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七
卷三一七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卷三一七 第 1a 页
 李华(四)

** 质文论

天地之道易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先王质文相变。以济
天下。易知易从。莫尚乎质。质弊则佐之以文。文弊则复之
以质。不待其极而变之。故上无暴。下无从乱。记曰。国奢则
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礼谓易知易从之礼。非酬酢
裼袭之烦也。俭谓易知易从之俭。非茅茨土簋之陋也。盖
达其诚信。安其君亲而已。质则俭。俭则固。固则愚。其行也
丰肥。天下愚极则无恩。文则奢。奢则不逊。不逊则诈。其行
卷三一七 第 1b 页
也痼瘠。天下诈极则贼乱。故曰不待其极而变之。固而文
之。无害于训人。不逊而质之。艰难于成俗。若不化而过。则
愚之病。浅于诈之病也。无恩之病。缓于贼乱之极也。故曰
莫尚乎奢也。奢而后化之。求固而不获也。利害迟速。不其
昭昭欤。前王之礼世滋。百家之言世益。欲人专一而不为
诈。难乎哉。吉凶之仪。刑赏之级繁矣。使生人无适从。巧者
弄而饰之。拙者眩而失守。诚伪无由明。天下浸为陂池。荡
为洪流。虽神禹复生。谁能救之。夫君人者。修德以治天下。

卷三一七 第 2a 页

不在智。不在功。必也质而有制。制而不烦而已。太康启子
禹孙。当斯时。有尧舜遗人。亲受禹之赐。国为羿夺。内则夏
之六卿。外则夏之四岳。而羿浞愚弄斗争。内外默然。一以
听命。至少康艰难而后复。由是观之。则圣有谟训何补哉。
汉高除秦项烦苛。至孝文元默仁俭。断狱几措。及武帝修
三代之法。而天下荒耗。则文不如质明矣。汉氏虽历产禄
吴楚之乱。而宗室异姓。同力合心。一举而安。且汉德结于
人心。不如夏家。诸吕吴楚之强。倍于羿浞。安汉至易。而复
卷三一七 第 2b 页
夏至难。何也。周德最深。周公大圣。亲则管蔡为乱。远则徐
奄并兴。四夷多难。复子明辟。兼虞夏商之典礼。后王之法
备矣。太平之阶厚矣。至成王季年而后理。唯康王垂拱。囹
圄虚空。逮昭王南征不返。因是陵夷。则郁郁之盛何为哉。
周法六官备职。六宫备数。四时盛祭。车服盛饰。至于下国。
方五十里。卿大夫士之多。军师之众。大聘小聘。朝觐会同。
地狭人寡。不堪觐谒。大何得不乱。小何得不亡。记云。周之
人强仁穷赏罚。故曰殷周之道。不胜其弊。考前后而论之。
夏衰失于质而无制。周弱失于制而过烦故也。愚以为将
求致理。始于学习经史。左氏国语尔雅荀孟等家。辅佐五
卷三一七 第 3a 页
经者也。及药石之方。行于天下。考试仕进者宜用之。其馀
百家之说。谶纬之书。存而不用。至于丧制之缛。祭礼之繁。
不可备举者以省之。考求简易。中于人心者以行之。是可
以淳风俗。而不泥于坦明之路矣。学者局于恒教因循。而
不敢差失毫。古人之说。岂或尽善。数骨肉之罪而褒叔向。
不忍闻之言而书昭伯。敬龟筴之信而陈偻句。使不仁之
人萌芽贼心。而仁义之士闭目掩卷。何如哉。其或曲书常
言。无裨世教。不习可也。则烦溃日亡。而易简日用矣。海内
之广。兆民之多。无聊于烦。弥世旷久。今以简质易烦文而
卷三一七 第 3b 页
便之。则晨命而夕周。踰年而化成。蹈五常。享五福。理必然
也。孔子言以约失之者鲜矣。与其不逊也宁固。传曰以欲
从人则可。记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颜子曰无施劳。经义
可据也。如是为政者。得无以为惑乎。

** 三贤论

或曰。吾读古人之书。而求古人之贤未获。嗟夫。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虽贤不能自辩。况
察者未之究乎。郑卫方奏。正声间发。极和无味。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反以为怪谲之音。太师乐工。亦皆失容而止。曼
卷三一七 第 4a 页
都之姿。杂于憔悴。被缊絮。蒙萧艾。美丑夷伦。以为陋。此二
者既病不自明。又求者亦昏。将剖其善恶。在迁政化。端风
俗。则贤不肖异贯。而后贤者自明。而察者不惑也。余兄事
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此三贤者。可谓之达矣。或曰。愿
闻三子之略。遐叔曰。元之志行。当以道纪天下。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萧之志行。当以中古易今世。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
安。元之道。刘之深。萧之志。及于夫子之门。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元病酒。刘病赏物。萧病贬恶太亟。奖能太重。元
卷三一七 第 4b 页
奉亲孝。居丧哀。抚孤仁。徇朋友之急。莅职明于赏罚。终身
贫。而乐天知命焉。以为王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
考。天人之极致也。而词章不称。是无乐也。于是作破阵乐
词。是乐也。协商周之颂。推是而论。则见元之道矣。刘名儒
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称。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条
贯源流。备今古之变。推是而论。则见刘之深矣。萧以史书
为繁。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而为列传。后代因之。非典训
也。将正其失。自春秋三家之后。非训齐生人不录。次序缵
修。以迄于今。志未就而殁。推是而论。则见萧之志矣。元[:#AS-FEEF:●]
[:#AS-FBED:●]处
卷三一七 第 5a 页
师保之席。瞻其形容。不俟其言而见其仁。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言理乱根源。人伦隐明。参乎元精。而后见其
妙。萧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生一死
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取其中节之举。是可以为人师矣。学广而不
偏精。其贯穿甚于精者。又文方复雅商之至。当以律度百
代为任。而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超蹈孤厉。不可谓不知
言也。茂挺父为莒丞得罪。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自洛至莒。道邀使车。发词哀乞。惟一涕下。即
卷三一七 第 5b 页
日舍之。且曰。萧赞府生一贤才。资天下风教。吾由是得罪
亦无憾。夫如是。得不谓之孝乎。或曰。三子者各有所与游
乎。遐叔曰。若太尉房公。可谓名公矣。每见鲁山。则终日叹
息。谓予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尽矣。若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每谓当时名士曰。使仆不幸生于衰俗。所不
耻者。识元紫芝。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河间邢宇绍宗
深明操持不苟。宇弟宙次宗和而不流。南阳张茂之季丰
守道而能断。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㟧族子丹叔南
诚庄而文。丹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梁国乔潭德源昂
卷三一七 第 6a 页
昂有古风。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清河房垂翼明志而
好古。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是皆慕于元者也。刘在京
下。尝寝疾。房公时临扶风。闻之。通夕不寐。顾谓宾从曰。挺
(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无复有神道。尚书刘
公每有胜理。必诣与谈。数日忘返。退而叹曰。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恨言理少对。未与
刘面。常想见其人。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弟霸士会峻
清不杂。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范阳卢虚舟幼直质
方而清。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吴兴沈兴宗季长专
卷三一七 第 6b 页
静不渝。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
奇节。是皆重于刘者也。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汝南邵
轸纬卿词举标干。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陈郡殷寅直
清达于名理。河南源衍季融粹微而周。会稽孔至惟微述
而好古。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河东柳芳仲敷该
练故事。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
深。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
王。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颖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乐
卷三一七 第 7a 页
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颍川陈
晋正卿深于诗书。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
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是皆厚于萧者也。尚书颜公。重
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茂挺与
赵骅邵轸洎华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殷寅源衍睦于
二交之间。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刘避地逝于安康。萧
归葬先人殁于汝南。今复求斯人。有之无之。是必有之。而
察之未克也。三贤不登尊位。不享下寿。居易委顺。贤人之
达也。不蒙其教。生人之病也。予知三贤也深。故言之不怍
卷三一七 第 7b 页
云。

** 正交论

上古无文。饱于和气。从化而避。何交之哉。至于善恶分。利
害竞。而后有交。交天命也。疏附奔走之友。夫友天纵也亦
然。微鲍子之知管氏。则诸夏迁为左衽。无归生之说屈建。
则椒举死于他国。大者济天下。叔牙夷吾是也。小者全宗
族。声子伍举是也。慈明奉元礼。一如大人。真长丧仲祖。临
柩动色。由是近于骨肉之恩。不止交游而已矣。王邑崇继
前好。父事君卿。梁松恃贵遗旧。构陷伏波。两存其道。而后
兼善。是知人事艰难。仅发于造次。生死变礼。不必更时代。

卷三一七 第 8a 页

朋友渐于讲习。缘情而亲。于我为重。忧危相急。仕进相推。
望而不从。厚实生怨。诗曰。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美道义相成也。又曰。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安
将乐。汝转弃予。哀势利相倾也。三代之教。自家刑国。树之
以经师。启其心而身修。则家事理。次定朋友。端其性术。摄
称从之。声与实谐。次诸侯无敢不贡士及于政。是以富有
贤哲。动符六经。王泽既衰。小雅皆废。诸侯无贡士之理。司
马无论材之政。犹或先王教存。国有君子。圣人生于鲁。七
卷三一七 第 8b 页
十子遍游诸侯。文武之道。曀而复明。孔伋孟轲之徒。无不
儒尊。汉代人心尚朴。辟署由州郡。公府往往有奇节骇俗
之士。东京宗祖好学。海内翕然。是以王室多柱石之臣。交
游有死生之友。降及魏晋。亦未甚媮。近代无乡里之选。多
寄隶京师。随时聚散。怀牒自命。积以为常。吠形一发。偫响
雷应。铨擢多误。知之固难。使名实两亏。朋友道薄。盖由此
也。况众邪为雄。孤正失守。诱中人之性。易于不善。求便身
之路。庸知直道。不从流俗。修身俟死者益寡焉。加以三尊
阙师训之丧。朋友无寝门之哭。学府无衰服之制。礼亡寖
远。言者为非。人从以偷。俗用不笃。弊在不专经学。沦于苟
卷三一七 第 9a 页
免者也。师乏儒宗则道不尊。道不尊则门人不亲。友非学
者则义不固。义不固则交道不重。选不由乡则情不系府。
情不系府则举荐寡恩。三者化人之大端。而情礼尽旷。徼
倖道长。而纯[:#AS-81DA:⿱⿰卖⽎心]道消。悲夫。礼首于冠而成人。筮日筮宾。即
事于庙。同师之友。乡邦之族。醮而礼之。遂相与字之。身何
以不严。友何以不敬。虽有暴慢。无自入焉。呜呼。士大夫略
之。礼坠于地久矣。信义不厚。斯有渐欤。后进未较。是以非
僻者多附成而远败。成或非经。败或非义。三代之理。不能
无是。矧弊末乎。于是大雅之友扫除。无妄之交风动。利招
卷三一七 第 9b 页
则不悔机网。名眩则甘心鼎镬。倾之以势。则不畏于天地。
饵之以权。则忍绝其亲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故诗有谷
风之刺。礼有邦朋之禁。以此防人。犹或踰之。嗟夫。奇巧钓
情者。明哲所恶。锋芒逆物者。道家不取。受施忘惠者。仁义
之蠹。迹均心异者。蛮貊之俗。面附背携者。人道所弃。远贤
奔利者。商贩之行。俞可强不者。仆妾恒性。爱子遗亲者。犬
彘之心。若然者无代无之。呜呼。至交之道殆绝乎。如有唱
而无应。非唱者过也。善交者不好甘而恶辛。贵弃同而即
和。鲍叔洁廉而管敬仲三归。至知之契。故无与二。君子不
卷三一七 第 10a 页
器。交议宜然。义在切切偲偲。匡救其阙。善则辅宣之。过则
规诲之。不从则一心以蔽之。不幸寘于刑辟。则生死以全
之。传曰。朋友无大故不弃。此之谓也。苟能久要之约必存。
平生之言可复。如楼护终身与吕公同食。张裔养杨恭母
如亲。则家室有归。人谁虞死。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也。行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务省诸身而已矣。

** 卜论

天地之大德曰生。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五福首乎寿。麟
凤龟龙。谓之四灵。龟不伤物。呼吸元气。于介虫为长而寿。
卷三一七 第 10b 页
古之圣者。刳而焌之。观其裂画。以定吉凶。残其生。剿其寿。
既剿残之。而求其灵。夫何故。愚未知夫天地之心。圣达之
谟。灵之寿之。而夭戮之。脱其肉。钻其骸。精气复于无物。而
贞悔发乎焦朽。不其反耶。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
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不当妄也。寿而
夭之。岂合其德乎。因物求徵。岂合其明乎。毒灵介而徼其
神。岂合其序乎。假枯壳而决狐疑。岂合其吉凶乎。洪范曰。
尔有大疑。谋及卜筮。圣人不当有疑于人以筮也。夫祭有
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祭无尸。尸之重于卜。则
卷三一七 第 11a 页
明废龟可也。又闻夫铸刀剑者不成。则屠犬彘血而祭之。
被发而哭之。则成而利。盖不祥器也。其神者。跃为龙蛇。穿
木石。入泉源。以至发炯光声音。人不能自神。因天地之气。
化天地之物而为神。固无悉然。是亦为怪。古者成宫室必
落之。钟鼓器械必衅之。岂神明贵杀享膻腥欤。今亡其礼。
未闻屋室不安身。而器物不利用。由是而言。则卜筮阴阳
之流。皆妄作也。夫洁坛墠而布精诚。求福之来。缅不可致。
耕夫蚕妇。神一草木。祷一禽畜。鼓而舞之。谓妖祥如答。实
欤妄欤。牺文之易。更周孔之述。以为至矣。杨子云为太元。
卷三一七 第 11b 页
设卦辨吉凶。如易之告。若使后代有如子云。又为一书可
筮。则象数之变。其可既乎。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之理
尽矣。又焉假夫蓍龟乎。又焉徵夫鬼神乎。子不语。是存乎
道义也。

** 四皓赞

时浊代危。贤人去之。商洛深山。鸾鹤潜飞。汉以霸兴。皇王
道衰。玉帛虽至。先生不归。吾非固然。可动而起。厖眉皓发。
来护太子。至尊动容。夺嫡心已。四贤暂屈。天下定矣。返驾
南山。白云千里。

卷三一七 第 12a 页

** 隐者赞七首

**  严君平

先生冥冥。隐于卜肆。宗师老氏。精究易义。爰衣爰食。止足
非利。垂帘燕居。默养真气。诲人不倦。人悦其风。皦昧柔刚。
在我域中。心与世远。事与人同。不臣大君。不友上公。在贵
反贱。齐明若蒙。辽哉远哉。微妙元通。弋者何为。仰慕飞鸿。

**  严子陵

五彩虽美。玉不污质。光武盛明。子陵不屈。羊裘鱼钓。以此
卷三一七 第 12b 页
终日。网罗遍野。乃致云鸿。降尊申旧。延卧禁中。舒体展肢。
加于帝躬。星官告占。天下闻风。富春长往。漱濯清江。

**  申屠子龙

齐宣燕昭。折节下贤。偫儒毕至。冠带森然。天子尊崇。盛于
尧年。爰及暴嬴。书焚人坑。东汉祖宗。悉尚儒生。生徒横议。
公府畏名。肆其吻端。以正钧衡。物极变兴。子龙遐征。身全
道高。惟智惟明。

**  陈留老父

去危图安。危则不陨。渴而后汲。力亦随尽。麒麟遐步。终日
不踠。逃刑诸生。自脱何晚。深乎智叟。孤游冥远。

卷三一七 第 13a 页

**  管幼安

我蚕我衣。我耕我食。推心而动。神佐正直。溟波不沈。仗此
之力。岛夷卉服。移我淳德。衡门栖迟。台佐让职。时非吾世。
语不如默。

**  留侯

孺子心壮。阴雠国冤。结客飞椎。天下雷喧。神付幽符。帝纳
密言。去则项亡。就则刘兴。唯天有鉴。类日之升。元机静运。
四海波澄。绝粒谢时。方追赤松。强为国起。镇定东宫。安危
卷三一七 第 13b 页
在我。万古清风。

**  皇甫义真

桓灵政昏。衅因宦者。黄巾四起。血流天下。京师动摇。鬼哭
匝野。义真受钺。誓众而前。即日扫除。京观如山。渠帅已死。
破棺折元。谣颂风兴。家邦获安。世故纷纷。罕有令人。既成
其勋。又保其身。东汉纯臣。呜呼义真。

** 先贤赞六首

**  管敬仲

小白图霸。尊周服楚。聿求仁智。扶我此举。叔牙知人。拔管
于鲁。一言而合。爰制师旅。布命诸侯。威行九土。周王南面。

卷三一七 第 14a 页

列国来朝。朝服济河。心无动摇。束发左衽。迁乎一朝。邢归
卫存。楚贡包茅。悬车北讨。山戎遁逃。三归备职。不足累德。
七子仕楚。后人沾臆。

**  随武子

周衰晋霸。世有哲卿。范武在秦。晋国如倾。将中军师。世主
夏盟。典礼攸兴。刑政以清。神歆正词。国赖直清。诸侯朝贡。
楚不敢争。告老归政。身全德明。溥传嵩岱。首冠春秋。楚子
叹息。赵文绸缪。馨闻百代。风畅春流。

卷三一七 第 14b 页

**  东里子产

荆王晋侯。虐我小邦。南则荆侵。北则晋攻。救首救尾。跼不
能起。当炎获濯。国氏之子。孤明内断。颂兴谤止。入陈事周。
权礼并理。诸侯新睦。霸主悦喜。遗爱不忘。我行溱水。

**  鸱夷子皮

龙蟠幽谷。潜伏非时。蝉蜕高枝。饮露而飞。进如风行。退若
云归。冥冥其义。几赫其归。(疑)小越霸兴。强吴荡夷。功成不
居。先生传之。

**  乐生

明明昭王。文武乐君。君臣相趋。龙起云蒸。既佐弱燕。削耻
卷三一七 第 15a 页
南伐。风驱云鼓。齐国瓦裂。吊厥罢人。旌其故节。宗彝乐器。
归献燕阙。化弱为强。摧坚俾折。镇以仁义。期之感悦。梁赵
屏风。秦楚弭节。天厌诸姬。燕不可扶。昭王不禄。乐生道孤。
谗行将换。齐复为都。季命邻君。君告谋燕。痛词而泣。义贯
于天。劲飙遐举。摄辔将奔。赵王惭羞。故国获存。赫赫高皇。
戎辂北辕。徘徊赵墟。封其子孙。遗风可师。名教之源。

**  谢文靖

在昔符秦。将霸晋邦。百万雷行。饮马竭江。江淮岌嶪。力屈
则降。谢公从容。子弟董师。以少击多。一鼓歼夷。

卷三一七 第 15b 页

** 二孝赞(并序)


灵武二孝。曰侯知道程俱罗。目不睹朝廷之容。耳不闻韶
夏之声。足不登齐鲁之境。所见戎马旃裘。参于夷狄。而能
生养以孝。殁奉以哀。穿圹起坟。出于身力。乡人助之者。哭
而反之。庐于冢次。号泣无节。侯氏七年矣。程氏三年矣。根
于天性。陶我孝理。其至乎哉。埃垢积首。草生发间。每大漠
晨空。连山夜寂。人烟四绝。虎豹与邻。拥坟椎膺。声气咽塞。
下入九泉。上彻九天。背烂心朽。皮枯节挛。草木先秋而凋
落。景气不时而凝闭。殊鸟异兽。助之悲号。万物有极。此哀
卷三一七 第 16a 页
无穷。大哉二子。能以孝终始乎。语曰。孝如曾参。不忍离于
亲。生不忍离。殁忍离之哉。二子之孝。过于曾氏矣。昔吴起
忍与母盟。陈汤忍匿父丧。起谋复楚霸而戮死。汤功释汉
耻而囚废。神道昭昭。若何无报。九州之众。谁非人子。践霜
露者。闻风永怀。士有感一诺一顾。犹或与之死生。嘉一草
一木。犹或为之歌咏。而况百行之宗。终天之戚乎。华奉使
朔陲。欲亲往吊焉。属河淩绝渡。愿言不果。凭轼隔川。寄声
二孝。因为赞一章。敢旌善人。以附惇史。其文曰。厥初生人。
有君有亲。孝于亲者为子。忠于君者为臣。兆自天命。降及
卷三一七 第 16b 页
人伦。背死不义。忘生不仁。愚及智就。为之礼文。礼文不能
节其哀。繄道德之元纯。至哉侯氏。创钜病殷。手足胼胝。成
此高坟。蔬果为奠。茅蒲为茵。其奉也敬。其生也贫。大漠黄
沙。空山白云。柏庭既夕。松路未晨。寇戎接境。豺虎成偫。夜
黑飙动。如临鬼神。哭无常声。迥彻苍旻。风雨漂摇。支体鳞
皴。色惨莪蒿。声酸棘薪。苴斩三年。尔独终身。邑子程生。其
哀也均。顾后绝配。瞻前无邻。冬十一月。浮冰塞津。吾将唁
之。其路无因。寄诚斯文。挥涕河滨。

** 灵涛赞

卷三一七 第 17a 页

泱泱灵川。沧溟一支。每岁八月。雄涛应期。昧爽风生。凛若
切肌。凄清阴渰。旷朗阳晞。雪山潢江。神物驱之。万里齐足。
千车并驰。雷破天动。山搥地移。汤室云分。却跃鹭飞。突象
瑳切。奔鲸合离。踣逃夔魑。窜蛰龙罴。共工折柱。武安行师。
偫源委会。祥怪丛滋。炽毒乘人。帝降明威。一日再至。洗其
纤疵。仲秋大至。以荡以夷。世称伍员。忿憾而为。肇开混元。
宁莫常斯。惟天阴[:#AS-84EC:⿰⻖⿱步马]。日用不知。是述是赞。呜呼慎词。


卷三一七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