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杨炯(一)
杨炯(一) 第 15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杨炯(一) 第 1a 页

* 杨炯(一)


炯。华阴人。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俄迁詹事司
直。武后时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
授盈川令。卒。中宗以旧僚追赠著作郎。

** 浑天赋(并序)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
杨炯(一) 第 1b 页
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
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
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
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
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苍苍在上。非其正色。远
而望之。无所至极。日月载于元气。所以或中而或昃。星辰
浮于太空。所以有行而有息。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
而不测。可以为观象之准绳。可以作谈天之楷式。有称周
髀之术者。冁然而笑曰。阳动而阴静。天回而地游。天如倚
盖。地若浮舟。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交于奎合于角而
杨炯(一) 第 2a 页
有春秋。天则西北既倾。而三光北转。地则东南不足。而万
水东流。比于圆首。前临胸者。后不能覆背。方于执炬。南称
明者。北可以言幽。此天与而不取。恶遑遑而更求。太史公
有睟其容。乃盱衡而告曰。楚既失之。齐亦未为得也。言宣
夜者。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言盖天者。漏刻不可以春秋
各半。周三径一。远近乖于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葛稚川所以有辞。日应于天。桓君山由其发难。
假苏秦之不死。既莫知其为说。傥隶首之重生。亦不能成
其算也。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杨炯(一) 第 2b 页
原夫杳杳冥冥。天地之精。混混沌沌。阴阳之本。何太虚之
无碍。俾造化之多端。南溟玉室之宫。爰皇是宅。西极金台
之镇。上帝攸安。地则方如棋局。天则圆如弹丸。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一南而物死。地之平也。景短而多暑。景长而
多寒。太阴当日之冲也。成其薄蚀。众星傅月之光也。因其
波澜。乾坤阖辟。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部之
以三门。张之以八纪。其周天也。三百六十五度。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日居而月诸。天行而地止。载之以气。浮之
杨炯(一) 第 3a 页
以水。生之育之。长之畜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天垂象也。圣人则之。其道也。不言而信。其神也。
不怒而威。验之以衡轴。考之以枢机。三十五官为偫生之
系命。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亦殊涂而同归。表里见伏。圣人于是乎发挥。分
至启闭。圣人于是乎范围。可以穷理而尽性。可以极深而
研几。天有北斗。杓携龙角。魁枕参首。天有北辰。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陈。有四辅之上相。有三
公之近臣。华盖岩岩。俯临于帝座。离宫奕奕。旁绝于天津。
杨炯(一) 第 3b 页
列长垣之百堵。启阊阖之重闉。文昌拜于大将。大理囚于
贵人。泰阶平而君臣穆。招摇指而天下春。东宫则析木之
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驷马。天王对于摄提。皇极临
于宦者。左角右角。两曜之所巡行。阴间阳间。五星之所次
舍。后宫掌于燕息。太子承于冢社。宗人宗正。内外惇叙于
邦家。市楼韨垣。货殖毕陈于天下。北宫则灵龟潜匿。螣蛇
伏藏。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登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闻雷霆之隐隐。听枹鼓之硠硠。南斗主爵
禄。东壁主文章。须女主布帛。牵牛主关梁。羽林之军所以
杨炯(一) 第 4a 页
除暴乱。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西宫则天潢咸池。五车三
柱。奎为封豕。参为白虎。胃为天仓。娄为众聚。旄头之北。宰
制其边陲。天毕之阴。蓄泄其云雨。大陵积尸之肃杀。参旗
九斿之部伍。樵苏之地。出入于园苑。万亿之赀。填积于仓
庾。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伤成
于钺。诛成于锧。福成于井。德成于衡。执法者。廷尉之曹。大
夫之象。少微者。储君之位。处士之星。天弧直而狼顾。军韨
晓而鸡鸣。三川之交。鹑火通其耀。七泽之国。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象阙于是乎增峻。左辖右辖。边荒于是乎自宁。
杨炯(一) 第 4b 页
乃有金之散气。水之精液。法渭水之横桥。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沧溟应其潮汐。织女之室。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海上之人易觌。日也者。众阳之长。人君之尊。天
鸡晓唱。灵乌昼踆。扶桑临于大海。若木照于昆崙。太平太
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其寒温。龙山衔烛。不
能议其光景。夸父弃策。无以方其骏奔。月也者。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异姓之王。后之事。方诸对而明水洽。重晕匝而
边风驶。裁盈蚌蛤。则虏骑先侵。适斗麒麟。则暗虎潜值。五
星者。木为重华。火为荧惑。镇居戊巳。斯为土德。太白土
杨炯(一) 第 5a 页
西。辰星主北。俯察人事。仰观天则。比参右肩之黄。如奎大
星之黑。五材所以致用。七政于焉不忒。同舍而有四方。分
天而利中国。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五星同色。天下偃
兵。趋前舍为盈。退后舍为缩。盈则侯王不宁。缩则军旅不
复。或向而或背。或迟而或速。金火犯之而甚忧。岁镇居之
而有福。观众星之部署。历七耀而驱驰。定天下之文。所以
通其变。见天下之赜。所以象其宜。然后播之以风雨。威之
以霜霰。或吐雾而蒸云。或击雷而鞭电。一旬而太平感。肤
寸而天下遍。白日为之昼昏。恒星为之不见。尔乃重明合
杨炯(一) 第 5b 页
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昼扶。握天镜。授河图。若曰赐
之以福。此明王圣帝之休符。至如怪云祅氛。冬雷夏雪。日
晕长虹。星流伏鳖。阴有馀而地动。阳不足而天裂。若曰惧
之以灾。此昏主乱君之妖孽。昔者颛顼之命重黎。司天而
司地。陶唐之分仲叔。宅西而宅东。其后宋有子韦。郑有裨
灶。魏有石氏。齐有甘公。唐都之推星。王朔之候气。周文之
视日。吴范之占风。有以见天地之情状。识阴阳之变通。诗
云谓天盖高。语云惟天为大。至高而无上。至大而无外。四
时行焉。万物生焉。偫神莫尊于上帝。法象莫大于皇天。灵
杨炯(一) 第 6a 页
心不测。神理难诠。日何为兮右转。天何为兮左旋。盘古何
神兮立天地。巨灵何圣兮造山川。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
不闻。离娄拭目而无见。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运海
水而击三千。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椿与菌兮殊其大
小之年。钟何鸣兮应霜气。剑何伏兮动星[:#AS-8850:⿰足⿸厂⿱田坴]。列子何方兮
御风而有待。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鲁阳挥戈兮转于
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女何冤兮化精卫。帝何耻兮
为杜鹃。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若
怪神之不语。夫何述于此篇。以天乙之武也。焦土而烂石。
杨炯(一) 第 6b 页
以唐尧之德也。襄陵而怀山。以颜回之仁也。贫居于陋巷。
以孔子之圣也。情希乎执鞭。冯唐入于郎署也。两君而未
识。扬雄在于天禄也。三代而不迁。桓谭思周于图谶也。忽
焉不乐。张衡术穷于天地也。退而归田。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 浮沤赋

在霖霪之可玩。惟浮沤而已矣。况曲涧兮增波。复坳塘兮
涨水。霤滴沥兮行注。阶潺湲而浪起。寸步百川。咫尺千里。
于是乍明乍灭。时行时止。排雨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

杨炯(一) 第 7a 页

轻盈徘徊。容与庭隈。状若初莲出浦。映清波而未开。又似
繁星落曙。耿斜汉而将回。合散消息。安有常则。[:#AS-8BE1:●]来忽往。
不可为象。雨密稠生。风牵乱上。若乃空濛采褰。浩汗浮天。
流平旧沼。派溢新泉。分容对出。吐映均鲜。触流萍而欲散。
碍浮芥而还连。光凌虚而半动。影倒水而分圆。始参差而
别趣。终宛转以同沿。历乱踟蹰。漂沸萦纡。细而察之。若美
人临镜开宝靥。大而望也。若冯夷剖蚌列明珠。逐风波而
澹荡。乃变化而须臾。迹均显晦。妙合虚无。同至人之体道。
杨炯(一) 第 7b 页
亦随时而不拘。夫其得坁则止。乘风则逝。处上下而无穷。
任推移而不系。似君子之从容。常卷舒而不滞。故其在阳
则隐。在阴则出。泄泄悠悠。匪徐匪疾。因自然以见体。托行
潦以凝质。类达人之修身。故不欺于暗室。荡薄畎浍。鼓舞
洲渚。其生兮若浮。其居兮若旅。云消雨霁。寂无处所。惟斯
物之靡依。独含情而应机。暂假有而示洁。终沦空而匿辉。
苟无心以自累。夫何适而有违。

** 卧读书架赋

儒有传经在乎致远。力学在乎请益。士安号于书淫。元凯
称于传癖。高眠孰可。讵贻边子之嘲。甘寝则那。宁耻宰予
杨炯(一) 第 8a 页
之责。伊国工而尝巧。度山林以为格。既有奉于诗书。故无
违于枕席。朴斲初成。因夫美名。两足山立。双钩月生。从绳
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乃取于纵横。功因期于
学殖。业可究于经明。不劳于手。无费于目。开卷则气杂香
芸。挂编则色联翠竹。风清夜浅。每待蘧蘧之觉。日永春深。
常偶便便之腹。股因兹而罢刺。膺由是而无伏。庶思覃于
下帏。岂遽留而更读。其利何如。其乐只且。巾遂挂于帘幌。
履谁曳于阶除。每偶草元之字。不亲非圣之书。比角枕而
嗟若。匹瑶琴而病诸。尔其临窗有风。闭户多雪。自得陶潜
杨炯(一) 第 8b 页
之兴。仍秉袁安之节。既幽独而多閒。遂凭兹而遍阅。读易
则期于索隐。习礼则防于志悦。倘叔夜之神交。固周公之
梦绝。其始也一木所为。其用也万卷可披。墨沼之前。谓江
帆之乍至。书林之下。若云翼之新垂。动静随于语默。出处
任于挽推。必欲事于所事。实斯焉而取斯。因谓之曰。尔有
卷兮尔有舒。为道可以集虚。尔有方兮尔有直。为行可以
立德。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故吾不知
夫不可。聊逍遥以宴息。

** 盂兰盆赋

杨炯(一) 第 9a 页

粤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门。会十方
贤众。盖天子之孝也。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
皎。阊阖开兮凉风袅。四海澄兮百川皛。阴阳肃兮天地窅。
扫离宫。清重閤。设皇邸。张翠幕。鸾飞凤翔。睒晹倏烁。云舒
霞布。翕赫曶霍。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
多端。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铜铁银锡。璆琳琅玕。
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宪章三极。仪形万类。
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殚怪力。穷神异。少君王子。
杨炯(一) 第 9b 页
掣曳兮若来。玉女瑶姬。翩跹兮必至。鸣鹔鹴与鸑鷟。舞鹍
鸡与翡翠。毒龙拿兮赫然。狂象奔兮沈醉。怖魍魉。潜魑魅。
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徵其奥秘。缤缤
纷纷。氤氤氲氲。五色成文若荣光。休气发彩于重云。茜茜
粲粲。焕焕烂烂。三光壮观若合璧。连珠耿耀于长汉。夫其
远也。天台杰起。绕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
莲花。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其高也。上诸天
于大梵。其广也。遍法界于恒沙。上可以荐元符于七庙。下
可以纳偫动于三车者也。于是乎腾声名。列部伍。前朱雀。
后元武。左苍龙。右白虎。环卫匝。羽林周。雷鼓八面。龙旂九
杨炯(一) 第 10a 页
斿。星戈耀日。霜戟含秋。三公以位。百寮乃入。鸣佩锵锵。高
冠岌岌。规矩中。威容翕。无族谈。无错立。若乃山中禅定。树
下经行。菩萨之权现。如来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欢喜充
庭。天人俨而同会。龙象寂而无声。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
玉玺冕旒垂目。紞纩塞耳。前后正臣。左右直史。身为法度。
声为宫徵。穆穆然南面以观矣。八枝初会。四影高悬。上妙
之座。取于灯王之国。大悲之饭。出于香积之天。随蓝宝味。
舍卫金钱。面为山兮酪为沼。花作雨兮香作烟。明因不测。
大福无边。铿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孤竹之管。云和
杨炯(一) 第 10b 页
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天神下降。地祇咸出。于是乎上
公列卿。大夫学士。再拜稽首而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
孝乎。散元气。运洪炉。断鳌足。受龙图。定天宝。建皇都。至如
立宗庙。平圭臬。绣栭文楣。山楶藻棁。昭穆叙。樽罍设。以觐
严祖之耿光。以扬先皇之大烈。孝之始也。考辰耀。制明堂。
广四脩一。上圆下方。布时令。合烝尝。配天而祀文考。配地
而祀高皇。孝之中也。宣大乘。昭偫圣。光祖考。登灵庆。发深
心。展诚敬。刑于四海。加于百姓。孝之终也。夫孝始于显亲。
中于礼神。终于法轮。武尽美矣。周命惟新。圣神皇帝于是
杨炯(一) 第 11a 页
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惇风
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箓。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
无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太阳夕。
乘舆归。下端闱。入紫微。

** 幽兰赋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
嘉名。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而丛生。尔乃丰茸十步。绵连
九畹。茎受露而将低。香从风而自远。当此之时。丛兰正滋。
美庭闱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楚襄王兰台之宫。零落无
杨炯(一) 第 11b 页
丛。汉武帝猗兰之殿。荒凉几变。闻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
不见。至若桃花水上。佩兰若而续魂。竹箭山阴。坐兰亭而
开宴。江南则兰泽为洲。东海则兰陵为县。隰有兰兮兰有
枝。赠远别兮交新知。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授燕女于春闱。降陈王于秋坂。
乃有送客金谷。林塘坐曛。鹤琴未罢。龙剑将分。兰缸熠耀。
兰麝氛氲。舞袖回雪。歌声遏云。度清夜之未艾。酌兰英以
奉君。若夫灵均放逐。离偫散侣。乱鄢郢之南都。下潇湘之
北渚。步迟迟而适越。心郁郁而怀楚。徒眷恋于君王。敛精
杨炯(一) 第 12a 页
神于帝女。汀洲兮极目。芳菲兮袭予。思公子兮不言。结芳
兰兮延伫。借如君章有德。通神感灵。县车旧馆。请老山庭。
白露下而警鹤。秋风高而乱萤。循阶除而下望。见秋兰之
青青。重曰。若有人兮山之阿。纫秋兰兮岁月多。思握之兮
犹未得。空佩之兮欲如何。乃抽琴操为幽兰之歌。歌曰。幽
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
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虽处幽
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赵元淑闻而叹曰。昔闻兰叶
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
杨炯(一) 第 12b 页
叶枯。悲秋风之一败。与蒿草而为刍。

** 青苔赋

粤若稽古圣皇。重晖日光。开博望之苑。辟思贤之堂。华馆
三袭。雕轩四下。地则经省而书坊。人则后车而先马。相彼
草木兮。或有足言者。吁嗟青苔。今可得而闻也。借如灵山
偃蹇。巨壁崔嵬。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王孙逝兮
山之隈。披薜荔兮践莓苔。怅容与兮徘徊。一去千年兮时
不复来。至若圆潭写镜。方流聚玉。苔何水而不清。水何苔
而不绿。渔父游兮汉川曲。歌沧浪兮濯吾足。桂舟横兮兰
杨炯(一) 第 13a 页
枻触。浦溆邅回兮心断续。别有崇台广厦。粉壁椒涂。梁木
兰兮椽玳瑁。草离合兮树珊瑚。白露下。苍苔芜。暗瑶砌。[:#AS-8DBB:⿰⺡⿱止⿰]
琼铺。有美人兮向隅。应闭门兮踟蹰。心震荡兮意不愉。颜
如玉兮泪如珠。请循其本也。见商羊兮鼓舞。召风伯兮电
赴。占顾兔兮离毕星。雷阗阗兮雨冥冥。浩兮荡兮见潢污
之满庭。倏兮忽兮视苔藓之青青。尔其为状也。羃历绵密。
浸淫布濩。斑驳兮长廊。夤缘兮古树。肃兮若远山之松柏。
汎兮若平郊之烟雾。春淡荡兮景物华。承芳卉兮藉落花。
岁峥嵘兮日云暮。迫寒霜兮犯危露。触类而长。其生也蕃。
杨炯(一) 第 13b 页
莫不文阶兮镂瓦。碧地兮青垣。别生分类。西京南越。则乌
韭兮绿钱。金苔兮石发。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夫
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扄
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沈。有达人卷舒之
意。君子行藏之心。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

** 庭菊赋(并序)


庭菊。美贞芳也。天子幸于东都。皇储监守于武德之殿。以
门下内省为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黄门侍郎之厅
事也。其庭有菊焉。中令薛公。昔拜琐闼。此焉游处。今兼左
杨炯(一) 第 14a 页
庶子。止于东厅。甍宇连接。洞门相向。每罢朝之后。未尝不
游于斯。咏于斯。览丛菊于斯。叹其君子之德。命学士为之
赋。是日也。薛凯以亲贤为洗马。田岩以幽贞为学士。高元
思张师德以至孝托后车。颜强学沈尊行以博闻兼侍读。
周琮李宪王祖英曹叔文以儒术进。崔融徐彦伯刘知几
石抱忠以文章显。德行则许子丰。耆旧则权无二。骆演则
诂训之前识。张相则老庄之后兴。并承高命。咸穷体物。小
子托于吹竽之末。敢阙其词哉。遂作赋云。

日之贞矣。于彼重阳。菊之荣矣。于彼华坊。含天地之精气。
杨炯(一) 第 14b 页
吸日月之淳光。云布雾合。箕舒翼张。郁兮蔓衍。郁兮芬芳。
珉枝金萼。翠叶红芒。其在夕也。言庭燎之皙皙。其向晨也。
谓明星之煌煌。尔其万里年华。九州春色。花的皪兮如锦。
草连绵兮似织。当此时也。和其光。同其尘。应春光而早植。
及夫秋星下照。金气上腾。风萧萧兮瑟瑟。霜刺刺兮棱棱。
当此时也。弱其志。强其骨。独岁寒而晚登。雨还风去。天长
地久。纯黄象于后土。故采桑而菊衣。轻体御于神仙。故登
山而菊酒。文宾采之而羽化。康公服之而不朽。东极于是
长生。南阳以之眉寿。胡太尉之允诚。光辅汉庭。万几理。三
杨炯(一) 第 15a 页
阶平。及暮年华发垂肩。秋菊落英。蠲邪涤瘵。于焉永贞。钟
太傅之家声。彝伦魏室。道合盐梅。功成辅弼。降文星之命。
修彭祖之术。保性和神。此焉终吉。君章请老。岁久悬车。秋
风生兮北园夕。白露湿兮前阶虚。伫閒庭之旷邈。对凉菊
之扶疏。人生行乐。孰知其馀。渊明解印。退归田野。山郁律
兮万里。天苍莽兮四下。凭南轩以长啸。出东篱而盈把。归
去来兮何为者。若此窈窕重闱。亘青琐兮接黄扉。深沈大
壮。通肃成兮连博望。乃有乡贵族。薛县名家。共汾河之鼎
气。同庶子之春华。朝游夕处。徘徊顾慕。叹摇落于三秋。委
杨炯(一) 第 15b 页
贞芳于十步。伊纤茎之菲薄。荷君子之恩遇。不羡池水之
芙蓉。愿比瑶山之桂树。岁如何其岁已秋。丛菊芳兮庭之
幽。君子至止。怅容与而淹留。岁如何其岁将逝。丛菊芳兮
庭之际。君子至止。聊从容以卒岁。

** 老人星赋

赫赫宗周。皇天降休。丽哉神圣。皇天降命。开纲布网。发号
施令。河出图兮五云集。天垂象兮三光映。南极之庭。老人
之星。煜煜爚爚。煌煌荧荧。秋分之旦见乎丙。春分之夕入
乎丁。配神山之呼万岁。符德水之兆千龄。晃如金粟。粲若
杨炯(一) 第 16a 页
银烛。比秋草之一萤。状荆山之片玉。浑浑熊熊。悬紫贝于
河宫。奕奕炜炜。曜明珠于汉水。其光也如丹。其大也如李。
稽元命之攸述。按星经之所纪。见则化平主昌。明则天下
多士。经始灵台。嵯峨崔嵬。星则唐都讲艺。气则王朔呈材。
昼观云物。夜察昭回。睹南郊之炳耀。欣北极之康哉。三公
辅弼。庶官文武。献仙寿兮祝尧。奏昌言兮拜禹。瞻太霄而
踊跃。伏前庭而俯偻。万人于是和歌。百兽于焉率舞。穆穆
神皇。受天之祥。邈矣台州之北。窅然汾水之阳。贞明也者。
日月同光。贞观也者。天地为常。有混成之独立。运元气之
杨炯(一) 第 16b 页
茫茫。若夫大虹流渚。金天当宁。大电绕枢。轩辕受图。殷馗
则黄星见楚。雷焕则紫气临吴。青方半月。东井联珠。辰极
之齐七政。泰阶之平六符。虽前皇之盛德。又何以加于此
乎。至若甘露溢。醴泉出。蓂荚生。嘉禾实。凤凰丹彩。驺虞白
质。南海无波。东风入律。比夫皇穹之锡寿。何足以谈其万
一。圣上犹复招列仙。择偫贤。日慎一日。元之又元。兵戈不
起。至德承天。臣炯作颂。皇家万年。

**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

臣某等言。司马郎中王知敬至。伏奉今月日手诏。璿玑下
杨炯(一) 第 17a 页
照。睹天象之三光。玉检前开。见河洛之八卦。发挥圭璧。感
召风云。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也。臣等稽之天地。明
山辟长男之宫。步之日星。乐府奏重光之曲。三王所以立
教者。天子为先。万国所以称贞者。元良是寄。伏惟天皇御
中。道践平阶。对扬文武之休命。绍述古先之大业。洛京朝
韨。义协于省方。秦地山河。事资于监守。皇太子一物三善。
四方继明。孝以承亲。显于直城之路。明以照下。验于长寿
之街。虔奉丝纶。躬亲政事。德刑详矣。既远安而迩肃。博爱
先之。亦涂歌而里咏。固以礼成恭敬。道洽温文。知宝历之
杨炯(一) 第 17b 页
无疆。信苍生之幸甚。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私。或位联辅
弼。职在台衡。希少阳之末光。自韬萤火。洽重海之馀润。已
息牛涔。不谓殊奖曲覃。真文俯及。载之眉首。奉以周旋。听
葛天氏之歌。方惭此庆。闻有虞氏之石。未均斯喜。但知怀
璧之罪。不可越乡。岂敢贪天之功。以为已力。倾诚每积。候
朱鸟于南宫。拜德无因。限苍龙于左阙。臣无任云云。

** 公卿以下冕服议

古者太昊庖牺氏。仰以观象。俯以察法。造书契而文籍生。
次有黄帝轩辕氏。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垂衣裳而天下理。

杨炯(一) 第 18a 页

其后数迁五德。君非一姓。体国经野。建邦设都。文质所以
再而复。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者。谓夏后氏建寅。殷
人建丑。周人建子。至于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
则三王相袭之道也。夫易服色者。谓夏后氏尚黑。殷人尚
白。周人尚赤。至于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
代可知之道也。今苏知机表奏请立节文改章服。奉付礼
官学士详定是非者。谨按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由此言之。
杨炯(一) 第 18b 页
则其所从来者尚矣。夫日月星辰者。象圣王光照下土也。
山者布散云雨。象圣王泽沾下人也。龙者变化无方。象圣
王应时布教也。华虫者雉也。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
也。宗彝者虎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也。藻者
逐水上下。象圣王随代而应也。火者陶冶烹饪。象圣王至
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圣王为物之所赖也。黼者
能断割。象圣王临事能决也。黻者两已相背。象君臣可否
相济也。逮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为旌旗之饰。又登龙于
山。登火于宗彝。尊神明也。于是乎制衮冕。以祀先王也。九
章者法阳数也。以龙为首。章衮者卷也。龙德神异。应变潜
杨炯(一) 第 19a 页
见。表圣王深识远知。卷舒神化也。又制鷩冕。以祭先公也。
鷩者雉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贤才。能守耿介之节也。又
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虎蜼者山林所
生。明其象也。又制絺冕。以祭社稷也。社稷者土谷之神也。
粉米由之而成。象其功也。又制元冕。以祭偫小祀也。百神
异形。难可遍拟。但取黻之相背。昭异名也。夫以周公之多
才也。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夫以孔宣之将圣也。故行夏
之时。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服。能
事又于是乎毕矣。今知机表状请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舆
杨炯(一) 第 19b 页
服之者。谨按日月星辰者。已施于旌旗矣。龙山火米者。又
不踰于古矣。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元龟有负图之应。云
有纪官之号。水有盛德之祥。此盖别表休徵。终是无所比
象。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
黄玉紫。尽南宫之粉墨。不足写其行状。罄东观之铅黄。无
以纪其名实。固不可毕施于法服也。云也者。从龙之气也。
水也者。藻之自生也。又不假别为章目也。此盖不经之甚
也。又鸾冕八章。三公服之者。鸾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
德也。鹰鹯者鸷鸟也。适可以辨刑曹之职也。熊罴者猛兽
杨炯(一) 第 20a 页
也。适可以旌武臣之力也。又称藻为水草。而无法象。引张
衡赋云。蒂倒茄于藻井。被红葩之狎猎。谓为莲华。取其文
彩者。夫茄者莲也。藻者饰也。盖以莲饰井。非谓藻为莲。若
以莲代藻。变古从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达文章之意。
此又不经之甚也。又毳冕六章。三品服之者。按此王者祀
四望服之名也。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
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
也。又黼冕四章。五品服之者。考之于古。则无其名。验之于
今。则非章首。此又不经之甚也。国家以断鳌鍊石之功。今
杨炯(一) 第 20b 页
上以纬地经天之德。汉称文景。周曰成康。讲八代之乐。蒐
三王之礼。文物既行矣。尊卑又明矣。天下已和平矣。万国
巳咸宁矣。诚请顺考古道。率由旧章。弗询之谋勿庸。无稽
之言勿听。若夫礼惟从俗。则命为制。令为诏。乃秦皇之故
事。犹可以适于今矣。若夫义取随时。则出称警。入称跸。乃
汉国之旧仪。犹可以行于代矣。亦何取于变周公之轨物。
改宣尼之法度者哉。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