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陈叔达
陈叔达 第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陈叔达 第 1a 页

* 陈叔达

叔达字子聪。陈宣帝第十六子。封义阳王。历都官尚书。入
隋授绛州通守。高祖义师至绛。以郡归款。累官侍中。封江
国公。贞观中拜礼部尚书。九年卒。谥曰缪。后赠户部尚书。
改谥忠。

** 答王绩书

贤弟千牛及家人典琴至。频辱芳翰。索下官所撰隋纪。虽
承厚眷。懑然自失。诚恐持郤克之质。入邯郸之墟。奏曹郐
陈叔达 第 1b 页
之音。历茎英之肆。所以迟回牍。伏念旬时。辄揆短怀。仰违
前命。今奉来札。诲责逾深。既以骄鄙相诃。又以缄縢致诮。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正当要使必致耳。了不知贤兄芮城
有隋书之作。足下既图继就。须有考寻。谨依高旨。缮录驰
送。然仆虽不佞。颇闻君子之论矣。尝以谓为国以礼。君举
必书。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者申立德立功之意也。事
者叙立德立功之迹也。所以明劝沮。所以别是非。自非可
以关社稷之安危。涉天人之兴废。古之君子。何尝取诸。褒
贬之作。有由然也。自微言泯绝。大义乖坠。三代之教。乱
陈叔达 第 2a 页
于甲兵。六经之术。灭于煨烬。君人者。尚空名以夸六合。史
官者。贵虚饰以佞一时。下及马迁。爰逮班固。咸有述作。庶
几圣贤。其于斟酌典谟。表章微绝。曾不能触其藩篱者也。
魏晋之际。夫何足云。中原板荡。史道息矣。然国于天地。有
与立焉。苟能宅郊禋。建社稷。树师长。抚黎元。虽复五裂山
河。三分躔次。规模典式。岂徒然哉。是贤兄文中子知其若
此也。恐后之笔削。陷于繁碎。宏纲正典。暗而不宣。乃兴元
经。以定真统。盖获麟之事。夫何足以知之。叔达亡国之馀。
幸赖前烈。有隋之末。滥尸贵郡。因沾善诱。颇识大方。至若
陈叔达 第 2b 页
梁魏周齐之閒。耳目耆旧所接。风流人物。名实可知。衣冠
道义。讴谣尚在。顷者皇建其极。君子道亨。凭藉时来。妄叨
近侍。庙堂多暇。典坟自娱。览后魏周齐之纪传。考下官之
所闻见。曾不喜怒随意。曲直任情。叙致浮杂。褒贬阿党。述
时望者。以爵禄为荣谈。陈国纪者。以狙谲为能事。至于密
会王道。潜济生人。既昧于知音。咸寝而不记。贪叙写其祖
父冠冕。子嗣婚姻。以为谱牒之證耳。岂不痛哉。风俗之坏。
一至于此。虽人伦王化。备列元经。而恢谈硕议。或不可舍。
是以薛记室及贤兄芮城。常悲魏周之史。各著春秋。近更
陈叔达 第 3a 页
研览。真良史焉。古人云。过高唐者。学王豹之讴。游睢涣者。
学藻绘之功。窃惟隋氏之王。三十六年。成败否泰。目所亲
睹。诚惧后之作者。复习向时之弊焉。故聊因掌壶之暇。著
隋纪二十卷。骋辞流离。则愧于心矣。书事要。则尝有志焉。
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附之于行事。傥近是乎。谨恃
畴眷。以尘清览。当积兼金。以购黜窜耳。又恐足下纪传之
作。须备异闻。今更附王冑大业起居注往。

** 大唐宗圣观铭

眇矣灵化。元哉妙门。飞形九府。鍊气三元。黄庭秘箓。金格
陈叔达 第 3b 页
微言。玉京留记。金灶还魂。扬尘东海。问道西昆。物色函关。
抒容清庙。建标伊始。层坛云峭。绮井虹伸。风窗电笑。元都
正律。帝台仙召。挹髓扪星。餐霞引照。豁虚罔象。无名至要。
高厢久县。清泉馀疗。宅心胜侣。游息众妙。绝壁翠微。潨流
丹窍。鞠草如结。周原甚奥。圣道将宏。重光显曜。明明我后。
积德累功。陶埏宇县。叱咤雷风。庸稽太室。礼盛酆宫。时乘
正位。道配元穹。四维载仰。百世斯隆。有截于外。无思自东。
祥符浃远。瑞采澄空。百神咸秩。千龄是崇。宗元壮观。诏跸
康庄。云行辇道。吹发山梁。飞文协玉。接礼神皇。五旌回首。

陈叔达 第 4a 页

六辔齐骧。宸仪展敬。享福无疆。巍然高碣。播此遗芳。

* 薛收

收字伯褒。蒲东汾阴人。隋司隶大夫道衡子。道衡为炀帝
所杀。收不仕隋。高祖入关。授秦府主簿。迁金部郎中。东都
平。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封汾阴男。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武德七年卒。年三十三。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
又赠太常卿。

** 琵琶赋

陈叔达 第 4b 页

惟兹器之为宗。总偫乐而居妙。应清角之高节。发号钟之
雅调。处躁静之中权。执疏密之机要。遏浮云而散彩。扬白
日以垂耀。尔其状也。龟腹凤颈。熊据龙旋。戴曲履直。破觚
成圆。虚心内受。劲质外宣。磅礡象地。穹崇法天。候八风而
运轴。感四气而鸣弦。金华徘徊而月照。玉柱的历以星悬。

** 上秦王书

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
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
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
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閒。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

陈叔达 第 5a 页

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先据成
皋之险。训兵坐甲。以待其至。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
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不过两旬。二国之君。
可面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

** 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铭

盖闻运无常宁。治穷则乱。教不终废。人存则阐。故曰天下
有道。制作归乎帝王。斯文或坠。财成寄乎明哲。才之不可
以巳。其在兹乎。周道竭而孔子兴。隋风丧而夫子出。五常
陈叔达 第 5b 页
为之式序。三纲为之无昧。道冲而用。故无德而名。功足化
成。故匪爵而重。于稽其类。其生物之匠乎。夫子讳通。字仲
淹。姓王氏。太原人。初高祖晋阳穆公自齐归魏。始家龙门
焉。若乃门风祖业之旧。鸿儒积德之冑。事贲家谍。名昭国
史。今可得而略之。粤若夫子。洪惟命世。尽象纬之秀。钟山
川之灵。爰在孺年。素尚天启。亦既从学。家声日茂。伟容貌。
肃风神。以孝悌为心极。以人伦为巳任。步中规矩。响谐音
律。术无远而不穷。理无微而不诣。故夫要道之本。中和之
节。九畴六艺之能事。元亨利贞之至美。悉备之矣。岂惟行
为世范。言成士则而巳哉。十八举本州秀才。射策高第。十
陈叔达 第 6a 页
九除蜀州司户。辞不就列。大业伊始。君子道消。达人远观。
潜机独晓。步烟岭。卧云溪。轩冕莫得而干。罗网莫得而迨。
时年二十二矣。以为卷怀不可以垂训。乃立则以开物。显
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怀雅颂以濡足。览繁文而
援手。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象。道胜之韵。先达所
推。虚往之集。于斯为盛。渊源所渐。著录踰于三千。堂奥所
容。达者几乎七十。两加太学博士。一加著作郎。夫子绝宦
久矣。竟不起矣。朝端(阙)声节天下闻其风采。先君内史屈
父党之尊。杨公仆射忘大臣之贵。汉侯三请而不觌。尚书
陈叔达 第 6b 页
四召而不起。盛德大业。至矣哉。道风扇而方远。元猷陟而
逾密。可以比姑射于尼岫。拟河汾于洙泗矣。夫教思之宗。
圣达之节。形气之域。古今同尽。六经既就。一德时成。拂衣
启手。其天意乎。以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遘疾终于万春
乡甘泽里第。春秋三十二。呜呼哀哉。天不憖遗。吾将安仰。
以其年八月。迁窀穸于汾水之北原。棺木衣衾。以从中制。
不封不树。是遵上古。门人考行。谥曰文中子。礼也。收学不
至谷。行无异能。奉高迹于绝尘。期深契于终古。义极师友。
恩兼亲故。遭世道之衰微。属衣冠之板荡。将以肆力王事。

陈叔达 第 7a 页

思存管乐。不获躬守孔茔。自同游夏。攀昊苍而不达。俯元
堂而巳隔。敢扬徽烈。而作铭曰。

两仪既位。三才式甄。器象虽显。神机未筌。匪圣孰作。匪明
孰传。文王逝矣。孔子出焉。显允经籍。作为邦纪。天之未丧。
载诞夫子。奄有偫言。遂荒精理。百氏衔璧。九流齐轨。潜龙
勿用。鸣鹤在阴。我有宏德。人灵是钦。抠衣递进。鼓箧相寻。
七十成列。三千若林。焕乎经济。冲乎典则。教思风行。徽猷
允塞。庶几克飨。匡此王国。如何不祐。歼我明德。呜呼丧乱。
陈叔达 第 7b 页
胡及我长。呜呼哲人。胡弃我往。王室方厉。帝邦无象。梁木
斯坏。苍生奚仰。绸练既设。披崇既张。野寒川旷。泉深路长。
盛德无没。嘉言孔彰。永为洪范。于何不臧。

* 李纲

纲字文纪。观州[:#AS-945B:⿱艹修]人。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
而改之。初为周齐王宪参军。入隋为太子洗马。拜尚书右
丞。为杨素苏威所恶。以属吏。会赦免。贼帅何潘仁署为长
史。高祖义师至京城。授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累拜礼
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进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
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

陈叔达 第 8a 页

** 论时事表

臣纲言。臣伏见武德五年之后。四海初定。陛下自负太平。
日就骄侈。伤于酒德。稍怠万机。专与幸臣。旦夕游宴。所重
唯声乐。所爱唯鹰犬。夷夏进送。道路不绝。又斥辱功臣。多
所轻侮。或发其微时细过。或加捶挞于殿庭。德泽渐亏。下
将疑惧。而戚藩公主。皆踰宪式。嫔媛之家。多违法度。不加
禁止。颇有侵渔。行路之閒。非无喧籍。又皇太子令及秦齐
二教。共诏敕并行。唯计日之先后。州郡之职。无所的从。授
陈叔达 第 8b 页
官分赏。任意所欲。不复论功伐。才行矣。加以每岁秋冬。田
游无度。王公主。杂糅其閒。或时逢考选。皆在原野。至于历
时不返。京邑略无居人。亿兆失望。阴怀叹息。朝之纲纪。渐
以弛紊。而陛下不悟政教日颓。在内不许论事。当朝略无
谏者。愚臣窃怀慄畏。诚有危亡之虑。臣不敢不尽言。伏待
刑宪。

** 谏以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疏

臣谨按周礼。均工乐胥。不预于仕伍。虽复才如子野。妙等
师襄。皆身终子继。不易其业。故魏武使祢衡击鼓。衡先解
朝服。露体而击之。云不敢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衣。唯齐
陈叔达 第 9a 页
高纬封曹妙达为王。授安马驹为开府。既招物议。大斁彝
伦。有国有家者以为殷鉴。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基。起
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人致位
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庑。故非创业垂统。贻则子孙之道
也。伏惟陛下听察之。

** 谏太子建成书

纲耄矣。日过时流。坟树巳拱。幸未就土。许傅圣躬。无以酬
恩。请效愚直。伏愿殿下详之。窃见饮酒过多。诚非养生之
术。且凡为人子者。务于孝友。以慰君父之心。不宜听受邪
陈叔达 第 9b 页
言。妄生猜忌。

* 姜谟

谟。秦州上邽人。隋大业末为晋阳长。高祖建义。引为司功
参军。从平京城。除相国兵曹参军。封长道县公。拜秦州刺
史。改守陇州。贞观元年卒。赠岷州都督。谥曰安。

** 将赴陇右上高祖奏

天人之望。诚有所归。愿早膺图箓。以宁兆庶。老夫犬马暮
齿。恐先朝露。得一睹升紫殿。死无所恨。

* 萧瑀

陈叔达 第 10a 页

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封新安郡王。入隋累官河池郡守。
高祖入京师。遣书招之。以郡归唐。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
进右仆射。贞观中图形淩烟阁。进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
三品。罢为商州刺史。二十一年卒。年七十四。诏赠司空荆
州都督。太常谥曰肃。帝以其性忌。改谥贞褊。

** 临终遗子书

生而必死。理之常分。气绝后可著单服一通。以充小敛。棺
内施单席而巳。冀其速朽。不得别加一物。无假卜日。惟在
陈叔达 第 10b 页
速办。自古贤哲。非无等例。尔宜勉之。

* 李大亮

大亮。雍州泾阳人。隋末署韩国公行军兵曹。与李密战败。
贼帅张弼异而释之。高祖入关。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超
拜金州总管府司马。太宗立。封武阳县男。复以功进爵为
公。领太子右卫率兼工部尚书。十八年卒。年五十九。赠兵
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

** 昭庆令王璠清德颂碑

六义垂训。有国风之词焉。十翼发挥。有震雷之体焉。雷也
者。一同法雷而分地。风也者。万井宣风以代天。周列子男
陈叔达 第 11a 页
之班。汉疏令长之任。铜墨彰其美制。龟蛇宠其旐斿。中都
之男女异途。灌坛之风雨不作。鲁仲康之仁恕。作践三台。
常伯魏之清贞。终居九列。雕琼鏻琬。谓之不忘。翼子谋孙。
谓之不朽。传芳播美。其在兹焉。公讳璠。字伯玉。其先琅琊
人也。系文武之遥源。绍灵仙之庆绪。导扬前烈。垂裕后昆。
秦则三将登坛。汉则五侯通轨。迪哲踵武。论道槐庭。邦淑
国华。庆兴椒掖。奕叶不泯。非共筮蓂。室家君王。无亏砺岳。
曾祖岌。隋任北海郡长史。德表题舆。材称展骥。袭海沂之
谦让。为庆源之重望。祖德。皇朝义阳郡义阳县令。庞水生
陈叔达 第 11b 页
金。昆峰产玉。抚桐乡之耆老。先问百年。静蒲邑之阶庭。巳
闻三善。父知。皇朝颍州郡襄城县令上柱国。桂林一枝。凤
毛五色。龙泉出匣。彩发珠星。鹊绕临台。精含满月。擅子游
之文学。政洽弦歌。伏门豹之英雄。人怀畏爱。公禀粹辰象。
降灵海岳。岁方童丱。子将为其题目。未及志学。士季识其
非凡。天与聪明。帝资㯋悟。班孟坚之文彩。黄叔度之波澜。
精微之书。殆将三绝。温柔之旨。蔽在一言。侪辈挹其多能。
敏悟嘉其才对。洞张华之博识。升晁错之甲科。以国子监
太学明经擢第辉扬。授上党郡长子县主簿。又任北京乐
陈叔达 第 12a 页
平县主簿。长子望邑。乐平帝畿。黄绶班雄。朱丝抗直。秩满
授此县令。河东士女。不忘遗恩。沣北编氓。首欣来晚。此土
分晋馀境。全赵名都。覆釜前通。登僧后镇。风烟临代。斜望
宝符。郊壤连邢。傍临玉井。冀州既载。陶唐帝都。士庶殷繁。
桑麻条畅。公下车宰邑。视俗施教。先之以敬让。示之以好
恶。明察则俗无幽枉。正谊则吏不忍欺。声调子贱之琴。尘
覆史云之甑。妾不衣帛。有类季孙。父对霜缣。雅同胡质。或
让鱼留犊。辞玉谢金。不之过也。公之清洁也如此。建初启
运。先皇陵寝。圣上虔恭之所。偫下肃雍之地。崇奉茔域。发
陈叔达 第 12b 页
自宸衷。裒建美名。实由天旨。改象城而为昭庆。贵先祖而
创嘉声。郡之与县。俱同十望。国资孝理。寄在循良。妙帝心。
授公此令。至若公卿巡谒。夙夜祗共。物有备而无亏。俗惟
勤而不觉。公之干蛊也如此。欲求忠臣。出于孝子。公仁慈
恻隐。累代同居。幼子童孙。家无异爨。每志摄享。竭力禋诚。
陵侧居人。数馀千户。或旁圣(疑)英杰。或招复逃迁。茂陵阳
陵之俦。三徙七迁之邑。并加抚育。有同赤子。公之异化也
如此。鸧鹒春啭。勖之以耕桑。鸿雁秋飞。敦之以收穫。田夫
执耒。蚕妾承筐。凤粟遍于郊原。鹓绮盈于杼柚。遂得冰
陈叔达 第 13a 页
丝委筐。露积如山。妇子馌而无辞。田畯悦而相贺。励朽勉
惰。载酒劳勤。公之劝农也如此。缧索绳犯。降绥志偷。伺绳
而执凶徒。焚饰而擒贼煞。境绝探丸之客。途逢守剑之夫。
不假埋梧。无烦候稻。豺狼自屏。钩距无施。巳除梁上之奸。
讵用史瞒之木[:#AS-FBED:●]率。公之明略也如此。孝弟者人之本。慈
爱者化之先。道协五常。伦分十等。蟹筐蚕绩。蝉冠范緌。既
革知人之非。方识宰君之化。人同李郭。俗齐曾闵。境无鹿
犯。块有鸟衔。感应通诚。公之孝理也如此。地迩幽燕。境连
赵魏。土多剽悍。人尚櫜鞬。自戎马在郊。鸣鼙接响。骑射驰
陈叔达 第 13b 页
逐。罕习诗书。公抚教以仁。崇文备武。斌斌杂半。君子道存。
开设学校。检阅庠塾。人如颜闵。俗同邹鲁。公之兴学也如
此。大君有命。中使巡风。激浊扬清。旁求俊彦。昭庆阖境。以
公清平。感恩申状。使司览奏。寻以名闻。总众美而为最。择
其义而临之。抚字才周。芳声满岁。昔甘棠勿剪。叹羡诗人。
伐枳兴谣。见称舆颂。缁黄道路。率有雅词。儿齿台背。愿旌
其善。四子讲德。尚著篇章。百姓预谋。宜刊厥绩。莫不他山
采石。异邑求文。请镌无愧之词。用纪非常之德。大亮精非
吐凤。思尽怀蛟。过谈见推。辞不获免。其词曰。

陈叔达 第 14a 页

伟哉圣贤。生德自天。山泽通气。孕育云仙。凝祯沙禁。禀粹
沂川。英俊之地。黻冕相连。王孙公子。令闻不巳。西北玉玺。
东南箭美。传家兰桂。司徒继轨。松竹坚贞。霜霰难毁。挺生
良佐。望重州端。恤人以惠。济猛以宽。化消蜂虿。俗比鹓鸾。
不异邦国。齐氓共欢。资父事君。以配祖考。忠为令德。不贪
为宝。义阳襄城。异邑同道。上以化物。犹风靡草。仕为时须。
天工人代。下车作宰。吏怀畏爱。肃高洁。庶氓仰赖。正直清
平。百城之最。虔奉陵庙。惟精惟一。公仰巡谒。以兢以栗。良
陈叔达 第 14b 页
宰摄享。神歆元吉。明德惟馨。芳猷秩秩。务啬劝分。不愆穮
蓘。兆人勤艺。惟邦之本。禁令严刻。鲜不为则。虽赏不窃。罕
用徽纆。刑赏无差。教化之柄。宁僭不滥。用恤人命。我有箴
规。孝弟恭敬。君子万年。室家相庆。下之从政。犹泥在钧。不
敢暴虐。不敢违仁。道兮不远。德兮有邻。吾君敷化。可书诸
绅。

** 请停招慰突厥疏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
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
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
陈叔达 第 15a 页
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
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
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氓庶。镇禦藩夷。州县
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
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更劳役。恐致妨损。以臣
愚见。请停招慰。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
人攘狄。竟延七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
轮台。追巳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
陈叔达 第 15b 页
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无所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
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巳臣附。远在蕃碛。人非中夏。地
多沙卤。其自树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
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
国入朝。既不能俘之于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
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
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靡费。以中
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 宇文歆

陈叔达 第 16a 页

歆。武德中官右卫将军。

** 谏齐王元吉书

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常共窦诞游猎。蹂践谷稼。放纵亲
昵。公行攘敚。境内六畜。因之殆尽。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
为笑乐。分遣左右。戏为攻战。至相击刺。毁伤至死。夜开府
门。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怀愤叹。以此守城。安能自保。

* 傅仁均

仁均。滑州白马人。武德时授员外散骑常侍。除太史令。卒
陈叔达 第 16b 页
官。

** 陈修历七事表

其一曰。昔洛下闳以汉武太初元年岁在丁丑创历。起元
元在丁丑。今大唐以戊寅年受命。甲子日登极。所造之历。
即上元之岁。岁在戊寅。命日又起甲子。以三元之法。一百
八十去其积岁。武德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联珠。
悬合于今日。其二曰。尧典为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前代造
历。莫能允合。臣今创法五十馀年。冬至辄差一度。则却检
周汉。千载无违。其三曰。经书日蚀。毛诗为先。十月之交。朔
日辛卯。臣今立法。却推得周幽王六年辛卯朔蚀。即能明
陈叔达 第 17a 页
其中閒并皆符合。其四曰。春秋命历序云。鲁僖公五年壬
子朔旦冬至。诸历莫能符合。臣今造历。却推僖公五年正
月壬子朔旦冬至则同。自斯以降。并无差爽。其五曰。古历
日蚀。或在于晦。或在二日。月蚀或在望前。或在望后。臣今
立法。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于朔。月蚀在望前。却验
鲁史。并无违爽。其六曰。前代造历。命辰不从子半。命度不
起虚中。臣今造历。命辰起子半。度起于虚六。度命合辰。得
中于子。符阴阳之始。会历术之宜。其七曰。前代诸历。月行
或有晦。犹东见朔以西朓。臣今以迟疾定朔。永无此病。

陈叔达 第 17b 页

** 对王孝通駮历法议

宋代祖冲之。久立差术。至于隋代张冑元等。因而修之。虽
差度不同。各明其意。今孝通不达宿度之差移。未晓黄道
之迁改。乃执南斗为冬至之恒星。东井为夏至之常宿。率
意生难。岂为通理。夫太阳行于宿度。如邮传之过逆旅。宿
度每岁既差。黄道随而变易。岂得以胶柱之说。而为斡运
之难乎。又案易云。治历明时。礼云。天子元端。听朔于南门
之外。尚书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氏云。上日。朔日也。
又云。季秋月朔。辰不集于房。孔氏云。集合也。不合则日蚀。

陈叔达 第 18a 页

随可知矣。又云。先时不及时。皆杀无赦。先时为朔日不及
时也。若有先后之差。是不知定朔之道矣。诗云。十月之交。
朔日辛卯。又春秋日蚀三十有五。左邱明云。不书朔。官失
之也。明圣人之教。不论于晦。唯取朔耳。自春秋以后。去圣
久远。历术差违。莫能详正。故秦汉以来。多非朔蚀。而宋代
御史中丞何承天。微欲见意。不能详究。乃为太史令钱乐
之散骑侍郎皮延宗抑止。孝通今语。乃是延宗旧辞。承天
既非甄明。故有当时之屈。今略陈梗概。申以明之。夫理历
陈叔达 第 18b 页
之本。必推上元之岁。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夜半甲子。
朔旦冬至。自此以后。既行度不同。七曜分散。不知何年更
得馀分普尽还复总会之时也。唯日分气分。得有可尽之
理。因其得尽。即有三端之元。故造经立法者。小馀尽即为
元首。此乃纪其日数之元。不关合璧之事矣。时人相传。皆
云大小馀俱尽。即定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者。此不达其意
故也。何者。冬至自有常数。朔名由于月起。既月行迟疾无
常。三端岂得即合。故必须日月相合。与冬至同日者。始可
得名为合朔冬至耳。故前代诸历。不明其意。乃于大馀正
尽之年。而立其元。法将以为常。而不知七曜散行。气朔不
陈叔达 第 19a 页
合。今法唯取上元连珠合璧。夜半甲子朔旦冬至。合朔之
始。以定一九。相因行至于今日。常取定朔之宜。不论三端
之事。皮延宗本来不知。何承天亦自未悟。何得引而相难
耶。

* 傅奕

奕。相州邺人。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高祖践位。召拜
太史丞。迁太史令。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

** 请废佛法表

臣奕言。臣闻牺农轩顼。治合李老之风。虞夏汤姬。政符周
陈叔达 第 19b 页
孔之教。虽可圣有先后。道德不别。君有沿革。治术尚同。窃
闻八十老父。击壤而歌。十五少童。鼓腹为乐。耕能让畔。路
不拾遗。孝子承家。忠臣满国。然国君有难。则殉命以报雠。
父母有疴。则终身以侧侍。岂非曾参闵子之友。庠序成林。
墨翟耿恭之俦。相来羽翊。乃有守道含德。无欲无求。宠辱
若惊。职参朝位。荆山鼎上。攀附升龙。缑氏坛边。相从驾鹤。
瑶池王母之使。具礼来朝。碧海无夷之神。周行谒帝。所以
然者。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自汉明夜
寝。金人入梦。傅毅对诏。辨曰胡神。后汉中原。未之有信。魏
陈叔达 第 20a 页
晋夷虏。信者一分。笮融托佛斋而起逆。逃窜江东。吕光假
征胡而叛君。跱立西土。降斯巳后。妖胡滋盛。大半杂华。搢
绅门里。翻受秃丁邪戒。儒士学中。倒说妖胡浪语。曲类蛙
歌。听之丧本。臭同鲍肆。过者失香。兼复广置伽蓝。壮丽非
一。劳役工匠。独坐泥胡。撞华夏之鸿钟。集蕃僧之伪众。动
淳民之耳目。索营私之货贿。女工罗绮。剪作淫祀之幡。巧
匠金银。散雕舍利之冢。粳粱[:#AS-8456:⿺麦丏]米。横设僧尼之会。香油蜡
烛。枉照胡神之堂。剥削民财。割截国贮。朝廷贵臣。曾不一
悟。良可痛哉。伏惟陛下定天门之开阖。更新宝位。通万物
陈叔达 第 20b 页
之迍否。再育黔黎。布李老无为之风。而民自化。执孔子爱
敬之礼。而天下孝慈。且佛之经教。妄说罪福。军民逃役。剃
发隐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岁月不除。奸伪逾甚。臣阅览
书契。爰自庖牺。至于汉高。二十九代。四百馀君。但闻郊祀
上帝。官治民察。未见寺堂铜像。建社宁邦。请胡佛邪教。退
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
之曹。恒忻效力。勿度小秃。长揖国家。自足忠臣。宿卫宗庙。
则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无事。为牺皇之民。臣奕诚
惶诚恐。谨上益国利民事十有一条如左。谨言。武德四年
陈叔达 第 21a 页
六月二十一日上。(谨按益国利民事十一条其文巳佚惟
释氏书所引尚存梗概谨裒集于后一曰众僧剃发染衣
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夫父母之体不可毁伤何
故沙门剃发去髭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义易曰男女搆
精万物化生此则阴阳父子天地大象不可乖也今卫壮
之僧婉娈之尼失礼不婚仇匹内通衣形外隔夭胎杀子
违礼逆天减损户口不亦伤乎今佛家违天地之化背阴
阳之道未之有也请僧尼六十巳下令作丁则兵强农劝
寻老子至圣尚谒帝王孔某圣人犹跪宰相况道大无取
陈叔达 第 21b 页
德义未隆下忽公卿抗衡天子如臣愚见请同老孔弟子
之例拜谒王臣编于朝典者二曰西域胡旦末国兵三百
二十人小宛国兵二百人戎卢国兵三百人渠勒国兵三
百人依耐国兵三百五十人郁立师国兵三百三十一人
单相国兵四十五人孤胡国兵四十五人凡八国胡兵合
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绍其王业据其土地自相征
伐屠戮人国况今大唐丁壮僧尼二十万众共结胡法足
得人心宁可不预备之哉三曰诸州及县减省寺塔则民
安国治者盖闻释迦生于天竺修多出自西蕃名号无传
于周孔功德靡称于典谟实远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师儒
广致精舍甲第当衢虚费金帛福利焉在西域胡人因泥
而生是以便事泥瓦塔像今犹毛臊人面而兽心道人土
枭驴骡四色皆是贪逆之恶种佛是妖魅之气寺是淫邪
之祀由妖胡虚说造寺之福庸人信之争营寺塔小寺百
僧大寺二百以兵率之五寺强成一旅总计诸寺兵多六
军侵食生民国家大患寺骁僧众妖孽必作如后赵沙门
张光后燕沙门法长南凉道密魏孝文时法秀太和时惠
仰等并皆反乱自馀凶党至今犹在请必除荡用消胡气
浃旬之间宇宙廓清维是寺舍请给孤老贫民无宅义士
三万户州惟置一寺草堂土塔以安经像遣胡僧二人传
示胡法销像而绝镌铸货泉可以无损毁经以禁缮写废
僧以从编户窃谓益国利人兴家多福也四曰僧尼衣布
省斋则贫人不饥蚕无横死者臣闻佛戒僧尼粪扫衣五
缀钵望中一食独坐山中清居禅诵此佛之章法也若杀
蚕作衣佛戒不许今则知佛理虚故生违犯五曰断僧尼
贝[:#AS-FBED:●]居贮则百姓丰满将士皆富礼佛不得尊豪设斋不
得富贵六曰帝王无佛则大治年长有佛)

陈叔达 第 22a 页
(则虐政祚短者自庖牺巳下爰至汉高二十九代父子
君臣立忠立孝守道履德生长神州得华夏正气人皆淳
朴以世无佛故也秦起秦仲三十五世六百三十八年汉
明之时佛法始来有之为损无之为益故未有佛法之前
人皆淳和世无篡逆佛法来到多兴悖乱天道无亲顿成
虚阐祸淫福善胡其爽欤因何损替者翻享遐龄崇道者
无终厥寿计应蕴福延庆积恶招殃何乃进退矛盾情状
皎然去取自乖若为酬对七曰封周孔之教送与西域而
胡必不肯行八曰海内勤王者少乐私者多乃外事胡佛
陈叔达 第 22b 页
内生邪见剪剃发肤回换衣服出臣子之门入僧尼之户
立谒王庭坐看膝下不忠不孝聚结连房且佛在西域言
妖路远拾亲逐财畏壮慢老重富强而轻贫弱爱少美而
贼耆年以幻惑而作艺能以矫诳而为宗旨然佛为一姓
之家鬼也作鬼不兼他族岂可催驱生汉供给死夷贱此
明珠贵彼鱼目违离严父而敬他人何有跪十个泥夷而
为卿相置一盆残饭得作帝王据佛邪说不近人情欲求
忠臣孝子佐世治民惟孝经一卷老子二篇不须广读佛
经佛滑稽大言不及旃孟奢侈造作罪深桀纣入家破家
入国破国者九曰隐农安近市廛度中国富民饶者十曰
帝王受命皆革前政者十一曰直言忠谏古来出口祸及
其身者)

** 请革隋制疏

龙纪火官。黄帝废之。咸池六英。尧不相沿。禹弗行舜政。周
弗袭汤礼。易称巳日乃孚。革而信也。故曰革之时大矣哉。
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
叛之。陛下拨乱反正。而官名律令。一用隋旧。且惩沸羹者
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况天下久苦隋暴。安得不新其
耳目哉。改正朔。易服色。变律令。革官名。功极作乐。治定制
陈叔达 第 23a 页
礼。使民知盛德之隆。此其时也。然官贵约。夏后官百。不如
虞五十。周三百。不如商之百。又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卫鞅为秦制法。增
凿颠抽胁镬烹等六篇。始皇为挟书律。此失于烦。不可不
鉴。

** 请除释教疏

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
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演其妖书。述其
邪法。伪启三途。谬张六道。恐吓愚夫。诈欺庸品。凡百黎庶。
陈叔达 第 23b 页
通识者稀。不察根源。信其矫诈。乃追既往之罪。虚规将来
之福。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遂使
愚迷。妄求功德。不惮科禁。轻犯宪章。其有造作恶逆。身坠
刑网。方乃狱中礼佛。口诵佛经。昼夜忘疲。规免其罪。且生
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
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云由佛。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
其为害政。良可悲矣。案书云。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
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
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降自羲农。至于汉魏。皆无佛
陈叔达 第 24a 页
法。君明臣忠。祚长年久。汉明帝假托梦想。始立胡神。西域
桑门。自传其法。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
瞢发之事。洎于苻石。羌胡乱华。主庸臣佞。政虐祚短。皆由
佛教致灾也。梁武齐襄。足为明镜。昔褒姒一女。妖惑幽王。
尚致亡国。况天下僧尼。数盈十万。剪刻缯䌽。装束泥人。而
为厌魅。迷惑万姓者乎。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馀
户。产育男女。十年长养。一纪教训。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
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则妖惑之风自革。淳朴
之化还兴。且古今忠谏。鲜不及祸。窃见齐朝章仇子佗上
陈叔达 第 24b 页
表。言僧尼徒众。糜损国家。寺塔奢侈。虚费金帛。为诸僧附
会宰相。对朝谗毁。诸尼依托主。潜行谤讟。子佗竟被囚执。
刑于都市。及周武平齐。制封其墓。臣虽不敏。窃慕其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