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魏徵
魏徵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魏徵 第 1a 页

* 魏徵

徵字元成。钜鹿曲城人。少以策干李密不用。后随密来降。
授秘书丞。隐太子引为洗马。太子败。太宗引为詹事主簿。
及践祚。迁秘书监。参预朝政。进侍中。封郑国公。拜太子太
师。薨年六十四。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 道观内柏树赋(并序)


元坛内有柏树焉。封植营护。几乎二纪。枝干扶疏。不过数
魏徵 第 1b 页
尺。笼于众草之中。覆乎丛棘之下。虽磊落节目。不改本性。
然而翳荟蒙茏。莫能自申达也。惜其不生高峰。临绝壑。笼
日月。带云霞。而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此岂所谓方以
类聚。物以偫分者哉。有感于怀。喟然而赋。其词曰。

览大钧之播化。察草木之殊类。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
俱悴。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
元英不减其翠。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干霄汉以
上秀。绝无地而下临。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迈千
祀而逾茂。秉四时而一心。灵根再徙。兹庭爰植。高节未彰。
贞心谁识。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

魏徵 第 2a 页

志耿介其何极。若乃春风起于蘋末。美景丽乎中园。水含
苔于曲浦。草铺露于平原。成蹊花乱。幽谷莺喧。徒耿然而
自抚。谢桃李而无言。至于日穷于纪。岁云暮止。飘蓬乱惊。
愁云叠起。冰凝无际。雪飞千里。顾众类之飒然。郁亭亭而
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聊染翰以寄怀。庶无
亏于善始。

** 请陪送葬建成元吉表

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前宫结
魏徵 第 2b 页
衅宗社。得罪人神。臣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负其罪戾。置
录周行。徒竭生涯。将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
冈有感。追怀常棣。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二
王。远期有日。臣等永惟畴昔。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
君之礼。宿草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深凡百。望
于葬日。送至墓所。

** 谏格猛兽表

臣徵言。臣闻书美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述虞箴。称夷羿
以为诫。昔汉文临霸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
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
魏徵 第 3a 页
纵欲自轻。其奈高庙何。孝武好格猛兽。相如谏曰。力称乌
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
存之地。虽有乌获之猛。逄蒙之伎。不可得用。而枯木朽株。
尽为难矣。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所宜近。孝元郊泰
畤。因留射猎。薛广德奏称。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今日
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顾如宗庙
社稷何。凭河暴虎。未之比也。臣窃思此数帝之心。岂同木
石。独不好驰骋之乐。而割情屈巳。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
国。不为身也。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以万
魏徵 第 3b 页
乘之尊。闇行荒野。践深林。涉丰草。甚非万全之计。愿陛下
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偫僚兆庶。
则天下幸甚。

** 遗表稿(谨按魏郑公谏录徵亡太宗遣人至宅就求其书得遗表一纸始立稿草字皆难识惟有数行乃稍可分辨云云)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
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爱憎之閒。
所宜详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
贰。可以兴矣。

魏徵 第 4a 页

** 论时政疏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杰。南面临下。皆欲
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代。传祚无穷。然而
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
不远。可得而言。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三十馀年。
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所有。彼炀
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纣。以就灭
亡哉。盖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
魏徵 第 4b 页
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
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威重。内多隘忌。谗邪者必遂其福。
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人不堪命。率土分
析。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灭。为天下之笑。
深可痛矣。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绝而
更张。远肃迩安。不踰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
观台榭。尽居之矣。珍奇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
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
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
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理。

魏徵 第 5a 页

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
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于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
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偫生仰而遂性。德之次
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
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侈靡。因其基以崇之。增其旧而
饰之。触类而长。不思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
矣。譬如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
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神怒。人怨神怒。则灾害
魏徵 第 5b 页
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令终
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孙谟。传之万
世。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 第二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
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
魏徵 第 6a 页
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
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
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
魏徵 第 6b 页
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
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
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
为之大道哉。

** 第三疏

臣闻书曰。明德慎罚。惟刑之恤哉。礼云。为上易事。为下易
魏徵 第 7a 页
知。则刑不烦。上多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上易
事。下易知。君长不劳。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上
播忠厚之诚。下竭股肱之力。然后太平之基不坠。康哉之
咏斯隆。当今道被华夷。功高宇宙。无思不服。无远不臻。然
言尚于文。志在于明察。刑赏之用。有所未尽矣。夫刑赏之
本。在乎扬善而惩恶。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以亲
疏贵贱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或屈伸在乎好
恶。轻重由乎喜怒。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逢怒。则求其罪
于事外。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瘢
魏徵 第 7b 页
痕可求。则刑斯滥矣。羽毛可出。则赏斯谬矣。刑滥。则小人
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
望治安刑措。非所闻也。且夫暇豫清谈。皆敦尚于孔老。威
怒所至。则取法于申韩。直道而行。非无三黜。危人自安。盖
亦多矣。故道德之旨未宏。刻薄之风尚扇。夫上风既扇。则
下生百端。人竞趋时。宪章不一。稽之王度。实亏君道。昔州
犁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
弊。以人臣之颇僻。犹莫能申其欺罔。况人君之高下。将何
以措其手足。以睿圣之聪明。无幽微而不烛。岂神有所
魏徵 第 8a 页
不达。智有所不通哉。安其所安。不以恤刑为念。乐其所乐。
遂忘先笑之变。祸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可不思。
顷者责罚稍多。威怒微厉。或以供帐不赡。或以营作差遣。
或以物不称心。或以人不从欲。皆非致理之所急。实乃骄
奢之攸渐。是知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致。富不与奢期而奢
自来。非徒语也。且我之所代。实在有隋。隋氏乱亡之源。圣
明之所临照。以隋氏之府藏。譬今日之资储。以隋氏之甲
兵。况当今之士马。以隋氏之户口。校今时之百姓。度长比
大。曾何等级。然隋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我以贫寡而
魏徵 第 8b 页
安宁。静之也。静之则安。动之则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
也。非微而难察也。然鲜蹈平易之途。多遵覆车之辙何哉。
在于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虑亡之所致也。昔隋氏之
未乱。自谓必无乱。隋氏之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屡
动。徭役不息。至于将加戮辱。竟未悟其灭亡之所由也。可
不哀哉。夫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止水。鉴国之安危。必取于
亡国。故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又曰。伐柯伐柯。其则
不远。臣愿当今之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则存亡治乱。
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

魏徵 第 9a 页

思其所以亡。则存矣。知存亡之所在。节嗜欲以从人。省畋
游之娱。息靡丽之作。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近忠厚。远
便佞。杜悦耳之邪说。甘苦口之忠言。去易进之人。贱难得
之货。采尧舜之诽谤。追禹汤之罪巳。惜十家之产。顺百姓
之心。近取诸身。恕以待物。思劳谦以受益。不自满以招损。
有动则庶类以和。出言则千里斯应。超上德于前载。树风
声于后昆。圣哲之宏规。帝王之盛业。能事斯毕。在乎慎守
而巳。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
魏徵 第 9b 页
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AS-886A:●]佚动之也。慎终如始。
可不勉欤。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
身安而国家可保。诚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伏惟陛下
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若能以当
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固无得而称焉。

** 第四疏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
立。则下无二心。德礼行。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
大纲。在于父子君臣。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
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文子曰。

魏徵 第 10a 页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则言而不行。
言不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
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自
王道休明。十有馀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土地
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
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其所
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昔贞观之始。闻善若惊。既五
六年閒。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时有
魏徵 第 10b 页
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也。謇谔之士。稍避龙鳞。便佞之徒。
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朋党。谓告讦者为至公。谓强直者
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
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
诽谤之尤。至于窃金生疑。投杼致惑。正人不得尽其言。大
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郁阏大猷。妨化损德。其在兹乎。
故孔子之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且君子小人。貌同
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不苟免。杀身以成仁。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惟利之所在。危人以自安。夫苟
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
魏徵 第 11a 页
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
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是则毁誉在于小人。
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所在。亦安危所系。安可以不慎哉。
此乃孙卿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
之。与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
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
败。况内怀奸利。承顺颜旨。其为祸患。不亦深乎。故孔子曰。
君子或有不仁者焉。未见小人而仁者。然则君子不能无
小恶。恶不积。无妨于正道。小人或时有小善。善不积。不足
魏徵 第 11b 页
以立忠。今谓之善人矣。复虑其时有不信。何异夫立直木
而疑其影之曲乎。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可得。亦巳明矣。
夫君能尽礼。臣能竭忠。必有在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
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哉。
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酒腐
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曰。此固非其善者。然
亦无害于霸也。公曰。如何而害霸乎。曰。不能知人。害霸也。
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
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
魏徵 第 12a 页
年而不能下。魏伦曰。鼓之啬夫。伦之知。请无疲士大夫。而
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
君奚为不取。穆伯曰。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伦下之。
吾不可以不赏。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
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大夫。管
仲霸者之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
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
閒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
信。励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
魏徵 第 12b 页
小人绝其邪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而化。何远之有。善善
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
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允。将何望哉。

** 韦宏质妄议宰相疏

宰相有奸谋隐慝。则人人皆得上论。至于制置职业。固是
人主之柄。非小臣所得干议。古者朝廷之士。尚各守官业。
思不出位。况韦宏质贱人。岂得以非所宜言。上黩明主。此
是轻宰相矣。后汉太学诸生颇干时政。其时谓之处士横
议。望陛下知其邪计从朋党而来。每事明察。遏绝将来之
魏徵 第 13a 页
渐。则朝廷安静。邪党自销矣。

** 论治道疏

臣闻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巳成不备。
为未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
资股肱以致治。礼云。人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心庄则体
舒。心肃则容敬。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万事康哉。元首
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
体成理。非所闻也。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千载
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
魏徵 第 13b 页
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
秩。在于礼之而巳。昔周文游于凤凰之墟。袜系解。顾左右。
莫可使结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
独无君子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之
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
坛。成帝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王垂恩于韩信。
岂肯败巳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
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
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
魏徵 第 14a 页
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
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泉。无为戎首。不亦
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
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
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
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
言而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
是诈忠也。春秋左氏传曰。崔杼弑齐庄公。晏子立于崔氏
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
魏徵 第 14b 页
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
亡之。若为巳死而为巳亡。非其亲昵。谁敢任之。门启而入。
枕尸股而哭之。兴。三踊而出。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
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
臣视君如寇雠。虽臣之事君。无有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尚
缘恩施厚薄。然则为人上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窃观在
朝偫臣。当枢机之寄者。或地邻齐晋。或业预经纶。并立事
立功。皆一时之选。处之衡轴。为任重矣。任之虽重。信之未
笃。信之不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
魏徵 第 15a 页
且。则节义不立。节义不立。则名教不兴。名教不兴。而可与
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又国家重惜功臣。不
念旧恶。方之前圣。一无所閒然。但宽于大事。急于小罪。临
时责怒。未免爱憎之心。不可以为政。君严其禁。臣或犯之。
况上启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溃。其伤必多。欲使凡百黎
元。何所措其手足。此则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
不动乱者。礼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若憎而不知其
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诗曰。君
子如怒。乱庶遄沮。然则古人之震怒。将以惩恶。当今之威
魏徵 第 15b 页
罚。所以长奸。此非尧舜之心。非汤禹之事。书云。抚我则后。
虐我则雠。孙卿子曰。君舟也。人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
覆舟。孔子曰。鱼失水而死。水失鱼。则犹为水也。故尧战战
慄慄。日慎一日。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虑之乎。夫委
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理之道也。今
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
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以致理。其可得乎。又政贵有
恒。不求屡易。今或责小臣以大体。或责大臣以小事。小臣
乘非其据。大臣孰得其所守。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
魏徵 第 16a 页
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罪。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
亦难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任以大
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
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
谷。莫能自明。则苟免其祸。大臣苟免。则谲诈萌生。谲诈萌
生。则矫伪成俗。矫伪成俗。则不可以臻至理矣。又委任大
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
人。何嫌于故旧。若举非其任。何贵于疏远。待之不尽诚信。
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夫上之
魏徵 第 16b 页
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
疑矣。礼云。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上下相疑。
则不可以言至理矣。当今偫臣之内。远在一方。流言三至
而不投杼者。臣窃思度。未见其人。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
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
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
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
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
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
魏徵 第 17a 页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诚
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
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

** 论御臣之术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
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
必藉忠良作弼。俊乂在官。则庶绩其凝。无为而化矣。故尧
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翼巍巍
之功。周召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惟生
魏徵 第 17b 页
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
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
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
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
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
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孝。则可使同
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
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然而今之偫臣。罕能贞白
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
魏徵 第 18a 页
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
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
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
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
自勉矣。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
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
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荣
显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
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
魏徵 第 18b 页
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励主意。如此
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閒。绝其源。转
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
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
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
公事。与代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
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
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曰
魏徵 第 19a 页
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贤嫉能。所欲进。则明其
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
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
骨肉之亲。外搆乱于朝廷。如此者谗臣也。五曰专权擅势。
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
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邪佞。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
主明。使黑白无别。是非无閒。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
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
邪之术。故上安而下理。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
魏徵 第 19b 页
也。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
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然
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
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国
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馀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
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
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
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
魏徵 第 20a 页
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功免者也。赏不以劝善。
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
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
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然后取其实。不尚
其华。处其厚。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若徒
爱美锦。而不为人择官。有至公之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
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忠
良。则夙夜不怠。劳神苦思。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魏徵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