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颜扬庭
颜扬庭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五

颜扬庭 第 1a 页

* 颜扬庭

扬庭。秘书监师古子。官符玺郎。

** 上匡谬正俗表

臣扬庭言。臣闻纤埃不让。嵩华所以极天。涓流必纳。溟渤
所以纪地。况乎业隆学海。义切为山。庶进篑于崇高。思委
输于润泽。恭惟皇帝陛下诞膺睿图。光临大宝。隆周比及。
远迈成康。炎汉俦功。近超文景。时和玉烛。龙图荐于长河。
道包金镜。龟书浮于清洛。收羽陵之蠹。俾备蓬山。采汲冢
颜扬庭 第 1b 页
之旧文。咸归延閤。一言可善。屡动宸衷。九术不遗。每回天
眷。臣亡父先臣师古。尝撰匡谬正俗。稿草才半。部帙未终。
以臣亹犯幽灵。奄垂捐弃。攀风罔及。陟岵增哀。臣敬奉遗
文。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部。百氏纰缪。虽未可穷。六
典迂讹。于斯矫革。谨赍诣阙。奉表以闻。轻触威严。伏深震
悚。永徽二年十二月八日。符玺郎臣颜扬庭上。

* 吴扬昊

扬昊。成均监太学博士。

** 不毁化胡经议

颜扬庭 第 2a 页

史记云。老子楚人也。生于商时。为守藏史。孔子适周。问礼
于老子。老子曰。子之所言者。其人骨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
与淫欲。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也。孔子归
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君。其犹龙耶。老子出关。尹喜曰。子
将隐矣。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德经五千馀言。莫知所终。
或言老子一百六十岁。或言一千二百岁。罔知其然。又刘
向列仙传云。老子好养气。重无名。久而入大秦。乃知其圣
颜扬庭 第 2b 页
人也。

* 张思道

思道。宣德郎。行右补阙宏文馆学士。

** 不毁化胡经议

老君现形东土。演教西方。事著前书。迹彰往牒。化胡是实。
为经不虚。言包天地之先。理起文范之表。或则恂恂接物。
爰开柔弱之宗。或则察察绳非。乃挫刚强之力。随机设教。
妙旨难量。应病施方。圣功莫测。

* 刘如璿

如璿。武后朝太中大夫秋官侍郎。为来俊臣所诬。流汉州。

颜扬庭 第 3a 页

** 不毁化胡经议

李释元同。未始有异。法身道体。应现无方。降迹诞灵。各行
其志。且老子发自东方。远之西域。虽莫知其终。而事见之
前史。谨按后汉书云。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化。高士传曰。
老子化戎俗为浮屠。皇朝实录云。于阗国四五百里。有毗
摩伽蓝。是老子化胡之所建。老子至是。白日升天。与偫胡
辞决曰。我昔游天上。定人鬼之录。寻当下降。因立此祠焉。
然则历考经典。焕乎可瞩。则知化胡是实。为经不虚。浮屠
颜扬庭 第 3b 页
即佛陀也。化俗岂无经乎。但圣人设教。应物施行。况复中
人上士。性分有殊。道佛二门。随性开化。洪通两教。不亦宜
乎。

* 员半千

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本名馀庆。少师事王义方。义方
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上元初举八
科皆中。授武陟尉。又应岳牧举。对策擢上第。垂拱中累补
左卫冑曹入阁供奉。长安中五迁正谏大夫。除棣州刺史。
中宗时为濠蕲二州刺史。睿宗立。徵拜太子右谕德兼崇
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九年卒。年
颜扬庭 第 4a 页
九十四。

** 陈情表

臣某言。臣贫穷孤露。家资不满千钱。乳杖藜糗。朝夕才充
一饭。有田三十亩。有粟五十石。闻陛下封神岳。举英才。货
卖以充粮食。奔走而归帝里。京官九品。无瓜葛之亲。立身
三十有馀。志怀松柏之操。不能籴贱贩贵。取利于锥刀。㪷
酒只鸡求举。将何以辨。投匦进款。奉敕送天官。捧以当心。
似悬龙镜。家乏以守。若戴鳌山。于今立身。未蒙一任。臣恨
不能益国。死将以选地。不赐臣一职。剖判疑滞。移风易俗。
颜扬庭 第 4b 页
以报陛下深恩。若使臣平章军国。燮理阴阳。臣不如稷契。
若使臣十载成赋。一代称美。臣不如左太冲。若使臣荷戈
出战。除凶去逆。臣不如李广。若使臣七步成文。一定无改。
臣不愧子建。若使臣飞书走檄。援笔立成。臣不愧枚皋。陛
下何惜玉阶前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抑扬辞翰。请陛
下召天下才子三五千人。与臣同试诗策判笺表论。勒字
数。定一人在臣先者。陛下斩臣头。粉臣骨。悬于都市。以谢
天下才子。望陛下收臣才。与臣官。如用臣刍荛之言。一辞
一句。敢陈于玉阶之前。如弃臣微见。即烧诗书。焚笔砚。独
颜扬庭 第 5a 页
坐幽岩。看陛下召得何人。举得何士。无任郁结之至。

** 蜀州青城县令达奚君神道碑

粤以煌煌丹草。非济物之用。而册府书之。粲粲白石。岂益
国之器。而史官纪之。况乃六义基身。四维成性。风调百里。
雨润一方。动植俟之以滋荣。人伦资之以和乐。使仰之者
若日月。敬之者若神明。畏之者若雷霆。爱之者若父母。而
(阙一字)盛德湮灭无闻于后哉。君讳思敬。字安俨。河南洛
阳人也。若乃二星分北。掩龙沙以居宗。六月图南。擅鹏溟
以为大。实天命昌意。启我幽都。帝封始均。天雄弱水。积六
颜扬庭 第 5b 页
十七叶。凡九十九姓。豫邻之代。分为诸国。兄弟七人。各统
一部。天伦之盛。达奚居上。高祖迁洛。有志诸华。思变其风。
多改旧俗。故达奚于后使姓奚焉。周氏沿革。复姓达奚氏
矣。自兹厥后。可略而言。曾祖讳武。宇文朝为玉璧大将军
东道大行台十二将军同华二州刺史雍州牧太师太傅
太保郑国公。谥曰桓。于时齐氏跋扈于并邺。有迁鼎之宏
志。周人经纶于关辅。当运斗之有功。两界交争。三运遽及。
攻守之术。应变若神。战胜之方。仓卒得妙。由是天台八柱。
分作宰牧之尊。帝座三台。合为师保之贵。大父睿。太子左
颜扬庭 第 6a 页
千牛尚辇直长。时高台渐倾。曲池向平。金玉满堂。化为道
德。瑚琏入庙。直接明神。早露先霜。不登爵秩。昭考讳孝茂。
皇朝滑州司兵参军易州易县令。却负卢龙之塞。汉阳之
突骑成风。前款飞狐之门。邯郸之侠客交乱。君水火相济。
文武兼施。巨阙之前。讼端自丧。常山之下。符采生辉。君则
骊泉夜光。虹岩朝彩。笼云罩月之颖。必由于尺蘖。遵江及
海之浪。亦经于寸源。叙用有阶。莫或不践。总章中以仁勇
校尉守左卫率府翊卫。秩满。以文艺优长。入吏部。后解褐
承奉郎。行幽州新平县尉。虽时以为美。心非所好。故咫步
颜扬庭 第 6b 页
之间。无因骋迹也。秩满。停家积年。授徵展骏足。未超前路。
辞满之后。遂以丘壑为心。垂拱之初。天命已改。则天皇帝
摄行君政。心遍区中。采芳草于兰泽。省山苗于松涧。乃留
神陆沈。随方擢善。二年授高陵县主簿。以旧德起也。属西
方不静。北方多难。被奏充金牙道行军司兵。事不获以。遂
即戎焉。君设策请拔碎叶疏勒于阗安西四镇。皆如所计。
谋存于我。功在诸人。授之加朝议郎。行蒲州司法参军事。
既表里山河。股肱要壤。用之惟器。选拟为难。君盘根错节。
等庖人之游刃。发伏摘奸。同郢匠之挥斲。紫宸回顾。赤
颜扬庭 第 7a 页
县瞻风。长安二年。调补乾封丞矣。蜀岷山井络之分。帝以
会昌。梁州舆鬼之躔。人为繁杂。相如之宅。无复德音。文翁
之堂。空馀陈迹。人不见德。年代以深。旧称难理。斯焉是赖。
四年授蜀州青城县令。以人望迁之。君下车布政。推诚待
物。举义壮忠。贬恶除盗。或谓曰。不乃阔乎。君谓之曰。前史
有之。举有义者。所以救贪污无耻也。举有行者。所以救废
乱失道也。举廉让者。所以救分争也。举逊顺者。所以救横
逆也。举质朴者。所以救离弊也。举惇厚者。所以救残贼也。
今若此皆有。吾何已焉。吾薄劣。实荷荣奖。既承浇竞之馀。
颜扬庭 第 7b 页
复当巧诈之盛。若不宪章古道。祖述前修。贞彼倾辙。不迁
其轨。必也政成。何望期月。遂为明科例。自形诸已。以上善
而包荒。用中而禁暴。曾不晦朔。阖境肃清。剽狡潜散。谣颂
攸远。声震锦城。双流为之变色。德充锦里。八郡以之易心。
属七庙灵长。三光复道。则天推位。应天向明。以加朝散大
夫。承国庆也。将谓鲁恭才识。坐入司空。卓茂贤明。行升大
傅。岂驰波易远。过隙难留。遽沈连石之晖。遂往悬碑之路。
神龙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终于长安之义宁坊私第也。惟
春秋五十有九。惟君少怀忠义。以信分为冠冕。长好急难。

颜扬庭 第 8a 页

以然诺为爵邑。天姿孝友。率性冲和。虞仲宁学高德博。而
蒸尝无主。刘休涓帝室王门。而禋祀不继。太夫人陇西李
氏。将军该之女。有行业。每以此叹之。君夫人义兴县君蒋
氏。则尚药奉御岂之曾孙。太子门郎义安之女。琴瑟友之。
同咏河洲之什。蛟龙合矣。共赴延平之津。景龙二年十月
十六日。终于义宁里。春秋五十有一。以景龙三年三月十
日。合葬于咸阳之毕陌原。礼也。有第二女。道光柔顺。德备
幽闲。虽裁柳絮之篇。未献椒花之颂。适太原郭氏。左卫武
颜扬庭 第 8b 页
亭府别将长上如玉之妻。墙宇端肃。风神爽迈。温良日用。
忠孝生知。束发祈荣。弹冠入仕。敢当仁于潘掾。荷昔眷于
戴侯。爰托青乌。方荣白鹤。南瞻渭水。庶见仪天之桥。北望
荆山。长标镇地之固。其词曰。

龙司北溟。鹏翻南海。地郁灵气。天降神宰。奄有诸华。遂荒
章亥。抑推高祖。正朔斯在。兄弟之国。七族攸昌。亲贤胙土。
四姓斯光。奚于陆穆。衣冠纪纲。西魏将末。北齐窃号。太祖
经纶。玉璧是犒。匪禁小贼。用虞大盗。累加重秩。每赠优劳。
守禦功多。郑国是报。昏明递运。陵谷成灾。直长垂翼。有美
且偲。青松蔼蔼。白云皑皑。施于易县。尉有楚才。钦若惟君。

颜扬庭 第 9a 页

历游华渚。整翮理翰。啸俦命侣。风光融融。零露湑湑。道以
济俗。德以禦侮。龙飞中兴。明鸑上腾。五方星聚。六合云蒸。
朝兴斯炳。大夫如陵。翼搏风而上征。倚天衢而元亨。风叩
京兆之郡。日薄长安之城。白鹤崇陇。青乌相茔。琬璧斯勒。
存没为荣。

** 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

闻夫真人者。出巨壳。历倚杵。骑蜚廉。从敦圉。臣雷公。妾密
妃。朝濯发于汤泉。夕晞首于旸谷。仍丹邱以长啸。戴翠华
颜扬庭 第 9b 页
以高游。自非殖因旷劫。肃恭大浩。从事于金房之前。镂心
于玉晨之上。携青童而应黄箓者。奚以成后来之妙相乎。
继绝景而允希声。则尊师其人矣。尊师讳文操。字景先。陇
西天水人也。后秦尚书仆射纬之后。纬仕长安。故为扈人
焉。若乃郁为帝师。降迹于唐勋之代。光乎王佐。应命于周
武之朝。家籍代资。可略言矣。曾祖洪。宇文朝商州长史。大
父舒。隋文州别驾。昭考珍。皇朝散大夫。以先知授尊师。特
禀异气。垂实冥华。始降迹也。其母袁氏。夜梦元妙玉女授
九老丈人之符。寤而记之。每存思也。数月而闻腹中诵经
声。且时时有异光绕身矣。及载弄之始。目光烱然。眸子转
颜扬庭 第 10a 页
盼。若有所见矣。袁氏以其所梦有徵。心志而不言也。及胜
衣之日。自识文字。惟诵老子及孝经。乃曰。此两经者。天地
之心也。此后见好杀之字。若蹈水火。视无礼之文。如坠泉
谷。稍长。闻有尹真庙。乃精心事之。不近俗事。因读西升灵
宝等经。渐达真教。既得元味。便契黄中。闻师者传道之父
母。行道之神明。无数劫来。妙经是出。不因师学。谓之长昏。
遂章惶无已。求师不暇。时有周法者。内音之先鸣。上皇之
高足。乃愿参轩效驾。陪景啸空。奔走礼谒。以申宿志。周法
见之。乃谓尊师曰。汝于劫会之中。已受龟山之箓也。便训
颜扬庭 第 10b 页
以紫云之妙旨。授以青羽之隐法。一入其心。谓赤松王子
乔。可与抚烟月矣。年十五。道行已周。有名于远近矣。属文
德皇后遵上景而委中宫。于时搜访道林。博采真迹。尊师
即应元景。行预绿云。奉敕出家。配住宗圣观。虽剪芝琼园。
采琳元陇。意每远出。未近谢也。将欲沐浴东井。栖迟南昌。
保护昆崙。窥窬浑沌矣。故属想丹烟。游心紫度。遍寻五岳。
备涉九元。寻三君之祖气。成七晨之慧眼。旋谒周法。便居
终南。寂虑于温泉。冥精于寒谷。有年日矣。既通八景。又达
九天。知来藏往。多所晓悟。若有神曰。周法上迁。及省所居。

颜扬庭 第 11a 页

已去顺也。贞观末年。行丧既毕。永徽三年。乃游太白。入重
元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此后丹字紫书。三五顺行之法。
扶晨接昼。九六逆取之方。咸得其要。尊师所有游山异迹。
祈醮灵应。并有别录。此不载之。至于显庆以来。国家所赖。
出入供奉。询德咨量。救世度人。转经行道。元坛黄屋。帝座
天言。东都西京。少阳太乙。九城二华。展敬推诚。三十馀年。
以日系月。始终不绝。有感必通。凡是效验。君臣同悉。敕书
往复。日月更回。神道昭彰。岁时交积者。不可具载。并传于
颜扬庭 第 11b 页
帝居。一二要者。略举其目。初。尊师游太白高顶。云雾四周。
声振万壑。(阙六字)千仞复有象充九色。其高十仞。欣然长往
者。意已笃焉。高宗之在九成宫。有孛彗经天。长数丈。以问
尊师。尊师对曰。此天诫子也。子能敬父。君能顺天。纳谏徵
贤。斥邪远佞。罢役休征。责躬励行。以合天心。当不日而灭。
上依而行之。应时消矣。是故高宗以晋府旧宅为太宗造
昊天观。以尊师为观主。兼知本观事。仪凤四年。上在东都。
先请尊师于老君庙修功德。及上亲谒。百官咸从。上及皇
后诸王公主等。同见老君乘白马。左右神物。莫得名言。腾
空而来。降于坛所。内外号叫。舞跃再拜。亲承圣音。得非尊
颜扬庭 第 12a 页
师之诚感也。由是奉敕修元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总
百十篇。篇别有赞。时半千为尊师作也。纪赞异秩。缮写进
之。高宗大悦。终日观省。不离于玉案。乃授尊师银青光禄
大夫。行太常少卿。尊师固让不得已。辞官而受散职焉。永
淳二年。天中有望。告成有日。万乘雷动。千骑风驰。天子乘
阁道而御帝车。偫官陪六仪而承七曜。将礼于天枢。幸中
岳也。金绳未举。玉检犹潜。而六龙顿辔。三光敛色。圣体不
安。旋于皇极。属紫微虚位。白云上征。万国号诉。四方遏密。
太后咨访尊师。尊师曰。真坊仙境。亦著代谢。物有荣悴。气
颜扬庭 第 12b 页
有初终。大道之常。幸康神器。陛下宜存思谅闇。极想钦明。
密理百神。潜芘万姓。文操人间地上。物里天中。所有灵明。
倍百祈请。亦望二十四结。火烧而忧尽。七十二教。水鍊而
法成。皆见先徵。以明后事。乃著祛惑论四卷。消魔论三十
卷。先师传一卷。垂拱四年。将宾玉帝也。上足时道成。咸愿
奏章。以延福荫。尊师止之曰。有顺宜遵。不可犯禁。言讫委
化。颜色如常。粤以长寿四年四月十四日。迁兆于终南文
仙谷。弟子侯少微等。追思龙汉。远慕龟岩。冀德音与天地
同久。神道共阴阳齐化。昭芘骞林。冥滋柏树。俾斯贞石。文
颜扬庭 第 13a 页
若三光。其词曰。

去矣大仙。悠哉上元。玉谷白芝之座。金阙紫兰之前。既啸
景于琼札。固交欢于碧泉。出三万六千之厚地。入三万六
千之远天。咀九华之翠菊。坐五色之红莲。常吟外景。每握
内篇。春霞飞乎绛雪。秋风生乎紫烟。裴回高黄岭。顾步太
白巅。三秦四塞帝王国。京兆长安龙凤川。煌煌兮四明路。
浩浩兮八景年。今以向上袭前果。何时来下降宿缘。当乘
道之气。应传道之味。必使氤氲六合中。自然昌扬万劫通。
稽首宁歌步。愿得乘九素。天下同此心。非独骞之林。

颜扬庭 第 13b 页

* 张太元

太元。武后朝中散大夫典膳郎。

** 不毁化胡经议

道本中华。释垂西域。随方设教。同体异名。且老君变化无
方。易形改号。或在天为帝。或在世为师。随物见形。灵应难
测。纵使史籍无据。释教不异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