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宪宗皇帝
宪宗皇帝 第 35b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十六

宪宗皇帝 第 1a 页

* 宪宗皇帝

帝讳纯。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生。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
郡王。名淳。二十一年四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永贞元年
八月即位。元和三年正月。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十四
年七月。又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在位
十六年。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加尊
昭文章武大圣至仁孝皇帝。

** 贬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参军制
宪宗皇帝 第 1b 页

银青光禄大夫守散骑常侍翰林学士上柱国富阳县开
国男王伾将仕郎前守尚书户部侍郎充度支及诸道盐
铁转运等副使赐紫金鱼袋王叔文等。夙以薄伎。并参近
署。阶缘际会。遂洽恩荣。骤居左掖之秩。超赞中邦之赋。曾
不自厉。以效其诚。而乃漏泄密令。张皇威福。畜奸冒进。黩
货彰闻。迹其败类。载深惊叹。夫去邪厝枉。为国之要。惩恶
劝善。制政之先。恭闻上皇之旨。俾远不仁之害。宜从贬削。
犹示优容。伾可开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叔文可守渝州
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并驰驿发遣。

宪宗皇帝 第 2a 页

** 授郑馀庆平章事制

有天下者。曷尝不选贤与能。纳于辅弼。用乂厥辟。以和群
生。所以叙彝伦。平宪度。建用皇极。厎乎雍熙者也。朕祗若
大训。图任旧人。畴咨庶工。用佐予理。朝议大夫守尚书左
丞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郑馀庆。全器茂学。蹈中秉直。易
则可久。和而不流。尝践禁闱。亦参衮职。每尽王臣之节。实
彰君子之风。服于大僚。克有休闻。洎综理会府。纪纲群司。
率繇旧章。协于成式。固可以仪型庶尹。寅亮天工。可中书
侍郎门下平章事。馀并如故。

** 贬韦执谊崖州司马制

为臣之道。必在尽忠。其有朋党比周。挟邪败度。事资惩戒。
必正典刑。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崇文
馆大学士修国史赐紫金鱼袋韦执谊。幸以文艺。久从任
使。早居禁署。谬列鼎台。直谅无闻。奸回有素。负恩弃德。毁
信废忠。言必矫诬。动皆蒙蔽。官由党进。政以贿成。朕初临
万邦。务于宏大。每存容恕。冀有悛心。而乃不顾宪章。敢行
欺罔。宜投荒服。以儆无良。以祗事先朝。尝参近职。尚宽极
法。俾佐遐藩。可崖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仍即驰驿发遣。

宪宗皇帝 第 3a 页

** 授郑絪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朝廷者。天下之桢干。宰辅者。王化之根源。朕夙寤晨兴。讲
求为理之本。思所以仰承宗庙之重。俯协亿兆之心。谐和
阴阳。茂育区宇。以贞百度。以叙九畴。佐予成功。实赖良弼。
具瞻之地。公望攸归。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上
柱国赐紫金鱼袋郑絪。秉仁迪哲。守约居易。懿以文德。择
乎中庸。体元和之淑姿。服大雅之明训。累登班序。休有令
闻。羽仪周行。黼藻王度。洎发挥纶翰。典职禁闱。以温文雅
丽之才。居献纳论思之地。从容中节。密勿尽规。先朝任能。
宪宗皇帝 第 3b 页
委遇斯重。恪恭夙夜。爰历岁年。诚节贯于屯夷。茂勋参于
顾托。名书彝鼎。心著丹青。朕祗膺睿图。诞受明命。宏宣大
典。泽润鸿猷。保乂于一人。仪刑于万国。于朕志。用选厥
劳。图任旧人。以辅乃辟。畴咨四岳。罔不佥同。宜膺弼亮之
求。式懋弥纶之绩。于戏。为君之难。在乎举而不任。为臣之
患。在乎知而不言。事举其中。政修其本。永绥厥位。时乃之
休。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散
官勋赐如故。

** 讨刘辟制

宪宗皇帝 第 4a 页

剑南两川。疆界素定。藩镇守备。各有区分。顷因元臣薨谢。
邻境不睦。刘辟乃因虚搆隙。以忿结雠。遂劳三军。兼害百
姓。朕志存含垢。务欲安人。遣使谕宣。委以旄钺。如闻道路
拥塞。未息干戈。轻肆攻围。拟图吞并。为君之体。义在胜残。
命将兴师。盖非获巳。宜令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领当道
士马。与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掎角应接。仍令神策行营
节度使高崇文领马步五千人为左军。左右神策京西行
营兵马使李元奕领马步二千人为次军。并相续继发。仍
仰高崇文等各差人先与严砺计会齐进。朕以三蜀之人。
宪宗皇帝 第 4b 页
本无过犯。征镇将士。各著勋劳。迫于威制。不能自拔。各宜
分明晓谕。令悉朕怀。如刘辟禀奉朝经。抽兵却归本镇。朕
务存诚信。必当委待如初。其效顺之诚。临镇归款。高位重
赏。当不食言。如尚执迷。自贻覆灭。法既无赦。令在必行。宜
一乃心。恭守所职。其置顿粮料等。仍委度支使差官勾当。
无令阙失。

** 试制科举人制

朕以寡薄。获奉睿图。严恭寅畏。不敢暇逸。永惟万邦之广。
庶务之殷。而烛理未明。体道未至。思欲复三代之盛烈。觐
宪宗皇帝 第 5a 页
十圣之耿光。是用详求正言。思继先志。子大夫等藏器斯
久。贲然而来。白驹就维。洪钟待扣。膺兹献纳。朕甚嘉之。言
观国光。宜有廷试。本将询事。岂忘临轩。园邑有期。营奉是
切。永言诚感。未暇躬亲。爰命公相。洎于卿士。亲谕朕意。延
访嘉谋。至于兴化之源。才识攸重。练达吏理。详明儒术。当
是三道。副朕旁求。意或开予。靡有所隐。条例所问。毕志尽
规。当酌古而参今。使文约而意备。朕将亲览。择善而行。并
宜坐食。食讫就试。

** 封真宁公主等制
宪宗皇帝 第 5b 页

门下。第二女等。乐以柔懿。备闻风训。知中闱内则之义。禀
傅姆女史之规。礼有待年。恩从广爱。徵于旧典。俾洽疏封。
式分汤赋之荣。庶承肃雍之德。宏我庆泽。被于家邦。可依
前件。

** 封邓王等制

门下。昔周室制法。备建宗盟。汉氏垂统。毕封子弟。其盛也。
二南教化。首在国风。其详也。九国土疆。载于侯表。朕嗣守
丕业。惟怀远图。永言磐石之固。宜本价人之重。男平原郡
王宁等。孝友忠敬。温文惠和。禀其乐善之姿。强于好古之
宪宗皇帝 第 6a 页
学。君亲之教。罔敢失坠。保傅之言。亦惟佩服。由是寡悔。至
于通方。庶可膺兹典章。列是藩屏。疏爵以冠于侯伯。分茅
以锡于山川。用明至公。且叶前训。平原郡王宁可封邓王。
同安郡王宽可封澧王。延安郡王宥可封遂王。彭城郡王
察可封深王。高密郡王寰可封洋王。文安郡王寮可封绛
王。第十男审可封建王。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
行。

** 授高崇文剑南西川节度使制

庆赏刑威。所以为国。既用钺以诛有罪。则建侯以报有功。
宪宗皇帝 第 6b 页
惩纲纪于未然。劝事君于巳著。历考前载。斯为大章。剑南
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静
戎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
军事兼梓州刺史大中大夫上柱国渤海郡王高崇文。为
时生材。纬武成器。抱厥沈断。确乎坚刚。鸷隼挺凌厉之姿。
高秋凝肃杀之气。自筑坛受命。宜社徂征。形义色以即戎。
沥忠诚而誓众。康衢以视其重阻。怒心如报于私雠。令踰
风行。势辍电走。歼凶邪于未障。完危壁于将倾。然后总无
前之师。搏犹斗之兽。仰断飞鸟。高横战锋。掩鬼神以用奇。

宪宗皇帝 第 7a 页
越邱陵以制胜。生致逆竖。洞开金城。引汉将之旗鼓。见蜀
川之父老。贞以纪律。吊其伤残。兵无乱行。市不改肆。上靖
井络。下清岷江。铭而篆之。岂有惭德。乃眷庸部。其惟奥区。
毕功以除其祸灾。图劳宜享其土地。涤荡污俗。纯绥异行。
观风励韩黄之化。按节修方召之任。爰自六职。俾登三司。
仍疏大封。且赐珍食。不踰次以彰殊伐。不踰时以示休利。
敬服嘉命。宏宣壮猷。殿兹坤维。屏我王室。可检校司空兼
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
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兼云
宪宗皇帝 第 7b 页
南安抚等使。仍改封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户。并实封三百
户。

** 储谷制

岁时有丰歉。谷价有重轻。将备水旱之虞。在权聚散之术。
应天下州府每年所税地丁数内。宜十分取二分。均充常
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救人。赈贷
所宜速奏。

** 授杜黄裳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制

昔周之周召。出为二伯。是以宗公而领方任也。郑之桓武。

宪宗皇帝 第 8a 页
入作三事。是以诸侯而宰邦政也。然则荷中外之宠。享崇
高之名。不有盛德。孰膺宠命。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宏文馆大学士充太微宫使上柱国
南阳郡开国公杜黄裳。道惟无方。才则不器。陋龌龊之廉
谨。本诚明而坦夷。澄波纳宽。瑞玉凝素。夙以令望。更于达
官。议论必通于大经。损益咸酌于中制。代所准的。朝之羽
仪。爰授枢衡。俾居左右。所缉者坠典。所陈者格言。色无面
从。志不枉挠。宏兹冒远之化。启彼夷凶之征。将明则然。忠
利斯在。惟股肱之郡。有节制之师。兵威外接于太原。地形
宪宗皇帝 第 8b 页
内错于左辅。是用谋帅。佥归硕人。籍台庭之素风。执戎钺
以莅众。示以严重。广其封疆。统平阳之十连。赐元侯之四
履。超列鼎足。仍参庙谟。增二象之光辉。濡一方之膏雨。大
邦雄屏。群后所瞻。尔其敬哉。无替旧绩。可检校司空依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河中尹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
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散官勋封如故。

** 授李吉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

门下。昔周宣王思宏文武之道。则以申甫代天工。汉宣帝
思继祖宗之风。则以邴魏执邦柄。是以克绍前烈。俱称中
宪宗皇帝 第 9a 页
兴。朕以眇身。托于人上。亦思所以缵列圣之绪。致太阶之
平。怀柔四夷。亲附百姓。将成莫大之业。遂获非常之才。授
之钧衡。俾作舟楫。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上柱国李吉甫。符彩外发。清明内融。体仁而温。抱义而峻。
识洞精赜。知皇王致理之由。学该古今。穷天人相与之际。
自擢于纶阁。列在禁闱。鼓三变之文。润色王度。总五才之
用。参赞庙谟。化俗思迈于成康。致君愿及于尧舜。当注意
之所向。每罄心而必陈。深中不回。独立无惧。经纶常见其
道远。激切多至于涕零。王纲以张。蜀寇斯殄。左右密勿。实
宪宗皇帝 第 9b 页
由嘉言。降神而生。辅朕为理。调三光以序六气。遂物情而
熙帝猷。是为中枢。司我大本。命尔俞往。其惟勖哉。于戏。宰
相之任。安危所系。百辟为宪。万邦所瞻。与其明察以为公。
不若严重而有制。与其将顺于甚美。不若匡救于纤违。审
泾渭以序人伦。谨绳墨以正天下。交泰之运。其若斯乎。敬
听朕言。以践乃职。可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散
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 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惟人代工。与物施化。财成者元首。辅翼者股肱。况国之号
宪宗皇帝 第 10a 页
令。本于内史。政所关决。审于黄枢。爰发四方。用宁庶绩。必
求同德。资以弼予。朝议郎尚书户部侍郎天水县开国子
赐绯鱼袋武元衡。挺生伟才。克振前绪。蹈礼合乐。谦厚端
和。居暗室而不欺。处岩廊而益重。文能合雅。吏必立程。再
司石室之图。遂践春华之署。故事可举。嘉猷日新。爰委地
征。实为邦本。勤于小物。宏以大纲。一心不移于吐茹。众务
必归于领会。郁此时望。称为名臣。朕祗奉鸿休。惧于负荷。
居则神明之隩。位当亿兆之尊。常恐明不烛幽。虑不及远。
一物未获。万方在予。书不云乎。臣作股肱耳目。是用命尔。
宪宗皇帝 第 10b 页
处兹弼谐。尔其慎于将明。勉于规诲。必思衮阙。无或面从。
直哉惟清。副我明命。可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平章事。赐
紫金鱼袋。封如故。

** 授武元衡西川节度使制

地有西蜀。国之奥区。百濮群蛮。外匝于封域。双流重阻。内
固于襟带。形胜所属。统绥惟艰。近者剪其凶魁。镇以勋力。
实有威惠。至于和宁。而匪遑宁居。累布丹恳。激恋阙之深
志。将执圭而展仪。谁其尸之。允在能者。乃听佥议。辍兹台
臣。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大
宪宗皇帝 第 11a 页
学士太微宫使兼户部事上柱国萧县开国伯赐紫金鱼
袋武元衡。器惟宏深。行本端敬。圭玉不琢。雷风有恒。夙彰
嘉闻。亟历华贯。乃司邦宪。有遂物之诚。乃践地官。有阜财
之绩。益振公望。克谐朕心。擢于鼎司。授以大柄。谋由外而
不伐。慎由衷而自彰。展代工之勤。宏冒物之化。以道则直。
以心则和。丙吉雅通于国体。山甫诚补于衮职。朝夕有恪。
毗予一人。眷兹西南。忧寄方切。非宽大无以莅众。非慈惠
无以厚生。非诚信无以抚蛮夷。非忠贤无以殿邦国。眷我
心膂。膺兹重任。外分兵符。以副于重望。中佩相印。不离于
宪宗皇帝 第 11b 页
具瞻。峻秩爰首于六官。崇阶更登于七命。且示加等。仍疏
大封。勉承宠光。无替朕命。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
书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
节度使营田观察处置统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
抚等使。进封临淮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 赈诸道水旱灾制

王者立国。本以安人。海隅苍生。不忘宏覆。天下至广。咸务
和宁。其或郡国罹灾。存抚为重。发廪蠲赋。时为旧章。献岁
布和。前圣高躅。朕祗膺眷命。缵承洪绪。居兆乂之上。五载
宪宗皇帝 第 12a 页
于兹。推大信以抚万邦。体至仁以蕃庶类。夕惕惟厉。忧深
纳隍。岂布理犹郁。上帝未感。精祲相荡。阴阳或愆。近者江
淮之閒。水旱作沴。[绵]亘郡邑。自夏徂秋。虽诚祷群神。无爱
圭璧。而灾流下土。亏我生成。逋亡靡依。凋瘵斯甚。疲俗艰
食。时予之辜。当宁疚怀。宵衣兴叹。悯兹求瘼。临遣使臣。分
命巡行。特加存恤。往救灾患。冀安流庸。俾免其田租。赈以
公廪。随便拯给。惠此困穷。其元和三年诸道应遭水旱所
损。州府应合放两税钱米等。损四分巳下。宜准式处分。四
分巳上者。并准元和元年六月十八日敕文放免。仍令中
宪宗皇帝 第 12b 页
书门下。即于朝班中择人。分道存抚。其有单贫乏户。转徙
未安。便以常平义仓所贮斛㪷。量事赈贷。务令存济。副朕
忧轸。呜呼。方岳长吏。职居亲人。永言分忧。亦惟善政。敬哉
有土。咸悉予怀。

** 授李藩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皇王理本。系于辅弼。内以熙庶绩。釐百工。外以抚四夷。式
群后。三五巳降。崇替繇之。朕祗荷丕图。思厎于道。夙夜惟
厉。登延俊贤。若涉大川。俾作舟楫。朝散大夫守给事中上
柱国李藩。天钟粹美。气禀清英。信在言前。行为人表。蕴经
宪宗皇帝 第 13a 页
邦之识度。发自明诚。见理道之本根。郁为公器。学探旨奥。
文以忠贞。大玉斯宝于东序。朱弦可荐于清庙。广则难挹。
刚则有容。处众无溷其风标。在险尝推其名节。累登华署。
克赞弥纶。擢授左丞。专闻駮议。永惟股肱之任。翼亮是资。
必求其人。岂限常次。黄枢选重。佥曰宜之。爰举朝章。式副
公望。于戏。尔惟率正。邪罔不惩。惟匪躬直诚。可以事上。惟
秉钧平施。可以致和。毗予一人。允理三事。懋乃攸绩。永孚
于休。可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
金鱼袋。
宪宗皇帝 第 13b 页

** 授李藩宏文馆大学士制

朕思欲恢宏大化。登乎洽平。翔声朔于鬼区。焕日月于黄
道。士网开而万宇垂泽。太阶峻而百神受职。叶于梦卜。天
其赉予。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
国赐紫金鱼袋李藩。德宇凝粹。神襟超旷。量宽而不入粗
滓。理当而不留枝叶。行治古之道。为君子之儒。温然玉容。
流竞斯远。絜矩以居正。开诚以纳忠。起文章之废滞。通天
下之和惠。内则褒美良能。塞邪枉之路。外则销铄灾患。宁
黔首之艰。广予聪明。宏益良厚。言念报礼。发乎深衷。爰加
宪宗皇帝 第 14a 页
书圃之职。用饰贤人之光。宠灵斯重。汝其敬之。可兼宏文
馆大学士。馀如故。

** 命李晟家编附属籍制

夫定社稷。济生人。存不朽之名。垂可久之业者。必报以殊
常之宠。待以亲比之恩。与国无疆。时惟茂典。故奉天定难
功臣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西平郡王食实封一千五百
户赠太师李晟。閒代英贤。自天忠勇。迈济时之宏算。抱经
武之长林。贯以丹诚。协于一德。尝遭屯难之际。实著戡定
之功。鲸鲵既歼。宫庙斯复。眷兹勋伐。则既褒荣。永念天步
宪宗皇帝 第 14b 页
之夷。载怀邦杰之力。是加崇于往烈。爰协比于后昆。睦以
宗亲。将予厚意。其家宜令编附属籍。

** 授乌重允河阳节度使制

门下。镇卫甸服。控临河津。当五达之要冲。主三军之号令。
自顷选任。多用勋勤。必为忠良。乃称奖擢。昭义军节度右
厢都押衙兼马军都知兵马使同州节度副使银青光禄
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潞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御史中丞
上柱国张掖郡开国公乌重允。禀洁白之性。抱坚贞之资。
在涅不缁。淩寒益茂。承家得孙吴之术。许国慕辛李之风。

宪宗皇帝 第 15a 页
固巳业擅戎韬。声满军府。乃者山东振旅。河右致诛。守臣
习非。浸以成过。事君不信。抚众无恩。言多隐欺。政务苛刻。
孤我委遇。自亏功名。士心咸忿其骄矜。人力颇怨其凋尽。
虽趣召而有命。盖群情之不容。惟尔迹在辕门。属当此际。
一言秉礼。百众无哗。居常表持重之难。临事见知几之勇。
况地当师次。营压虏尘。人情素悦而易从。军令既明而自
戢。眷兹谅实。可委蕃垣。必能同士伍之衣食。知黎元之病
苦。继前政之风躅。为将来之表仪。是用拜之坛场。授以旌
钺。命副相之崇秩。牧覃怀之旧封。式伫嘉猷。用报明奖。夫
宪宗皇帝 第 15b 页
行高则名著。事举则功存。立政在初。为仁由己。无或坠替。
钦承宠光。可使持节怀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河阳三城怀
州节度营田等使。散官勋并如故。主者施行。

** 复王承宗官爵制

夫盖之如天。容之如地。王者之盛德。叛而伐之。服而舍之。
鲁史之明义。所患教化之未宏。不患威令之不振。所患忿
懥之不当。不患臣妾之不恭。逐稔恶以彰典刑。纳忠诚以
涤瑕衅。纠慝宥罪。其在斯乎。朕嗣守丕图。虔奉先训。明有
所未烛。信有所未孚。德罔洽人。而惩法度之未一。道靡化
宪宗皇帝 第 16a 页
物。而虑风俗之未齐。顷者误于知人。因以动众。虽乱是用
长。俾投于荒。而靖以自思。敢吝其过。故太尉中书令武俊
尝拔艰危。有大勋力。重以亲戚。连其子孙。壮容图于䌽缋。
武烈书于钟鼎。十代之后。尚延其宠渥。四海之内。岂利其
土田。我之初心。盖不如此。卢从史首献章表。深陈便宜。乃
心颇类于向公。如流遂昧于进熟。乃割二郡。别为一镇。付
其密亲。以示无外。而承宗不谕朝旨。遂干国章。以至于斯。
事岂得巳。既而将帅同德。干戈四临。幽蓟以节制之众收
城池。易定以雄猛之师献俘馘。火则方燎。天其可逃。然而
宪宗皇帝 第 16b 页
大兵所罹。庶物皆悴。农桑遂废于垄[:#AS-FB55:●]
[:#AS-FBED:●]。老幼咸膏于锋镝。
为之父母。深用悯然。王承宗困而能通。迷而斯覆。冒于白
刃。贡以赤诚。仰日月以激于中肠。罄封蔀而誓于后效。赋
奉其常数。官奉其阙员。以阖境之性命。祈肆赦之恩泽。我
亦思省。至于再三。违命而用刑。盖有常宪。顺命而赦罪。是
亦前经。寰海之饶。宁私于数县之地。雨露之溥。岂遗于一
境之人。加恩俾复其土疆。改过是还其官秩。其王承宗特
宜洗雪。依前起复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
同正员检校工部尚书兼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
宪宗皇帝 第 17a 页
上柱国充成德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等使镇冀深赵德
棣等州观察处置使。成德军将士官爵实封等。一切如旧。
待之如初。诸道行营将士等。皆贾雄心。争输忠力。以战则
胜。以攻则摧。加以跋涉道途。暴露原野。各宜赏级。仍并归
还。宜共赐物二十八万四百二十端匹。并令度支随便近
即时支遣。仍令粮料使与本军计会。丰厚宴设。于戏。帝王
作兵。以辅文德。雷雨施泽。亦酌人情。况乎忠烈之遗。勋亲
之后。每称破敌。尝用愧怀。闻覆众而增伤。览捷书而兴叹。
一夫不获。尚泣于前王。百姓何辜。罹祸于兹日。虽为彼制。
宪宗皇帝 第 17b 页
孰非吾人。事苟便时。朕宁屈己。庶当修政思理。推诚致和。
奉天地之心。大祖宗之业。姑以济物。岂务申威。虞帝之征。
载示两阶之舞。殷王之网。式宏三面之仁。惠此方隅。置于
安静。凡百多士。宜谅予怀。

** 授权德舆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制

门下。夫宰相之任。上以代天工。辅佐之宜。下以立人极。燮
调之理。(阙)爰得忠正。方膺股肱。正议大夫守太常卿上柱
国襄武县开国侯赐紫金鱼袋权德舆。器度端实。智资通
敏。学成师法。文为国华。素履常践于贞方。黄中允合于易
宪宗皇帝 第 18a 页
简。自出入清列。茂著嘉声。名利无屑于中怀。风雨不移其
常性。骥騄之质。常识于远途。鸾凤之姿。宜巢于阿阁。期于
致理。推之至公。宠以春卿。掌我枢务。辅天地之德。俾化及
清宁。导阴阳之和。使物靡疵疠。予违汝弼。言无面从。君可
臣否。事巳心同。用伫宏美。式副虚怀。可守礼部尚书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散官勋封赐如故。

** 授李吉甫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辅弼之重。邦家所属。寄深垣翰。则外抚诸侯。望切股肱。则
入熙庶绩。迭居其任。厥惟旧章。前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
宪宗皇帝 第 18b 页
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
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扬州大都督
府长史上柱国赵国公食邑三千户李吉甫。宏经远之才。
研极深之虑。脱落细故。洞开中怀。文稽典諅。学升堂室。洎
司我密命。言屡表于独明。参予衮职。道每彰于孤直。贡其
诚节。竭以公忠。坠典载张。彝伦攸叙。辅予不逮。怀之岂忘。
曩以江淮大都。吴楚雄镇。岁属艰食。人多愁声。是假全才。
用康疲俗。下流水利。不惮劳心。故矗以长塘。潴其天泽。变
舄卤为稻粱之壤。致蒸黎有衣食之源。吏守成规。人无迁
宪宗皇帝 第 19a 页
志。庶富之教。既宣于封内。辅相之宜。俾及于天下。顾兹重
务。属于良臣。去其外职之繁。专以中枢之任。至于别馆良
史之褒贬。内殿集贤之清秘。爰举旧典。式洽新恩。无旷厥
官。往践乃位。可中书侍郎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兼修
国史。散官勋封如故。

** 李藩守太子詹事制

爰立辅臣。以熙庶绩。聿膺其任。是亦难能。至于明用舍之
宜。全始终之道。兹惟大体。宁忘予怀。中散大夫守门下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赐紫金
宪宗皇帝 第 19b 页
鱼袋李藩。早以学行。闻于缙绅。洎升朝端。克慎素履。顷者
拔于非次。列在钧衡。是宜直己以佐时。匪躬而纳诲。用副
明奖。越于常伦。而授任巳来。再逾年序。夙夜之勤虽著。弼
谐之效未孚。将何以允至公之求。成天下之务。宜辍黄枢
之重。尚居端尹之崇。尔其勉之。式谓优礼。可守太子詹事。
散官勋赐如故。

** 贷京畿义仓粟制

朕闻王者之牧黎元也。爱之如子。视之如伤。苟或风雨不
时。稼穑不稔。则必除烦就。惜力重劳。以图便安。以阜生
宪宗皇帝 第 20a 页
业。况邦畿之内。百役所丛。虽勤恤之令亟行。而供亿之制
犹广。重以经夏炎暵。自秋霖霪。南[:#AS-FB55:●]
[:#AS-FBED:●]又亏播植之功。西成失
丰登之望。内乏口食。外牵王徭。岂惟转输之虞。虑有馁殍
之患。斯盖理道犹郁。和气未通。永言于兹。良所咎叹。宜加
惠贷。式示诚怀。比者每令折籴。本以便人为意。今田谷所
收。其数既少。必恐徵纳之后。种食不充。其京兆府宜放今
年所配折籴粟二十五万石。如百姓有粟。情愿折纳。即于
时价外。特加优饶与纳。仍令当处收贮。委度支逐便支用。
今春贷百姓义仓斛㪷。属岁旱歉。须议优矜。宜令所司。容
宪宗皇帝 第 20b 页
至丰收日徵填。京兆府从元和五年巳前。诸县租税有逋
悬钱在百姓腹内者放免。其百姓职田。数额甚广。近缘水
潦。道路不通。计搬运脚价。所费犹倍。务令宽济。使其安存。
其破损外职田粟。宜令逐近贮纳。仍委度支随便支用。其
职田粟送城脚价。亦宜放免。百官今年本分职田粟。据损
数外。宜令于太仓请受。其草及水田租。既缘城中无可回
给。即宜据损数外。准旧例令。今年畿内田苗。应水旱损处
有无。闻至今检覆未定。又属霖雨。所损转多。有妨农收。虑
致劳扰。其诸县勘覆有未毕处。宜令所司。据元诉状便与
宪宗皇帝 第 21a 页
破损。不必更令检覆。其未经申诉者。亦宜与类例处分。朕
以为理之本。在乎安人。咨尔尹京宰邑之臣。实惟亲人阜
俗之寄。必当询其疾苦。奉我诏条。恤隐为心。无怠于事。罔
或徇利以剋下。吐刚而茹柔。使闾井咸安。茕嫠获济。各勉
忠效。宜悉朕怀。

** 封恩王等女为县主制

王者教化。本于婚姻。由亲以理疏。自内而型外。故诗称好
合。所以成子姓也。礼有待年。明其必及时也。恭惟累圣之
后。子孙众多。教于公宫。巳知妇顺。而从人之义重。择配之
宪宗皇帝 第 21b 页
才难。以兹兢兢。久旷嘉礼。况时方无事。年及有行。宜加禄
邑之荣。以俟御轮之吉。言念于此。惕然兴怀。思宏厚恩。用
协敦叙。恩王等女六人。可并封县主。仍委中书门下与宗
正卿及吏部尚书侍郎。计会诸亲之内。及常选之中。精求
其人。副我诚意。

** 授李绛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

门下。司重柄者。允属于长才。熙大猷者。固资于端士。朕缵
承鸿绪。抚有万邦。夙夜祗勤。惧远于道。故每注意宰辅。劳
怀梦想。诚以得失之效。邦家所系。畴若佥论。予深衷。必
宪宗皇帝 第 22a 页
惟其人。是举成命。朝议郎守尚书户部侍郎骁骑尉赐紫
金鱼袋李绛。质秀圭玉。文含采章。抱器挺生。居贞特立。有
史鱼秉直之操。励山甫匪懈之诚。忠孝两全。学识兼茂。清
标可以范雅俗。正气可以肃群伦。顷自周行。俾参密命。动
由于义。知无不为。蹇蹇怀匡济之心。孜孜陈远大之略。言
无隐避。居则静专。贯于初终。其道一致。地卿之贰。爰委典
司。理财先示于廉。利物每惩于聚敛。经通立制。器用弥
光。台阁之閒。郁有公望。是宜权衡百度。宰理庶工。允副具
瞻。掌我枢密。于戏。予欲驱人俗以跻富寿。感人心而致和
宪宗皇帝 第 22b 页
平。尔尚修明宪章。宣布德泽。必宽大其志。无皦察为公。恒
其道以秉彝。裕其体以临下。各任以职。无忘陈平之言。苟
便于人。勿惮萧何之请。敬兹宠擢。其懋戒哉。可朝议大夫
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勋赐如故。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