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元宗(五)

** 迎春东郊制

自今巳后。每年立春之日。朕当帅公卿亲迎春于东郊。其
后夏及秋。常以孟月朔于正殿读时令。礼官即修撰仪注。
既为常式。乃是常礼。务从省便。无使劳烦也。

** 赠武惠妃贞顺皇后制

存有懿范。没有宠章。岂独被于朝班。故乃亚于施政。可以
垂裕。斯为通典。故惠妃武氏。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
经。言应图史。承戚里之华冑。升后庭之峻秩。贵而不恃。谦
而益光。以道饬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备。六宫咨而是
则。法度在己。靡资珩佩。躬俭化人。率先絺绤。夙有奇表。将
加正位。前后固让。辞而不受。奄至沦殁。载深感悼。遂使玉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衣之庆。不及于生前。象服之荣。徒增于身后。可赠贞顺皇后。
宜令所司。择日册命。

** 封临晋公主制

汤沐建封。古今通典。岂独贵于宠数。亦兼崇于美名。第二
女性与柔和。生知法度。率以师氏之训。成其天然之质。有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行之礼。将及于笄年。备物之恩。俾开于井赋。可封临晋公
主。食实封一千户。

** 赠同安郡王珣太子少保制

犹子之恩。特深于情礼。睦亲之义。必备于哀荣。同安郡王
珣。禀气淳和。执心忠顺。邦国垣翰。宗枝羽仪。磐石疏封。将
期永固。逝川不舍。俄叹促龄。悼往之怀。因心所切。宜增宠
命。用饰幽泉。可赠太子少保。葬事官给。陪葬桥陵。

** 春郊礼成推恩制

皇王之化。载籍所陈。将奉天而育物。必顺时而行政。虽礼
文则著。而亲祠盖阙。朕自膺宝历。且踰二纪。承宗社之降
祉。赖公卿之叶心。万物阜成。庶务易。思以黎献。臻夫仁寿。
是用敦本复古。将必稽于月令。谋始作则。先有事于春郊。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宜因展礼之辰。式布惟新之泽。其天下见禁囚。应犯死罪者。
特宜免死。配流岭南。巳下罪并放免。朕每念黎氓。弊于征
戍。亲戚多别离之怨。关山有往复之勤。何尝不恻隐于怀。
寤寐增叹。所以别遣召募。以实边军。锡其厚赏。便令常住。
今诸军所召。人数向足。在于中夏。自可罢兵。既无金革之
事。足保农桑之业。自今巳后。诸军兵健。并宜停遣。其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见镇兵。并一切放还。京畿之内。杂役殷繁。言念劬劳。岂忘
优恤。顷以栎阳等县。地多咸卤。人力不及。便至荒废。近者
开决。皆生稻苗。亦既成功。岂专其利。京兆府界内。应杂开
稻田。并宜散给贫下。及逃还百姓。以为永业。书不云乎。不
作无益害有益。语不云乎。奢则不逊俭则固。缅怀前古。尝
折在心。将斲雕以为朴。期上行而下效。自今巳后。王公不
得以珍物进献。所司应缘。宫室修造。务从节俭。但蔽风雨。
勿为华饰。至于金玉器物。诸色雕镂。朕缘蕃客所要。将充
宴赏。今流俗之閒。递相仿效。既损财于无用。仍作巧以相
矜。败俗伤农。莫斯为甚。并一切禁断。以绝浮华。古者乡有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序。党有塾。将以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俗。率繇于是。斯
道久废。朕用悯焉。宜令天下州县。每一乡之内。别各置学。
仍择师资。令其教授。其诸州乡贡明经进士。每年引见讫。
并令就国子监谒见先师。所司设食。学官等为之开讲。质
问疑义。且公侯之裔。皆禀义方。学礼闻诗。不应失坠。容其
侥倖。是渎化源。其于贵冑子孙。如闻近来宏文馆学士。多
有不专经业。便与及第。深谓不然。自今巳后。宜一依令式
考试。朕之爵位。惟待贤能。虽选士命官。则有常调。而安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卑遁迹。尚虑遗才。其内外八品以下官。及草泽閒有学业
精博。蔚为儒首。文词雅丽。通于政术。为众所推者。各委本
州本司长官。精加搜择。具以闻荐。发生之月。实在于行仁。
利物之心。莫先于作善。先断捕猎。令式有文。所繇州县。宜
严加禁止。其每年千秋节日。仍不得辄有屠宰。道释二门。
皆为圣教。义归宏济。理在尊崇。其天下观寺。有绝无道士
女冠僧尼者。宜量观寺大小。度六七人。择灼然有经业戒
行。为乡闾所推。仍先取年高者。凡百卿士。朕之同德。宜勉
所职。以合时令。礼有时施惠。义兼行赏。实为其时。固不可
缺。亚献忠王玙宜赐物一千匹。终献颍王璬赐物五百匹。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邠王守礼宁王宪各五百匹。庆王琮巳下及长公主郡县主
二王后京文武官赐帛各有差。天下诸州侍老。宜令所繇
长官量赐酒肉。务在优养。今朝廷无事。天下和平。美景良
辰。百官等任追胜为乐。宜即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封蒙归义云南王制

古之封建。誓以山河。义在畴庸。故无虚授。西南蛮都大酋
帅特进越国公赐紫袍金钿带七事归义。挺秀西南。是称
酋杰。仁而有勇。孝乃兼忠。怀驭众之长材。秉事君之劲节。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瞻言诸部。或有奸人。潜通犬戎。敢肆蜂虿。遂能躬擐甲冑。
总率骁雄。深入长驱。左萦右拂。凡厥丑类。应时诛剪。戎功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若此。朝宠宜加。俾膺胙土之荣。以励捍城之士。复遣中使李
思敬赍册书往册焉。

** 贬萧嵩青州刺史制

王者立法。所贵无私。有过必惩。古之令典。太子太师萧嵩。
累践清资。尝居重任。身宠茅土。家荣姻戚。人臣之贵莫二。
止足之分当知。曾不是思。乃行非道。城南别业。地即膏腴。
亩直千金。盖谓于此。遂将数顷。辄遗仙童。名位若斯。恩遇
亦甚。昵于庸竖。更欲何求。静言其情。深所未谕。但久经任。
使。措在朝廷。自不饰观。良用惊听。岂可辅导太子。颉颃正
人。宜从贬出。以肃纪纲。可青州刺史。

** 贬张守圭括州刺史制

张守圭本自戎行。夙承任遇。去岁军务失实。乃命谒者监
牛仙童宣谕朕意。辄便结托凡细。令其诡词。赂以百金。兼之
数口恐惧边塞或容苟求遣谒轩墀。何不早自披露。用兹
奉国。曷以为颜。犹念旧勋。俾从宽典。可括州刺史。

** 答李林甫贺收安戎城手制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此城仪凤年中。羌引吐蕃。遂被固守。岁月既久。攻伐亦多。其城岩险。非力所制。朝廷偫议。不令取之。朕以小蕃无知。事须处置。授以奇计。所以行之。获彼戎心。归我城守。有足为慰也。

** 授吐火仙可汗等官爵制

德以柔远。兵以威敌。服而舍之。古之制也。突骑施吐火仙
可汗骨啜弟叶护颉阿波等。背化乘边。阻兵恃众。虽蚁聚
为梗。或扰疆场。而王师所向。尽捣巢穴。悯其束身就戮。归
命而朝。宜加宥过之典。载洽覃恩之命。俾厥弟兄。并膺光
宠。或分茅土。复列钩陈。骨啜可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仍
封为循义王。颉阿波可右武卫员外大将军。

** 封皇孙俶等为郡王制

分命本枝。列于庶位。博考方册。斯为大猷。皇太子之子俶
等。观其器识。日以通敏。仁和之性自然。忠孝之诚克备。率
由礼度。能禀义方。学既著于崇儒。材可使于从政。爰兹拜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职。宜从紫绶之荣。勉尔修身。式副绿车之宠。可封俶为广平
郡王。儋为南阳郡王。倓为建宁郡王。佖为西平郡王。仅为
新城郡王。僩为颍川郡王。又封庆王之子俨为新平郡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王。伸为平原郡王。棣王之子僎为汝南郡王。侨为宜都郡
王。荣王之子辅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新唐书表作辅传作俯旧唐书传则又作佩)为济阴郡王。偕为北平郡王。仪王之子侁为豫章郡王。(按新书传作钟陵郡王世系表作临川郡王旧书传作供钟陵郡王并其名亦复互异矣)(新书传表俱作僆旧书传作健)为广陵郡王。颍王之子伸(与庆王之子同名新旧书皆同)为荥阳郡王。永王之子㑥(新书传表俱作㑥旧书传作玚)为襄城郡王。寿王之子伾(新书表传俱作伾旧书传则作径)为济阳郡王。延王之子倬为彭城郡王。济王之子傃为永嘉郡王。

** 赠邬元崇棣州刺史制

故洪州人邬元崇。往者来应嘉诏。次于虢略。忽睹元元皇
帝。俾之升云空中。与言使戒天后。表国祚中兴之运。示宝
历无疆之期。遂能不顾其身。来传此旨。竟遭幽絷。谅可伤
嗟。自非竭节本朝。孰克犯颜兹日。宜加追赠。用慰幽魂。可
赠棣州刺史。

** 委刺史县令劝课制

古之为理。必顺时行令。献岁发春。仁气育物。直叶阳和之
德。以勤播种之务。天下诸州。委刺史县令加意劝课。仍令
采访使勾当。非灼然要切事。不得妄有追扰。其今月诸色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当番人。有单贫老弱者。所司即拣择量放营农。至春末巳
来。并宜准此。

** 封高阳公主制

用嘉成德。将及推恩。疏封锡号。礼典攸在。第二十女资身
淑慎。禀训柔明。克备肃雍之仪。允彰图史之德。而方营鲁
馆。宜启沁园。俾承宠于中闱。复增荣于列赋。仍食实封一
千户。

** 定大唐乐制

王者作乐。古之大猷。盖以殷荐上帝。严配祖考。况顺天地
之理。开山川之风。发挥雅音。导达和气。揖让而理。不其盛
欤。自战国以来。此道隳坏。但纪铿锵之节。宁探述作之深。
历代因循。莫之改革。朕尝以听政之暇。缅寻前典。虽旧制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之空存。而正声之多缺。将何以列彼祠祀。感于灵明。斯事体
大。谅资合度。是用躬亲。有以裁校。定六律而为本。避五行
之相[:#AS-8864:⿺克寸]。哀慢淫过。去其弊也。清浊刚柔。适其中也。亦既协
应。颇为成文。或得之于自然。乃不知其本故。岂上元幽赞。
俾正缺遗者哉。方于六代之作。亦各一时之义也。乃命奉
常。陈于祀事。用昭诚敬。且敦风俗。而王公卿士。爰及有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名。斯至公事。朕安得而辞焉。然
则大咸大韶大頀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谓。宜
曰大唐乐。

** 追谥宁王宪为让皇帝制

能以位让。为吴泰伯。存则用成其节。殁则当表其名。非常
之称。旌德斯在。故太尉宁王宪。诞含粹灵。允膺大雅。孝悌
之至。本乎中诚。仁和之深。非因外奖。率由礼度。雅尚文儒。
谦以自牧。乐于为善。比两献而有光。与二南而合德。自出
临方镇。入配台阶。逾励忠勤。益闻周慎。实谓永为藩屏。以
辅邦家。曾不慭遗。奄焉殂没。友于之痛。震恸良深。惟王朕
之元昆。合升上嗣。以朕奉先朝之睿略。定宗社之阽危。推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而不居。请予主鬯。又承慈旨。焉敢固违。不然者。则宸极之尊。
岂归于薄德。茂行若此。易名是凭。自非大号。孰副休烈。按
谥法。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曰让皇帝。宜
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 天宝改元制

神之降休。礼无不答。永言禋祀。必在躬亲。朕粤自君临。载
宏道教。崇清净之化。畅元元之风。庶乎泽及苍生。时臻寿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域积以岁月。未尝懈怠。岂谓微诚感通。烈祖降见。乃昭灵
命。是锡宝符。因而求之。应言而获。亦既至止。果表殊徵。谅
惟秘词。不可详说。然邦家大庆。何以过焉。是知神仙所缄。
造化同固。爰初有待。经韫椟而多时。潜应改元。若符契之
相合。景福攸介。祗畏良深。而偫官宗室。抗疏于外。元良诸
子。屡请于中。逮夫缁黄。兼彼耆老。以至恳诚不巳。前后相
仍。愿加天宝之名。用易开元之号。顾惟菲薄。曷以当之。然
则元训在乎钦承。人心难以推拒。顺天从众。义协至公。敬
依所请。实用多愧。斯盖上元厚载。爰及百神。孚佑效灵。协
于睿祖。幽赞惟新之历。克彰永代之祥。宜遵祀典。式陈昭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报。可以来月十五日祔元元皇帝庙。十八日享太庙。二十日
有事于南郊。宜令中书门下与礼官等。即详定礼仪。具录
闻奏。应缘行事。及较官等。各委有司。不须别差人执当。其
北郊宜差公卿择日祭。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各令所在
长官备礼陈祭。务申诚敬。副朕意焉。

** 令道教及天地乾坤字须半阙制

大道先于两仪。天地生于万物。是以圣哲之后。咸竭其诚。
今后应缘国家致命。表疏簿书。及所试制策文章。一事巳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上。语指道教之词。及天地乾坤之字者。并一切半阙。宜宣
示中外。

** 追尊元元皇帝父母并加谥远祖制

庇生人者。必崇于大道。受成命者。实赖于前烈。恭惟大圣
祖元元皇帝。道光太极。首出混元。宏敷妙门。广运真化。虽
乘时御气。既超升于上清。而储祉发祥。每孚祐于来裔。祚
我宝运。格于皇天。爰自创业。迨于兹岁。频彰嘉贶。屡睹真
容。使夫天清地宁。物阜人庶。六气时若。四夷来王。皆圣祖
之感也。至道之应也。成功不宰。岂假于强名。降福无疆。敢
忘于昭报。是用荐徽号。增礼册。蠲洁以尽敬。躬亲以致诚。
意既昭格。良深感庆。宜因展事。更广扬名。夫圣人之生。乃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先天地。应变无体。其德犹龙。虽窅冥之初。不知谁之子。而诞
灵之后。亦必有先。圣祖父母。著在图牒。母益寿氏巳崇徽
号曰先天太后。父周正御大夫敬追尊为先天太皇。仍于
谯郡置庙。自馀一事以上。准先天太后庙例。昔契敷五教。
殷以为祖。稷播百谷。周以配天。况咎繇迈种。黎人怀德。我
之本系。千载弥光。敬追尊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朕十一
代祖也。积德右地。炳灵中叶。奄有万国。兆先帝功。敬追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尊为兴圣皇帝。其陵侧近。仍并禁樵牧。春秋二时。备礼致
祭。且圣祖所理。本在诸天。将欲降灵。固宜取象。况为帝号。
岂可名宫。其元元宫宜为太清宫。西京改为太清宫。东京
改为太微宫。天下诸郡改为紫极宫。两京宫内道士。宜先
择有道行者一七人。自馀于新度人中择取添。满三七人
为定额。仍各赐近城庄园各一所。并量赐奴婢等。其道士
女道士。先令司封较。不须更隶宗正寺。所置崇元署宜停。
古人制礼。祭用质明。义既取于尚幽。情实缘于既殁。我圣
祖湛然。尝在为道之宗。既殊有尽之期。须展事生之礼。自
今巳后。每圣祖宫有昭告。宜改用卯时巳前行礼。朕深唯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复朴。将致无为。尝恐至理难明。元风未畅。不有时习。焉能化
成。自今巳后。每至三元日。宜令崇元馆学士讲道德南华
等诸经。偫公百辟。咸就观礼。庶使轩冕之士。尽宏南郭之
风。寰海之内。咸为大庭之俗。其崇元馆大学士宜赐物一
百匹。学士赐六十匹。直学士四十匹。宫内先配住道士各
二十匹。宣布中外。令识朕怀。

** 命金宪英袭封新罗王制

故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持节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宁海军使新罗王金承庆弟宪英。奕叶怀仁。率心尝礼。大
贤风教。条理尤明。中夏轨仪。衣冠素袭。驰海琛而遣使。准
云吕而通朝。代为纯臣。累效忠节。顷者兄承土宇。没而绝
嗣。弟膺继及。抑惟常经。是用宾怀。优以册命。宜因旧业。俾
承蕃长之名。仍加殊礼。载锡汉官之号。可袭兄新罗国王
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充持节
宁海军使。

** 九月荐衣陵寝制

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
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朕承丕业。肃恭祀事。至于诸节。
尝修荐享。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
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
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
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服于礼文。宣示庶
寮。令知朕意。

** 命孔璲之袭封文宣公制

朕永维圣道。思阐儒风。故尊崇先圣。所以宏至教。褒奖后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嗣。所以美前烈。文宣王三十五代孙通直郎前守邠王府
文学褒圣侯孔璲之。纂承睿哲。克履中庸。三命益恭。敦素
凭于祖业。百代必祀。光宠被于朝恩。积庆之馀。既开于土
宇。盛德不朽。宜传于带砺。可袭封文宣公[兖]州长史迁都水
使者。食邑一千户。

** 改年为载推恩制

履端正名。义取垂范。体元设教。在乎变通。虽沿革从宜。罔
不稽古。朕缵复兴运。恭守睿图。尝恐至化犹微。淳风尚薄。
未能臻华胥之俗。登可封之人。故未明求衣。日昃忘食。励
精为理。思致雍和。历观载籍。详求前制。而唐虞之际。焕乎
可述。用是钦若旧典。以协惟新。可改天宝三年为载。今春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事将兴。阳和布泽。发号施令之日。革故履新之时。宜宏在宥
之恩。以助生成之化。其天下见禁囚徒。应杂犯罪死者宜
各降一等。自馀一切放免。其十恶及造伪妖妄头首。官吏
犯赃。并奸盗等。害政既深。情难容恕。不在免限。凡诸郡县。
仍令太守县令劝课农桑。其先处分太守县令在任有增
减户口成分者。所繇司量为殿最。自今以后。太守县令兼
能勾当租庸每载加数成分者。特赐以中上考。如三载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之内皆成分。所司录奏。超资与处分。其丁户仍须案实。不
得取虚挂之名。使亲邻代纳。受其奸弊。凡在黎献。实资存
恤。一失生业。则流庸不归。每轸于怀。深可矜悯。诸色当番
人应送资课者。当郡具申尚书省勾覆。如身至上处。勿更
抑令纳资。致使往来辛苦。从闰二月至六月巳来。其当上
人中。有单贫老弱者。委郡县长官与所繇计会。便放营农。
诸军征镇及在尪羸疾病者。委节度使速择放还。中外庶
僚。勉修其职。各副朕意。宜布遐迩。咸使知闻。

** 放免囚徒制

王者法天惠人。顺时行令。是惟旧典。用致和平。朕临御万
邦。于兹三纪。宵衣旰食。思宏至化。尚恐天下郡县。囹圄滞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留。不即疏决。以伤和气。今三农在时。宜助生育。庶覃宽宥之
泽。以协上元之心。其天下见禁囚徒。应合死配流岭南。流
巳下罪并见徒。一切放免。其责保在外及追捉未获者。并
同见禁例处分。其京城内。宜令中书门下即分往疏决。应
合流人便配讫闻奏。其东京及北京兼诸郡。各委所繇长
官准此处分。即宣示中外。咸使知闻。

** 令详定九宫坛仪注制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惟神之主。必恭禋祀。率先之训。义在躬亲。朕钦若昊穹。子育黎庶。思通明灵之德。以洽和平之理。是修阙典。咸秩无文。如在之诚。久陈于郊庙。怀柔之至。亦遍于山川。况九宫所主。百神之贵。上分天极。下统坤维。阴骘生灵。功深亭育。故式昭新典。肇建明祠。将以为人。载祈孚佑。宜叶元辰之吉。用申大祭之礼。可以今月立春。朕亲祀九宫坛。仍令中书门下与礼官等。即详定仪注奏闻。

** 封和义公主出降宁远国王制

呼韩来享。位列侯王。乌孙入和。义通姻好。怀柔之道。今古
攸同。宁远国奉化王骠骑大将军阿悉烂达干。志慕朝化。
誓为边捍。渐声教而有孚。勤职贡而无阙。诚深内附。礼异
殊邻。爰锡嘉偶。特申殊渥。四从弟前河南府阳城县令参
第四女。质禀幽閒。性惟纯懿。承姆师之训导。寔宗人之光
仪。固可以保合戎庭。克谐邦选。宜膺远好。以宠名蕃。可封
和义公主。降宁远国奉化王。

** 封太华公主制

肃邕禀德。邦化所崇。汤沐疏封。古训斯在。第二十一女。践
修阃则。素承阿保之严。砥砺嫔仪。率由图史之范。璁珩既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佩。柔愿无违。蕙问充昭。常华自著。肇施䌽级。将具礼于辎
軿。载锡粉田。俾申荣于井赋。可封太华公主。食实封一千
户。

** 封寿光公主乐成公主制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阙)之德教始宫闱汤(阙)皇帝二十二女。二十三女。诞膺(阙)发令姿。颇沐公宫之训。遵师氏之则。顾史瞻图。日将月就。华宗叶庆。方从下嫁之仪。盛典申荣。式备开封之制。二十二女可封寿光公主。二十三女可封乐成公主。仍各食实封一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