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穆宗皇帝
穆宗皇帝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十四

穆宗皇帝 第 1a 页

* 穆宗皇帝

帝讳恒。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生。初名宥。封建安郡王。
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七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
十五年正月即位。长庆元年七月。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
帝。在位四年。年三十。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

** 贬皇甫镈崖州司户制

朕顾眇身。初膺大宝。思有以上谐天意。下悦人心。将澄理
化之源。必分邪正之路。言念辅弼。方俟忠贤其或挟奸容
穆宗皇帝 第 1b 页
身。敛怨归国。罪巳暴于天下。法宜行于事初。不速去之。曷
明予志。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
赐紫金鱼袋皇甫镈。器本凡近。性惟险狭。行靡所顾。文无
可观。虽早践朝伦。而素乖分望。自掌邦计。属当军兴。以剥
下为徇公。既鼓众怒。以矫节为孤立。用塞人言。洎尘台司。
益蠹时政。不知经国之大体。不虑安边之远图。三军多冻
馁之忧。百姓深凋瘵之弊。事皆罔蔽。言悉虚诬。远近咸知。
朝野同怨。而又广称方士。上惑先朝。潜通奸人。罪在难赦。
合加窜殛。以正刑章。俾黜遐荒。尚存宽典。凡百在位。宜悉
穆宗皇帝 第 2a 页
朕怀。

** 授萧俛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廊庙之任。万邦所瞻。调一气之和。序五材之用。出纳王命。
发挥帝猷。求贤能。宏我理本。朝议郎守御史中丞飞骑
尉袭徐国公赐绯衣鱼袋萧俛。识通化源。道契休运。有戴
君峻节之志。秉见义匪躬之诚。代袭公台。族高轩冕。学冠
古今之要。词深雅诰之宗。尝事先朝。职居宥密奏议无挠。
忠劳益彰。洎执宪南台。肃清朝序。休望弥洽。直声日闻。朕
方临万邦。思致于理。若涉大水。浩无津涯。将务以安人。
穆宗皇帝 第 2b 页
欲息兵而论道。审象以授。其代予勤。尔其端志绝私。去末
崇本。叙礼乐于邦国。正风教于人伦。举其钧衡。明示天下。
无俾一德。专美于殷。尔其敬之。奉我成命。可朝散大夫守
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紫金鱼袋。

** 贬李景俭建州刺史制

夫士之出处。则辨其邪正。人之践修。宜励其终始。苟不容
于公论。诚难逭于国章。况其擢自宗枝。常探儒术。荐历台
阁。亦分郡符。而动或违仁。行不繇义。附权倖以亏节。通奸
党之阴谋。众情皆疑。群议难息。据因缘之状。当寘严科。顺
穆宗皇帝 第 3a 页
长养之时。特从宽典。免于省过。无或徇非。可建州刺史。

** 授崔植平章事制

夫宰相者。上调元化以亮天工。下熙庶绩以辅君德。未有
心不直而能协于道。迹不正而能致其君。必求斯人。乃命
以位。朝议郎守御史中丞武骑尉赐紫金鱼袋崔植。气志
凝远。风标粹清。率性而行。洁己以进。周历台阁。蔼然声猷。
顷者奸臣未除。利权方擅。情惟刻下。其事将行。而植独能
横抗。申以駮议。朕每嘉重。不忘于怀。自膺宝图。俾掌邦宪。
又能悉心秉执。造膝敷陈。归于无私。多所宏益。爰擢作相。
穆宗皇帝 第 3b 页
冀能弼予。于戏。惟尔先太傅。当德宗始初清明。首居相位。
克固直道。至于今称之。尔其嗣乃家法。无废朕命。可朝散
大夫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 授萧俛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门下。天生蒸民。树之司牧。非辅弼不能宣其教化。非忠贤
无以广其谋猷。其履道居贞。开物成务。才既彰于人望。绩
方著于国均。是宜表式周行。历践枢禁。朝议大夫守中书
侍郎平章事萧俛。器怀沈正。风度夷远。识蕴通人之量。文
为君子之儒。守道易知。临事难夺。内庭推谨密之效。司宪
穆宗皇帝 第 4a 页
宏端肃之规。所以仗其公忠。寄之启沃。嘉乃匡益。副予简
求。思序德以任贤。冀资忠而致理。俾光帷幄。再践台阶。无
替前劳。往服休命。于戏。秉一心者。时惟良弼。宰万物者。是
资化源。后德惟臣。予既虚心而纳诲。国家在相。尔宜励节
以致诚。无愧知人。式伫明效。可门下侍郎平章事。

** 授李光颜同平章事制

寰宇巳清。而兵不可失。干戈载戢。而功不可忘。爰升经武
之材。用辅同文之理。具瞻此允。注意尤深。盖以奖旧劳而
申赏典也。李光颜禀忠厚仁信之资。服礼乐诗书之训。沈
穆宗皇帝 第 4b 页
勇而决。刚严不残。挺长剑之锋棱。蓄殷雷之气象。以忘身
徇节为任。以约己率众为心。属先帝抚运勤人。垦菑除害。
能展七擒之略。以成四克之功。方夏甫宁。凯旋未几。驱仍
岁陷坚之士。为盛秋乘障之师。果逐奔戎。载完危壁。西绝
夷落。威名赫然。念兹勋庸。当极寄任。是以徵自堡塞。接于
明庭。亟闻宏远之规。复挹冲深之度。固可以内参钧轴。外
总麾旗。宪彼万邦。叶予一德。可不勉欤。可检校司空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依前邠州节度等使。

** 宣慰镇州制

穆宗皇帝 第 5a 页

朕闻帝王丕宅四海。子育群生。如天无不覆。如日无不烛。
其发号施令也如风。其行庆布惠也如雨。故能上符天道。
下感人心。朕自嗣守宝图。将欲恢宏王略。常惧化有所未
至。恩有所不周。乃眷冀方。初丧戎帅。念乎三军之士。洎于
四州之人。或怀忠积诚。而思用莫展。或灾荒兵役。而望恤
何阶。今则昌运一开。诚节咸著。王承元首陈章疏。愿赴阙
廷。思保父兄之名。克固君臣之义。巳加殊奖。别委重藩。又
念成德军将士等。叶心向义。丹款载申。方欲效其器能。各
宜列于爵秩。大将史重归牛元翼等。巳并超授荣宠。今复
穆宗皇帝 第 5b 页
都加厚赐。普示深恩。兼以四州贫下百姓。当敷赈赡之惠。
俾识含育之仁。宜令谏议大夫郑覃往镇州宣慰。亲谕朕
意。仍共赐赏钱一百万贯。以内库及户部见在匹段支送
充。赏给将士。兼贷四州贫下差科。州县之中。或有残破颇
甚者。委田宏正量便宜优恤。务令存济。朕又以王泽所洽。
天网方恢。宥过释冤。与人休泰。其管内系禁囚徒。罪无轻
重。并宜赦免。其大将等。虽巳颁赐官爵。或虑有遗。并判官
等。宜委宏正具名衔闻奏。如或父母在者。别具上闻。当加
优恤。当道从前巳来官吏将校等。或忠义可嘉。而刑戮滥
穆宗皇帝 第 6a 页
及。如有此色。亦条录奏闻。当加追赠。如子孙见在者。厚加
优恤。仍具闻奏。四州之内。有高年茕独。或承平遗老。咸睹
皇风。或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差官就问。量给粟帛。四州
之内。有奉职清勤。惠及百姓者。具事迹闻奏。当量加进改。
如有隐居山谷。退在丘园。行义素高。名节可尚。或才兼文
武。卓然可奖者。具名荐闻。朕以武俊之勋劳。光于彝鼎。士
真之恭恪。继被节旄。承宗感恩。亦克立效。永言十代之宥。
俾赐一门之荣。承宗兄弟。并巳授官爵。如或未尽沾及。亦
当具名闻奏。其承宗葬事。亦差官勾当。礼物之閒。务令周
穆宗皇帝 第 6b 页
厚。呜呼。录其遗忠。延乎后嗣。旌其众善。被于一方。国有羡
财。不吝于恤隐。朝有好爵。无爱于赏功。庶使八表大同。五
兵永戢。宣示中外。宜体朕怀。

** 萧俛守尚书右仆射制

师长庶工。总详六职。重任久旷。益难其人。自非体参股肱。
位列钧鼎。引义以知退。致礼而加恩。则授受之閒。何以允
兹任也。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袭徐国公赐紫
金鱼袋萧俛。门承华[兖]。位列清贯。用能周物。志在佐时。勤
内署之论思。肃南台之纲纪。朕初承天序。擢处台阶。推一
穆宗皇帝 第 7a 页
心献纳之诚。赞四方经营之绩。及此踰岁。累陈恳词。微恙
所侵。坚请难夺。朕忧勤庶政。亲委大臣。务厚始终。以全进
退。既谢弼谐之任。宜加端揆之崇。尔宜戒之。服我优秩。可
守尚书右仆射。勋赐如故。

** 授杜元颖平章事制

王者昭宣令德。临视百官。必有台臣。总其方略。况是先朝
正奸邪之罪。型海内之心。既承大勋。付朕鸿业。思欲述事
继志。偃武修文。扬其耿光。属在髦杰。朝散大夫守尚书户
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上柱国建安县开国男食邑三
穆宗皇帝 第 7b 页
百户赐紫金鱼袋杜元颖。识禀人秀。才为国华。器缜密以
含章。言清明而体要。廉方不杂。峻直无徒。洞朗鉴而心运
阳秋。鼓雄词而气斡河岳。爰以精粹。列于内廷。通贾生理
乱之言。达管氏刑政之本。未至高位。蔚为名臣。閒者妖孽
相挻。纷乱南北。朝夕机命。迅如风霆。而翰动若飞。神无滞
用。思戢必尽其心力。避荣常执其谦光。况虔奉缀衣。导扬
训命。雅仗忠贞之志。实有安定之功。本于忘身。爱我以德。
感激无隐。切劘尽规。既纳诲于三篇。亦陈戒于六事。朕尝
委以大政。询其远猷。研几必精。应变常理。布旧章于河朔。

穆宗皇帝 第 8a 页
推大信于昆夷。无所不谐。实由密赞。令器焜耀。淑声流闻。
升于台阶。允是瞻望。于戏。昔尔先正。为唐宰衡。惟尔传臧
孙有后之庆。秉召公是似之德。宜纂旧服。协于至公。乃思
贻厥之谋。率攸行之道。扼制群动。衡平众流。俾人不迷。时
乃之绩。可守尚书户部侍郎平章事。散官勋并如故。

** 封诸王制

门下。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明亲贤。斯古先
哲王之令典也。弟憬等。孝友宽厚。温文肃敬。行有枝叶。道
无缁磷。践君子之中庸。究贤人之义理。情惟乐善。志不近
穆宗皇帝 第 8b 页
名。慕閒平之令德。希曾闵之至行。宜分建茅土。卫我邦家。
叶于展亲。永固磐石。是用举其成命。锡以徽章。第八弟憬
可封鄜王。第九弟悦可封琼王。第十弟恂可封沔王。第十
一弟怿可封婺王。第十二弟愔可封茂王。第十三弟怡可
封光王。第十四弟协可封淄王。第十五弟憺可封衡王。第
十六弟㤝可封澶王。长男湛可封景王。第二男涵可封江
王。第五男可封颍王。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
行。

** 定淮蔡山东税额制

穆宗皇帝 第 9a 页

爱人本于省赋。虽必在轻。国用出于地财。又安可阙。今淮
蔡并山东。率三十馀州。约数千里。颁赐可踰于钜万。给复
有至于连年。应河南河北等州给复限满处置。宜委所在
长吏。审详垦田并桑见定数。均输税赋。兼济公私。每定税
讫。具所增加赋申奏。其诸道定户。宜委观察使刺史。必加
审实。务使均平。京兆府亦宜准此。

** 令勘会京畿职田制

百司职田在京畿诸县者。访闻本地多被所繇侵隐。抑令
贫户佃食蒿荒。百姓流亡。半在于此。宜委京兆府勘会均
穆宗皇帝 第 9b 页
配。务使公平。

** 加裴度司空制

怀大忠者。必成其茂勋。建茂勋者。必极其高秩。朕虔守鸿
业。静思化源。固欲表忠节以励为臣。举勋籍以劝立志。况
乎位崇上相。遇重先朝。首陈宏图。躬率群帅。克定妖孽。坐
清寰瀛。得不再申褒崇。昭示倚注。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
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大原尹北都留守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
户裴度。材膺启运。道协功偕。一心尽忠。百志归正。虽量包
穆宗皇帝 第 10a 页
宏旷。靡所不容。而节抱孤贞。凛然难夺。所以特承恩顾。专
委谋猷。坚持其诚。独立不惧。在昔有晋。厥功平吴。惟茂先
决策于中。惟元凯整旅于外。兼能并用。度实有之。许国忘
身。勤亦至矣。自居重任。出入六年。及镇太原。声绩一贯。朕
永怀丕烈。乃眷旧臣。将副深衷。式加新命。惟正三公之位。
在平九土之司。论道再光。总戎益重。毗我王室。永孚于休。
可守司空。依前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 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制

古人有言。尝引一代之人。以理一代之务。虽隽贤茂彦不
穆宗皇帝 第 10b 页
乏于时。然亦在敷纳以言。精覈其实。若决川渎以导其气。
考金石以求其音。使抱忠义者必尽其诚。知古今者必先
其虑。朕纂承鸿业。以抚兆人。尝欲效三代之礼。修烈祖之
法。犹念和气之未洽。休祥之未臻。百姓之未安。五兵之未
戢。故详延修洁之士。庶得闻乎未闻。将以达天地之心。究
俗化之变研安危之虑。探理乱之言。子大夫覃思于六经。
驰骛于百氏。得不讲求至论。以沃朕心。方直者举朕之阙。
政术者体时之要。慕元远者卑其论。赡文词者抑其华。言
经者折衷于圣人。以明教化。论将者先之以仁谊。无效纵
穆宗皇帝 第 11a 页
横。于戏。子大夫当朕之时。必思自达。且古之翼戴其君者。
尚委辂纳说。荷担吐奇。由壶关之言。自南昌而讽刺。况
文陛之下。负扆亲临。若藏器不耀。结囊而去。顾朕深志。复
何望焉。当体予衷。无惧后害。宜坐食讫就试。

** 处分贤良方正等科举人制

朕自郊上元。御端门。发大号。与天下更始。思得贤隽。标明
四科。令群公卿士。暨守土之臣。详延下位。周于草泽。成列
待问。副予虚求。昧爽临轩。俾究其论。正辞良术。精义宏谋。
绎之旬时。深见忠益。言刈其楚。列而第之。贤良方正能直
穆宗皇帝 第 11b 页
言极谏第三等人庞严第三次等人吕术第四等人韦曙
姚中立李[:#AS-8850:⿰足⿸厂⿱田坴]第四次等人崔嘏崔龟从任畹第五上等人
韦正贯崔知白陈元锡。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第四第人李
思元。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第四次等人崔郢。军谋宏远堪
任将帅第三等人吴思第五等人李商卿。咸以懿学茂识。
扬于明廷。况当短晷之辰。颇著论思之美。粲然高论。深沃
朕心。永言藏器之规。岂忘絷驹之义。宠之命秩。允答嘉猷。
其第三等人第三次等人。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其第四
等人第四次等人第五上等人。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穆宗皇帝 第 12a 页

** 授庞严等左右拾遗姚中立等校书正字等官制

昔仲尼之门。以四科品第诸生。所得十哲。今吾徵四海九
州之士。可登名者。十有五人。搜罗拔。非不勤至。以今况
古。可谓才难。是用诏爵以嘉奖其忠。超擢以光明其道。俾
岩石之下。人思自奋。晁董之盛。远以为邻。延登谏垣。式伫
忠益。雠书结绶。皆曰显途。循其秩次。亦示科等。服我休命。
勖哉远猷。可依前件。

** 授李绛吏部尚书萧俛兵部尚书制

绛俛皆本朝先后之名相也。而吏司为剧。俛固以疾辞。兵
穆宗皇帝 第 12b 页
务差閒。绛处之馀裕。各令总理。庶谓得宜。

** 崔植刑部尚书制

宰相者。朕之腹心。和合天下。在乎镇靖藩服。附亲远方。将
宏遂物之宜。必有更张之道。正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武骑尉赐紫金鱼袋崔植。往在先朝。颇推
廉直。驯行惟谨。保万石之风。清德不渝。绍四公之业。遂升
左掖。实著能名。駮正之美。称于朝列。朕以孝公太傅。代载
忠贞。擢于相门。授以台席。顾惟寡昧。奉若丕图。每念为君
之难。敢忘从谏之义。推诚听纳。虚己咨询。庶洽群心。以迎
穆宗皇帝 第 13a 页
和气。叔敖是期于秉羽。汲黯谓致于寝谋。宵分以兴。日旰
忘食。昔藩国多事。平津让侯。阴阳未和。石庆辞位。惟尔谦
逊。岂尝求安。称疾拜章。勤亦至矣。虽愒日之年未及。而寝
冰之意尚坚。遂辍枢机。用成美志。崇以大秩。长于秋官。君
臣之閒。朕无所愧。可刑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

** 授元稹平章事制

朕闻御大器者。登俊贤以为辅弼。敷大化者。擢公忠以施
政教。故能成天下之务。达天下之情。俾三光宣明。百度贞
正。我之倚注。方得其人。天实赉予。允副佥望。中散大夫守
穆宗皇帝 第 13b 页
尚书工部侍郎元稹。圭璋茂器。鸾凤贞姿。文涵六义之微。
学探百氏之奥。刚而有断。忠不近名。劲气尝励于风霜。敏
识颇知于今古。自恪居朝序。休问再扬。不自饰以取容。不
苟安而回虑。处直忘屈。在屯若夷。卓然怀陶铸之心。豁尔
见江湖之量。閒者司文禁署。主朕枢机。每因事以立言。累
披诚而献计。心惟体国。义乃忘身。深陈济物之才。雅见经
邦之志。朕思宏理本。用洽生灵。式资康济之材。以畅和平
之化。于戏。尔率于正。则不正者知慎。尔进于善。则不善者
必悛。惟直道可以事君。惟至公可以格物。具兹数德。毗予
穆宗皇帝 第 14a 页
一人。永孚于休。以厎于道。可守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散官勋封赐如故。

** 授裴度平章事制

涉大川者。操巨舰不畏于洪波。搆广厦者。揭宏材乃安于
栋宇。朕祗奉神器。尊临万邦。思弼谐辅相之臣。致易简雍
熙之业。爰择旧德。委之枢衡。冀宏嘉猷。以阐元化。淮南节
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等使光禄大夫守司
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晋
国公食邑三千户裴度。气禀宏廓。材优康济。达识高议。坚
穆宗皇帝 第 14b 页
明不渝。仪型可以光岩廊。度量可以方海岳。操握政柄。张
弛化权。彝伦典谟。合若符契。昔我先圣。以武略深计。中枢
密勿。委之庙堂。四海咸理。朕仄席虚己。劳怀宵旰。礼命元
老。闻斯格言。衷怀洞然。云雾皆豁。是用辍抚淮南。举之台
衮。换其戎律。列自黄扉。秩崇上公。望积师长。寄尔以周召。
待尔以萧曹。任尔以埏埴。授尔以钧衡。于戏。衽席樽俎之
内。堂室牖户之閒。无俟规临。可以观察。违尔宴息。期尔折
冲。庶乎阴阳协和。品物昭泰。惟言是纳。尔举必从。使益稷
皋陶。尔无惭德。垂衣南面。我获任贤。无易斯言。式遵明命。

穆宗皇帝 第 15a 页
可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散官勋封如故。

** 裴度守尚书右仆射制

朕端己推诚。资于辅相。求人与众。谅在吁谟。所以徇公卿
之言。从庶士之望。辍任淮海。俾居台阶。举先朝勋旧之臣。
当四海具瞻之位。推心委柄。期在贤能。诚效靡孚。余将安
望。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
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裴度。器本端诚。道惟謇谔。挺松
筠之操。蕴圭玉之姿。望积岩廊。功书竹帛。策勋报爵。宠极
人臣。朕恭守睿图。推心辅弼。聿求隽彦。思致雍熙。擢升论
穆宗皇帝 第 15b 页
道之司。再授枢衡之任。虚心有日。伫乃嘉猷。而鼎饪未调。
弛张异制。诚宜有犯无隐。忠谠必陈。使余诚怀。不惑闻听。
何苟容于造次。致有閒于笙簧。棘木既穷。匪辞焉验。昔汉
以阴阳不和。册免丞相。今吁谟或爽。宜罢台司。酬勋绩以
尚功。录忠劳而念旧。俾居右揆。非谓左迁。用崇师长之荣。
勿以优閒自薄。可守尚书右仆射。散官勋封如故。

** 授李逢吉同平章事制

门下。朕闻天地洪炉。鼓之者橐籥。帝王大业成之者股肱。
故尧舜垂衣。禹汤恭己。宏道任德。惟予辅臣。则八表清宁。

穆宗皇帝 第 16a 页

万邦咸乂。故伊尹之举。皋陶之升。庶绩其凝。不仁自远。正
议大夫守兵部尚书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李逢吉。大方
比量。中正持心。贞玉无瑕。精金匪砺。峻节而高山是仰。推
诚而止水可观。刚柔所持。吐茹无易。往以青宫齿学。导我
典坟。仪刑式孚。兰茝馨茂。洎升台席。翊奉先朝。吁谟密闻。
献替潜达。外顺明德。中探至言。温恭聿修。终始一贯。朕嗣
守丕业。思得贤良。将俟和羹。期于旧老。易之襄汉。居以南
宫。每询嘉言。启沃惟允。今授之相印。委以枢衡。代天之工。
尔在专任。于戏。发号施令。选贤任能。申于百辟之上。行于
穆宗皇帝 第 16b 页
四海之内。朝无党比。人绝浇浮。白黑粲然。淄渑不溷。使岩
廊重位。扬我清风。宏宣大猷。以畅王度。可守门下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 命元稹守同州刺史充本州防禦长春宫使制

宰相者。位列岩廊。权参造化。内操政柄。上代天工。朕嗣守
丕图。思兴至理。每于擢用。冀获隽良。为善有闻。必资奖宠。
罹于[:#AS-8FBB:●]谤。用罢台阶。通议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元稹。游艺资身。明经筮
仕。累应科选。益振芳华。茂识宏才。登名晁董之列。佳辞丽
穆宗皇帝 第 17a 页
句。驰声鲍谢之閒。顷在宪台。尝推举职。比及迁黜。亦以直
闻。是用擢以周行。典斯诰命。洎参密近。旋委台衡。宜竭谋
猷。尽于毗赞。而乃不思宏益之道。遂婴诖误之嫌。察以中
情。虽非为己。行兹左道。岂曰效忠。体涉异端。理宜偕黜。朕
以君臣之分。贵获始终。任使之时。亦闻献恳。每思加膝。宁
忍坠泉。犹宏在宥之心。俾列专城之寄。左郡之大。三辅推
雄。控压关河。连属宫苑。勉于政绩。副我恩私。可使持节同
州诸军事守同州刺史充本州防禦长春宫等使。散官勋
赐如故。
穆宗皇帝 第 17b 页

** 授李源左谏议大夫制

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为义甚明。其风
或替。言念于此。慨然兴怀。而朝之公卿。有上言者。称天宝
之季。盗起幽陵。振荡生灵。噬吞河洛。赠司徒忠烈公憕。处
难居首。正色受屠。两河闻风。再固危壁。首立殊节。到今称
之。其子源。有曾闵之行。可贯于神明。有巢由之风。可希于
太古。山林以寄其迹。爵禄不入于心。泊然无营。五十馀载。
夫袖忠可以劝臣节。旌孝可以激人伦。尚义可以镇浇浮。
敬老可以厚风俗。举兹四者。大儆于时。是用擢自衡门。立
穆宗皇帝 第 18a 页
于丹陛。处以谏职。冀闻谠言。仍加印绂。式示光宠。可守左
谏议大夫。赐绯鱼袋。仍敕河南尹差官就所居敦谕遣发。

** 复授韩宏中书令制

帝王之理天下也。外有方岳。所以宣教化。内立宰辅。所以
秉枢衡。授任之重莫踰。人臣之位斯极。至于出分垣翰。入
作股肱。非闻望尊高。功庸显赫。则何以允膺佥属。光赞谋
猷。前忠晋绛隰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守
司徒兼中书令河中尹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三千户韩宏。
德器宽宏。识度迈远。才资英特。学茂韬钤。持萧何画一之
穆宗皇帝 第 18b 页
心。有杜晦立断之利。顷以关河右地。藩屏近郊。爰辍台臣。
仗兹戎节。以清静廉平之理。牧我黎元。通明正之方。抚
我师旅。奸盗自息。欺诈不生。晨无饮羊。夜无惊犬。五郡富
庶。巳饱仁惠之风。三军训齐。既习严明之令。宁资借寇。是
用徵黄。今选日来朝。乘轩即路。宜先极拜。光我元臣。上宰
(阙)三公崇秩。俾复乃位。惟其敬之。可守司徒兼中书令。散
官勋封如故。

** 立景王为皇太子制

朕闻王者敬承宗祧。钦若天命。必建元子。用宁邦家。所以
穆宗皇帝 第 19a 页
光协继明。严当主鬯。朕缵承圣绪。寅奉丕图。永惟国本之
安。爰在皇储之重。而青宫久旷。望苑未开。何以表武元良。
昭宣鸿业。稽于往册。用举彝章。长男景王湛。孝爱恭和。忠
敬诚肃。慈惠特禀。宽仁夙彰。言通典谟。动协仪矩。睦友宗
属。遵承傅道。克修令问。日茂嘉猷。宜践储闱。以承庥命。朕
以君尊父严。每推乾道。闻诗学礼。用首人伦。嘉翼翼于诚
心。睹烝烝于孝敬。克称知子。无让前修。俾奉粢盛。式昭元
嗣。宜册为皇太子。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 授牛僧孺平章事制
穆宗皇帝 第 19b 页

舟楫所以济大川。栋梁所以成大厦。舟具而湍波不竦。材
具而廊庙用崇。朕若涉之心。浩然增畏。垂衣端拱。期在股
肱。是用擢彼英髦。付以衡石。朝议郎守尚书户部侍郎上
柱国赐紫金鱼袋牛僧孺。方直秉心。诚敬由己。玉洁持操。
松贞表姿。文著经邦。业推匡代。中立不倚。孤标介然。日者
选自南宫。掌纶西掖。升诸宪府。授以人曹。典谟训诰之词。
纪纲准绳之度。施之必当。佥曰汝能。朕将寄以台阶。委之
鼎铉。贞我庶绩。澄诸化源。尔宜克念前修。聿怀明哲。体乾
坤易之法。广日月无私之照。使风化日厚。浇浮自泯。好
穆宗皇帝 第 20a 页
恶不竞。彝伦永清。于戏。予视以能。乃升于位。我心慎择。惟
贤自求。昔公孙宏以射策驰声。名光相府。尔以掞天高称。
亦践台司。勉同素(阙)之风。克副皋陶之举。仍加命秩。用表
新恩。可朝散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勋封如故。

** 委诸军录事参军勾当义仓制

义仓之制。其来日久。近岁所在。盗用没入。致使小有水旱。
生人坐委沟壑。永言其弊。职此之由。宜令诸州录事参军
专主勾当。苟为长吏迫制。即许驿表上闻。考满之日。户部
差官交割。如无欠负。与减一选。如欠少者。量加一选。欠数
穆宗皇帝 第 20b 页
过多。户部奏闻。节级科处。

** 授费冠卿右拾遗制

前进士费冠卿。常预计偕。以文中第。禄不及于荣养。恨每
积于永怀。遂乃屏身丘园。绝迹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峻节无亏。清飙自远。夫旌孝行。举逸人。所以厚风俗而敦
名教也。宜承高奖。以儆薄夫。擢参近侍之荣。载伫移忠之
效。可右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