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三八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顏真卿(三)
**撫州寶應寺翻經臺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1
:PERSID:QTWAUT0634
:END:
撫州城東南四里翻經臺。
康樂侯謝公嘉年初於
翻譯涅槃經
以為號。
公諱靈運
陳郡陽夏人也。
祖元
車騎將軍
父瑍。
祕書郎
公幼穎悟好學
博覽㣥書。
文章
之美。
江左莫逮。
以襲祖爵。
世人宗之。
盛稱謝康樂
初為劉
毅衞軍從事中郎太子左率
出為永嘉太守
有名山水
公素愛好
肆意遨遊
稱疾去職
始寧縣修營故墅。
傍山
帶江
幽居之美。
因著山居賦。
自註之。
隱士王宏
遊放為娛。
終焉之志
一詩至。
都邑莫不競寫。
宿昔
之間。
士庶皆徧。
徵為祕書監
再召不赴
太祖使范泰與書
敦奬之。
乃出就職
尋遷侍中
日夕引見
賞遇甚厚。
多疾不
朝。
賜假東歸
免官
從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道雍
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
時人謂之四友
尋山登賞
常著
木屐
上則去其前齒
下則去其後齒。
會稽太守孟顗事佛
精懇
公謂之曰。
得道應須慧業
丈人生天應在靈運前。
佛必在靈運後。
顗深恨此言。
後遂表公有異志
公馳出自
太祖知見誣。
臨川內史
公以曇無讖所翻大涅槃經
語少朴質
不甚流靡
品數疎簡
初學難以措懷
乃與沙
門范惠嚴顧慧觀依舊泥洹經共為潤色
勒成三十六卷
義理昭暢
質文相宣
歷代寶之
盛行天下
其餘感神徵
應。
具如高僧傳所說
邈乎階扃不改
棟宇具無。
真卿叨刺
是邦。
茲用愾息
高行頭陀僧智清
發洪誓。
精心住持
請以佛跡寺僧什喻仙臺道士仙巖同力增修。
指期
恢復
自是法堂遺構克崇
先達高蹤不泯
百里而遙。
四山不逼
三休而上
十地方超。
經行之業既崇。
斗藪之功
斯懋。
大歷已酉歲四月丙午
都人士庶。
相與大會
設嚴供
而落焉。
真卿於斯文。
見咨紀述
後之君子
其忘增修
乎。
銘曰。
摩訶般若
解脫法身
是則涅槃。
衆經中尊
曇無肇允
嚴觀
是因。
實賴同德
宏茲法輪
謝公發揮
精義入神
理絕史野。
文兼郁彬。
一垂刊削
百代咸遵。
遺跡忽睹。
高臺嶙峋
載悲
徂謝
曷踐音塵
真卿愀然
憫故孰新。
檀那衣鉢
悉力經綸
不日復之。
周邦仰仁。
緬懷敦慕
亦何人。
徒願神交
媿非
德鄰
刻銘金石
永永不泯
**撫州寶應寺律藏戒壇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2
:PERSID:QTWAUT0634
:END:
如來身口三業
調伏也。
尸羅以息其內
行住
四威儀
善心也。
布薩以昭其外
故曰波羅提木叉
是汝之師。
則憍陳如之善來
迦葉波之尚法。
聲聞三歸
約衆。
十四年以八敬度尼。
羯磨相承
致一也。
漢靈帝
公元168年
建寧元年
有北天竺桑門支法領等。
始於長安譯出四
分戒本兼羯磨
大僧受戒
曹魏
天竺十尼自遠而
來。
為尼受具
後秦姚萇宏始十一年。
梵僧佛陀耶舍
四分律本。
關內先行僧祗。
江南盛行十誦
至元魏法
律師
始闡四分之宗。
傳道覆。
覆傳惠光
傳雲暉願。
願傳理隱樂洪雲。
雲傳遵。
遵傳智首
道宣
宣傳
傳法勵。
勵傳滿意
傳法成。
成傳大亮道賓。
亮傳雲一。
傳岸超慧澄
傳慧欽。
皆口相授受。
臻於壼奧
俗姓徐
洪州建昌人
漢孺子之後也。
二十二尋師臨川楮山
公元173年
後五歲削髮
隸於高安龍岡寺。
受戒
唐義淨譯經
上足洪州靈傑
其秉宣羯磨者曰兩京清滌使法慧。
智度沖深
神用高爽
無權實。
身絕開遮
律藏日月
光明騁辯才而龍象蹴踏
江嶺之外
凜然風生
開元末
京師
東京福先大德
常誦大涅槃經而講之。
兼明
舍論維摩金剛經
登講座。
其下日有二三千人
由是
輦轂
祿山作亂
杖錫南歸
居於西山洪井雙嶺之間。
高僧顯之遺蹤
於寺北剏置蘭若
山泉之美。
極幽
絕。
欽雖堅持律儀
而志在宏濟
好讀周易左傳
下筆成章
律儀輔演十卷
嘗撰本州龍興寺戒壇碑。
見稱於作
公元768年
者。
大歷三年
真卿忝刺撫州
東南四里
有宋侍中臨川
謝靈運翻大涅槃經古臺。
階扃儼然
軒構摧圯。
高行
公元769年
頭陀僧智清者。
首事修葺
安居住持
明年秋七月
真卿
秩將滿。
觀察使尚書御史大夫趙國魏公。
願以我皇帝
降誕之辰。
奏為寶應寺
仍請山林高行三七人
冬十月
二十三日
聖恩允許
於是鼎新輪奐
其興也勃焉。
請止
觀大師法源法泉襄陽乘覺清善宏羅浮圓覺佛跡
餘杭慧達當州通海等同住董修。
以資景福
公元770年
以為學徒雖增。
毗尼未立。
明年三月
乃請欽登壇董振
鐸焉。
仍俾龍岡道幹天台法招提智融白馬法允衡岳
正覺同德義盈香城藏選龍興藏志開元明徹等同秉法
事。
於是遠近駿奔
道場側塞
聖像放光
龍王不雨者四
旬。
僧尼三百五十七人
文士正議大夫衞尉少卿
張廷皋脫俗歸真
其名曰[瓌]綱。
稱首焉。
又欽比年以來
受具者。
凡一萬餘人
江嶺湖海之間。
幅員千餘里。
像法
於變。
此皆欽教道之力焉。
臨川嶺隅
未嘗宏律。
於是
三百餘人
請法裔敷演依止之矣。
復有上都資聖寺
高德還本律主。
偉茲能辨
嗟歎贊美之。
請於寺東
南置普通無礙禪院
內立鎮海觀音道場
請善宏居之。
開悟心要
一上足曰智融
精持本事
如會尊衆。
乃命
智光等於通道東置律藏院。
剏立戒壇
以佇欽公之
來儀
且施肇紀之不朽
經營未幾
壇殿鬱興
庶乎渡海
囊。
分毫羅剎之請。
嚴身瓔珞
照耀摩尼之光。
則入佛
位而披伽梨者。
名香普薰。
神足無極
可勝紀而蕪絕乎。
公元771年
唐大歷辛亥歲春三月
撫州刺史魯郡開國公顏真
卿書而誌之。
**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3
:PERSID:QTWAUT0634
:END:
麻姑者。
葛稚川神仙傳云。
王遠字方平
東之括蒼山
蔡經家。
教其尸解
如蛇蟬也。
去十餘年忽還。
家人
公元770年
言。
七月七日王君當來過。
到期日。
方平羽車
五龍
異色
旌旗導從
威儀赫奕
大將也。
既至
須臾
引見
父兄
遣人麻姑相聞
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
王方
平敬報。
久不行民間
今來在此。
麻姑蹔來
有頃信還。
但聞其語。
不見所使人。
麻姑再拜
不見忽已五百餘年。
尊卑有序
修敬無階
思念久。
煩信。
承在彼。
登山顛倒
而先
被記。
按行蓬萊
今便蹔往
如是便還。
還即親觀。
不即
去。
如此兩時間。
麻姑來。
來時不先聞人馬聲
既至
從官
半於方平也。
麻姑至。
蔡經舉家見之。
好女子。
年十八
九許。
頂中作髻。
髮垂之至腰。
其衣有文章
而非錦綺
耀日
不可名字
皆世所無有也。
得見方平
方平起立
坐定
進行廚。
盤玉杯。
無限美膳。
多是諸華
香氣
內外
麟脯行之。
麻姑自言。
接待以來
東海三為
田。
向間蓬萊水。
乃淺於往者
會時略半也。
豈將復還為陸
陵乎。
方平笑曰。
聖人皆言。
中行復揚塵也。
麻姑欲見蔡
經母及婦。
弟婦新產數十日。
麻姑望見之。
已知。
曰。
噫。
止勿前。
即求少許米。
便以擲之。
墮地成丹沙。
方平笑曰。
故年少。
了不復作此曹狡獪變化也。
麻姑手似鳥
爪。
蔡經心中念言。
背蛘時。
得此爪以杷背。
乃佳也。
方平
知經心中念言。
即使人牽鞭之
曰。
麻姑神人
汝何忽
謂其爪可以杷背邪。
見鞭著背。
不見有人持鞭者。
公元768年
平告曰。
吾鞭不可得也
大歷三年
真卿撫州
按圖
南城縣麻姑山
有古壇。
相傳麻姑於此得道
東南有池。
中有紅蓮
近忽變碧。
今又白矣。
池北下壇傍有
偃葢
時聞步虛鐘磬之音。
東南瀑布
淙下三
百餘尺。
東北石崇觀。
高石中猶有螺蚌殼。
以為桑田
所變。
西北麻源
謝靈運詩題華子岡
麻源第三谷。
恐其處也。
源口有神
祈雨輒應。
開元中
道士紫陽於此
公元739年
習道。
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
二十七年
忽見虎駕龍車
執節庭中
顧謂其友竹務猷曰。
迎我也。
可為吾奏。
公元746年
願欲歸葬本山
仍請立廟壇側
宗從之。
天寶五載
龍於瀑布
石池中有黃龍見。
元宗感焉。
乃命增修仙宇真
侍從雲鶴之類。
於戲
麻姑發迹於茲嶺。
南真遺壇於
龜源。
表異於井山。
女道士瓊仙
年八十而容色
益少。
曾妙行夢瓊仙飡花絕粒
紫陽姪男德誠
繼修
香火
弟子仙巖
法籙尊嚴
史元洞左通元鬱華
清虛服道
天地殊異
江山炳靈
則曷由纂懿流光
斯之盛者矣。
真卿幸承餘烈。
敢刻金石而志之。
時則六年
夏四月也。
**有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4
:PERSID:QTWAUT0634
:END:
夫德之所感。
骨髓而非深。
誠之所至
神明而何遠。
公元772年
唐大歷壬子歲
宋州八關齋會者。
都人士文武將吏
朝散大夫使持節宋州諸軍事宋州刺史侍御史
團練守捉使賜紫金魚袋徐向等。
奉為河南節度觀察
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左右僕射省事御史
汴州刺史上柱國信都郡王田公頃疾良已之所建也。
公名神功
冀州南宮人
稟元和之粹靈。
膺期運以傑出
厚下
正直率先
起孝而德感生人
竭忠精貫白日
衆必資於寬簡。
安人在於撫柔
況乎武藝絕倫
英謀
祕。
所向而前無強敵。
日新而學有緝熙
故能殿天子之邦。
鬱蒼生之望有日矣。
羯戎搆逆
公以平盧將佐今右僕
李公忠臣滄德
相州
杏園
陳留
許叔冀降而
陷焉。
思明忠臣圖己。
令公佐南德信劉從諫江淮
宋州
欲襲李銑
公斬德信
從諫
遂並其衆而報焉。
大悅
拜公鴻臚卿
再襲敬釭於鄆州
中丞
劉展
公元773年
潤州
斬平之。
徐州刺史
明年淄青節度使
屬候希逸
平盧至。
公以州讓之
宋州刺史李岑為賊所圍。
副元
李光弻公討平之
御史大夫
開府
兗鄆節度
法子營。
又討敬釭。
歸順焉。
史朝義聞之。
下博
投范
公元763年
自縊死。
廣德元年戶部尚書
封信都郡王
上幸陝。
首來扈從
都知六軍兵馬
食宿
公皆躬自省視
上感焉。
公元764年
方委以政事
涕泣固辭而止。
二年汴宋節度
兵部
公元767年
大歷二年右僕射
封母清河張氏為趙國夫人
信安
王褘女為涼國夫人
太夫人慈和勤儉
睦於親黨
公性
純孝
居常不離左右
閱讀書史
或時疾病
公輒累月不茹
薰。
中禮不絕
仍造崇夏宏二寺
以祈福祐
五年
左僕射省事
太子太師
公德厚量深。
勞謙重慎
既高而心益下。
位彌大而體益恭
故遠無不懷。
無不肅。
今夏四月
忽嬰熱疾
沈頓累旬
積善降祥
勿藥遄喜。
鷹犬
之翫。
悉皆棄捨
㣥帥感焉。
無復弋獵
四履之內。
咸懷歡欣
雎陽之人。
踴躍尤甚
乃咨於州曰。
昔我公之陷賊也。
敝邑而首誅德信
李岑見圍也。
破其黨而克保城池。
即我公再有大造敝邑矣。
微我公之救恤
即皆死於鋒
鏑。
入於煎熬矣。
尚何能保完家室
嬉戲鄉井者乎。
資齋
何以報德
公悅而從之。
五月八日
首以俸錢三十
萬設八關大會
千僧開元伽藍
將佐爭承。
唯恐居後。
已而縣官吏長史苗藏實等。
一千五百人一會
團練官健副使孫琳等。
五百人一會
耆壽百姓
列等。
五千人一會
法筵等供。
仄塞於郊坰
贊唄香花
喧填晝夜
其餘鄉村聚落
來往舟車
聞風而靡督自勤。
惠而怵先胥懋者。
不可勝數矣。
非夫美政淳深
德風
汪濊
何以感人若此其至者乎。
某叨接好仁
飽承餘烈。
覩茲盛美
益靦求蒙
若不垂諸將來。
記事者奚述。
**吳興沈氏述祖德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5
:PERSID:QTWAUT0634
:END:
南齊徵士吳興沈君。
名驎士
郡人也。
蘊道德。
於邑之餘
不溪。
家貧無資
織簾為業。
時人號為織簾先生
精於
禮傳
嘗自詁訓
宗人吏部郎中中書郎約累薦。
徵為著
作郎。
高臥不起
名重江表
臨終遺教
皇甫元晏棺中貯
孝經一卷
穿壙三尺
置棺平土
設机位。
四時地席。
元酒
而奠。
子彞
奉而行之。
吳郡陸惠張融皆為之誄。
徵士
製述祖德碑。
立於金鵝山先塋
年月淹遠
風雨蠧蝕
字殘文
翳而莫分。
乾元中
盜火所焚。
碑首毀裂
嶔然
墮。
過江二十葉孫御史中丞震。
移牒郡國
請其封葺。
或屬
兵凶
曠而莫修。
忽有仆樹。
生於龜腹
盤根抱趾。
聳幹夾碑。
嶷如工造。
鬱若神化
欹者復正
危而再堅。
夫德無名
遇賢
鍾慶
無質
假物以申應。
沈氏積善既遠。
徵士植德
深。
天將興舊族乎。
吾知沈之復大也
權檢校宗事十九葉
孫前太廟齋郎怡。
拜泣松檟
增修舊塋。
感先碑之隕覆
遺文殘闕
乃具他石。
傳而貳焉。
崇其本。
所以尊先也。
其新。
所以嗣德也。
真卿江南婚姻之舊。
中外伯仲之穆。
謬忝拜刺
見託斯文
刊諸碑陰
以傳無朽。
因改其樹為慶
樹。
以旌其美焉。
沈氏之故事
具於家諜
今闕而不紀。
時有
公元773年
唐大歷八年冬十二月
**通議大夫太子賓客東都副留守雲騎尉尚書左僕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6
:PERSID:QTWAUT0634
:END:
公諱沔。
字若沖
博陵安平人
其先出於齊太公之後
自亭
三世文宗
祕書監六(闕一字)派別
叔軌季則。
俱死王事
神通
並高循績
子彭宏度
武幹稱。
景雋巨倫。
文行
著。
方面累代
史傳十人
奕葉相承
恆為鼎族
宏峻
銀青光祿大夫趙王長史
祖儼。
皇朝益州雒縣
令。
父暟。
年未四十。
庫部員外郎
因擇能吏壽安
江西道廉察使。
醴泉
遂歷四邑
盤桓不進。
剛正也。
累至朝散大夫汝州長史
封安平縣男
衞尉少卿
公即
安平次子也。
全德天至
成人玉立
聖代寶臣
華宗
孝子
文章哲匠
禮樂祖師
不可以一名
又何能
悉數
年二十四。
舉鄉貢進士
考功郎李迥秀器異之曰。
王佐才也。
遂擢高第
其年舉賢良方正
對策萬數
獨居
第一
而兄渾亦在甲科
試官梁載言陳子昂歎曰。
雖公
孫鼂郄不及也。
召見前殿
麟臺校書郎
繇是葢天下。
御史張思敬以德行薦。
久之
以資陸渾主簿
平陽王
暉。
宏度外之交。
上官之禮。
丁府君憂。
服除
太夫人勉起
之。
以所試超邁
擢拜左補闕
殿中侍御史
奉敕按竊金
者。
公得其情。
許之不死
竟得減論。
諸王或恃貴不遵法度
舉而按之。
其不吐茹如此
尋遷起居舍人
當扈從。
以親
抗疏乞退
瑯琊王太原郭潾渤海封希顏等自代。
睿宗嘉之
許留司
以遂其孝養
祠部員外郎
倖僧有
請度人者。
公拒不奉詔
給事中
大理卿韓思復用法
差。
權臣致劾。
公特寬之。
中書舍人
省改紫微
其官仍舊
固辭以親老。
虞部郎中
開元初御史中丞
或訟吏
曹之不平
公與崔泰之銜命詳理
多所收拔
俄而即真
都畿按察使
歲或不稔。
公請賑貸之。
全活者以萬
數。
內謁者元忠有罪
公執之以聞。
元宗使以璽書勞之
公之澄清中外也。
畿縣令長陸景融劉體微盧暉有異
政。
丞尉宋遙皇甫翼陳希烈宋鼎蕭隱之范冬芬楊慎
劉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曠等。
並以清白吏疏而薦之。
二十二年。
十道採訪使
公所六人在焉。
執事子有
法者。
公舉不回
著作郎
尋遷祕書少監圖書使。
大理卿禮部侍郎
公既職司典禮
乃刪寫疏數百卷
備闕遺。
特加朝散大夫
左庶子
太夫人憂。
徵拜
侍郎
出為魏州刺史
乃肇移元城
徙置新市
吏人便之。
公元785年
乙丑歲
元宗東封
知頓使奏課第一
賜絹二百匹。
下觀
公元786年
禮。
慶雲頌。
賜絹一百匹。
明年入朝
分掌十銓
公與王
邱為選人所歌曰。
澄明澈底清。
邱山介直天峻
人韙之。
還州。
以理有異績。
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宇文融
朝服表薦
璽書寵慰
無何
徵拜左散騎常侍
上以六宮
蠶絲近臣
獻御絲賦
侍讌別殿
端午詩。
屢蒙錫
縑帛綵羅。
判國子祭酒
俄充東都副留守
十七年。
陵廟
追贈安平公太君安平夫人
駕還。
留守
十年
奉敕龍門公宴詩序
賜絹百匹
延入集賢院
老子道德經疏。
行於天下
二十一年遷祕書監
修撰如故
耕藉田。
居守
賜絹百匹
太子賓客
出兼懷州刺史
二十四年罷州。
又以本官東都副留守
累加通議大夫
二十七年冬十一月十有七日
寢疾薨於位。
春秋六十有
七。
宗震悼。
禮部尚書
葬日量借手幔幙
故吏前監
御史博陵崔頌為公行狀云。
公德符契
精貫人極
愛聞於天下
制作垂於無窮
太夫人之喪。
徒跣吐血
身為糞土
況乎含宏內恕
夷坦外名
德至矣乎
今之達者
若以富貴崇德
行藏養高
老萊闕於榮親
黔婁褊於謀
道。
又加於古人矣。
故養則致其樂。
喪則過乎哀。
以兄姊之
戚亞其親。
甥姪之慈甚其子。
至於藥砭備物
溫清異宜
杵臼之間。
身辱澣濯之伍。
汲汲然矣。
每至宗廟心齋
祀事
明發不寐
翌日餘悲。
聲氣感人者深。
儀形化人
者遠。
躬踐五德
退讓恭儉溫良
行張四維
加信於仁義
禮智。
老驥伏櫪
以鮑驄不忘。
鳩巢檐。
以家瑞終黔。
殊倫絕輩。
擬議乎萬一矣。
太常博士裴總議曰。
醇一
誕靈
文明含粹。
元和以為天性
間氣以為人師
前後
歷官
或拜而不至
或至而不留
瘠形瞽目
誓尊孝養
可不
謂孝乎。
諡曰孝公
凡所著文集二十九卷
嗣子祐甫
論次先志一卷
三十卷
吏部員外郎趙郡李華為集序
云。
公之侍親也。
孝達神祇
居憂也。
哀貫乎天地
喪期
數。
茹荼終身
親交鄰里
飢者待公而炊。
寒者待公而裘。
烝嘗之奠。
待公而具。
祿廩雖厚。
未常足也。
祖禰
美。
合於禮經
公文章。
知公行事
人倫之序。
理亂之源
備矣
祐甫純行而文。
直清而和。
公門者。
謂公存焉。
亡賢
數載如此
太夫人患目。
傾家求醫
或曰
療之必愈
不得延。
太夫人及公悲恨而罷。
自是竭力奉養
脫冠
帶者僅三十年。
每至良辰美景
勝引佳遊
扶侍左右
陳說
親朋往來
莫知太夫人之有苦也。
年官雖高。
於食菓蔬菜。
與子姪躬自植藝溉灌
以申馨潔。
終喪
孩稚者。
設位束帶
盡哀以禮之。
公與江夏李邕友善
校書郎時。
館於祕閣之下。
讀書累年
由是
名益盛
尚書席建侯嘗過公。
乘馬癯羸
曰。
何不
廳前自觀䬴飼。
忽然致殞。
何以更之。
公唯而不易
他日
公又以為言。
公良久則曰。
每欲發言
恐涉有疑於厮養者。
所以沈吟自媿。
二公退而謂人曰。
每想崔公此言。
使人
公元712年
如醉
延和太極之間
公既留司東都
遂鬻所乘馬
就故
監察御史張汯子深河南府崇政坊買宅以製居。
建宗
廟於西南
維先太夫人安平郡夫人堂在宅之中。
儉而不
陋。
淨而不華
六十餘年。
榱棟如故
堂東嫂盧夫人所居
東北
鄭氏李氏姊歸寧所居。
堂之北五步之外
建瓦堂
三間以居之。
雜用舊椽。
崇壇
赭堊
累歷清要
所得祿
秩。
但奉烝嘗
資嫂姊。
給孤幼。
甥姪婚姻而已
朝服衣馬
一皆取其下者
祭器祭服稱禮焉。
其室竟不修。
夫人
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捐牀帳之後
徙居他室
或在賓館
無常所。
常侍時。
陋室銘自廣
天寶末
子孫灑掃
貯書劒履而已
逆胡再陷洛陽
屋遂崩圮
檐下廢井
存焉。
長子成甫
倜儻有才名。
進士校書郎
早卒。
祐甫
先業
進士高第
累登臺省
吏部郎中
永平軍節度
使尚書李公勉行軍司馬侍御史中丞
永懷先德
明發
不寐
茂烈烟淪。
罔垂後裔
乃刻陋室銘於井北遺址
前。
以抒所志。
某夙仰名教
實欽孝公盛德
晚聯臺閣
中丞象賢
又能好我不遺
見託論譔
採風猷而莫窮
萬一。
泉海而豈究津涯
操筆強名
退增戰恧。
時則大歷
公元752年
十一年青龍景辰孟夏之月也。
**吳興太守柳惲西亭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7
:PERSID:QTWAUT0634
:END:
湖州烏程縣南水亭
吳興太守柳惲西亭也。
繚以
遠峯。
浮於清流
包括氣象之妙。
實資遊宴之美。
觀夫搆宏
材。
披廣榭。
豁達其外
暌罛其中
雲軒水閣
當亭無暑。
信為
仁智之所創制
原乎其始。
柳吳興西亭之舊所焉。
崇之
不易其地。
吳均東記云。
惲為郡。
西亭毗山
二亭
悉有詩。
處士陸羽圖記云。
西亭城西南二里。
烏程
縣南六十步。
苕溪為之。
柳惲文暢再典吳興
天監
公元757年
十六年正月所起。
以其在吳興郡理西。
名焉
文暢嘗與
主簿吳均同賦西亭五韻之作。
由是此亭勝事彌著。
歲頗為州僚據而有之。
日月滋深。
室宇將壞。
文人嘉客
不得極情於茲
憤憤悱悱久矣
邑宰李清
請而修之
攄衆君子之意。
役不煩費
財有羨餘
人莫之知。
而斯美具
也。
皇家子。
名公之允。
忠肅明懿
以將其身。
清簡仁惠
成其政。
絃歌二歲
流庸復者六百餘室。
廢田墾者二百
頃。
浮客臻湊
迨乎二千。
種桑畜養
盈於數萬。
官路刻石
之堠。
吏廚有餐錢之資。
敦本經久
率皆如是
略舉數者。
可知矣。
豈必夜魚躍。
而後見稱哉。
於戲
以清之地高
且才。
勵精政事
何患雲霄不致乎。
清之筮仕也。
雋乂之列。
再移仙尉之任
毗贊蜀邑
子男吳興
廉使盛府之所辟薦。
則知學詩之訓。
緝之心。
施之於
政。
不得不然也。
縣稱緊舊矣。
今詔升為望。
清當受代
而邑
人已軫去思之悲。
白府願留者屢矣。
真卿重違耆老之請。
啟於十連
優詔以旌清之美也。
不佞
忝當分憂共理
寄。
人安俗阜
固有所歸
雖無魯臣掣肘之患。
盡言子用
刀之術。
由此論之。
水亭之功。
乃餘力也。
知邑莫若州。
知宰莫若守。
知而不言
無乃過乎。
今此記述
以備其事。
宣美
豈徒媿詞而已哉。
大歷一紀首夏也。
**華葢山王郭二真君壇碑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8
:PERSID:QTWAUT0634
:END:
粵以江南之地。
佳麗垂名
山嶽之間。
宛有仙洞
余祇膺聖
澤。
廉察臨州
一日地理圖
得屬邑。
崇仁縣華葢山
有王
二真君壇存焉。
欣覩異事
未原其始。
他日公餘。
因令軍
公元585年
將往山下訪求碑銘
果得一石記。
隋開皇五年修道
李子真
於壞碑上再錄出其文。
則知王郭二真君仙不
顯名
王則方平從姪
郭乃王之族弟也。
始於金華山
道。
以圖輕舉
尋遊洞府
玉笥山將之麻姑洞。
道悅
山。
故老曰。
此為何山
對曰。
巴陵華葢山也。
二真相與
言曰。
此山福地
名亦異焉
因求卜止。
再煉神丹
山下父老
詣而再拜曰。
敢問真人名字
曰。
吾等修志虛無
不欲
述焉。
後有一道士來謁。
敢問真人之師。
曰。
吾師浮邱先生
上界大仙也。
頃於金華山遇焉。
二真君能走石飛符
雲致雨。
或有疾苦暴亡
往而告之。
飛符以救之。
歲時
公元292年
大旱
即致霖雨以濟之。
至晉惠帝元康二年二月一日
雲連晝。
仙樂喧風。
二真君乃驂鸞駕鶴
冉冉上昇
今上
之壇及浮邱先生之壇存焉。
其後立觀焚修
境邑將旱
詣壇禱之。
雲雨立應矣。
故事昭然
仙蹤儼若
遺史籍。
安泯聲華
鸞鶴對飛。
共作壺中之客。
林巒疊秀
含象
因與府官崇觀宇。
永利焚修
尋差軍將以公用錢
詣山。
殿宇門廊
不日而迴。
云工畢矣。
予德慚好道
任忝
分符
原始要終
罕測沖天之日。
飛文染翰
用貽終古之芳。
銘曰。
元牝之門。
澄心養神
學則彌衆。
得者幾人。
冉冉千古
堂堂
二真
丹成巖谷
道應穹旻
雲色煥。
仙樂聲勻。
遲日初麗。
柳花正新。
驂鸞援俗。
駕鶴超雲。
言歸紫府
笑別芳辰
山存
華葢
長含異
恩流豐澤
用濟烝民
浮雲世速。
好月生頻。
儼若聖祉。
永播清芬
**東方先生畫贊碑陰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299
:PERSID:QTWAUT0634
:END:
方先生畫贊者。
散騎常侍夏侯湛之所作也。
字孝
若。
父莊。
樂陵太守
來覲省。
遂作斯文
贊云。
大夫諱朔
字曼倩
平原厭次人
魏建安中
厭次樂陵郡
又為郡
人焉。
厭次今移屬樂安郡
東去祠廟六百里。
厭次城
平原郡安德縣東北二十二里。
西南一里
先生形像
今則捏素為之。
並二細君侍焉。
郡嘗為德州
其贊開元八
刺史韓公思復刻於石碑
真卿去歲拜此郡。
屬殿中侍
御史平公冽監察御史閻公寬李公史魚右金吾冑曹宋
公謇咸以河北採訪使東平王判官巡按狎至
真卿候於
境上。
先生祠廟
不遠道周
亟與數公臮家兄淄川司馬
卿長史前洛陽晉用醴泉李伯魚徵君左驍
衞兵曹張璲麟遊宅相朝城主簿有司正字
畢燿族弟渾前參軍鄭悟初同茲謁拜
退而遊於中唐
韓之刻石存焉。
僉歎其文字纖靡
駮蘚生金
四十年間。
不可識。
真卿於是勒諸他山之石
葢取其字大可久。
不復
課其工拙
援翰不辭焉。
至若先生事跡
則載在太史
公書漢書風俗武帝內傳十洲記列神仙高士傳。
公元754年
不復紀焉。
唐天寶十三載季冬辛卯朔建。
**乞御書題額恩敕批答碑陰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0
:PERSID:QTWAUT0634
:END:
肅宗皇帝恩許。
既有斯答。
御劄垂下
真卿疎拙蒙譴。
公元292年
粵若八月既望
貶授蓬州長史
今上即位
寶應元年
公元762年
夏五月利州刺史
屬羌賊圍城
不得入。
恩敕追赴上都
為今尚書相國彭城公劉公晏所讓。
尚書戶部侍郎
公元763年
二年春三月吏部
廣德元年秋八月江陵尹兼御史
大夫
荊南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未行受代
尚書右丞
公元764年
明年春正月檢校刑部尚書御史大夫
朔方行營
晉等六州宣慰使
招諭師中書令僕固懷恩
不行
公元766年
知府事
永泰二年春二月峽州別駕
旬餘移貶吉州
公元767年
三年夏五月蒙除撫州刺史
六年閏三月代到
秋八月
至上元。
爾來十有六年。
困於疎愚
累蒙竄謫
其所碑石
公元297年
迄今委諸巖麓之際。
未遑崇樹
七年秋九月歸自東京
公元298年
家蒙除湖州刺史
來年春正月至任
東有苕霅兩溪
左有放生池焉。
即我寶應聖文武皇帝所置也。
州西有
白鶴山
多樂石。
於是採而斲之。
命吏磨礱之。
家僮
刻之。
於州駱駝橋東。
蓋以抒臣下追遠之誠。
先帝
生成之德。
額既未立。
追思莫達。
客或請先帝賜敕書批
答中諸事
以緝而勒之。
真卿從焉。
勒願斯畢。
瞻慕不足
志諸碑陰
庶乎乾象昭回
宇宙終始
天文煥發
將日
公元774年
月而齊暉。
時則唐大歷九年青龍甲寅之歲孟秋甲子
之日也。
**唐故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側記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1
:PERSID:QTWAUT0634
:END:
初公監察御史
持服沙河縣
突厥趙定州
河朔
兇懼
邢州刺史黃文投艱於公。
公以父母之邦
金革
避。
及賊至城下
公為曉陳禍福
其徒有素聞威名者。
相率而去之。
開元末
安西都護趙含章冒於貨賄
多以金
賂遺朝廷之士。
九品以上
悉皆有名
其後節度范陽
發覺
有司以上聞。
元宗切責名品
將加黜削
一無
所受。
進諫焉。
元宗納之
遂御花萼樓
一切釋放
舉朝皆
謝。
衣冠儼然
獨立不拜
翌日入奏
元宗謂公曰。
古人
清白遺子孫。
乃卿一人而已
公曰。
含章之賄。
不至臣門。
非不受也。
元宗嘉歎之。
碑闕焉。
故略述於此
第三
子渾之為中丞也。
方欲陳乞御製碑頌
未果而中受譴責
羯胡作亂
事竟不成。
真卿時忝監察殿中
中丞屬吏
故公孫儼泣請真卿論譔之。
昭義軍節度觀察使尚書
僕射御史大夫平陽郡嶭公曰嵩。
文武忠義之姿。
為國保障
上慕公之德業
歎尚無窮
次嘉儼之懇誠
崇豎
莫致。
迺命屯田郎中邢州刺史封演
他山之石
曳以
百牛
刻字之工。
成乎半歲
磨礱既畢。
建立斯崇。
遠近
稱。
古今榮觀
大賢為德。
樹善限於存亡
小子何知。
附驥托跡階序
真卿湖州之日。
成文
請儼刻其側
而志之。
未及雕鐫
第六子衡
謫居沙州
參佐戎幕
失守
介於吐蕃
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御史河西節度
行軍司馬
節度周鼎保守燉煌
僅十餘歲。
遂有中丞
侍之拜。
恩命未達
吐蕃圍城
兵盡矢窮
為賊所陷。
吐蕃
素聞太尉名德
曰。
天子我之舅也。
衡之父。
賢相也。
公元777年
如此
豈可留乎。
遂贈以駝馬
送還於朝。
大歷十二年
一月
以二百騎盡室護歸。
士君子偉之
古來所無也。
公元778年
特加超獎
且命待制側門
十三年春三月
吏部尚書
顏真卿記。
**項王碑陰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2
:PERSID:QTWAUT0634
:END:
西楚霸王當秦之末。
叔梁避讎於吳。
蓋今之湖州也。
滅秦而宰制天下
魂魄思樂茲邦。
至今廟食不絕
其神
公元772年
事迹
具見竟陵子陸羽所載圖經
大歷七年
真卿蒙刺
公元777年
是州。
十二載
姦臣伏法
恩命真卿上都(闕二字)
[:#AS-8864:⿺克寸]期首路
竟陵是諗。
予以故碑顛趾
嘗因(闕三字)已而復(闕)之真卿乃命再加崇
樹(闕五字)紀之。
時則夏方生明之日。
**題湖州碑陰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3
:PERSID:QTWAUT0634
:END:
太保謝公
東晉咸和中
興山清遠
求典此郡。
郡西
長城縣通水陸。
今尚稱謝公塘。
及遷去郡。
用懷思。
石記功焉。
歷代至皇唐天寶末
㣥盜起。
公之碑誌
失於所
在。
眷求蕪沒
深為愴然
舊史遺文
敬刊息石
公之雅量
宏度
嗟歎不足
**橫山廟碑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4
:PERSID:QTWAUT0634
:END:
神居武陵
其地有湖。
每出神獸前道。
形如白馬
**永字八法
:PROPERTIES:
:TITID:QTWTIT07305
:PERSID:QTWAUT0634
:END:
蹲鴟而墜石。
緩縱藏機
灣環而勢曲。
趯峻快以
如錐
依稀而似勒。
掠仿髴以宜肥
啄騰淩而速進。
磔抑
走[:#AS-FBEE:●]昔以遲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