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7b 页
钦定全唐文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高宗(三)

** 授武士彟等子孙官诏

西汉元勋。缛礼崇于末嗣。东京列将。茂赏覃于后昆。继绝
兴亡。同归一贯。皇家受命苍旻。肇膺元箓。恢张宇宙。荡一
寰区。御乾立极之图。谅资天启。拨乱经邦之略。实赖人谋。
缔想初基。有足言者。或委质唐郊。首参一旅。勤著荆棘。劳
宣草创。或策名代邸。先骋六飞。诚备艰虞。志踰金石。咸以
攀鳞上汉。捧日登山。气叶风云。情均鱼水。其太原元从西
卷十三 第 1b 页
府旧僚。今亲详览。具为等级。赠司徒并州都督忠孝公士
彟赠司空淮安郡王神通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夔
国公刘宏基赠并州都督渝国公刘政会赠开府仪同三
司并州都督莒国公唐俭赠左卫大将军特进谯国公窦
琮赠荆州都督邳国公长孙顺德赠护国大将军凉州都
督窦国公史大柰赠幽州都督濮国公庞卿恽赠左武卫
大将军潭州都督巢国公钱九陇赠华州刺史霍国公柴
绍赠潭州都督罗国公张平高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
东郡公裴寂赠洪州都督乐安郡公李思行赠洪州都督
卷十三 第 2a 页
庐陵郡公秦行师赠代州都督真定郡公许绪赠凉州都
督江夏郡公李高迁赠齐州刺史刘义节赠太尉申国公
士廉赠司空蒋国公通赠太尉并州都督梁国公元龄赠
司空蔡国公如晦赠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公敬德赠辅国
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公段志元赠骠骑大将军益州都
督宿国公程知节赠徐州刺史胡国公秦叔宝赠左卫大
将军凉州都督郢国公宇文士及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
都督郯国公张公谨赠荆州都督怀宁县公杜公绰赠荆
州都督东莱郡公公孙武达赠荆州都督遂安郡公李安
卷十三 第 2b 页
远赠代州都督同安郡公郑仁泰赠荆州都督汉东郡公
李孟尝赠幽州都督历阳县公独孤彦云故始州刺史襄
武郡公刘师立等。并立为第一等功臣。其家见在朝无五
品巳上官者。子孙及曾孙擢一人授五品官。若先有四品
五品官者。加授子孙第一人两阶。若三品巳上。加爵三等。
其第二等功臣见在朝无五品巳上官者。子孙及曾孙擢
一人授从六品巳上官。若先有五品巳上官加一阶。六品
官者加两阶。三品巳上官者加爵一等。

** 敕建明堂诏

卷十三 第 3a 页

首出万物。实显崇高之位。曾览八纮。无违向明之道。合宫
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符通神。敷帝勋之景化。殷人阳馆。
青圭备礼。姬氏元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
于立大中。建皇极。轨物施教。其归一揆。暨乎西京创历。驳
政逾繁。东汉开基。旧章犹阙。考图汶上。仅存公玉之仪。度
室圭躔。才纪中元之制。三方鼎据。祚倾于金马。五胡尘起。
道丧于苍鹅。自此相仍。时经板荡。遂使陟配之典。久沦于
[绵]载。端扆之化。允属于隆平。朕恭膺宝命。肃奉瑶图。昧旦
求衣。仄景忘食。赖上元垂祐。宗社降灵。幽明宅心。中外禔
卷十三 第 3b 页
福。封金岱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九都。成文考之先志。功
标偃革。时会委裘。固可以作化明台。显庸太室。备机之历。
既表于嘉名。布政之宫。式崇于美制。是用求中测景。取则
阴阳。考广袤于裁圭。定卑高于置槷。傍罗八柱。周建四墉。
架序仪天。疏基象地。窗闼齐布。应路并兴。导辟水以环阶。
应旋衡而结极。重阿复道。用循测管之模。上圆下方。仍准
分蓍之数。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始勿亟。勾芒
序。入春圃而司仪。蓐收戒时。下秋园而奉职。事符神造。
钩绳之用毕陈。义叶子来。衅落之期非远。将以肃禋清祀。

卷十三 第 4a 页

展殷荐于皇灵。施号法宫。畅休声于太帝。百神执贽。咸尊
孝飨之风。万国来庭。共睹太平之政。阙文斯备。大礼聿修。
制作之规。可依别敕。宜颁示天下。永垂来叶。

** 定明堂规制诏

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府通和。敷帝勋之景化。殷人
阳馆。青圭备礼。姬氏元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
文。至于立天中。建皇极。轨物施教。其归一揆。考图汶上。仅
存公玉之仪。度室圭躔。才纪中元之制。属炎精坠驾。璿宫
毁籥。四海沦于沸鼎。九土陷于涂原。高祖大武皇帝仗钺
卷十三 第 4b 页
唐郊。收钤雍野。纳祥符于苍水。受灵命于丕山。飞沈泳沫。
动植游源。太宗文皇帝盟津光誓。协降火而登坛。丰谷断
蛇。应屯云而鞠旅。封金岱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九都。成
文考之先志。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太室。傍罗八柱。周建
四门。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始勿亟。阙文斯备。
大礼聿修。其明堂院。每面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按周易。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总成三百
六十。故方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处二仪之中。定三才之
本。构兹一宇。临此万方。自降院每面三门。同为一宇。徘徊
卷十三 第 5a 页
五閒。按尚书。一期有四时。故四面各一所开门。每时有三
月。故每一所开三门。一期十有二月。故周回总十二门。所
以面别一门。应兹四序。既一时而统三月。故于一舍而置
三门。又周易。三为阳数。二为阴数。合而为五。所以每门舍
五閒院。四隅各置重楼。其四墉各依本方色。按淮南子。地
有四维。故四楼。又按月令。水火金木土。五方各异色。故其
墙各依本方之色。基八面。象八方。按周礼。黄琮礼地。郑元
注。琮者八方之玉。以象地形。故以祀地。则知地形八方。又
按汉书。武帝立八觚坛以祀地。祭地之坛形象地。故今为
卷十三 第 5b 页
八方之基。以象地形。基高一丈二尺。径二百八十尺。按汉
书。阳为六律。阴为六吕。阳与阴合。故高一丈二尺。又按周
易。三为阳数。八为阴数。三八相乘得二百四十丈。按汉书。
九会之数有四十。合为二百八十。所以基径二百八十尺。
故以交通天地之和。错综阴阳之数。以明阳不独运。资阴
和以助成。阴不孤行。待阳唱而方应。阴阳两顺。天地咸亨。
则百宝斯兴。九畴攸序。基每面三阶。周回十二阶。每阶为
二十五级。按汉书。天有三阶。故每面三阶。地有十二辰。故
周回十二阶。又按文子。从凡至圣。有二十五等。故每阶二
卷十三 第 6a 页
十五级。所以应符星而设阶。法台耀以疏陛。上拟霄汉之
仪。下则地辰之数。又列兹重级。用准圣凡。象皇极之高居。
俯庶类而临耀。基之上为一堂。其宇上圆。按道德经。天得
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又曰。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按汉书。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又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置一堂。以象元气。并取四海为
家之义。又按周礼。苍璧礼天。郑元注。璧圆以象天。故为宇
上圆。堂每面九閒。各广一丈九尺。按尚书。地有九州。故立
九閒。又按周易。阴数十。故閒别一丈九尺。所以规模厚地。
卷十三 第 6b 页
准则阴阳。法二气以通基。置九州于一宇。堂周回十二门。
每门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三尺。按礼记。一岁有十二月。所
以置十二门。又按周易。阴数十。阳数七。故高一丈七尺。又
曰。阳数五。阴数八。故阔一丈三尺。所以调兹玉烛。应彼金
辉。叶二气以循环。逐四序而迎节。堂周回二十四窗。高一
丈三尺。阔一丈一尺。二十三棂。二十四明。按史记。天有二
十四气。故置二十四窗。又按书。一年十二月。并象闰。故高
一丈三尺。又按周易。天数一。地数十。故阔一丈一尺。又天
数九。地数十。并四时。成二十三。故二十三棂。又按周易。八
卷十三 第 7a 页
纯卦之本体。合二十四爻。故有二十四明。列牖疏。象风候
气。远周天地之数。曲准阴阳之和。堂心八柱。各长五十五
尺。按河图。八柱承天。故置八柱。又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
有五。故长五十五尺。耸兹八柱。承彼九閒。数该大衍之规。
形符立极之制。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柱以阴气上升。天
以阳和下降。固阴阳之交泰。乃天地之相承。堂心之外。置
四柱为四辅。按汉书。天有四辅星。故置四柱。以象四星。内
以八柱承天。外象四辅明化。上交下泰。表里相成。叶台耀
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八柱四辅外。第一重二十柱。按周
卷十三 第 7b 页
易。天数五。地数十。并五行之数。合而为二十。故置二十柱。
体二仪而立数。叶五位以裁规。式符立极之功。允应刚柔
之道。八柱四辅外。第二重二十八柱。按史记。天有二十八
宿。故有二十八柱。所以仰则乾图。上符景宿。考编珠而纪
度。观列宿以迎时。八柱四辅外。第三重三十二柱。按汉书。
有八节八政八风八音。四八三十二柱。调风御节。万物资
以化成。布政流音。九区仰而贻则。外面周回三十六柱。按
汉书。一期三十六旬。故法之以置三十六柱。所以象岁时
而致用。顺寒暑以通微。璿玑之度无愆。玉历之期永契。八
卷十三 第 8a 页
柱之外。修短总有三等。按周易。天地人为三才。故置柱长
短三等。所以拟三才以定位。高下相形。体万物以资生。长
短兼运。八柱之外。都合一百二十柱。按礼记。天子置三公
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合为一百二十。是以置一
百二十柱。分职设官。翊化资于多士。开物成务。搆厦藉于
偫材。其上槛周回二百四柱。按周易。坤之策一百四十有
四。又汉书。九会之数有六十。故置二百四柱。所以采坤策
之元妙。法甲乙之精微。环回契辰象之规。结搆准阴阳之
数。又基以象地。故叶策于坤元。柱各依方。复规模于甲子。
卷十三 第 8b 页
重楣二百一十六条。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故置
二百一十六条。所以规模易象。拟法乾元。应大衍之深元。
叶神策之至数。大小节及栱总六千三百四十五。按汉书。
会月之数六千三百四十五。故置六千三百四十五枚。所
以远采三统之文。傍符会月之数。契金仪而调节。偶璇历
以和时。重干四百八十九枚。按汉书。章月二百三十五。闰
月周回二百五十四。总成四百八十九。故置四百八十九
枚。所以法履端之奥义。象举正之芳猷。规模历象。发明章
闰。下枊七十二枚。按易纬。有七十二。故置七十二枚。所
卷十三 第 9a 页
以式模芳节。取规贞。契至和于昌历。偶神数于休期。上
枊八十四枚。按汉书。九会之数有七十八。又按庄子。六合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司马彪注。天地四方为六合。总成八
十四。故置八十四枚。所以模范二仪。包罗六合。准会阴阳
之数。周通气之源。枅六十枚。按汉书。推太岁之法有六
十。故置六十枚。所以兼该历数。包括阴阳。采甲乙之精微。
穷辰子之元奥。连栱三百六十枚。按周易。当期之日三百
有六十。故置三百六十枚。所以叶周天之度。准当期之日。
顺平分而成岁。应晷运以循环。小梁六十枚。按汉书。有六
卷十三 第 9b 页
十甲子。故置六十枚。构此虹梁。遐规凤历。傍竦四宇之制。
遥符六甲之源。㯠二百二十八枚。按汉书。章中二百二十
八。故置二百二十八枚。所以应长历之规。象中月之度。广
综阴阳之数。傍通寒暑之和。方衡一十五重。按尚书。五行
生数一十有五。故置十五重。结栋分閒。法五行而演秘。疏
楹叠构。叶生数以成规。南北大梁二根。按周易。太极生两
仪。故置二大梁。轨范乾坤。模拟天地。象元黄之合德。表覆
载以生成。阳马三十六道。按易纬。有三十六节。故置三十
六道。所以显兹嘉节。契此贞辰。分六气以燮阴阳。环四象
卷十三 第 10a 页
而调风雨。椽二千九百九十根。按汉书。月法二千三百九
十二。通法五百九十八。共成二千九百九十。所以偶推步
之规。合通法之数。是知疏椽构宇。则大壮之架斯隆。积月
成年。则会历之规无爽。大梠两重。重别三十六条。总七十
二。按淮南子。太平之时。五日一风。一年有七十二风。故置
七十二条。所以通规瑞历。叶数祥风。遥符淳俗之源。远则
休徵之契。飞檐椽九百二十九枚。按汉书。从子至午。其数
九百二十九。所以采辰象之宏模。法周天之至数。且午为
阴本。子实阳源。子午分时。则生成之道自著。阴阳合德。则
卷十三 第 10b 页
覆载之义兹隆。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按周易。乾之策二
百一十六。易纬云。年有七十二。合为二百八十八。故径
二百八十八尺。所以仰叶乾策。远承贞。顺和气而调序。
拟圆盖以照临。堂上栋去基上面九十尺。按周易。天数九。
地数十。以九乘十。数当九十。故去基上面九十尺。所以上
法圆清。下仪方载。契阴阳之至数。叶交泰之贞符。又以兹
天九乘于地十。象阳倡而阴和。法乾施而坤成。檐去地五
十五尺。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去地五十五尺。所
以拟大易之嘉数。通惟神之至赜。道合万象。理贯三才。上
卷十三 第 11a 页
以清阳玉叶覆之。按淮南子。清阳为天。合以清阳之色。

** 择史官诏

修撰国史。义在典实。自非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
方堪此任。所以承前继居。史官必就中择。灼然为众所
推者。方令著述。如闻近日以来。但居此职。即知修撰。非唯
编缉疏舛。亦恐漏泄史事。自今以后。宜遣史司于史官内
择堪任修史人。录名进内。自馀虽居史职。不得辄令闻
见所修史籍。及未行用国史等事。

** 命皇太子领诸司启事诏

东台。贰极之基。道光于上嗣。贞国之本。事表于元良。故能
创北极之风。敬东序之业。功少海而逾润。孚前曜而增华。
皇太子宏。寝门标美。寿街腾懿。三善夙茂。瑜佩以之含锵。
四学早优。班翰以之凝映。正以年在幼冲。未从监抚。虽调
护方勤。助琢磨之器。而稼穑靡喻。爽德教之途。然为教之
方。义资素习。宜令皇太子宏每日于光顺门内坐。诸司有
奏事小者。并启皇太子。主者施行。

** 营造孔子庙堂及学馆诏

诸州县孔子庙堂及学馆。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遂使生
卷十三 第 12a 页
徒无肄业之所。先师阙奠祭之仪。久致飘露。深非敬本。宜
令所司。速事营造。

** 令州县举明习礼乐诏

礼乐之道。其来尚矣。朕诞膺明命。克光正历。思隆颂声。以
康至道。而曲台阐训。犹乖揖让之容。大乐登歌。徒纪铿锵
之韵。良以教亏[绵]蕝。学阙瞽宗。兴言盛业。寤叹盈抱。然则
幽诚所著。纵九皋而必闻。忠信所存。在十室而无弃。但虑
习俎之彦。韫迹于闾阎。辨铎之英。韬深于林薮。夫良玉无
胫。求之斯来。真龙难睹。好之而至。其四方士庶。及丘园栖
隐。有能明习礼乐。详究音律。于行无遗。在艺可录者。宜令
州县搜扬博访。具以名闻。

** 禁僭服色立私社诏

采章服饰。本明贵贱。升降有殊。用崇劝奖。如闻在外官人
百姓。有不依令式。遂于袍衫之内。著朱紫青绿等色短小
袄子。或于闾野。公然露服。贵贱莫辨。有蠹彝伦。自今巳后。
衣服上下。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所司。严
加禁断。勿使更然。又春秋二社。本以祈农。如闻除此之外。
别立当宗。及邑义诸色等社。远集人众。别有聚敛。递相绳
卷十三 第 13a 页
纠。浪有徵求。虽于吉凶之家。小有裨助。在于百姓。非无劳扰。
自今巳后。宜令官司。严加禁断。

** 改尚书省制敕用黄纸诏

制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自今以后。尚书
省颁下诸司诸州及下县。宜并用黄纸。其承制敕之司。量
为卷轴。以备披。

** 更定选补桂广交黔等州选士例诏

桂广交黔等州都督府。比来所奏拟士人任官。拣选未甚
得所。宜准旧例。至应选补时。差内外官五品以上清正官
卷十三 第 13b 页
充使选补。仍令御史同往注拟。其有应任五品以上官者。
奏取处分。

** 令山东江左采访人物诏

山东江左。人物甚众。虽每充宾荐。而未尽英髦。或孝悌通
神。遐迩惟敬。或德行光裕。邦邑崇仰。或学统九流。垂帷睹
奥。或文高六艺。下笔成章。或备晓八音。洞该七曜。或射能
穿札。力可翘关。或丘园秀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
勇烈。委巡抚大使咸加采访。伫申褒奖。亦有婆娑乡曲。负
材傲俗。为讥议所斥。陷于跅弛之流者。亦宜推择。各以名
卷十三 第 14a 页
闻。

** 幸东都诏

咸京天府。地隘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积。
犹亏荐岁之资。眷言于此。思蠲徭赋。夫以交风奥壤。测景
神州。职贡所均。水陆辐辏。今兹丰熟。特倍常时。事贵从宜。
寔惟权道。即以来年正月幸东都。关内百姓。宜免一年庸
调及租。并地子税草。其当道诸县。特免二年。剑南陇右诸
军。每供进一二年且停。

** 京官文武三品以上每年各举所知诏
卷十三 第 14b 页

京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官。每年各举所知。或才蕴廊庙。器
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辅之宏量。或奇谋异算。决胜
千里。或投石拔距。勇冠三军。或謇谔忠亮。志存规弼。或绳
违纠慝。不避权豪。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
直。足膺令长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朕当详览。量加奖
擢。

** 令雒州举人诏

令雒州。明扬仄陋。或孝弟纯至。感于神明。或文武兼资。才
堪将相。或学艺该博。业标儒首。或藻思宏赡。思擅文宗。或
卷十三 第 15a 页
洞晓音律。识均牙旷。或深明历数。妙同京管者。咸令荐举。

** 赠王远知太中大夫诏

门下。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性含几赜。迹徇幽元。体兹县
解。见称先觉。自缔构之初。迄光华之旦。绸缪恩遇。事昭纶
綍。仙化不追。英灵寖远。眷言留舄。宜有褒崇。可赠太中大
夫。谥曰升真先生。主者施行。

** 赐李延寿家物诏

故符玺郎李延寿。艺文该洽。材兼良史。撰政典一部。词殚
直笔。虽其人巳亡。功有可录。宜赐其家绢五十匹。仍令详
卷十三 第 15b 页
正所写。两本付秘书。一本赐皇太子。

** 减贡献并蠲贷诸州诏

朕闻受上天之命者。其道在乎爱人。处皇王之位者。其功
先于济物。然则所修在德。池籞可以假贫人。所宝惟贤。珍
玩不足奉诸己。自朕临御天下。三十馀年。永念黎元。情深
抚育。频颁制命。犹未遵行。所有差科。尚多劳扰。关中地狭。
衣食难周。山东遭涝。粮储或少。刺史县令。寄以字人。长史
司马。职惟毗赞。若能恤隐求瘼。清直无私。则囹圄于是空
虚。鳏寡自然苏息。而在外官司。罕能奉法。志存苟且。不举
卷十三 第 16a 页
纲维。欲使讼息刑清。家给人足。无为而化。其路何繇。今当
励精求政。先身理物。救乏赒无。自迩及远。凡在寮庶。宜识
至怀。其殿中太仆寺马。并令减送偫牧。诸方贡献物。及供
进口味。百司支料。并宜量事减省。雍岐华同四州六等巳
下户。宜免两年地税。河北涝损户。常式蠲放之外。特免一
年调。其有屋宇遭水破坏。及粮食乏绝者。令州县劝课助
修。并加给贷。

** 令雍州长史李义元禁僭侈诏

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
卷十三 第 16b 页
时稍不丰。便致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閒裙衣等。靡费既
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閒裙。岂不知更有
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
贾富人。厚葬越礼。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

** 严考试明经进士诏

学者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岂可假以虚名。必须徵其
实效。如闻明经射策。不读正经。抄撮义条。才有数卷。进士
不寻史传。惟诵旧策。共相模拟。本无实才。所司考试之日。
曾不练。因循旧例。以分数为限。至于不辨章句。未涉文
卷十三 第 17a 页
词者。以人数未充。皆听及第。其中亦有明经学业该深者。
惟许通六。进士文理华赡者。竟无科甲。铨综艺能。遂无优
劣。试官又加颜面。或容假手。更相嘱请。莫惮纠绳。繇是侥
倖路开。文儒渐废。兴廉举孝。因此失人。贤任能。无方可
致。自今巳后。考功试人。明经试帖。取十帖得六巳上者。进
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仍严加捉搦。必
材艺灼然。合升高第者。并即依令。其明法并书算贡举人。
亦量准此例。即为常式。

** 停封中岳诏
卷十三 第 17b 页

朕闻仁者德之本。叶亭育之至途。礼者道之末。乃帝王之
馀事。历选往初。详观曩躅。恻隐以孚其化。变通以会其神。
朕以虚薄。祗膺宝位。旰食宵衣。惧忝于宗社。如伤若厉。伫
济于黎元。每以皇基肇辟。范围覆载。遗惠所覃。昭格区宇。
虔荷灵命。尝虑下亏鸿业。遍刊偫岳。不足上报元功。巳升
闻于日观。思款谒于天台。志在告成。谅非为己。属今兹丰
稔。方有事于嵩邱。崇累圣之丕绩。祈兆人之嘉佑。顷者分
使出巡。存问风俗。河南河北。尚有十馀州旱涝。加以朔方
寇盗。时或侵边。关内流离。未能复业。一物失所。犹甚纳隍。

卷十三 第 18a 页

数郡不宁。岂宜备礼。前欲以来年正月封中岳者宜停。

** 改元宏道大赦诏

朕以寡昧。缪膺丕绪。未尝不孜孜访道。战战临人。驭朽怀
秋驾之危。负重积春冰之惧。日慎一日。三十四载于今矣。
何则。足寒伤心。人劳伤国。下安即上逸。时弊即君忧。所以
身处九重。而情周万姓。建本之怀遽切。抑末之念逾深。今
虽庶绩巳宁。淳源未洽。履素归厚者。遂寂寥而靡闻。徇华
趋利者。尚驰骛而不息。朕以薄德。有谢移风。永念偫方。在
予多愧。况朕之[绵]系。兆自元元。固当远协先规。光宣道化。
卷十三 第 18b 页
变率土于寿域。济苍生于福林。属想华胥。载劳寤寐。所冀
内外寮寀。各竭乃诚。敦惟黎人。俱崇质。旧染薄俗。咸与
惟新。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更申沛泽。广被纮埏。
可改永淳二年为宏道元年。大赦天下。前后责情流人并
放还。老人年百岁以上者版授下州刺史。妇人版授郡君。
九十巳上者版授上州司马。妇人版授县君。八十巳上者
版授县令。并妇人并节级量赐粟帛。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表其门闾。终身勿事。鳏寡茕独笃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赈
恤。仍令天下诸州置道士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
卷十三 第 19a 页
所。每观各度七人。又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言近
而意远。事小而功多。务令崇用。式遵无怠。见任内外官。五
品以上经四考。及守五品经三考。六品以下计满三考。政
有清勤状无私犯者。各加一阶。(谨按道德真经广训卷二
有改元宏道大赦诏文与
此异附注于后君崇于道宅紫微以垂衣臣修于德罄丹
心而作砺若使上守于义下尊于礼名教所以乖淳忠信
由其渐薄在昔胥庭连陆娲燧伏羲不宰而天下化轩顼
尧舜禹汤文武至公犹行深仁尚积及秦居闰位奢泰之
渐聿兴汉袭霸图元默之风巳替遐观魏晋近鉴周隋代
益嚣浮人踰僭侈穷百王之弊俗极千年之否运以承大
乱之后方开大圣之期既逾交丧之辰必兴交泰之绪我
高祖神尧皇帝受镳宫之景命荡辔野之妖氛重悬日月
一匡宇宙太宗文皇帝披图汶水杖钺参墟降斗极之神
兵。涤怀襄之巨浸张四维而安赤县劳百战而徇苍生。声
卷十三 第 19b 页
教遐覃提封远亘缅维洪业无得而称朕以寡昧忝膺丕
绪未尝不孜孜访道战战临人日慎一日三十四载于今
矣况下安则上逸时弊则君忧虽身处九重而情周万姓
建本之怀逾切抑末之念遽深今庶绩虽凝而淳源未洽
朕之[绵]系兆自元元常欲远叶先规光宣道化变率土于
寿域济苍生于福林属想华胥载劳寤寐所冀内外寮寀
各竭乃诚敦劝黎萌俱崇质旧染薄俗咸与惟新凭大
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宜申霈泽广被纮埏可大赦天
下改永淳二年为宏道元年仍令天下诸州置道士观上
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度道士七人以彰清净
之风伫洽无为
之化主者施行)

** 赦妄言灾异诏

朕闻为君上者。以天下之目而视。以天下之耳而听。盖欲
广闻见也。且夫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
卷十三 第 20a 页
者何罪。其事必虚。闻之者足以自戒。舜立谤木。良有以也。
欲钳天下之口。其可得乎。此不足以加罪。特令赦之。

** 除刘讷言名诏

刘讷言收其馀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官。久淹岁月。朝游夕
处。竟无匡赞。阙忠孝之良规。进诙谐之鄙说。储宫败德。抑
有所由。情在好生。不忍加戮。宜从屏弃。以励将来。可除名。

** 遗诏

朕闻皇极者天下之至公。神器者域中之大宝。自非乾坤
幽赞。历数在躬。则凤邸不易而临。龙图难可辄御。所以荥
卷十三 第 20b 页
河绿错。彰得一之符。温洛丹书。著通三之表。缅稽前古。其
道同归。朕之圣祖神宗。降星虹而禀枢电。乘时抚运。逢涣
沸而属山鸣。濡足横流。振苍生之巳溺。援手四岳。救赤县
之将焚。重称九寰。止麟斗而清日月。再安八极。息龙战而
荡风波。自彼迄今。六十六载。黎元无烽柝之警。区宇恣耕
凿之欢。育子长孙。击壤鼓腹。遐迩交泰。谁之力欤。朕以眇
身。嗣膺鸿绪。钦若穹昊。肃雍清庙。顾諟明命。载迪彝伦。嘉
与贤士大夫。励精为政。勖己想蛟冰之惧。为善慕鸡鸣之
勤。幸戎夏乂安。中外禔福。亘月竁以覃正朔。匝日城而混
卷十三 第 21a 页
车书。端拱无虞。垂衣有截。其天意也。岂人事乎。每导俗匡
时。既宏之以礼让。恤刑薄罚。复跻之于仁寿。闻九农之或
爽。则亏膳以共其忧。见一物之有违。则撤乐以同其戚。斯
亦备诸耳目。非假一二言也。忧勤之至。庶有感于明灵。亭
育之怀。谓无负于黔庶。永言薄德。遘疾弥留。往属先圣初
崩。遂以哀毁染疾。久婴风瘵。疚与年侵。近者以来。忽焉大
渐。翌日之瘳难冀。赐年之福罕邀。但存亡者人之晦明。生
死者物之朝夕。常情所滞。唯圣能通。脱屣万方。无足多恨。
皇太子哲。握哀履己。敦敏徇齐。早著天人之范。夙表皇帝
卷十三 第 21b 页
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
七百之基。副兹亿兆之愿。既终之后。七日便殡。天下至大。
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
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园陵制度。
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诸王各加
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内外文武。九品巳上各加一阶。
三品巳下赐爵一级。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
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废万全芳桂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