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苏安恒
苏安恒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苏安恒 第 1a 页

* 苏安恒

安恒。冀州武邑人。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节悯太子之难。
或谗安恒豫谋。下狱死。睿宗立。诏赠谏议大夫。

** 请复位皇太子疏

臣闻历数在躬。握璿玑者哲后。天命攸属。临宝极者圣人。
或揖让而升。或干戈以定。二途一也。古今共之。伏惟皇帝
陛下德合天地。泽流河海。庶物和平。灵光充塞。臣谓胥庭
之化。无以过也。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岂不
苏安恒 第 1b 页
以极斯大节。成此鸿勋。应天顺人。于今二十馀年矣。臣驰
情缃素。窃见女娲之代。风俗朴。人淳易理。垂衣拱手。不足
可言。洎汉朝以惠帝幼冲。吕后监抚。享国八岁。日不暇给。
虽传策。亦乌足道哉。岂如陛下之在位。五星同色。四海无
波。陛下造明堂。即祖文宗武之业也。封中岳。则万代一时
之事也。受宝图。即河图洛书之瑞也。功既大矣。业既成矣。
即当捐其犬马。减其服御。观四大其如遗。视万乘其若脱。
陛下岂不闻虞舜褰裳。周公复辟。良以大禹至圣。成王既
长。推位逊国。其道备焉。故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
苏安恒 第 2a 页
成王。不离叔父。且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
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
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殷重。浩荡劳心。何不释位
东宫。自怡圣体。陛下纵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其若大宝何。
其若人事何。陛下辍金轮圣神等号。即是厌倦万机之象。
此谓天意也。太子以奸臣枉搆。久巳自新。相王推位青宫。
退居朱邸。天下闻之。莫不讴吟圣代。此谓人事也。故知天
意人事。钟我圣朝。大臣重禄不言。近臣畏罪不谏。使吾君
有尧舜之位。不行尧舜之道。故书曰后德惟臣。此之谓也。
苏安恒 第 2b 页
臣又闻自古明王之以孝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
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等。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
恐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薄曹
务。臣又闻陛下有二十馀孙。今无尺土之侯。此非长久计
也。臣请四面都督及要冲州郡。分土而王之。纵今年尚幼
小。未闻养人之术。臣请择立师傅。成其孝敬之道。将以夹
辅周室。藩屏皇家。使累叶重光。飨祀不辍。斯为美矣。岂不
大哉。臣今又闻胡贼侵边觇中国。陛下居总章申庙算。赫
然发怒。分阃出师。挽粟飞刍。十室而九。挠簳铄刃。以时系
苏安恒 第 3a 页
年。即士卒不遑。府库空竭。此其谓也。陛下若能告倦万几。
推位太子。分州列郡。以王子孙。自然四夷闻之。系颈面缚。
百姓闻之。鼓腹击壤。史臣曰。掩娲燧而迈胥庭。后代闻之
曰。四三皇而六五帝。岂虚也哉。岂虚也哉。臣山中一草莱
耳。无击钟鼎食之荣。有硕学鸿儒之业。臣来日。跪而辞父。
父谓臣曰。丈夫处代。君子生年。必当献一谋画一策。厥涂
不就。草木何殊。今上有尧舜之德。下有稷皋之位。古人有
言。欲安其家。必先安其国。欲安其亲。必先安其君。当今天
下虽安。亦有未然之计。故书曰。若昔大猷。制理于未乱。保
苏安恒 第 3b 页
邦于未危。此其谓也。臣母又谓臣曰。朝暮倚闾而望。汝若
能上干人主。进书献说。扬名后代。以荣父母。是吾之子也。
臣感父母之言。明发不寐。今故杖策千里。徒步三川。虽牵
拙而无同。敢献芹而窃抃。陛下若采微臣一言之善。成家
国万代之基。臣之恳诚幸甚。谨言。

** 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

臣闻忠臣不顺时而取宠。烈士不惜死而偷生。故君道不
明者。忠臣之过欤。臣道不轨者。烈士之过欤。伏惟皇帝陛
下功格四表。道大百王。昔者先皇晏驾。留其顾托。将以万
苏安恒 第 4a 页
务殷广。令陛下兼知政事。虽唐尧虞舜居其位。而共工伯
鲧在其朝。閒陛下骨肉之恩。阻陛下母子之爱。愚臣谓圣
情以运祚将衰。极斯大节。天下之人。谓陛下微弱李氏。贪
天之功。何以年在耄倦。而不能复子明辟。使忠言莫进。奸
邪乘时。夷狄纷扰。屠害黎庶。陛下虽纳隍轸念。亦何以救
此生灵。臣闻天下者。神尧文皇之天下也。昔有隋失驭。小
人道长。偫雄骇鹿。四海瞻乌。皇唐亲事戎旃。凤翔参野。削
平宇县。龙飞践极。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
臣不封。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故诗曰。惟鹊有巢。
苏安恒 第 4b 页
惟鸠居之。此言虽小。可以喻大。陛下自坤生德。乘乾作主。
岂不以上符天意。下顺人心。东宫昔在谅阴。相王又非长
子。陛下恐宗祀中绝。所以应其讴歌。当今太子追回。年德
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臣闻京邑翼翼。四方
取则。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
慈子孝焉。何以使天下移风易俗焉。惟陛下思之。将何圣
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陛下何故日
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陛
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故语曰。当断不
苏安恒 第 5a 页
断。反受其乱。此之谓也。陛下不如高揖枢务。自怡圣躬。命
史臣以书之。令乐府以歌之。斯亦太平之盛事也。臣闻见
过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臣何惜一朝之命。
而不安万乘之国哉。故曰苟利国家。虽死可矣。愿陛下暂
辍万务。详臣愚见。陛下若以臣为忠。则从谏如流。择是而
用。若以臣为不忠。则斩取臣头。以令天下。

** 理魏元忠疏

臣伏闻昔者明王有含天下之量。有济天下之心。必能达
天下之善。除天下之恶。若为君上而不行此四者。则当神
苏安恒 第 5b 页
冤鬼怒。阴错阳乱。欲使国家荣泰。其可得乎。伏惟皇帝陛
下悬像设教。顺时致理。非不欲褒进良直。屏黜奸佞。盖为
逆耳者寡。顺情者多。陛下往日革命之初际。即能勤于庶
政。亲总万几。博采谋猷。旁求俊彦。故四海之内。以陛下为
纳谏之主。陛下期年以来。怠于政事。谗邪结党。水火成灾。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故四海之内。以陛下为受佞之主。当
今邪正莫辨。狱讼蒙冤。岂陛下昔是而今非。盖居安忘危
之失也。臣窃见御史大夫检校太子左庶子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魏元忠。廉直有闻。位居宰辅。履中正之基者。用元
苏安恒 第 6a 页
忠为龟鉴。践邪佞之路者。疾元忠如仇雠。伏见麟台监张
易之兄弟。在身无德。于国无功。不逾数年。遂极隆贵。自当
饮冰怀惧。酌水思清。夙夜兢兢。以荅恩造。不谓溪壑其志。
豺狼其心。欲指鹿而献蒲。先害忠而损善。斯将乱代之法。
污我明君之朝。自元忠下狱以来。臣见长安城内。街谈巷
议。皆以陛下委任奸佞。斥逐贤良。以元忠必无不顺之言。
以易之必有交乱之意。相逢偶语。人心不安。虽有忠臣烈
士。空抚髀于私室。而钳口不敢言者。皆惧易之等威权。恐
无辜而受戮。亦徒虚死耳。今三秋届节。蕃中则驰马盛肥。
苏安恒 第 6b 页
九牧作贡。天下则敛赋繁重。以臣言之。此巳不胜其弊。况
又闻陛下纵逸谗慝。禁锢善良。倘刑罚失中。则遐迩生变。
臣恐四夷因之。即窥觇得失。以为边郡之患。百姓因之。即
聚结义兵。以除君侧之恶。复恐逐鹿之党。叩关而至。乱阶
之徒。从中相应。争锋于朱雀门内。问鼎于大明殿前。陛下
将何事以谢之。复何方以御之。臣今为陛下计。安百姓之
心者。莫若收雷电之威。解元忠之网。复其爵位。君臣如初。
则天下幸甚。陛下好生恶杀。纵不能斩佞臣头以塞人望。
臣请夺其荣宠。剪其羽翼。无使权柄在手。骄横日滋。专国
苏安恒 第 7a 页
倍于穰侯。回天过于左悹。则社稷危矣。惟陛下图之。臣虽
微贱。天性愚直。未曾谒王侯将相。亦不识元忠易之之面。
岂此可亲而彼可疏。但恐谗邪长而忠臣绝。伏惟陛下暂
回天鉴。察臣此心。即微臣朝得志行。夕死无恨。

* 于知微

知微字辨机。太仆少卿立政子。永徽元年以门荫补宏文
生。三年擢进士第。释褐授太子内坊丞。迁秘书郎。累官太
子左庶子太仆少卿。封东海郡侯。除[兖]州都督。景云二年
进封公。检校鸿胪少卿。太极二年卒。

苏安恒 第 7b 页

** 明堂令于大猷碑

粤以天子制爵禄。诸侯掌邦畿。五十里之国者(阙十一字)十有
一。盖所以设方伯。置令长。彊理宇宙。宰制偫庶者矣。故汝
南国之心腹。河东郡之股肱。非贤勿居。惟材是寄。大则曳
青缟而纡银印。小则绾墨绶而佩铜章。是以(阙一字)宰(阙一
字)城皇汉则以南台御史俾居(阙一字)邑大晋则以东宫(阙
一字)人故能齐其政而不失其宜。修其教而不易其俗者。
其惟明堂县令东海于公乎。公讳大猷。字徽本。东海郯人。
(阙三字)遂寓家雍州。今高(阙二字)也。(阙二字)(阙一字)之命官开
国。侯
苏安恒 第 8a 页
伯之保姓受氏。祚(阙一字)则周公之允。邘韩则武王之穆。金
章建国。里中大丞相之门。玉帐(阙一字)家。阃外列将军之戟。
曾祖宣道。随内史舍人左卫率成安县开国子。皇朝赠使
持节都督凉肃甘[:#AS-9376:●]沙五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谥曰献。徐
邈以东州儒素。刘超则西省人伦。表(阙二字)而警彤闱。执虎
符而飞(阙三字)德降表坟之赠。优贤崇告第之仪。祖志宁。礼
部尚书侍中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傅太师上柱国燕国公。
赠使持节都督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
曰定。皂裾琼佩。北斗喉舌之司。绛服金蝉。西掖股肱之寄。
苏安恒 第 8b 页
剑履上殿。方崇重傅之恩。羽葆盖车。式备尊师之礼。凤扆
推其献纳。龙楼(阙一字)(阙二字)父立政。尚书吏部郎中国子
司业太子率更令渠虢二州刺史太仆少卿上护军仙台
侍女礼阁郎官。摄斋槐肆之前。曳组桂山之下。郗超以蕃
伯之望。职总(阙一字)河。马防以(阙一字)公之材。荣参象海。公丹
山凤下。沧溟鲲化。明珠则径寸为宝。白璧则盈尺称珍。小
年识五方之书。大成通九经之义。嬉戏则以诗书礼乐。造
次则以孝友谦冲。显庆三年解褐左千牛备身。材推令德。
士选良家。青璅晨严。赤墀近侍。缘坐左迁梓州参军事。谴
苏安恒 第 9a 页
即谪居。咎非投俾。郗嘉宾之卓荦高隽。见(阙一字)公军。袁彦
道之俶傥不羁。言归柏府。转桂州都督府功曹参军。境接
鸢溪。载洽升龙之誉。地邻鲸海。几沦栖凤之材。文明元年
选授苏州司兵参军。东里藩维。恐老荆州从事。南中方镇。
谓屈蛮府参军。属攀号弓剑。遏密金石。锡印章而录旧。膺
玺诰而念劳。垂拱三年敕除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唐
叔剪桐之境。迟尔材(阙三字)分竹之郊。光我藩翰。枌榆之地。
诚为沮洳之川。丰沛之郊。何必芒砀之泽。帝乡推其善价。
公府义其良图。恶少迁佩犊之风。流俗渐驱鸡之化。永昌
苏安恒 第 9b 页
元年授洛州(阙二字)参军。向雄佐镇西之府。毛玠处平南之
军。太守范滂。主诺之声猷自远。功曹岑晊。坐啸之风裁独
高。制授朝散大夫。馀如故。寻加朝请大夫。行(阙一字)州(阙一
字)官县令。荣曜朱绂。材光紫诰。蒋公炎岂千石之器。而委
割鸡。庞士元非百里之材。方思展骥。制除德州司马。又迁
汾州长史。一冠介帻。二职彤襜。历从事之班。居(阙二字)之(阙
一字)形色安于席地。神意见乎屏(阙一字)不挠于危。无负于
物。圣历元年除使持节随州诸军事随州刺史。田叔以壮
勇而刺三河。王尊以忠贞而驱九折。分行(阙二字)朱明以刺
强宗。

苏安恒 第 10a 页

独坐州镇。元英而按豪族。圣历二年制除雍州明堂县令。
黄图帝国。黑水神皋。地即京都。人多杰暴。信阳侯之门客。
尚在必诛。宁平主之家僮。犹(阙三字)威信表西门之化。惠爱
奉东里之风。抑挫右姓。诛(阙二字)猾。灾蝗宛转。由去督邮。义
鸟归飞。为驯童子。推诚而理。则人不忍欺。宿讼无冤。则吏
维仰德。加以笙簧六籍。箧笥五经。三寸弱毫。回鸾拂羽。四(
阙一字)油素。缟凤和鸣。眷眷吏人。预轸去思之恋。依依故老。
每哥来晚之谣。悲夫。安仁七旬。不遇箱中之术。桓侯五日。(
苏安恒 第 10b 页
阙一字)闻壁上之行。以圣历三年七月十日。终于万年县常
乐里之私第。春秋五十七。黄发攀辀。心伤折石之痛。元髫
恋[:#AS-FEEF:●]
[:#AS-FBED:●]匹。睑盈埋玉之悲。公剑
号纯钩。珍称(阙一字)炎。仪表(阙二字)风神壮勇。黄金必弃。每见
挥锄。赤仄无留。恒持挂树。总角之岁。隐幔骇而不惊。佩觿
之年。(阙一字)衣去而无愠。一日千里。四代五公。忠孝足以光
时。能贤足以轨物。夫人荥阳郑氏。父(阙一字)矩雍州富平县
令。魏赵郡李氏外(阙二字)都公(阙二字)(阙一字)服尚书(阙一字)
蕙问都(阙一字)兰仪婉淑。女训芬乎奉廿[:#AS-FBEC:●]帚。母师光乎主
馈。即以其年岁次庚子十一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戌。合葬
于雍州三原县万寿乡(阙一字)坳之先
苏安恒 第 11a 页
茔。礼也。兄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使持节都督[兖]
州诸军事[兖]州刺史辨机。鲤庭礼乐。鹓序梓。摇山入辅。擢
彼正人。外台出(阙一字)慰兹偫庶。鹡鸰怀断。(阙一字)摧金玉之
心。鸿雁悲鸣。若洒琼[瑰]之(阙一字)嗟乎。八龙长逝。三虎永怀。
庶振家声。思光祖德。南阳陌上。爰标构石之坟。京兆阡傍。
俾建生金之碣。其词曰。

浩浩洪源。(阙三字)(阙二字)朱轮。翻飞紫盖。锡爵分茅。命官食
采。邘韩之穆。里闾其大。(其一)傅相继业。公侯踵武。气雄家邦。
荣曜区宇。人之领袖。物之规矩。(阙四字)量(阙二字)公辅(其阙一
苏安恒 第 11b 页
二字)明俊德。丕承宠光。风仪礌落。天骨昂藏。家(阙一字)之盛。
门户之纲。袭兹圭组。侍彼岩廓。(其三)铜陵之东。珠崖之北。姑
苏台下。晏温鼎侧。嚣然令望。伟哉高(阙一字)端委佐兹。刑清
讼息。(其阙一四字)以师友。贤哉主吏。联翩化鹤。徘徊展骥。球琳
之宝。瑚琏之器。白日既披。青云自致。(其五)汉东旧国。随有大
名。关西列郡。秦称上京。(阙一字)有良翰。宰(阙三字)教渐(阙二字)
(阙一字)城。(其六)秩秩德音。凛凛风格。山灵固(阙一字)河神是迫。
手荅笺书。心明糺擿。虫螟感化。犬牙移陌。(其七)佥言惠爱。帝
曰允谐。剧(阙一字)
[:#AS-81BC:⿱冖小]
(阙一字)繁俗(阙一字)怀。祥鸾翙翙。鸣凤喈喈。(阙四字)

苏安恒 第 12a 页
玉树(阙一字)埋。(其入)衣冠道谢。衮职谁补。(阙三字)䫻风悲。苍茫雾
苦。寂寂兮荒隧。幽幽兮后土。石椁掩兮千年。金声振兮万
古。(其九)

* 魏知古

知古。深州陆泽人。举进士。长安中历迁凤阁舍人卫尉少
卿。神龙初擢拜吏部侍郎。授晋州刺史。睿宗景云二年迁
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天二年累封梁国公。
知吏部尚书。开元二年改紫微令。除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三年卒。年六十九。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苏安恒 第 12b 页

** 荅张九龄贺西幸延期表

省表具知。朕初闻三辅之閒。今岁善熟。朕缘陵寝。诚欲西
幸。然积累虚年。乍得小稔。即又聚食。心所重难。傥夏麦不
登。未免匮乏。百姓不足。君孰与安。所以再三痛怀。欲去不
忍。至于宫苑所乐。气候非宜。苟得人安。终不以此为念。卿
可宣前旨。更俟后期。所请遍示朝列及宣付史官。亦岂烦
也。任卿等自商量。

** 谏造金仙玉真观疏

臣闻谷梁传曰。古之君人者。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力。

苏安恒 第 13a 页

则功筑罕。人勤于财。则贡赋少。人勤于食。则百事废。书曰。
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礼曰。季夏
之月。树木方盛。无有斩伐。不可兴土功以妨农。又曰。季夏
行冬令。则风寒不时。语曰。修已以安百姓。此皆兴化立理
之教。为政养人之本也。今陛下为公主造观。将树功德以
祈福佑。但两观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
老携幼。投窜无所。发剔椽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
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偫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
苏安恒 第 13b 页
母。欲何以安之。且国有册。君举必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
右史书之。是以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如是。则君之所举。
可不慎欤。微臣备位谏诤。兼秉史笔。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臣愚必以为不可。伏愿俯顺人欲。仰稽天意。降德音。下明
策。速罢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 又谏营道观疏

臣闻人以君为天。君以人为本。人安则政理。本固则邦宁。
自陛下戡剪凶逆。君临宝位。苍生喁喁。以谓朝有新政。今
风教颓替。日甚一日。府藏空虚。人力凋敝。营作不息。官员
日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等官。仅至二千馀人。太府之布
苏安恒 第 14a 页
帛以殚。太仓之米粟不支。又金仙玉真等观。造作咸非急
务。臣先请奏停。竟亦未止。今岁前水后旱。五谷不熟。若至
来春。必甚饥馑。陛下为人父母。欲何方以赈恤。疗饥拯溺。
须及其时。又突厥于中国为患。其来自久。其人本无礼义。
焉有诚信。今虽遣使来请结婚。恐豺狼之心。首鼠何定。弱
则顺伏。强则骄逆。属草衰月满。弓劲马肥。乘中国饥虚。在
和亲际会。窥犯亭鄣。国家何以防之。臣所论者。事甚急切。
伏愿特垂详察。

** 报吐番宰相坌达延书

苏安恒 第 14b 页

承屯聚兵马。初不知者。颇亦为疑。但以彼国君臣。素敦信
义。况立盟誓。又结婚姻。悠悠之谈。复何足信。若见利忘义。
破亲负约。神道不远。何以逃殃。自见来书。果符意揣。两国
和好。百姓安宁。永绝边衅。岂非好事。所论分界。先有盟书。
今奉敕令左散骑常侍解琬往河源。与公平章。解琬国之
重臣。素有德行。言无二诺。众所共推。昔尝充使西安。备谙
彼之境土。今遣将命。实惟命焉。

* 祝钦明

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举明经。永淳天授閒又中英才
苏安恒 第 15a 页
杰出业奥六经等科。拜著作郎。长安初累迁太子率更令
兼崇文馆学士。进太子少保。中宗立。擢拜国子祭酒同中
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历刑礼二部尚书兼修国
史。累封鲁国公。景龙三年。中宗将祀南郊。钦明希旨言皇
后当助祭。于是韦后为亚献。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论
其事。左授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

** 皇后南郊助祭议

谨按周礼。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庙曰享。大宗伯职曰。祀
大神。祭大祇。享大鬼。理其大礼。若王有故不预。则摄位。凡
苏安恒 第 15b 页
大祭祀。王后不预。则摄而荐彻豆笾。又追师职。掌王后之
首服。以待祭祀。又内司服职。掌王后之六服。凡祭祀。供后
之衣服。又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据此
诸文。即皇后合助皇帝祀天神祭地祇明矣。故郑元注内
司服云。阙狄。皇后助王祭偫小祀之服。然则小祀尚助王
祭。中大推理可知。阙狄之上。犹有两服。第一袆衣。第二摇
狄。第三阙狄。此三狄皆助祭之服。阙狄即助祭小祀。即知
摇狄助祭中祀。袆衣助祭大祀。郑举一隅。故不委说。惟祭
宗庙。周礼王有两服。先王衮冕。先公鷩冕。郑元因此以后
苏安恒 第 16a 页
助祭宗庙。亦分两服。云袆衣助祭先王。摇狄助祭先公。不
言助祭天地社稷。自宜三隅而反。且周礼正文。凡祭王后
不预。既不专言宗庙。即知兼祀天地。故云凡也。又春秋外
传云。禘郊之事。天子亲射其牲。王后亲舂其粢。故代妇职
但云诏王后之礼事。不主言宗庙也。若专主宗庙者。则内
宗外宗职皆言掌宗庙之祭祀。此皆礼文分明。不合疑惑。
旧说以天子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所以祀天于南郊。祭地
于北郊。朝日于东门之外。以昭事神训人事。君必躬亲以
礼之。有故然后使摄。此其义也。又礼记祭统曰。夫祭也者。
苏安恒 第 16b 页
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内外之官也。官备则具备。又哀公问
于孔子曰。冕而亲迎。不巳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
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
谓巳重焉。又汉书郊祀志云。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
地。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义也。
据此诸文。即知皇后合助祭望。请别修助祭仪注同进。

** 详定博士等七庙议

博士三人。自分两议。张齐贤以景帝始封为唐宗太祖。不
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臣
苏安恒 第 17a 页
等商议。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

** 建太社议

周颂载芟篇叙曰。春藉田而祈社稷也。礼记。天子为藉千
亩。诸侯为藉百亩。即此缘有藉田。自为立社。王社侯社。因
此有名。卿大夫以下无藉田。所以成偫置社。藉田坛祭。止
是王社。往者直云藉田。近日改名先农之祭。不知王社根
本。魏世妄设三牢。偫说纷纷。乍毁乍立。晋氏徒云省费。不
知仍在藉田。千亩共迷。其日固久。不详经典。致此諠哗。今
者创立社稷。理宜正名典故。请改仪注及式。将先农以为
苏安恒 第 17b 页
帝社。使人听不惑。古义具存。移前代之末学。表当今之准
绳。岂不美欤。

** 社稷议

藉田之祭。本是王社。承前若祠先农。共是勾龙后稷。烈山
之子。亦谓之农。周弃继之。皆祀为稷。共工之子。后土主名。
汤既胜夏。欲迁不可。社稷主祭。惟此二神。祭法所载。祀典
皆存。自黄帝以下。羲农二皇。不列常祀。岂有社稷之祭。上
取炎皇。正经典籍。曾无此语。肤浅诸儒。妄为曲说。借如蜡
主先啬。郑元云。若神农。徒见易之揉木。即云若神农耳。如
苏安恒 第 18a 页
其远推邃古。磨蜃在神农前。将为先啬。有何不可。此郑之
谬妄。不寻祭法根源。后儒守株。即以为定。始立社稷祈报。
惟祭共工烈山。神农未报大功。何不远取祈报。即明三皇
以上。朴略洪荒。帝王之道。无取为教。魏秦静者。又何知社
稷先农。妄分为二。且六宗之义。先儒犹且纷然。六神之言。
秦静凭何分析。习俗迷谬。殊不可依。岂有一藉田中。置四
坛墠。先农王社。同贯异名。固是一种。后稷勾龙。更无二道。
同途分祭。四牢徒费。岂是尔爱其羊。又言汉祀禹神。此义
更殊未得。若将禹平水土。其功大于勾龙。成汤革夏社时。
苏安恒 第 18b 页
何不替勾龙之祀。周弃既将易祀。夏禹岂可独遗。汉德不
逮殷汤。祀禹无乃为谄。后王更无遵用。明其一时谬僻。礼
官今欲效僻张禹。无乃迂乎。前以王社没于先农。欲依祀
典正号。今乃更加两祀。亦恐乖谬增多。退传礼官。更加详
度。具依经训。勿据俗儒。

* 贾虚已

虚已。神龙时官左拾遗。

** 谏封后族疏

臣闻孔子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其非李氏而王。自古
苏安恒 第 19a 页
盟书所弃。今陛下创制谋始。垂范将来。为皇王之令图。子
孙之明镜。匡复未几。后族有私。臣虽庸愚。尚知不可。史官
执。必是直书。今万姓禹然。闻一善令。莫不途歌里颂。延颈
向风。欣然慕化。日恐不及。陛下柰何行私惠。使樵夫议之。
而先朝赠太原王。殷鉴不远。同云生于肤寸。寻木起于蘖
栽。诚可惜也。如涣汗巳行。惮改成命。臣望请皇后抗表固
辞。使天下知宏让之风。彤管著冲谦之德。是则巍巍圣鉴。
无得而称。


苏安恒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