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24b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太宗(三)

** 颁示礼乐诏

先王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象天地以制法。通神明以施
化。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风易俗。揖
让而天下治者。其惟礼乐乎。固以同节同和。无声无体。非
饰玉帛之容。岂崇钟鼓之奏。日往月来。朴散淳离。淫慝以
兴。流湎忘本。鲁昭所习。惟在折旋。魏文所重。止于郑卫。秦
氏纵暴。载籍咸亡。汉朝循缉。典章不备。时更战国。多所未
卷六 第 1b 页
遑雅道沦丧。历兹永久。朕恭承明命。嗣膺宝历。惧深驭朽。
情切纳隍。凭宗庙之灵。资股肱之力。上下交泰。遐迩乂安。
率土阽危。既拯之于涂炭。偫生遂性。思纳之于轨物。兴言
正本。夕惕在怀。盖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
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朕虽德谢前王。而情深好古。
伤大道之既隐。惧斯文之将坠。故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
六经之奥旨。采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于今者。咸择善而
修复。新声之乱于雅者。并随违而矫正。莫不本之人心。稽
乎物理。正情性而节事宜。穷高深而归易。用之邦国。彝
卷六 第 2a 页
伦以之攸叙。施之律度。金石于是克谐。今修撰既毕。可颁
天下。俾富教之方。有符先圣。人伦之化。贻厥后昆。

** 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诏

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实资多士。共康庶政。虚己侧席。为日
巳久。投竿舍筑。罕值其人。自亲巡东夏。观省风俗。兴言至
治。夕惕兢怀。然则齐赵魏鲁。礼义自出。江淮吴会。英髦斯
在。山川所感。古今宁殊。载伫风猷。实劳梦想。宜令河北淮
南诸州长官。于所部之内。精加访采。其孝悌淳笃。兼闲时
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
卷六 第 2b 页
委字民。并志行修立。为乡里所推者。举送雒阳宫。各给传
乘。优礼发遣。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有老病不堪入朝
者。具以名闻。庶岩穴靡遗。俊乂可致。务尽搜扬之道。称朕
意焉。

** 功臣世袭刺史诏

周武定业。胙茅土于子弟。汉高受命。誓带砺于功臣。岂止
重亲贤之地。崇其礼秩。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藩翰。魏晋
巳降。事不师古。建侯之制。有乖名实。非所谓作屏王室。永
固无穷者也。隋氏之季。四海沸腾。朕运属殷忧。戡剪多难。

卷六 第 3a 页

上凭明灵之祐。下赖英贤之辅。廓清宇县。嗣膺宝历。岂予
一人。独能致此。时迍既共资其力。世安而专享其利。乃眷
于斯。甚所不取。但今之刺史。即古之诸侯。虽立名不同。而
监统一也。故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
存世及之典。司空齐国公无忌等。或材称人杰。望表国章。
论道庙堂。寄深舟楫。用资文武。诚著艰难。折冲阃外。隐如
敌国。或志力忠烈。实为心膂。或气干强果。是曰爪牙。策名
运始。功参缔搆。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于朕心。
宜委以藩镇。改锡土宇。无忌可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尚
卷六 第 3b 页
书左仆射魏国公元龄可宋州刺史。改封梁国公。故司空
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改封莱国公。特进代国公
靖可濮州刺史。改封魏国公。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
可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可陈
州刺史。改封陈国公。刑部尚书任城郡王道宗可鄂州刺
史。改封江夏郡王。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改
封河閒郡王。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可宣州刺史。改
封鄂国公。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可蕲州刺史。改
封英国公。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元可金州刺史。改
卷六 第 4a 页
封褒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可普州刺史。改
封卢国公。太仆卿任国公刘宏基可朗州刺史。改封夔国
公。相州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可澧州刺史。改封郧国
公。馀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 答魏徵手诏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
体国情深。匪躬义重。岂能示以良图。救其不及。朕在衡门。
尚惟童幼。未渐师保之训。罕闻先达之言。值隋祚分离。万
邦涂炭。惵惵黔黎。庇身无所。朕自二九之年。有怀拯溺。发
卷六 第 4b 页
愤投袂。便提干戈。蒙犯霜露。东西征伐。日不暇给。居无宁
岁。降苍昊之灵。禀庙堂之略。义旗所指。触向平夷。弱水流
沙。并通輶轩之使。被发左衽。化为冠盖之域。正朔所颁。无
远弗届。及恭承宝历。寅奉帝图。垂拱无为。氛埃静息。于兹
十有一载矣。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
同心。以致于此。自惟寡薄。厚享斯休。每以大宝神器。忧深
责重。尝惧万几多旷。四聪不达。何尝不战战兢兢。坐以待
旦。询于公卿。以至隶皂。推以赤心。庶几刑措。但顷年以来。
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
卷六 第 5a 页
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
中宵废寝。是以三思万虑。或失毫釐。刑赏之乖。实繇于此。
昔者徇齐睿知。资风牧以致隆平。翼善钦明。赖稷契以康
至道。然后文德武功。载勒于钟石。淳风至德。永传于竹素。
克播鸿名。永为称首。朕以虚薄。多惭往代。若不任舟楫。岂
能济彼巨川。非藉盐梅。安得调夫鼎味。朕闻晋武帝自平
吴以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
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
孙者也。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及孙绥。果
卷六 第 5b 页
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
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竭诚。退思补过。将顺其
美。规救其恶。所以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隆重。当直词
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谏。以为明智。不亦
谬乎。颠而不扶。安用彼相。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
案。事等弦韦。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亦康哉良哉。独
惭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
将虚衿靖志。敬伫德音。

** 量修雒阳宫诏

卷六 第 6a 页

雒阳宫室。创自有隋。朕因其成功。无所改作。今屋宇湮坏
者。宜量加修葺。使才充居处。自外材木。宜分赐雒州郭内
贫民因水损居宅者。

** 赐功臣密戚墓地东园秘器诏

乾坤合德。爰著易之功。君臣一体。克成中和之治。远取
诸物。若舟楫之济巨川。近取诸身。犹股肱之戴元首。同心
叶契。存殁以之。故诸侯列葬。周文始创其礼。大臣陪陵。魏
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汉。还奉茂乡之茔。夷吾相齐。终托牛
山之墓。兹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录曩昔之宿心。笃始终
卷六 第 6b 页
之大义者也。皇运之初。时逢交丧。扫除多难。光启鸿业。谋
臣武将。竞进辕门之前。明德异才。争趋魏阙之下。或云雷
伊始。功参缔搆。或光华在旦。绩著弼谐。及密戚懿亲。旧齿
宿德。委质先朝。特蒙顾遇者。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
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事从优
厚。庶敦追远之义。以申罔极之怀。

** 令道士在僧前诏

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
之迹殊途。穷其宗也。宏益之风齐致。然大道之兴。肇于邃
卷六 第 7a 页
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
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反朴还淳。至如佛教之兴。基于西
域。逮于后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一。洎
乎近世。崇信滋深。人觊当年之福。家惧来生之祸。由是滞
俗者闻元宗而大笑。好异者望真谛而争归。始波涌于闾
里。终风靡于朝廷。遂使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华之
教。翻居一乘之后。流遁忘反。于兹累代。朕夙夜寅畏。缅惟
至道。思革前弊。纳诸轨物。况朕之本系。出于柱史。今鼎祚
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
卷六 第 7b 页
阐兹元化。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
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
告报天下。主者施行。

** 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

皇王受命。步骤之迹以殊。经籍所纪。质文之道匪一。虽治
乱不同。损益或异。至于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
室。莫不明其典章。义存于致治。崇其贤戚。志在于无疆。朕
以寡昧。丕承鸿绪。寅畏三灵。忧勤百姓。考明哲之馀论。求
经邦之长策。帝业之重。独任难以成务。天下之旷。因人易
卷六 第 8a 页
以获安。然则侯伯肇于自昔。州郡始于中代。圣贤异术。沿
革随时。复古则义难顿从。寻今则事不尽理。遂规模周汉。
斟酌曹马。采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共治之职重矣。
分土之实存焉。巳有制书。陈其至理。继世垂范。贻厥后昆。
维城作固。同符前烈。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
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
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
刺史虢王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邓王元裕寿
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元
卷六 第 8b 页
祥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秦齐州都督齐王裕
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蒋王恽扬州都督越王贞并
州都督晋王治秦州都督纪王慎等。或地居旦奭。夙闻诗
礼。或望及閒平。早称才艺。并爵隆土宇。宠兼车服。诚孝之
心。无忘于造次。风政之举。克著于期月。宜冠恒册。祚以休
命。其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代代承袭。有司仍准前诏。详为
条制奏闻。俾克本枝之盛。随天地而长久。刺举之荣。与山
河而无绝。

** 大水求直言诏

卷六 第 9a 页

暴雨为灾。大水泛溢。静思厥咎。朕甚惧焉。文武百寮。各上
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诸司供进。悉令减省。凡所力役。
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 册封薛延陀二子为小可汗诏

天地之德。平分于四时。皇王之道。无偏于万物。故能亭育
黎庶。覆焘区夏。声教咸洎于遐方。爵命不遗于殊俗。薛延
陀真珠毗伽可汗。器宇沈毅。识具明允。夙见时机。早禀正
朔。忠诚峻节。克著于塞外。贡献琛赆。不绝于王府。加以训
勖裔嗣。辑宁种落。俱率藩职。咸慕朝风。其子沙耽弥叶护
卷六 第 9b 页
拔酌。达度莫贺咄设颉利苾。并志怀敦确。气干强果。或深
竭忠款。乃心阙廷。或远经朝觐。拜首轩陛。言念丹诚。良以
嘉尚。宜锡徽号。用申褒宠。拔酌可肆叶护可汗。仍赐狼头
纛四鼓四。颉利苾可达度莫贺咄叶护。赐狼头纛二鼓二。
仍令左领军大将军梁方师持节备礼册命。

** 赠尧君素蒲州刺史诏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往在大业。受任河东。固守忠义。克
终臣节。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
寒之心。爰践兹境。追怀往事。宜锡宠命。以申劝奖。可追赠
卷六 第 10a 页
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 封怀化郡王李思摩为可汗诏

天地大德。覆载极于八荒。日月贞明。照临周于万物。是以
哲王抚运。圣人垂范。经邦立政之道。取法于造化。兴亡继
绝之义。靡隔于华夷。惟彼北戎。代居荒塞。养畜牧于天山
之外。擅勇敢于瀚海之滨。逮其末叶。狂愚嗣位。侵盗之衅。
祸结于诸华。苛暴之风。毒被于大漠。酋豪携贰。部众离阻。
革面者相望于道路。请命者填委于阙廷。朕情切纳隍。志
存怀远。乃令上将。拯其将溺。元戎才动。倒戈相继。既而屠
卷六 第 10b 页
耆归命。单于反接。分地之长。解辫而来王。引弓之民。尽落
而内附。龙城既殄。狼望遂空。朕悯其破亡。恕其瑕衅。解缚
焚榇。赐以再生。收电回霜。宥以宽政。于是选内外之职。分
圭组以授之。择肥饶之地。设州县以处之。开仓库以恤其
饥寒。驰輶轩以问其疾苦。恩侔中夏。礼均旧臣。十载于兹
矣。朕受命三灵。因心百姓。爰初薄伐。非贪辟土之功。洎于
克定。实宏安民之道。久欲存其亡国。返其遗萌。尚恐疮痍
未瘳。衣食不足。今岁月巳积。年谷屡登。众种增多。畜牧蕃
息。缯絮无乏。咸弃其毡裘。菽粟有馀。靡资于狐兔。便可复
卷六 第 11a 页
其故庭。继其先绪。归三祠于沮泽。旋十角于卢山。使复会
蹛林。弭其依风之思。重宴乐水。遂其向日之欢。然则左方
既建。右地巳设。必俟君长。一其号令。自非蛮鞮贵种。醢落
忠诚。何以宣布朝化。辑宁蕃服。右武大将军化州都督
怀化郡王李思摩。器怀沈毅。识用详明。早慕皇风。夙效丹
款。故宠以赐姓。荣以高爵。内典徼循之重。外受连率之寄。
誉光朝职。诚朕心。锡以藩号。绍其宗祀。可乙弥况孰俟
利苾可汗。并赐之鼓纛。仍令就其部备礼册命。突厥及胡
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夫世作藩屏。同之
卷六 第 11b 页
带砺。长保边塞。传诸后昆。

** 讨高昌诏

明罚敕法。圣人垂惩恶之道。命将出军。王者成定乱之德。
故三苗负固。虞帝所以兴师。鬼方不恭。殷宗所以薄伐。朕
嗣膺景命。君临区夏。宏大道于四海。推至诚于万类。凭宗
社之灵。藉股肱之力。亿兆获乂。尉无虞。建木棘林。山经
靡纪之域。幽都大夏。王会不书之君。莫不革面内款。屈膝
请吏。袭冠带于魏阙。均征赋于华壤。而高昌曲文泰。犹为
不轨。敢兴异图。事上无忠款之节。御下逞残忍之志。往经
卷六 第 12a 页
朝谒。备加恩礼。溪壑难满。曾无报效。禽兽为心。遽怀凶狡。
诏命之严。禀承之诚既阙。王人之重。祗敬之礼亦亏。自隋
季道消。天下沦丧。衣冠之族。疆埸之人。或寄命诸戎。或见
拘寇手。及中州既定。皇风远肃。人怀首邱。途经彼境。皆被
囚系。加之重役。忍苦遐外。控告无所。又伊吾之右。波斯以
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琛赆遭其寇攘。道路由其壅塞。又
西蕃突厥。战争巳久。朕悯其乱离。志务安辑。乃立咥利始
可汗兄弟。庶令克复旧土。文泰反道败德。幸灾好祸。閒谍
酋豪。交乱种落。遂使毡裘之长。亟动干戈。引弓之人。重罹
卷六 第 12b 页
涂炭。又焉耆之地。与之临接。文泰疾其尽节。轻肆凶威。城
池有危亡之忧。士女婴劫掠之酷。加以虐用其众。毒被所
部。赏罚无章。内外嗟怨。缮造宫室。劳役日新。修营舆辇。僭
侈无度。法令深刻。赋敛烦重。举手动足。咸罹网罗。畜牧园
果。悉有征税。众力巳尽。人财巳竭。饥寒总至。愤叹盈途。比
屋连甍。不胜苛政。故老儿童。思沾王泽。朕受命上元。为人
父母。禁暴之道。无隔内外。纳隍之虑。切于寝兴。录其旧款。
仍怀悯念。所以频遣使人。具申朝旨。勖以为善之规。示以
自新之路。庶知感悟。无烦师旅。而昏迷遂性。荒怠不悛。贯
卷六 第 13a 页
盈之衅既稔。天亡之期巳及。况复文武具僚。戎狄君长。请
倳刃者相属。怀逐雀者比肩。宜顺夷夏之心。以申吊伐之
典。讨凶渠之多罪。拯无辜之倒悬。今遣交河行军大总管
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右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副总
管左屯卫将军薛孤吴儿行军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等。
董率众军。宏宣庙略。乘驿进路。同会虏庭。莫不气夺风云。
精贯日月。援桴怀愤。拔距争先。良将奋建瓴之威。锐卒效
如貔之勇。冀马燕犀。犹迅雷之震击。云梯地道。若至神之
变化。以此制敌。事等摧枯。以此屠城。易于反掌。然朕矜哀
卷六 第 13b 页
之心。有怀去杀。胜残之道。无忘好生。若文泰面缚军门。泥
首请罪。特宏焚榇之泽。全其将尽之命。自馀臣庶。弃恶归
诚。并加抚慰。令各安堵。示以顺逆之理。布兹宽大之德。如
其同恶相济。敢拒王师。便尽大兵之势。以致上天之罚。明
加晓谕。称朕意焉。

** 答房元龄请解仆射诏

夫选贤之义。无私为本。奉上之道。当仁是贵。列代所以宏
风。通贤所以协德。公忠肃恭懿。明允笃诚。草昧霸图。绸缪
帝道。仪则黄阁。庶政惟和。辅翼春宫。实望斯著。而忘彼大
卷六 第 14a 页
体。徇兹小节。虽恭教谕之职。乃辞机衡之务。岂所谓弼予
一人。共安四海者也。

** 答长孙无忌等上河清表诏

嘉瑞爰降。必资至德。大河效祉。是为希世。顾惟寡昧。但增
惭惕。乃天地表祥。宗社垂祐。欲使四海隆平。八荒禔福。王
公卿士。内外庶僚。宜勉修正道。以副灵贶焉。

** 答荆王元景等请封禅诏

自古明王。君临区宇。功齐天下。道被生民。内外无虞。年谷
丰稔。莫不归功上元。致礼厚地。腾茂实于六合。飞英声于
卷六 第 14b 页
百代。今公卿在列。屡属虚心。岳牧具僚。固陈佥愿。理在难
夺。敬依来请。顾循诸己。仍怀惭德。

** 官皇侃等子孙诏

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宏正张机隋
何妥刘炫等。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
其疏。宜加优异。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名奏闻。
当加引擢。

** 诘沙门法琳诏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实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

卷六 第 15a 页

首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诽毁我祖祢。谤
讟我先人。如此要君。罪有不恕。

** 详定封禅仪诏

肇有蒸庶。树之司牧。载籍所纪。风烈犹存。至于道洽品物。
功成宇县。天眷彰于符瑞。人事表于隆平。莫不增封岱宗。
广禅梁甫。荣镜六合。对越三神。前圣所以垂其尊名。后王
所以仰其休烈。盖繇此也。自火德既衰。三光分裂。金行失
御。九鼎沈沦。诸华竞逐。彝伦大坏。虽周室削平赵魏。隋氏
混一文轨。而金革之事。未戢于封疆。雅颂之音。弗闻于朝
卷六 第 15b 页
廷。遂使至教阙如。淳风莫反。齐郊绝类帝之礼。日观缺升
中之仪。其巳久矣。朕丕膺景命。嗣守洪基。承大乱之馀。当
率土之责。负扆兴惕。纳隍在虑。上凭宗社之灵。下资士庶
之力。草昧伊始。援干戈以靖乱。区夏既平。宏礼乐以纬俗。
尉无警。菑畬有年。比屋咸保其欢。含气不违其性。殊方
异域。尽地界而来庭。应图合牒。殚天符而表瑞。缅怀前载。
详求诸己。岂伊寡德。能致此乎。固乃上元所叶赞也。而偫
公卿士。百辟庶僚。固陈人祇之意。请遵封禅之典。推而不
居。至于数四。文武之情弥切。内外之议日闻。诚请频繁。淹
卷六 第 16a 页
历年载。朕继迹百王。因心万物。上奉苍昊。义在荐功。下抚
黎元。方祈厚福。既迫兹理。敢不祗从。猥以眇身。齐美上代。
永言夙志。凛乎增惕。可以来年二月有事泰山。所司宜与
公卿并诸儒士及朝臣有学业者详定其仪。博考圣贤之
旨。以允古今之中。务尽诚敬。称朕意焉。

** 赠百济王扶馀璋光禄大夫仍令嫡子义慈袭封诏

怀远之道。莫先于宠命。饰终之义。无隔于遐方。故柱国带
方郡王百济王扶馀璋。栈山航海。远禀正朔。献琛奉赆。克
卷六 第 16b 页
固始终。奄致薨殒。追远慜悼。宜加常数。式表哀荣。可赠光
禄大夫。令其嫡子义慈嗣位。授柱国。封带方郡王百济王。
使祠部郎中郑文表持节备礼册命。

** 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

朕遐观前载。历选列辟。莫不贵此得人。崇兹多士。犹股肱
之佐元首。譬舟楫之济巨川。若夫搆大厦者。采众材于山
岳。善为国者。求异人于管库。是以陶唐有虞。揖让之圣帝
也。非元凯不能成茂功。商汤姬发。革命之明王也。非伊吕
无以定祸乱。况乎齐桓中人之才。器非浚哲。汉武嗣业之
卷六 第 17a 页
主。志在骄奢。犹赖管仲隰朋之相。平津博陆之辅。既为五
霸之长。亦称万代之宗。是知得士则昌。失人则乱。朕冕旒
夙夜。虚心政道。虽天地效祉。宗社降灵。区宇晏如。俊乂咸
事。尚恐山林薮泽。藏荆隋之宝。卜筑屠钓。韫萧张之奇。是
以躬抚黎庶。亲观风俗。临河渭而伫英杰。眺箕颍而怀隐
沦。亟移日月。空劳梦寐。而骊龙莫兆。商歌寂寥。岂混迹驽
骀。未逢良乐之顾。将毓德岩穴。方追禽向之游。望云长想。
增其叹息。可令天下诸州。搜扬所部。士庶之内。或识达公
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国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
卷六 第 17b 页
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励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
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限来年二月总
集泰山。庶独往之夫。不遗于版筑。藏器之士。方升于廊庙。
务得奇伟。称朕意焉。

** 停封禅诏

自古皇王。受天之命。建显号于封禅。扬洪名于竹帛者。莫
不功济夷夏。道叶人祇。然后登泰山之高。刊梁甫之石。未
有七德靡记。九部寂寥。而欲齐声于圣哲。垂美于篆籀者
也。朕承宗庙之重。当区宇之责。寅畏三灵。忧勤万姓。虽戡
卷六 第 18a 页
剪祸乱。克定遐荒。而至教犹郁。刑典未措。胜残之化。未洽
于率土。和平之风。多惭于往烈。是以览经籍而自失。想坛
场而增惧。亟寝搢绅之奏。屡拒公卿之请。逡巡大典。荏苒
历载。近者文武百僚。州县庶尹。频繁抗表。殷勤固陈。咸以
为两仪交泰。四夷宾服。礼让兴行。年谷丰稔。苍昊呈符于
上。灵符不可以久替。黎献协心于下。众欲不可以固拒。朕
迫兹偫议。敢不敬从。欲荐功上元。大报后土。升中之仪巳
具。省方之期有日。今太史奏。有彗星出于西方。朕抚躬自
省。深以战慄。良繇功业之被六合。犹有未著。德化之覃八
卷六 第 18b 页
表。尚多所阙。遂使神祇垂祐。警戒昭然。朕畏天之威。寝兴
靡措。且旷代盛典。礼数非一。行途之閒。劳费不少。东夏凋
弊。多未克复。将送仪仗。转运粮储。虽存节省之仪。终烦黎
庶之力。非唯上亏天意。亦恐下失人心。解而更张。抑有故
实。前以来年二月有事泰山。宜停。庶夙夜自修。遂其罪己
之志。勤恤匪懈。申其纳隍之情。傥蒙灵祇回眷。宗社介福。
朝廷同于大道。风俗归于朴素。告成之美。更思其宜。仍命
所司。泰山有前代帝王因封禅立碑及石函玉检之类。往
遭离乱。被贼毁发。并修立瘗藏之。

卷六 第 19a 页

** 赐窦靖诏

北方之务。悉以相委。以卿为宁朔大使。抚镇华戎。朕无北
顾之忧矣。

** 矜宥周隋名臣子孙罪犯诏

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
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允绪。或
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
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巳来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
奏闻。

** 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

储贰不会。自古常式。近代以来。多为节限。求之故实。深非
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

** 答皇太子承乾诏

汝家之冢嫡。国之储两。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入学齿冑。则
君臣之义也。同之府库。实父子一体也。是以君子富而不
骄。谦而受益。奢则不孙。以约失之者鲜矣。勉思守道。无烦
致谢。

** 刊正氏族诏

卷六 第 20a 页

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
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
绪。齐韩旧族。或乖德义之风。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
贱。自号膏粱之冑。不敦匹敌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缡
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宦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乎婚
媾。多纳财货。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
誇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巳。既紊人伦。实
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巳惩革。惟此
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
卷六 第 20b 页
礼典。称朕意焉。

** 追封巢王元吉诏

有虞受终。宏肆赦之典。隆周革命。笃亲亲之恩。海陵刺王
元吉。地维藩翰。夙承朝宠。陷于不轨。得罪君亲。朕嗣膺灵
命。无忘敦睦。同生之重。既切于本枝。在原之悼。实缠于岁
月。兴言泉壤。思备宠章。可追封巢王。谥仍依旧。

** 授长孙无忌司徒诏

古先哲后。咸正庶官。德优者爵高。功多者禄厚。是以经邦
纬国。必俟萧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钟华之望。司空赵公
卷六 第 21a 页
无忌。识量宏博。风度峻远。地惟亲贤。才称梁栋。缔搆霸业。
茂勋著于艰难。弼成王道。乃心竭于寅亮。盐梅是寄。丹青
攸属。德综机衡。声猷具举。自升槐铉。岁月亟移。固以勒美
太常。书忠甲令者矣。宜陟中台。式典邦教。可司徒。

** 授房元龄司空诏

惟天为大。资四序以成功。惟王建国。三台以宏化。故隆
汉受命。吴邓飞声。有晋勃兴。荀何底绩。开府仪同三司尚
书左仆射太子少师上柱国梁国公元龄。器范忠肃。识具
明允。才称王佐。望乃时英。霸国爰始。预经纶之业。鼎命
卷六 第 21b 页
维新。赞隆平之化。诚固金石。勋勒钟鼎。自任总庶尹。职重朝
端。心力尽于翼亮。劬劳积于岁序。而志在冲退。有怀止足。
固陈衰疴。屡上表疏。然则燮揆礼阁。职务实繁。论道槐廷。
望实攸属。宜加宠命。平兹水土。可司空。

** 禁讳盗诏

盗贼之作。为害实深。州县官人。多求虚誉。苟有盗发。不欲
陈告。乡村长正。知其此情。遽相劝止。十不言一。假有披论。
先劾物主。爰及邻伍。久婴缧绁。有一于斯。甚亏政化。自今
巳后。勿使更然。所司明加采察。随事绳纠。

卷六 第 22a 页

** 宥党仁宏答房元龄等手诏

夫为政之大。慎枉刑狱。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
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若斯
三者。岂得无过。以公固谏。且依来请。

** 追复息隐王皇太子礼诏

昔戾园败德。西都表其号谥。楚英干纪。东汉锡其汤沐。斯
皆屈邦国之禁。申骨肉之恩也。息隐王地乃居长。守器运
初。自贻伊戚。陷于祸难。日月逾迈。松槚成行。朕嗣守鸿基。
缅寻遗烈。何尝不陟彼冈而靡观。瞻同株而疚怀。恩备哀
卷六 第 22b 页
荣。式加礼命。可追复皇太子。谥仍依前。陵曰隐陵。置令以
下官。并加户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