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唐太祖
后唐太祖 第 20b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百三

后唐太祖 第 1a 页

* 后唐太祖

帝姓朱耶氏。赐姓李。讳克用。其先陇右金城人。唐大中十
年生。始祖拔野。贞观中从太宗讨高丽有功。为沙陁都督。
子孙代袭。帝初为云中牙将。累官司空。龙纪元年封陇西
郡王。乾宁二年进封晋王。天祐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三。同
光元年追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 上昭宗自诉表

晋州长宁关使张承晖于当道录到张浚榜。并诏曰。张浚
后唐太祖 第 1b 页
充招讨制置使。令率师讨臣。兼削臣属籍官爵者。臣诚冤
诚愤顿首顿首。伏以宰臣张浚。欺天蔽日。廊庙不容。谗臣
于君。夺臣之位。凭燕帅妄奏。与汴贼结恩。矫托皇威。擅宣
王命。徵集师旅。挠乱乾坤。误陛下中兴之谋。资黔黎重伤
之困。臣实何罪。而陛下伐之。此则宰臣持权而欺陛下。况
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徐方。救荆楚。收凤阙。碎枭巢。致
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玺。臣之属籍。懿皇所赐。
臣之师律。先帝所命。臣无逆节。浚讨何名。陛下若厌逐功
臣。欲用文吏。自可迁臣封邑。以侯就第。柰何加诸其罪。孰
后唐太祖 第 2a 页
肯无词。若以臣云中之伐。获罪于时。则拓拔思恭取鄜延
朱全忠侵徐郓。陛下何不讨之。假令李孝德不忠于主。伐
之为是。则朱瑄时溥。有何罪耶。此乃同坐而异名。赏彼而
诛此。使天下藩服。强者扼腕。弱者自动。流言窃议。为臣怨
嗟。固非中兴之术也。且陛下阽危之秋。则奖臣为韩彭伊
霍。既安之后。骂臣曰戎羯蕃夷。海内握兵立事。如臣者众
矣。宁不惧陛下他时之骂哉。臣昨遇燕军。以礼退舍。匡威
浅昧。厚自矜誇。乃言臣中矢石。覆士卒。致内外吠声一发。
短谋竞陈。误陛下君臣之分。况命官选将。自有典刑。不必
后唐太祖 第 2b 页
幸臣之弱。而后取之。傥臣延期挺命。尚固一方。彼实何颜。
以见陛下。此则奸邪朋党。轻弄邦典。陛下凝旒端扆。何由
知之。今张浚既已出军。微臣固难束手。臣便欲叫阍轻骑。
面叩玉阶。诉邪佞于陛下之彤墀。纳诏命于先皇之宗庙。
然后束身司败。甘处宪章。

** 报西川王建书

窃念本朝屯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
默默终古。悠悠彼苍。生此厉阶。永为痛毒。视横流而莫救。
徒誓楫以兴言。别奉函题。过垂奖谕。省览周既。骇惕异常。

后唐太祖 第 3a 页
泪下沾衿。倍郁申胥之素。汗流浃背。如闻蒋济之言。仆经
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支。赐鈇钺以专征。徵
包茅而问罪。鏖兵接战。二十馀年。竟未能斩新莽之头颅。
断蚩尤之肩髀。以至庙朝颠覆。豺虎纵横。且受任分忧。叨
荣冒宠。龟玉毁椟。谁之咎欤。备阅指陈。不胜惭恧。然则君
臣无常位。陵谷有变迁。或箠塞长河。泥封函谷。时移事改。
理有万殊。即如周末虎争。魏初鼎据。孙权父子。不显授于
汉恩。刘备君臣。自微兴于涿郡。得之不谢于家世。失之无
损于功名。适当逐鹿之秋。可靳华虫之服。惟仆累朝席宠。
后唐太祖 第 3b 页
奕世输忠。忝佩训词。粗存家法。善博奕者。惟先守道。治蹊
田者。不可夺牛。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蚤殄寇雠。
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唯公社稷
元勋。华嵩降祉。镇九州之上地。负一代之宏才。合于此时。
自求多福。所承良讯。非仆深心。天下其谓我何。有国非吾
节也。慺慺孤恳。此不尽陈。

** 北岳庙题名

河东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李
克用。以幽镇侵扰中山。领蕃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救援。

后唐太祖 第 4a 页
与易定司空同申祈祷。翌日过常山问罪。时中和五年二
月廿一日。克用记。
至三月十七日。以幽州请就和断。遂却班师。再谒晬容。兼
申赛谢。便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廿一日。克用重记。

* 后唐庄宗

帝讳存勖。太祖长子。唐光启元年生。年十一。授检校司空
隰州刺史。天祐五年嗣封晋王。二十年四月。筑坛魏州即
帝位。同光二年。加尊号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在位四
年。年四十二。谥曰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后唐太祖 第 4b 页

** 亲决疑狱令

议狱恤刑。比求冤滥。顽民下辈。轻侮宪章。苟非五听之通
明。何辨二门之邪正。自今后法司如有疑狱。予自据格令
以决之。此法既行。虽亲无赦。

** 严科市井凶豪令

兵乱以来。生灵凋耗。岂止赋租烦重。加之寇盗侵渔。又闻
市井之中。多有凶豪之辈。昼则聚徒蒱博。夜则结党穿窬。
若不示以严科。何以惩其巨蠹。仰法司显行条令。峻设堤
防。

后唐太祖 第 5a 页

** 徇邢洺魏博卫滑诸郡县令

王室搆屯。七庙被陵夷之酷。昊天不吊。万民罹涂炭之灾。
必有英主奋庸。忠臣仗顺。斩长鲸而清四海。廓祅祲以泰
三灵。予位忝维城。任当分阃。念兹颠覆。讵可晏安。仗桓文
节制之规。问羿浞凶狂之罪。逆温砀山佣隶。巢孽馀凶。当
僖宗奔播之初。我太祖扫平之际。束身泥首。请命牙门。包
藏奸诈之心。惟示妇人之态。我太祖俯怜穷鸟。曲为开怀。
特发表章。请帅梁汁。才出萑蒲之泽。便居茅社之尊。殊不
感恩。遽行猜忍。我国家祚隆周汉。迹盛伊唐。二十圣之镃
后唐太祖 第 5b 页
基。三百年之文物。外则五侯九伯。内则百辟千官。或代袭
簪缨。或门传忠孝。皆遭陷害。永抱沈冤。且镇定两藩。国家
巨镇。冀安民而保族。咸屈节以称藩。逆温唯仗阴谋。专行
不义。欲全吞噬。先据属州。赵王特发使车。来求援助。予情
惟荡寇。义切亲仁。躬率赋舆。赴兹盟约。贼将王景仁将兵
十万。屯据柏乡。遂驱三镇之师。授以七擒之略。鹳鹅才列。
枭獍大奔。易如走坂之九。势若燎原之火。僵尸仆地。流血
成川。组甲彫戈。皆投草莽。谋夫猛将。尽作俘囚。群凶既快
于天诛。大憝须悬于鬼录。今则选蒐兵甲。练车徒。乘胜
后唐太祖 第 6a 页
长驱。剪除元恶。凡尔魏博邢洺之众。感恩怀义之人。乃祖
乃孙。为圣唐赤子。岂徇虎狼之党。遂忘覆载之恩。盖以封
豕长蛇。凭陵荐食。无方逃难。遂被胁从。空尝胆以衔冤。竟
无门而雪愤。既闻告捷。想所慰怀。今义旅徂征。止于招抚。
昔耿纯焚庐而向顺。萧何举族以从军。皆审料兴亡。能图
富贵。殊勋茂业。翼子贻孙。转祸见几。决在今日。如能诣辕
门而效顺。开城堡以迎降。长吏则改补官资。百姓则优加
赏赐。所经诖误。更不推穷。三镇诸军。已申严令。不得焚烧
庐舍。剽掠马牛。但仰所在生灵。各安耕织。予恭行天伐。罪
后唐太祖 第 6b 页
止元凶。已外归明。一切不问。凡尔士众。咸谅予怀。

** 平魏博令

我国家列爵疏封。皆循旧制。建藩维而命宗子。锡茅社以
报功臣。惟兹魏邦。缵乃旧服。自逆温肇乱。天下分离。谋害
忠良。窥觎藩翰。遂使公侯之国。鞠为蛇虺之场。朱友贞蕞
陋馀妖。人神共弃。不量其力。谓秦无人。尚为贻厥之谋。巧
设兼并之计。改张节制。分割山河。连甍皆弊于诛求。编户
不安于闾井。且人为邦本。君乃民天。既兴虐我之谋。须起
徯予之叹。遂至桓桓列校。扰扰齐氓。奋白梃以捐生。洁壶
后唐太祖 第 7a 页
浆而望主。予叨居阃政。誓复圣唐。永念生灵。尝生轸恻。睹
兹残弊。尤切疚怀。昨百姓三军。请予兼领。奸凶在近。镇抚
尤难。赖尔众多。共宣忠力。切以军府变更之后。人情易动
难安。将务辑宁。须严法令。凡讹言谤议。残物害人。结党连
朋。抵刑犯禁。如当纠告。法固难容。凡尔蒸人。勉其自励。布
告中外。咸使闻知。

** 谕曹濮百姓教

干纪乱常。人神共怒。杀君盗国。天地何容。激忠良仗顺之
心。拯黎庶倒悬之急。予爰从近岁。亲举义师。每惟戡难之
后唐太祖 第 7b 页
谋。所切吊民之志。而贼党不分逆顺。凭附妖凶。唯偷晷漏
之生。不虑覆亡之祸。去秋予暂归宁觐。留侍并都。贼将王
瓒。辄渡洪河。偷营巢穴。不敢前来决战。远出交兵。壁闭偷
安。可知羸懦。予亲临贼垒。率士登城。贼遂出营门。与吾合
战。才交锋刃。便委干戈。戮甲士二万馀人。夺铁骑三千馀
匹。敬千李立之辈。已衅鼓于军前。拱宸侍卫之徒。尽横尸
于大野。所残无几。不日剪除。料彼友贞。难逃鈇钺。岂能保
完生聚。禦捍疆陲。予昨径出偏师。徇地曹濮。闵其蒸庶。罹
此百殃。空多转饷之劳。殊失保全之望。予示其祸福。各择
后唐太祖 第 8a 页
安危。勿附贼以亡家。须决机而保族。若能自携老幼。归我
封巡。亦议抚绥。俾令苏息。如怀乡恋土。苟免待时。则须远
避兵锋。慎于去就。伫平凶丑。冀复乡园。其诸军兵士州县
长吏等。自解围上党。对阵柏乡。莘县交兵。杨刘接战。亦合
谙吾机略。可料兴衰。何必阿附元凶。自贻伊戚。不如向义。
自卜永图。旦旦之怀。元元共悉。

** 褒回鹘权知可汗仁美制

回鹘可汗仁美。代袭骁雄。生知义烈。乘北方忠顺之气。为
南面沙漠之君。自列圣有国之初。便申盟誓。及肃宗中兴
后唐太祖 第 8b 页
之运。继立勋庸。迩来贡奉不违。戎马无警。一心尝保于甥
舅。万里或结于姻亲。今则兴服之初。献琛俄至。仍闻抚宁
七部。兼且控制诸蕃。终姓之道无偷。信言必复。嗣绪之文
斯在。典册宜行。俾绍前修。且明久要。宜封为英义可汗。仍
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 伐蜀制

朕以夙荷丕基。乍平伪室。非不欲宠绥四海。协和万邦。广
正朔以遐同。俾人伦之有序。其或地居陬裔。位极骄奢。殊
乖事大之规。但蕴偷安之计。则必徵诸典训。振以皇威。爰
后唐太祖 第 9a 页
兴伐罪之师。冀遏乱常之党。蠢兹蜀主。世负唐恩。閒者父
总藩宣。任居统制。属朱温东离汴水。致昭皇西幸岐阳。而
乃不务扶持。反怀顾望。盗据剑南之土宇。全亏阃外之忳
诚。先皇帝早在并门。将兴霸业。彼既曾驰书币。此亦复展
谢仪。后又特发使人。专持聘礼。彼则更不回一介之使。答
咫尺之书。星岁俄移。欢盟顿沮。朕顷遵崇遗训。嗣统外藩。
追昔日之来诚。继先皇之旧好。又专持信币。皆绝酬还。缅
惟背恩食言。可忍弃同即异。今观孽竖。绍据山河。委阉官
以持权。凭阻修而僭号。早者曾上秦王缄札。张皇蜀地声
后唐太祖 第 9b 页
尘。形侮渎之言辞。谤亲贤之勋德。昨朕风驱锐旅。电扫凶
渠。复巳坠之宗祧。缵中兴之历数。捷音旋报。复命仍稽。使
来而上抗书题。情动而先誇险固。加以宋光葆辄陈狂计。
别启奸谋。将欲北顾秦州。东窥荆渚。人而无礼。罪莫大焉。
昨客省使李严奉使铜梁。近归金阙。凡于奏对。备述端由。
其宋光嗣相见之时。于坐上便有言说。先问契丹强弱。次
数秦王是非。度此包藏。可见情状。加以疏远忠直。朋比奸
邪。内则纵恣轻华。竞贪宠位。外则滋彰法令。蠹耗生灵。既
德力以不量。在人祇之共愤。今命兴圣宫使魏王继岌充
后唐太祖 第 10a 页
西川四面行营都统。仍命侍中枢密使郭崇韬充西川东
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充西川
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凤翔节度使李曮充都供军转运
应接等使。同州节度使李令德充行营招讨副使。陜州节
度使李绍琛充行营蕃汉马步军都排阵斩斫使兼马步
军都指挥使。西京留守张筠充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华
州节度使毛璋充行营左厢马步都虞候。邠州节度使董
璋充行营右厢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严充西川管内招
抚使。总领阙下诸军。兼四面诸道马步兵士。取九月十八
后唐太祖 第 10b 页
日进发。凡尔中外。宜体朕意。

** 幸洛京诏

自古圣帝明王。创业垂统。九州共贯。五运相承。未有不始
于忧勤。终于逸乐。故苗人不作。不能成舜伐之功。葛伯不
生。无以立汤征之事。理乱有常数。文质为大纲。秦不道而
汉室兴。隋无德而皇朝王。连二十叶。垂三百年。自衅起河
南。灾缠海内。朕自提戎律。切为国雠。每亲统夫师徒。欲早
宁乎寰宇。近者诸方侯伯。叠贡笺章。劝即位以皆坚。让体
元而不获。爰新凤历。寻揭鸡竿。显造丕图。倍惭凉德。盖自
后唐太祖 第 11a 页
文班武列。抱义怀忠。共倾忻戴之心。遂应绍开之运。以正
君臣之位。以安宗社之基。未偃武以修文。倍宵衣而旰食。
不以万乘自尊为乐。惟以八纮未静为忧。更赖上下一心。
内外同力。诫严朕军旅。抚恤朕黎氓。务裨赞以为常。期清
平而可待。注属繄倚。不舍斯须。

** 虑囚诏

刑以秋冬。虽关恻隐。罪多连累。翻虑滞淹。若或十人之中。
止为一夫抵死。岂可以轻附重。禁锢逾时。言念哀矜。又难
全废。其诸司囚徒。罪无轻重。委本司据罪详断申奏。轻者
后唐太祖 第 11b 页
即时疏理。重者过立春。至秋分然后行法。如是事系军
机。须行严令。或谋逆恶。或蓄奸邪。或行劫杀人。难于留滞。
并不在此限。

** 赐诚惠法号广法大师诏

诚惠鹫岭名流。鸡园上哲。精守护鹅之戒。宏宣住雁之谈。
潜括三乘。深明四谛。忍草长新于性苑。意花不染于情田。
自隐迹灵峰。栖心胜地。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引迷。五
百龙神。皆降懿德。一万圣众。尽继元踪。为法雨之栋梁。作
空门之标表。朕方兴景运。大阐真风。宜旌积行之名。以奉
后唐太祖 第 12a 页
无为之教。今赐号广法大师。赐紫衣。

** 黜郑[:#AS-8FA5:●]等诏

惩恶劝善。务振纪纲。激浊扬清。须明真伪。盖前王之令典。
为历代之通规。必按旧章。以令多士。而有志萌僭窃。位忝
崇高。累世官而皆受唐恩。贪爵禄而但从伪命。或居台铉。
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
逆顺。理合去留。伪宰相郑[:#AS-8FA5:●]等一十一人。皆本朝簪组。儒
苑品流。虽博识多闻。备明今古。而修身慎行。颇负祖先。昧
忠贞而不度安危。专利禄而全亏名节。合当大辟。无恕近
后唐太祖 第 12b 页
亲。朕以缵嗣丕基。初平巨憝。方务好生之道。在行含垢之
恩。汤网垂仁。既矜全族。舜刑投裔。兼贷一身。尔宜自新。我
全大体。其为显列。不并庶寮。馀外应在周行。悉仍旧贯。凡
居中外。咸体朕怀。

** 入汴州诛乱臣诏

朕既殄伪庭。显平国患。好生之令。含宏虽切于予怀。惩恶
之规。决断难违于众请。况赵岩赵鹄等。自朕收城数日。布
惠四方。尚匿迹以潜形。罔悛心而革面。须行赤族。以谢众
心。其张汉杰。昨于中都与王彦章同时俘获。此际未详行
后唐太祖 第 13a 页
止。偶示哀矜。今既上将陈词。群情激怒。往日既彰于僭滥。
此时难漏于网罗。宜寘国刑。以塞群论。除妻儿骨肉外。其
他疏属仆使。并从释放。敬翔李振。首佐朱温。共倾唐祚。屠
害宗属。杀戮朝臣。既寰宇以皆知。在人神而共怒。敬翔虽
闻自尽。未豁幽冤。宜与李振并族于市。疏属仆使。并从原
宥。朱圭素闻狡蠹。唯务谗邪。斗惑人情。枉害良善。将清内
外。须切去除。况众状指陈。亦宜诛戮。契丹实剌鄂博。既弃
其母。又背其兄。朕比重怀来。厚加恩渥。看同骨肉。锡以姓
名。兼分符竹之荣。叠被颁宣之渥。而乃辄孤重惠。复背明
后唐太祖 第 13b 页
庭。罔顾欺违。窜归伪室。既同枭獍。难贷刑章。可并妻子同
戮于市。其朱氏近亲。赵鹄正身。赵岩家属。仰严加擒捕。其
馀文武职员将校。一切不问。

** 允郭崇韬再让节镇优诏

朕以卿久司枢要。常处重难。或迟疑未决之机。询诸先见。
或忧挠不定之事。访自必成。至于赞朕丕基。登兹大宝。众
兴异论。卿独坚言。天命不可违。唐祚必须复。请纳家族。明
设誓文。及其密取汶阳。兴师入不测之地。潜通河口。贡谋
占必济之津。人所不知。卿唯合意。迨中都啸聚。群党窥陵。

后唐太祖 第 14a 页
朕决议平妖。兼收浚水。虽云先定。更审前筹。果尽赞成。悉
谐沈算。斯即何须冒刃。始显殊庸。况常山陆梁。正虞未复。
卿能抚众。共定群心。惟朕知卿。他人宁表。所以赏卿之宠。
实异等伦。沃朕之心。非虚渥泽。今卿再三谦逊。重叠退辞。
始纳常阳。请归上将。又称梁苑。不可兼权。如此周身。贵全
名节。古人操守。未可比方。既览坚辞。难阻来表。其再让汴
州。所宜依允。

** 建长寿宫诏

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视群生。当别建宫闱。显标名号。冀因
后唐太祖 第 14b 页
称谓。益表尊严。宜以长寿宫为名。

** 答郭崇韬陈情表手诏

卿名高钓渭。才大筑岩。夙符封社于周王。早契梦魂于殷
主。顾君臣之际会。实社稷之威灵。所以翊赞冲人。缵承丕
祚。顷岁以梁城构逆。唐室罹灾。群凶竞起于萑蒲。九庙皆
生于禾黍。忍耻而徒思尝胆。平居而未见沃心。尔能竭乃
沈谋。资予大计。遂训齐虎旅。平殄枭巢。文轨混同。梯航尽
入。延景运于缀旒之后。建殊庸于誓带之前。况今才告类
于郊坛。方卜年于洛宅。始欲与卿平章理道。讲贯化源。长
后唐太祖 第 15a 页
遵驭朽之规。每听从绳之谏。虽迁廊庙。尚委枢机。纵领藩
垣。不离都辇。而又别颁金篆。求佐瑶图。今则忽睹表章。遽
辞繁总。进退徒闻于知足。始终宁称于注怀。是宜励力扶
持。勉思翼戴。既叶云从之义。更深日益之功。将致君而须
历重权。方为主而难持谦柄。览卿陈乞。俾我焦劳。宜体朕
怀。即断来表。

** 答郭崇韬再上陈情表诏

卿忠孝有称。古今无比。竭智术而扶持景运。蹈谦和而统
冠群英。郁有勋庸。刊于册。昨以剪平元恶。开拓丕基。权
后唐太祖 第 15b 页
谋虽出于朕怀。叶赞全资于尔力。是乃委司钧轴。任总兵
符。枢机兼掌于金藏。盟约备颁于铁券。实谐倚注。雅称褒
隆。岂期忽览封章。坚辞密务。在卿幽明监德。内外推仁。可
保于千载一时。何轸于前思后虑。况朕绥宁寰海。才欲半
年。告类圆丘。未踰一月。耆德便归退静。群情莫测其缘。方
赖嘉谋。永裨阙政。卿宜勉持干恪。永惓繁难。更图远大之
功。共保初终之道。

** 慎选举诏

近年文士。轻视格条。就试时疏于帖经。登第后耻于赴选。

后唐太祖 第 16a 页
宜绝躁求之路。别开奖劝之门。其进士科已及第者。计选
数年满日。许令就中书陈状。于都堂前各试本业诗赋判
文。其中文艺灼然可取者。便与除官。如或事业不甚精者。
自许准添选。

** 禁铅锡钱诏

泉布之弊。杂以铅锡。惟是江湖之外。盗铸尤多。市肆之閒。
公行无畏。因是纲商挟带。舟楫往来。换易好钱。藏贮富室。
实为蠹弊。须有条流。宜令京城诸道。于坊市行使钱内。点
检杂恶铅锡钱。并宜禁断。沿江州县。每有舟船到岸。严加
后唐太祖 第 16b 页
觉察。不许将杂铅锡恶钱往来。换易好钱。如有私载。并行
收纳。

** 赐功臣名号诏

朕自削平中夏。扫荡群凶。被介冑以征行。历星霜而扈从。
凡经百战。尽立殊功。永念丹心。真同赤子。若无旌赏。岂表
恩荣。其都将官员。自司空已下者。并赐协谋定乱佐国功
臣。自仆射尚书常侍至大夫中丞。宜并赐忠勇拱卫功臣。
其初带宪衔。宜并赐忠烈功臣。已有功臣名者。不在此限。
其节级长行军将。并宜赐扈跸功臣。

后唐太祖 第 17a 页

** 封命妇邑号诏

昨皇太后爰自北京归于大内。旋膺典册。正位宫闱。载详
邦国旧规。合有命妇贡表。宜稽邃古。以示新恩。应内外文
武官妻。可据品秩高卑。各封邑号。

** 令诸道节度使等洛京修宅诏

朕刷荡妖氛。收复京辇。三灵胥悦。万国骏奔。凡在照临。毕
同欣戴。或出司土宇。入觐朝廷。若无列第于神州。何表爱
君之诚节。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刺史等。并宜令洛京
修宅一区。既表皇都之壮丽。复佳清洛之浩穰。因我后之
后唐太祖 第 17b 页
化家。睹群居之恋阙。

** 减东京赋税诏

閒者以皇纲中坠。国步多艰。率兵甲于两河。涨烟尘于千
里。忧勤二纪。劳役万端。矧乃东京国号。大名雄称。全魏昔
惟广晋。今实兴唐。自朕南北举兵。高低叶力。总六州之疆
土。供万乘之征租。有飞刍挽粟之劳。有浚垒深沟之役。赋
重而民无嗟怨。务繁而士竭忠勤。致于扫荡氛霾。平除伪
逆。九庙复烝尝之荐。兆人息涂炭之灾。静想夤缘。深所嘉
叹。昨者因追曩素。载洽歌谣。俱悬望幸之诚。遂举省方之
后唐太祖 第 18a 页
典。爰临管界。洎至都城。对父老之欢呼。眷怀斯契。睹井田
之凋废。临驭增惭。得不特降优恩。俾苏旧地。冀表宠绥之
道。免渝敦激之风。应东京随丝盐钱。每两俱减放五文。逐
年俵卖蚕盐食盐大盐甜次冷盐。每斗与减五十文。栾盐
与减三十文。其小菉豆税。每亩长与减放三升。都城内店
宅园圃。比来无税。顷因伪命。遂有配徵。后来原将所徵物
色。添助军人衣赐。将令通济。宜示矜蠲。今据紧慢去处。于
见输税丝上。每两作三等酌量纳钱。贵与充本回图收市
军人衣赐。其丝永与除放。所有六街内空閒田地。并许新
后唐太祖 第 18b 页
归业人户逐便盖舍居止。与免差徭。如是本主未来。一任
坊邻收佃。庶令康泰。俾表优恩。

** 驾还洛京诏

朕以削平僭乱。厎定寰区。爰宅洛都。再踰星岁。乃眷兴王
之地。颇聆望幸之辞。暂议省巡。以慰群品。因兹驻跸。俄已
经春。优恩既洽于大名。车驾宜还于中土。俾宣遐迩。咸畅
升平。可定此月十七日发程。取河阳旧路归洛。

** 定考试例诏

起今后。宜准开成三年敕文。凡有官者并诣吏曹。未仕者
后唐太祖 第 19a 页
皆归礼部。其童子则委本州府依诸色举人例考试。结解
送省。任称乡贡童子。长吏不得表荐。若无本处解送。本司
不在考试之限。

** 求言诏

朕闻古先哲王。临御天下。上则以无偏无党为至治。次则
以足食足兵为远谋。缅维前修。诚可师范。朕纂承凤历。嗣
守鸿图。三载于兹。万几是总。非不知五兵未弭。兆庶多艰。
盖赖卿等寅亮居怀。康济为务。冀尽赋舆之理。洞询盍彻
之规。今则潜按方区。备聆谣俗。或力役罕均其劳逸。或赋
后唐太祖 第 19b 页
租莫辨于后先。但以督促为名。烦苛不已。被甲冑者何尝
充给。趋朝省者转困支持。州闾之货殖全疏。天地之灾祥
屡应。以至星辰越度。旱涝不时。农桑失业于丘园。道殣相
望于郊野。生灵及此。寝食宁遑。岂非朕德政未孚。焦劳自
掇者耶。朕昨亲援毫翰。轸念疮痍。一则询尔谋猷。一则表
予宵旰。未披来奏。转挠于怀。敢不翼翼罪躬。乾乾轸虑。咨
尔四岳。弼予一人。何不举尔贤才。辅予寡昧。百辟之内。群
后之閒。莫不有尽忠者被掩其能。抱器者难陈其力。或草
泽有遗逸之士。山林多屈滞之人。尔所不知。吾将安访。卿
后唐太祖 第 20a 页
等位尊调鼎。名显代天。既逢不讳之朝。何吝繇中之说。当
宜历告中外。急访英髦。应在任及前资文武官。下至草泽
之士。有济国治民除奸革弊者。并宜各献封章。朕当选择
施行。其近宣御札。亦可告谕内外。体朕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