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绍
唐绍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唐绍 第 1a 页

* 唐绍

绍。尚书临孙。神龙时历官侍御史员外郎。睿宗即位。累转
给事中兼太常少卿。先天二年。元宗讲武骊山。绍以典仪
失军容诛。

** 请停四季节日起居诸陵奏

臣伏以既安宅兆。礼不祭墓。止谓送形而往。山陵为幽静
之宫。迎精而返。宗庙为享荐之室。但以春秋仲月。命使巡
陵。卤簿衣冠。礼容必备。自天授以后。时有起居。因循至今。
唐绍 第 1b 页
乃为常事。起者以起动为称。居者以居止为名。详起居之
义。非陵寝之法。生事以礼。必勤于定省。死葬以礼。当閟于
安厝。岂可以事居之道。行之于送往之时。敢辞命使劳繁。
但恐不安灵域。又降诞之日。穿针之辰。皆以续命为名。时
人多有进奉。今圣灵日远。仙驾难追。进止起居。恐乖先典。
况京畿传驿。机速极繁。加以诸陵往来。其马便多死损。望
停四季及忌日降诞并节日起居。陵使但准式二时巡陵。
庶得义合礼经。陵寝安谧。

** 论妇人葬礼用鼓吹疏

唐绍 第 2a 页

窃闻鼓吹之作。本为军容。昔黄帝涿鹿有功。以为警卫。故
扛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类。自昔功臣
备礼。适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所以恩加宠锡。假如郊
祀天地。诚是重仪。惟有宫悬。本无案架。故知军乐所备。尚
不给于神祇。钲鼓之音。岂得接于闺阃。准式。公主王妃巳
下葬礼。准有团扇方扇䌽帷锦幛之色。加至鼓吹。历代未
闻。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先无鼓吹。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
鼓吹为仪。今特给五品已上母妻。五品官则不当给限。便
唐绍 第 2b 页
是班秩本因夫子。仪饰乃复过之。事非伦次。难为定制。参
详义理。不可常行。请停前敕。各依常典。

** 禁奢侈疏

臣闻王公巳下送终明器等物。具标格令。品秩高下。各有
节文。孔子曰。明器者。备物而不可用。以刍灵者善。为俑者
不仁。传曰。俑者。谓有面目机发。似于生人也。以此而葬。殆
将于殉。故曰不仁。比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
饰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
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望请王公
已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将行。又
唐绍 第 3a 页
士庶亲迎之仪。备诸六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
为期。诘朝谒见。往者下里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
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
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踰万计。遂使障车礼贶。过
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既亏名教。实蠹风猷。违紊礼
经。须加节制。望请婚姻家障车者。并须禁断。其有犯者。官
荫家请准犯名教例附簿。无荫人决杖六十。仍各科本罪。

** 请量减武氏韦氏诸陵守户疏

谨按昊陵顺陵。恩敕特令依旧。因循前例。守户与昭陵数
唐绍 第 3b 页
同。又先代帝王陵户。准式二十人。今虽外氏恩隆。亦须附
近常典。请准式量减。取足防闲。庶无逼上之嫌。不失尊崇
之道。又亲王守墓。旧例唯得十人。梁鲁近加追赠。不可越
于本爵。准令。赠官用荫。各减正官一等。故知赠之与正。义
有抑扬。礼不可踰。理须裁制。请同亲王墓户各置十人为
限。又太庙宿卫。准配正兵。纵令壖内扫除。还以其兵应役。
褒德别加庙户。兼配军人。既益烦劳。又亏常典。纵使恩加
极礼。须准太庙污隆。别置百人。亦请停废。

** 请以正冬至日祀圆丘议

唐绍 第 4a 页

臣闻礼以冬至祀圆丘于南郊。夏至祭方泽于北郊者。以
其日行躔次。极于南北之际也。日北极当晷度循半。日南
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爻生。为天地交际之始。故易曰。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
甲子但为六旬之首。一年之内。隔月常遇。既非大会。晷运
未周。惟总六甲之辰。助四时而成岁。今欲避环周以取甲
子。是背大吉而就小吉也。

* 卢粲

唐绍 第 4b 页

粲。幽州范阳人。举进士。景龙二年累迁给事中。以忤安乐
公主出为陈州刺史。累转秘书少监。开元初卒。

** 驳奏安乐公主请为武崇训造陵疏

伏寻陵之称谓。本属皇王及储君等。自皇家以来。诸王及
公主墓。无称陵者。唯永泰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涂。不合
引以为名。春秋左氏传云。卫孙桓子与齐战。卫新筑大夫
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以免。卫人赏之以邑。于奚辞。请
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
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若以假人。与之政也。政亡则国家从
之。圣人知微知章。不可不慎。鲁王哀荣之典。诚别承恩。然
唐绍 第 5a 页
国之名器。岂可妄假。又茔兆之称。不应假永泰公主为名。
请比贞观以来诸王旧例。足得丰厚。

** 复奏驸马墓无称陵之典疏

臣闻陵之称谓。施于尊极。不属王公巳下。且鲁王若欲论
亲等第。则不亲于雍王。雍王之墓尚不称陵。鲁王则不可
因尚公主而加号。且君之举事。则载于方册。或稽之往典。
或考自前朝。臣历检贞观以来。驸马墓无得称陵者。且君
人之礼。服绝于傍期。盖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陛下
以膝下之恩爱。施及其夫。赠赗之仪。哀荣足备。岂得使上
唐绍 第 5b 页
下无辨。君臣一贯者哉。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
之基。指南山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鲁王之葬。车服有章。
加等之仪。备有常数。茔兆之称。不应假永泰公主为名。非
所谓垂法将来。作则偫辟者也。

** 驳奏皇太子服用疏

皇太子处继明之重。当主鬯之尊。岁时服用。自可百司供
拟。又据周官。诸应用财器。岁终则会。唯王及太子应用物
并不会。此则储君之费。咸与王同。今与列国诸侯。齐衡入
封。岂所谓宪章在昔。垂法将来者也。必谓青宫初启。服用
唐绍 第 6a 页
所资。自当广支库物。不可长存藩封。

* 李景伯

景伯。邢州柏仁人。景龙中为谏议大夫。景云中进太子右
庶子。迁右散骑常侍。以病致仕。开元中卒。

** 上东宫启

臣闻书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祸福之来。惟人所召。应符影响。可不惧哉。伏惟殿下禀粹
重离。摛英若木。道光储贰。誉表元良。扫凶祲而邦家以宁。
赞宝历而皇祚方永。凡在偫品。莫不仰赖。语成功则巳大
唐绍 第 6b 页
矣。论盛业则巳崇矣。惟当养德青宫。问安紫极。去恶除本。
为善务滋。纳忠谠于正人。杜浮媚于邪径。游心经史。引接
文儒。览古今之得失。为行事之龟镜。日新其美。岂不盛欤。
近承谄曲之徒。私进女色。莫非倡荡。秽迹可知。将入宫闱。
以为娱乐。伤教败礼。岂复是过。及其出入。矜誇恩幸。坊曲
之閒。能无漏泄。至如荣忝簪笏。迹预朝廷。稍涉奸私。尚为
深累。况一国之储副。万方所瞻奉。焉可不自戒。且政之兴
衰。皆由化下。自上所及。若草随风。理在必然。不可不慎。窃
惟后宫命妇。员品稍多。兼选良人。固为淑丽。止足之赏。(疑)

唐绍 第 7a 页
讵假旁求。此非殿下之本心。直被小人之所误。臣实庸鄙。
智识无闻。滥齿荣班。谬参宫相。职在规谏。冀申裨补。若其
嘿而自守。何以上荅圣恩。非直尸素之罪人。亦当神祇之
所谴。敢罄愚直。以效涓尘。伏愿悔巳往之失。知昨非之弊。
念色荒之诫。惩纵败之言。勿近小人。无听邪说。常恐有失。
兢惧为心。则睿德被于偫方。颂声振于氓俗。天垂福祐。永
保无疆。傥蒙采纳。幸甚幸甚。谨昧死奉启以闻。轻触威严。
伏待斧钺。谨启。

* 韩思复

唐绍 第 7b 页

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少袭祖伦爵长山县男。举秀才
高第。景龙中累转中书舍人。开元中迁太子宾客。进爵伯。
卒年七十四。谥曰文。

** 谏捕蝗疏

臣伏闻近日河南河北蝗虫。顷日为害。更益繁炽。经历之
处。苗稼都损。今渐翾飞向西。荐食至洛。使命来往。不敢昌
言。山东数州。甚为惶惧。且天灾流行。埋瘗难尽。臣望陛下
悔过责躬。发使宣慰。损不急之务。召至公之人。上下同心。
君臣一德。持此诚实。以荅休咎。前后驱蝗使等。伏望总停。

唐绍 第 8a 页

书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心无常。惟惠是怀。不可不收
揽人心也。

** 駮严善思绞刑奏议

议狱缓死。列圣明规。刑疑从轻。有国常典。严善思往在先
朝。属韦氏擅内。恃宠宫掖。谋危宗社。善思此时。遂能先觉。
因诣相府。有所发明。进论圣躬。必登宸极。虽交游重福。盖
谋陷韦氏。及其谒见。犹不奏闻。将此行藏。即从极法。且敕
追善思。书至便发。向怀逆节。宁即奔命。一面疏网。诚合顺
唐绍 第 8b 页
生。三驱取禽。来而可宥。惟刑是恤。事合昭详。请付刑部。集
偫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

** 又駮严善思绞刑奏议

臣闻刑人于市。爵人于朝。必佥谋攸同。始行之无惑。谨按
诸司所议严善思。十才一入。抵罪惟轻。夫帝阍九重。途远
千里。故借天下之耳以听。听无不聪。借天下之目以视。视
无不浃。今偫言上奏。采择宜审。若弃多就少。臣实惧焉。舆
诵一乖。下情不达。虽欲从众。其可及乎。凡百京司。逢时之
泰。列官分职。有贤有亲。亲则列藩诸王。陛下爱子。贤则胙
茅开国。陛下名臣。见无礼于君。宁肯雷同不异。今措词多
唐绍 第 9a 页
出。法合从轻。

* 彭景直

景直。瀛州河閒人。中宗朝为太常博士。历礼部郎中。

** 请停诸陵每日奠祭疏

谨按三礼正文。无诸陵日祭之事。惟著宗庙月祭之礼。故
祭法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
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
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
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
唐绍 第 9b 页
祭之。无祷乃止。则此礼典明文。义可求矣。又按礼论。谯周
祭志云。天子之庙。始祖及高祖曾祖祖考。皆每月朔加荐。
以象平生朔食也。谓之月祭。二祧之庙无月祭。此谯周所
著。与古礼义相附。近亦无日祭之文。今诸陵月祭。有朔望
并诸节日科。则古礼殷事之义矣。诸节日犹古荐新之义
矣。故郑元注礼记云。殷事月朔月半。荐新之奠也。又注仪
礼云。月朔月半。犹平常之朝夕也。大祥之后。即四时焉。此
则古者祭皆在庙。近代以来。始分月朔月半及诸节日。祭
于陵寝。在庙惟四时正享。及腊为五享。前所奏定。并依古
唐绍 第 10a 页
礼正文。不旁求外传。故祭义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
敬。考据经史无日祭。惟汉七庙议。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
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于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
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至元帝时。贡禹以为太
烦。奏请罢郡国庙。丞相韦元成等议。七庙之外。寝园皆无
复修。奏可。议者亦以不欲祭数。数则黩。宜复古礼。四时祭
于庙。丞相匡衡亦奏七庙迭毁之义。帝从之。又数改。刘歆
以为礼去事有杀。引春秋外传云。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祖
祢则日祭。高曾则月祀。二祧则时享。坛墠则岁贡。至后汉
唐绍 第 10b 页
陵寝致祭。无明文以言。魏氏三祖及晋。皆不祭于墓。故晋
书云。魏文帝黄初元年。自作终制。立寿陵。无封树。无寝殿。
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明见。礼不墓祭。欲存亡不黩也。明
帝尊奉之。晋宣帝预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敛以时
服。不设明器。景文皆奉成命。无所加焉。景帝后依宣帝故
事。自魏三祖以下。不于陵寝致祭。并附于古礼。至于江左。
亦不崇园寝。及宋齐梁陈。其祭并无闻。今参详。以为三礼
者。不刊之书。悬诸日月。外传所记。不与经合。不合依凭。国
家率由旧章。讨论典礼。谟事作范。垂裕将来。择善而行。依
唐绍 第 11a 页
经为允。其诸陵日祭。请准礼停。

* 袁从之

从之。景龙中官左台侍御史。

** 请收长宁公主奴仆奏

陛下今若曲受主言。而纵奴掠良人。何以理天下。臣知放
则免罪于私门。劾则得罪于公主。终不忍全身远害。屈法
偷生。惟陛下垂照察。

* 寇泚

泚。中宗朝官长安尉。张仁愿在朔方奏判军事。开元十三
唐绍 第 11b 页
年。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

** 对不以驺虞为节判

**  大射之礼有司不以驺虞为节

礼经之设。实和天地。凡在有司。理资虔恪。况大射斯御。大
侯既张。诵狸首以成章。歌驺虞而应节。匪文匪武。载光于
礼容。爰豫爰谋。式备于彝典。崇折俎之仪。助发生之气。岂
得弨弓之旨。致阙公宫。彼茁之规。犹亏相圃。位已乖于司
射。法须加于秩宗。请寘鹴鸠之科。以惩树皮之失。

** 对开渠判
唐绍 第 12a 页
岐州刺史马回奏开渠与人相假贷岁课不时入执事以
为劳无成将议裁贬

蒲密之化。郑白之饶。沟洫可以立人。秦汉斯焉定霸。豳风
载陈于王业。瓠口深著于氓谣。故典农中郎明济河于兴
废。搜粟都尉定邦国于锱铢。眷彼循良。义存俯企。马回中
和践化。右翊班条。以为邺下墱流。功成于舄卤。南阳疏亩。
富埒于京坻。虽开凿方勤。而清閒每就。假多惭于邵父。终
有协于倪公。傥秋蟀春鹒。人乐疲于力役。杏花菖叶。农靡
阙于耕桑。输税若或先时。菽粟何妨殷积。详刑议狱。讵曰
唐绍 第 12b 页
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