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谢寿
谢寿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五

谢寿 第 1a 页

* 谢寿

寿。龙朔中官右春坊主事。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一。敕云。君亲之义。在三之训为重。爱敬之道。凡百之行攸
先者。此实先王之要道也。今请申其礼。窃寻教有外教内
教之别。人有在家出家之异。在家则依乎外教。服先王之
法服。顺先王之法言。上有敬亲事君之礼。下有妻子官荣
之恋。此则恭孝之躅。理叶儒津。出家则依乎内教。服诸佛
谢寿 第 1b 页
之法服。行诸佛之法行。上舍君亲爱敬之重。下割妻子官
荣之恋。以礼诵之善。自资父母。行道之福。以报国恩。既许
不以毁形易服为过。岂其责以敬亲事君之礼。异乎孔老
之教。所以理绝常境。不抑拜礼。无损于国也。

一。敕云。宋朝暂革此风。少选还依旧贯者。自佛法东流。六
百馀载。帝代相次。向有百王。莫不敬崇佛法。树福僧田者。
故以染衣剃发。同诸佛之容仪。割亲辞荣。异众人之爱恋。
天龙敬重。号为福田。故佛告憍昙弥。莫供养我。当供养僧。
此则大圣诚言。理不可弃。如其佛语可弃。请总除废。岂容
谢寿 第 2a 页
存之欲求其福。辱之而责其拜礼也。伏惟太宗文皇帝圣
智则无所不达。神威则无所不伏。于时僧众。岂不易令跪
拜。故以佛法可敬。长其容善。又耻好异乱常之迹。故不为
也。但愿近依先朝圣化之道。远弃晋宋边鄙之法。则万古
不怪。道俗心安矣。

一。敕云。朕禀天经以扬孝。资地义而宣礼者。比见普天之
下。俱行孝道。亲在则尽心色养。亲殁则追思遗迹者。皆禀
陛下至孝之道也。今忽改弃先朝正淳之轨。远慕晋宋矫
异之风。今僧等虽复暗昧。窃为陛下不取也。伏愿追思先
谢寿 第 2b 页
迹。还依贞观之法。此则至孝之道。不化而自行矣。

一。敕云。连河之化。付以国王。裁制之由。谅归斯矣。臣窃寻
付嘱之意。恐不如此。何者。佛以像法末年。淳心渐薄。邪见
增长。正法衰替。四部之众。无力宏宣。是以付嘱国王。令王
拥护。如其王者不护。法当衰没自坏。岂劳付嘱。令王毁坏。
今僧徒虽复凡鄙。而容仪似佛。使之跪拜。还如佛拜。

一至于此。(疑)则存之无益。且夫去好异顺大同者。君子之
道也。故先朝云。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所耻。此风未远。
伏愿依行。

谢寿 第 3a 页

人或问曰。经中既说新学比邱礼维摩诘足。不轻菩萨亦
致敬于慢众。况今圣主。示为白衣。神德则不谢于维摩。立
行则不同于慢众。今使僧拜。正合其宜。更有何辞。敢不从
顺。答。不可以一人别行。而乱于大教。若以比邱顶礼于居
士。则令五众设拜于君亲。俗人有居母丧而不哀。岂使天
下丧亲而不哭。至如庄周对妇尸而歌乐。知存殁如四时。
孟孙居母丧而不戚。达死生乎一贯。此皆体道胜轨。何不
令天下俱行。若以体道之情。不可施于国法者。彼亦證理
谢寿 第 3b 页
之行。岂得施于大化之议(疑)风也。夫议者盖欲取其大理。
以成画一之法。三教之法。即国王法。其法既成。终天不易。
若不行用。则须除废。若行用之。必须述其教迹。昔闻帝王
礼佛。未见佛礼帝王。所以帝王敬法服者。以先胜国王受
佛付嘱。历代尊承佛教故也。父母敬其袈裟。不可屈其佛
衣。招父母之过。自古帝王度人出家。去其须发。与其佛衣。
不拘常俗。令作导师。敷演法教。而作福田。若令其礼拜。则
屈其尊服。付嘱之义安在。今欲改变。恐昧理之流。心有疑
惑。因生其过。譬由敬泥龛木像。以其图写佛容。若不睹相
钦承。泥木一何可贵。泥木尚假佛仪。僧尼还托法服。无假
谢寿 第 4a 页
无托。舋伐谁伐。如愚所见。望请循旧。不拜为定。谨议。

* 王千石

千石。龙朔中官详刑寺丞。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窃惟君臣契重。忠孝之义本隆。父子恩深。爱敬之情攸切。
存日用之理。荷生成之大。受其荫者岂有忘其德。餐其惠
者宁有阙其礼。斯固在三隆训。尽一垂范。乃理叶神衷。义
符圣诏。然而域内之法。与老释殊制。方外之轨。共尧孔异
辙。筌蹄不能喻。性相两忘。小大所不拘。天地齐一。不以色
谢寿 第 4b 页
养为孝。不以弃亲为疑。神道经久。此而莫止。寻其要旨。亦
有助化。故诡服无点彝章。毁形不伤教义。超然出尘之表。
纷然不羁之宾。冲而无替。嶷尔圆湛。虽因果难了。至理窅
冥。若存若亡。因循自昔。往者释远著论。晋庾息谈。与其慢
也。宁崇其敬。今若尊其道而毁其法。要其福而屈其身。是
使鸣锡趋剑佩之容。捧炉端簪笏之理。缁衣并列。敬弛双
行。斯则袈裟忸金翅之威。钵盂惭咒龙之术。其为教也。安
所施乎。逊等预忝刍荛。言非可择。辄申愚管。伏深战惧。谨
议。

谢寿 第 5a 页

* 刘庆道

庆道。龙朔中官奉常寺丞。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夫孝养所以事亲。发肤为立孝之始。敬忠所以奉上。跪拜
申资敬之容。此固仰究天经。俯穷人理。至夫真如寂灭。言
行俱尽。元妙希夷。窅冥难测。陛下恢宏正道。阐辟妙门。兴
彼法徒。膺兹冥祐。然而教非域中之政。形乃方外之仪。衣
异国容。身无首饰。何以参搢绅于下拜。厕笄总而长跪。愚
谢寿 第 5b 页
谓绍法象贤。可以朝不屈节。毁形自绝。可以家无降礼。且
同巢许之流。有异勋华之盛。付嘱之托。因循为善。既奉明
敕。敢陈正议。谨议。

* 郑钦泰

钦泰。龙朔中官司戎太常伯护军。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臣闻三灾变火。六度逾凝。二字为经。百成攸缅。是以白毫
著相。阐一乘于万劫。紫气浮影。混万殊于一致。爰有儒津。
复轫殊轸。秀天地阴阳之禀。礼君臣父子之穆。故知循名
责实。矩迹端形。则教先于阙里。齐心力行。修来悔往。则化
谢寿 第 6a 页
渐于连河。释为内防。雅有制于魏阙。儒为外检。不能括其
灵台。别有元宗素范。振荡风物。翾鹏逸鴳。促椿辽菌。无为
无事。何得何失。然则道佛二教。俱为三宝。佛以佛法僧为
旨。道以道经师为义。岂真摄生有托。陶性通资。信亦为政
是基。裨声浓化。而比邱未喻。先生多僻。恃出俗而浮逸。以
矜傲为誇诞。处匹夫之贱。直形骸于万乘。忘子育之恩。不
降屈于三大。固君父所宜革。乃臣子所知非。遂降纶玺。是
攻其弊。虽履孝居忠。昌言改辙。而稽古爱道。参酌偫情。怀
响者谷不销声。抚尘者山无隔细。必备舆人之颂。以贡刍
谢寿 第 6b 页
荛之说。何则。柱史西浮。千有馀祀。法流东渐。六百许年。虽
历变市朝。而事无损益。惟庾冰责沙门之拜。桓元议比邱
之礼。幸有何充进奏。慧远陈书。事竟不行。道终不坠。是以
大易经纶三圣。蛊象不事王侯。大礼充牣两仪。儒行不臣
天子。亦有严陵踞谒光武。亚夫长揖汉文。介冑岂曰触鳞。
故人不为婴网。惟旧讵先师道。法侣何后戎昭。上则九天
真皇。十地菩萨。下则南山四皓。淮南八公。或顺风而礼谒。
或御风而游处。一以贯之。靡得而屈。十室忠信。亦岂无其
人哉。五刑之设。关三木者不拜。岂五德之具。居三服者拜
谢寿 第 7a 页
之。罪之不责恭肃。德之诚足容养。然则含识之类。怀生之
流。莫不致身以输忠。彼则不忠王者。莫不竭力而遵孝。彼
则不敬其亲。虽约弛三章。律轻三尺。有一于此。三千其大。
而不被以严诛。寘于臣责者。岂不以道释与尧孔殊制。伤
毁与礼教正乖。莲花非结绶之色。贝叶异削圭之旨。人以
束带为仪章。道则冠而不带。人以束发为华饰。释则落而
不容。去国不为不忠。辞家不为不孝。出尘滓割爱于君亲。
夺嗜欲弃情于妻子。理乃区分于物类。不可涯捡于常途。
生莫重于父母。子则不谢。施莫厚于天地。物则不答。君亲
谢寿 第 7b 页
之恩。事绝名像。岂稽首拜手。可酬万分之一者欤。出家之
与君父。岂曰全无输报。一念必以人天为愿首。四谛则于
父母为宏益。方袪尘劫。永离死生。岂与夫屈膝为尽忠。色
养为纯孝而巳矣。必包之俗境。处之儒肆。屈其容。降其礼。
则不孝莫过于绝嗣。何不制以婚姻。不忠莫大于不臣。何
不令称臣妾。以袈裟为朝服。称贫道而趋拜。仪范两失。名
称兼乖。深恐一跪之益。不加万乘之尊。一拜之劳。式彰三
服之坠。则所不可。而岂然乎。王者无父事三老。无兄事五
更。君人之尊。亦有所敬。法服之敬。不敬其人。若屈其数。则
谢寿 第 8a 页
卑其道。数而可卑。道则云缺矣。岂若存敬于巳。存道于物。
敬存则巳适。道在则物尊。尊道所以敬于物。敬于物所以
尊于巳也。况复形犹身也。道若影焉。身既如声。道亦如响。
形动则影随。声扬则响应。道崇则身宠。身替则道息。岂可
使居身之道。屈于道外之身。岂可使方外之人。存于身中
之敬。又彼守一居道。不离尘俗。若可拜之。是谓俗之。道而
可俗。俗又参道。则一当有二。而道不专行矣。安可以区道
之常域。保专一之至诚哉。据僧祇律。敬袈裟如敬佛塔。谓
袈裟为福田衣。衣名销瘦。取能销瘦烦恼。铠名忍辱。取能
谢寿 第 8b 页
降伏魔军。亦喻莲花不染泥滓。亦为诸佛之所幢相。则袈
裟之为义。其至矣夫。若损兹佛塔。坏彼幢相。将轻忍辱。更
贬福田。甚用危疑。终迷去取。解服而拜。则越俗非章甫之
仪。整服而趋。则缁衣异朝宗之典。故阐幽舍卫之境。步屏
高门之地。理绝朝请。事乖荣谒。岂不谓我崇其道。所以彼
请其来。请而卑之。复何为者。庐山为道德所居。不在搜简
之例。甘棠为听讼所息。或致弗剪之恩。山与树之无心。且
以德而存物。法与道之有裕。岂崇道而遗人。语曰。人能宏
道。则道亦须人而行也。王人虽微。位在诸侯之上。行道之
谢寿 第 9a 页
辈。焉复可卑其礼。若谓两为欺诡。则可以而寝之。寝之之
道。则芟薙之之谓。是则所夺者多。何止降屈而巳。若谓两
为浓助。则宜崇之。崇之之道。则尊贵之之谓。岂可尊贵其
道。而使其恭敬哉。假以金翠为真仪。不以金翠而增肃。假
以刍狗而尊像。不以刍狗而加轻。肃敬终寄于道。轻重不
系于物。物之不能迁道。亦犹道之恒随于物矣。沙门横服
于巳。资法服而为贵。莫不敬其法服。而岂系于人乎。不拜
之典。义高经律。法付国王。事资持护。法为常也。常行不易。
一隅可隔。千门或爽。通有护法之资。塞有坠法之虑。与其
谢寿 第 9b 页
坠之。曷若护之。何必屈折于僧容。盘辟于法服。使万国归
依者。居蒂芥于其间哉。语曰。人因所利而利之。则利之之
术。亦可因其精诣而为利矣。洎乎日光上照。皇运攸宗。海
接天潢。枝连宝构。藉无上之道。阐无疆之业。别氏他族。敬
犹崇往。神基灵派。道岂伪今。此为甚不可一也。月氏东国。
宝祚斯俟。定水元波。法云彩润。高解脱之庆。演常住之福。
王前帝昔。尚或攸遵。主圣臣良。胡宁此变。臣愚千虑。万不
一得。傥缘斯创造。无益将来。于恒河沙劫。有豪釐之累。虽
率土碎首。偫生粉骨。何以塞有隐之责。蠲不忠之罪。此为
谢寿 第 10a 页
甚不可二也。臣所以汲汲其事。区区其诚。搔首扪心。隳肝
沥胆。伏愿圣朝。重兴至教。恒春柰苑。永转法轮。心欢录其
人百。祚远光于帝业。则虽死犹生。朝夕可矣。窃惟诏旨微
婉。义难适莫。天情画一。则可使由之。睿想旁求。则谁不竭
虑。臣以庸昧。何足寓言。以两教为无。则崇于圣运。圣而崇
之。则非无矣。以两教为有。则笔削明时。时而削之。恐非有
矣。斯所以歧路裴回。两端交战。道宜存迹。理未厌心。管岂
窥天。蛙焉测海。理绝庶几之外。事超智识之表。自怀铅阁
笔。扣寂销声。而欲鸟处程言。竽中窃吹。将聋听而齐俗。举
谢寿 第 10b 页
瞽视而均叟。虽有罄于心灵。终不诣于闻见也。直以八风
迥扇。万籁咸贡其音。两曜升晖。千形不匿其影。兹焉企景。
是庶转规。就日心葵。输涓驿露。而腼颜浆夏。履薄冰春兢
惕巳甚。赧畏交集。谨议。

* 王泉

泉。龙朔中官内侍监给事。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窃以耆山阐化。泛幽津而鼓楫。碧落垂训。趣真境而扬言。
德总四天。挺教殊乎俗检。义均一指。资敬异乎常伦。故致
谢寿 第 11a 页
礼坚林。至理与恒情别统。屈身河上。元功共即事巳乖。是
知缁服黄冠。非阙廷之饰。禅林洞府。岂臣子之荣。至于功
深利益。道备宏诱。列三乘之旨。则理极四生。示五千之文。
则言包万象。执慧刀而割烦恼。弃有欲而习无为。存殁仰
其舟航。动植资其含养。性相非研机所尽。希夷岂探赜所
穷。况乃转法轮以翼帝功。则功济尘劫。浮真气而基圣道。
则道冠混元。荡乎大乎。固无得而称矣。今欲奖同名教。令
依俗礼。纶言既降。谁曰不宜。窃恐高尚之风。因斯遂往。元
妙之理。流荡忘归。伏惟陛下爱敬隆于百王。德教敷于四
谢寿 第 11b 页
海。凝神体物。宏道为心。何必约此二门。混同真俗之路。限
兹两教。乱彼默语之途。戒律既异于恒科。跪拜岂通于常
礼。因循之迹。请依恒轨。谨议。

* 源诚心

诚心。龙朔中官万年县令。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窃以老释之教。虽曰冲元。君父之尊。终资严敬。况所行化。
不出寰中。义属在三。须遵孔礼。但为落发不可加冠。法衣
不可加带。无冠无带。拜伏失仪。如愚管窥。依旧为允。谨议。

谢寿 第 12a 页

* 王隐客

隐客字少微。太原人。赠太子少保琚从父。官凤阁侍郎。

**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

若夫鸡浑起一。龙圣开三。飞羲画而踰绳。泛轩文而越契。
端宸肃扆。题尊玉宇之中。斑屣彯琚。光佐璿逵之右。洪猷
仅于礼乐。秀业止于仁义。亦有栖月笼霞之俊。乘鼋控鲤
之英。窒欲蟺姿。茹丹菌于秘洞。休粮蜕影。吸青露于神邱。
终惊迅节之期。徒侈浮欢之会。岂若能仁抚运。梵典开宗。
谢寿 第 12b 页
撰妙轮而曾击。俶宝骑而高引。无生之生。究生生于至赜。
不灭之灭。穷灭灭于幽源。大千通智炬之辉。尽亿曳法蠡
之响。繁[:#AS-8861:⿳冖八且]弛网。迈三咒于汤年。苦浪堙洪。轶四乘于夏序。
浸偫方而演泽。济悠劫而凝勋。袭其仪者便屈紫皇之敬。
入其道者乃标黔首之尊。为爱习之良资。作尘劳之依止。
洎乎星浔禠照。日梦飞光。东徙休屠之像。西渐罽宾之化。
高人响系。敷妙说于琅函。茂德肩随。畅真词于贝牒。列辟
以之崇奉。[绵]代以之钦尚。故苻秦肃念。纡翠辇而同嬉。刘
汉虔诚。下缃舆而致礼。唯有牛图晚运。慧星暧而还明。龙
绪衰辰。德水凝而复涣。我大唐澄飞日海。扑燎霞昆。延喜
谢寿 第 13a 页
流祯。昭华献吉。财成紫宙。葳蕤改粒之勋。大比苍黎。茵霭
迁裳之业。皇帝乘雷震极。铄电离宫。驱九駮以曾驰。驾八
骥而横厉。希风崛岫。启鹤苑于神畿。仰化连河。构蜂台于
胜壤。敷摄诱之徽范。敦爱敬之洪模。而以控国必俟于忠。
装家实资于孝。爰命僧尼之辈。将申跪拜之仪。则裕凝怀。
谇通规于会府。因心在念。舍舆颂于英寮。虽嚣议相攻。各
言其志。而宸襟历选。遂率于常。特怀顾复之恩。仍致升堂
之拜。悰上人冲宇淹穆。秀器韶雅。迥韵道通。峻词闲绰。身
城浪谧。飞宝仞以冲天。意树纷披。耸珍翘而拂汉。既洽九
谢寿 第 13b 页
儒之要。还探三藏之微。缁徒擅其姱节。素侣挹其徽望。固
巳偶迹乘杯。侔声飞锡者矣。将恐迷生曲学。近识孤闻。以
适俗之权。为会真之实。叩凤阍而莫遂。叫鸾掖而无从。爰
兴护念之心。载启发挥之作。粤自晋氏。迄于圣代。凡其议
拜事。并集而录之。总合三篇。分成六卷。为之赞论。格以通
途。缛旨含锵。雕文振彩。信所以激昂幽致。刷荡冥津者也。
隐客业寡才疏。名芜槩浅。坐烟郊而晦迹。泊风户以栖神。
徒以早尚华编。深崇叶篆。欣兹盛事。缀而序之。秋虫[:#AS-FBED:●]磷
轻光。匪助奔羲之曜。春蛙陋响。宁裨大乐之音。聊以宣情。
讵云
谢寿 第 14a 页
摛藻。与我同志。幸无诮焉。

* 沈元明

元明。龙朔中官左威卫录事。

** 成唯识论后序

原夫觉海澄圆。涵万流而浚宗极。神机阐妙。被众象而凝
至真。明慧日而镜六幽。泄慈云而沛八宇。演一音而悬解。
逸三乘以遐骛。体陈如之牛器。津有有于鹿园。照善现之
满机。绎空空于鹫岭。虽绝尘于常断。讵遗筌于有空。显无
上之灵宗。凝中道于兹教。逮金河灭景。派淳源而不追。玉
谢寿 第 14b 页
牒霏华。绪浇风而竞扇。于是二十八见。迷丧应于五天。一
十六师。乱牛云于四主。半千将圣。兹惟世亲。实贤劫之应
真。悔生知以提化。飞光毓彩。诞映资灵。曜常明于八蕴。藻
初情于六足。秀谈芝于俱舍。摽说有之馀宗。摄元波于大
乘。贲研空之至理。化方升而照极。湛冲一于斯颂。唯识三
十偈者。世亲归根之遗制也。理韬渊海。泛浮境于荣河。义
郁烟飙。丽虹章于元圃。言舍万象。字苞千训。妙旨天逸。邃
彩星华。幽绪未宣。冥神绝境。孤明敛映。秘思潜津。后有护
法安慧等十大菩萨。韫元珠于八藏。耸层搆于四围。宅照
谢寿 第 15a 页
二因。楼清三观。升晖十地。澄智水以润贤林。邻几七觉。皎
行月而开重夜。优柔芳烈。景躅前修。箭涌泉言。风飞宝思。
咸观本颂。各裁斯释。名曰成唯识论。或名净唯识论。空心
外之二取。息滞有之迷涂。有识内之一心。遣归空之妄执。
晦斯心境。苦海所以长沦。悟彼有空。觉岸于焉高蹈。九十
外道。乱风辙而靡星旗。十八小乘。轫羬轩而扶龙毂。穷神
体妙。诣赜探机。精贯十枝。洞该九分。顾十翼而搏仙羽。頫
九流以浚琼波。尽邃理之希徽。阐法王之奥典。称谓双绝。
筌象兼忘。曜灵景于西申。閟虹光于震旦。济物宏道。眇归
谢寿 第 15b 页
宗德。粤若大和尚三藏法师元奘。体睿含真。履仁翔慧。九
门禅晏。證静于融山。八万元津。腾流于委海。叠金墙而月
曜。峻玉宇而遐骞。轶芳粹于澄兰。孕风华于龙翼。悼微言
之匿彩。嗟大义之沦晖。用启誓言。肆兹遥践。泳祥河之辍
水。攀宝树之低枝。循镂杠以神游。躏霙峰而安步。升紫阶
而證道。瞰元影以严因。采奥观奇。徙苍龙于二纪。缄檀篆
具。旋白马于三秦。我大唐庆表金轮。祯资枢电。奄大千而
光宅。御六辨以天飞。神化潜通。九仙赆宝。元猷旁阐。百灵
耸职。凝旒邃拱。杳通梦于霄晖。掞组摛华。焕腾文以幽赞。

谢寿 第 16a 页

元奉纶旨。溥令翻译。敕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
令高阳公许敬宗等润色。沙门释神泰等證义。沙门释靖
迈等质文。肇自贞观十九年。终于显庆之末。部将六十。卷
出一千。韬轶蓬莱。池湟环渤。载隆法宝。大启偫迷。颂德序
经。并纡宸藻。元风之盛。未之前闻。粤以显庆四年。龙栖叶
洽。元英应序。厥闰惟阳。糅兹十释四千五百颂。汇聚偫分。
各遵其本。合为一部。勒成十卷。月穷于纪。铨综云毕。精括
诂训。研详夷夏。调惊韶律。藻掞天庭。白凤甄奇。紫微呈瑞。
谢寿 第 16b 页
遂使文同义异。若一师之制焉。斯则古圣今贤。其揆一也。
三藏弟子基。鼎族高门。玉田华冑。壮年味道。绮日参元。业
峻林远。识清云镜。闲仪玉莹。淩道邃而澄明。逸韵兰芳。掩
法汰而飞辨。绪仙音于八梵。舞霄鹤以翔祯。摛丽范于九
章。影桐鸾而绚藻。升光译侣。俯潜睿而融晖。登彩义徒。顾
猷畅而高视。秀初昕之璇景。晋烛元儒。矫弥天之绝车[:#AS-FBED:●]
翕。腾迈真俗。亲而四辨。言奖三明。疏发户牖。掖导津涉。绩
功资素。通理寄神。综其纲领。甄其品第。兼撰义疏。传之后
学。教蟠黄陆。跨合璧于龟畴。祥浮紫宫。掩连珠于麟籀。式
罄庸謏。叙其宗致云。

谢寿 第 17a 页

* 郭震

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人。举进士。授通泉尉。唐休璟
破吐番。元振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睿宗景云二年
累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馆陶县男。以诛太平公主功
进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未行。元
宗于骊山讲武。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寻以旧功起为饶州
司马。道病卒。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

** 劾赵彦昭韦嗣立韦安石奏

谢寿 第 17b 页

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
提挈。乃践台阶。或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或携妻就谒。申
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
同恶相济。一至于此。又张易之兄弟势倾朝野。嗣立此际
结为甥舅。神龙之初。巳合诛死。天网疏漏。腰领误全。安石
托附阿韦。编诸属籍。中宗晏驾。削大皇辅政之制。定阿韦
临朝之策。此时朝野危惧。人神怨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
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臣忝司清宪。敢不纠弹。请付紫微黄
门准法处分。

** 论去四镇兵疏

谢寿 第 18a 页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
机百揆之中。最难消息。唯吐蕃与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
中国。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
今钦陵所论。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镇兵防。此是钦陵
切论者。若以为可允。则当分明断决之。若以为不可允。则
当设策以羁縻之。终不可直拒绝以阻其意。使兴边患也。
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使彼和望未
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
谢寿 第 18b 页
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
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
姓四镇是。内患者甘凉瓜肃是。复关陇之人事。屯田向三
十年。臣料其力用久竭弊矣。脱一朝甘凉有不虞。此中岂
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
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
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驽。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事不
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
汉密近兰鄯。比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今
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
谢寿 第 19a 页
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
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
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口。而和事未全绝。如
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
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径有分裂。
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
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人
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

** 离间钦陵疏

谢寿 第 19b 页

臣揣吐蕃百姓倦徭戌久矣。咸愿早和。其大将论钦陵欲
分四镇境。统兵专制。故不欲归款。若国家每岁发和亲使。
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
设欲广举丑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必可使其上下。
俱怀猜阻。

** 论阙啜忠节疏

往者吐蕃所争。唯论十姓四镇。国家不能舍与。所以不得
通和。今吐蕃不相侵扰者。不是顾国家和信不来。直是其
国中诸豪。及泥婆罗门等属国。自有携贰。故赞普躬往南
谢寿 第 20a 页
征。身殒寇庭。国中大乱。嫡庶竞立。将相争权。自相屠灭。兼
以人畜疲疠。财力困穷。人事天时。俱未称惬。所以屈志且
共汉和。非是本心能忘情于十姓四镇也。如国力殷足之
后。则必争小事。方便绝和。纵其丑徒。来相吞扰。此必然之
计也。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直欲公为吐蕃作乡导主
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缘默啜凭陵所应处。兼四镇兵
士岁久贫羸。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怜突骑施也。
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则忠节
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于国。非有恩有力。犹
谢寿 第 20b 页
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
知欲以何理抑之。又其国中诸蛮。及婆罗门等国。见今携
背。忽请汉兵助其除讨。亦不知欲以何词拒之。是以古之
贤人。皆不愿夷狄妄惠。非是不欲其力。惧后求请无厌。益
生中国之事。故臣愚以为用吐蕃之力。实为非便。又请阿
史那献者。岂不以献等并可汗子孙。来即可以招胁十姓。
但献父元庆叔仆罗兄倭子。并斛瑟罗及怀道。岂不俱是
可汗子孙。往四镇以他匐十姓不安。请册元庆为可汗。竟
不能招胁得十姓。却令元庆没贼。四镇尽沦。顷年忠节请
谢寿 第 21a 页
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
数年被围。兵士饥馁。又吐蕃顷年亦册倭子及仆罗并拔
布相次为可汗。亦不能招得十姓。皆自磨灭。何则。此等子
孙。非有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故人心不归。来者既不能招
携。唯与四镇。却生疮痏。则知册可汗子孙。亦未获招胁十
姓之算也。今料献之恩义。又隔远于其父兄。向来既未树
立威恩。亦何由即遣人心悬附。若自举兵力势能取。则可
招胁十姓。不必要须得可汗子孙也。又欲令郭虔瓘入拔
汗那。税甲税马。以充军用者。但往年虔瓘巳曾与忠节擅
谢寿 第 21b 页
入拔汗那。税甲脱马。臣在疏勒。其访不闻得一甲入军。拔
汉那胡不胜侵扰。南勾吐蕃。即将倭子重扰四镇。又虔瓘
往入之际。拔汗那四面无贼可勾。恣意侵吞。如独行无人
之境。犹引倭子为蔽。今此有娑葛强寇。知虔瓘等西行。必
请相救。胡人则内坚城垒。突厥则外伺邀遮。必知虔瓘等
不能更如往年。得恣其吞噬。内外受敌。自陷危道。徒与贼
结隙。令四镇不安。臣愚揣之。以为非计。

** 上安置降吐谷浑状

臣昨见唐休璟张锡等众议商量。其吐谷浑部落。或拟移
谢寿 第 22a 页
就秦(原注今天水郡)陇。(原注今汧阳郡)或欲移近丰(原注今九原郡)灵。(原注今灵
武郡)贵令渐去边隅。使居内地。用为防闲之要。冀免背叛
之虞。臣以为并是偏见之一端。未为长久之深策。若近秦
陇。则与监牧杂居。如在丰灵。复与默啜甫迩。必以虑其翻
覆。须有迁移。纵至中土。安可易其本性。至如耽尔乙句贵。
往年王孝杰奏请。自河源军徙居灵州。用为惬便。及其逃
叛之日。穿监牧。掠马偫。所在伤夷。大损州县。是则迁居中
土。无益之明验矣。往者素和贵虽背圣化。只从当所居地
叛走。其于中国。无所损伤。但是失少许吐浑耳。岂与句贵
谢寿 第 22b 页
之为害同日而语哉。今吐谷浑之降者。非驱略而来。皆是
渴慕圣化。冲锋突刃。弃吐蕃而至者也。臣谓宜当循其情
以为制。勿惊扰之。使其情地稍安。则其系恋心亦日厚。当
凉州降者。(原注今武威郡)则宜于凉州左侧安置之。当甘州(原注
今张掖郡)肃州降者。(原注今酒泉郡)则宜于甘肃州左侧安置之。当
(原注今晋昌郡)沙降者。(原注今燉煌郡)则宜于瓜沙左侧安置之。但吐
浑所降之处。皆是其旧居之地。斯辈既投此地。实有恋本
之情。若因其所投。而便居之。其情易安。因数州而磔裂之。
则其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而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狄
之权矣。何必
谢寿 第 23a 页
要纂聚一处如一国。使情通意合如一家。脱有异志。则一
时尽去。伤害州县。为患虑深。何如分置诸州。使每州皆得
吐浑使役。欲有他怀。必不能远相连结总去。臣愚辄以为
胜策。如允臣此见。其所置之处。仍请简取当处强明官人。
于当处镇遏之。则小小为非。亦易杜绝。兼每使达蕃情识
利害者。共宣超兄弟一人。岁往巡按。以抚护之。无使侵削。
其生业日就。乐恋自亦深矣。如此。臣实以为羁縻戎狄之
良策。设使后有去就。不过边州失少许吐浑。终无伤于中
国。今此辈心悠扬而无主。未知所安。必在早定安置之计。
谢寿 第 23b 页
无令惊扰。速生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