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一九
卷二一九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十九

卷二一九 第 1a 页
 崔融(三)

** 为裴尚书慰山陵事毕上表

臣某等言。自遏密缠悲。山陵启卜。陛下情深撤帐。恋切游
冠。至于卤簿吉凶。途程日月。莫不亲垂睿旨。显发宸衷。由
是川后竞驰。山祇荐委。云物澄霁。景气清和。灵骖电转。非
因下人之力。神辇风行。自有上天之助。山河道路。曾不艰
虞。木石犬马。咸当感悦。岂非大孝所洽。通于神明。至圣所
宏。动于天地者矣。伏以某日吉辰。永安神寝。郊原四合。门
阙九重。傍奉园林。近瞻京邑。元宫一閟。紫禁长辞。万国同
卷二一九 第 1b 页
轨。五情分裂。伏惟皇太后陛下哀慕永往。圣怀难居。臣等
早侍轩墀。谬沾簪履。攀龙不及。顾慕轩辕之台。耘鸟相惊。
屏营会稽之野。限以归从。末由诣阙。无任悲感之至。谨遣
某奉表以闻。

** 为韦将军请上礼食表

臣某言。臣闻坤德承天。所以曲成万类。阴灵配日。所以兼
烛四方。故妫水佐虞。涂山翼夏。殷之兴也。有莘光其业。姬
之盛也。太姒赞其功。用能家道以正。国风兹始。伏惟陛下
卷二一九 第 2a 页
睿知神武。文思聪明。光复丕基。惟新宝运。包混元而建极。
体造化而开阶。流形日用而不知。含气风从而自乐。皇后
坤维发祉。轩宫正位。黄云不散。白气常流。玉玺载怀。椒涂
以峻。洛书畴能谕其懿。河图不足纪其灵。外理克和。内德
惟茂。臣滥逢明圣。忝当姻戚。荣宠被于门庭。光耀生于道
路。西京六族。在昔何优。东国七家。方今未重。鱼鳖咸若。在
品物而同欢。鸟兽率舞。顾微臣而倍跃。臣闻饮食之礼。圣
贤所贵。以奉君人。以亲宗族。敢因斯义。辄罄丹诚。伏望时
降特恩。听臣上礼。虽玉饔珍味。固无假于献芹。而臣下微
卷二一九 第 2b 页
心。寔有同于倾藿。瞻言抃踊。伏伫矜遂。无任悃款踊跃之
至。谨奉表陈情以闻。伏听敕旨。

** 请停读时令表

臣伏见去年元日。明堂受朝读时令。谨按读时令。自魏晋
巳来。创有此礼。每岁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
令。帝升御座。各服五时之色。尚书令已下就位。尚书三公
即奉时令就位伏读。凡五时皆如之。所以祗迓天和。至宋
朝亦行斯礼。此后寻废。迄至国初。但存读令之文。亦不行
其事。自陛下御极。创建明堂。旧典缺本。莫不补辑。每至元
卷二一九 第 3a 页
日。受朝布政。因以时令之礼。附于元日行之。今布政等礼
已停。不合更读时令。所司因循。去年元日尚读。有乖古典。
事须停废。臣谨与鸾台凤阁考古详议。巳停读讫。不敢不
奏。

** 为宗监请停政事表

臣楚客言。臣闻古之圣君。慎择贤佐。故轩辕得力牧而为
五帝先。夏后得咎繇而为三王祖。殷之盛也。伊尹格于皇
天。姬之隆也。虢叔闻于上帝。斯皆应风云之会。依日月之
光。社稷系以兴衰。时政由其轻重。粤若大周之有国也。天
卷二一九 第 3b 页
策金轮圣神皇帝提封千里。光宅四天。道化淳醲。神功静
默。虽尧年无事。久闻童子之谣。而汉家用人。或取匈奴之
笑。臣某中谢。臣疲骖强策。卒无行地之功。决羽曾飞。终䍐
冲天之望。今臣经术浅短。才能朴略。言不足以补世。行不
足以励时。徒以枝叶微姻。葭莩末属。遂得拔擢泥滓。骞翥
云霄。食君厚禄。不能有所输报。受君殊宠。不能有所发明。
茫然政途。妨此贤路。外惭众口。内愧诸心。朝廷亦何异舍
陆而泛舟。胶柱而调瑟。当域中之有道。岂天下之无人。尝
深鼎覆之忧。每切鼓妖之惧。臣之恳恳。非欲自保其身。臣
卷二一九 第 4a 页
之区区。切虑上尘于国。今者契丹大剿。默啜自来。六合大
同。四方向化。加以朔旦冬至。鼎命维新。五星若连珠。二曜
如合璧。谓宜退不肖。进贤良。与天同休。与人更始。又闻管
夷吾有言曰。德义未明于朝。而使居尊位者。则良臣不进
也。功力未见于国。而令处重禄者。则劳臣不劝也。臣有何
德而居之。臣有何功而处之。臣虽至愚。敢忘先诫。伏乞陛
下察匹夫之志。思仲父之言。坦至公之方。宏灭私之道。羊
叔子之辞开府。臣事君以忠。庾元规之让中书。君使臣以
礼。博求于众。广听于人。停臣检校夏官。辍臣平章政事。臣
卷二一九 第 4b 页
得避位清切。待罪上方。罄竭单诚。庶几或济。伏惟陛下容
纳纤陋。鉴揆愚蒙。使周勃无浃背之惭。虞邱有退身之地。
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无任悃款屏营之至。谨诣阙奉
表陈情以闻云云。

** 为温给事请致仕归侍表

臣某言。臣以凡薄。幸承基荫。一沾官侣。三十馀年。为子未
能报鞠育之恩。为臣未能荅生成之惠。公私腼冒。夙夜惊
惶。久欲退奉家园。以避贤路。直以犬马识恋。木石感恩。犹
希罄竭。未即陈叫。今臣母虞国夫人妾卢氏。行年八十。志
卷二一九 第 5a 页
力衰谢。体气虚羸。先苦胝癖。近微风[:#AS-FE5D:●]
[:#AS-FBEC:●]。委卧床枕。[绵]历岁时。扶
人不行。加帛不暖。比者西京有宅。老母在堂。臣以留司之
馀。尚接和颜之半。自忝膺皇眷。祗命神都。子奉局而莫从。
母倚闾而空切。加以门衰祚薄。长兄早世。昏定晨省。惟臣
一身。但臣之所以奉檄载驰。释巾从务。贪荣徇禄。惟迫于
甘旨。浅知薄能。岂期于闻达。伏惟皇太后陛下天地容纳。
云雨沾被。录臣勋旧。赐臣邱山。臣虽小人。岂忘大德。然以
圣人在上。孝理天下。整齐风俗。砥砺名教。臣纵不才。其如
礼法何。臣虽无识。其若朝廷何。无任丹血勤恳之诚。谨冒
卷二一九 第 5b 页
死诣阙。请罢官归养。奉表以闻。方违轩扆。伏纸惶恋云云。

** 为王起避讳辞澧阳县令表

臣某言。臣伏奉恩旨。授臣澧阳县令。臣才疏艺薄。植此无
庸。命偶时来。遘兹多幸。逢上圣之初劫。参太平之末位。槐
檀骤徙。亟游铨馆之门。草芥何为。忽枉槱薪之绂。召见于
赤墀之下。垂恩于紫霄之上。岂徒任好之魄。忽上于钧天。
固亦阚泽之名。遂升于飞日。仰殊私而载惕。顾匪服而增
惭。虽刬迹都畿。永无阙庭之望。然委心蓬艾。长怀雨露之
卷二一九 第 6a 页
仁。幸欣就日之明。敢惮乘流之远。但以州县之号。与臣亡
父讳同。迫切私情。不获遄赴。伏乞天慈永锡。圣造曲成。宏
以孝理之风。慜其心瞿之日。使得策名他职。陈力异邦。则
地义天经。实奖于名教。糜躯粉骨。岂酬于鸿恩。无任恳迫
之至。谨昧死陈表以闻。

** 谏税关市疏

伏见有司请税关市事条。不限工商。但是行人尽税者。臣
谨按周礼九赋。其七曰关市之赋。窃惟市纵繁巧。关通末
游。欲令此徒止抑。所以咸增赋税。臣谨商度今古。料量家
卷二一九 第 6b 页
国。窃将为不可税。谨件事迹如左。伏惟圣旨择焉。往古之
时。淳朴未散。公田藉而不税。关防讥而不征。中代已来。浇
风骤进。桑麻疲弊。稼穑辛勤。于是各徇通财。争趋作巧。求
径捷之欲速。忘岁计之无馀。遂使田莱日荒。仓廪不积。蚕
织休废。弊缊阙如。饥寒猥臻。乱离斯瘼。先王惩其若此。所
以变古随时。依本者恒科。占末者增税。夫关市之税者。谓
市及国门关门者也。惟敛出入之商贾。不税来往之行人。
今若不论商人。通取诸色。事不师古。法乃任情。悠悠末代。
于何瞻仰。济济盛朝。自取嗤笑。虽欲宪章姬典。乃是违背
卷二一九 第 7a 页
周官。臣知其不可者一也。臣谨按易系称。庖牺氏没。神农
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班志亦云。财者。帝王聚人守位。养成偫生。奉顺天德。
理国安人之本也。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
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
事。四人陈力就职。然则四人各业久矣。今后安得动而摇
之。萧何有云。人情一定。不可复动。班固又云。曹参相齐。齐
国安集。大称贤相。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
扰也。后相曰。理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
卷二一九 第 7b 页
并容也。今若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夫狱市兼
受善恶。若穷极奸人。无所容窜。久且为乱。秦人极刑而天
下叛。孝武峻法而刑狱繁。此其效也。老子曰。我无为而人
自化。我好静而人自正。参欲以道化其本。不欲扰其末。臣
知其不可者二也。四海之广。九州之杂。关必据险路。市必
凭要津。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偫。喑
呜则弯弓。睚眦则挺剑。少有失意。且犹如此。一朝变法。定
是相惊。乘兹困穷。或致骚动。便恐南走越。北走胡。非惟流
迸齐人。亦自扰乱殊俗。又如边徼之地。寇贼为邻。兴胡之
卷二一九 第 8a 页
旅。岁月相继。傥因科赋。致有猜疑。一从散亡。何以制禁。求
利虽切。为害方深。而有司上言。不识大体。徒欲益帑藏。助
军国。殊不知军国益扰。帑藏逾空。臣知其不可者三也。孟
轲又云。古之为关也。将以禦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今
行者皆税。本末同流。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蜀汉。
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宏舸
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今若江津河口。置铺
纳税。纳税则检覆。检覆则迟留。此津才过。彼铺复止。非惟
国家税钱。更遭主司僦赂。船有大小。载有多少。量物而税。
卷二一九 第 8b 页
触途淹久。统论一日之中。未过十分之一。因此拥滞。必致
吁嗟。一朝失利。则万商废业。万商废业。则人不聊生。其閒
或有轻訬任侠之徒。斩龙刺蛟之党。鄱阳暴谑之客。富平
悍壮之夫。居则藏镪。出便竦剑。加之以重税。因之以威胁。
一旦兽穷则搏。鸟穷则攫。执事者复何以安之哉。臣知其
不可者四也。五帝之初。不可详矣。三王之后。厥有著云。秦
汉相承。典章大备。至如关市之税。史籍有文。秦政以雄图
武力。舍之而不用也。汉武以霸略英才。去之而勿取也。何
则。关为禦暴之所。市为聚人之地。税市则人散。税关则暴
卷二一九 第 9a 页
兴。暴兴则起异图。人散则怀不轨。夫人情莫不背善而乐
祸。易动而难安。一市不安。则天下之市必摇矣。一关不安。
则天下之关必动矣。况浇风久扇。变法为难。徒欲禁末流。
规小利。岂知失元默。乱大伦。魏晋眇小。齐隋龌龊。亦所不
行斯道者也。臣知其不可者五也。今之所以税关市者何
也。岂不以国用不足。边寇为虞。一行斯术。冀有殷赡然也。
微臣敢借前箸以筹之。伏惟陛下当圣朝。御元箓。沈璧于
洛。刻石于嵩。铸九(一作宝)鼎以穷奸。坐明堂而布政。神化广
洽。至德潜通。东夷暂惊。应时平殄。南蛮才动。计日归降。西
卷二一九 第 9b 页
域五十馀国。广轮一万馀里。城堡清夷。亭堠静谧。比为患
者。惟苦二蕃。今吐蕃请命。边事不起。即日虽尚屯兵。久后
终成弛柝。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征役
日已省矣。繁费日已稀矣。然犹下明制。遵太朴。爱人力。惜
人财。王侯旧封。主新礼。所有支科。咸令减削。此陛下以躬
率先。尧舜之用心也。且关中河北。水旱数年。诸处逃亡。今
始安辑。倘加重税。或虑相惊。况承平岁积。薄赋日久。俗荷
深恩。人知自乐。卒有变法。必多生怨。生怨则惊扰。惊扰则
不安。中既不安。外何能禦。文子曰。帝王富其人。霸王富
卷二一九 第 10a 页
其地。理国若不足。乱国若有馀。古人有言。帝王藏于天下。
诸侯藏于百姓。农夫藏于庾。商贾藏于箧。惟陛下详之。必
若师兴有费。国储多窘。即请倍算商客。加敛平人。如此。则
国保富强。人免忧惧。天下幸甚。臣知其不可者六也。陛下
留神系表。属想政源。冒兹炎炽。早朝宴坐。一日二日。机务
不遗。先天后天。虚心密应。时政得失。小子何知。率陈瞽辞。
伏纸惶怖。

** 吏部兵部选人议

议曰。太极生而两仪见。圣人作而万物睹。仰以观法于天。
卷二一九 第 10b 页
夫君人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
以天下之力动。故号令能究。而臣情得上闻。八千年之初。
不可得而详矣。夫二十四气之后。请搉扬而陈之。轩辕氏
之立议明台。斯所以上官于贤也。陶唐氏之清问衢室。斯
所以下听于人也。以大舜之德也。而有告善之旌。以大禹
之功也。而有欲谏之鼓。然则三皇垂策而下济。五帝击手
而上行。唐虞按辔而光宅。禹汤驱驰而奄甸。虽步骤之道
不同。而启沃之情一贯。可不务乎。今天皇垂衣裳。负黼扆。
独得千年之景运。犹惧一物之未安。发德音。采舆议。忧选
卷二一九 第 11a 页
司之或爽。虑考绩之弗明。此天皇尧舜之用心也。有司伏
奉明旨。以吏部兵部选人。每年万人已上。及其铨量。十放
六七。疲于来往。虚费资粮者。愚臣敢不悉以陈之。夫唐虞
稽古。建官惟百。举八才。命四子。上有以明其化。下有以晏
其风。康戈[:#AS-FBEE:●]口之歌。于是乎出。郁乎之德。于此自兴。夏商
倍之。亦克用乂。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自周道无章。秦原竞
逐。张官设府。班员积于书。选众举才。受垂(疑)一于典宪。降
及汉魏。下逮周隋。岂其然欤。无闻焉尔。皇家再造区夏。重
张宸极。四神骤雨而来游。五圣奔星而下降。礼明乐备。天
卷二一九 第 11b 页
平地成。八百馀国之君长。袭宾廷之冠带。七十二代之帝
王。仰仙闾之轨躅。量其土宇。固可顿竖亥而迷大章。算其
臣人。固已詟容成而惊隶首。室多忠信。家尽孝慈。老夫不
知帝力。童子羞称霸道。文也武也。左之右之。实蕃有徒。不
可胜既。出门无咎。适显于明时。比屋可封。何惊于圣俗。诚
望博谋俊德。敷求哲人。两曹妙选。三官备设。然后收其杞
梓。搴其萧稂。其有状犯赃私。罪当惩贬。案覆已定。景迹具
存者。此等既未合得官。远来徒为劳费。伏望许同选例。限
以岁年。诸色入流。每年参选。资品未著。伎艺未工。此等自

卷二一九 第 12a 页
未合得官。情愿更加修习。伏望许同选例。录以选劳。关外
诸州。道里迢递。河洛之邑。天地所中。伏望诏东西二曹。两
都分。留放既毕。同赴京师。选人每年长名。常至正月半后。
伏望速加铨。促以程期。夫然。有署者不来。无德者不至。来
者就而之。至者速而遣之。因其物情。亦何疲于来往。顺其
人欲。亦何费于资粮。入官考绩。先凭善最。比来乃有不论
德行。惟据功夫。奖劝之道。未为折衷者。愚臣敢不明目以
论之。书不云乎。三考黜陟。唐帝虞帝之遗烈灿焉。礼有之
矣。百官会计。文王武王之彝典存焉。京房进课式之言。汉
卷二一九 第 12b 页
王之所未暇。卢毓苦真伪之杂。魏后竟以施行。尽善之文。
明诏攸在。至如不论德行。惟据功夫者。此由外州郡牧。未
尽得贤。监司长官。时有其滥。褒贬不遵令式。高下随其爱
憎。至公外爽。曲私内结。伏望播告天下。申明旧章。其有德
有行。府寮共推者。虽有公坐小失。重加褒进之。无才无识。
朝廷䍐称者。虽有公事微效。量加抑退之。德行虽不能茂。
因之以勤劳者。亦量加褒进之。然后命绣衣骢马。纠举内
外。随状推科。以情案察。刑兹无赦。令在必行。夫然。德行为
上。功夫次之。折衷之方。庶几此道。微臣等才谢知
卷二一九 第 13a 页
今。学惭半古。海内无事。君子盈朝。天下有道。庶人何议。谨
议。

** 断屠议

议曰。春生秋杀。天之常道。冬狩夏苗。国之大事。豺祭兽。獭
祭鱼。自然之理也。一乾豆。二宾客。不易之义也。上自天子。
下至庶人。莫不挥其鸾刀。烹之鹤鼎。所以充庖。故能幽明
感通。人祇辑睦。万王千帝。殊涂同归。今若禁屠宰。断弋猎。
三驱莫行。一切不许。便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王之善经。
一不可也。且如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
卷二一九 第 13b 页
斋。一朝禁止。百姓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二不可也。加
有贫贱之流。刲割为事。家业倘失。性命不全。虽复日戮一
人。终虑未能总绝。但益恐吓。惟长奸欺。外有断屠之名。内
诚鼓刀者众。势利依倚。请托纷纷。三不可也。虽好生恶杀。
是君子之小心。(一作恩)而考古会今。非国家之大体。但使顺
月令。奉天经。造次合礼仪。从容中刑典。自然人得其性。物
遂其生。何必改革。方为尽善。伏惟圣主采择。谨议。

** 拔四镇议

议曰。北狄之为中国患者久哉。唐虞以上为獯鬻。殷周之
卷二一九 第 14a 页
际曰猃狁。西京东国有匈奴冒顿焉。当涂典午有乌丸鲜
卑焉。拓跋世则蠕蠕猖狂。宇文朝则突厥恣睢。斯皆名号
因时而改。种落与运而迁。五帝不能臣。三王不能制。兵连
祸结。无代不有。长策远算。旷古莫闻。夫胡者。北狄之总名
也。其地南接燕赵。北穷沙漠。东接九夷。西界六戎。天性骄
傲。觇伺便隙。鸟飞兽走。草转水移。自言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更相驰突。至今陷溃者。靡岁而宁
焉。汉兴。高皇以百万众窘于平城之下。国人羞之。逮至武
帝。患其如此。赫然发愤。肆志远略。建元中。使张骞始通西
卷二一九 第 14b 页
域。既而列四郡。据两关。以断匈奴右臂。乃复度河湟。筑令
居塞。以绝南羌北交。于是乘障塞。绝亭燧。出长城数千里
矣。于斯时也。承文景元默之后。国用富强。太仓之粟相因。
水衡之钱贯朽。练兵选将。深入穷追。倾府库之财。殚士马
之力。行人使者。岁月亭障。贰师骠骑。首尾关河。饿虎未摧。
其国已耗。馲驼既死。其人亦殄。乃至造皮币。算缗钱。税舟
车。榷酒酤。夫岂不怀。深惟长久之计然也。匈奴于是乎孤
特远窜。羽檄不行焉。始孝武开西域之后。为置使者校尉
领护之。宣元哀平。其道不替。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
卷二一九 第 15a 页
域怨叛。与中国隔绝。并复从属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
命。光武中兴。皆遣使求内属。自建武至于延光。三绝三通。
至唐太宗。方事外讨。复修孝武旧迹。并南山至于葱岭为
府镇。烟火相望焉。其在高宗。励精为政。不欲广地。务其安
人。徭戍繁数。用度减耗。复命有司拔四镇。其后吐蕃果骄。
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无不降下。遂长驱东向。踰
高昌壁。历车师庭。侵常乐县界。断莫贺延碛。以临我燉煌。
伏赖主上神鉴通幽。冲机测远。下严霜之令。兴时雨之兵。
乃命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阎温
卷二一九 第 15b 页
古为副问罪焉。时也先命兰州刺史行军司马宋师将料
敌徒。倍道据碛。贼逢有备。一战而走。我师追蹑。至于焉耆。
粮道不继而止。竟亦无功。朝廷以畏懦有刑。流待价于琼
州。弃温古于秦州。放弃二罪。而诸将咸肃。至王孝杰而四
镇复焉。今若拔之。是弃已成之功。忘久安之策。小慈者大
慈之贼。前事者后事之师。柰何不图也。四镇无守。则狂胡
益赡。必兵加西域。诸蕃气羸。恐不能当长蛇之口。西域既
动。自然威临南羌。南羌乐祸。必以封豕助虐。蛇豕交连。则
河西危。河西危。则不得救。况复边境守禦之具未整。内
卷二一九 第 16a 页
郡武卫之备未精。方须命将出师。兴役动众。向之所得。今
之所失。向之所劳。今之所逸。可不谓然乎。而议者但忧其
劳费。念其远征。曾不知其蹙国减土。春秋所讥。杜渐防萌。
安危之计。夫南羌者。请试言之。往孝武皇帝筑令居时。偫
羌盟约。与匈奴合兵至十馀万。共围枹䍐。遣李息为击平
之。是则羌胡同恶。有自来矣。遽而依西海盐池左右。汉遂
因山为塞。河西地空。稍徙民以居之。至宣帝时。先零种豪
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为畜牧。将军赵充国以为
不可。后羌因缘前言。遂度湟水。郡县不能禁。乃遣充国与
卷二一九 第 16b 页
诸将击平之。是则愿牧绐言。非止于今年耳。且汉之匈奴。
曷若今之默啜。今之勃律。孰与汉之南羌。顷者若兵稍迟
留。贼先据要害。则河西四郡。已非国家之有。今复安得而
拔之乎。何谓非国家之有。但莫贺延大碛者。伊州在其北。
沙州在其南。延袤向二千里。中閒水草不生焉。每灾。风横
沙。石飞吼。行人昼看朽骨。以知道路。夜视斗柄。以辨方隅。
往往遇驼泉。时时得马酒。而后度焉。盖驼马死者十四五。
人畜疲极。若北有强寇。则难以度碛。汉兵难度碛北。伊西
延安及诸蕃无救。则疲兵不能自振。不能自振。则为贼所
卷二一九 第 17a 页
役属。贼吞之。又得肥饶之马。马肥人逸。汉复焉得悬军深
入乎。有以知通西域之艰难也。碛南有沙[:#AS-9376:●]甘肃四川。并
以南山为限。山南即吐浑及吐蕃部落。贼知汉兵不得度
碛。必踰南山分路而下。碛北贼与突厥通结。相合而前。则
凉州以西。势必危矣。故曰非国家之有。拔之非便。主上以
默啜逆天。置之度外。神武不杀。上仁好生。遂令匍匐请命。
耸踊知耻。中国不闻犬吠之警。边庭不识狼顾之忧。圣人
之用兵也如此。则知启修政而有扈奔。农修德而夙沙至。
禹焚甲而夷人附。舜舞戚而苗民来。为不虚也。贾谊书云。
卷二一九 第 17b 页
周成王问鬻子曰。圣王在上位。使人富且寿。夫富则可为
也。寿不在天乎。对曰。圣王在上位。则天下无军兵之事。则
人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君积于道。吏积于德。人无冻馁。
则免于二死而得二生矣。君积于仁。吏积于爱。则刑罚废。
人无夭阏之诛。则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使人以时。而用
之有节。人无疠疫。则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今圣主在上。
人得四生。禀气流形。孰不幸甚。然为邦之道。安不忘危。汉
时单于上书。愿保塞请罢边备。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
可。东汉时西羌作乱。徵天下兵。赋役无已。司徒崔烈以为
卷二一九 第 18a 页
宜弃凉州。议郎傅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凉州天下
要冲。国家藩卫。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
臂。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仍欲割弃一方
万里之土。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土劲甲坚。因以为乱。
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竟从燮议。今宜日慎一日。虽
休勿休。采侯应不可之言。纳傅燮深虑之议。然后风为号
令。雷为折冲。缮甲兵。思将帅。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
与人合心。善战者不阵。如斯而已矣。拔旧安之四镇。委难
制之两凶。求将来之端。考已然之验。伏念五六。至于再三。
卷二一九 第 18b 页
愚下固陋。知其不可。伏惟朝廷再三察焉。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