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肃宗(二)

** 命赵王系充天下兵马元帅诏

握兵之要。古先为重。命帅之道。心膂攸凭。是知靖难夷凶。
必资于金革。总戎授律。实仗于亲贤。盖将厎宁邦家。保息
黎献者矣。朕以薄德。缵承鸿绪。往属元凶暴乱。中夏不宁。
上凭宗社之灵。下藉熊罴之力。由是廓清咸洛。拯此生人。
顷以河朔残妖。尚稽天讨。蛇豕窃依于城堡。涂炭久被于
齐氓。朕为人父母。宁忘闵念。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馀孽昧恩。靡闻于悔祸。所以轩后亲征于獯鬻。周文致役
于昆夷。古之用兵。盖非获巳。赵王系。幼禀异操。夙怀韬略。
负东平之文学。蕴任城之智勇。性惟忠孝。持爱敬以立身。
志尚权谋。有经通之远智。知子者父。方有属于维城。择能
而授。俾克申于戎律。且凶徒啸聚。颇历岁时。恶既贯盈。理
当扑灭。君亲有命。可不敬乎。俾展龙豹之韬。永清枭獍之
类。可充天下兵马元帅。仍令司空兼侍中郑国公光弼副。
知节度行营事。应缘军司署置。所司准式。

** 加恩处分流贬官员诏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刑政之本。皇王大要。政事或失于厥中。帝道则乖于御下。
王者持平慎恤。盖在于此。朕缵服洪绪。躬临庶政。何尝不
内轸泣辜之念。外覃解网之恩。诏书所下。期于必当。往以
衣冠之伍。受职贼中。量其重轻。俾申贬黜。比闻三司处置。
未甚均平。或同科之中。升降有异。或谪任之所。风宜不一。
颇招情故。殊非至公。是以搢绅之閒。不无窃议。有司奉法。
其若是邪。又流降量移。久申诏令。省司类例。事亦稽迟。遂
使岭嶂踰时。积流荒之叹。雨露凝泽。壅如丝之旨。逖听遐
迩。颇闻咨嗟。斯乃主者怠官。甚无谓也。宜令中书门下类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例三司先所贬官。各据科目。均平改拟。仍审勘前后制敕。
应合沾恩。并速处分。准制合量移人。亦令吏部速比类闻
奏。又缘顷经逆乱。中夏不宁。士子之流。多投江外。或扶老
携幼。久寓他乡。失职无储。难归京邑。眷言悯念。实恻于怀。
宜令中书门下牒本道责取名品。应五品巳上官并即与
进取。六品巳下官合序用名品可收者。亦量才叙用。仍据
中外员阙。均听授官。其授京官者。仰本道勾当装束。即令
赴京。授外官者。各令之任。馀不合授官。是士流者。所在州
县一切安存。无害公私。勿令干扰。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 申戒刺史考察县令诏

朕闻效官者必量力而授任。致理者亦择才而能。况风
化之源。本资于长吏。升降之义。用明于朝典。古之建万国。
亲诸侯。盖以抚绥黎民。宣布王化。则今之令长。古称子男。
矜孤恤寡。均徭省赋。皆是职也。朕以薄德。恭膺宝位。属残
孽犹聚。戎军未戢。虽忧国之计。且务于济时。而恤人之心。
每深于惠物。将求厚俗。必在审官。至于刺史治中。皆制命
所授。辨其材术。盖在朝廷。先令中书门下。精加择访。务德
惟良。如非理人之材。并即量宜改授。且诸县令。员数应多。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如闻处理之閒。廉平者少。或使司所奏。以功见称。或主司
所拟。循资而授。傥乖任用。空忝亲人。或有案牍之閒。曾未
闲于令式。征赋之际。皆委任于胥徒。繇是吏转生奸。遂为
蠹政。人不堪命。因而失业。兴言及此。良用怃然。夫易柱以
调弦。声之和也。革弊而从理。政之体也。汉宣帝曰。与我共
理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因知方岳之任。足以委黜陟
之权矣。凡诸道节度。皆职备防戎。政在理兵。岂遑廉问。必
令郎官御史。分命巡察。则乘驿暂往。难于委知。谅无益于
澄清。反有增于劳扰。其天下县令。各仰本州府长官审加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详察。如有衰耄暗弱。或贪财纵暴。不闲时政。为害于人。并
具名录奏。即与改替。其才职相当者。并依旧奏定。巳后有
不称者。所繇官长。量加殿黜。庶理人之职。无或谬焉。又入
仕之流。本期展用。且无事实。岂可徒劳。今员外之官。所在
甚众。既不釐务。空效驰驱。将适乡闾。复拘职守。念其旅寓。
良可优矜。应州县见任员外官。并任其所适。计秩满后。各
与成资。仍于本色内减一两选与留。其先缘罪累贬授者。
不在此限。如员外官中。材识干济。曾经任使。州县所资者。
亦任量留。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不得过四人。下州不得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过三人。上县巳上不得过一人。古之任官。必寄成政。如长
吏数易。则纲条不恤。所以人怀苟进之心。俗靡居常之业。
比者或开此弊。实谓未便于时。自今巳后。刺史县令。更不
得数有移改。善政闻于上。则当议擢迁。如道失厥中。亦自
申惩诫。黜陟之道。固有彝章。又比来刺史之任。皆先奏州
县官属。苟为改作。孰免颜情。自今巳后。除带刺史判官外。
一切不得奏改官吏。到任之后。察有罪累及不称职者。任
具状奏闻请。然后无所与替。其刺史非兼节度但有防禦
使者。副使判官委于本州官中推择。亦不得别奏人。并委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中书门下。著为常法。庶使官无失位。政有常经。宣示天下。
宜知朕意。

** 亲征史思明诏

昔昆夷作患。周宣兴薄伐之役。陈豨称乱。汉祖发亲征之
师。盖所以禁暴除凶。取威靖难。上以保宗社。下以拯黎元。
古者帝王。兹道无替。顷者禄山称兵搆逆。背义负恩。恶既
贯盈。寻巳殄灭。而思明残寇。尚敢挻妖。聚其蜂虿之馀。邀
我雷霆之伐。朕以干戈屡动。黎庶未康。繇是按甲延诛。冀
其来格。而乃窃兵干纪。自取灭亡。副元帅光弼。纠率锐徒。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恭行天罚。爰启绛宫之略。克摧青犊之师。曾未浃辰。大破
凶党。此皆穹昊垂祐。宗社降灵。是以戎律用贞。祸淫斯在。
如闻蓬艾之下。蚊蚋犹虞。故当乘破竹以追奔。同燎原而
扑灭。朕为人父母。深念涂炭。是用大整戈矛。方申吊伐。抚
绥河雒。以致和平。即以今月十七日幸东京。率六军取北
路进发。但巡幸所过。自有行营。应缘祗供。并有司自办。其
路次州县。一切不得别有徵敛。亦不得辄有进献。及时新
野味等。王公以下文武从官。每顿主人供蔬饭。不得辄置
鱼肉饼果及铺设。亦不得妄差人力。别有祗承。行从官及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州县所繇。有如违犯。王公以下五品以上。具名录奏。当日
贬官。馀并从军令。仍令知顿使左右巡使御史相知纠察。
具状弹奏。如涉阿容。及不能举奏。所繇议在必行。毋贻后
悔。仍令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五琦充置顿使。
应行幸供拟。及兵马粮料。续撙节作条件奏闻。其从官委
中书门下定名录奏。务从减省。不欲劳烦。宣示中外。宜知
朕意。

** 答文武百官表贺河阳陕东破贼诏

朕为人父母。时属艰虞。东夏不康。近郊多垒。除妖扑燎。戎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马交驰。父出夫行。征徭未息。蓬头汗甲。今巳累年。忧我人
斯。寝兴诚切。达精诚于天地。委长策于庙堂。宗社假灵。王
师克胜。残逆穷搏。聚而相持。造舟横河。树栅凭岸。一鼓齐
进。应时歼荡。陕东连捷。吉语骤来。平贼安人。指期可待。自
古王者。得神以兴。城梁不假于人功。士马或称于幽赞。休
徵斯在。灵应不违。凡百具寮。相同庆慰。

** 授萧华魏州刺史诏

萧华素有材能。擢居省闼。閒者见迫狂虏。陷于艰危。遂能
徇节本朝。乃心王室。潜通诚款。以表忠纯。杀身独难。通其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不死之理。行权有赏。道其归有之心。终以见疑。妄遭禁锢。
事则昭著。理可甄明。今魏郡既收。疲氓思乂。黔黎载请。允
叶人心。宜更剖符。仍思禦侮。可魏州刺史。

** 赠李嗣业武威郡王诏

临难亡身。为臣之大节。念功加赠。经国之常典。故卫尉卿
兼怀州刺史充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植操沈
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任边陲。备
经任使。自凶渠搆乱。中夏不宁。持感激之诚。揔骁果之众。
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恨于九泉。言念其功。良深悯悼。死于王事。礼有可嘉。宜增
裂土之封。用广饰终之义。可赠武威郡王。其赗赠及缘葬
事。所司倍于常式。仍令官给灵舆。递还所在。以其子佐国
袭其官爵。实封二百户。

** 州县奏替官具履历诏

自来诸州府多有奏请官者。或先无阙员。所司杂授。深紊
纪纲。自今以后。州县官有灼然衰暮。暗弱无政。及犯赃私。
切须与替者。仰具事由闻奏。如缘军州文要官。吏部任简
择。并具阙由闻奏。所奏人皆须具历任考第甲授日月同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奏。

** 令百官议罢新钱诏

泉府之设。其来尚矣。或因时改作。则制有重轻。往以金革
是殷。邦储稍阙。属权臣掌赋。变法非良。遂使货物相沿。谷
帛腾踊。求之舆诵。敝实由斯。夫易柱调弦。政之要者。今欲
仍从旧贯。渐罢新钱。又虑权行。转资艰急。如或犹循所务。
未塞其源。实恐物价虚腾。黎人失业。静言体要。用藉良图。
且两汉旧规。典章沿革。必朝廷会议。共体至公。盖明君不
独专法。当从众议。庶遵行古之道。俾广无私之论。宜令文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武百官九品巳上。并于尚书省议讫。委中书门下详择奏
闻。

** 追赠兴王佋为恭懿太子诏

厚礼所以饰终。易名所以表行。况情钟天属。宠及褒封。载
畴加等之美。式备元储之赠。永怀轸念。有恻彝章。第十二
子故兴王佋。育庆璿源。分华若木。天资纯孝。神假聪明。河
閒聚书。幼闻乐善之旨。延陵听乐。早得知音之妙。顷以暂
婴沈瘵。殆积旬时。而资敬益彰。颖悟逾爽。爱亲之恋。言不
閒于斯须。告诀之辞。事先符于梦寐。顾惟至性。实切深哀。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将胙土析圭。载崇藩翰。闻诗对易。爰就琢磨。方冀成立。岂
期夭丧。瑶英始茂。遽摧于当春。隙驷俄迁。忽沈于厚夜。兴
言痛悼。悯惜良深。宜贲宠于青宫。俾哀荣于元穸。可赠太
子。谥曰恭懿。应缘丧葬。所司准式。仍令兼京兆尹刘晏充
监护使。少尹陶锐为副。主者施行。

** 命郭子仪充诸道兵马都统诏

朕闻昆夷作患。周王授钺于方叔。大宛不庭。汉主委兵于
广利。则知昏迷之党。舞干不足以怀柔。圣哲之谋。伐叛必
资于用武。事将禁暴。盖非获巳。司徒兼中书令朔方鄜坊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邠宁等节度使代国公子仪。庆钟五百。运符鱼水。挺文武
之宏才。蕴韬钤之远略。积苍生之重望。有命代之元勋。负
鼎和羹。巳申于启沃。登坛制胜。实伫于谋猷。万里长城。倚
赖攸属。今残祆未殄。戎事犹殷。爰资一举之功。以靖四方
之难。宜令子仪都统诸道兵马使。管崇嗣充副使。取邠庆
朔方路过往。收大同横野清夷。便收范阳及河北。仍遣射
生衙前六军英武长兴宁国左右威远骁骑等左厢一万
人。马军三千。步军七千人。以开府李光进充都知兵马使。
特进乌崇福充都虞。右厢一万人。马军三千人。步军七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千人。以开府仪同三司李鼎充都知兵马使。特进王兟充
都虞。渭北官健一万人。马军三千人。步军八千人。以开
府辛京杲充使。朔方留后蕃汉官健八千人。马军八百人。
步军七千二百人。以兼御史中丞任敷浑释之同充使。蕃
汉部落一万人。马军五千人。步军五千人。以兼御史中丞
慕容兆与新投降首领奴赖同统押充使。鄜坊等州官健
一万人。马军一千人。步军九千人。以摄御史中丞杜冕
充使。宁州官健一万人。马军一千人。步军九千人。以摄御史
中丞桑如圭充使。泾原防禦官健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步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军一千五百人。以大将军阎英奇充使。蒐乘练卒。籍马赋
车。合四海以齐心。率九夷而同力。金鼓作气。铁骑争雄。欱
野喷山。殷天动地。以服顺之师旅。讨从逆之凶徒。人事天
时。指期可定。今将略高阙。出云中。驱蚊蚋于幽燕。扫欃枪
于巩雒。削平天下。混一车书。然后献凯清庙。策勋盟府。剋
宁区夏。岂不盛欤。兵马既众。恐路次难为供应。仍备六十
程粮驮遣发。马畜草料。所在量事支供。不得妄有烦扰百
姓。仍委子仪即差人先于诸道计会。分般次进发。仍与回
纥兵马犄角相应。逐便讨除。所关军务。应须处置。并委子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仪续具状闻奏。

** 张守节致仕诏

卿父子相从。大膺儒术。既精且博。其道可师。出入禁庭。勤
劳侍读。岁月滋久。宏益颇多。今以暮年。俾令致仕。仍加子
职。用资孝养。兼赐紫金鱼袋。绢三百匹。

** 迎慧忠法师诏

皇帝信问。朕闻调御上乘。久安中土。常怀大士。共济群生。
师以法鉴高悬。一音演说。藏开秘密。境入圆明。大悲不倦
于津梁。至善必明于兼济。尊雄付嘱。实在朕躬。思与道安。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宣扬妙用。广滋福润。以及大千。传象罔之元珠。拔沈迷之
毒箭。良缘斯在。勿以为劳。杖锡而来。京师非远。斋心巳久。
副朕虚怀。春寒。师得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 贬李揆袁州长史诏

持衡当轴。体备股肱。若鼎餗之不知。虑鼓妖之有(阙一字)
司稍紊。王度则乖。宜峻彝章。以惩不道。银青光禄大夫行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
修国史上柱国姑臧县开国伯李揆。本以艺文。累阶资序。
周旋近密。参掌丝纶。庶其翼亮之勤。列在吁谟之地。任惟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过力。诚匪奉公。无闻忧国之心。不惧旷官之责。具瞻何取。
进退求容。仍怀罔上之谋。更漏省中之语。端居相府。潜搆
祸胎。扇湖南之八州。阻江陵之节制。将图不轨。俶扰方隅。
考验甚明。发奸斯在。私乘驿传。自越章程。式按秋官。合从
徽纆。但以位叨宰辅。久侍阶墀。特宽丹笔之书。犹任朱轓
之职。俾从远黜。以肃朝伦。可袁州长史员外置同正员。仍
即驰驿赴任。

** 罢役兴农诏

百司及州县。兴工力役不急之务。一切并停。诸军兵健。应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在行营。有羸老病疾不任战阵者。各委节度使速拣择放
还。路次州县。量加济恤。诸色番役。各令所司减省。放其营
农。

** 赠李齐物太子太师诏

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宗正卿齐物。宗室圭璋。士
林桢干。清廉独断。刚毅不群。历践周行。备经中外。威名益
振。忠效弥彰。三尹神州。一登会府。擒奸掩钩距之术。恤狱
正喉舌之官。遂令调护储闱。再登师傅。从容宾友。师长官
寮。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常坚。天不慭遗。奄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然殂谢。念亲感旧。深轸于怀。宜锡宠章。载光营魄。可赠太
子太师。

** 答郭子仪等表请宣示俭德诏

俭德之恭。约失者鲜。格言为重。理道在兹。朕志复淳源。用
济海内。振其元化。镜以至清。非谓艰难之时。自崇朴素之
本。无声之乐。庶闻于四方。曳地之衣。将比于前古。且率人
而自我。亦揉木而销金。为君之难。事当乎增惕。股肱之义。
务在乎弼违。期于启沃之勤。不在延君之誉。为人上者。此
道惟常。岂可付以史官。宣于中外。载循来表。殊匪朕怀。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 加李辅国兵部尚书诏

八座位崇。是资望实。七兵寄重。必藉勋贤。况见危致命。为
臣之大节。存旧录功。有国之常典。贶兹名器。允属当仁。元
从开府仪同三司判院帅行军司马充闲[:#AS-8D74:⿸广既]五坊官院营
田栽接总监等使兼陇右群牧使京畿铸钱使长春宫使
勾当内作少府监及殿中都使上柱国郕国公李辅国。精
明洞物。宏毅冠时。钟河岳之秀气。禀人伦之高识。悉心无
隐。应物推诚。洁己不杂于风尘。临事无忘于夙夜。义形造
次。绩著始终。顷在殷忧。备同甘苦。身率先于草创。功有成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于缵服。洎大兵之后。戎务实繁。职统中外。事无大小。克徇
恭敬之节。用申协赞之勋。比陈利害。多所宏益。永言忠谠。
实表公才。未尝矜伐。弥自谦损。星霜几变。夷险一心。岂有
业构经纶。任兼军国。尚居散列。独谢崇班。宜膺喉舌之宠。
仍受腹心之托。钦乃攸司。以副佥望。加兵部尚书。馀并如
故。

** 命有司举行郊庙大礼诏

皇王俯仰。应协于灵祇。典礼废兴。式存于禋告。盖重成命。
以崇祗肃。朕获嗣鸿猷。敢志虔敬。顷以三代正朔。所尚不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同。百王徽号。无闻异称。顾兹薄德。思创常规。爰因行庆之
日。将务惟新之典。而建元立则。制命膺符。受于天地祖宗。
申于百辟卿士。今既循诸古法。让彼虚名。革故之宜。巳宣
于臣下。昭报之道。未展于郊庙。因时备礼。择日陈诚。克明
恭己之心。庶降庇人之福。至诚斯感。其在兹乎。宜取今月
二十八日朝献太清宫。二十九日享太庙元献庙。来月一
日祭圆丘及太一坛。

** 收葬遇害王妃诏

祸福之源。天不可问。报应之道。理或难凭。遂使积善深仁。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并罹荼毒。元恶大憝。得恣凶残。自古以来。未免斯咎。日者
禄山作逆。窃据两都。涂炭我生灵。伤夷我骨肉。于礼院门
遇害王妃及男子等。或闺闱令德。妇道柔闲。或藩邸象贤。
幼年聪慧。苍黄之际。陷没贼中。嗟其无辜。并遭非命。兴言
及此。痛悼良深。宜令所司即择日收葬。一事巳上。并令官
供。其失骸骨者。亦令招魂。神而有感。庶从改卜之安。魂兮
来归。将就新营之吉。

** 追谥靖德太子琮为奉天皇帝诏

圣人立号。天下至公。膺其美者。必归有德。有其德者。或无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其位。苟徽烈可纪。则追崇之典行焉。况义贯因心。礼优加
等。稽夫往策。抑有前闻。盛业鸿猷。久不可替。故靖德太子
琮。庆钟霄极。亲则朕兄。性与天道。行高时望。宣慈惠和。聪
明睿哲。四科兼综。一以贯之。而福寿不遐。既随往运。缅惟
友爱。实轸于心。朕昔践储宫。顾诫非次。于君人之命。所不
敢违。以少长而言。岂忘其序。每思恳谏。竟莫获从。遽顺圣
慈。嗣兹宝位。安可不申夙志。有阙推恩。宜加尊异之名。载
茂哀荣之典。敬用追谥曰奉天皇帝。

** 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诏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命将之选。当仁实难。非夫文可经邦。不能安人和众。武可
禁暴。罔以剋敌成功。允藉宏才。爰申锡命。司徒中书令灵
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
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
水运使兼邠宁鄜坊等道节度副大使上柱国代国公子
仪。河岳閒气。岩廊重宝。器量深识。宽而有谋。术应通方。用
而无滞。自经艰阻。实拥旌旄。遂能克复二京。折冲千里。厥
戎将殄。时乃之功。久勤启沃。载竭忠谠。人之望也。天实赉
予。今残寇未宁。兴师颇广。镇守经制。巳有区分。而筹画指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麾。必资专制。将军辞第。无以家为。丞相忧边。思平国难。固
以吁谋之用。宜申总统之威。其将戡定外虞。澄清列郡。光
膺藩屏之寄。式崇社稷之勋。对扬休命。以永终誉。可封汾
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
平定国等兵马副元帅。仍充本管内观察处置使。馀如故。

** 答中书门下表贺崔侁献定国宝玉诏

太宝祯符。时膺昌运。皇天不秘。紫府降灵。敷上帝之耿光。
悟神祇之有鉴。荷斯戬谷。宏济艰难。冀与兆人。同登寿域。
股肱奉上。宗庙福予。岂唯朕躬。致此嘉瑞。卿咸有一德。寅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奉休徵。将使发挥。克谐辅弼。所请宣示中外编入史册者
依。

** 命皇太子监国诏

天下之本。属于元良。四方之明。资其冢嗣。是有传归之义。
必膺监抚之重。克广前烈。与人守器。非君父之独亲。俾生
灵之同载。朕号慕弓剑。寝居缞绖。顷以疾苦。未能康宁。残
寇犹虞。中原多垒。军国大务。理须参决。乃眷匕鬯。恭承宗
祧。皇太子豫。天纵聪明。日跻圣德。中兴宸搆。巳有大功。问
安寝门。知九国之梦。制胜戎阃。高五品之才。时方艰难。礼

在谅闇。且以庶政。委之元子。宜令权监国。

** 命皇太子即位诏

于戏。奉天地者。是称大宝。承宗庙者。必在元良。吾以薄德。
纂承丕绪。今以忧劳所积。遘疾弥留。用申顾命。诫尔元子。
尔性禀生知。幼有明德。蒸蒸之孝。言必因心。温恭睿哲。允
文允武。往在西土。爰讨凶渠。命尔总戎。克宣王略。收复中
夏。唯尔之功。遂升以储闱。将中我鸿业。尔有令闻。万方宅
心。吾大渐之后。即宜膺宝位。夫天下至广。神器所重。丕承
累圣之德。虔奉大中之道。必当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以慈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惠为心。开谏诤之路。兢兢业业。无怠无荒。呜呼戒之。无替
厥命。

** 遗诏

敕。帝王享国。天命有常。大历传归。皇纲无易。朕幸以凉德。
继承宗祀。在长乐问安之日。属元凶閒衅之初。南奉圣皇。
北集戎事。赖将相同德。社稷降灵。爰发五原。成师一旅。丕
图克振。华夏乂宁。旰昃之心。每勤思于兆庶。晨昏之礼。尝
不匮于庭闱。而天祸上延。神心未悔。正当金革。罹此凶灾。
遂遘膏肓。惟兹大渐。及兹理命。获著誓言。庶安国以保人。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岂嘉生而恶死。审以大计。属于公卿。皇太子豫。仁孝元良。
聪明齐圣。佐成大业。能事神祇。朕既弥留。可守宗社。宜令
所司。当日具礼。于柩前即皇帝位。应缘朕丧事制度。并准
圣皇遗诏。其诸道节度使都督刺史等。并不须赴哀。又为
兵革未宁。邮驿艰弊。一切不须专使奉慰。朕执丧在疚。不
食荤膻。所设馈奠。皆须如在。有违本意。神亦不歆。其祭祀
之礼。一切不得宰杀。且国储非广。虚费稍多。宫掖之閒。须
有釐革。所有三宫内人。宜量事减省。及至德巳来籍没家
口。非切要者。并与放出。诸王院内。亦宜准此。其文武官僚。
卷四十三 第 页
合须褒赏。天下百姓。宜在优矜。每当变易之时。皆下惟新
之命。并委皇帝节级处分。呜呼。股肱勋臣。敬保元子。事居
送往。谅在于兹。宣示万邦。宜从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