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郑老莱
郑老莱 第 2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四

郑老莱 第 1a 页

* 郑老莱

老莱。洛邑人。遂州刺史叔则父。

** 对春设土牛判

**  得宜春县门外各随方色造牛耕人州司科不应为诉云春前二日

惟彼璇衡。分乎四序。调兹玉管。载启三春。寰中祈覛土之
功。海内伫农祥之应。甲职司铜墨。道洽弦歌。务切耕耘。情
深劝勉。洎乎立春之日。望气之辰。为土牛于县门。设耕人
郑老莱 第 1b 页
于[:#AS-FB55:●][:#AS-FBED:●]犬亩。随方所造。虽取法
于阴阳。候节而为。固无亏于令式。今者四门并造。数次施
功。便于春月之中。豫设秋冬之事。禳灾或可。在法难通。州
司科以不应。县局乃为申诉。春在两日。虽事分疏。齐复三
庙。何如道理。即科其罪。恐涉深文。辄此商量。宁斯折中。请
从宽典。伫叶通规。

* 韩琬

琬字茂贞。邓州南阳人。贺州司马思彦子。举茂才擢第。又
举文艺优长贤良方正连中。拜监察御史。出监河北军兼
按察使。开元中迁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官。

郑老莱 第 2a 页

** 上睿宗论时政疏

国安危在于政。政以法。暂安焉必危。以德。始不便焉终治。
夫法者智也。德者道也。智权宜也。道可以久大也。故以智
理国。国之贼。不以智理国。国之福。贞观永徽之间。农不劝
而耕者众。法不施而犯者寡。俗不偷薄。器不污窳。吏贪者
士耻同列。忠正清白者比肩而立。罚虽轻而不犯。赏虽薄
而劝。位尊不倨。家富不奢。学校不厉而勤。道佛不惩而戒。
土木质弗厚。裨贩弗蚩。其故奈何。维以皇道也。自兹以来。
任巧智。斥蹇谔。趋势者进。守道者退。谐附者无黜剥之忧。
郑老莱 第 2b 页
正直者有后时之叹。人趋家竞。风俗沦替。其故奈何。行以
霸道也。贞观永徽之天下。亦今日之天下。淳薄相反。由理
则然。夫巧者知忠孝为立身之阶。仁义为百行之本。托以
求进。口是而心非。言同而意乖。陛下焉能尽察哉。贪冒者
为能。清贞者为孤。浮沈者为黠。刚正者为愚。位下而骄。家
贫而奢。岁月渐渍。不救其弊。何由变浮之淳哉。不务省事。
而务捉搦。夫捉搦者法也。法设而滋章。滋章则盗贼多矣。
比法令数改。或行未见益。止未知损。譬奕者一棋为善。而
复之者愈善。故曰设法不如息事。事息则巧不生。圣人防
郑老莱 第 3a 页
乱于未然。天下何繇不理哉。永淳时。雍邱令尹元贞坐妇
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调露时。河内尉刘宪
父丧。人冇请其员者。有司以为名教不取。今谓为见机。太
宗朝。司农以市木橦倍价抵罪。大理孙伏伽言。官木橦贵。
故百姓者贱。臣见司农识大体。未闻其过。太宗曰善。今和
市颛刻剥。名为和而实夺之。往者学生佐史里正。正每一
员阙。拟者十人。今当选者亡匿以免。往选司从容有礼。今
如仇敌。贾贩往官将代。储什物俟其至。今交罢执符。纷竞
校在亡。往商贾出入万里。今市井至失业。往家藏镪积粟
郑老莱 第 3b 页
相夸。今匿赀示羸以相尚。往者夷狄(疑阙字)今军屯积年。往
者召募。人贾其勇。争以自效。今者差勒。阖宗逃亡相继。往
者仓储盈衍。今所在空虚。夫流亡之人。非爱羁旅。忘桑梓
也。敛重役亟。家产已空。邻伍牵连。遂为游人。穷诈而犯禁。
救死而抵刑。夫乱绳已结。急引之则不可解。今刻薄吏能
结者也。举刻吏能引者也。则解者不见其人。愿取奇才卓
行者。量能授官。又仕路太广。故弃农商而趋之。一夫耕。一
妇蚕。衣食百人。欲储畜有馀。安可得也。夫量事置官。量官
置人。使官称其人。须人不虚其位。除此之外。使其耕桑。任
郑老莱 第 4a 页
其商贾。何为引令入仕。废其本业。臣愚以为国家开仕进
之门广矣。皆弃农桑工商而身趋之。当今一夫耕而供数
百人食。一妇蚕而供数百人衣。遂使公私皆无储蓄。若不
釐革。其弊必甚。

* 崔逸

逸。开元时清河人。

** 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

维大唐开元七年岁次已未粤正月庚寅朔。时大人出为
海州司马。礼当巡属县。问耆疾。周览海甸。察听氓谣。人无
郑老莱 第 4b 页
事矣。乃回驾惕想。眇瞩云山。寻紫翠之所。登虬龙之道。盖
欲徵灵宅吉。洗我尘虑。岩岩直上。窅窅傍邃。雾月与碧海
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代有知而不能至者。至而不能赏
者。赏而不能穷者。亟闻我东海县宰河南元公。光发幽躅。
起予泉石。缔思搆匠。蠲洁形胜。遂披丛篁。凿崩壁。流泉喷
水。藏宿雨而时来。卧石埋云。触摇风而不散。历时花木。红
紫无名。入听笙歌。宫商自合。固可为真人之别馆。元始之
离宫哉。夫登会稽。探禹穴。慕古长想。复何奇乎。岂如志在
魏阙。心游江海。两忘出处。双遣是非。唯元公得之矣。攀赏
郑老莱 第 5a 页
未极。列壑生阴。促驾言旋。攒峰拥骑。家君顾而叹曰。尔知
游名山勒铭纪者。非思入上元。道存虚白。亦何能造次不
远而为之。吾少事云林。长牵尘迹。晚龄心事。尽于岩间。小
子志之。贻夫来者。其列座同志。次而镌之。

* 元承徵

承徵。开元时郑州人。

** 上符瑞封事

谨案魏典及北齐。至后魏太平真君年中。内学者奏言。上
党有天子气。在壶关大王山。于时太武南巡。亲幸上党。掘
郑老莱 第 5b 页
山封石。将以厌之。亦犹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
金陵有天子气。始皇乃改金陵为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孙权僭号。吴人以为当之。孙盛晋阳秋云。从始皇东游之
岁。至孙权僭号之时。中间四百三十七年。权数未当应及。
晋元帝南渡。始有五百二十六年。以彼金行。奄居四海。金
陵之瑞。其在兹乎。又按太武之后百有馀年。高欢以内学
之言。复欲妄干符命。因勒兵马。来在晋阳。舍于壶关。六旬
而去。更有上党百姓。从在晋阳。因名上党之坊。实曰晋阳
之地。欢又居此。伪以应之。论其僭应。则高欢不异于孙权。

郑老莱 第 6a 页

语以虚攘。则太武有同于嬴政。暗于时运。岂不惜哉。臣等
恭寻符命。壶关天子之气。正是陛下当焉。元穹上眷。符命
下钟。故使历试潞州。所以用当其应。此天意也。岂人事乎。
然而一幸潞州。三移灰琯。壶关之地。岁时为蒐狩之场。大
王之山。朝夕即豫游之所。始能龙潜上党。寻乃凤举咸宁。
内学之言。果合符契。又按内学所奏符应年月太平真君。
太平则叶今辰。真君则更明陛下。自唐至魏。三百馀年。触
类而推。无不验应。伏愿陛下上承天意。下谕人心。昭告寰
郑老莱 第 6b 页
瀛。编列国史。臣等沐道醉心。观洋骇目。披图逖听。旷古无
闻。实庆生涯。亲承旦暮。

* 崔⺡[:#AS-FBED:●]函

⺡[:#AS-FBED:●]函。开元六年官秘书少监。

** 议州县官月料钱状

养贤之禄。国用尤先。取之齐人。未为剥下。何用立本息利。
法商求资。皇运之初。务革其弊。记本收利。以绳富家。固乃
一切权宜。谅非经通彝典。顷以州县典吏。并捉官钱。收利
数多。破产者众。散诸编户。本少利轻。人用不休。时以为便。
付本收利。患及于人。然则议国事者。亦当忧人为谋。恤下
郑老莱 第 7a 页
立计。天下州县。积数既多。大抵皆然。为害不少。且五千之
本。七分生利。一年所输。四千二百。兼算劳费。不啻五千。在
于贫人。已为重赋。富户既免其徭。贫户则受其弊。伤人刻
下。俱在其中。未若大率偫臣。通计众户。据官定料。均户出
资。常年发赋之时。每丁量加升尺。以近及远。损有兼无。合
而筹之。所增盖少。时则不扰。而易从。庶乎流亡渐归。仓库
稍实。则当咸出正赋。罢所新加。天下坦然。什一而税。上下
各足。不其远矣。

* 崔尚

郑老莱 第 7b 页

尚。久视六年进士大中大夫。行尚书祠部郎中。

** 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


天台也。桐柏也。代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一
作出)而异名。同契乎元。道无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
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谈。则无是是。无非非矣。而稽古者言
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乔子晋之所处也。是之
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立观有初。强名桐柏焉耳。
古观荒废。则已久矣。故老相传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

郑老莱 第 8a 页
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坛址五六。厥迹犹在。洎乎我唐。有司
马鍊师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观。盖以光
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绥我国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
重之一。俯临千仞之馀。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
南北亦如之。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青。大
岩之前。横岭之上。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
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可
倚也。琪树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互发。幽鸟清猿。晨
暮合响。信足赏也。始丰南走。云嶂间起。剡川北通。烟岑相
郑老莱 第 8b 页
接。东则亚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无复人境。总
揽奥秘。郁为秀绝。苞元气以混成。镇厚地而安静。非夫神
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构天尊之堂。昼日
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投龙之所。时有异云气。入堂复
出者三。书之者记祥也。然后为虚室以凿户。起层台而垒
土。经之殖殖。成之翼翼。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
散金地。香通元极。真侣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师。孰能兴
之。鍊师名承祯。一名子微。号曰天台白云。河内温人。晋宣
帝弟太常馗之后。祖晟。仕隋为亲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

郑老莱 第 9a 页
为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名贤之家。奕代清德。庆灵之地。生
此仙才。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
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业。学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综无
所遗。窈冥夷希。微妙讵可识。无思无为。不饮不食。仰之弥
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弥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练识。赡
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练师蕴广成
之德。睿宗继黄轩之明。斋心虚求。将倚国政。侃侃然不可
得而动也。我皇孝思维则。以道理国。协帝尧之用心。宠许
由之高志。故得放旷而处。逍遥而游。闻鍊师之名者。足以
郑老莱 第 9b 页
激厉风俗。睹鍊师之容者。足以脱落氛埃。以慈为宝。以善
救物。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允所谓名登仙格。迹在人寰。奥
不可测矣。夫道生乎无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
而作万物。故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为天下贵。
况绝学无忧。长生久视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阶也。行道之
阶。非山莫可。故有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
教将奚依。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元门既崇。不名厥功。朝
请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国贾公名
长源。有道化人。有德养物。尝谓别驾蒋钦宗等曰。且道以
郑老莱 第 10a 页
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颂。后代何观。乃相与立石纪颂。以
奋至道之光。其辞曰。

邈彼天台。嵯峨崔嵬。下临沧海。遥望蓬莱。漫若天合。呀如
地开。烟云路通。真仙时来。顾我鍊师。于彼琼台。鍊师鍊师。
道入元微。噏日安坐。淩霄欲飞。兴废灵观。鍊师攸赞。道无
不为。美哉轮奂。窈窈茫茫。通天降祥。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 沁州刺史冯公碑

吾闻(阙一字)(阙一字)曰古之孝者。(阙三字)(阙四字)(阙一字)明示
于后代也。故今之孝者。冯氏三子。道(阙一字)崇(阙四字)论(阙十
郑老莱 第 10b 页
二字)文曰公讳仁(阙一字)字太元。长乐人。夫冯。文王之允也。
毕万(阙一字)封于魏文(阙四字)(阙四字)有自来矣。(阙二字)流长枝
分叶[:#AS-FBF3:●]
[:#AS-FBED:●]殳。衣冠人物。史谍存焉。
曾祖(阙三字)随官(阙一字)尚书兵部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吏部
尚书昌黎公。谥曰壮武。望重一时。气雄千载。(阙四字)外臣嘉
遁不仕(阙一字)寿祖若(阙三字)嗣幽贞(阙一字)于我公复修祖业。
特有奇禀。识密洞微。德晖内藏。道气潜运。(阙一字)(阙三字)
(阙一字)(阙一字)(阙二字)泊其真偫居罔见其(阙一字)处会通
默。养空而浮。代莫能知。(阙一字)以(阙一字)守(阙六字)清(阙一字)之(阙
三字)以琴书(阙一字)娱优哉(阙六字)所谓
郑老莱 第 11a 页
逃名避声(阙一字)已会景龙(阙一字)(阙)公之诚孝精忠。道士
道力。意得元珠。谋参黄石。同心戴舜。以为天子。(阙四字)银青
光禄大夫鸿胪卿冀国公。实封三百户。银印青绶。昭其(阙
一字)也。皂盖朱轓。昭其位也。(阙四字)昭其(阙一字)也。(阙四字)昭其(
阙一字)也。公(阙二字)厥子。克(阙一字)于邦。帝用嘉之。拜公为朝散
大夫使持节沁州诸军事沁州刺史。仍听(阙二字)时人荣之。
制有踰天官(阙一字)名年八十九。以(阙二字)十有一年夏五月
庚午。终于京师(阙四字)惟十有一月十日壬申。葬我公于咸
阳北原。礼也。(阙九字)其宅兆而安厝之。(阙四字)铭曰。

郑老莱 第 11b 页

(阙十六字)游艺依仁。从吾所好。(阙五字)物之奥。(阙)(阙一字)乃严
训嘉(阙二字)功是(阙一字)予(阙一字)是启予衷。汝作(阙二十二字)孝子(
阙二字)垂(阙一字)无穷。

* 李适之

适之初名昌。恒山悯王承乾孙。神龙初起家左卫郎将。开
元中拜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罢政
事。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相善。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
奭阴被诏杀坚等于贬所。过宜春。适之惧。仰药死。

** 祭岳渎得雨贺表

郑老莱 第 12a 页

圣心才启。灵贶潜通。膏泽并沾。罔不滂霈。请宣付史馆。仍
于济源县虔修赛礼。

** 请宣付太子诸王词翰表

臣不工文。且非硕学。更纡天人之翰。以光鄙野之人。又见
陛下训以义方。教之亲睦。文王美棠棣之华。皇王之际。于
斯为盛。事连中禁。恐良史阙书。请编诸典策。以光千古。

** 禁朝官称惨改乘服式奏

臣伏以朝服准式。皆合备具。比来有称惨故。式致乖疏。臣
郑老莱 第 12b 页
望自今已后。每当正至。及缘大礼。应朝官并六品清官。并
服朱衣。馀六品以下。望许通著裤褶。朔望日请依旧。文武
官朝集使并服裤褶。如有惨故。准式不合著朱衣裤褶者。
其日听不入朝。自馀应合著不著者。请夺一俸。以惩不恪。
其蕃官望不在此限。如情愿著者请听。馀望依今式。

** 大唐蕲州龙兴寺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古之圣人。乘时迭用。赞神道。立人伦。所以为理者也。理之
为极。故受之以无为。昔之真人。归根去羡。探有物。入无穷。
所以为久者也。久几乎息。故受之以实际。于是大雄有作。
大觉无边。常乐常往。不生不灭。鉴阿僧而示开辟。传法印
郑老莱 第 13a 页
而逾绳契。映明月而小元珠。位轮王而卑五帝。去圣日远。
多门互出。名数棼丝。言说滋蔓。粤有绍兴法宝。超诣真宗。
由密意而致清凉域。秉圆照而入空寂舍。无闻无示。非穿
非凿。断诸委曲。直见本源。其事业有如此者。我大师其人
也。禅师讳法现。弋阳人。本名法显。避中宗庙讳。于是改焉。
即双峰忍禅师门人也。俗姓宣氏。出自周宣王。盛于元魏
代。禅师仪表端严。眉宇森秀。人相具足。梵音清畅。乘运而
应数。随方而立表。以济南浮之人。以嗣东山之业。初母在
孕。不喜荤辛。及诞之后。每以沙上。戏为佛塔。志学之岁。远
郑老莱 第 13b 页
方访道。年十有九。爰就薙落。始配住福田寺。其后以选。更
隶龙兴寺焉。后因捧盂上堂。逢一神僧。颜赤如醉。语师曰。
汝可名法显。因忽不见。年满受具。遂以此名。年二十五。次
因寺事。差往鄱阳。所憩之家。皆同旧识。或云宿昔梦师之
来。仪服宛如所见。设供养者。皆蒙诱掖。阖门尽里。同发菩
提心。尔时鄱阳大旱。师为受戒二千馀人。事毕天晶无云。
其夜雨雪盈尺。随缘利物。殊类齐感。在舟则异鳞呈质。使
渔者收纶。登陆则困鹿求哀。而猎者束矢。所过古寺废塔。
虽独而止。猛兽恶龙。山精木魅。毒气生烟火。众魔成军阵。

郑老莱 第 14a 页

坦若虚舟。莫能恼害。至永淳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宝
于师。复置床箦。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宝独在。
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母氏遣师。预修
已墓。寺前南岭。地为吉祥。掘皆巨石。不可开动。已经数日。
师意弥专。忽有一人。来诣掘所。作礼既毕。出一编书与师。
遂云为师穿墓。观其用状。殆非人功。信宿掘成。不知所在。
开其留书。乃菩提达摩之论也。及筑坟傅土。每夕有猛兽
蹋迹如杵。倏然墓成。经一十八年。母何氏。寿八十有六。既
郑老莱 第 14b 页
耆而艾。无疾而终。师庐于坟所。遂经二载。形体臞瘠。仅能
识者。每有人潜献牛乳。其味凝厚。众疑有异。后加验问。莫
知所从。尝置碗佛前。乃成舍利。旬日之后。碗中有声。沃而
涤之。金光浮出。连珠成贯。色有似榴者。其后渐多至百馀
粒。他州造塔者。皆来请之。分与而去。夫其异应。不可思议。
乃菩提之示现者矣。大易云。神道设教。然则至人无迹。至
化无名。万缘尽空。一切不动。此皆善灵扶护。示相云为。因
感而来。无幽不兆。咸莫知其所以。岂我师之意乎。徒观远
众响臻。偫疑景附。惟分请益。波回山积。有迷有达。或饥或
渴。禅师发以希声之音。现以随缘之相。如振风之过众窍。

郑老莱 第 15a 页

似膏雨而成百谷。至有求明义学。谈说人天。三论饮其辨
才。九部矜其理窟。及乎对询真赜。不觉神醉大巫。舍筏靡
旗。废讲焚疏。因而退密。专至摄心。有初地弟子左相兼兵
部尚书李适之。往以先君佐蕲。瞻言归省。因得礼尊仪于
密座。委弱质于专门。持心苦体。不舍昼夜。寻遘私艰。重集
于蓼。无怙可恃。创钜衅穷。负土坟傍。泣血庐次。大师哀其
劬顿。假以梯航。引于煨烬之区。拔于冤毒之海。其后皇图
复禹。重构维城。神龙之中。玺书再降。授朝请大夫。旋追赴
郑老莱 第 15b 页
京辇。禅师遂敷宰官之义。强弟子以行。虽间阔积年。而诲
诱无远。属有东信。至自蕲春。方承八年讳问。其说最后功
德。恨不亲闻付嘱。是用触绪悲凉。复次使者言。师以开元
八年六月初。于本寺精舍结跏趺坐。积十三日。不更饮食。
无复烦恼。因禅不解。便入无馀。春秋七十有八。是日云物
变异。香气晦合。池水自黑。林鸟皆悲。座前白莲枯卷。堂后
列柏凋瘁。四部雷动。三界霔泣。或绝于地。或诉于天。呜呼
慈母。忍弃穷子。一定以来。全躯不坏。发长肤软。红爪丹唇。
经今二十年。竟不敢迁闭。近日薄加香漆。四众供养如生。
故知不尽之明。与劫代而相弊。应见之相。岂坚林之可焚。

郑老莱 第 16a 页

徒徵梦幻之言。莫见去来之迹。然则建之于常空有。立之
于不皦昧。难可以智知。孰能以识识。住持强固。永为宗极。
以适之心存遗偈。力荷慈缘。髣髴矿铄。依稀火传。摛其勿
照之曜。著以忘言之筌。敢申颂元德。以昭播人天。其词曰。

皇矣能仁。宏宣妙觉。彼上人者。是为禅族。继体前圣。传灯
后学。舟梁爱河。掎拔情岳。肇允光相。翻飞度门。偈传心极。
神授名尊。霰零严戒。盗入重昏。穷鱼脱泉。困兽还魂。独绝
人代。蒸在林野。魔属不神。善缘来假。乳似糜献。编同圯下。
郑老莱 第 16b 页
度无量人。实无度者。诸行圆满。庶类知归。往虚来实。遇病
为医。大云澍雨。惠日扬辉。事复无事。机反于机。我于往昔。
天方荐瘥。彷徉推极。荼毒谓何。孰承最上。密受居多。未究
深海。旋惊尺波。变异潜惑。悲忧断绝。皆发大怖。遍身见血。
深入静思。义开形闭。当知恒住。敢告非灭。

* 赵慎言

慎言。开元八年官瀛州司法参军。

** 论郊庙用乐表

祭天地宗庙乐。合用商音。又周礼。三处大祭。俱无商调。郑
元云。此无商调者。祭尚柔。商坚刚也。以臣愚知。斯义不当。

郑老莱 第 17a 页

但商音金也。周德木也。金能剋木。作者去之。今皇唐土王。
即殊周室。五音损益。须逐便宜。岂可将木德之义。施土德
之用。又说者以商声配金。即作刚柔理解。殊不知声无定
性。音无常主。刚柔之体。实由其人。人和则音和。人怒则声
怒。故礼称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祇如宫声为君。商声为臣。岂以臣位配金。为臣道便为刚
乎。是知周制无商。不为坚刚见阙。盖以扶木德。忌金行。故
国祚灵长。后叶昌盛。卜代三十。卜年八百。是去金之应也。
郑老莱 第 17b 页
即人神之心可见。刚柔之理。原乎圣人之情。详夫作者之
旨。车服器械。为易代之通规。郊禋声调。避德王之刑剋。此
不疑之理也。其三祭并请加商调。去角调。

** 郊庙舞人宜依古制疏

郊庙二舞人。不依古制。未协人神。案周礼以乐舞教国子。
舞云门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诸侯子孙。容服
鲜丽。故得神祇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人。并容貌蕞陋。屠
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矣。有隋之际。犹以品
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圣朝。遂变斯制。诚愿革兹近误。
考复古道。其二舞人。望取品子年二十以下。容颜修正者
郑老莱 第 18a 页
为之。令太常博士主之。准国子学给料。行事之外。习六乐
之道。学五礼之仪。十周年。量文武授散官。号曰云门生。又
按周礼。奏太簇。歌应钟。以享地祗。注云。地祗谓神州社稷
也。太簇阳也。位在寅。应钟阴也。位在亥。故斗建亥。则日月
会于寅。斗建寅。则日月会于亥。是知圣人之制。取合于阴
阳。歌奏之仪。用符于交会。今之祭社。即乖古法。乃下奏太
簇。上歌黄钟。但太簇黄钟。俱是阳律。上下歌奏不异。乃是
阳合于阳。非特违其礼经。抑亦乖于会合。其社坛歌黄钟。
请改为应钟。又五郊工人舞人衣服。合依方色。按周礼以
郑老莱 第 18b 页
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
白琥礼西方。以元璜礼北方。是知五天帝德。色玉不同。四
时文物。各随方变。冀以同色相感。同事相宜。阴阳交泰。莫
不由此。今祭器茵褥。总随于五方。五郊衣服。独乖于方色。
舞者常持皂饰。工人恒服绛衣。以臣愚知。深为不便。其工
人衣服。请各依方色。其宗庙黄色。乃各以所主色礼神。又
以乐理身心。礼移风俗。请立乐教。以化兆民。周礼曰。以乐
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其国子诸生。望教以乐经。同于
礼传。则人人知礼。家家知乐。自然风移俗易。灾害不生。其
郑老莱 第 19a 页
乐经章目虽详。稍乖旨要。请委通明博识修撰讫。然后颁
下。

* 李元瓘

元瓘。开元八年官国子司业。

** 颜子当设坐像并升四哲奏

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则配像当坐。今乃立侍。准礼。
授坐不立。授立不跪。颜子道亚生知。才先入室。既当配享。
其仪见立。请据礼文。合从侍坐。又四科弟子闵子骞等。并
服膺儒术。亲承圣教。虽复列像庙堂。不参享祀。谨按祠令。
郑老莱 第 19b 页
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岂有升堂入室之子。独
不沾春秋配享之馀。请春秋释奠。列在二十二贤之上。七
十子者。文翁之壁。尚不缺如。岂有国庠。遂无图绘。请命有
司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孝道
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从享。

** 请令贡举人习周礼等经疏

三礼三传及毛诗尚书周易等。并圣贤微旨。生徒教业。必
事资经远。则斯道不坠。今明经所习。务在出身。咸以礼记
文少。人皆谙读。周礼经邦之轨则。仪礼庄敬之楷模。公羊
郑老莱 第 20a 页
谷梁。历代宗习。今两监及州县。以独学无友。四经殆绝。既
事资训诱。不可因循。其学生望请各量配作业。并贡人预
试之日。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并请帖十通五。许其入策。
以此开劝。即望四海均习。九经该备。

* 蔡孚

孚。开元八年官起居舍人。

** 请宣付御制春雪台望诗编入国史奏

伏见所制。气雄词美。德音相属。鄙炎汉之奢侈。徇有唐之
俭陋。知作劳而居逸。念中人之家产。用心如此。天下斯安。
郑老莱 第 20b 页
臣职在司言。请宣示百寮。及编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