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吕才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六十
吕才 第 1a 页
* 吕才
才。博州清平人。贞观时召直宏文馆。累迁太常博士。擢太
常丞。龙朔中为太子司更大夫。麟德二年卒。
** 进大义婚书表
朝请大夫权知司天少监事兼提点历书上柱国开国伯
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吕才奉敕修。臣闻婚者。是兴
万世之始也。合二姓之好。继先圣之后。为天地宗庙社稷
之主。宁不重哉。夫天地判然后有男女。男女生然后有夫
吕才 第 1b 页
妇。夫妇合然后有父子。父子亲然后有德义。德义立然后
有礼法。礼法作然后万物安。故先王所以得天下者。贵乎
生育之本。重乎万世之嗣。言夫妇之道。乃天地之大义。风
化之本源。盖取于异姓者。所以附远厚别。币必诚。辞无不
腆矣。偶配生成。必致昌益之道。故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
不生。夫妇不顺。有失万世之嗣焉。昔三代明王。必敬其妻
子。妻也者。乃立亲之主。生养之宗。继先圣之后。为大礼之
本欤。固不可不敬也。臣谨所言。或有可采。择善而从。以平
不拔之基。永建久兴之业。功掩前朝。道隆往代。岂不为立
有礼法。礼法作然后万物安。故先王所以得天下者。贵乎
生育之本。重乎万世之嗣。言夫妇之道。乃天地之大义。风
化之本源。盖取于异姓者。所以附远厚别。币必诚。辞无不
腆矣。偶配生成。必致昌益之道。故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
不生。夫妇不顺。有失万世之嗣焉。昔三代明王。必敬其妻
子。妻也者。乃立亲之主。生养之宗。继先圣之后。为大礼之
本欤。固不可不敬也。臣谨所言。或有可采。择善而从。以平
不拔之基。永建久兴之业。功掩前朝。道隆往代。岂不为立
吕才 第 2a 页
万世至治之美也。臣才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时大唐
贞观岁次柔兆执徐仲秋望日上表。
** 进白雪歌奏
臣按礼记及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
操曲弄。皆合于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天帝使素女
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宋玉对襄王云。有客于郢中
歌阳春白雪。国中和者数十人。是知白雪琴曲。本宜合歌。
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来。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
雪曲者。臣今准敕。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
贞观岁次柔兆执徐仲秋望日上表。
** 进白雪歌奏
臣按礼记及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
操曲弄。皆合于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天帝使素女
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宋玉对襄王云。有客于郢中
歌阳春白雪。国中和者数十人。是知白雪琴曲。本宜合歌。
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来。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
雪曲者。臣今准敕。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
吕才 第 2b 页
于歌。辄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词。又案古今乐府。奏正曲
之后。皆别有送声。君唱臣和。事彰前史。今取太尉长孙无
忌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合十
六节。今悉教讫。并皆合韵。
** 议僧道不应拜俗状
一。谨案老子道德经云。域中四大。王居一焉。又案仁王般
若经云。地前三贤菩萨。位当四天下主。内经又云。假令比
邱得须陀洹果经八万劫。始见于地前。今令道士女冠拜
敬域中之大僧之及尼拜敬地前菩萨。此乃不乖本教。正
之后。皆别有送声。君唱臣和。事彰前史。今取太尉长孙无
忌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合十
六节。今悉教讫。并皆合韵。
** 议僧道不应拜俗状
一。谨案老子道德经云。域中四大。王居一焉。又案仁王般
若经云。地前三贤菩萨。位当四天下主。内经又云。假令比
邱得须陀洹果经八万劫。始见于地前。今令道士女冠拜
敬域中之大僧之及尼拜敬地前菩萨。此乃不乖本教。正
吕才 第 3a 页
合其宜。(弹曰佛经所以不令僧敬俗者良以出处不同故
也纵使三贤菩萨为四天下主而犹现有妻子相不舍家
位厚信曰如然致敬则无诚说故涅槃经云诸出家人从
诸白衣咨受未闻不应礼拜据此则殊乖本教何谓正合
其宜耶)皇后皇太子尊同于君。理合敬拜。(弹曰仁王经云出
家人法不拜国王国王尚不许拜自下断焉可知矣)一。又案道经云。道士一人得
道。乃追荣七叶父母。此则立身成道。贵于追显前叶。今时
未得道者。见生父母。理合拜敬。又案内经云。西方妙乐国
土。本为法藏比邱愿力所成。是知妙乐之所。乃是比邱愿
也纵使三贤菩萨为四天下主而犹现有妻子相不舍家
位厚信曰如然致敬则无诚说故涅槃经云诸出家人从
诸白衣咨受未闻不应礼拜据此则殊乖本教何谓正合
其宜耶)皇后皇太子尊同于君。理合敬拜。(弹曰仁王经云出
家人法不拜国王国王尚不许拜自下断焉可知矣)一。又案道经云。道士一人得
道。乃追荣七叶父母。此则立身成道。贵于追显前叶。今时
未得道者。见生父母。理合拜敬。又案内经云。西方妙乐国
土。本为法藏比邱愿力所成。是知妙乐之所。乃是比邱愿
吕才 第 3b 页
往生处也。又案无量寿观经云。愿生妙乐国土者。先须孝
养父母。后云具足戒行。然经宿不见。即须跪问。孝之仪也。
不拜父母。何成孝义。今令僧尼道士女冠拜敬父母。亦是
不违本教。(弹曰如经所云生西方者该通道俗言孝养父
母者此明处俗往生因也言具足戒行者此明出家往生
因也此则道路悬隔修行两殊安得混彼二因俱言释侣
且孝养异仪宁唯跪礼扬名后世亦其至也故五分律云
若诸沙门左右二肩荷担父母亲于身上便利不净纵使
一劫犹不能报须臾之恩若教父母识三宝四谛受持五
戒行十善道于一念顷即为以报父母之恩何以故荷担
等事是人中善不能令彼生天證圣若教父母识谛实因
果受斋持戒由此因缘即能證圣又四分律云佛言比邱
不应礼敬一切白衣父母虽曰居尊终同白衣之例佛教
不令礼拜若拜乃陷于亲虽生有致敬之容死招无量重
罪不孝之极宁越是乎)一。谨案周礼有九拜之仪。一曰稽首。注云。首
至地也。又案尚书言于禹益等。拜皆言稽首。此为拜君之
敬。通于古今也。然今之僧尼礼
养父母。后云具足戒行。然经宿不见。即须跪问。孝之仪也。
不拜父母。何成孝义。今令僧尼道士女冠拜敬父母。亦是
不违本教。(弹曰如经所云生西方者该通道俗言孝养父
母者此明处俗往生因也言具足戒行者此明出家往生
因也此则道路悬隔修行两殊安得混彼二因俱言释侣
且孝养异仪宁唯跪礼扬名后世亦其至也故五分律云
若诸沙门左右二肩荷担父母亲于身上便利不净纵使
一劫犹不能报须臾之恩若教父母识三宝四谛受持五
戒行十善道于一念顷即为以报父母之恩何以故荷担
等事是人中善不能令彼生天證圣若教父母识谛实因
果受斋持戒由此因缘即能證圣又四分律云佛言比邱
不应礼敬一切白衣父母虽曰居尊终同白衣之例佛教
不令礼拜若拜乃陷于亲虽生有致敬之容死招无量重
罪不孝之极宁越是乎)一。谨案周礼有九拜之仪。一曰稽首。注云。首
至地也。又案尚书言于禹益等。拜皆言稽首。此为拜君之
敬。通于古今也。然今之僧尼礼
吕才 第 4a 页
拜。正当稽首之法。是以维摩经云。导众以寂。故稽首。然今
若令尼作妇女跪拜。但为衣服不称。恐爽于常情。圣人无
心。以百姓心为心。俗行已久。不求改变。今令尼等拜敬。望
请许其稽首。此则不乖古今之仪。顺于舆人之颂。(弹曰夫
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乘亦骥之类今尼等辞荣是
一入道不殊何独虑爽之常情即欲令其稽首若也不求
改变稽首未是循常情既也不循岂顺舆人之颂)谨议。
** 因明注解立破义图序
盖闻一消一息。范围天地之仪。大哉至哉。变通爻画之纪。
若令尼作妇女跪拜。但为衣服不称。恐爽于常情。圣人无
心。以百姓心为心。俗行已久。不求改变。今令尼等拜敬。望
请许其稽首。此则不乖古今之仪。顺于舆人之颂。(弹曰夫
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乘亦骥之类今尼等辞荣是
一入道不殊何独虑爽之常情即欲令其稽首若也不求
改变稽首未是循常情既也不循岂顺舆人之颂)谨议。
** 因明注解立破义图序
盖闻一消一息。范围天地之仪。大哉至哉。变通爻画之纪。
吕才 第 4b 页
理则未宏于方外。事乃犹拘于域中。推浑元而莫知。穷阴
阳而不测。岂闻象系之表。犹开八正之门。形器之先。更宏
二智之教者也。故能运空有而双照。冥真俗而两夷。泛六
度于爱河。驾三车于大宅。是知法王法力。超偫生而自在。
自觉觉人。摧众魔而独悟。业运将启。乃雷震而电耀。化缘
斯极。亦火灭而薪尽。观其应迹。若有去来。察此真常。本无
生住。但以宏济之道。有缘斯应。天祚明德。无远不臻。是以
萌蒂畴昔。神光聊见于曩时。祥瑞有归。净土咸叹于兹日。
伏惟皇唐之有天下也。运金轮而临四有。握璿极而抚万
方。耀慧日于六天。蒸法云于十地。西越流沙。遂荒妙乐之
阳而不测。岂闻象系之表。犹开八正之门。形器之先。更宏
二智之教者也。故能运空有而双照。冥真俗而两夷。泛六
度于爱河。驾三车于大宅。是知法王法力。超偫生而自在。
自觉觉人。摧众魔而独悟。业运将启。乃雷震而电耀。化缘
斯极。亦火灭而薪尽。观其应迹。若有去来。察此真常。本无
生住。但以宏济之道。有缘斯应。天祚明德。无远不臻。是以
萌蒂畴昔。神光聊见于曩时。祥瑞有归。净土咸叹于兹日。
伏惟皇唐之有天下也。运金轮而临四有。握璿极而抚万
方。耀慧日于六天。蒸法云于十地。西越流沙。遂荒妙乐之
吕才 第 5a 页
地。东渐于海。奄有欢喜之都。振声教于无边。通车书于有
顷。遂使百亿须弥。既咸颁于望秩。三千法界。亦共沐于皇
风。故令五印度国。改荒服于槁街。十八韦陀。译梵文于秘
府。乃有三藏元奘法师者。所谓当今之能仁也。聪慧夙成。
该览宏赡。德业纯粹。律禁翘勤。实三宝之栋梁。四众之纲
纪者也。每以释教东迁。为日已久。或恐邪正杂扰。水乳不
分。若不稽实相于迦维。验真交于摩竭。何以成决定之藏。
为毕竟之宗者乎。幸逢二仪交泰。四海无尘。遂得拂衣元
漠。振锡葱岭。不由味于蒟酱。直路夷通。岂藉佩于杜衡。遥
顷。遂使百亿须弥。既咸颁于望秩。三千法界。亦共沐于皇
风。故令五印度国。改荒服于槁街。十八韦陀。译梵文于秘
府。乃有三藏元奘法师者。所谓当今之能仁也。聪慧夙成。
该览宏赡。德业纯粹。律禁翘勤。实三宝之栋梁。四众之纲
纪者也。每以释教东迁。为日已久。或恐邪正杂扰。水乳不
分。若不稽实相于迦维。验真交于摩竭。何以成决定之藏。
为毕竟之宗者乎。幸逢二仪交泰。四海无尘。遂得拂衣元
漠。振锡葱岭。不由味于蒟酱。直路夷通。岂藉佩于杜衡。遥
吕才 第 5b 页
途近易。于是穷源河于西域。涉河水于东维。采贝叶于鹫
山。窥金文于鹤树。所历诸国。百有馀都。所获经论。向七百
部。并传以藩驿。聿归上京。因得面奉圣颜。对扬宗极。此因
明论者。即是三藏所获梵本之内之一部也。理则包括于
三乘。事乃牢笼于百法。研机空有之际。发挥内外之宗。虽
词约而理宏。实文微而义显。学之者当生不能窥其奥。游
之者数载不足测其源。以其众妙之门。是以先事翻译。其
有神泰法师靖迈法师明觉法师等。并以神机昭晰。志业
兼该。精习偫经。多所通悟。皆蒙别敕。追赴法筵。遂得函丈
山。窥金文于鹤树。所历诸国。百有馀都。所获经论。向七百
部。并传以藩驿。聿归上京。因得面奉圣颜。对扬宗极。此因
明论者。即是三藏所获梵本之内之一部也。理则包括于
三乘。事乃牢笼于百法。研机空有之际。发挥内外之宗。虽
词约而理宏。实文微而义显。学之者当生不能窥其奥。游
之者数载不足测其源。以其众妙之门。是以先事翻译。其
有神泰法师靖迈法师明觉法师等。并以神机昭晰。志业
兼该。精习偫经。多所通悟。皆蒙别敕。追赴法筵。遂得函丈
吕才 第 6a 页
请益。执卷承旨。三藏既善宣法要。妙尽幽深。泰法师等是
以各录所闻。为之义疏。诠表既定。方拟流通。无缘之徒。多
未闻见。复有栖元法师者。乃是才之幼少之旧也。昔栖遁
于嵩岳。尝枉步于山门。既筮仕于上京。犹曲眷于穷巷。自
蒙修摄。三十馀年。忉怛之诚。二难具尽。然法师节操精洁。
戒行冰霜。学既昭达于一乘。身乃(阙一字)局于十诵。才既睹
其清苦。时以开遮折之。但以内外不同。行已各异。言戏之
间。是非锋起。师乃从容谓才曰。檀越复研味于六经。探赜
于百氏。推阴阳之[:#AS-8FBB:●]伏。察律吕之忽微。又闻生平未见太
以各录所闻。为之义疏。诠表既定。方拟流通。无缘之徒。多
未闻见。复有栖元法师者。乃是才之幼少之旧也。昔栖遁
于嵩岳。尝枉步于山门。既筮仕于上京。犹曲眷于穷巷。自
蒙修摄。三十馀年。忉怛之诚。二难具尽。然法师节操精洁。
戒行冰霜。学既昭达于一乘。身乃(阙一字)局于十诵。才既睹
其清苦。时以开遮折之。但以内外不同。行已各异。言戏之
间。是非锋起。师乃从容谓才曰。檀越复研味于六经。探赜
于百氏。推阴阳之[:#AS-8FBB:●]伏。察律吕之忽微。又闻生平未见太
吕才 第 6b 页
元。诏问须臾即解。由来不窥象戏。试造旬日复成。以此有
限之心。逢事即欲穿凿。但以佛法元妙。量谓未与彼同。虽
复强学推寻。恐非措心之所。何因今将内论。翻用见讥者
乎。法师后逢因明创行。义趣幽隐。是以先写一通。故将见
遗。仍附书云。此论极难。深究元妙。比有聪明博识。听之多
不能解。今若复能通之。可谓内外俱悉矣。其论既近至中
夏。才实未之前闻。耻于被试。不知为复。强加披阅。于是依
极成而探义深。凭比量而求微旨。反覆再三。薄识宗趣。后
复借得诸法师等三家义疏。更加究习。然以诸法师等虽
限之心。逢事即欲穿凿。但以佛法元妙。量谓未与彼同。虽
复强学推寻。恐非措心之所。何因今将内论。翻用见讥者
乎。法师后逢因明创行。义趣幽隐。是以先写一通。故将见
遗。仍附书云。此论极难。深究元妙。比有聪明博识。听之多
不能解。今若复能通之。可谓内外俱悉矣。其论既近至中
夏。才实未之前闻。耻于被试。不知为复。强加披阅。于是依
极成而探义深。凭比量而求微旨。反覆再三。薄识宗趣。后
复借得诸法师等三家义疏。更加究习。然以诸法师等虽
吕才 第 7a 页
复序致众富。文理会通。既以执见参差。所说自相矛盾。义
既同禀三藏。岂合更开二门。但由衅发萧墙。故容外侮窥
测。然佛以一音演说。亦许随类各解。何必独简白衣。不为
众生之例。才以公务之馀。辄为斯注。至于三法师等所说。
善者因而成之。其有疑者。立而破之。分为上中下卷。号曰
破注解。其间墨书者。即是论之本文。朱书者。以存师等旧
说。其下墨书注者。是才今之新撰。用决师等前议。凡有四
十馀条。自郐已下。犹未具录。至于文理隐伏稍难见者。乃
画为义图。共相比较。仍更别撰一方丈大图。独存才之近
既同禀三藏。岂合更开二门。但由衅发萧墙。故容外侮窥
测。然佛以一音演说。亦许随类各解。何必独简白衣。不为
众生之例。才以公务之馀。辄为斯注。至于三法师等所说。
善者因而成之。其有疑者。立而破之。分为上中下卷。号曰
破注解。其间墨书者。即是论之本文。朱书者。以存师等旧
说。其下墨书注者。是才今之新撰。用决师等前议。凡有四
十馀条。自郐已下。犹未具录。至于文理隐伏稍难见者。乃
画为义图。共相比较。仍更别撰一方丈大图。独存才之近
吕才 第 7b 页
注。论既外无人解。无处道听途说。若言生而知之。固非才
之望也。然以学无再请。尚曰传灯。闻一知十。方称殆庶。况
乎生平不见。率尔辄事含毫。今既不由师资。注解能无纰
紊。窃闻雪山夜叉说生灭法。邱井野兽叹未曾有。苟令所
言合理。尚得天仙归敬。才之所注。庶几于兹。法师等若能
忘狐鬼之微陋。思句味之可尊。择善而从。不简真俗。此则
如来之道。不坠于地。宏之者众。何常之有。必以心未忘于
人我。义不察于是非。才亦扣其两端。犹拟质之三藏。
** 东皋子后序
之望也。然以学无再请。尚曰传灯。闻一知十。方称殆庶。况
乎生平不见。率尔辄事含毫。今既不由师资。注解能无纰
紊。窃闻雪山夜叉说生灭法。邱井野兽叹未曾有。苟令所
言合理。尚得天仙归敬。才之所注。庶几于兹。法师等若能
忘狐鬼之微陋。思句味之可尊。择善而从。不简真俗。此则
如来之道。不坠于地。宏之者众。何常之有。必以心未忘于
人我。义不察于是非。才亦扣其两端。犹拟质之三藏。
** 东皋子后序
吕才 第 8a 页
君姓王氏。讳绩。字无功。太原祁人也。高祖晋穆公。自南归
北。始家河汾焉。历宋魏迄于周随。六世冠冕。国史家牒详
焉。君性好学。博闻强记。与李播陈永吕才为莫逆之交。阴
阳历数之术。无不洞晓。大业末应孝弟廉洁举。射高第。除
秘书正字。君性简放。饮酒至数斗不醉。常云。恨不逢刘伶。
与闭户轰饮。因著醉乡记及五斗先生传。以类酒德颂云。
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高情胜气。
独步当时。及为正字。端簪理笏。非其好也。以疾罢。乞署外
吕才 第 8b 页
职。除扬州六合县丞。君笃于酒德。颇妨职务。时天下乱。藩
部法严。屡被勘劾。君叹曰。罗网高悬。去将安所。遂出所受
俸钱。积于县城门前。托以风疾。轻舟夜遁。随季版荡。客游
河北。去还龙门。武德中诏徵。以前扬州六合县丞待诏门
下省。时省官例日给良酝三升。君第七弟静。为武皇千牛。
谓曰。待诏可乐否。君曰。吾待诏禄俸。殊为萧瑟。但良酝三
升。差可恋尔。待诏江国公。君之故人也。闻之曰。三升良酝。
未足以绊王先生。判日给王待诏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足疾罢归。欲定长往之计。而困于贫。贞观中
以家贫赴选。时太学有府史焦革。家善酝酒。冠绝当时。君
部法严。屡被勘劾。君叹曰。罗网高悬。去将安所。遂出所受
俸钱。积于县城门前。托以风疾。轻舟夜遁。随季版荡。客游
河北。去还龙门。武德中诏徵。以前扬州六合县丞待诏门
下省。时省官例日给良酝三升。君第七弟静。为武皇千牛。
谓曰。待诏可乐否。君曰。吾待诏禄俸。殊为萧瑟。但良酝三
升。差可恋尔。待诏江国公。君之故人也。闻之曰。三升良酝。
未足以绊王先生。判日给王待诏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足疾罢归。欲定长往之计。而困于贫。贞观中
以家贫赴选。时太学有府史焦革。家善酝酒。冠绝当时。君
吕才 第 9a 页
苦求为太乐丞。选司以非士职不授。君再三请曰。此中有
深意。且士庶清浊。天下所安。不闻庄周避漆园。老聃耻柱
下。卒授焉。数月而焦革死。妻袁氏。时送美酒。岁馀袁又死。
君叹曰。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田。自是太乐丞为
清流。君后追述焦革酒经一卷。其术精悉。兼采杜康仪狄
已来善为酒人。为酒谱一卷。太史令李淳风见而悦之曰。
王君可为酒家之南董。君历职皆以好酒。乡里或咍之。因
著无心子以喻志。河汾中先有渚田十数顷。称良沃。邻渚
又有隐士仲长子光。服食养性。君重其贞素。顾与相近。遂
深意。且士庶清浊。天下所安。不闻庄周避漆园。老聃耻柱
下。卒授焉。数月而焦革死。妻袁氏。时送美酒。岁馀袁又死。
君叹曰。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田。自是太乐丞为
清流。君后追述焦革酒经一卷。其术精悉。兼采杜康仪狄
已来善为酒人。为酒谱一卷。太史令李淳风见而悦之曰。
王君可为酒家之南董。君历职皆以好酒。乡里或咍之。因
著无心子以喻志。河汾中先有渚田十数顷。称良沃。邻渚
又有隐士仲长子光。服食养性。君重其贞素。顾与相近。遂
吕才 第 9b 页
结庐河渚。纵意琴酒。庆吊礼绝十有馀年。河渚东南隅有
连沙盘石。地颇显敞。君于其侧遂为杜康立庙。岁时致祭。
以焦革配焉。贞观中。京兆杜松之清河崔公善继为本州
刺史。皆请与君相见。君曰。奈何悉欲坐召严君平。竟不见。
崔杜高君调趣。卒不敢屈。但岁时赠以美酒鹿脯。诗书往
来不绝。君又葛巾联牛。躬耕东皋。每著书。自称东皋子。晚
岁醉饮无节。乡人或谏止之。则笑曰。汝辈不解。理正当然。
或乘牛驾驴。出入郊郭。止宿酒店。动经岁月。往往题咏作
诗。好事者录之讽咏。并传于代。贞观十八年终于家。时年
连沙盘石。地颇显敞。君于其侧遂为杜康立庙。岁时致祭。
以焦革配焉。贞观中。京兆杜松之清河崔公善继为本州
刺史。皆请与君相见。君曰。奈何悉欲坐召严君平。竟不见。
崔杜高君调趣。卒不敢屈。但岁时赠以美酒鹿脯。诗书往
来不绝。君又葛巾联牛。躬耕东皋。每著书。自称东皋子。晚
岁醉饮无节。乡人或谏止之。则笑曰。汝辈不解。理正当然。
或乘牛驾驴。出入郊郭。止宿酒店。动经岁月。往往题咏作
诗。好事者录之讽咏。并传于代。贞观十八年终于家。时年
吕才 第 10a 页
若干。临终自[:#AS-8864:⿺克寸]死日。遗命薄葬。兼预自为墓志。所著诗赋。
并多散逸。鸠访未毕。且缉成五卷。又著会心高士传五卷。
酒谱二卷。及注庄子。并别成一家。不列于集云。
** 叙宅经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盖取诸大
壮。逮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诗称相其阴阳。书云
卜惟洛食。此则卜宅吉凶。其来尚矣。至于近代师巫。更加
五姓之说。言五姓者。谓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
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至如张王等为商。武庾等为羽。欲
并多散逸。鸠访未毕。且缉成五卷。又著会心高士传五卷。
酒谱二卷。及注庄子。并别成一家。不列于集云。
** 叙宅经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盖取诸大
壮。逮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诗称相其阴阳。书云
卜惟洛食。此则卜宅吉凶。其来尚矣。至于近代师巫。更加
五姓之说。言五姓者。谓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
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至如张王等为商。武庾等为羽。欲
吕才 第 10b 页
似同韵相求。及其以柳姓为宫。以赵姓为角。又非四声相
管。其间亦有同是一姓。分属宫商。复有复姓数字。徵羽不
别。验于经典。本无斯说。诸阴阳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
传。竟无所出之处。唯桉堪舆经云。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
姓之言。且黄帝之时。不过姬姜数姓。暨于后代。赐族者多。
至如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并是姬姓
子孙。孔殷宋华向萧亳皇甫。并是子姓苗裔。自馀诸国。准
例皆然。因邑因官。分枝布叶。未知此等诸姓。是谁配属宫
商。又检春秋。以陈卫及秦。并同水姓。齐郑及宋。皆为火姓。
管。其间亦有同是一姓。分属宫商。复有复姓数字。徵羽不
别。验于经典。本无斯说。诸阴阳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
传。竟无所出之处。唯桉堪舆经云。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
姓之言。且黄帝之时。不过姬姜数姓。暨于后代。赐族者多。
至如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并是姬姓
子孙。孔殷宋华向萧亳皇甫。并是子姓苗裔。自馀诸国。准
例皆然。因邑因官。分枝布叶。未知此等诸姓。是谁配属宫
商。又检春秋。以陈卫及秦。并同水姓。齐郑及宋。皆为火姓。
吕才 第 11a 页
或承所出之祖。或系所属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宫商
角徵羽共相管摄。此则事不稽古。义理乖僻者也。
** 叙禄命
谨桉史记。宋忠贾谊诮司马季主云。夫卜筮者。高谈禄命。
以悦人心。矫言祸福。以尽人财。又按王充论衡云。见骨体
而知命禄。睹命禄而知骨体。此即命禄之书。行之久矣。多
言或中。人乃信之。今更研寻。本非实录。但以积善馀庆。不
假建禄之吉。积恶馀殃。岂由劫杀之灾。皇天无亲。常与善
吕才 第 11b 页
人。祸福之应。其犹响影。故有夏多罪。天命剿绝。宋景修德。
妖孛夜移。学也禄在。岂待生当建学。文王忧勤损寿。不关
月值空亡。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南阳贵士。何必俱当
六合。历阳成湖。非独河魁之上。蜀郡炎燎。岂由灾厄之下。
今时亦有同建同禄。而贵贱悬殊。共命共胎。而夭寿更异。
桉春秋。鲁桓公六年七月。鲁庄公生。今检长历。庄公生当
乙亥之岁。建申之月。以此推之。庄公乃当禄之空亡。依禄
命书。法合贫贱。又犯句绞六害。背驿马生。身剋驿马。驿马
三刑。当此生者。并无官爵。火命。七月生。当病乡。为人尪弱。
身合矬陋。今桉齐诗讥庄公。猗嗟昌兮。颀而长兮。美目扬
妖孛夜移。学也禄在。岂待生当建学。文王忧勤损寿。不关
月值空亡。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南阳贵士。何必俱当
六合。历阳成湖。非独河魁之上。蜀郡炎燎。岂由灾厄之下。
今时亦有同建同禄。而贵贱悬殊。共命共胎。而夭寿更异。
桉春秋。鲁桓公六年七月。鲁庄公生。今检长历。庄公生当
乙亥之岁。建申之月。以此推之。庄公乃当禄之空亡。依禄
命书。法合贫贱。又犯句绞六害。背驿马生。身剋驿马。驿马
三刑。当此生者。并无官爵。火命。七月生。当病乡。为人尪弱。
身合矬陋。今桉齐诗讥庄公。猗嗟昌兮。颀而长兮。美目扬
吕才 第 12a 页
兮。巧趋跄兮。唯有向命一条。法当长命。依检春秋。庄公薨
时。计年四十五矣。此则禄命不验一也。又按史记。秦庄襄
王四十八年。始皇帝生。宋忠注云。因正月生。为此名政。依
检襄王四十八年。岁在壬寅。此年正月生者。命当背禄。法
无官爵。假得禄。合奴婢尚少。始皇又当破驿马生。驿马三
刑。身剋驿马。法当望官不到。金命。正月生。当绝下。为人无
始有终。老而弥吉。今检史记。始皇乃是有始无终。老更弥
凶。唯建命生。法合长寿。计其崩时。不过五十。禄命不验二
也。又检汉武故事。武帝以乙酉之岁七月七日平旦时生。
时。计年四十五矣。此则禄命不验一也。又按史记。秦庄襄
王四十八年。始皇帝生。宋忠注云。因正月生。为此名政。依
检襄王四十八年。岁在壬寅。此年正月生者。命当背禄。法
无官爵。假得禄。合奴婢尚少。始皇又当破驿马生。驿马三
刑。身剋驿马。法当望官不到。金命。正月生。当绝下。为人无
始有终。老而弥吉。今检史记。始皇乃是有始无终。老更弥
凶。唯建命生。法合长寿。计其崩时。不过五十。禄命不验二
也。又检汉武故事。武帝以乙酉之岁七月七日平旦时生。
吕才 第 12b 页
亦当禄空亡下。依禄命书。法无官爵。唯向驿马。尚隔四辰。
依禄命法。少无官荣。老而方盛。今检汉书。武帝即位。年始
十六。末年巳后。户口减半。禄命不验三也。又桉后魏书云。
孝文皇帝皇兴元年八月生。今桉长历。其年岁在丁未。以
此推之。孝文皇帝背禄背命。并驿马三刑。身[:#AS-8864:⿺克寸]驿马。依禄
命书。法无官爵。命当父死中生。法当生不见父。今检魏书。
孝文皇帝身受其父显祖之禅。礼云。嗣子位定。在于初丧。
踰年之后。方始正号。是以天子无父事三老也。孝文皇帝
受禅。异于常礼。躬为天子。以事其亲。而禄命例云。不合识
依禄命法。少无官荣。老而方盛。今检汉书。武帝即位。年始
十六。末年巳后。户口减半。禄命不验三也。又桉后魏书云。
孝文皇帝皇兴元年八月生。今桉长历。其年岁在丁未。以
此推之。孝文皇帝背禄背命。并驿马三刑。身[:#AS-8864:⿺克寸]驿马。依禄
命书。法无官爵。命当父死中生。法当生不见父。今检魏书。
孝文皇帝身受其父显祖之禅。礼云。嗣子位定。在于初丧。
踰年之后。方始正号。是以天子无父事三老也。孝文皇帝
受禅。异于常礼。躬为天子。以事其亲。而禄命例云。不合识
吕才 第 13a 页
父。禄命不验四也。又按沈约宋书云。宋高祖癸亥岁三月
生。依此而推。禄之与命。并当空亡。依禄命书。法无官爵。又
当子墓中生。唯宜嫡子。假有次子。法当早死。今检宋书。高
祖长子。先被篡杀。次子义隆。享国多年。高祖又当祖禄下
生。法得嫡孙财禄。今检宋书。其孙刘劭刘浚。并为篡逆。几
失宗祧。禄命不验五也。
** 叙葬书
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代圣人
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
生。依此而推。禄之与命。并当空亡。依禄命书。法无官爵。又
当子墓中生。唯宜嫡子。假有次子。法当早死。今检宋书。高
祖长子。先被篡杀。次子义隆。享国多年。高祖又当祖禄下
生。法得嫡孙财禄。今检宋书。其孙刘劭刘浚。并为篡逆。几
失宗祧。禄命不验五也。
** 叙葬书
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代圣人
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
吕才 第 13b 页
也。然孝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以其顾复事毕。长为感
慕之所。窀穸礼终。永作鬼神之宅。朝市变迁。岂得豫测于
将来。泉石交侵。不可逆知于地下。是以谋及龟筮。庶无后
难。斯乃备于慎终之礼。曾无吉凶之义。暨近代以来。加之
阴阳葬法。或选年月便利。或量墓田远近。一事失所。祸及
生人。巫者利其货贿。莫不擅加妨害。遂使葬书一术。乃有
百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且天覆地载。乾坤之理备
焉。一刚一柔。消息之义详矣。或成于昼夜之道。感于男女
之化。三光运于上。四时通于下。斯乃阴阳之大经。不可失
慕之所。窀穸礼终。永作鬼神之宅。朝市变迁。岂得豫测于
将来。泉石交侵。不可逆知于地下。是以谋及龟筮。庶无后
难。斯乃备于慎终之礼。曾无吉凶之义。暨近代以来。加之
阴阳葬法。或选年月便利。或量墓田远近。一事失所。祸及
生人。巫者利其货贿。莫不擅加妨害。遂使葬书一术。乃有
百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且天覆地载。乾坤之理备
焉。一刚一柔。消息之义详矣。或成于昼夜之道。感于男女
之化。三光运于上。四时通于下。斯乃阴阳之大经。不可失
吕才 第 14a 页
之于斯须也。至于丧葬之吉凶。乃附此为妖妄。传曰。王者
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经时
而葬。士及庶人逾月而巳。此则贵贱不同。礼亦异数。欲使
同盟同轨。赴吊有期。量事制宜。遂为常式。法既一定。不得
违之。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而不葬。讥之怠礼。此则
葬有定期。不择年月。其义一也。春秋又云。丁巳葬定公。雨
不克葬。至于戊午襄事。礼经善之。礼记云。卜葬先远日者。
盖选月终之日。所以避不怀也。今检葬书。以巳亥之日。用
葬最凶。谨桉春秋之际。此日葬者凡有二十馀件。此则葬
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经时
而葬。士及庶人逾月而巳。此则贵贱不同。礼亦异数。欲使
同盟同轨。赴吊有期。量事制宜。遂为常式。法既一定。不得
违之。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而不葬。讥之怠礼。此则
葬有定期。不择年月。其义一也。春秋又云。丁巳葬定公。雨
不克葬。至于戊午襄事。礼经善之。礼记云。卜葬先远日者。
盖选月终之日。所以避不怀也。今检葬书。以巳亥之日。用
葬最凶。谨桉春秋之际。此日葬者凡有二十馀件。此则葬
吕才 第 14b 页
不择日。其义二也。礼记又云。周尚赤。大事用日出。殷尚白。
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时。郑元注云。大事者何。谓
丧葬也。此则直取当代所尚。不择时之早晚。春秋又云。郑
卿子产及子太叔葬郑简公。于时司墓大夫室当葬路。若
坏其室。即日出而堋。不坏其室。即日中而堋。子产不欲坏
室。欲待日中。子太叔云。若至日中而堋。恐久劳诸侯大夫
来会葬者。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
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今乃不
问时之得失。唯论人事可否。曾子问云。葬逢日蚀。舍于路
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时。郑元注云。大事者何。谓
丧葬也。此则直取当代所尚。不择时之早晚。春秋又云。郑
卿子产及子太叔葬郑简公。于时司墓大夫室当葬路。若
坏其室。即日出而堋。不坏其室。即日中而堋。子产不欲坏
室。欲待日中。子太叔云。若至日中而堋。恐久劳诸侯大夫
来会葬者。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
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今乃不
问时之得失。唯论人事可否。曾子问云。葬逢日蚀。舍于路
吕才 第 15a 页
左。待明而行。所以备非常也。若依葬书。多用乾艮二时。并
是近夜半。此则交与礼违。今检礼传。葬不择时。其义三也。
葬书云。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陇所
招。今按孝经云。立身行道。则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易曰。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日慎一日。则泽及
于无穷。苟德不建而人而无后。此则非论安葬吉凶。而论
福祚延促。臧孙有后于鲁。不关葬得吉日。若敖绝祀于荆。
不由迁厝失所。此则安葬吉凶。不可信用。其义四也。今之
丧葬吉凶。皆依五姓便利。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兆域
是近夜半。此则交与礼违。今检礼传。葬不择时。其义三也。
葬书云。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陇所
招。今按孝经云。立身行道。则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易曰。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日慎一日。则泽及
于无穷。苟德不建而人而无后。此则非论安葬吉凶。而论
福祚延促。臧孙有后于鲁。不关葬得吉日。若敖绝祀于荆。
不由迁厝失所。此则安葬吉凶。不可信用。其义四也。今之
丧葬吉凶。皆依五姓便利。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兆域
吕才 第 15b 页
既有常所。何取姓墓之义。赵氏之葬。并在九原。汉之山陵。
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安在。及其
子孙。富贵不绝。或与三代同风。或分六国而王。此则五姓
之义。大无稽古。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其义五也。且人臣名
位。进退何常。亦有初贱而后贵。亦有始泰而终否。是以子
文三已令尹。展禽三黜士师。卜葬一定。更不回改。冢墓既
成。曾不革易。则何因名位。无时暂安。故知官爵宏之在人。
不由安葬所致。其义六也。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诳其
吉凶。愚人因而徼倖。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
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安在。及其
子孙。富贵不绝。或与三代同风。或分六国而王。此则五姓
之义。大无稽古。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其义五也。且人臣名
位。进退何常。亦有初贱而后贵。亦有始泰而终否。是以子
文三已令尹。展禽三黜士师。卜葬一定。更不回改。冢墓既
成。曾不革易。则何因名位。无时暂安。故知官爵宏之在人。
不由安葬所致。其义六也。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诳其
吉凶。愚人因而徼倖。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
吕才 第 16a 页
毒之秋。选葬时以规财禄。或云辰日不宜哭泣。遂莞尔而
受吊问。或云同属忌于临圹。乃吉服而不送其亲。圣人设
教。岂其然也。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
* 王宏直
宏直。雍州咸阳人。为汉王元昌友。徙荆王友。龙朔中卒。
** 谏汉王元昌畋猎书
夫宗子维城之托者。所以固邦家之业也。大王功无任城
战[:#AS-8864:⿺克寸]之效。行无河间乐善之誉。爵高五等。邑富千室。当思
答极施之洪慈。保无疆之永祚。其为计者。在乎修德。冠屦
受吊问。或云同属忌于临圹。乃吉服而不送其亲。圣人设
教。岂其然也。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
* 王宏直
宏直。雍州咸阳人。为汉王元昌友。徙荆王友。龙朔中卒。
** 谏汉王元昌畋猎书
夫宗子维城之托者。所以固邦家之业也。大王功无任城
战[:#AS-8864:⿺克寸]之效。行无河间乐善之誉。爵高五等。邑富千室。当思
答极施之洪慈。保无疆之永祚。其为计者。在乎修德。冠屦
吕才 第 16b 页
诗礼。畋猎史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迹。
覆前戒后。居安虑危。奈何列骑齐驱。交横垄亩。野有游客。
巷无居人。贻众庶之忧。逞一情之乐。从禽不息。实用寒心。
* 蒋俨
俨。常州义兴人。擢明经第。为左屯卫兵曹参军。太宗朝再
迁殿中少监蒲州刺史。永徽二年为右卫大将军。文明中
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垂拱三年卒。年七十八。中
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 责田游岩书
覆前戒后。居安虑危。奈何列骑齐驱。交横垄亩。野有游客。
巷无居人。贻众庶之忧。逞一情之乐。从禽不息。实用寒心。
* 蒋俨
俨。常州义兴人。擢明经第。为左屯卫兵曹参军。太宗朝再
迁殿中少监蒲州刺史。永徽二年为右卫大将军。文明中
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垂拱三年卒。年七十八。中
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 责田游岩书
吕才 第 17a 页
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
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四海。主上屈万
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
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
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庭诤。诚以素非德望。
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
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餐周粟。仆何
敢言。禄及亲矣。以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
吕才 第 17b 页
* 李乾祐
乾祐。雍州长安人。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历治书侍御史。
永徽初擢御史大夫。出为邢魏沧三州刺史。入为司刑太
常伯。坐漏禁中语免官。
** 外属不得通婚奏
郑州人郑宣道。先聘少府监主簿李元义妹为妇。即宣道
堂姨。元义先虽执迷。许其婚媾。后以情礼不合。请与罢婚。
宣道经省陈䜣。以法无此禁。判许成亲。何则同堂姨甥。虽
则无服。既称从母。何得为婚。又母与堂姨。本是大功之服。
大功之上。礼实同重。况九月为服。亲亦至矣。子而不子。辱
吕才 第 18a 页
以为妻。名教所悲。人伦是弃。且堂姑堂姨。内外之族虽别。
而父党母党。骨肉之恩是同。爱敬本自天性。禽兽亦犹知
母。岂可令母之堂妹。降以为妻。从母之名。将何所寄。古人
正名远别。后代违道任意。恐寖以成俗。然本属无服。而尊
卑不可为婚者。非止一条。请付偫官详议。永为后法。
而父党母党。骨肉之恩是同。爱敬本自天性。禽兽亦犹知
母。岂可令母之堂妹。降以为妻。从母之名。将何所寄。古人
正名远别。后代违道任意。恐寖以成俗。然本属无服。而尊
卑不可为婚者。非止一条。请付偫官详议。永为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