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二○
卷三二○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卷三二○ 第 1a 页
 李华(七)

** 故左溪大师碑

百亿三昧。无非度门。于觉照中。而得自在。过去大士。时惟
左溪。傅氏之子。法号元朗。字惠明。其先北地泥阳人。汉魏
大族。随晋南度。家于义乌。今为东阳义乌人也。自江夏太
守极梁居士翕。贤达相承。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杳不可
测。左溪即居士六代孙。梵行之门。宜生上德。母葛氏。梦天
降灵瑞。而娠左溪。心静体安。及于乳育。生九年矣。辞家入
道。兼综偫言曰。此法门之畎浍也。如意年中薙度。隶义乌
卷三二○ 第 1b 页
清泰寺。寻光州岸律师受具戒。就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
重山深林。怖畏之地。独处岩穴。凡三十年。宴居左溪。因以
为号。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云松可以遗身世。吾以此始。
亦以此终。于所居之方。建立精舍。约而不陋。跪忏其间。如
来诸大弟子。皆菩萨僧。大迦叶之头陀。舍利佛之智慧。罗
喉罗之密行。须菩提之解空。由此四者。皆最上乘。同趣异
名。分流合体。舍利佛先佛灭度。佛以心法付大迦叶。此后
相承。凡二十九世。至梁魏间。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传
卷三二○ 第 2a 页
楞伽法。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今北宗是也。又达
摩六世至大通禅师。大通又授大智禅师。降及长安山北
寺融禅师。盖北宗之一源也。又达摩五世至璨禅师。璨又
授能禅师。今南宗是也。又达摩四世至信禅师。信又授融
禅师。住牛头山。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慧文
禅师学龙树法。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智者大
师。天台法门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
缙云传东阳威大师。左溪是也。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居
荆州当阳。传真禅师。俗谓兰若和尚是也。左溪所传。止观
卷三二○ 第 2b 页
为本。祇树园内。常闻此经。然灯佛前。无有少法。因字以诠
义。因义以明理。因理以同如。定慧双修。空有皆舍。此其略
也。菩萨或以性海度。或以普门化。香象至底。弥楼最高。其
馀幽赞不知。充满法界。夫知上法易行。上法难修。上法易
證。上法难明。谓左溪为有。则实无所行。谓左溪为无。则妙
有常住。视听之表巍巍。左溪因恭禅师重研心法。唯十八
种物行头陀教。厥后奉东阳威大师。得最上乘。诠第一义。
现声闻像。宏大觉心。大无可名也。偏袒跪膝。奉观音上圣。
愿生兜率天。亲近弥勒。殚罄衣钵。严具尊仪。焚香稽首。则
卷三二○ 第 3a 页
舍利降。灵光发。寺非正阳。屋宇凋落。殿移则像毁。财匮则
力艰。左溪锡杖指挥。工人听命。如从旧贯。俨若天成。心不
离定中。口不尝药味。耄期之岁。同于壮龄。告门人曰。吾六
印道圆。万行无碍。戒为心本。汝等师之。天宝十三载九月
十六日就灭。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四辈号恸。如慕如
疑。香花幢幡。雷动山谷。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
寤告其邻。与之梦协。兜率天者。第四天也。愿力所届。广度
人天。既荼毗已。门人分舍利。起塔于左溪之西源。遵相法
也。城邑之人。愿获亲近。分半舍利。起塔于州之东原。申永
卷三二○ 第 3b 页
慕也。左溪僻在深山。衣弊食绝。布纸而衣。掬泉而斋。如缯
纩之温。均滑甘之饱。诵经则翔禽下听。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如法界之乐。萧然一院。等他方之游。或问曰。万
行皆空。云何苦行。对曰。本无苦乐。妄习为因。众生妄除。我
苦随尽。又问曰。山水自利。如聚落何。对曰。名香挺根于海
岸。如来成道于雪山。未闻笼中。比大辽廓。至若旱蛙跃流。
瞽犬能视。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鳞介绝而渔者坏[:#AS-8878:●]梁。
举其倬然。曷可殚载。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
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
卷三二○ 第 4a 页
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皆菩萨僧。开左溪之秘藏。常州福
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僧法真明州天
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纯得醍
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
乐寺僧湛然。见如来性。专左溪之法门。新罗僧法融理应
英纯。理应归国。化行东表。宏左溪之妙愿。菩萨戒弟子傅
礼王光福等。菩萨惠芽。沾左溪之一雨。清辨禅师等荷担
遗烈。见请斯文。铭曰。

磁石凑金。澄流见月。法与心起。缘随定设。众生未度。我为
卷三二○ 第 4b 页
舟筏。将如赵代。岂望荆越。趋道云何。知之在行。殈烦恼[:#AS-8B6D:●]。
归寂灭城。不住之住。无生之生。兜率天乐。徘徊下迎。潺湲
左溪。东入苍海。青松白日。人亡地在。四辈尽哀。时乎不待。
颂德空岭。劫尘无改。

**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

东南苾刍之上首。曰长老云公。报年若干。僧夏若干。永泰
二年某月日。涅槃于润州丹徒天乡寺。人天痛慕。江海寂
寥。御史中丞韦公元辅。顷临润州。尝申跪礼。无何。韦公兼
观察领浙西。按部至京江。来修谒问。长老曰。如来遗教。付
卷三二○ 第 5a 页
嘱仁贤。贫道有檀像一龛。敬以相奉。意深言简。闻者凄然。
韦公致别之明日。长老绳床跏趺。无病而灭。呜呼。至矣哉。
昔支遁与谢公为山水之游。竺法师与王度为生死之约。
古今同道。如见其人。长老每言曰。得天师于牧马。求善法
于鬻香。不可不敬。乐羊以食子见疑。苾刍以草系成忍。不
可不仁。智瑶死于大县。顶生退于释宫。不可不廉。留侯先
期而黄石悦。元谋恳乞而观音降。不可不信。学此四者。以
为教端。内训缁褐。外化偫品。其馀触类而长。道遍恒沙。长
老法号法云。获度于神龙之岁。俗姓申氏。其先魏都之望。
卷三二○ 第 5b 页
出于姜姓。左右宣王。诗所谓惟岳降神者也。曾祖宁。皇朝
考功员外郎。祖靖。睦州遂昌县令。父俭。不仕。以复楚之忠
烈。相韩之勋伐。蓄灵韬曜。钟美后人。长老童丱入道。诵法
华经。景龙岁受具于本州龙兴寺元昶律师。由是万计俱
圆。名冠同列。与鹤林绚律师偕往嵩颍。求法于大照和尚。
以心眼视。彻见无边界。果在掌中。随心舒卷。喻庵罗熟。终
当自知。此其端也。道其兼爱。故无弃物。有志于道来问。长
老曰。饮甘露者。当净其身。有涉道未宏来问。长老曰。菩提
为宝耶。无知无德。涅槃为空耶。常乐我净。由是江表禅教。

卷三二○ 第 6a 页

有大照之宗焉。至若愿力所宏。庄严佛教。像饰同日月之
照。供尽人天之福。积若山川。流于他方。凡圣去来。缁素皆
以天乡为中路之化城也。夫三界为牢。鬼神同死。使桎梏
轮转。无解脱时。佛性在烦恼之中。佛身即众生之体。大法
平等。无所不同。雪山满月。是为真语。同音半字。宁为妄说。
如来毫相。始于东土。菩萨求法。遍在西方。慈悲之间。固非
一致。若乃昆明劫灰。夏时同学。化人来周穆之岁。恒星陨
鲁庄之年。甘泉金人之祀。伊蒲浮图之说。谓之为妄。则常
卷三二○ 第 6b 页
情不测。谓之为实。则迂阔难明。立定哀之时。书隐桓时事。
凭鲁史之文。犹未之详。况乎视听之外。出乎名言之域。固
宜然也。国史傍录。往往合符者。则宣尼称西方有圣。元老
云吾师竺乾。厥后感梦孝明。渐于中国。楚王英尤敦此道。
常奉缣赎罪。诏曰。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洁斋
三月。与神而为誓。其还缣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浮图
仁祠。即塔庙也。洁斋为誓。即礼忏也。伊蒲塞则优婆塞也。
至魏受禅。洛阳宫中有浮图。毁除之。沙门以佛舍利掷水
生光。由是移于车道。广开禅室。僧会扬化于三吴。惠持演
教于三蜀。震曜聋瞽。无代无之。法坏也。因盖吴同乱之
卷三二○ 第 7a 页
积。其后也。赖昙休坚持之誓。自菩提达摩降及大照禅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南方以杀害为
事。北方多豪右犯法。故大通在北。能公在南。至慈救悯。曲
无不至。其馀则澄公威神。止石羯之虐。惠始定力。悛赫连
之暴。净检尼部之初。昙柯律藏之始。道安垂范。罗什铨译。
惠远道生。阐教于匡庐。杯渡宝志。著异于江浙。公之慈灵
镇摄。智者之遵扬真极。法膺昏季。在坏寻举。起稠公之衣
而定兴废。验仲尼之记而崇建立。我唐抚运。同符圣觉。中
州徼外。大智如林。元奘无畏。继兴夷夏。不可悉数。举甚殊
卷三二○ 第 7b 页
尤。长老既灭。门人僧某等戒还本源。智人无学。以某月十
六日。迁定于鹤林寺西。江湖晦冥。道路悽恸。初吏部侍郎
齐浣采访江东。见天乡殿宇倾圯。孰尸完葺。乃请禅师与
绚公。当谓寺僧乾最得坚固力。求真实智。乾元初奏请天
下一十五寺。长讲戒律。天乡即其一焉。尔后率同心愿善
缮理。礼部员外郎崔令钦常为丹徒。宗仰不怠。无何。吴越
震扰。缁侣窜伏。长老挺身于戈剑之间。宴坐于虎狼之口。
大浸不溺。大火不焚。天乡获全。长老之力也。韦中丞以句
容令田少文悦长老之风。宏无生教。故托句容护办葬事。

卷三二○ 第 8a 页

刺史韦公损奉善逝甚深之旨。行菩萨广大之慈。大理司
直兼丹徒令史坦性净道周如润州。长老之兄弟之子曰
堂构。为当代词人。修在家梵行。与门人俾华赞德。于万斯
年。其文曰。

至哉元德。高标法流。法而不著。行而不求。轮王自在。象宝
调柔。黑夜生月。惊波起州。洲沦大浸。日落中夜。方外常在。
人间代谢。性不迁易。法无高下。亿万人天。从吾受化。从受
化已。委顺知时。诸佛如是。我今得之。清江朗月。古本仁祠。
卷三二○ 第 8b 页
以我道法。为人导师。

**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碑

菩萨调伏身心。具一切智。调伏心者为定慧。调伏身者为
律仪。假烦恼而后有身心。有身心而后开知见。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如来于鹿野苑中。为位具法轮。始开此法。持律
第一。有优波离如来。谓戒为性源。因定见性。定为慧本。因
慧得常。不依科教。无所成实。乃宣告四辈。摄护身心。命以
优波长老集毗尼藏。以优波无缘此土。摩诃迦叶启迪当
来。而付嘱之。与禅同祖者数世。去圣滋远。枝剖条分。今学
者所宗。四分为盛。此间有数息诸观。以摄乱意。是盖禅那
卷三二○ 第 9a 页
之滥觞也。夫沙门奉律。犹世间行礼。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于义为非。为义非为半人。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体无分别。俱会一乘。胜妙法蠡。爰倾海水。明彻
宝器。方贮醍醐。禅律二门。如左右翼。和尚执持戒律。兼修
定慧。恩制落染。为人式瞻。六十年矣。和尚法号怀仁。其人
也。惟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晨起盥漱。绳床跏趺。心奉西
方。既曛。就灭于龙兴寺。春秋八十三。僧夏六十。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南踰岭徼。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其上首曰
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一常州兴宁寺僧
卷三二○ 第 9b 页
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
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
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僧惠远等。天下甘露。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乐说辨才。得法华三昧。众所知识。物之依怙。法
施之恩重。偫居之感深。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某原。像教
也。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静言元梵。俯托斯文。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分于一名。摩醯目者。夹于三点。众法归善。偫缘
卷三二○ 第 10a 页
体无。道岂远人。宏之在我。外离诸相。犹行邪道。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至若调牛良田。唯待天雨。渡驮巨海。荷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同在林中。甘泉淤泥。共生地下。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和尚太原郭氏。厥后迁于淮左。孩抱之岁。誓齿
道门。亲慈所钟。志不可夺。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律文有
往哲所疑。时贤或误。一言曲分于象表。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如晞日月。诸寺固请纲领。乃默而东归。即还扬
都。俯允偫愿。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如意轮陀罗尼般
若。佛心我得。此心众生。亦如谓天台止观。是一切经义。东
卷三二○ 第 10b 页
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暑不摄齐。食不求饱。居不易坐。四方施舍。归于
大众。一身有无。均于最下。朝廷之士。衔命往复。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不践门阈。以为大羞。仰承一盻。如洗饥渴。和尚
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上人言。依于敬。佛
教儒行。合而为一。虑学者流误。故亲教经论。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将警偫迷。故广图菩萨因地。善护诸命。故曲
济众生寿量。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法皆佛法。兼采儒
流。以我慢为防。故自负衣钵。以规范为任。故纲正缁林。以
卷三二○ 第 11a 页
发挥道宗。故上纡睿礼。以感慕遗迹。故不远他邦。以龙象
参议。故再至京国。以轨度端明。故研精律部。黄门侍郎卢
藏用。才高名重。罕有推挹。一见和尚。慕味循环。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当人。黄门于院内置经藏。严以
香灯。天地无疆。象法常在。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
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
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
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尉王昌龄
等。所共瞻奉。愿同洒扫。建塔之地。广狭如素。高卑得中。周
卷三二○ 第 11b 页
临四衢。平睹千里。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空旷寂寥。以
哀以慰。夫子门人。轻重诸侯之国。如来子弟。皆为释梵之
师。敬悦其风。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佛心皆一。随其根源。乃起禅律。持戒外奖。观空
内谧。是藏私耶。众僧秘密。昏醉亿万。求醒者稀。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性空因戒。垢重初微。彼上人者。深乎道机。真空
不生。妙果无得。开明戒定。洗去怨贼。衣染波利。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如何昏黑。昏黑既已。四辈号咷。不见金榇。空图
白毫。月明江阔。木落山高。迥野孤塔。偫心郁陶。训迪真子。

卷三二○ 第 12a 页

森然朗达。阿难苾刍。迦叶菩萨。仙发承足。诸天奉钵。智火
遽然。独留缁褐。月苦淮甸。风悲楚川。千株茂树。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浮图岿然。哀哀龙象。大庇偫缘。

**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

道行无迹。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
觉照圆明。我天人师。示第一义。师无可说之法。义为不二
之门。其定也。风轮驻机。其慧也。日宫开照。其用也。春泉利
物。三者备体。谁后谁先。入无量而不动。开法华而涌出。湛
卷三二○ 第 12b 页
兮以有无观听而莫测。寥焉以远近思维而不穷。智德皆
空。为真实际。大悲恒寂。遍抚偫迷。月入百川之中。佛匝千
花之上。修而證者。元同妙有。应而起者。旁作化身。先大师
适来此土。化身欤。适去他方。补处欤。不可得而知也。自如
来现灭。四魔横恣。人天无怙。寄命崩崖。胜大敌者。那罗延
身。销大毒者。伽陀妙药。拔陷扶坠。而生大师。大师延陵马
氏。讳元素。字道清。崇高绍兴于法位。冑绪不系于人间。慈
母方娠。厌患荤肉。长至之日。诞弥仁尊。生有异祥。乳育安
静。既龀。稽首父母。求归法门。即日获请。出依精舍。如意年
中薙度。隶江宁长寿寺。既进具已。戒光还照。定水澄源。鹅
卷三二○ 第 13a 页
王之不受泥尘。香象之顿除羁锁。未之比也。身长七尺。体
无凡骨。眉毛际脸。口若方丹。目不顾盻。声侔扣王。入南牛
头山事威大师。撞钟大鸣。入海同味。迦叶以头陀第一。大
师亦斗薮尘劳。闻一知十。未尝请益。观法无本。观心不生。
喻金刚之最坚。比狮子之无畏。圆月照海。高深尽明。慧风
吹云。宇宙皆净。威大师摩顶谓曰。东南正法。待汝兴行。命
于别位。开导来学。于是驺虞驯扰。表仁之至也。众禽献果。
明化之均也。接足右绕。百千人俱。大师悉以菩萨呼之。教
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摩
卷三二○ 第 13b 页
尼照物。一切如之。吾常默默。无法可说。或有信愿双极。恳
求心要。于我渴仰。施汝醍醐。问禅定耶吾无修。问智慧耶
吾无得。道惟心證。不在言通。怀帝释轮。终为世论。自净而
已。无求色声。既悟者小无微尘。大无三界。当悟者内珠虽
隐。犹作来因。药草万殊。根茎等润。貌和言寡。饥至饱归。或
有闻尊称而迁善。现色身而独得。我无示念。(一作尔念)道溥慈
圆。食不问咸酸。口不言寒暑。身同池水。饱蚊蚋之饥渴。道
离人我。顺众生之往来。贵贱怨亲。是法平等。故馈甘味而
不辞。同于糗糒。奉上服而不拒。齐于弊褐。俾夫家有道侣。

卷三二○ 第 14a 页

府无争人。开元中。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润州刺史韦铣
洒扫鹤林。斯焉供养。有屠者恣刃。积骸如山。闻大师尊名。
来仰真范。忽自感悟。忏伏求哀。大师受之。又白言。和尚大
悲。当应我供。大师衲衣跏趺。未尝出户。公侯稽首。不为动
摇。至是如其恳求。忻然降诣。夫盗隐其罪。虎慈其子。仁与
不仁。皆同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今浊流一澄。清水立
现。诸佛所度。我亦度之。天宝中。扬州僧希元密请至广陵。
便风驰帆。白光引棹。楚人相庆。佛日度江。梁宋齐鲁倾都
卷三二○ 第 14b 页
来会。津塞途盈。人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邱陵。皆委于所
在。行无住舍。礼部尚书李澄时为杨州牧。齐心跪谒。为众
唱首。望慈月者。谁不清凉。传百亿明灯。照四维上下。尘沙
之数。皆超佛乘。二州以贪法之心。移牒踰月。均吾喜舍。成
尔坚牢。无非道场。还至本处。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坐灭。呜呼。菩提位中六十一夏。父母之生八十五年。
赴哀位者。可思量否。至有浮江而奠。望寺而哭。十里花雨。
四天香云。幢幡盖网。光蔽日月。以其月二十一日。四众等
号捧金身。建塔于黄鹤山西原。像法也。州伯邑宰。执丧师
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悼。曩于寺内移居。高松互偃。涅槃
卷三二○ 第 15a 页
之夕。椅桐双枯。虎狼哀号。声破山谷。人祗惨恸。天地晦冥。
及发引登原。风雨如扫。慈乌覆野。灵鹤徊翔。有情无情。德
至皆感。初达摩祖师传法。三世至信大师。信门人达者曰
融大师。居牛头山。得自然智慧。信大师就而證之。且曰。七
佛教戒。诸三昧门。语有差别。义无差别。偫生根器。各各不
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凉风既至。百实皆成。汝能总持。吾
亦随喜。由是无上觉路。分为此宗。融大师讲法则金莲冬
敷。顿锡而灵泉满溢。东夷西域。得神足者。赴会听焉。融授
岩大师。岩授方大师。方授持大师。持授威大师。凡七世矣。
卷三二○ 第 15b 页
真乘妙缘。灵祥嘉应。佥具传录。布于人世。门人法镜。吴中
上首是也。门人法钦。径山长老是也。观音普门。文殊佛性。
惟二菩萨。重光道源。门人法励法海。亲奉微言。感延霜露。
缮崇龛座。开构轩楹。时惟海公。求报师训。庐孔氏之墓。起
净明之塔。世异人同。泫然长慕。僧慧端等。荫旃檀树。皆得
身香。菩萨戒弟子故吏部侍郎齐浣。故刑部尚书张均。故
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故广州都督梁升卿。故采
访使润州刺史徐峤。故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故润州
刺史韦昭理。故给事中韩延赏。故御史中丞李丹。故泾阳
卷三二○ 第 16a 页
县令万齐融。礼部员外郎崔令钦。道流人望。莫盛于此。弟
子尝闻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洗心瞻仰。天
汉弥高。镜公门人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过去圣贤诸
功德。藏志之所至。无不闻知。鲁史从告。况乎传信。其文曰。
浊金清镜。在尔销鍊。磨之莹之。功至乃现。膏溃炷然。光明
外遍。阳升律应。草木皆变。启迪瘖瞽。惟吾大师。息言成教。
舍法兴悲。辰极不动。风波自移。境因心寂。道与人随。杳然
元默。湛入无为。性本非垢。云何净除。身心宴寂。大拯沦胥。
内光无尽。万境同如。甘露正味。琉璃妙器。遍施大千。无同
卷三二○ 第 16b 页
无异。度未度者。化周缘备。道树忽枯。涅槃时至。我无生灭。
随世因缘。吉祥殿上。应化诸天。寂寂灵塔。滔滔逝川。恒沙
劫坏。智月常圆。

** 元鲁山墓碣铭(并序)


维唐天宝十二载九月二十九日。鲁山令河南元公终于
陆浑草堂。春秋五十九。服名节者。无不痛心。呜呼。堂内有
篇简巾褐。枕履琴杖。箪瓢而已。堂下有接宾之位。孤甥受
学之室。过是而往。无以送终。名高之士陆浑尉梁园乔潭。
赙以清白之俸。遂其丧葬。以明月十二日。窆于所居南冈。

卷三二○ 第 17a 页

礼也。公讳德秀。字紫芝。延州使君之子。后魏七叶。易为元。
公其裔也。世有明哲。承而述之。幼挺全德。长为律度。神体
和。气貌融。视色知教。不言而信。大易之易简。黄老之清净。
惟公备焉。延州即世之后。昆弟凋落。慈亲羸老。无小无大。
仰饴于公。及应府贡。如京师。不忍离亲。躬负安舆。往复千
里。以才行第一。进士登科。丁艰。声动于心。既过苴枲。刺血
画佛像写经。以不赀之身。申罔极之报。食无盐酪。居无爪
剪者三年。先人未祔于兆。身迫当室。缄未忘之哀。参调求
卷三二○ 第 17b 页
仕。铨试超等。补南和尉。黜陟使以至行上闻。授左龙武军
录事。因坠伤足。乐正之忧。愀然满容。以甥侄婚仕为念。授
署鲁山令。以痼疾不能趋拜。故后长吏佥以客礼待之。常
获盗未刑。属滨山之乡称猛兽为害。盗请于庭曰。感明府
慈仁。愿杀兽赎罪。公哀而许焉。僚佐坚请。公无变虑。乃从
破械纵之。盗果尸兽复命。吏人老幼。咨嗟震勤。发于庭宇。
播于四邻。则政化之行可知也。公自幼居贫。累服齐斩。故
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单独终身。人或以绝后谕焉。对
曰。兄有息男。不旷先人之祀矣。历官俸禄。悉以经营葬祭。
衣食孤遗。代下之日。柴车而返。南游陆浑。考一亩之宅。发
卷三二○ 第 18a 页
八笥之直。唯匹帛焉。居无扃钥墙藩之禁。达生齐物。从其
所好。时属歉岁。涉旬无烟。弹琴读书。不改其乐。好事者携
酒食以馈之。陶陶然脱遗身世。涵泳道德。拔清尘而栖颢
气。中古以降。公无比焉。知我或希。晦而不耀故也。是宜为
国老。更论道佐世。而羔雁不至。殁于空山。可胜恸耶。所著
文章。根元极则道演。寄情性则于蔿于。思善人则礼咏。多
能而深则广吴公子观乐。旷达而妙则现题。穷于性命则
蹇士赋。可谓与古同辙。自为名家者也。又其恶万金之藏。
鄙十卿之禄。富贵之辨。吾得其真。至哉元公。越轶古今。冲
卷三二○ 第 18b 页
邃冥冥。纯朗朴浑。范于生灵。凡与门人。吟慕遗风。谥曰文
行先生。从古也。夫诔德铭功。厥义有三。上以简神明。中以
铺光烈。下以耸示后人。斯文之作。由此志也。其铭曰。

天地元醇。降为仁人。隐耀韬精。凝和葆神。道心元微。消息
诎伸。载袭先猷。竭尽报亲。贞玉白华。不缁不磷。纵翰祥风。
蜕迹泥尘。今则已矣。及吾无身。仰德如在。瞻贤靡因。怀哉
永思。泣涕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