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九
卷三一九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卷三一九 第 1a 页
 李华(六)

** 杭州开元寺新塔碑

汉永平中。佛教初至洛阳。始置寺处腾兰二德。古者官之
庭府称寺。盖宾而尊之。比于曹署。此其源也。杭州开元寺。
梁天监四年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寺号方兴。名
僧惠圜营建之。后处士戴元范宾恭增饰之。至开元二十
六年改为开元寺。庭基坦方。双塔树起。日月逝矣。材朽将
倾。广德三年三月。西塔坏。凶荒之后。人愿莫展。太常卿兼
杭州刺史张公伯仪。忠简帝心。威静吴越。驻车跪礼。徘徊
卷三一九 第 1b 页
感叹。乃舍清白之俸。为君为亲。修而复之。兵部员外郎兼
侍御史范公伦。人之圭璋。国之俊彦。法师释昙献上座释
云卿寺主释崇远都维那释惠达释法祥长乐寺释昙景
等。戒香扶其永誓。道力护其成功。于是剑南荆杨之巨材。
诸郡倕输之懿匠。竭耗神明。三年毕事。乙栗结仡。穿贯颢
气。晃爚景象。烘若镕金。距卑跻高。凡为七级。级有佛事。环
回㫬转。幢网通映。如梵释宫。践乎上府。俯视万井。有若棋
布。仰瞻天宇。云在身下。傍眺江山。列在掌端。过乎阯隈。倾
卷三一九 第 2a 页
峰动崖。岌业其侧。既镂以丹素。饰以青紫。掀肠闪目。百变
百移。如有灵物。山[:#AS-FBEC:●]累峗棱层。雷嵬攒栾。摽江压湖。孤岛
突天。不可名也。霞照丹户。如开日宫。风摇和铃。若下天乐。
声彻自顶。轮荫空界。影入清江。形镇大地。所济者广。巍巍
度门。先大德释怀亮。住持之固。如山不动。先法师释道贞。
华严秘宗。香象至底。先法师释藏晖。三藏扃钥。吾方启之。
过去入缘。在世慈愿。不有偈颂。其如佛恩。华尝官是邦。感
深霜露。忝大常一面。与兵部为寮。敬申其美。以佐法门之
宏观。其文曰。

卷三一九 第 2b 页

亭亭揭坚。迥出江甸。秋天泬寥。百里独见。如海浮来。如地
踊现。以壮州邑。以调偫心。饵药解病。依丹济深。卿曹郎署。
共布黄金。

** 唐故东光县主神道碑铭(并序)


先朝宗室之望曰纪王。太宗第十子也。惟帝族母师曰东
光县主。纪王第三女也。自天降祐。生有令德。年八岁。王不
豫。循环左右。不食累日。王抚首谕焉。为之进膳。县主察起
居未复。忧色如初。动于神祗。王疾用间。周文乐正之养不
过焉。至若天人之秀。元气之纯。积于中。文于外。其容可知
卷三一九 第 3a 页
也。孝以奉亲。慈以临下。尊师傅。服浣濯。其德可知也。礼传
为[:#AS-9BD1:⿱竹替]珥。诗书为佩王。原心而顾身。体训而成教。其言可知
也。降尊而处下。推泰而从约。诣绣绘之妙。适饮膳之和。其
功可知也。年十六。(一作十八)受封邑。王择闻喜公以妻之。闻喜
有王佐之才。委会藩邸。县主以皇孙之贵。和鸣侯家。阴德
莫违。煇动邦教。养先姑如宁膝下。奉君子如见大宾。以徽
柔睦娣姒。以庄敬端幼贱。鹊巢之化存焉。太后临朝。诸武
专政。鲁卫之国。剪焉邱墟。纪王流窜巴濮。薨于道路。县主
承讯。崩心呕血。每一发声。飞鸟哀鸣。草木无色。外除之后。
卷三一九 第 3b 页
衣裳无纯采。杯棬无甘食。耳不听声。首不加饰。自朝廷达
于宇内。罔不哀之。太后复辟。中宗出震。升日旸谷。天下文
明。雷破偫阴。品物咸遂。以王懿亲盛德。诏有司备礼物。陪
葬昭陵。闻喜公时为孝义令。诏书至河。县主闻之。呕血而
绝。绝而复苏。告诸子曰。家国再造。冤酷获申。为我谢中外
亲亲。下见先王。瞑目无恨。言未毕而薨。春秋五十有四。时
神龙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有司以闻。中宗震悼。召闻喜公
问。公悉以对。上歔欷久之。殿省垂泣。六宫悽怆。乃下诏褒
美。史官撰德。吊祭赗赠。礼遇其备矣。深于春秋者叹曰。孝
卷三一九 第 4a 页
之至。不忘其亲。忠之至。乃心王室。自古贤士大夫。莫能备
举。惟县主有焉。纪王之陷非罪也。泣血以终哀。中宗之抚
兴运也。则感深而殒绝。忠孝两极。首其人伦。使百代之下。
闻其风者。有以劝焉。其为不匮远矣。呜呼。天辅善人。宜其
有后。男十人。女十人。四子至大夫。曰遇。曰遘。曰迈。迈仁则
践修。孝惟明发。少子德位兼盛曰迥。今河南尹兼东都留
守上柱国。禄益厚而慕益深。不逮劬劳之报。故也衔涕投
简。而命下吏。敬铭三章。式表幽宅。其文曰。

肃雍王门。天帝之孙。因心则孝。怀盛敬尊。配美良士。如宾
卷三一九 第 4b 页
礼存。泣血终身。岂惟霜露。庆集国家。魂清冢墓。寿绝哀欢。
事高缃素。天作邙山。万化攸归。地闭金印。泉深衮衣。国风
悽怆。彤管无辉。

** 杭州馀姚县龙泉寺故大律师碑

大朴既雕。淳源不复。生人溺于迷妄。自拔无由。我梵惟哀
之力。现灵东方。雷起偫蛰。间生龙象。调御人天。巍巍乎大
明烛幽。而品物知向矣。噫。稠林枝干。荣枯不息。火宅烟焰。
起灭相寻。于众生速坏之身。有诸佛常存之性。垢衣缠宝
而不见。浊水求珠而未得。法无高下。根有浅深。由是启禅
卷三一九 第 5a 页
那證入之门。立毗尼摄护之藏。土因水而成器。火得薪而
待燃。惟此二宗。更相为用。律行严用。奉则净无瑕缺。戒定
光深。照则测见本源。次修定门。而自调伏。云何为大定。地
虽倾而不动。云何为修我。心虽寂而无住。然后登般若之
岸。上楞伽之峰。以此身为法身。了无得为真得。或有默修
元契于文义。受教顿悟于宗师。不由门阶。径造堂室。微尘
学者。时得一人。复有大悲空隘而不穷。宏誓海涸而不尽。
俯从像法。以导世间。则我大律师其人也。师讳道一。字法
籥。馀杭严氏。生族姓之家。是为因地。作如来之子。宁有本
卷三一九 第 5b 页
缘。故祖考不书。尊上乘也。体峻山岳。神閒江海。机对敏洽。
应受融明。自襁褓至于成童。颜色无违。视听皆正。年甫八
岁。辞亲就师。鸿鹄入冥。自然方外。莲花出水。不染泥间。十
七预剃度。隶龙泉寺。受具于光州岸律师。行相珠圆。涤流
镜澈。始就山阴听岸讲涅槃经。师既归而为众敷阐。同时
听者。奉以为师。恭惟此经。佛最后说。教旨深圆。故草元著
义。法华经大事因缘。授声闻记。口诵心奉。誓尽当来。金刚
经灭度无边。悉离诸相。诵起信论。涤除邪妄。开导心宗。常
所受持。皆为义释。于华严入普贤性海。于维摩得不二法
卷三一九 第 6a 页
门。凡历见闻。莫非心證。从文悟理也。白日顿明于世界。飞
鸟自在于空中。从理乘如也。尝谓天台观门。往誓深教。吾
所归也。夫垢因戒净。惠定以生。未有爱尚存而坐登三昧。
每叹曰。持心系于刹那。求道本于清净。使学徒解怠。由轨
范不明。教之兴衰。在我而已矣。乃获一席。信心必随。尝讲
大乘。方摄齐登座。侍者布席。微爽律文。即命撤席。浣衣以
俟明日。其检身激下。皆此类也。自是江南律学。砥砺弥精
矣。至若齐场星列。谈座云绕。四众仰山王之高。万里赴龙
宫之会。远夷逾海而来听。长老顺风而请益。至仁生灭。至
卷三一九 第 6b 页
辨成简。判析疑问。若阳和解冰。宏敷妙理。如止水观月。化
童蒙为上智。伏我慢为调柔。引诸佛戒定之池。浴众生轻
重之垢。垢自流去。池常湛然。又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词
赋者伽陀之鼓吹。故博通外学。时复著文。在我法中。无非
佛事。故李大理升期崔河南希逸尝抚本州。麾幢往复。故
成御史广业卢华州元裕兵部韩员外赏屈身郡邑。䑳舸
洄沿。及乡人故汴州何司户寒同与叩绝韵于清风。味元
机于永夕。庐山师友。今古一时。诚愿密宏。崇修本寺。导容
缨网。高殿栋宇。工人殚其百栌。信士竭其千金。佛宫严丽。

卷三一九 第 7a 页

一方胜绝。写大藏经。手自刊校。学者赖焉。广常住田。通给
无阂。凡圣均焉。于天竺寺造慈氏变相。凭高为台。与众均
福。光灵肸蚃。如在会中。永以报生育劬劳之恩。光先师训
诱之德。不离宴坐。应者如归。天宝十三年春。忽洒。饰道场。
端理经论。惟铜瓶锡杖。留置左右。具见五天大德。十八罗
汉。幡盖迎引。请与俱西。二月八日。恬然化灭。报龄七十六。
僧腊五十七。生以其日。灭亦如之。昔同如来舍位之辰。今
是菩萨往生之日。古先大士。无此明徵。先时院庭有百合
卷三一九 第 7b 页
两本。对发白花。光如月轮。照于昏夜。呜呼。慈云既归。花亦
彫萎。物感如是。人哀可知。至某月日。迁厝于寺之西偏。江
岭淮湖。缁麻缟素。荼毗之会。声动山川。寂寥原野。人亡地
古。悲夫。一为人师。六十年矣。远名利故不游京国。乐閒安
故不出户庭。有请方去。故深慈密行。莫得而究焉。门人之
冠者一行禅师惠罕法师津梁寺乾应律师苏州东林寺
怀哲律师。湖州开元寺惠灯少明之记。长者宝藏。修身执
持。导师化城。无处瞻仰。眷属之贤。有若族人神都等。如来
影中。怖畏都尽。力生今地。哀号不穷。以华悦曾史之风。尚
竺乾之道。追书本行。见托斯文。铭曰。

卷三一九 第 8a 页

苕溪教源。因戒生定。百千人俱。见性情净。裂除意网。磨拂
心镜。虽会一乘。终修万行。说法登坛。天龙谛听。须弥峰顶。
白月孤映。彼迷方者。从我得正。报尽生尽。归自法身。最朝
涕泣。江上门人。炬灭阴夜。舟沈海津。雪山灵草。无复青春。
欲报之德。苍苍罔极。既断言语。又非空色。假言喻空。观我
为则。

**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

器为外物。挹泉者器。有以济饥渴也。身为妄聚。奉道者身。
卷三一九 第 8b 页
有以成大觉也。泉不离器。道不离身。器存则饥渴洗除。身
修则大觉无碍。故律为知见根本。开入扄户。持其要得其
宗者。有若长老体公。盖毗尼之堂室。尸罗之灯炬。三昧之
舟筏也。信安有名山名川。山秀川清。家为蒋宗。母曰徐姓。
地灵开祐。降神而生。徐氏既孕。梦婆罗门告曰。姊当生男。
绍兴大法。长老既龀。好聚沙起窣堵波。焚草为香。采花为
供。年十有五。琼章鹤姿。兄为净安寺上首。乃往从学。日诵
万言。兄叹曰。吾祖父昆弟六人。出家受习之速。无其比也。
年二十一。通大乘小乘千纸。如意年中配度净安寺。游问
会稽遇光律师。受其戒。诵戒至三日。属众僧布席。登座宣
卷三一九 第 9a 页
说。无有遗文。住洛京五年。与本州策律师东阳超志法师
同讲问。为法门仪表。万岁元年归信安。禀受者千人。由是
江南律范。端严第一。衲衣袒肩。跣足行乞。手莳松竹。缮造
僧房。苦行贯天地。大慈包世界。于辩才得自在。于文义得
解脱。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得甚深。刺史徐峤之率参佐
县吏耆艾以降。请居龙兴寺。迎供者多。不知同日。纷然辨
斗。闻于长老。曰。吾修无诤三昧。不唯自利。宏愿利人。咄因
吾身。生彼嗔恨。乃别立一室。室才方丈。晏然安居。不践门
阈。刺史李畅跪请移居大方。至于涕泪。俯如其请。因入法
卷三一九 第 9b 页
华三昧。口不息诵。身不亲席。大事因缘。我得心證。请左溪
大师讲止观。铸钟七千斤。邻州长吏。稽首延请。结舰浮川。
幢盖弥望。瞻礼万计。行无住悲。建讲堂门楼。库房宇。画诸
佛刹。凿放生池。闻者敬。观者信。听者悟。日月无私之照。江
湖不言之润。如来权实之门。其至矣哉。收材江湖。方构佛
殿。偫盗据州。寺半为墟。址如鸟巢。形若枯木。凶猾弃刃。稽
首归仁。宝应二年六月九日。自升绳床。趺坐而灭。享龄九
十二。僧腊七十一。缁素号恸。楚越悽悲。至广德元年十二
月三日。焚于州西某原。起塔安神。诸佛之遗教也。唯长
卷三一九 第 10a 页
老貌清神远。仁深行独。卓为道器。注为法源。谦非外仪。质
乃内至。若调伏住持之固。礼诵跪绕之勤。耄期不衰。寒暑
如一。学穷必究。理精必诣。犹自以为功微道浅。未足为师。
真金纯金。万宝之最也。趺灭之夕。则异香满室。闭塔之日。
则偫鹤翔鸣。信安王袆赵太常颐真郑庶子倬李中丞丹
前相国李梁公岘皆为此州。躬往围绕。赵太常敬因长老
立文殊万圣之象。李梁公增感先人。泣下双林之间。长老
在世。灵徵繁多。日轮降照于梁端。大龙修敬于池上。寒蒲
挺擢于冰下。彩芝炫莹于禅室。庆云覆会。仰叹千人。此其
卷三一九 第 10b 页
盛者。弟子僧惠藏。爰自童蒙。服勤左右。四十年矣。惠命阿
难。结集如来之言。颜氏之子。钻仰素王之道。杭州灵隐寺
大德惠远婺州开元寺大德清辨本州六度寺大德惠炬
大乘寺主浩然本寺上座惠达寺主法会都维那神爽等。
轮王之位。我敬奉之。妙光之法。我敬行之。爰请伽陁。式播
元烈。铭曰。

付嘱戒藏。遵行威仪。光还性静。翼具禽飞。止法根本。深仁
得之。莲花不濡。性本清净。彼上人者。无时非定。定不离仪。
仪不离性。色身虽灭。此灭皆寂。寂然不动。斯为正真。镕金
卷三一九 第 11a 页
起塔。哀断门人。

** 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

肇有含气。则鹰鹯逐鸟。虎狼噬人。人最灵于其间。嗜欲萌
而六根动。利害交而五兵作。文演乾坤。至于性命。老陈道
德。循于天下。不究因缘之本。不知大千之广。而内盗方扇。
心尘益悖。长围合于三界。猛焰流于四生。乘时雷震。惟佛
能救。于是超六度之岸。转三乘之轮。驭指南于迷路。建高
灯于黑夜。翻海灭焰。擎山溃围。苍生既孤。再获慈母。人天
之奉。大矣远矣。微尘法门。吾道一贯。承此印者。归乎上仁。
卷三一九 第 11b 页
和尚讳惠真。南阳冠族张氏也。父大礼。银青光禄大夫坊
州刺史。灵降左阙。庆延仁宗。太夫人陈氏。诵法华经。屡有
祥应。既诞和尚。体益康宁。而衾褥弥洁。每啼。闻诵经。则止
而听之。六岁发言。辄谐经义。七岁诵书。日记万言。默诵法
华经安乐行品。因舍儒学。专精大乘。年十三剃度。隶西京
开业寺。事高僧满意。意公门人。皆释侣圭璋。和尚年幼道
尊。以为之冠。十六受十戒。持护峻整。名重京师。进举经旨。
遍览毗尼。意谓未圆。寻文果阙。乃往天竺求梵本。至海上。
遇净三藏自摩竭陀还。净公谓曰。西方学者。亦殊宗贯。假
卷三一九 第 12a 页
欲诠正。如异执柯。因悉授所赍律集。与之俱返。才二年间。
罔不悬解。手绩成部。名曰毗尼孤济蕴。始以五月十六日
结夏安居。僧闻尽愕。喧然雷动。门人来问。答曰。迦利底迦
星此其候。门人未达。既而无畏三藏以五月十五日至京
师。众僧怪而问故。三藏曰。吾视迦利底迦星合时来。正当
日结夏耳。迦利底迦星。即火星也。由是缁林耸叹。与圣人
合符。梵僧长老尚多初至长安。和尚修谒。膜拜方半。多公
喜曰。尔非真耶。留之座隅。密付心要。当阳宏景禅师。国都
教宗。帝室尊奉。欲以上法灵镜。归之和尚。表请京辅大德
卷三一九 第 12b 页
一十四人。同住南泉。以和尚为首。昔智者大师受法于衡
岳祖师。至和尚六叶。福种荆土。龙象相承。步至南泉。历诠
幽胜。因起兰若居焉。地与心寂。同吾定力。室与空明。同吾
惠照。躬行勤俭。以率门人。人所不堪。我将禅说。至于舍寝
息。齐寒暑。食止一味。茶不非时。尝遇岁荒。野人茹草。和尚
如之。门人劝谕。对曰。顺正行事。亦如来教也。中宗闻之。将
以礼召。时宏景禅师在座。启于上曰。此人遥敬则可。愿陛
下不之强也。撰菩提心记。示心初因。开佛知见。升堂入室
者则必亲授。此外秘之。立教之宗。以律断身嫌。戒降心过。

卷三一九 第 13a 页

应舍而常在。无行而不息。离心色则净。皆净则离。离则无
生。内外中间。无非实际。要因四摄。成就五身。始以上观悟
入。终于莲花正受。平等法门。究竟于此。师子国目加三藏
来谒。叹曰。印度闻仁者名。以为古人。不知在世。本国奉持
心记久矣。其尊称微言。冥究佛心。而神扄遐域。一行禅师
服勤规训。聪明辨达。首出当时。既奉诏徵。泣辞和尚。而自
咎曰。弟子于和尚法中。痛无少分。后与无畏译毗卢经。义
有不安。日以求正。决于一言。闻者洗心。每谓以法授人。不
卷三一九 第 13b 页
宜容易。从人受法。鲜克有终。故善来众生。悉蒙慈覆。至于
悟戒承法。千无一焉。或问南北教门。岂无差别。对曰。家家
门外。有长安道。又问曰。修行功用。远近当殊。答曰。滴水下
岩。则知朝海。又问。人无信根。如何劝发。曰。儿喉既闭。乳母
号恸。大悲无缘。亦为歔欷。和尚严而简重。慈而有威。望门
能进者寡矣。弟尚书右丞绍真。行备乎身。德及乎人。元老
太保陆公象先。名臣韩京兆朝宗宋兵部鼎韦刑部虚舟
佥契慈缘。而承善诱。如其仁哉。天宝十年既望。北首右胁
卧。入禅定。中夜而灭。享龄七十九。经夏六十。报年之限。涅
槃之时。同于如来。昔未曾有。遗命门人曰。圣教无服。慎勿
卷三一九 第 14a 页
行之。弟子正知法璨等。哀闻大千。感动他界。先时双泉竭。
大雾昏。白光照室。半若横血。法门无荫之徵也。刑部韦侍
郎时临荆州。躬护丧事。以三月一日。厝于西岩。山林变哀。
鸟兽号咽。有意于道者。莫不摧心洒泪。和尚质孤晴山。神
莹澄海。妙声宣布。而刚强悽感。慈眼运照。而浊恼清凉。使
祥光洞明。枯木蕃荣。得舍利于神人。教天龙于冥晦。其元
慈幽护。则病者愈。死者生。高僧遥请而帝梦叶。学徒听法
而天乐下。昭闻殊方。不可殚载。初闻一行终。天子赐谥曰
大惠禅师。及和尚灭度。追谥同之。二方如来。皆同一号。此
卷三一九 第 14b 页
其證也。正知阇梨持和尚心印。法璨阇梨转和尚义轮。以
华闻风永怀。俾强名道。其辞曰。

荆南正法。大士相传。灌顶尊记。乃吾师焉。备修众善。不染
偫缘。法华三昧。惠照无边。菩萨普门。我愿亦然。烦恼牙折。
菩提镜悬。戒比秋月。法若春泉。不动南楚。仁周大千。本来
常净。自性无迁。渐则生顿。光依魄圆。随顺生死。芭蕉岂坚。
萧萧塔树。永对炉烟。

**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惟和尚轮王梵嫡。号善无畏。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
卷三一九 第 15a 页
后。其先自中天竺回。因难分王乌茶。父曰佛手王。以和尚
生有圣姿。早兼德艺。故历试焉。十岁统戎。十三嗣位。睹诸
兄举兵搆乱。不得已而后征之。接刃中体。捍轮伤顶。军以
顺胜。兄以爱全。乃白母后。告偫臣曰。向者亲征。义断恩也。
今以国让。行其志也。因置位于兄。固求入道。太后哀许。赐
以传国宝珠。南至海滨。得殊胜招提。入法华三昧。聚沙建
塔。誓一万区。黑蛇伤指。而不退息。身寄商舶。往中印度。密
修禅诵。口放白光。无风三日。而舟行万里。与商人同遇偫
盗。阽于并命。和尚慰帖徒侣。默诵真言。七俱视尊。全现身
卷三一九 第 15b 页
相。盗果为他寇所歼。寇乃露罪归诚。指踪夷险。越穷荒。踰
毒水。至中天竺境上。乃遇其王。王之夫人。即和尚妹也。和
尚服同凡品。而徒侣以君礼奉之。王问获其由。嗟称不足。
菩提眷属。是日同归。慈云布荫。一境丕变。于是发三乘之
藏。究诸部之宗。品偈章句。诵无遗者。说龙宫之义理。得师
子之频伸。名振五天。尊为称首。那烂陀寺像法之泉源。众
圣之都会。乃舍宝珠。莹大像额端。昼如月魄。夜则光耀。僧
有达摩鞠多。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颜如四十许。
实八百年也。和尚投体两足。奉为本师。钵中非国食。示一
卷三一九 第 16a 页
禅僧。华人也。见油饵尚温。粟饭馀煖。愕而叹曰。中国去此
十万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时至此。何神速也。会中尽骇。
而和尚默然。本师谓和尚曰。中国白马寺重阁新成。吾适
受供而反。汝能不言。真可学也。乃授以揔持密教。神龙围
绕。森在目前。无量印契。一时受顿。即日灌顶。为天人师。称
曰三藏。三藏有六义。内为戒定慧。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
而统摄之。惟陀罗尼菩提速疾之轮。下脱吉祥之海。三世
诸佛。生于此门。夫慧照所传。一灯而已。慧照殊异。灯亦无
边。由是有百亿释迦。微尘三昧菩萨。金刚揔摄于诸定。向
卷三一九 第 16b 页
月悬同于法身。顿升阶位。邻于大觉。此其旨也。和尚遍礼
圣迹。周行大荒。不悔艰难。每所三至。为迦叶剃发。受观音
摩顶。尝结夏于灵鹫山。有猛兽前路。深入山穴。穴明如昼。
有牟尼立像。左右侍者。色相如生。中印度大旱。求和尚请
雨。观音大圣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中。感咽于双
树之下。问往昔于佛世之人。为者不言。十问其一。锻金为
贝叶。写大般若。镕银起窣堵坡等佛身相。母后谓和尚已
化。泪竭丧明。及寄疏问安。朗然如故。大雄灭后。外道如林。
九十六宗。各专其见。和尚皆随所执。乘喻破疑。解邪缚于
卷三一九 第 17a 页
心门。舍迷津于觉路。法雨大小而均泽。定水方圆而满器。
仆异学之旗鼓。建心王之胜幢。使其以心制狂。即身观佛。
本师喜曰。善男子。中国有缘。可以行矣。乃顶辞奉下。至迦
湿弥逻国。中夜次河。河无津梁。浮空以济。受请于长者。有
罗汉降曰。我小乘之圣。大德是登地菩萨。乃让席推尊和
尚。授以名衣。乃升空而去。鸟旸国有白鼠驯绕。日献金钱。
讲毗卢于突厥之庭。而可敦请法。和尚乃安禅树下。法为
金字。列在空中。突厥之妻。有以手按其乳。乳为三道。飞注
和尚口者。乃合掌端容曰。此我前生母也。或误举刃三斫。
卷三一九 第 17b 页
支体无所伤。斫者唯闻铜声而已。至雪山天池。而和尚不
愈。本师自空而至曰。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汝久离诸
相。宁有病耶。言毕而冲天。则洗然而愈矣。路出吐蕃。与商
旅同次。夷人贪货。率众合围。乃密为心印。而蕃豪请罪。至
中国西境。夜有神见曰。此东非弟子界也。文殊师利实护
中州。礼足而灭。以驼负经。至西川。涉龙沙。陷驼足。没于泉
下。和尚入泉三日。止龙宫而化之。牵驼出岸。经无沾湿。睿
宗道尊德盛。立契无为。诏僧若那及将军史献出玉门塞
表。以俟来仪。开元绍兴。重光大化。圣皇梦与真僧见。其姿
卷三一九 第 18a 页
状非常。躬御丹青。图之殿壁。及和尚至止。与梦合符。天子
光灵而敬悦之。饰内道场。尊为教主。自宁嶭二王而下。皆
跪席捧器。为师宾大士于天台。接梵筵于帝座。礼国师以
广成之道。致人主于如来之乘。巍巍法门。于此为盛。有术
者握鬼神之契。参变化之功。承诏御前。效其神异。和尚恬
然不动。而术者手足无施矣。其馀秘要。代莫闻也。累请居
外。敕诸寺递迎。随驾至洛京。诏于圣善寺安置。自出内之
后。奔走华夷。和尚临之。贵贱如一。奉仪形者。莲华开于眼
界。禀言说者。甘露降于心源。超然自悟曰。有其人矣。法侣
卷三一九 第 18b 页
高标。惟尊奉长老宝思。其馀皆接以门人之礼。禅师一行
者。定慧之馀。术穷天地。有所未达。咨而后行。和尚质粹神
迈。气和言简。不舍律仪。而身心自在。不离坐席。而愿力俱
圆。有来毕应。触应无碍。故众妙悬解。艺能兼于百工。大悲
普薰。草木同于一子。不知其极也。于本院铸金铜灵塔。以
此功德。应缘护世。手为模范。妙极人天。寺众以销冶至广。
庭除深隘。虑风至火盛。灾延宝坊。笑而言曰。无可为忧。自
当有验。及鼓铸之日。大雪蔽空。灵塔既成。瑞花飘席。前后
奉诏。禳旱致雨。灭火返风。昭昭然遍诸耳目矣。从容上请。

卷三一九 第 19a 页

大庇缁林。正法之兴。系于龙象。信也。表求还国。优诏不许。
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右胁累足。涅槃于禅室。享龄
九十九。僧腊八十。法界凄凉。天心震悼。诏鸿胪卿李岘威
仪宾律师护丧事。以某月日葬于龙门西山。涕慕倾都。山
川变色。弟子宝思禅师荣阳郑氏。明畏禅师琅琊王氏。皆
高族上才。超然自觉。息言为乐说之辨。妙用即禅那之宗。
入和尚之室。惟兹二人。而乾元之岁。再造天维。大君證无
缘之悲。躬行不匮之孝。由是释梵扈跸。天龙济师。凶秽扫
卷三一九 第 19b 页
除。人祗清净。位光付嘱。教大兴行。二禅师爰以偈颂。刻诸
金石。法离文字。道不可名。以慰门人感慕之心。有同颜子
喟然之叹。其文曰。

释宫尊种。龙扶出池。舍位成道。为天人师。度微尘众。行甘
露慈。仁消大怖。辨洗偫疑。法本不灭。今子得之。随方演教。
聿来中国。帝后承迎。天花满祴。欢喜园花。惟闻薝卜。百千
万亿。调伏其心。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因于示灭。空悲鹤林。伊水西山。冥冥元室。金棺此闭。式瞻
无日。双宝昭兴。教尊言密。归我者因。因明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