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褚无量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褚無量
:PROPERTIES:
:PERSID:QTWAUT0503
:END:
無量字宏度
杭州鹽官人
明經第。
累除國子司業兼修
公元943年
文館學士
元宗即位
左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封舒國
公元720年
公。
麗正殿直學士
開元八年卒。
年七十五。
禮部尚書
諡曰文
**太廟屋壞修德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85
:PERSID:QTWAUT0503
:END:
臣聞尚書洪範傳云。
王者陰盛陽微
先祖見其變。
昔成
湯遇旱。
引事自責云。
女謁盛耶。
今則太廟毀壞
即是先祖
示變。
後宮眾多
即是陰盛陽微
伏請後宮之中。
非所幸者。
親享之後
少多
以應其變。
上答先祖
災異自消。
殷帝武丁成湯
飛雉升鼎耳而雊。
武丁憂懼
問其臣
祖乙
祖乙曰。
王勿憂。
先修政事
武丁修政行德
殷道
興。
太戊之時
桑穀二木共生於朝。
一暮大拱
不恭
罰也。
太戊修德
桑穀自清。
周武王之時
周公輔政。
三叔
流言
秋熟未穫。
天大雷電以風。
禾則盡偃。
大木斯拔。
邦人
大恐。
王乃與大夫盡出郊。
天乃返風。
禾則盡起。
歲則大熟
宋景公之時
熒惑守心
景公問之司星子韋
對曰。
在君。
可移於相。
公曰。
宰相所與共理國也。
曰移於人。
公曰。
人死誰為君。
曰移於歲。
公曰。
乏食人必死。
子韋曰。
天處高
聽卑
君有至德之言三。
三賞
熒惑果徙三舍
至漢之
文景
叡明天子也。
災異繼起
修德行政
其名益光。
又竊聞左右近臣妄奏云。
國家太廟
材木苻堅時
殿。
臣按括地志云。
隋文帝創立新都
移宇文廟故殿。
改造
此廟。
元非苻堅宇文氏所作也。
我國家及隋文帝
天子
富有四海
豈復遞取苻堅之舊殿。
以充太廟者乎。
此則言偽而辨。
不足採納
伏願精選舉。
用賢良。
奢靡
輕賦稅。
繼絕代。
慎刑罰。
納諫諍。
諂諛
賢良任用
則能
興化臻理矣。
奢靡
則不耳目之欲
清靜風行矣。
賦稅
下人樂以奉上
困窮矣。
繼絕代。
崇德報功
勸沮矣。
慎刑罰。
寬猛相濟
不濫罰矣。
納諫諍。
日聞
過。
竭忠矣。
諂諛
則君子道長。
無邪僻矣。
非禮勿動。
時行令。
如是人和
人和則氣和。
氣和則天地和矣。
和會
災異自消。
伏願陛下虔奉神心
兢謹天誡
幸甚
**請定嗣王朝班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86
:PERSID:QTWAUT0503
:END:
謹詳諸史氏。
案以禮經
有親親之義。
尊尊之道。
所以
王室
耆年
陛下纘舊惟新
睦親尚齒
朝儀品列。
宜更
申明
至若命以嗣王
用崇主祭
養夫國老
蓋在乞言
會於
朝班
合從上列
令嗣王正一品
今乃居庶官之次。
頗為
閒雜。
須有甄明
臣伏開府儀同三司在三品前立。
望請
嗣王亦與開府同行
致仕官各於本司之上。
重親
齒。
典禮式存。
**車駕東幸上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87
:PERSID:QTWAUT0503
:END:
虞舜之狩。
山川
徧㣥神。
漢孝景黃帝橋山
孝武
九疑
高祖過魏祭信陵君墓。
過趙封樂毅後。
孝章
譚冢。
陛下所過名山大川
邱陵墳衍
古帝王賢臣在祀
典者。
並詔致祭
自古受命之君。
興滅繼絕
崇德報功
存人之國
大於救人之災。
立人之後
重於封人之墓。
願到
東都
收敘唐初逮今功臣系絕者。
雖在支庶
咸得承襲
**皇后不合南郊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88
:PERSID:QTWAUT0503
:END:
郊祀者。
帝王盛事
國家大禮
行其禮者。
不可以
斷。
不可以情求。
上順天心
下符人事
欽若稽古
率由
章。
然後可以交神明。
可以福祐
禮文雖眾。
莫如周禮
周禮者。
周公致太平之書。
先聖由衷之典。
法天地而行
教化
方位而敘人倫
其義可以幽贊神明
其文可以
邦國
備物致用
其可忽乎。
至如冬至圜丘
祭中最大。
內主
禮位甚尊。
若合郊天助祭
則當具著禮典
今徧檢
周官
無此儀制
蓋由祭天南郊
不以地配
惟將始祖為主
不以祖妣配天
故惟皇帝親行其禮。
皇后不合預也。
謹案
大宗伯職云。
若王不與祭祀
攝位
注云。
有故
代行
祭事。
下文云。
大祭祀。
王后不與
則攝而薦豆籩徹。
若皇
后合助祭
承此下文
則當云若祭祀
則攝而薦豆籩
於文上更起凡。
則是別生餘事。
夫事與上異
則別起凡。
者。
生上起下之名。
不專繫於本職
周禮一部之內。
此例極
多。
[:#AS-9AF4:●]在文中
不可具錄。
皇后助祭
親薦豆籩不徹
九嬪職云。
祭祀
贊后薦徹豆籩
注云。
后進之而不徹
知中徹者。
宗伯生文。
宗伯攝祭。
宗伯親徹。
不別使
人。
又案外宗宗廟之祀。
王后不與
則贊宗伯
此之一文
上相證。
何以明之。
外宗惟掌宗廟祭祀
不掌郊天
明此文是宗廟祭也。
又案王后行事
在內宰職中。
檢其
職文。
惟曰大祭祀后裸獻則贊。
瑤爵亦如之。
鄭注云。
謂祭
宗廟也。
所以知者
文云祼獻
祭天無祼。
所以得知
祭天之器。
則用陶匏
亦無瑤爵
以此得知宗廟也。
內司服掌王后六服
祭天之服。
巾車職掌王后之五
輅。
亦無后祭天之輅。
祭天七獻
無后亞獻
以此諸文參之。
故知不合助祭天也。
漢書郊祀志則有天地合祭
后預享之事。
此則西漢末代。
強臣擅朝
悖亂彞倫
黷神諂
祭。
不經之典。
事涉誣神。
易傳曰。
誣神者殃及三代
泰誓
曰。
稽古
立功立事
可以永年
丕天之大律
史策之良
誡。
豈可不知
南郊禮儀
事不稽古
守經術。
不敢默然
請旁詢碩儒
俯摭舊典
曲臺故事
圜丘正儀
使
聖朝昭曠之塗。
天下文物之盛。
豈不幸甚
謹議。
*王泠然
:PROPERTIES:
:PERSID:QTWAUT0504
:END:
公元717年
泠然
開元五年進士
校書郎
**汝州辥家竹亭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89
:PERSID:QTWAUT0504
:END:
梁潁多士
聞來久矣
伊洛以南遊。
嵩峴顧視
信乎
精華實息。
恢怪森起。
萬戶千門
帶山而傍水。
畿甸
殷壯。
閭閻密邇
當天象之西郊
皇居百里
人和
賢俊
地厚淳美
則吾先文王行化之始。
烈祖王定
於此
宜乎蕃我良能
誕生君子
世序雖遠。
英靈不窮
渾渾
其光雄雄
古今特秀者。
惟我辥公。
幽棲
汝北
舊業河東
夫其禮樂成器
清明在躬。
官非稱才
不謂仕宦
人非克已。
不謂交通
處未全隱。
和而
莫同
且欲墀岞崿。
蒙籠
閒亭一所
修竹一叢
蕭然物外
樂自其中
也。
初栽尚少
未長仍小。
雜以喬木
環為曲
沼。
遵遠水以澆浸。
編長欄而護遶
向日森森
當風嫋嫋
節迷其寒燠
繁枝失其昏曉
疎莖歷歷見人
交葉重重
上聞鳥。
其亭也。
溪左巖右
川空地平
非難得。
功則易成
一門四柱
石礎松櫺
泥含淑氣
瓦覆苔青
纔容小榻
更設
短屏
後陳酒器
前開藥經
辥公謂予曰
造此亭。
未有
客。
跪而應曰。
自從為客。
未見此亭。
既而物且遍好。
多能
造。
亭間坐臥
戶開而向林。
門下往來
翠陰合而無草。
行路使勿伐。
命家僮使數埽。
遊子見而忘歸
居人對而遺
老。
何為者。
累載棲遑
應成癖。
走則非狂。
宇宙至寬。
立錐無地
公卿未識。
彈鋏而辭鄉。
一見竹亭之美。
嗟歎成章
**清泠池賦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0
:PERSID:QTWAUT0504
:END:
梁王受封於漢。
命駕東遊
睢陽下國
微子之高
邱。
榮華莫比
僭擬無休。
復欲象昆明校戰
右武之習
流。
河間飲馬
宮樹維舟
當時舊跡
此地爰修。
木間成。
起臺宮而似畫。
絲金並奏。
水石而疑
是時
人出看。
上客淹留
既成此地
勝形無比
喬樹青冥而外合。
層甍岌嶪而斜指。
曉坐狎鷗
春祠薦鮪。
小山而夾迴磴
長河而分半水。
徒觀其清泠無點
洞澈如凝。
鏡開珠淨。
月滉星澄。
鳬嚼紅藻
龜翻碧菱
地將昏而霧合
欲雨
雲蒸
明則可鑒
虛而不竭
風靜浪碎。
日落圓折
波含閣而
相動
映空而俱澈。
此土之池。
君王所為
年深則峴山陵
變。
水浹則滄海塵吹。
不見射魚之浦。
空餘養雁之陂。
皇家
化溢成周
包含梁宋
分星辰以主萬國
會江漢而歸一統。
惟茲之地。
而且平。
下流而不濁。
上善逾明
常以
柔而處順
遺道而從榮。
時人競渡
海艦三春
暮客
來投。
落江帆於四岸
今日登陟
昔年池館
物是
人非。
所存者半。
濟巨川必待舟楫
風流還升汗漫
儻餘
波而可霑。
幸不遺於所觀。
**新潭賦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1
:PERSID:QTWAUT0504
:END:
國之天府
名曰河南
有清洛。
漲乎新潭。
夫其貫都成川。
習坎為德。
石門呀豁洞瀉
綠樹逶迤而夾植。
自山來。
因人力。
清淺見底
深沈莫測
狹口雷聲
積中心而黛色
若乃方將暮春
大集都人
錦筵橫石。
羅幕
藉塵。
騎影攢臨。
變作桃花之浪。
衣香亂入。
翻為蓮葉之津。
由其地勢多美。
所以潭名永新
觀其城闕映帶
閭閻縈繞
半向石崇之園。
斜經潘岳之沼。
星月沈浮其內
烟雲
沸乎其表。
不生芰荷
但聚魚鳥
舳艫之利。
於國既多。
浸灌之功。
與人非少。
自記從調。
恆來此遊。
朝林坐而疑夕。
潭行而覺
清可照人
實欣逢於朗鏡
虛宜受物。
佇相
引於仙舟
帶洛常恥。
臨淄更羞。
況獲忝乎餘派。
終敢希乎
下流
**止水賦(以清審洞澈涵容為韻)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2
:PERSID:QTWAUT0504
:END:
嘗聞神心保正
天道害盈
漏巵添而復出
欹器而還傾。
豈若茲水。
居然可名。
既混之而不濁。
又澄之而不清
時止
則止。
時行則行。
隄防則其源見塞。
汲引則其道能亨
安波不動。
與物無爭
方圓得性
何寵辱之能驚。
故為
國者取象止水
使其政公平
為身者亦同於止水
使其
至明
至察可尚。
柔謙何稟。
思遠道則一葦能杭。
貧居
一瓢可飲。
接下流則卑以自牧
㣥物則寬而能審。
之而舍之。
在去泰而去甚。
水之為德也長。
水之為功也
眾。
散作雲雨
畜作潭洞
浮芥傲吏措杯
種[:#AS-9376:●]則幽人
甕。
無朝夕之出納
飛沈狎弄
徒觀其深虛見底
咫尺
宜探。
千流並入
萬象皆涵。
搖樹影於青岸
落山光於碧潭
其仁可以濟物
其義可以激貪
既而壅之不流
蒙則未決
春物畫屏相似
晴空明鏡無別
雨來而圓點亂
生。
風靜長波自滅。
任天時以開閉
王澤而盈絕。
受涓
滴而逾深。
冰壺而更澈。
書云
水積影。
見形容。
視人
行事
能知吉凶
政煩則人擾。
水濁魚喁
夫子精神
不惑
榮利無繫心胷
浮雲之於我。
觀止水而為容
兀兮若枯木坐忘
澹兮虛舟見逢。
正道未遠。
斯言可從。
不遺射鮒
希有便於登龍
**初月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3
:PERSID:QTWAUT0504
:END:
觀乎皎皎新月
含虛驚闕。
海蛤齊生
階蓂而俱發。
既與物而盈偃
隨時興歇
故其清光未滿
斜輪半空
依稀破鏡
髣髴懸弓。
離畢墜雨
繞暈生風
散微華於粉壁
集輕照於蘭叢
爾其於狀也。
皎皎的的
丹霄灼爍
鮮[緜]
[緜]。
點清漢而連
娟。
輕雲而暫蔽。
華星而共妍。
邊城之羈目。
珠箔
之嬌絃。
閨女之披幌。
舟人叩舷
若乃斷山風入。
天氣清。
雲徹暮景
霞開晚晴
頹陽西落
見微月之孤
生。
煙郊漫漫
江浦亭亭
凝碧臺以光淨
青樓
以色明。
雖予情之斯得。
搴攬不盈
俄而涼夜未幾
半傾
墜斜光於森木
落餘照於嚴城
玉墀不見
亭閣杳冥
亦何為者。
感在空庭
**蘇合山賦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4
:PERSID:QTWAUT0504
:END:
飲食安樂不易明說
君子行之兮斯道不闕。
英髦俊彥
兮攢轡結轍
華堂洞開綺饌齊列
珍膳芳鮮
蘇山
奇絕
其所營。
妙實難名
兼金房之蜜。
盡美人之情。
素手淋瀝而象起。
冬涸沍而體成
足同夫露結霜凝
異乎水積冰生
盤根趾於一器
崖崿四明
厥狀相類
高深殊致
或峻或危。
其勢參差
隱映陸離
雪岫之坐窺。
乍輝乍煥。
其色璀璨
灼爍皓旰
玉臺相亂
天台
起而陵霞
太華削成而浸漢。
萬仞奇特
四座之榮
觀。
豈若茲山。
俎豆之間。
[:#AS-88E3:●]綵樹而形綺。
紅花色斑
其味則峰巒入口
玩其象則瓊瑤在顏。
玉箸必進
固非恡。
皓齒而便消。
是津是潤。
君子之留賞。
捐軀
而自徇。
**對歷生失度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5
:PERSID:QTWAUT0504
:END:
**歷生杪忽之度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5
:PERSID:QTWAUT0504
:END:
律呂之本。
今古攸尚。
周行殷歷
孔子於是興嗟
漢襲秦正
劉歆以之條奏
莫不考於經傳
稽之氣象
惟彼歷生
稱明
算法
理須銅壺曉唱
則聽鷄鳴
玉斗夜迴。
方看蟻轉
何得
輕於杪忽
失以毫釐。
裨竈多言
豈知天道
羲和廢職
幾亂
人時
遂令太史罷占。
疇人廢業
陸佐公漏刻
莫見新成。
張平子渾儀
但聞虛設
既失推之典。
何逃寘棘之刑。
**對舉抱甕生判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6
:PERSID:QTWAUT0504
:END:
**河南東道史舉抱甕生或告云矯科生妄罪不服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6
:PERSID:QTWAUT0504
:END:
使臣廵方
天子錫命
有能利國
無待受辭
況詩著考槃
嘉遯
清高勵俗。
道周身。
致為舉先
可以師者。
御史
觀風物。
夜動星芒
路出河東
載馳驄馬
地疑河上
便遇真
人。
觀善以懲違。
薦賢報國
逢萌既違威辟
莫辨東
西。
法真不以禮迎
何能進退
由是黃金見鑠。
白玉成瑕。
莊周道心
枯槁非本。
子貢利口
渾沌假修。
人既無
情。
叔文而稱矯。
州寧妄罪。
甯越成威
**對登城判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7
:PERSID:QTWAUT0504
:END:
**甲登城而指乙告其惑眾云實妖言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7
:PERSID:QTWAUT0504
:END:
先王訓俗
禁以窺臨
君子執身。
慎乎登降
惟甲才非入室
教異垂堂
既處隘而乘閒。
爰興高而眺遠。
平看雉堞
迴數
人家
遍識山川
周知國邑
鄭君之伺敵。
上層埤。
同漢
后之思鄉。
且瞻長路
行未聞於能賦。
告將惑於妖言
不指
不呼。
孰云知禮
從輕從重
旋欲議刑
向若甲是卑流。
恭隨
長者
承所視而待問
緣情可矜
今者攀陟不宜
驚疑
於眾
護非有失。
雖云李徑無言。
故犯難容
亦可棘司懲訓。
嚴城作限。
緩獄何逃。
自招指揮
宜退心伏
**論薦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8
:PERSID:QTWAUT0504
:END:
將仕郎太子校書郎王泠然再拜上書相國燕公
下。
孔子曰。
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賢者
則僕所以有意
書於公。
日久矣。
所恨公初為相。
而僕始總角
公再為相。
僕方志學
及僕預鄉舉
在官於巴邱。
及僕參常調
而公
統軍沙朔
公復為相。
隨駕在秦。
僕適効官
分司在洛。
竟未識賈誼之面。
相如之手。
堯舜禹湯正道
稷契
夔龍要務
焉得相公論之乎。
昔者公之有文章時。
不欲文章者見之乎。
公未富貴時。
豈不富貴者用之乎。
今公貴稱當朝
文稱命代
見天下未富貴有文章之士。
知公何以用之。
公一登甲科
三至宰相
是因文章得用
公元742年
於今三十年
後進之士。
公勿謂其無人
何者
長安
公元717年
耀卿
開元五年天下舉。
擢僕高第
以才相知
尚書
公元721年
右丞王邱
開元九年天下選。
授僕清資
智見許。
二君者。
若無明鑒
寧處要津
是僕亦有文章
公見也。
富貴
公用也。
此非自媒自衒
不道不知
有唐以來
無數才子
至於崔融李嶠宋之問沈佺期富嘉謀徐彥伯
杜審言陳子昂者。
與公連飛並驅
更唱迭和
此數公者。
可謂五百年挺生矣。
天喪斯文
凋零向盡。
相公日新
德。
長守富貴
甚善甚善。
是知天贊明主福相公
當此
時。
亦宜應天之庥。
報主之寵。
彌縫其闕。
匡救其災。
尸祿
備員
則焉用彼相矣。
僕聞位稱燮理者。
道合陰陽
四時
不愆
則百姓無怨。
豈有冬初不雪。
春盡不雨。
麥苗繼日
青死
桑葉未秋黃落
蠢蠢迷愚
嗷嗷愁怨
相公溫服
甲第
飽食廟堂
則天地之一生人
同人而怨相公也。
京房易傳曰。
欲德不用
茲謂張。
人君賢者不用
張此意。
災荒
大旱也。
陰陽不雨。
復曰。
師出過時
茲謂
曠。
其旱不生。
天道遠。
人道邇。
多言者也。
安知天道
人事言之。
主上張翰林
引納才子
公以傲物富貴
驕人
為相以來
竟不能進一善
一賢
漢高祖云。
當今
賢士
豈獨異於古人乎。
有而不知
是彰相公之暗。
知而不
用。
是彰相公之短。
故自十月不雨。
至於五月
雲纔積而便
散。
垂落而復收。
此欲德不用之罰也。
仍聞六胡為孼。
寇邊陲。
邦家連兵
來往塞下
已西諸將必不出師
過時
咎也。
四郊多壘
卿大夫之辱也。
不知廟堂肉食者何以
之。
相公在外十餘年。
而復相國
險阻艱難
備嘗之矣。
民之
情偽
盡知之矣。
今人室如懸磬
野無青草
何恃而不恐
則不雨。
公將若之何
五月有恩。
百官受賜。
公官既大。
亦多有。
銀器錦衣等。
聞公受之。
有喜色。
今歲大旱
黎人阻飢
公何不固金銀
請賑倉廩
懷寶衣錦
相公
安乎。
百姓餓欲死。
公何不舉賢自代。
讓位請歸。
公三為相。
天下之人。
皆以公為亢極矣。
物極則反
人盛必衰。
中則昃。
月滿則虧
老子曰。
功成名遂
則身退。
天之道也。
富貴功成
文章命遂。
唯身未退耳。
相公昔在南中
自為
岳陽集。
送別詩云。
誰念三千里。
江潭一老翁。
則知虞卿
窮愁不能著書自寬
賈誼流竄不能作賦自安
公當此時
思欲京華
歸老田里
脫身瘴癘
其可得乎。
則不然。
往日栖遲
暮年富貴
僕恐前途更失。
後悔難追。
主上相公為賢。
使佐社稷
若[:#AS-8949:⿱廾]德不讓
是廢
明君之舉。
豈曰能賢
僕見相公事方急。
不可默諸桃李
聞人之言或中。
猶可收以
詩曰。
投我以木[:#AS-9376:●]。
報之以
瓊琚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相公五君詠曰。
淒涼丞相府
慶在元成
蘇公一聞此詩。
相公荊府
積漸至相。
由蘇
得也
今蘇屈益部。
公坐廟堂
投木報瓊
義將安在
亦可舉
蘇以自代。
然後朔方之行。
抑又聞屋漏在上
知之在下
公元720年
報國之重。
莫若進賢
去年赦書云。
草澤卑位之閒。
遺賢
俊。
宜令兵部即作牒目
徵名奏聞
吏部起請云。
試日
全下者。
舉主量加貶削
條目一行
僕知天下父不舉子
不舉弟。
向者百司諸州長官
皆無才能之輩。
並是全軀
妻子之徒。
一入朝廷即恐出。
暫居州郡即思改。
豈有
薦舉
以取貶削
聞天下尚有四百人應舉
相公豈與
四百人及第乎。
既有第差。
由此百司諸州長官
貶削
不舉者多矣。
僕竊謂今之得舉者。
不以親。
則以勢。
不以
賄。
則以交。
未必鳴鼓四科
裹糧三道
不得舉者。
無黨
有行有才
卑位之閒。
仄陋之下。
吞聲飲氣
何足
算哉。
何乃天子有司舉之。
相公有司拒之。
所謂
欲德不用
徒張此意。
事與京房易傳同。
故天以大旱相試
也。
去年所舉縣令
吏部一例與官。
舉若得人
何不雨。
俊之舉。
楚既失之。
縣令之舉。
齊亦未得。
夫有賢明宰相
不能燮理陰陽
而令庸下宰君
豈能輯熙風化
相公必欲
良宰
莫若舉前倉部員外郎吳太元洛陽
必欲舉
御史中丞
莫若襄州刺史吳靳。
輦轂之路。
太元
可。
臺閣之風。
非吳靳不可
僕非吳靳親友
但以知其賢
相公有而不知
知而不用
亦其過深矣。
抑又聞之。
昔閔
子騫為政
仍舊貫
如之何
何必改作
校書正字
一例
不得入畿。
相公曾為此職。
貞觀以來故事
吏部侍郎
楊滔
目不識字
不好賢。
蕪穢我清司。
改張舊貫
去年
奏請
自今巳後。
無內外。
一例不得入畿。
即知正字
書。
不如鄉縣
明經進士
不如三衞出身
相公復此改
張。
甄別安在
古人有坐釣登相
立籌封侯
今僕無尚父
謀。
辥公之策。
徒以仕於書苑。
生於學門
小道逢時
大言
公元719年
相。
僕也幸甚幸甚
去冬有詩贈公愛子協律
其詩有句云。
官微思倚玉
文淺怯投珠。
呂氏春秋云。
一臠之肉。
知一
鼎之味。
請公且看此十字
則知僕曾吟五言
則亦更有舊
文。
願呈作者
如公之用人
葢已多矣。
僕之思用
其來久矣
拾遺補闕
寧有種乎。
僕雖不佞
相公一株桃李也。
此書
上論不雨。
陰陽乖度
中願相公進賢為務。
下論僕身求用
之路。
事繁而言不典
理切而語多忤。
其善也必為執事
哂。
其惡也必為執事所怒。
儻哂既怒罷方解。
則僕當持舊
文章再拜來也。
**與御史高昌宇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499
:PERSID:QTWAUT0504
:END:
僕之怪君甚久矣
不憶往日宋城縣乎。
僕稍善文章。
每蒙提獎
勤勤見遇
又以齊甿。
叨承恩顧
銘心在骨。
復聞
升進
不出臺省
當為風流可望
故舊不遺
近者伏承皇皇
者華。
出使江外
路次於宋。
依然舊遊
門生故人
動有十輩
蒙問及者眾矣。
未嘗泠然
明公縱欲高心不垂半面
不畏天下公侯淺深
與著綠袍乘驄馬
蹌蹌正色
敢直言。
所以數日伺君。
望塵而拜
有不平事
欲圖於君。
莫厭多言而彰公短也。
先天年中
僕雖幼小
閑聲律。
舉選
公既明試
量擬點額
僕之枉落。
豈肯緘口
是則
之激僕。
豈不知。
公之辱僕。
僕終不忘其故。
亦上一紙書
蒙數遍讀
相摩獎。
有性靈。
云某來掌試。
仰取一名
逡巡受命
匍匐而歸。
一年長安
一年洛下
一年
家園
去年冬十月得送。
今年春三月及第
往者蒙公
送。
今日亦自致青雲
天下進士有數
自河以北。
唯僕而巳。
光華藉甚
不是不知。
君須稍垂後恩。
雪僕前恥。
若不然。
方寸
別有所施。
何者
故舊相逢
今日之謂也。
困窮
之往昔。
君之未遇似僕之今朝
因斯而言。
相去何遠。
御史
僕是詞人
貴賤之閒。
與君隔。
文章之道。
亦謂
同聲
不可以富貴驕人
不可以禮義見隔。
且僕家貧
親老。
常少供養
兄弟未有官資
嗷嗷環堵
菜色相看
貧而
賣漿
天凉
今冬又屬停選試
遣僕為御史
君在貧途。
天下文章精神氣調得如王子者哉。
實能憂其危。
拯其弊。
今公之富貴
不可多得
意者御史今年為僕索一
公元720年
婦。
明年留心一官
幸有餘力。
何惜些些
此僕之宿憾
不言
君之此恩。
上相戴。
儻也貴人多忘
國士難期
使
一朝出其不意
與君並肩臺閣
側眼相視
公始悔而謝
僕。
安能有色於君乎。
生長草野
語誠觸忤
並詩若干
公元719年
首。
別來三日
莫作舊眼相看
山東布衣
不識忌諱
泠然
首。
*高紹
:PROPERTIES:
:PERSID:QTWAUT0505
:END:
紹官考功郎中
開元七年
長安左遷潤州長史
**重修吳季子
:PROPERTIES:
:TITID:QTWTIT06500
:PERSID:QTWAUT0505
:END:
顧野王輿地志云。
季子名札
吳太伯十九世孫
吳王壽夢
少子
長子諸樊
次子餘祭
次曰餘昧
次曰季札
立為王。
且死。
立弟餘祭
令兄傳國
以及季子
餘祭
餘昧卒。
季札
乃讓不受
退耕延陵
即其采邑
士人
德。
為之立廟
(闕)山謙之丹陽記。
季子舊有三廟
南廟在晉
陵東郭外
北廟在武進縣博落城西
西廟即此是也
昔第
五倫會稽太守
禁非正之祀。
歸於一。
故惟存南廟。
二廟被毀
其後人間更復之。
南廟後有古墓。
周處風土
韋陟先賢殷仲堪季子碑皆云。
此墓即季子墓也。
前有季子
碑者。
仲堪晉陵太守碑銘
縣人辥玖
植碑於南廟。
至永初中
南廟被毀
遷碑於西廟
廟前
公元513年
碑。
左廂者即仲堪所製。
右廂梁天監十二年九月延陵
公元719年
縣令王僧恕所建。
紹以開元七年
長安左遷潤州
公元722年
史。
爰洎十年
壬戌
廵屬縣廟於延陵
縣令吳興
沈炎同謁季子
奠禮也。
靈廟巋然
貞石而湮
滅。
詢於廟祝
因覩舊文
殷王二君
延陵而俱沒。
而前
後雙製。
高風尚存
鐫刻以懿之。
紀年月以顯之
呼。
來者觀此。
亦何異乎夫子大篆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