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二
卷三一二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卷三一二 第 1a 页
 孙逖(五)

** 宰相及百官定昆明池旬宴序

古者天子居青阳。服苍王。于是乎和令布德。行庆施惠。其
义远矣。粤若稽古。皇帝御天下之十有九载。溥畅神化。宏
宣大明。氐羌来享。四方无事。元凯升朝。百揆时序。年屡丰
而多庆。物由庚而自乐。乃赐偫臣十日宴。所以毕春气。乐
太平也。越三日已已。会于定昆明池。于是秉钧宗公。执事
庶尹。元衮赤舄。黼衣绣裳。奉璋峨峨。佩玉锵锵。仰丹阙而
拜命。俯清川而乐饮。大庖孔硕。尹京为致饩之司。旨酒思
卷三一二 第 1b 页
柔。柱史为佐樽之政。既锡之以高会。又悦之以备乐。修妓
罗舞。名倡间歌。含姑洗于钟鼓。动阳春于羽籥。陟则设帟。
降则具舟。榜文鹢以溯洄。与飞鸥而狎玩。鲂鱮甫甫。凫鹥
翼翼。薰风敷散于草木。喜气宛延于郊甸。亦既醉止。于胥
乐兮。夫恩之所覃者深。则感之所及者远。引之于大。足以
助天地之同和。伸之于微。足以致鱼鳖之咸若。大君垂裕。
岂虚也哉。诗以展事。抑惟旧典。我上相裴公。中书令萧公。
保乂皇极。缉熙文教。以为正国风美王化者。莫近于诗。微
卷三一二 第 2a 页
言浸远。大义将缺。乃命革刬浮靡。导扬雅颂。斲雕为朴。取
实弃华。亲题首章。以倡在位。皇矣上帝。式歌文王之德。穆
如清风。方闻吉甫之颂。请问其目。列之于左。

** 湖中宴王使君序

书曰。寇贼奸宄。又曰。夺攘矫虔。延于平人。干国之纪。常州
刺史王公。奉若天命。肃清江服。德之至也。不言而默信。令
之行也。不言而知惧。政未期月。路不拾遗。斯亦随武子郑
太叔常从事于兹矣。岁三月。使车行郡。轻舟入湖。自公及
私。寓物成趣。水照金章。春明朱绂。倚禹穴于前棹。回越城
卷三一二 第 2b 页
于后屏。南国春暮。莺花乱飞。东山昼晴。林岭皆出。载酒公
宴。寻幽水嬉。班秩以节。在宴乐而有礼。簪笏斯皇。觉云湖
之增价。夫皇华乘传。朝寄之重。丘壑林薮。幽趣之适。在此
行也。兼而有之。请赓载歌。用旌厥美。

** 赵六宅浴后宴序

昔孔门达者。言志于夫子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
非游必有方。道在则乐。贵洁清以象德。辅精爽而成趣。吾
友赵子。亦事斯语矣。历选暇日。咨谋同心。备预芳华。有事
沃盥。炎火电烟。洞房燠若。探汤以申诫。(阙一字)水知其善。清
卷三一二 第 3a 页
以流其恶。则形之汾浍。苦而利于病。则神之药石。虽雅琴
养德。惠风析酲。曾何喻哉。未足多也。振衣而退。继酒为乐。
需食有节。诵言无哗。所贵酣畅。以和湫底。夫始于澡身。终
于养神。乐只君子。曷尝违仁。左卫骑曹张晋明伸纸染毫。
俾予题序。

** 送李郎中赴京序

今上有天下之十载。銮辂在酆。而大夫师长。庶士御事。分
曹成周。俾赞居守。岁八月。诏下东都。召水部员外郎李公
拜工部郎中。崇德也。李公主善秉哲。敏才虑行。葆光能明。
卷三一二 第 3b 页
冥枢自达。始以茂才擢第。与今中书舍人许公俱补广陵
掾。相与沿达淮泗。啸歌云物。雅颂允铄。东南有光。官匪慢
而趣成。道不行而乐在。自时厥后。盖四三年。或翰飞禁垣。
或鹰腾仙阙。接武轩陛。迭耀冠剑。夫岂求之欤。皆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也。所谓谦受益。德必闻。昆崙琅玕。南国橘柚。
无远不届。彼何言哉。传置具车。候亭出饯。西颢沆砀。北阴
肃杀。风落崤渑。霜飞河濆。金羁载驰。紫亭何远。夫居四民。
时地利。周所以贵冬官。草奏议。应列宿。汉所以宠郎署。之
人也。之德也。必能简孚乃职。克休厥声。天秩虚求。明庭仄
卷三一二 第 4a 页
席矣。凡今作者。赋诗赠行。

** 送李侍御之芳黔中掌选序

高阳氏之才子。侍御其人焉。夏之文。求也艺。兼而有之矣。
顷者持斧河朔。独按专城。明罚敕法。所向风靡。是以有黔
中之往。俾修河朔之政。不然者。何万里而南为。至如遐荒
靡莫之俗。置吏羁縻之道。则众宾叙之矣。倦谈者何得而
称焉。

** 送张补阙归邺序

余射策于洛城南门者。有年数矣。补阙张子。尝同汇征。逮
卷三一二 第 4b 页
挥翰于禁庭。又联官于近侍。人各有旧。所贵于同声。吾爱
其才。敢忘于久要。承明厌直。河朔言归。且邺惟旧都。漳有
深涉。昔闻七子。今在一门。北州为营。当有聚星之会。西垣
赠别。请陈零雨之诗。

** 送蒋冑曹充陇右营田判官序

古之使臣。必有命介。所以谋阙计事。类能撰功。蒋侯之往
佐輶轩。盖其义也。夫其敏行精识。长才博闻。克荷诗礼之
训。聿修清白之业。故妙年从官。已著老成之风。卑飞未骋。
共许垂天之翼。是行也。必能使田有封洫。事著典常。储峙
卷三一二 第 5a 页
孔殷。甲兵不顿。爱人许国。何以尚兹。时中丞公亢宠天朝。
而子勤役边鄙。岂不以策名委质者。义方之大训。出入顾
复者。常情之小慈。不贵垂堂之说。还嗤倚门之望。懿乎哉。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河陇先秋。鹰隼方击。赞成纠慝。今
也其时。偫公题之。赋诗以赠。

** 送裴参军充大税使序

古之王者。税公田虞衡之入。给郊庙赐与之用。无有远迩。
咸率乃职。越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
肆兼倍。故女有馀布。而农有馀粟。以方志之所宜。供天府
卷三一二 第 5b 页
之博敛。篚丝纻。缗金刀。浮江达河。命为汎舟之役。撰功底
绩。实赖饮冰之使。是行也。裴子为政焉。乃命水工。具行器。
节制费用。详度川陆。指洞庭以北上。向长安而西矣。谈笑
之外。厥有成功。樽俎之间。见其从事。展使能者。非子而谁。
而畴昔交情。今兹吏道。叹沦落于荒服。结殷勤于官次。乔
木之国。子其归乎。篁竹之乡。余何为者。肝胆楚越。始合终
离。呜呼。歧路素丝。得其几矣。十月冬旱。三江昼晴。梦故园
之黄落。见长河之鸿雁。泽国山水。天资助人。炎方草树。岁
寒未入。居者爱客。行者徇公。拜神禹之清祠。泛伍员之涛
卷三一二 第 6a 页
水。车马叠迹。倾越人于外郊。楼船接舻。溢吴歌于寒浦。赠
君以不拜。戒君以登陟。揽涕河道。赋诗咏曰。

** 送遂州纪参军序

遂州参军纪公。吾友云将之令弟也。敏于行。志于道。克修
人彝。允副兄勖。噫。周公之允。纪为其首。天祚明德。必将有
后。不然。何棣华之可久也。选曹举善。偫吏须才。九霄始构。
一命而伛。穆卜吉日。遄征畏途。缅跻岷峨。遐涉褒汉。宿息
岩险。淩临湍悍。仗信不慄。载义必亨。方慕忠臣之志。固无
垂堂之责。尔之寡兄。克施有政。是则是效。念兹在兹。福利
卷三一二 第 6b 页
则觎心永隔。远嫌则荒言自绝。固虽邛僰之产。巴蜀之饶。
不润脂膏。谁谤薏苡。懋厥丕德。时维哲人。偫公赠言。要仆
题序。

** 送康若虚赴任金乡序

昔太史公涉汶泗。登邹峄。以观孔氏之遗风。康子之吏于
是邦。有以见古人之心矣。况大君出豫。将事升中之礼。有
司择人。俾佐奉高之邑。利在求旧。急于使能。位卑才难。亦
可宗也。夫强学者义之用。工文者艺之本。明识者智之府。
令名者德之舆。子曰(疑)士四德以待百事。如农之既勤。若
卷三一二 第 7a 页
射之有志。行无越思。往无不利。彼游刃于理剧。固恢恢乎
有馀地矣。初余以朋友之故。谪居荒服。憔悴湘滨缙云。不
调明时。殆将十载。是举也。所谓理旧污。续常职。信有国之
令典。知若人之晚成。五月鸣蜩。载驱翘翘。赠之维何。折彼
柔条。饯之维何。席彼秀葽。炎云在天。景风拂野。时燠方炽。
吾子勉之。请各赋诗。以无忘平生之好。

** 禹庙别韦士曹序

世称命祠者。禹庙之谓矣。初少康以一旅之众。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立祠制位。兹其始也。炳灵不测。潜德
卷三一二 第 7b 页
有孚。东南风土。罔不祗若。故自斑白。至于童幼。骏奔走。执
笾豆。相望道路。岁无虚日。郡掾韦公。诸侯之良也。抡才虑
行。秉秀腾实。清明在躬。造次于是。夫率人以敛。邦赋之重。
简才备行。郡事之急。撰功底绩者。非韦公而谁。诗曰。鸿雁
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韦公有焉。练日明发。
沐芳祠宇。邀祝史以陈言。宴朋徒而宠行。川泽纡馀。棼栋
轇轕。天与澄霁。神助幽阴。万象皆清。百籁非俗。蓄洞泽以
东汇。亘连冈而南指。岚气沈沈。阳景不入。神光烂烂。阴堂
自明。吁。其骇人也。韦公乃挹琼芳。酹元酒。倚余棹兮中洲。

卷三一二 第 8a 页

君不行兮夷犹。令洞庭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要言既招。
神具斯醉。宴乐恺悌。初自明而达幽。景福兴作。终出无而
入有。祭典不黩。王事其勤。饰羁绁之徒旅。想京阙之云物。
东园有洛。西河惟雍。历金门。观象阙。则知声明之盛也。登
鄠杜。跻崤函。则知形胜之美也。诗人所以适乐国。君子所
以操土风。及君此行。二者备矣。则伛偻下土。郁湮外邦者。
尚有何言哉。凡我同人。赋诗赠别云。

** 吏部尚书壁记

卷三一二 第 8b 页

吏部尚书。在周为太宰之职。其建设徒属。敷陈事典。则周
官备之矣。秦灭古法。始置尚书。汉增其制。创立选部。故灵
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是矣。魏改选部尚书为吏部尚书。
自晋宋至于北齐皆因之。宇文朝依周官置大冢宰卿一
人。盖其任也。隋革周制。复曰吏部尚书。皇朝龙朔二年改
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吏部。光宅元年改为天官
尚书。神龙元年又为吏部尚书。综九流之要。为六官之长。
位尊任重。实在于兹。自武德已来。多以宰相兼领。一彼一
此。更为出入。才难不其然乎。皇帝在位之二十二年。缺其
官。选于众。乃命武都公自兵部尚书拜焉。公地惟宗英。才
卷三一二 第 9a 页
则人杰。忠孝自律。矜严成宪。式是轨度。谅惟衡石。国之利
也。所及远哉。天监有唐。俾多吉士。践此位者。四十八人。嘉
名已著于国史。故事宜存于台阁。系以日月。自得春秋之
义。记其代迁。更是公卿之表。以备官学。列为壁记焉。

** 鸿胪少卿壁记

鸿胪汉官。掌蛮夷归义者。致其饔饩。辨其等威。在周为大
行人。在秦为典客。在汉为鸿胪。其属有译官及郡邸丞长。
洎后魏太和中。九寺各置少卿两员。掌副卿事。亦由传称
亚卿。书载三少。制位或差于伯仲。受任同归于师长。成务
卷三一二 第 9b 页
赞礼。择贤而居。即其义也。帝唐亮采立政。稽古命官。柔服
远人。绥厥有众。肃慎来贺。渠搜即叙。示之以干羽。通之以
冠带。允谐是职。岂易其人。非夫野王之政理。元成之经术。
德儒之明识。元方之令望。则曷由臻兹。兰陵萧公。朝之俊
德。触邪秉宪。人之雅重。草议为郎。入掌王言。出膺方牧。帝
咨惟允。公实来斯。且有皇华之命。适表兼人之美。乃求旧
官守。敷陈代迁。明授任之有章。示名器之无假。自嗣圣已
后。记于壁焉。

** 伯乐川记

卷三一二 第 10a 页

太原元帅黄门侍郎李公。国之宗盟。朝之俊德。以元凯之
忠肃。兼桓文之节制。戊辰岁秋七月。公以疆埸之事。会幽
州长史李公于伯乐川。王命也。公驾四牡。锵八鸾。旆旌悠
悠。车轞啴啴。乙未。出于北京。戊戌。次于横野。己亥。至于会。
封人戒备。军吏宿设。立会表于高阜。辟辕门于大荒。渔阳
精锐。太原材力。驷介八百。徒兵三千。戈如林。羽若月。少长
有礼。宾主不悖。蚩尤衄其五兵。若敖惭其六卒。洸洸乎信
可以慑穹庐而震高阙也。于是地主致饩。以昭飨宴之礼。
卷三一二 第 10b 页
君子有仪。以训上下之则。歌蔓草之相遇。笑投壶之失辞。
大庖既盈。酾清有藇。胥乐周于卒乘。属厌及于舆台。慈惠
之德。于是乎在。夫幽州太原。襟带之地。自河以北。幽州制
之。自河以东。太原制之。在两军之交。当二境之上。厥有弃
地。皆为旷林。守之则表里之势全。舍之则候望之路隔。公
料以古今。度其川原。献方略而入觐于王。议工徒而东为
此会。爰究爰度。匪游匪追。蓐食无再舍之勤。捍掫为一夕
之卫。不愆于素。返旆而旋。君子谓此会也。能用典矣。初公
之始至太原也。酌于人。赋于事。以为节用者国之善政。于
是乎减戍卒以宽其征。修备者武之善经。于是乎致秋集
卷三一二 第 11a 页
以裒其旅。足食者人之所庇。于是乎赏屯兵以艾其力。近
利者奸之所生。于是乎禁和籴以惩其弊。然后序山泽之
险。广亭燧之虞。候骑出于长城。爟火通于大漠。画田定赋。
讲射训驺。蓄信义为国宝。修德行为战器。行之一年。军乃
有节。边鄙不耸。龚黄之教也。虽魏绛有和戎之利。却縠有
敦诗之德。申伯之式是南邦。韩侯之奄受北国。曷云比议。
未足量力。公之与幽州李公也。义均伯仲。芳若兰茝。周诸
侯以异姓为后。晋大夫以同官为寮。入亚六卿。共行司马
之法。出膺九命。俱受元戎之律。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卷三一二 第 11b 页
其二公之谓矣。不书所会。将何述焉。扬厥美于万斯年。俾
夫来世知二公相见在此川也。

** 唐齐州刺史裴公德政颂

昔太公之理齐也。尊贤知。尚有功。泱泱大风。千载不泯。石
庆古之良相也。临淄社焉。于公古之良吏曹也。东海祠焉。
裴公今之良太守也。济北颂焉。今古一揆。谓之齐志。苟非
其人。名不伪立。君子是以知裴公之为政。有异能矣。初公
以甲子岁秋八月。莅于是邦。祗遹明命。宏敷令典。教之诲
之。养之育之。俾夫阖境之内。靡清风。渐膏雨。醉纯德。饱话
卷三一二 第 12a 页
言。若卜筮之是孚。如草木之允殖。用克畏慕。升于大猷。其
明年也。皇帝东巡狩。至岱宗。自洛及[兖]。于皇时迈。雷毂万
乘。云旗千里。供帐于东道者。凡十有六州焉。大或数圻。次
或万井。中产者轻币。膏梁者倍征。方事之殷。犹惧不给。兹
郡褊小。实难图也。公渊然深识。卓然远谋。择利而行。虑善
以动。西自于阳谷。东尽于长清。造舟为三桥。置骑为万驿。
辟野为两顷。除道为九逵。或总或秸。或薪或槱。或饔或饩。
或粮或糗。爨之踖踖。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皆先
之以方略。继之以生聚。因吏禄之奇赢。杂官用之馀羡。通
卷三一二 第 12b 页
变合度。丰省中程。编户之民。秋毫勿与。繇是邑无征令。乡
无敛法。贾不利于乘急。农不伤于甚贱。且狎其野而安其
业。人所谓勤而不得。(疑作德)施而弗费。虽小必济。不亦宜乎。
抑又闻之。居简则易于德绥。处烦则难于柔克。大抵皆是。
其谁不然。公始自知供。迨于卒业。不鞭一卒。不贯一吏。绳
责勿用。镌噍无施。礼以生其恭。悦以尽其力。役不再令。事
无后期。虽子文治兵之举。叔敖城沂之政。类能比德。曷足
称多。洎銮舆反旆。旌别淑慝。监顿使刘日政劝农使卢怡
并奏公理行第一。议者以为当矣。其三年秋大水。河堤坏
卷三一二 第 13a 页
决。诸郡有闻。皆俟诏到。莫敢兴役。害既滋甚。功无已时。公
以为执事诿上者。非至公之法也。便文自营者。非尽忠之
计也。亦既成奏。因而发卒。播告厥指。率吁于人。荷锸者襁
属。负畚者[:#AS-8F62:⿱鹿君]至。从公于迈。祁祁如云。公俯临决河。躬自护
作。雨不张盖。尘不振衣。馈不致鲜。寝不处馆。蔬食以同其
烹饪。野次以同其燥湿。板筑竞劝。鼛鼓弗胜。克巩而成。匪
亟而速。以浃辰之役。兴百倍之利。澹灾革弊。人到于今赖
焉。古之所谓敏则有功。岂虚言矣。公之方在河上也。有执
讯者传诏。命公为宣州刺史。公悼其功之不成。且惧人之
卷三一二 第 13b 页
休怠。未即宣布。周之密之。公抚巡如初。饬厉不辍。及提役
既毕。国人皆贺。公于是解印出次。启籥见书。莫不瞿然而
骇曰。不虞公去之速也。呜呼曷归乎。乃大哭。既而幢棨就
国。干旟首途。野有辍耕。巷无服马。男女以辨。号泣相望。或
觞于郊。或饯于境。扶服遮道。汍澜驻车。莫肯旋归。殆过信
宿。夫所居人富。所去见思。前史以为有德君子之遗风。猗
嗟裴公。盖有之矣。公名耀卿。字焕之。河东闻喜人。祖某。皇
朝亳州酂县令。父守真。皇朝成宁二州刺史。赠晋州刺史。
又赠[兖]州都督。皆受祉必大。垂裕不朽。彰彻简册。布昭政
卷三一二 第 14a 页
闻。其绪业有如此者。公之昆友。故冀州刺史子馀等六人。
俱以儒行达。天下之人谓之六龙。公之自出。今屯田员外
郎韦述等七人。俱以才名进。天下之人谓之七子。其族姻
有如此者。公覃吁有声。髫丱克类。公侯表于龟筮。诗礼成
于小学。八岁神童擢第。则已殊于公路矣。弁髦之后。尤邃
于文。长安中。则天首命有司考试调集之士。而第其词之
高下。公以甲科授秘书省正字。异其对也。睿宗之在藩邸。
精选寮属。公为典签。兼掌文翰。爱其才也。其文艺有如此
者。顷之。迁国子主簿。试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拜
卷三一二 第 14b 页
考功员外郎。除右司兵部二郎中。自长安令临此郡。自宣
城守改授冀州。翁归为政。不移于故迹。延寿理人。亟登于
高第。入拜户部侍郎。今为左庶子。其阀阅有如此者。若乃
迈德由已。全诚自衷。出入孝悌。周旋礼乐。幅利以俭。葆光
以和。仁而有刚。直而不倨。微妙析理。入于无间。清明开物。
周于有象。享兹具美。可谓大贤。其庇身也宏矣。其所凭也
厚矣。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又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夫如是。欲辞福禄。其可得乎。方当弥纶帝绩。岂徒润色吏
事而已。卢县父老某乙等。怀公之惠。不可弭忘。思欲铭德
卷三一二 第 15a 页
颂美。计功称伐。以予国之史臣也。学于春秋褒贬之义。乃
因邑子校书郎卫凭。假词不能。徵拙于我。事则详实。言多
遗恨。著循吏之传。愿守文翁。述马野之诗。惭非史克。词曰。

瞻彼济矣。湜湜其沚。有斐君子。令闻不已。帝省其方。和銮
央央。务穑布常。骏惠于王。我堤既溢。我民既恤。成之不日。
有始有卒。黄发番番。饮公之和。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 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并序)


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赠太师燕国文贞公讳
卷三一二 第 15b 页
说。字道济。张氏。圣文神武皇帝佐命之臣也。开元六祀。宅
于幽朔。及公既殁。御撰丰碑。以为用公于是邦。当革弊之
举。讯彼故老。徵于前事。有以见圣人之情见于辞矣。夫渤
碣之北。有山戎焉。乍臣乍骄。或息或纵。镇之以大府。府有
都督。威之以大军。军有节度。二者之任。万邦之屏。弥缝其
阙。必有宗臣。曩者天册之初。王尚书不反命。则我天后以
纳言狄公领之。先天之际。孙将军不振旅。则我睿宗以太
尉宋公为之。洎陉口之役。嶭公小衄。后数稔。伤痍未平。易
置诸将。少有称者。则我皇帝注意于文贞公。社稷之固。生
卷三一二 第 16a 页
民之杰。伊昔徇节。未尝顾身。面折二竖。辩邪正于君侧。首
谋四凶。决安危于天下。勇于义。力于忠。虽有贲育。不能夺
已。自受命处此。声振殊俗。终公之代。不敢近边。圣人金城。
其在是矣。先是公之未至也。军实耗斁。边储匮少。帑藏乏
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偫。将欲丰之。不其难也。公问以
谣俗。因而化之。命[:#AS-FBF9:●]人采铜于黄山。使兴鼓铸之利。命杼
人斩木于燕岳。使通林麓之财。命圉人市骏于两蕃。使颁
质马之政。命廪人搜粟于塞下。使循平籴之法。物有其官。
官赡其事。如川之至。以莫不增。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
卷三一二 第 16b 页
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犹以为不一劳者不
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既庶且富。人可用也。于是堑山泽。
起亭障。塞鸡鸣之阨。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
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命
下之日。修塞之后。人到于今赖焉。夫戎狄远却。暴禁矣。货
食滋至。财丰矣。封守以固。人安矣。师徒不劳。兵戢矣。武有
七德。我其四焉。坐致必胜之道。以销未形之患。是公之深
计远虑所致也。初公之大用。实以词宗。虽亟持国钧。而未
执兵柄。及台揆中废。荆衡外牧。上将复内用。因以为将。惟
卷三一二 第 17a 页
幽都克慎厥始。惟大原克和厥中。惟朔方克成厥终。三驾
而时靡有争。繇是复践中枢之任矣。文武为宪。斯之谓欤。
乔岳告成。遂登仲虺之相。金华念旧。仍遵尚父之师。高朗
令终。固其宜也。昔周有张仲。是称孝友。汉有留侯。见推筹
画。太守飞声于朔野。司空迈绩于西晋。及公之贵。世德其
昌。光于祖考。则庆州都督刑部尚书追孝于前烈。友于兄
弟。则国子祭酒怀州刺史致美于当代。施于祚允。则兵部
侍郎驸马都尉缵戎于后叶。人臣尊宠。举集其门。岂伊朱
轮之盛。方继缁衣之好。辩其谱系。范阳之大族也。叙其封
卷三一二 第 17b 页
略。燕国之名都也。徵其政理。幽州之良牧也。美数多矣。斯
人之德。与夫班伯之荣故郡。买臣之惊守邸。盖不侔矣。蓟
县父老某乙等。感之所致。久而益思。远诉不才。追书盛德。
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碑颂独存。应堕岘山之泪。仍系
辞曰。

圣出贤睹。为师为辅。大国宗文。殊方畏武。帝谓幽朔。人思
镇抚。受命再瞻。聿来兹土。谋猷既壮。阙漏咸补。守固邦宁。
财丰人聚。四牡既驾。三边无侮。又何与之。元衮及黼。范阳
宗邑。燕垂守宇。德被塞翁。恩深召父。琢彼遗爱。传于终古。

卷三一二 第 18a 页

贞石不骞。蓟邱之下。

** 故滕王府咨议杜公神道碑

公讳义宽。字某。姓杜氏。东都濮阳人也。其先在周者为侯。
在汉者为三公。在魏者以许昌居守。在晋者以荆州作镇。
则杜氏之世禄。厥惟旧哉。若乃其泽雷夏。其川河济。颛顼
起焉。昆吾理焉。则濮阳风化。所凭厚矣。不有纯嘏。孰生大
贤。公则魏陈留郡守亮之曾孙。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县开
国侯保之孙。(唐宰相世系表作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伽)隋本郡中正伽之子。(
卷三一二 第 18b 页
唐宰相世系表作隋雁门太守保)承迈种之遗训。体清醇之上姿。童而典
学。冠而好古。于是东涉汶泗。北登邹峄。讲周公之德。观孔
氏之艺。则易之变。诗之风。乐之和。礼之节。书之政。春秋之
理。人一以贯之。达其本矣。繇是大业九年。以孝廉高第授
河东郡法曹。已而隋氏弗纲。王充窃命。我太宗文武圣皇
帝是以有陕东之师。公转饷如役。赢粮从径。军无后爨。士
有馀勇。郑是以殒。唐是以兴。帝将策勋。公乃辞赏。既不获
命。请从叙迁。因授虞州司仓参军。贞观二年。改授普州安
康令。稍迁合州治中。转恒州别驾雍州高陵令。拜朝散大
夫饶州长史。迁苏州司马兼滕王府咨议。凡宰二邑。佐六
卷三一二 第 19a 页
郡。大小必诚。远近如一。其所在也。使者升闻。其所去也。邦
人颂德。且有兼官之拜。实固大宗之屏。宜享三寿。以谐百
工。天难忱斯。不可黩已。春秋七十有二。永徽六年某月日。
终于苏州。某月日。乃葬濮阳叠城之旧原。礼也。噫。公之为
人。应变当理。有庆卿之善画。徵(阙)考祥。有董生之博览。威
(阙)附。有穰苴之大略。摧刚为柔。有季布之高义。虽运逢
板荡。而才偶经纶。而或出当骋奇。干赏蹈利。托风云之会。
邀日月之光。则万户之封。不足致也。三旌之位。曷云贵也。
而能卷其舌。塞其兑。实若虚。明若昧。不贪骤雨之福。以远
卷三一二 第 19b 页
浮焱之害。斯大雅之保身。亦君子之向晦也。洎天衢开泰。
皇运清明。从官以养人而不为禄。谨身以报主而不近名。
回翔郡邑。三十馀载。出处之际。优游自得。其古之恬势利
者欤。初公之裔祖始宅帝邱。时更大乱。室无遗堵。公因谓
所亲曰。吾之世业。为郡中正。遗爱不泯。阴德在人。施于子
孙。必有兴者。于公高门之事。可不务乎。用是改卜鲜原。大
起层构。垣墉既蔓。栋宇斯飞。轮焉奂焉。爰笑爰语。及公之
后。斯事果徵。一世其昌。既开方国。再世而大。遂为相门。论
者以为知言矣。尔其乡党之行。闺门之德。孝乃天继。仁为
卷三一二 第 20a 页
已任。烝尝尽敬。宴喜无荒。禄利必赒于外姻。谯让不行于
私属。故子弟趋教。州里向风。虽有严刑峻法。不如公之潜
导也。诗所谓行归于周。万人所望。有令名矣夫。令德矣夫。
有四子。长曰俭。早世。次无忝。终于朝散大夫梓州盐亭令。
次曰慎行。终于益州长史建平县开国男。(唐宰相世系表
作正平侯)赠蜀州刺史。次曰惟志。终于吏部员外郎。赠吏部(
阙)咸以大名。克绍前烈。丰碑未树。梁木先摧。孝孙户部尚
书暹。国之故相也。俭德为辅。正身立朝。以伯夷之直清。兼
张仲之孝友。是用秪率理命。奉扬祖风。作颂称代。刊石表
卷三一二 第 20b 页
墓。留侯大父。已传班固之书。陈氏先生。何愧蔡邕之述。词
曰。昔公之先。于周为侯。及公之允。于唐为辅。一德贻孙。千
龄续祖。身隔徂谢。名存宪矩。在濮之阳。居河之浒。畇畇原
隰。济济榛楛。别业年深。先茔地古。丰碑颂德。式是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