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韩凝
韩凝 第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八

韩凝 第 1a 页

* 韩凝

凝。昌黎人。

** 汉齐盖庙碑

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氏。从其谥以称族。自羲
轩法天。洎我唐垂拱。取威定霸。宏弼皇维者。即锡姓封树。
公之先。伯益典司三礼。尚父封公营邱。助化唐虞。扶倾周
汉。爵穷五等。荣冠百工。虽繁华族。莫居其右。公讳盖。字副
世。前汉平帝锡字汉贤。公生为人瑞。殁为人神。神而灵应。
韩凝 第 1b 页
代崇明祀。考史册。薨位之岁阙书。徵谱谍。降神之年无录。
原其图籍建号。取公之锡字而名汉贤神矣。十一代祖周。
谥康公。因避田和篡乱。爰宅于兹。曾祖节。皇怀州刺史。祖
贺。皇左司郎中。考智。皇成帝博士。公五百年膺期。挺生汉
代。神识沈敏。凛肃丰姿。经济之略。夙富于襟怀。翊赞之源。
久明于微旨。节用于内。树德于外。(阙一句)时无与京。伐未萌
之谋。世何能敌。繇是平帝闻之。深嘉其器。累徵释褐。拜宣
议郎。大明为臣之节。素抱匡时之术。肃治明法。敬天畏人。
耿介对问。有任座直言。谏诤犯颜。同朱云折槛。帝念公之
韩凝 第 2a 页
为臣。乃社稷之臣也。乃锡之字。时元始季年。蕃戎猾夏。帝
知公神武名略。又拜北平将军。受律遄征。为民舒福。五申
誓众。定见无穷之勋。三略训兵。决逞必然之捷。桴鼓作气。
果应神机。大溃偫凶。振旅而返。献俘受馘。帝输雁塞之忧。
命爵庸勋。公拜凤池之诏。除幽州刺史。临下简肃。御众详
明。清声独彰。饱闻天听。迁冀州刺史。爰革旧规。维扬新令。
间执私党。斥远奸回。大副宸衷。殊袖丕绩。封险渎侯。累承
涣汗。倍戒骄淫。绝盘游之娱。除[:#AS-897D:⿱⺳卓]弋之物。化源既厚。锡命
愈深。又封关内侯。兼知河北道事。两绾郡符。救旱有随车
韩凝 第 2b 页
之雨。二秉侯印。临边无击柝之声。任弥重转勤。位踰高尤
谨。居禄以德。不其然乎。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公之谓
矣。时属汉之季世。臣莽巨君逆天。肆凶践极。公衔哀之次。
愤气填胸。按剑呼天曰。我先帝朝夕思治。寤寐求贤。子惠
困穷。民服厥命。任我事。效我功。与恶而弃好。非谋。去顺而
效逆。速祸。天监孔明。敢臣伪主。乃于幽冀中分。以济水之
南。深沟峻垒。缮甲兵。具车乘。戈矛林植。雉堞云平。一方民
饮公之惠爱。尚公之忠节。罔不祇若。时伪主令大将军邓
郁帅兵讨攘。公独步戎场。卓然雄略。不恃其险。而恃其德。

韩凝 第 3a 页

进战虎贲争先。退守金汤莫固。大挫勍敌。不[:#AS-8864:⿺克寸]而还。公纯
臣纯孝。冠绝古今。神劳远谋。思复汉业。大勋未集。公薨于
位。冀赵之民。号泣如堵。耕夫释耒。若子产之丧郑邦。童子
不谣。类五羖之亡秦国。会汉室复兴。追谥公号。礼也。有子
五人。咸名掩前哲。克缵鸿业。章帝拜孟子为郎中。仲子左
翊卫大将军。至和顺二帝。徵命诸子。建爵荣位。易曰。天之
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公之一门。克彰二美。顺契
天道。信感人心。美哉轮奂。清庙(阙二字)俨然如(阙一字)二子侍
韩凝 第 3b 页
坐。奉冢祀焉。趋诣者鳞集。皆股栗慑威。祈祷者云臻。俱心
肃生敬。列国之君。粢盛(阙一字)替。民有灾而恩灵必赞。岁若
旱而云雨时兴。德著四维。福流千古。以尔灵感。定霸于兹。
不文于石。奚彰厥美。

* 沈伯仪

伯仪。吴兴人。武后时为太子右谕德。历官祭酒修文馆学
士。

** 郊丘明堂严配议

谨按礼。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
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
韩凝 第 4a 页
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元注云。禘郊
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圆丘。祭上帝于南
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伏寻严配之文。于此
最为详备。虞夏则退颛顼而郊喾。殷人则舍契而郊冥。去
取既差。前后乖次。得礼之序。莫尚于周。禘喾郊稷。不间于
二主。明堂宗祀。始兼于两配。咸以文王武王。父子殊别。文
王为父。上主五帝。武王对父。下配五神。孝经曰。严父莫大
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不言严父武王以配天。则武王虽在明堂。理未齐于
韩凝 第 4b 页
配祭。既称宗祀。义独主于尊严。虽同两祭。终为一主。故孝
经纬曰。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也。必若一神两祭。
便则五祭十祠。荐献频繁。礼亏于数。此则神无二主之道。
礼宗一配之义。窃寻贞观永徽。共遵专配。显庆之后。始创
兼尊。必以顺古而行。实谓从周为美。高祖神尧皇帝请配
圆丘方泽。太宗文武圣皇帝请配南郊北郊。高宗天皇大
帝德迈九皇。功开万宇。制礼作乐。告禅升中。率土共休。普
天同赖。窃维莫大之孝。理当总配五天。谨议。

* 李昭德

韩凝 第 5a 页

昭德。司刑太常伯乾裕子。擢明经。累官御史中丞。如意元
年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以怙权贬钦州南宾
尉。召授监察御史。来俊臣诬以谋逆诛。神龙二年赠御史
大夫。建中三年加赠司空。

** 请建皇嗣疏

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岂有巳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
以亲亲言之。则天皇是陛下夫也。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
正合得天子子孙。为万代计。况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
韩凝 第 5b 页
下。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

* 东方虬

虬。武后朝官左史。

** 尺蠖赋

六气氤氲。四时平分。天道恍忽。是生万物。化而为鸟兮。有
鸣凤之来仪。化而为虫兮。有尺蠖之能屈。原夫蠖之为生
也。不饮不食。非荣非利。无欲进道。处身似智。幸禀天地之
生。亦承云雨之施。哂搏击而争疾。轻[:#AS-9376:●]牙而自致。其勇也。
不怯雷霆之声。其慎也。宁劳鹰隼之鸷。浩然无闷之境。独
处不争之地。多其顺时而出。就暖而长。吐微丝以逍遥。蹙
韩凝 第 6a 页
缓步而来往。当静泉澄。遇躁风兴。屈伸进退。翼翼绳绳。同
吹万而生养。体抱一以含宏。圣人书之以作诫。君子行之
而足徵。况不才之下士。敢求伸以自矜。

** 蚯蚓赋

惟阴阳之播气。实万类以呈形。有微虫之禀质。应甲子而
湿生。雨欲垂而乃见。暑既至而先鸣。乍逶迤而鳝屈。或宛
转而蛇行。内乏筋骨。外无手足。任性行止。物击便曲。徒进
退而皓首。竟不知其所欲。东西诘屈。南北夤缘。上食尘块。
下饮渊泉。应轩辕土德之王。入蔡邕劝学之篇。其体甚微。
韩凝 第 6b 页
其用至专。墐泥涂以自保。触盐滋而罔全。岂造化之赋命。
信归之于自然。

** 蟾蜍赋

观夫天地之道。转万物以自然。鳞虫之聚。有蟾蜍而可称
焉。鸟吾知其择木。鱼吾知其在泉。此皆婴刀俎以生患。而
我沈冥而得全。尔其文章睆目。锐头皤腹。本无牙齿之用。
宁惧鹰鹯之逐。或处于泉。或渐于陆。常不离乎跬步。亦何
择于栖宿。当夫流潦初溢。阴霖未晴。乘清秋之良夜。散响
耳之繁声。澒洞雷殷。混万籁而为一。喧豗鼓怒。怛异类以
韩凝 第 7a 页
那惊。既莫知其所止。故乃逢时则鸣。观其忘机似智。称善
不伐。进而无愧。耻鱼之曝鳃。退亦能谋。笑龟之灼骨。方将
乐彼泥中与井底。安能出乎河长与海阔。称其异则画地
成川。语其神则登天入月。岂真洼坳之内。而见其浮没。意
兹蟾蜍。匪陋攸居。沼沚之毛。恣涵泳之无斁。蘋蘩之菜。兼
糗粮而有馀。方其鸣。孔公若闻于鼓吹。当其怒。越子反驻
乎乘舆。彼龙蛇之蛰也。吾不知其所如。

* 韦元旦

元旦。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补东阿尉。迁左台监察御史。
韩凝 第 7b 页
与张易之有姻属。易之败。贬感义尉。召为主客员外郎。迁
中书舍人。景龙二年为修文馆学士。

** 游神泉诗序

美原县东北隅神泉者。虽无树石森深之致。而有豁险清
泠之异。韦子盖尝倦簿领。泆尘冥。爰命丞太原王公主簿
平阳贾公尉南阳张公释事以游焉。喟然而叹曰。陵谷之
变虽穷。造化之功何检。有穷则适变。无检则忘功。所以物
效其奇。事冥其契。嗟虖。恨不得列之玉槛。漱以琼浆。胜负
无私。流俗所忿。徒观其色洁。其味美。起自文明首秋。时则
韩凝 第 8a 页
垂拱元夏。隤祥应运。非醴泉欤。不然。何明祈杂(阙一字)降福
肸蚃。而幽通之若此也。涧形如规。四望若扫。平地可深百
许尺。东西延袤七八十尺。下积员泉。(阙一字)渟镜澈。莫测其
底。南流出界。虽云汉昭回。而渗漉无端。则所谓上善利物。
谷神不死。岂虬龙窟宅。灵仙福祐。怀清伫俊。抱逸寻幽者
乎。跻颢气而莹襟情。疏元流而屏喧浊。忘归淡定。盍赋诗
云。

* 张齐贤

齐贤。陜州人。圣历初为太常奉礼郎。迁博士。论礼制合古
韩凝 第 8b 页
议。累迁谏议大夫。

** 明堂告朔议

礼官状云。经史正文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者。谨按谷梁
传曰。闰月天子不告朔。是知他月天子告朔矣。又按左氏
传。以鲁侯不告朔为弃时政也。则诸侯闰月亦告朔矣。又
按周礼。太史职颁告朔于邦国之中。礼记玉藻。天子听朔
于南门之外。皆有闰月王居门之事。是天子亦以闰月告
朔矣。非是天子不告而诸侯亦告也。谷梁子去圣尚近。虽
闰月告朔之义。与左氏不同。然皆以天子诸侯每月当行
韩凝 第 9a 页
告朔之事。两礼之设。其文甚著。不可谓经史无正文也。又
礼官状以周礼天官太宰职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
国都鄙。乃县象法于象魏。使万人观之。浃日而敛之。即是
谓礼记玉藻之听朔。因此遂谓王者唯以岁首元旦一告
朔。此说非也。何者。太宰所云布治于邦国都鄙者。布其所
掌太宰之典也。故地官司徒职则布教典。春官宗伯职则
布礼典。夏官司马职则布政典。秋官司寇职则布刑典。唯
冬官司空职亡。以五官之职言之。则其职亦当布事典也。
此乃六官各以正月之吉。宣布其职之典。非告朔也。干宝
韩凝 第 9b 页
之注。以经所云正月之吉者。即是正月之朔日也。故解云
吉是朔日也。今云告朔日者。即传写之误。不可据以为说
也。又礼官状云。每月告朔者。诸侯之礼。故云左氏传云。既
视朔。遂登观台。今王者行之。非所闻也。又云。以天子之尊
而用诸侯之礼。非所谓颁告朔令诸侯使奉而行之谓。此
大谬也。何者。左氏所言视朔者。犹玉藻之听朔也。今礼官
据左氏有鲁侯行视朔之礼。即谓诸侯每月当告朔。玉藻
亦有天子行听朔之礼。亦有闰月王居门之事。即天子唯
岁首一告朔。何其一取而一舍也。又孝经云。昔者明王事
韩凝 第 10a 页
父孝。故事天明。又云。明王以孝理天下。岂有王者设教。使
诸侯尊祖告朔。而天子不告也。非所谓以明事神训人事
君之义。又礼官状云。郑所谓告其时帝者。即太皞等五人
帝。此又非也。何者。郑注惟言告其时帝及其神以配文王
武王。不指言天帝人帝。但天帝人帝并配五方。时帝之言
包天人矣。但以文王武王作配。则是并告天帝人帝。诸侯
受朔于天子。故但于祖庙告而受行之。天子受朔于上天。
理宜于明堂告其时之天帝人帝而配以祖考也。故玉藻
疏载贺玚义。亦以时帝为灵威仰等五天帝。且圣人为能
韩凝 第 10b 页
飨帝。孝子为能飨亲。今若但告人帝。则圣人之道未备。非
所谓能飨也。又礼官状云。若天子每月朔旦告祭。然后颁
之。则诸侯安得受而藏之。告而行之。是明太宰以岁首宣
布一岁之令。太史从而颁之。令既颁矣。政既行矣。而王犹
月月告朔。复欲何所宣布者。春官太史职云。颁朔于邦国。
是总颁一岁之朔于天下诸侯。故诸侯得受而藏之。告而
行之。而王犹月月告朔。颁之于官府都鄙也。此谓畿内。彼
谓畿外。事不相关也。又礼官状云。汉魏至今。莫之用者。秦
人灭学。经典不存。汉祖马上得之。未能备礼。自魏以下。丧
韩凝 第 11a 页
乱宏多。岂可以汉魏废礼。欲使朝廷法之也。又礼官状云。
礼论等及祠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礼。崔灵恩三礼义
宗庙祭服义亦载天子视朔之服。不可言无也。又贞观显
庆礼及祠令。非徒无天子每月告朔之文。亦无天子岁首
告朔之事。今礼官何以言天子岁首一告朔乎。借矛击楯。
昭然易了。每月告朔。在礼不疑。尊祖配天。于义为得。若乃
创制垂统。损益旧章。或欲每月听政。或欲孟月视朔。此则
断在宸极。事关执政。固非偫议所得参详。谨议。

** 七庙议

韩凝 第 11b 页

昔孙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代。则天子
七庙。古今达礼。故尚书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祭法称王
立七庙。一坛二墠。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
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
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
太祖之庙。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元王。周
之后稷是也。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元王巳后。十有
四代。至汤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巳后。十有七代。至武而有
天下。其间代数稍远。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合食有
韩凝 第 12a 页
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皇帝为太
祖。太上皇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
祖故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
太皇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
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川京兆府
君等亦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巳降。至于有隋。
宗庙之制。斯礼不易。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
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天命。累圣重光。景皇帝始封
唐公。实为太祖。中间历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
韩凝 第 12b 页
家太庙。唯有六室。其宏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庙。亲近
则迁。不在昭穆合食之数。今皇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
二十九日敕。七室巳下。依旧号尊崇。又奉三月一日敕。既
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定者。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
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
不合礼经。或有引白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
武王为太宗。乃郑元注诗雍序云太祖谓文王以为说者。
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
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尔。非祫祭偫主合食之太
韩凝 第 13a 页
祖。今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始祖。斯为不可。何者。
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汤武受命。汤武之兴。祚繇稷卨。故以
稷卨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是也。凉武昭王勋业未广。
后主失国。守土不传。景皇始封。实基明命。今乃舍封唐之
盛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
为太祖。晋氏不以殷王卬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
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祖。则
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太议郊祀。多
以周郊后稷。汉当郊尧。制下公卿。议者佥同。帝亦然之。唯
韩凝 第 13b 页
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繇后稷。汉室特起。功不缘
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传云。欲知天上事。问
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凉武昭王。
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
远。方复立之。是非三祖二宗之意也。实恐景皇失职而震
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宗庙事重。禘祫礼崇。
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观之。
今朝命惟新。宜应慎重。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敕加太庙
为七室。享宣皇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之议。谨
韩凝 第 14a 页
议。

* 冯万石

万石。圣历初第进士。大足初中嫉恶科。神龙初中才高位
下科。景云中中怀能抱器科。开元初重考及第。六年中超
偫拔类科。十三年考判入第。十六年又入第。二十六年中
文词壮丽科。凡九登科选。

** 对文词雅丽策

问。朕闻至道虽微。不言而化。皇天阴骘。相叶其彝。信寒暑
而生成。施云雨而沐润。垂范作训。树君育人。时有浇淳。教
韩凝 第 14b 页
垂繁略。成汤既圣。禹道云亡。桑扈谷风。屡动诗人之刺。塞
门反坫。时贻宣父之嫌。我国家振彼颓纲。开兹盛业。朕以
不德。袭号乘时。而皇极之道未敷。谟明之轨尚阙。思宏厥
理。其义安从。至如视听貌言。恒若时若。会极归极。作哲作
乂。一以贯之。何方而可。夫礼以饰情。情疏则礼略。乐以通
感。感至则神和。理内为同。修外为异。同异之用。有昧其功。
人俗未融。伫明斯要。又四时武德。制自何君。五行文始。本
之谁代。昭德盛德。莫辨所尊。昭容礼容。未详所出。悉情以
对。用释余疑。

韩凝 第 15a 页

对。臣尝黾勉读书。夙夜匪懈。观前代之事。稽王者之风。欲
树文明。必招俊乂。所以平章百姓。昭畅万人。负黼扆而海
宇清。垂衣裳而天下理。今陛下朝盈多士。野无遗贤。犹复
发德音。下明制。张云罗以掩俊。设天网以顿奇。片善不遗。
有能皆进。故得飞飞丹凤。栖翼于帝梧。皎皎白驹。连食于
场藿。纵夷齐巢许。咸屈于兹。臣既庸妄。岂敢当此。且声非
入异。誉不出凡。文律未明。才用无取。谬参推择。滥赴搜扬。
安敢避直饰词。向华乖实。但丹诚有厉。至敬无文。敢竭鄙
韩凝 第 15b 页
闻。用当明试。然将涓滴以足海。用纤埃以增岳。虽寡攸助。
谁能默哉。臣闻建国兴邦。必以黎元为本。康时训代。必以
政术为先。轨谟虽异。理化皆一。昔者太上之君。崇道以致
化。立德以养物。人必欲寿。敦礼教而不伤。人必欲富。薄赋
敛而不困。人必欲逸。则省力而不劳。人不欲危。即扶持而
使固。不强人之所恶。不禁人之所欲。故能无为而理。不言
而化。及至中古。行仁履义。克巳厉身。拯溺于人。博施于物。
即能阴阳不错。风雨以时。疾疫必除。夭孽莫起。洎乎末代。
政令不作。刑法聿修。奢侈是崇。礼乐非雅。时无美善之说。
俗有奸邪之衅。岂不由君失其道。臣非其人。浇薄浸兴。淳
韩凝 第 16a 页
朴离散者也。今陛下出号施令。罔有不常。齐物正人。各得
其所。然犹综覈古今。稽谋政教。视先王之得失。崇今日之
高明。以此天聪。尚云不德。巍巍至化。谦尊而光。非臣愚昧。
所能涯际。制策曰。皇极之道未敷。谟明之轨尚阙。思宏厥
理。其义安从者。臣以为皇极将立。莫先择俊。得人则政和。
非人则政失。人贤化远。岂不谬哉。至如因能任官。量贤受
禄。即百僚济济。万姓安安。去无用之言。除无用之器。即情
实斯得。谬说不繁。使人以时。谨身节用。即仓廪储积。黎庶
完丰。进有德而退无良。即庶位允釐。庶官不旷。尊有功之
韩凝 第 16b 页
子。弃无功之人。即营事者不惜其身。制作者能竭其力。罚
必当罪。及奸回自除。赏必中贤。则人臣自劝。夫如是。则海
内行大中之道。天下有幸甚之言。何忧夫皇极之道未敷
者也。若乃列张辅佐。建立官司。询忠直之言。开进谏之路。
用能献可替否。补过弼违。外藏主之非。内正君之失。今陛
下乃顺时而动。非道不行。事无不嘉。人欲何说。故献纳之
职。谏诤之词。但可略言。莫知所议。大哉至德。实冠古今。且
朝无妄臣。纵朱云重生。安得折槛。人不妄从。虽辛毗不死。
曷闻牵裾。天子甚明。是故偫臣无事。亦何忧文轨之阙哉。

韩凝 第 17a 页

制策曰。视听貌言。恒若时若。会极归极。作哲作乂。一以贯
之。何方而可者。臣闻王者法乾理物。观象裁规。敬顺天时。
恭行月令。恒若时若。罔有咎徵矣。尊九畴之仪。修八政之
规。事不失仪。动不违制。出处语默。皆归于仁。依乎中庸。远
弃偏党。垂至道于万国。寄良政于百官。直道而行。不可则
止。会极归极。作哲作乂。不日而致矣。视听貌言。无从而失
也。制策曰。礼以饰情。情疏则礼略。乐以通感。感至则神和。
理内为同。修外为异。同异之用。有昧其功。人俗未融。伫明
韩凝 第 17b 页
期要者。臣闻化难将美。人各有心。不违制节。必有放纵。故
先王作典礼以防之。兴雅乐以感之。用能移风易俗。安上
理人矣。今陛下行宗庙之礼。故能配天地之神。履直言之
议。故能立上下之敬。听宫商之变。故能分善恶之俗。捐郑
卫之音。奏箫韶之乐。正疏略之弊。敦揖让之仪。州郡大行。
朝廷式序。同异斯达。内外罔差。既合尽美之端。何问不才
之子。若罄愚而说。则陛下无有昧之咨。若驻笔而述。则陛
下钟伫明之访。实迷诲游。何足知之。臣闻大乐与天地同
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既列同异之因。将分内外之殊。皇王
是尊。古今所重。俱为时用。其功一焉。制策曰。四时武德。制
韩凝 第 18a 页
自何君。五行文始。本之谁代者。臣闻四时武德。制之以周
王。五行文始。本之于汉帝。制策曰。昭德武德。莫辨所尊。昭
容礼容。未详所出者。臣闻昭德武德。实有攸尊之道。昭容
礼容。出于刘氏之代。昔者鲁哀公问儒行。宣尼有更仆之
劳。孔父访鸟官。郯子生倾盖之倦。然宜富学沧海。犹黾勉
于一隅。况乎道谢桂林。岂对扬于庶事。徒周游于文苑。终
展转于迷津。谨对。

** 对求贤策

问。选贤举能。秀造参用。今之所荐。诚为得人。未闻含声待
韩凝 第 18b 页
扣。乃有不耕而穫。十室忠信。理亦难诬。若遂践于清朝。仗
何材而济物。又二老归周。见称何德。八元佐舜。见述何功。
滋泉以何术见称。莘邑以何辞作相。

对。昔者圣人之立极也。选众举能。列官分职。以通天地之
德。以类亭毒之功。臣哉邻哉。时用远矣。主上重光缵曜。绍
开中兴。拜輶轩于受命之初。希俊贤于御极之首。兹乃羲
轩之志。尧禹之心。勤求道要。实所望清光哉。故邓林有必
至之材。昆山亦无藏价之宝。可不谓然乎。臣以妄庸。艺无
兼采。谬从卑列。应此嘉荐。诚非铅朽。所能塞充。然天休震
韩凝 第 19a 页
动。虚求秀逸。扬于王庭。亦僶俛矣。顾当参明。试献嘉谋。竭
謏闻。敷大体。言用身退。以酬万一。岂所谓不耕而穫。邀名
幸时而巳哉。今见属有司。恭承下问。懋陈常务。自谓无奇。
若得饰躬召见。对扬天休。下学上达。舒情竭愤。则亦引谕
阴阳。较明时政之要。咸激枉直。甄摭授受之宜。效其涓埃。
以增海岳耳。若遂践清朝。济时成务。其道甚大。惟变所适。
俾闻后命。则藏器而动。顾以更仆。亦何尽言。曲学鲰生。居
今志古。若乃终为令德。功实佐时。披卷怀人。恨为异代。虽
惭非博物。敢不扬言。则夫西伯善养。夷齐以让国归老。帝
韩凝 第 19b 页
舜举能。元凯以通才受职。惟师尚父。韬钤乃适道之功。相
时阿衡。鼎饪献为君之术。云台纪绩。吴邓懿其元勋。麟阁
图功。卫霍流其茂实。谨对。

** 对历数策

问。元龟效祉。鼎命昭夏王之祚。赤乌呈祥。金德总商君之
业。白鱼跃而周道隆。丹雀来而秦德霸。殷因夏礼。损益可
知。秦盛周衰。天人何昧。若水灭火起。殷周之运匪人。若桀
暴纣昏。废兴之期自我。然而龙斗兴于夏日。鼋祅发于周
年。灾祥兆于前成。荒败形于后政。荡荡之德。何所加焉。伫
韩凝 第 20a 页
尔扬名。为余张目。

对。臣闻天地草昧。洪钧列五运之期。云雷始屯。大德分一
人之位。莫不时来命偶。人迪天将。白环昭虞后之功。元圭
锡夏王之德。空桑负鼎。遇为牲之君。渭水张罗。得非熊之
相。伏惟陛下化光坤载。道叶乾行。总五气以发生。笼百王
而亭育。粤若稽古。推历数之存亡。感而遂通。酌天人之符
命。明扬侧陋。典采刍词。开阐大猷。旁求雅问。则天文幽远。
诚匪管窥。然人事昭彰。敢陈壅塞。原夫兴亡有数。符命无
差。遽启丹书。俄回白璧。君臣道合。则遐迩乂安。上下情乖。
韩凝 第 20b 页
则邦家板荡。水火革而天人顺。暴虐行而桀纣亡。百六为
霖旱之灾。七九非汤尧之运。历数斯在。惟德动天。祸福无
门。惟人所召。故德者五行之义也。人者两仪之心也。人心
动而悔吝生。德义形而阴阳谢。必乘金运。则殷不及于期。
果历木行。则周不及于数。龙斗鼋祅之发。人与事并。白鱼
丹雀之符。德将时应。神道设教。金土之运匪他。人文化成。
狂圣之来是我。荡荡之德。何敢不通。翼翼之心。奚施不可。
天也人也。坦然克分。时乎命乎。昭文斯辨。臣优柔理道。杳
同河汉。或跃文江。惧深冰谷。谨对。

韩凝 第 21a 页

** 对议边塞事策

问。东胡逆命。北海为墟。朝廷循修复之功。边境乏折冲之
寄。辽水东西。城池不复。丸山左右。职贡犹迷。其使三圣遗
黎。九州故地。飘然零落。可不痛哉。今欲示以威惠。申诱约
束。选众之举。未睹于今。出偫之略。何必是古。指明其要。无
大简焉。

对。古之王者。仁覆万类。不以中外为隔。而以兼济为心。固
能出门同人。远近感应。含生受气。靡不从助焉。蠢彼林胡。
韩凝 第 21b 页
阻分辽汉。挺而走险。代搆其患。昔我大唐之创业也。东举
日域。北暨幽陵。不毛之类。佥率贡职。顷边吏不谨。[:#AS-8FBB:●]我王
度。夷戎怙乱。遂荒塞王[:#AS-FBED:●]亘。致乃虔刘朔边。骚惊河冀。天
地悔祸。人亦有心。怀我旧章。自相鱼肉。游魂待命。为日久
矣。光天纂曜。景号昭升。万灵与能。两仪交际。蠢彼丑裔。何
独非人。但未谕尧心。自疑其谴。累息跼[:#AS-FEBA:●]
[:#AS-FBED:●]眷。犹昧占风。且舜自侧
微舞干。而有苗即叙。汤亦小惠褰罗。而异方怀柔。今若一
选王人。以备行李。谕兹天造。慰彼遗黎。则兼程骤步。不日
而至。北极夷障。无限于幽荒。东绝扶桑。尽同于封内。何止
兵不血[:#AS-9B46:⿻刀丶]。野无劳师。复辽水之城池。循丸山之琛赆而巳。

韩凝 第 22a 页

若乃选众举能之术。五材三略之奇。亦锵锵庙堂。济济朝
序。人谁不职。知臣在君。何待庸言。而后行是。羲皇之代。战
征不兴。文景之时。韩彭勿用。虽欲自效。亦无所施。谨对。

** 对不以采蘋为节判甲会射制氏不以采蘋为节取由加罪诉称非三命巳上

三皇威察。利用弧矢。六艺和容。率由饮射。故泽宫相圃。揆
尊卑之节。出正中质。定贤愚之分。既参之以乐章。必备之
以礼物。甲利乃习妙。言会其仪。岂徒主皮之善。将勤君子
之争。制氏颇晓铿锵。班乎乐职。属斯登降。须徇畴人。宁宜
韩凝 第 22b 页
簨簴不修。钟鼓靡奏。阙于所守。罪亦何疑。至如武侯熊侯。
自天子而斯达。采蘋采蘩。由命士而有差。理合各附等威。
咸依节制。诉非三命。巳觉游词。将扣两端。须知甲品。请更
阅实。然后定刑。

* 吴扬吾

扬吾。圣历初成均博士。

** 明堂告朔议

臣等谨按周礼礼记及三传。皆有天子告朔之礼。夫天子
韩凝 第 23a 页
颁告朔于诸侯。秦政焚灭诗书。由是告朔礼废。今明堂肇
建。总章新立。绍百王之绝轨。树万代之鸿规。上以严配祖
宗。下以敬授时令。使人知礼乐。道适中和。灾害不生。祸乱
不作。今若因循颁朔。每月依行。礼贵随时。事须沿革。望依
王方庆议。用四时孟月日及季夏。于明堂修复告朔之礼。
以颁天下。其帝及神。亦请依方庆用郑元义。告五时帝于
明堂。则严配之道。通于神明。至孝之德。光于四海。

* 魏靖

靖。武后朝监察御史。

韩凝 第 23b 页

** 理冤滥疏

臣闻古之纲纪。在乎降杀。理道攸寄。人命所悬。法务于宽。
刑期尚简。犹虑诋欺过制。旋滥不归。臣远睇前经。历探故
事。刑得其中。则风雨顺而阴阳和。法失其宜。则怨滥兴而
灾眚作。虐臣酷吏者。资矫佞以事君。行刻薄以临下。矫佞
似乎用意。刻薄类乎无私。侮宪害公。弄权挠法。倚深之奏。
似公之请。既肆淫巧。理难听察。其周兴来俊臣邱绩万国
俊王宏义侯思止郭宏霸李敬仁彭先觉王德寿张知默
者。既尧年四凶矣。恣愚骋暴。纵虐含毒。雠疾在位。安忍朝
韩凝 第 24a 页
臣。罪逐法加。刑随意改。当其时也。囹圄如市。朝廷以目。既
而神灵不昧。冤魂有托。行恶期报。祸淫可徵。具严天刑。以
惩乱首。臣窃见来俊臣身处极法者。以其罗织良善。屠陷
忠良。籍没以劝将来。显戮以谢天下。臣又闻之道路。上至
圣主。傍洎贵臣。明明有罗织事矣。俊臣既死。推者获功。胡
元礼超迁。裴谈显授。中外称庆。朝廷载安。破其党者。既能
赏不逾时。被其陷者。岂可衔冤累岁。且称反之徒。须得反
状。惟据口辨。即请行刑。拷楚妄加。疑答何限。故徐有功以
宽平见忌。斛瑟罗以妓女而受拘。中外具知。枉直斯在。借
韩凝 第 24b 页
以为喻。其馀可详。臣又闻之。郭宏霸自刺而唱快。万国俊
被遮而遽亡。霍献可临终膝拳于项。李敬仁将死舌至于
脐。皆众鬼满庭。偫妖横道。近集若响随声。备在人谣。不为
虚说。伯有昼见。殆无以过。此亦罗织之一据也。臣以至愚。
不识大体。傥使平反者数人。众共详覆来俊臣等所推大
狱。庶邓艾获申于今日。孝妇不滥于昔时。恩涣一流。天下
幸甚。

* 蒋挺

挺。义兴人。武后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历湖延二州刺
韩凝 第 页

史。

** 对增赀就赋判刘乙为邑道百姓增赀就赋减年从役

皇明抚运。万宇钦承。墨绶为邦。四人从化。虽辑宁之道。自
我国章。而惠养之规。亦凭良宰。刘乙怀符宓贱。比绩刘平。
增赀减年。诚一时之异政。以今方古。亦千载而同风。抚状
虽欲惊款。论情翻可嘉尚。请从荐举。用表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