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九○
卷二九○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九十

卷二九○ 第 1a 页
 张九龄(八)

** 请郊见上帝议

伏以天者百神之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
有郊配之义。盖以敬天命报所受也。故于郊义。则不以德
泽未洽年谷未登凡事之故而阙其礼。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可废也。
汉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又云。不郊
而祭山川。失祭之事。且逆于礼。故春秋非之。臣谓衡仲舒
古之知礼。皆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绍休圣绪。于今五
卷二九○ 第 1b 页
载。既光太平之业。未行大报之礼。考之于经。义或未通。今
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
不可以训。愿以迎日之至。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圣典
遵矣。

** 駮宋庆礼谥议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
彼独安于传递。稼穑惟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
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
卷二九○ 第 2a 页
所难。况营州者。镇彼戎夷。扼喉断臂。逆则制其死命。顺则
为其主人。是称乐都。其来尚矣。往缘赵文翙作牧。驭之非
才。自经隳废。便长寇孽。故二十年閒。有事东鄙。僵尸暴骨。
败将覆军。盖不可胜纪。大明临下。圣谋独断。恢祖宗之旧。
复大禹之迹。以数千之役徒。无甲兵之强卫。指期遂往。禀
命而行。于是量畚筑。执鼛鼓。亲总其役。不愆所虑。俾柳城
为金汤之险。林胡生腹心之疾。盖为此也。寻而罢海运。收
岁储。边亭晏然。河朔无扰。与夫兴师之费。转输之劳。较其
优劣。孰为利害。而云所亡万计。一何谬哉。及契丹背诞之
卷二九○ 第 2b 页
日。惧我犄角之势。虽鼠穴自固。而驹牧无侵。盖张星彼都。
繄赖之力也。安有践其迹以制其实。贬其谥以徇其虚。采
虑始之谤声。忘经远之权利。义非得所。孰谓其可。请以所
议。更下太常。庶表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

** 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并问)


问。兴化致治。必俟得人。求贤审官。莫先慎举。圣朝受命。于
今百龄。尧封比屋。魏网斯顿。史曹之职。衡镜攸归。岁时调
集。士踰累万。借使崔毛重起。裴乐复存。观貌察言。且犹未
暇。考行徵实。其可得乎。若远循汉魏之规。复存州郡之选。

卷二九○ 第 3a 页

即务辞会府。权归外台。牧守之明。何法能鉴。变通之要。厥
路奚由。文武之道。并用无偏。军旅之制。事宜经远。而越骑
佽飞。皆出畿甸。丁年负甲。耆日释戈。亡殁盖多。军容每阙。
今欲均井田于要服。遵兵赋于革车。恐习俗滋深。虑始难
就。揆今酌古。其衷若何。且惠在安人。政惟重谷。顷承平既
久。居泰易盈。编户流亡。农桑莫赡。精求良吏。未之能补。遂
其宽施。则莫惩游食。峻其科禁。则虑扰疲人。革弊适时。应
有良术。子等并明于国体。允应于旁求。式陈开物之宜。无
卷二九○ 第 3b 页
效循常之对。

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徵仕郎行秘书省校书
郎张九龄。伏览睿问。大哉国体。九品流弊。尝所懵焉。幸因
对扬。庶言其可。古者诸侯贡士。司徒论士。必讲礼观能。乡
举里选。故十五十八之岁。大学小学之节。诵习以时。教化
以礼。则孝悌之行。可知于乡曲。政事之业。可升于国朝。先
王务教。此其大者。及周道既衰。斯文将丧。秦氏灭学。唯力
是亲。仁义大坏。俊造亦亡。汉高以马上非礼。复修三代之
事。魏武以军中是务。权立九品之仪。后代因循。莫能改作。
纷纷横调。滔滔皆是。天下公器。可谓伤心。伏惟陛下神启
卷二九○ 第 4a 页
睿图。天佑明德。物不终否。故受之以泰。弊不遂极。乃鼎之
以新。涤瑕荡秽。今其时也。伏愿图之。夫正其本者万事理。
劳于求者逸于使。岂有大明御宇。虑此假权之人。循良择
人。安得谢恩之议。是则外台会府。真若满于贮中。济理适
时。复何殊于掌上者也。且有备无患。亡战必危。是以振旅
茇舍之仪。羽林佽飞之卫。汉家徵选。咸出五陵。周制供王。
不踰千里。此以均其远近。会其中正。王者之制。岂虚乎哉。
必开井赋于要服。俾裒益于畿甸。虽经始之规。何施不可。
而图远之业。犹愿勿遵。且将振九品之颓纲。维百王之绝
卷二九○ 第 4b 页
略。使官有位次。资有等衰。才苟不侔。时所勿取。使夫能者
代上帝之理。议者息高门之谈。吏精其心。人享其利。流庸
不日而来复。耕桑何忧乎不稔。动之斯应。绥之斯来。若惟
作法于末途。非救弊之本意。盛德大业。孰与归乎。某怖慄
尘埃。栖栖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献策之时。何敢
望焉。尽心而已。谨对。

** 第二道

对。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武。此劳逸
异数。得失可名。故曰务广德者昌。务广地者亡。是时汉武
卷二九○ 第 5a 页
事胡。岂比重华之干羽。秦皇戍越。奚拟公刘之橐囊。虽古
人有言。引之者有同于河汉。而王者大化。行之者必本于
唐虞。不亦然乎。此则开基之大者也。国家因巳有之地。广
无私之仁。犬戎即叙。肃慎入贡。若力不能救。岂惟桓公之
耻。征在其苏。是必成汤之怨。然而春秋所贵惟义。所在内
诸夏而外夷狄。此明中国恐弊。不兴异域之功。下人苟安。
何惜救兵之举。则知吊伐之义。随时之道也。今颇彫弊。抑
非其时。至如守塞则侯应之言为得。斥地则蒙恬之弊可
知。前事昭昭。足为明戒者也。必欲系单于之颈。裂匈奴之
卷二九○ 第 5b 页
肩。奚霫背恩。受制于北虏。小人发愤。请议于东征。谨对。

** 第三道

对。伏惟殿下德成问安。教存齿学。则孝悌之感。元良之贞。
咏子衿之诗。义形乎辞。真吾君之子也。天下幸甚幸甚。伏
以化凭于势。声若顺风之远。感因于时。德甚置邮之速。则
何草不偃。何心不应。而曰未能动俗。殿下之至谦也。尚何
术之务而舍此乎。今又降意微言。徵诸坠典。至如黄帝斲
木。盖取诸意。文王演卦。乃言其象。虽成象之时不同。而得
意之言一也。周公制礼。夏正得天。纵损益可知。而因循不
卷二九○ 第 6a 页
改。去圣既远。礼经殊残。遗文苟存。偫儒纷糅。故丧服异制。
诸家殊轨。故王肃之旨。约情以断。郑元之言。引经取决。吕
氏因封侯之馀俗。采礼官之旧仪。故戴圣采十二纪之首。
为十二月令。存周之典。其故匪他。仲尼以尊鲁而取美于
颂。穆公以尊周而见序于书。左氏以艳富称诬。谷梁以文
清为婉。范宁序事。其义则详。乐书因秦而遂亡。空有河閒
之制。夹氏在传而不见。惟馀班固之说。谨对。

** 上姚令公书

月日。左拾遗张九龄谨奏记紫微令梁公阁下。公登庙堂
卷二九○ 第 6b 页
运天下者久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更多矣。非曲学之
说。小子之虑。所能损益。亦已明矣。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
区区之怀。或以见容。亦犹用九九之术。以此道也。忍弃之
乎。今君侯秉天下之钧。为圣朝之佐。大见信用。渴日太平。
千载一时。胡可遇也。而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
机。加以明若镜中。运如掌上。有形必察。无往不臻。朝暮羲
轩之时。何云伊吕而已。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
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拟议。愚用惜焉。何者。任人当才。
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
卷二九○ 第 7a 页
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
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君侯察其苟附。及不轻受。就而
厚之。因而用之。则禽息之首。为知巳而必碎。豫让之身。感
国士而能漆。至于合如市道。廉公之门客虚盈。势比雀罗。
廷尉之交情贵贱。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
而饱飞。身名巳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
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巳延颈企踵而至。谄亲
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情结笑言。谈生羽翼。万事至广。
千变难知。其閒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君侯或弃其所
卷二九○ 第 7b 页
短。收其所长。人且不知深旨之若斯。便谓尽私于此辈。其
有议者。则曰不识宰相。无以得迁。不因交游。无以求进。明
主在上。君侯为相。安得此言。犹出其口。某所以为君侯至
惜也。且人可诚感。难可户说。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
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讪上之失。祸生
有胎。亦不可忽。呜呼。古人有言。禦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
自修。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勿曰无害。其祸将大。夫长才广
度。珠潜璧匿。无先容以求达。虽后时而自宁。今岂无之。何
近何远。但问于其类。人焉廋哉。虽不识之。有何不可。是知
卷二九○ 第 8a 页
女不私人。可以为妇矣。士不苟进。可以为臣矣。此君侯之
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固知山藏海纳。言之无咎。下情
上通。气用和洽。是以不敢默默而已也。愿无以人故而废
其言。以伤君侯之明。此至愿也。幸甚幸甚。

** 答严给事书

自出江郡。慰诲累及。情义已积。昆弟无喻。人生相知。可谓
厚矣。仆方请归养。从此告辞。会面无期。所怀当尽。故复累
而言之耳。凡为前相所厚者。岂必恶人耶。仆爰自书生。燕
公待以族子。颇以文章见许。不因势利而合。但推奖之日。
卷二九○ 第 8b 页
不量不才。引致掖垣。有负时议。然则初有超拔。岂由本心。
嗷嗷之口。曾不是察。既不称其服。又加之谗閒。负乘致寇。
几于不免。当此时也。若无所容。以孤特之身。处背憎之地。
自怪既往。何幸而全。追想寒心。恍恍发悸。严子足下。不意
而然。既而远出。犹有馀衅。巧言潜搆。期仆倾危。故使者之
来。怒于心而色于事。赖于自慎。幸且无咎。不者吹毛洗垢。
求其痕疵。势穷力屈。将无控告。未始怯事也。有为而然。以
故春中有书。薄言求庇。足下犹不谅此意。以为汲汲于声
名。而乃约以庄生之言。博以东山之法。晓导精至。诚故人
卷二九○ 第 9a 页
之情。向之所防。有异来旨。彼二教者。忘情灭识。无有缠爱。
故福至不喜。祸至不忧。今仆养亲。岂复割离恩爱。直措心
于此地哉。正欲惟疾之忧。全身远害。故虽在小小。敢不兢
兢。至如自放身心。虽复懵昧。幸受教于君子。亦闻道于古
人。岂不能少有所适。方复屑屑于毁誉之际也。管仲尝三
战三北。而鲍子不以为无勇。以其有亲。足下宁不我知。而
有此诲。且往者不自量力。因缘小技。蹩[:#AS-FEBA:●]
[:#AS-FBED:●]薛干进。荏苒历年。固以
为运属盛明。朝多君子。义能容物。而忘其孤陋。则不知弊
帚之贵。末路多艰。今专典一州。盖幸遇已甚。而平生万事。
卷二九○ 第 9b 页
为寒暑所移。虽忝簪缨。若坠泉壑者耳。诚耻令名之不副
宠章也。昔贾谊才偕管晏。言则霸王。名重汉廷。官止梁傅。
班固犹云未为不遇。况仆拟非其伦。遇已过彼。顾多惭色。
岂敢怨而更求欤。足下知心。当明义有所在耳。尊者慈爱
诸下。怀宁本乡。不欲随官。重有离别。春秋高矣。晨昏久违。
仆岂复规规然徼无妄之福。在悔吝之动。而迥无所恃。单
孑独立。万一蹉跌。或远庭闱。朝心不开。暮发尽白。行已五
十。独不知命。是以[:#AS-FD55:●]死抗疏。乞归侍药。一则洁膳以展下
情。二则辞满而无贻忧。周易曰。飞鸟遗之音。不宜上
卷二九○ 第 10a 页
宜下。盖取此义。亦自卜者审也。顾恨上负明主邱山之恩。
未有涓尘之答。下愧知己契奖之力。卒无如言之效。又平
生不饰小节。苟取虚名。使吠声之徒。退有后议。竟未获尽
展所有之用。以塞罔极之谗。碌碌而归。不能不耿耿耳。古
人有从所好者。仆亦有心。庶承颜之馀。放性自适。轩冕之
事。亦云傥来。林泽之閒。聊足散虑。纵绝后望。亦了一生。何
必崎岖不平。龃龉求入。然后为得也。去矣严子。勉事圣君。
傥存平仲久要之言。无惜诗人金玉之问。幸甚。张九龄白。

** 与李让侍御书

卷二九○ 第 10b 页

李公足下。夫心以义持。公为时出。虽冥冥入穷神之奥。鬼
莫我窥。而恟恟自众人之口。通者谁惑。何则。我有独见之
明。物无浮言之信。亦犹太阿之剑。犀角不足齿其锋。高山
之松。霜霰不能渝其操。斯岂非爱恶则物之相背。而终始
则我之不移。且如明公义贯心灵。人推正直。遂乃雄飞清
宪。高步等夷。向若见不决于明。济不兼于物。终然独善而
已。何自致之若是乎。如此。则明公独运之机。以获当仁之
利。固人情之可恕。何横议之能干。昨所造次下风。求为从
者。亦望心与道合。申一言而取容。人以义图。轻干驷如脱
卷二九○ 第 11a 页
屣。则不意制以形骸之外。拘于牙齿之閒。盖下慎闭门。而
公奚措意。夫国家所以历试官序。推择士林。虽因时买利
之夫。犹能变节。而服义亡躯之意。奚遽生疑。此亦人言。亦
何害岁寒之取效。然明公所以不容左右。诚非克堪。固当
别有嘤鸣。如为蛇足。而以为家属在彼。用防未然。既明公
之虑极精微。亦下官之心怀感激。何者。至如中朝著姓。连
姻华族。及夫委以钧轴。综其条流。而朝廷岂可南求儋耳
之酋。北取旄头之虏。必伫异方之任。乃无内顾之私者耶。
故知事有是非。公无远近。昔如祁奚之举子。不避其亲。齐
卷二九○ 第 11b 页
人之为盗。固在于楚。是以为善在已。执一心之既定。诡道
从时。乃千人之所指。然下官所以勤勤自致。其功靡他。正
以居本海隅。始无朝望。昔遇光华启旦。朝制旁求。误登射
策之科。忝职藏书之阁。又属朝廷尚义。端士相趋。复以无
依见容。不时[:#AS-8949:⿱拱]置。所以迟回城阙。感激身名。未甘田里之
平人。所慕君亲之大义。而才能不急。时用无施。俸犹拟于
侏儒。举未优于储偫。所以饥寒在虑。扶侍增遥。而慈亲在
堂。如日将暮。遂乃甘心附丽。乘便归宁。不然。则命非饮冰。
幸安中土。又安能崎岖执事之末。还无一级。去且二年。愿
卷二九○ 第 12a 页
明公审图彼人向者何为。呜呼。忠信获戾。古人之言。惟教
义之所矜。乃讥嫌之见及。恨不能隳肝尝胆。徇知己以求
申。而饮气吞声。负当年而叹息。庭闱眷恋。行路屏营。斯薄
宦之所婴。念劳生之有役。望美高传。何嗟及矣。炯炯式微。
心为谁矣。转当侧听妙选。用息鄙心。心之有怀。言不能尽。
某再拜。

** 集贤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集贤殿者。本集仙殿也。上不以惟睿作圣。而犹垂意好学。
用相必本于经术。图王亦始于师臣。及乎鸿生硕儒。博闻
卷二九○ 第 12b 页
多识之士。自开元肇建。以迄于今。大用徵集。焕乎广内。而
听政馀暇。式燕在兹。忠臣嘉宾。得尽心之所。聪明文思。有
光被之德。故下以道亲。上亦欢甚。即于御座。爰发德音。以
为候彼神人。事虽千载。传于方士。言固不经。遂改仙为贤。
去华务实。且有后命。增其学秩。是以集贤之庭。更为论思
之室矣。中书令燕国公。外弼庶绩。以奉沃心之谋。内讲六
经。以成润色之业。故得出入华殿。师长翰林。惟帝用臧。固
天所赖。拜命之日。荷宠有加。降圣酒之罍。颁御之膳。食以
乐侑。人斯德饱。时有侍中安阳公等承恩预焉。学士右
卷二九○ 第 13a 页
散骑常侍东海公等摄职在焉。或[:#AS-8C69:●]稷大贤。或泉云诸彦。
文王多士。周室以宁。武帝得人。汉家为盛。而高视前古。独
不在于今乎。咸可赋诗。以光鸿烈。

** 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

夫道行与废命也。非谋之不臧。命通与塞时也。岂力之为
弊。古之君子。推其分。养其和。仲尼得之以弦歌。傅说因之
以版筑。至若诗有怨刺之作。骚有愁思之文。求之微言。匪
云大雅。王六官志其大者。司马公引而申之。谪居何心。不
欲贾生之投吊。穷愁非我。安用虞卿之著书。尝以风月在
卷二九○ 第 13b 页
怀。江山为事。簿领何废。形胜不辜。既好乐而无荒。亦上同
而不混。迨乎倚层阁。凭华轩。川泽清明。上悬秋景。岑岭回
合。下带溪流。联草树而心摇。际烟氛而目尽。兹邦枕倚。是
日登临。岂子虚之过诧。诚仲宣之信美。物色起殊乡之感。
谁则无情。而道术得异人之资。吾方有遣。于是旨酒时献。
清谈閒发。歌沧浪以放言。咏蟋蟀而伤俭。盖古人之作者。
岂异于斯。盍赋诗以扬其美。

** 益州长史叔置酒宴别序

天子建五长。守四方。内以承卫京师。外以攘却戎狄。则有
卷二九○ 第 14a 页
持其节制。未十年而历践。抚其封疆。既一行而宁辑。尽在
我叔父。备闻于朝廷。昔者吉甫是钦。仲著孝友之德。楚子
所畏。趯在诸侯之选。世有实绩。今以美济。俾我张氏。郁彼
士林。以媚于一人。以正于四国。岂非德能光大。谋必变通。
思古人之获心。施君子之不器。所以前拜小司马。兼拥旄
于五命。今为左常侍。仍总戎于三蜀。轨模素远。绰有先路
之风声。车服载驰。光被上军之礼命。莫不文茵畅毂。淑旂
绥章。啴啴皇皇。途将出于华阳。威己叠乎夜郎。是时也。四
序鳞次。属当春夏之交。千里草长。有怀原隰之往。乃辟轩
卷二九○ 第 14b 页
宇。邀宾寮。自髦士而及同姓。由金华而下建礼。或交以道
合。岂徒肆好之风。或情以族亲。所谓宗盟之义。龟组交映。
肴蓛骈罗。而声欲成文。发中堂之弦管。志在击节。感四座
之衣冠。必名义而为言。虽聚散而何有。酒酣相顾。骊歌乃
作。白日西下。求壮士之翻车。青山南登。爱忠臣之叱驭。凡
我明懿。赋诗饯行。

** 景龙观山亭集送密县高赞府序

景龙。东山初主第也。始其置金榜。筑凤台。穷土木之功。极
冈峦之势。议与磐石同体。造化较力。何其壮哉。自吾君茅
卷二九○ 第 15a 页
茨不剪。采椽不斲。既抑华而务实。将设教以垂范。以故平
阳化焉。罢歌舞于其地。麻姑见者。变桑田于此时。所谓长
女之宫。郁为列仙之馆。其后尝有好事。以为胜游。令日芳
辰。携手接袂。往往而在。祗取乐焉。高十官雌伏都畿。星言
至止。闻殊庭之可尚。召嘉客以相欢。徒观其匠幽奇。宅爽
垲。十里九版。岂惟梁氏之作。千岩万壑。宛是吴中之事。青
林修耸而垂䌽。绿萝蒙笼以结阴。清流若镜。下照金沙之
底。杂花如锦。傍缘石菌之崖。则可以藻饰形神。挥斥氛滓。
相顾风尘之表。无负云霄之槩。既而东主西宾。酒酣乐阕。
卷二九○ 第 15b 页
聚必有散。匪伊麋鹿之偫。往而不返。固亦山林之弊。高公
乃振衣而起。举杯有属。却计送人。出长安之东道。退思征
马。向洛阳之南阡。虽暂劳于州县。迫于簿领。方欲厌于承
明。资其骞跃。夫如是。相知意气。何恨仳离。盍赋诗焉。以赠
行者。

** 岁除陪王司马登辥公逍遥台序

故郡城有荒台焉。虽层宇落搆。而遗制岿然。邑老相传。斯
则辥公道衡之所憩也。辥公不容隋季。出守海隅。岂作台
榭以崇奢。盖因邱陵而视远。必有以清涤孤愤。舒啸佳辰。

卷二九○ 第 16a 页

寄文翰以相宣。仰风流而未泯。今司马公英达好古。清誉
满时。迹有忤于贵臣。道未行于明主。以长沙下国。同贾谊
之谪居。六安远郡。无桓谭之不乐。尝以为仁不异远。必敷
政以爱人。穷当益坚。已坦怀而乐地。属府庭閒暇。江浦清
明。南土阳和。觉寒氛之向尽。东郊候暖。爱春色之先来。于
是命轻舸以乘流。趣高台而降望。越荒堞。披古道。跻隐嶙
而三休。俯芊绵而四极。其远则烟连墟井。指瓯貊以南驰。
云合山川。距荆吴而北走。其近则深溪见底。鳞介之所出
卷二九○ 第 16b 页
没。乔林夹岸。羽毛之所翱翔。悠哉辥公。无不寄也。意神奇
之可接。陟彼峻隅。想风景之不殊。剪为茂草。司马公又以
为岘山故事。感羊祜以兴言。湘水遗风。怀屈原而可作。况
登高能赋。得无述焉。某实小人。受教君子。虽羲之乐会稽
之士。自与许询。而仲举礼豫章之人。复招徐孺。是日也。偫
英在焉。猥惟陋才。忝陪下列。祗命为序。请各言诗。

** 饯宋司马序

宋司马才通命塞。云翼泥蟠。蔡邕朔方。不废琴书之业。贾
谊宣室。欲言鬼神之事。既而出宿南浦。与鸿雁而同归。追
饯北梁。对江山而不乐。是日渚云欲霁。林鸟将春。惜时物
卷二九○ 第 17a 页
之方华。重情人之自远。偫公有感。中座无欢。他日清风。自
当元度之夕。兹辰零雨。得无子荆之咏。遂相与援翰。赋诗
赠行。

** 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

渔阳。我之巨镇也。慎选军佐。敷求国良。以王公能。有命汝
往。底其耕战之事。介于将吏之间。则已声籍天庭。气雄辽
碣。鹰扬有日。马首欲东。自名卿大夫。与时髦懿士。莫不激
其节而重其迈。结轸连袂。携壶抱琴。留饮极于郊歧。望美
延于朔裔者。不可胜数。仲月暄矣。阳时贲若。植物之发芳
卷二九○ 第 17b 页
香。行人之感意气。不曰偫萃。岂怀安于鹿豕。不曰垂堂。已
载驰于原隰。孰不知西笑之美。况伊岁华。东征之勤。兼彼
戎旅。盖乐不遑舍。君人之所难。义不顾私。志士之为用。今
之作者。闻而休之。各赋诗一章。以志其善也。

** 韦司马别业集序

杜城南曲。斯近郊之美者也。背原面川。前峙太一。清渠修
竹。左并宜春。山霭下连。溪气中绝。此皆韦公之有也。余固
己闻之。开元岁夏四月。猥忝散职。居多放情。跂彼一行。无
忘于夙尚。时其七召。果获于前期。乃与起居舍人蔡公万
卷二九○ 第 18a 页
年主簿韩公惠而得朋。欣然命驾。韦公方拭席见待。羞以
药物之滋。倚琴相欢。杂以啸歌之韵。清言移景。閒步周林。
翻飞自情。俯仰为得。斯亦吾侪之乐事。幸可而同也。扶阳
馀庆。磻溪古迹。树留梓漆。器用天成。庭渐芝兰。馨香世袭。
斯乃韦氏之懿业。是所为异焉。而韦公尚其同之乐。忘其
异之贵。均林栖于服冕。齐鼎食于荣枯。彼未可量。吾见其
大。迹继前轨。将为龙以为光。道包远图。岂一邱而一壑。二
三君子。相与志之云。

** 别韦侍御使蜀序

卷二九○ 第 18b 页

予之友曰韦侯。始以才进。中而遇坎。自廷尉评为益州刺
史。行欲美也。玉映而山辉。善无小也。鹤鸣而天听。俄自谪
宦。假其察视。奋飞泥蟠。皇华原隰。为持斧之吏。受负弩之
礼。非其明义清节。高迈卓绝。时辈所美。朝议推多。亦焉得
利其往蹇。而振其废滞。而今而后。予有以见举德之輶。为
神之介。虽不本于利。而终享其实者有矣夫。火中暑徂。使
车云迈。心同道合。旨酒有践。或席次林园。或觞临郊歧。风
流相从。日夕以继者。于若人如此其厚也。佥以为无欲而
自致。韦子之谓道。有善而不扬。友朋之为过。然则今之所
卷二九○ 第 19a 页
至。莫近于诗。盍赋一章。以美吾友。故有斯作也。

** 狮子赞序

夫德之所感者深。物之所怀者远。中国有圣。占候而自来。
四夷不王。征伐而难致。故绝域有来贡没羽。诸侯有不入
苞茅。举其大凡。不在遐迩。顷有至自南海。厥繇西域。献其
方物。而狮子在焉。尔雅所谓狻麑。如戋[:#AS-FBED:●]虎猫。食虎豹。今
之所见。信然绝猛者也。其天骨雄诡。材力杰异。得金精之
刚。为毛偫之特。仡立不动。而九牛相去。眈视且瞋。则百兽
皆伏。所以肉视犀象。孩抚熊罴。其馀琐细。不置牙齿。我天
卷二九○ 第 19b 页
子示柔远之义。国无不庭。有伏猛之威。物无难制。故其受
羁绁。伏闲皂。驯而为用。锋莫可当。然吾君所存。义不谓此。
盖蛮夷君长。岁时贡献。或殊琛绝赆。实于内府。或异兽奇
禽。扰于外囿。皆其觐礼。若中国之贽币。所不辞让。明异方
之臣妾。此则非有利物之心。充耳目之玩好。以为怀柔之
道。示天地之含容。不其然欤。固无德而称也。义异獒犬。岂
劳召公之训。美同赤豹。何关韩侯之诗。凡我侍臣。为之赞
云。

** 鹰鹘图赞序

鸟之鸷者。曰鹰曰鹘。鹰也者。名扬于尚父。义见于诗。鹘也
卷二九○ 第 20a 页
者。迹隐于古人。史阙其载。岂昔之多识。物亦有遗。将今而
嘉生。材无不出。为所呼之变。与所记之不同者耶。然于羽
族之中。绝有豪杰之表。气感刚悍。体侔铦锋。顾视之间伟
如也。夫授以劲翮。意不偫飞。资其利觜。义在鲜食。生有自
然之权。用无可抑之势。古之言武士法吏。齐名比义者。以
其严若郅都。飞若李广。委质于所事。报功于所养。不惮摧
翼以亏勇。不立垂枝以屈节。是鸟也。向之拟议。不亦宜乎。
夫鸾与凤将感于仁。所不及也。鸡与鹤犹较其德。彼何有
焉。况其馀虽飞虽鸣。凡者怪者。肉非登俎。才非下鞲。威力
卷二九○ 第 20b 页
不敌。偫噪无益。然后知二禽之为用。众鸟之绝伦者也。故
君子韪其然。工人图其状。以象武备。以彰才美。虽未极其
天姿。有以见其风骨矣。昔支遁道林常养名马。自云重其
神骏。斯图也。非彼人之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