
生。
體元正一先生
正一先生
先生距於隱居
凡五
葉矣。
皆總襲妙門大正真法。
所以茅山天下道學之所
宗矣。
於戲
是非可齊也。
我物均焉。
生死可忘也。
覺夢同焉。
公元752年
如此者。
何域心於變化之際哉。
先生大歷已酉歲
一月十有四日
遁化山紫陽之別院
春秋八十有七。
其年十二月八日
門人赴喪而至者凡數千人
號奉冠舄
遷窆雷平山之西陲
遺命竹杖木几水瓶香奩
香鑪置於藏內。
門弟子等仰奉嘉猷
克遵儉德
先生識思
真淳
業行高古
道窮情性之本。
學冠天人之際
所以優游
句曲
鬱為王者之師。
出入明庭
特寵肩輿之貴。
是知順風
而問。
昔稱於黃帝
望山而請。
今見於元宗矣。
博覽㣥言。
長於著撰
嘗以本草之書。
精明藥物
事關性命
難用因循
音義兩卷
又以老莊周易
潔淨之書。
學記義略各
三篇
內學二篇
以續仙家遺事
名實無違
詞旨
博。
先生幼年
頗工篆籀
隸書尤妙。
客或賞之云。
賢於
其父。
投筆不書
元宗山人王旼
強請先生楷書上經
一十三紙。
以備楊許之闕。
先生能於陰陽術數之道。
而不
藝業為能。
極於轉鍊服食之事。
不以壽養為極。
但冥
懷素樸。
妙味元津。
非夫博大至人
孰能盡於此
真卿
元二年。
昇州刺史浙西節度
欽承至德
結慕元微。
專使致書茅山
抒誠懇。
先生特令韋鍊師景昭復書
真卿
恩眷綢繆
足勵超然之志。
宗師可仰
紫府
公元771年
非遙。
王事不遑
白雲攸遠
大歷六年
真卿刺臨
川。
旋舟建業
宅心小嶺。
長庇高蹤
而轉刺吳興
事乖夙
願。
徘徊郡邑
空懷尊道之心。
瞻望林巒
永負借山之記。
景昭洎郭閎等。
先生茂烈芳猷
願銘金石
乃邀道士
素來斯文
真卿先生門人中林子殷遺名韋渠
牟嘗接采真之遊。
緒聞含一之德
強名巷黨
曷足辨
鴻蒙
其詞曰。
抱一混茫
之紀綱
先生以之。
氣王神強。
乃啟元旨
元門
以彰。
乃為帝師
帝道惟康。
甘露呈瑞
靈芝效祥
上士云感。
高風載揚
鶴返仙廟。
雲辭帝鄉
退歸而老。
妙識行藏
德本
無累
道心有常
實曰形解
孰云坐忘
石表墓。
勒銘傳芳
谷變陵遷
厥跡彌光
**浪跡先生元真子張志和碑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21
:PERSID:QTWAUT0634
:END:
士有牢籠太虛
撠掖元造
元氣詞鋒首出
無間
理窟肌分者。
其惟元真子乎。
元真子姓張氏
本名龜齡
金華人
父遊朝。
清真好道
南華象罔十卷
又著沖
白馬非馬證八卷
代莫知之。
母留氏。
楓生腹上。
因而
誕焉。
年十六遊太學
明經擢第
獻策肅宗
深蒙賞重
翰林待詔
左金吾衞錄事參軍
改名志和
字子同
復貶南浦
經量移。
不願之任
還本貫。
既而親喪
無復
宦情
扁舟垂綸
三江
泛五湖
自謂烟波釣徒
著十二
卷。
凡三萬言。
號元真子
遂以稱焉。
客或以其文論縱橫
謂之造化鼓吹
京兆韋詣為作內解。
元真又述太易十五
卷。
凡二百六十有五卦。
有無為宗。
觀者以為碧虛金骨
浦陽鶴齡
亦有文學
元真浪跡不還
乃於會稽
郭買地結茅齋以居之。
竹門
十年不出
吏人嘗呼為掏
河夫
執畚就役
曾無忤色
欲以大布褐裘服。
徐氏
之。
手為織纊。
一製十年
方暑不解
所居草堂
椽柱皮節皆
存。
而無斤斧之跡。
文士柏梁體作歌十餘人
江東
觀察使御史大夫陳公少遊
聞而謁之。
坐必終日
因表其
所居元真坊。
又以門巷湫隘
出錢買地。
以立閈閎
旌曰
迴軒巷。
仍命評事劉太真為敘。
因賦梁之什。
文士詩以
美之十五人
既門隔流水
十年無橋。
陳公遂為剏造
者謂之大夫橋。
遂作告大夫橋文以謝之。
常以豹皮為屐。
騣皮為屩。
素木几。
酌斑螺盃
鳴榔杖拏
隨意取適
垂釣
去餌。
不在得魚
肅宗嘗賜奴婢各一。
元真配為夫婦
名夫
曰漁僮。
妻曰樵青
人問其故。
曰。
僮使捧釣收綸。
蘆中
枻。
樵青使蘇薪桂
竹裏煎茶
竟陵子陸羽校書郎裴修
詣問有何往來
答曰。
太虛作室共居
夜月為燈以
同照。
四海諸公未嘗離別
有何往來
性好畫山水。
皆因
酒酣乘興
擊鼓吹笛
或閉目。
背面
筆飛墨。
應節而成。
公元774年
大歷九年秋八月
真卿湖州
御史李崿以縑帳請
焉。
揮灑
橫抪而纖纊霏拂
亂搶而攢毫雷馳
須臾之間。
千變萬化
蓬壺髣髴隱見
天水微茫而昭合。
觀者如堵
轟然愕貽。
在坐六十餘人
真命各言爵里紀年名字
行。
於其下作兩句題目
命酒蕉葉書之。
援翰立成
潛皆
屬對
舉席駭歎
竟陵子因命畫工圖而次焉。
真卿舴艋
既敝。
請命更之。
答曰。
儻惠漁舟
以為浮家泛宅
沿泝江
湖之上。
往來苕霅之間。
野夫之幸矣。
詼諧辨捷
皆此類
也。
立性孤竣。
不可得親疎
率誠澹然
人莫窺其喜慍
軒裳草芥
嗜欲泥沙
希跡乎大丈夫
同符乎古
作者
莫可測也。
忽焉去我。
思德茲深。
曷以寘懷
寄諸他山
之石。
銘曰。
元真
隱淪
得喪
甘賤貧。
湖海
同光塵。
漁舟
釣綸
明主
若人
烟波
終此身。
**唐故通議大夫行嶭王友柱國祕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22
:PERSID:QTWAUT0634
:END:
孔悝彞鼎之銘。
陸機祠堂之頌。
所以發揮祖德
敷演家聲
故君子之觀其銘也。
既美其所稱。
又美其所為。
無而稱之。
是誣也。
有而不述。
豈仁乎。
論而撰之
敢不祗懼
君諱惟貞
字叔堅
其先出於顓頊之孫祝融
孫安為曹
姓。
其裔邾武公
名夷甫
字顏
子友。
別封郳為小邾子。
遂以
顏為氏。
多仕魯為卿大夫
孔門達者七十二人
氏有八。
戰國有率斶。
秦有貞。
漢有異肆安樂
其後喪亂
譜牒
亡。
魏有斐盛。
盛字叔臺
青徐二州史關內侯
始自
瑯琊臨沂孝悌里。
廣陵太守給事中葛繹貞子諱欽
字公若
韓詩易尚書
學者宗之。
汝陰太守護軍
葛繹子諱默。
字靜伯
侍中光祿大夫西平靖侯諱含
字宏都
元帝過江
巳下七葉
葬在上元幕府山西
生侍
光祿勳西平定侯諱髦
字君道
事具孝行傳。
生州西曹
騎都尉西平侯諱綝
字文和
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諱靖
之。
字茂宗
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諱騰之
字宏道
草隸
書有風格
梁武帝草書評云。
顏騰之賀道力並便尺牘
行於代。
輔國江夏王參軍諱炳之
字叔豹
能書稱。
齊持書御史中丞諱見遠
字見遠
和帝被弒。
慟而絕
梁武深恨之。
事見梁周北齊書。
鎮西記室參軍諱協
字子和
家門事。
不求聞達
元帝懷舊詩以傷之。
仙傳五篇
日月災異兩卷
文集二十卷
梁書
生北
齊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平原太守東宮學士
之推。
字介
家訓二十篇
冤魂三卷
俗字五卷
三十卷
具本傳。
黃門兄之儀。
周御正史中大夫
學士
隋文輔政
不署矯詔
索璽又拒之。
出為集州刺史
新野公。
朝朔望。
引之御榻曰。
見危授命
大節不可
奪。
古人所重。
何以加卿。
事具周書
弟之善。
子孫
於後。
黃門生皇秦王記室諱思魯
愍楚遊秦小。
記室字孔
歸。
君之曾祖也。
司經校書東宮學士
子弟奉迎義旗
於長春宮
瓜州
儀同
博學屬文
自為父集序。
國史
溫大雅在隋。
與思魯同東宮
彥博與愍楚同直內史
省。
彥將時與遊秦典校祕閣
二家兄弟
各為一時人物
之選。
少時學業
顏氏為優。
其後職位
溫氏為盛。
氏譜
載焉
生勤禮。
字敬
君之祖也。
幼而朗悟
識量宏遠
工於
籀。
尤精詁訓
解褐校書郎
兩兄師古相時同時為宏
文崇賢學士
育德又於司經校定經史。
當代榮之。
太宗
嘗令師古崇賢學士
兄弟
特命蕭鈞讚之曰。
依仁
義。
懷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
行成蘭室
馳譽
龍樓委質
著作郎修國史夔府長史
虢州刺史
昭甫敬仲殆庶無恤少連務滋辟強
昭甫字周卿
君之
父也。
幼而穎悟
尤明詁訓
篆籀草隸書。
內弟殷仲容
齊名
勁利過之
特為伯父師古賞重
每有著述
必令
參定
嘗得古鼎二十餘字。
舉朝莫識。
盡能讀之。
宗侍讀
曹王屬。
華州刺史
真卿表謝
肅宗批答
卿之乃祖
當為
碩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孫之後
不墜其業。
在卿之門。
生我伯父元孫臮君。
伯父聰穎絕倫
尤工文翰
進士
考功郎劉奇標榜之。
由是名動海內
累遷太子舍人
宗監國
專掌令畫。
嘗和遊苑詩。
批云。
孔門稱哲。
宋室聞賢
翰墨云捷
莫之與先。
歷滁沂濠三州刺史
祕書監
君仁
孝友悌。
少孤。
育舅殷仲容氏。
蒙教筆法
家貧紙筆
與兄
公元690年
黃土掃壁本石畫而習之。
故特以草隸擅名
天授元年
糊名考試
判入高等
親累衢州參軍
盈川楊炯
信安桓彥範相得甚歡
選授洛州溫縣永昌二尉
選皆判入高科
侍郎蘇味道以所試示介衆曰。
選人中乃
有如書判
嗟歎久之
遂代兄為長安太子文學
以清
白五為察訪使魏奉古等所薦。
五邸初開。
盛選僚屬
拜嶭
王友柱國
伯姊御史大夫張知泰魯郡夫人亡。
將葬。
家占君不利臨壙。
君哭而拒之曰。
豈有手足之痛。
牽拘
忌而忍自絕乎。
弗從。
其年七月生明
遘疾而歿。
教義
隱而傷焉。
會稽賀知章陳郡殷踐猷吳郡陸象先上谷
寇泚河南源光裕博陵崔璩友善
事具陸據所撰神道碑
累贈祕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
真卿表謝
肅宗批答
云。
卿之先人
德行優著。
學精百氏
藝絕六書
頻擢甲科
循政
曳裾王府
名右鄒枚
載筆春宮
道高徐阮。
既而
華髮
紆青雲。
業載史臣
傳令子。
追存盛美
裦贈
班。
旌善於義方
揚名有後
濠州春卿杲卿曜卿
旭卿茂曾
春卿詞翰
倜儻吏才
蘇頲茂才偃師丞。
杲卿文理清峻
所居有聲
太常丞攝常太守
祿山反。
其心手。
土門
衞尉卿中丞
城陷
杲卿叱詈之。
遂被
鉤舌支解而終。
贈太子太保
諡曰忠節
真卿表謝
肅宗
答云。
羯胡猖狂
入我河縣
所在官吏
多受迫脅
卿兄以
人臣大節
獨制橫流
或俘其謀主
或斬其元惡
當以救兵
懸絕
身陷賊廷。
旁若無人
歷數其罪。
手足寄於鋒刃
忠義
形於顏色
古所未有
朕甚嘉之
曜卿詩書草隸
十五以
文學崇文館
淄川司馬
旭卿善草書。
允山令。
茂曾好屬
詁訓
仁厚絕衆
犍為司馬
君生闕疑允南喬卿長幼
輿真卿允臧
闕疑仁孝吏能
詩傳
剖判
杭州參軍
允南仁孝有清識。
工詩。
人多誦其佳句
善草隸。
春卿
曜卿同日於銓庭為侍郎席建侯所賞。
達奚珣薦為左
補闕
真卿時為殿中
正至。
三拱法座舞蹈
衣袂相接
三。
允南賦詩云。
誰言百人會
兄弟也霑陪。
殿中膳部
司封郎中國子司業金鄉男
喬卿仁和吏幹
富平
長清早世
輿方雅有醞藉
通班漢。
清道率府兵曹
真卿早孤。
伯父允南親自教誨
進士
校書
制舉
醴泉
清白長安
三院御史
四為大夫
六為尚書
採訪節度
禮儀使光祿大夫魯郡
允臧敦質孝悌
吏能
制舉延昌
監察朔方衣資使殿中三為侍御
史中允江陵少尹荊南行軍
濠州及君孫。
泉明
佐父開土
門。
彭州司馬
威明
卭州司馬
季明
子幹
沛。
翊。
頗。
誕。
外孫
博野沈盈盧逖。
並為逆胡所害。
各蒙贈五品京官
濬。
屬文
翹。
華。
正。
岳[:#AS-FBED:●]頁。
慈明
都水使者
岳[:#AS-FBED:●]頁好五言
校書
頲。
仁孝方正
明經
大理司直
嶺南營田判官
執喪九日
食。
頡。
河陽
顗。
鳳翔參軍
頗。
小楷
洗馬
頏。
恭仁。
奉禮郎
並早喪逝
紘。
方義主簿
臮覯。
並沒蠻。
襲明。
微明
德明。
未仕。
通明
獲嘉
將明
昌明
克明
崇文明經
衞密標榜之。
翽。
有德行文詞。
華原主簿
準。
溧水
覿。
工文
襄陽
覲。
文行
文進士
顥。
仁友清白
常熟
封金鄉男
穎。
清介
學。
侍郎蔣洌賞其判。
京兆兵曹
襲金鄉男
岫。
仁純。
常熟
簿任城男。
頎。
浚儀
頌。
清源
頂。
幹辦
府法曹
願。
長厚
清白
朝邑
頵。
左率倉曹
碩。
祕書正字
頮。
吏幹
歙州
參軍曲阜男。
䪻。
好為詩。
富陽
禺。
為文
常州參軍
粗有所立。
君之諸祖父㣥從。
揚庭
頤。
侍讀
強學
益期
學士
中和
至誠
敬仲
大智
溫之。
澂之
澹之。
搢。
挺。
援。
撰。
溫。
泳。
陵。
明經
康成
強學
希莊
日損
隱朝。
鄰幾
知微
舒。
說。
順。
勝。
式宣。
韶。
進士
制舉有意中和趨庭希莊刺史
利仁
天文
欣期。
元淑
景靈。
校書
光庭
後漢書
嘉賓
千里
昇庠。
怡。
滔。
渾。
允濟
搢。
逸。
覿。
不器
防。
文詞
博古
少連
恭敏
惇學行。
敬仲溫之以孝聞。
潤。
風義
晃。
鏻。
邈。
迢。
清白稱。
其餘咸
官族
不獲悉數
洪惟累祖耿光丕業
有若子泉宏都
德行
巴陵記室書翰
特進黃門文章
祕監華州
學識
肇自魯國
格於聖代
紛綸盛美
遂舉集於君。
君能述
前人
不敢失墜志事
以忝聿修
宜其克饗尊榮
為清
不祧之主。
真卿幸承遺訓
叨受國恩
既受無疆之庥。
不朽之烈。
銘曰。
系我宗。
邾顏公。
子封郳。
附庸
孔聖
浴沂風。
刺青徐。
事中。
護營
渡江楓。
侍兄疾。
感虵童。
鄰火斷。
珥貂重。
施七
葉。
孝恭
武騎都
尉司從。
便尺牘
魚蟲
慟君難。
憤而終。
記室
湘東
御正
移忠
黃門
文雄
三韶長。
東宮
穆叔
牢籠
華州
詁訓通。
祕監
盛名鴻。
維少
保。
文翰工。
畿赤
裦崇
登望苑。
友桂叢。
三超贈。
儲宮
流光盛。
廟貌融。
不祧
無窮
**晉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23
:PERSID:QTWAUT0634
:END:
夫人諱華存
字賢安
任城人
司徒劇陽文康公舒之女
也。
師於小有虛真王裒
命中上仙范邈為立傳。
其略云。
夫人瓊蘭之流映。
自然之靈璞。
志逸雲霞
潔鮮蔚。
天才卓異
元標幽拔。
少讀老莊三傳
五經百子
該覽
樂神仙。
味真慕道
少服胡麻茯苓丸。
吐納
液。
攝生夷靜。
親戚往來
一無關見
常欲別居閒處。
父母
許。
年二十四。
強適太保掾南陽君幼彥。
二子
璞。
遐。
彥後為修武
夫人心期幽靈
精誠苦盡。
子息粗立
離隔室宇
齋於別寢
清修百日
忽有太極真人安度明東
華大神方青童扶桑碧河湯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
虛真王裒來降
夫人曰。
子密真氣
帝君
敕我子神真之道。
青童曰。
清虛爾之師也。
度明曰。
子苦
求道
今來矣。
景林曰。
虛皇鑒爾勤感太極
注子
玉札
子其勗哉。
青童又曰。
不受上道內法晨景玉經
者。
仙道無緣得成也。
後日當會陽洛山中
勤密之矣。
君乃命侍女玉笈
太上寶文素隱身大洞真經高
仙羽元等書三十一卷
手授夫人焉。
此皆王君昔遇南極
夫人西城真人王方平陽洛山所受之本經也。
山中
洞臺
是清虛之別宮
王君至是北向祝誓夫人曰。
太上
三元
九皇高真
虛微八道
上清玉晨
裒為太帝所敕於魏
華存
王君又說太極白簡青籙
金刻玉文
有得見此三十
一卷書者之姓名也。
凡此寶書
起自清虛真人受太師西
城王君紫元夫人
從是七人得之
白玉為簡。
青玉
字。
夫人為四矣。
於是景林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
令晝
夜誦萬遍
乃得洞觀鬼神
此乃不死之道也。
於是四真
吟唱
各命玉女彈琴擊鼓吹簫
合節而發歌。
歌畢。
王君乃
解語夫人向所授書。
存思指歸寶經節度行事口訣諸要
粗訖。
徐乃別去。
二夕一日
共會在曲靜之中。
自此之後
君及西城真人諸元君夫人有來往。
或與隔壁共庭。
不駭悟。
已而幼彥以暴疾殞世。
天下荒亂
夫人撫養
內外
救窮乏。
超㣥先覺
乃攜細小
徑來東南
兒息
大。
並處官位
至於守靜之思。
與日而進也。
在世八十三
公元334年
年。
成帝咸和九年歲在甲午
王君乃與東華青童來降
夫人靈藥兩劑
使頓服之。
剋期曾於陽洛宮。
夫人服藥
公元690年
稱疾
閉目寢息
飲而不食
七日夜半
太乙元仙遣飇車
迎。
夫人用藏景之法。
託形神劒
化成死骸。
始終外朗
仙化
內逸。
冥變隱適。
從此而絕。
子璞時為庾司空司馬
時為
陶太尉從事中郎安城太守
夫人自此隱化淪景。
須臾
至陽洛山。
明日
青童君太極四真清虛王君天法師
張道陵等凡四十七真人
降教夫人隱元之臺。
王君令
夫人清齋五百日。
讀大洞真經。
分別登真祕奧
道陵
以新出明威章奏靜存吏兵符籙之訣。
各標至
訓。
三日而去。
道陵所以備教委曲者。
夫人在世女官
祭酒
領職理故也。
夫人修齋讀經
誦言萬過
積十六年。
顏如少女
於是龜山九靈太真西王母金闕聖君南極
君乃共來迎。
夫人白日昇晨
北詣上清宮玉闕之下。
天帝中央王老三素高元太上玉晨大道太素
三元君扶桑太帝金闕後聖君各令使者致命
夫人
玉札金文
位為紫虛元君
上真司命南嶽夫人
比秩仙
公。
使治天台霍山洞臺之中。
下訓奉道教授真仙
者。
而男之高仙真人
女曰元君
於是夫人受錫事畢。
母及金闕聖君南極元君各去。
使夫人王屋小有之中。
齋戒三日畢。
九微元君龜山王母三元夫人雙禮
諸衆仙並降夫人小有清虛上宮絳房之中。
夫人
與王君為賓主焉。
神肴羅陳
金觴四奏
各命侍女曲成
之鈞。
九雲合節
八音零粲。
於是西王母擊節而歌。
歌畢。
雙禮珠彈雲璈而答歌。
真人各歌。
須臾
司命神仙請隸
屬及南嶽神靈迎官並至。
虎旗龍輦
激曜百里中。
西王
諸真乃共與夫人東南行。
俱詣天台霍山臺。
便道
句曲金壇茅叔申
宴會二日二夕
又共適於霍山
夫人
玉宇
然後各別
初王君告夫人曰。
學者去疾除病。
甘草丸。
所謂穀仙方也。
夫人之而仙。
夫人隸書
君立傳。
事甚詳悉
又述青精[:#AS-FE6E:●]
[:#AS-FBED:●]迅[:#AS-8BED:⿰⻟卞]。
黃庭內景經。
後屢降茅山
子璞後至侍中
使傳法於司徒瑯琊王
楊羲護軍長史許穆
子玉斧並昇仙
事具陶宏景真
誥。
所呼南真
夫人也。
夫人渡江
徧遊名山
臨川
郡。
臨汝水西立壇置精舍
院東百餘步造冢壙
又於石井
建立壇場
往來遊憩
歲月深久。
淪翳
備載圖經
略無遺跡。
唐女道士黃令微。
道行高遠
八十而有少
容。
蹀屣而行。
奔馬不及
時人見其顏色殊異
號曰華姑
公元693年
夫人靈跡
長壽二年歲在壬辰冬十月
乃訊於洪州西山
道士胡超
通神明。
遙指郭南六里烏龜原。
石龜
田苗
被人擊首析。
其處是也
姑與道流尋訪
龜在壇中
央。
下得尊像油甕鋸刀燈盞之類。
俄夢夫人九曲池
壇南
獲之。
磚砌猶在
景雲中
睿宗使道士善信將繡
幡花修法事。
仍於壇西洞靈觀。
女道士七人
元初
元宗使醮祭
祈禱不絕
每有風雨
或聞簫管之聲。
禮謁
必須嚴潔
不爾
必有虵虎驚吼之異。
時時有雲如
烏鳥㣥飛。
垂帶直下壇上
倏忽不見
西出如向井山。
前後
非一
已而華姑肸蠁間。
如有告者曰。
山古跡。
汝須崇建
俄聞異香西來
姑行宿洞口
聞鐘磬之音。
遲明入山
遇壇殿餘址。
建立屋宇
屢聞仙梵之響。
環壇數里。
有採
斫及不精潔者。
必有怪異之警。
野鹿中箭
來投華姑。
公元721年
為拔之。
後每齋前。
銜蓮以獻姑。
開元九年
姑欲上昇。
弟子曰。
勿釘吾棺。
可以絳紗羃之。
已而雷霆震擊
紗上
有孔
大如雞卵
棺中惟有被覆木簡
屋上穿可容人。
座前
奠瓜
數日生蔓。
實如者二。
每至忌辰
風雨鬱勃
入室內。
元宗聞而駭之。
覆視明白
使道士蔡偉編入後仙
公元741年
傳。
二十九年春三月乙酉
使道士齎龍璧來醮。
忽有白鹿
壇東出。
至冢間而滅。
五色仙蛾集壇上
刺史范陽張景
公元749年
以為聖德感應
立碑頌述
天寶八載
夫人得道昇仙
公元768年
之所。
女道士二人
見修香火
大歷三年
真卿叨刺是州。
崇禮謁。
郭蒙邃。
萑蒲震驚
女弱曹逃
豺狼窟聚。
真儀
如在
壇殿巋然
瞻仰徘徊
悄焉若失。
仙壇道士譚仙
巖者。
修真自遠。
法侶是宗。
請以男官黃道士二七人抽隸
洞靈
共申灑掃
高行女道士瓊仙七人
萃居壇院。
精力
住持巳久。
率勵往來
增修觀宇
從之。
不日
遹暨厥成。
仙跡
載崇
師之力也。
敢備其本末
而為頌云。
銘曰。
紫虛元君
魏夫人
位列五嶽
名高七真
凝華台允。
奪志
劉嬪。
太帝昭懇。
清虛降神
㣥仙畢會。
玉笈斯陳。
服道日損
精心益勤。
蛻形神劒
託馭飇輪
適抵陽洛
遄登隱元
黃庭
朗詠
白日昇晨
西降王母
東過叔申
法侍中
許楊為鄰。
伊昔南渡
爰居汝濱
壇場處所
埋沒荒榛
實賴華姑。
諗於
胡尊。
果獲靈跡
烏龜之原。
次尋井山。
實叶曩言。
嫣然簡解。
紗羃空存。
野鹿
靈瓜吐根
怪異昭彰
不可殫論。
二聖
竦駭
崇明禋。
于嗟女弱。
香火堙淪
真卿刺州。
謁拜斯頻。
乃命仙子
增修鼎新
華姑侍傍。
異代同塵
曷表元德
銘功
翠珉
垂諸來裔
坱圠無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