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高祖皇帝
高祖皇帝 第 x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
高祖皇帝 第 1a 页
* 高祖皇帝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后徙长安。祖虎。
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
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
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
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
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授老人等官教
高祖皇帝 第 1b 页

乞言将智。事属高年。耄耋杖乡。礼宜优异。老人等年馀七
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欢踰击壤。筋力之礼。知不可为。肉
帛之资。虑其多阙。式加荣秩。以赒其养。节级并如前授。自
外当土豪隽。以资除授。

** 徒隶等准从本色授官教

义兵取人。山藏海纳。逮乎徒隶。亦无弃者。及著勋绩。所司
致疑。览其所请。可为太息。岂有矢石之閒。不辨贵贱。庸勋
之次。便有等差。以此论功。将何以劝。黥而为王。亦何妨也。
赏宜从重。吾其与之。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
高祖皇帝 第 2a 页
本色勋授。

** 授逸民道士等官教

义旗拨乱。庶品来苏。类聚偫分。无思不至。乃有出自青溪。
远辞丹灶。就人閒而齐物。从戎马以同尘。咸愿解巾。负兹
羁緤。虽欲勿用。重违其请。逸民道士等诚有可嘉。并依前
授。

** 献嘉禾教

嘉禾为瑞。闻诸往策。逮乎唐氏。世有兹祥。放勋获之于前。
叔虞得之于后。孤今纠合。复逢灵贶。出自兴平。来因善乐。
高祖皇帝 第 2b 页
休徵伟兆。何其美欤。顾循虚薄。未堪当此。呈形之处。须表
天休。送嘉禾人兴平孔善乐。宜授朝散大夫。以旌嘉应。

** 授三秦豪杰等官教

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凑。赴者如归。五陵豪杰。三辅
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
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縻之好爵。以永今朝。

** 罢放栎阳离宫女教

大业巳来。巡幸过度。宿止之处。好依山水。经兹胜地。每起
离宫。峻宇雕墙。亟成壮丽。良家子女。充牣其閒。怨旷感于
高祖皇帝 第 3a 页
幽明。糜费极于民产。替否迭进。将何纠逖。驰道所有宫室。
悉宜罢之。其宫人等。并放还亲属。

** 遣师趋巩洛令

李密趑趄巩洛。自许当涂。王城如燬。忧心孔棘。东都危逼。
有若倒悬。西人之子。理本奔命。其左右大都督府所统诸
军。并宜戒严。以时式遏。有征无战。是谓义师。招谕不从。勿
难还也。初年孟月。春作方兴。不夺农时。宜知其速。

** 讨薛举令

大业丧乱。兵革殷繁。天下黔黎。手足无措。孤所以救焚拯
高祖皇帝 第 3b 页
溺。平此乱阶。蜀道诸郡。深思苏息。远勤王略。诚有可嘉。方
一戎衣。静兹多难。而薛举狂僭。吞噬西土。陇蜀道途。恐相
侵暴。今便命将授律。分道进兵。其冲要诸郡县。宜率励各
募部民。随机底定。斯则暂劳永逸。贻厥子孙。守国刑家。同
享安乐。

** 定户口令

比年寇盗。郡县饥荒。百姓流亡。十不存一。贸易妻子。奔波
道路。虽加周给。无救倒悬。京师仓禀。军国资用。罄以恤民。
便阙支拟。今岷嶓款服。蜀汉沃饶。闾里富于猗陶。菽粟同
高祖皇帝 第 4a 页
于水火。曩者储蓄。徵敛实繁。帑藏犹殷。宜垂拯济。木牛流
马。非可转输。乐土重迁。理无从薄。则穷通之道。将由革变。
外内户口见在京者。宜依本土置令以下。下官部领。就食
剑南诸郡。所有官物。随至籴给。明立条格。务使稳便。秋收
丰实。更听进止。

** 秦王太尉陕东行台制

论道经邦。任惟勋德。分陕作伯。实寄亲贤。尚书令雍州牧
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智谋英果。义
师云举。首赞奇谋。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廓清区夏。忠孝克
高祖皇帝 第 4b 页
彰。狡寇逋诛。虔刘西土。总戎薄伐。戡剪无遗。策尚权远。谋
猷沈密。宜在鼎司。肃清槐路。今区宇方缉。巩洛犹芜。镇俗
治戎。允资望实。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
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馀官悉如故。

**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京室殷阜。钩陈严秘。肃遏警巡。职务尤重。然而玉门遐阻。
控禦垂荒。金城冲要。尉攸属。宣风作牧。亲贤是寄。太尉
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秦王
世民。地实藩枝。任惟心膂。职参三事。功著二南。识度优閒。

高祖皇帝 第 5a 页

性理济(阙)典戎敷化。声绩备举。宜摄九门。总司八校。抚莅
河右。允兼望实。可左武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瓜鄯肃会
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
东道行台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王如故。

** 秦王益州道行台制

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
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
牧左武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
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巳
高祖皇帝 第 5b 页
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 秦王天策上将制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彝训。是以华衮龙章。
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太尉尚书令雍
州牧左武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
国秦王世民。缔搆之始。元功夙著。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薛
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世
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魏犹梗。总戎致讨。问罪三
川。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
高祖皇帝 第 6a 页
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
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
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
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
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
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
乐。班剑四十人。

** 封汪华越国公制

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
高祖皇帝 第 6b 页
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
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
千户。

**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禦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勋德。实伫亲贤。天策上将太尉
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
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
邈。志识明劭。爰始缔搆。功参鼎业。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
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馀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
高祖皇帝 第 7a 页
朽。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宜加褒宠。式
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馀
并如故。

** 皇子元霸智云追封王制

饰终定谥。往代通规。追远增荣。前王令典。第三子元霸。幼
挺岐嶷。早茂圭璋。第五子智云。结发仁明。胜衣敏惠。冀其
成立。训以义方。未被趋庭。遽同过隙。兴言夭枉。震悼于怀。
今王业初隆。庆赏伊始。既式遵于利建。宜稽古于哀荣。元
霸可追封卫王。谥曰怀。智云可追封楚王。谥曰哀。
高祖皇帝 第 7b 页

** 秦王等兼中书令侍中制

丝纶枢秘。寄任(阙二字)帷扆献纳。职惟显要。望实兼隆。亲贤
斯属。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
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世民。宇量冲深。风神爽悟。
任兼文武。声绩著闻。司徒并州大都督稷州刺史左领军
大将军右武大将军上柱国齐王元吉。器怀淹密。业绍
英茂。(阙二字)内外。政务克举。用加蝉珥。朝典攸宜。世民可中
书令。元吉可侍中。馀如故。

** 改元大赦诏

高祖皇帝 第 8a 页

舜禹殊时。禅代存乎揖让。殷周异世。革命事乎干戈。至于
据龙图。握凤纪。统御皇极。抚辑黎民。奄有四方。朝宗万国。
垂法作训。其揆一焉。朕以寡薄。属彼浇季。大业末年。纲维
废弛。三光改耀。九服移心。既戡定时难。辑和庶绩。一匡海
内。再造黎元。隋氏以天禄永终。历数攸在。敬禅厥位。授于
朕躬。顾惟惭德。属当景运。惧甚履冰。凛乎御朽。上答苍灵
之眷。俯顺亿兆之心。宝历初基。普天同庆。所宜布兹宽惠。
咸与惟新。可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自五
月二十日昧爽以前。罪无轻重。巳发露未发露。皆赦除之。
高祖皇帝 第 8b 页
子杀父奴杀主不在赦限。百官及庶人赐爵一级。义师所
行之处给复三年。自馀给复一年。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旌
表门闾。孝悌力田。鳏寡孤独。量加赈恤。

** 封隋帝为酅公诏

革命创制。礼乐变于三王。修废继绝。德泽隆于二代。是以
鸣条[:#AS-8864:⿺克寸]伐。杞用夏郊。牧野降休。宋承殷祀。爰及魏晋。禅代
相仍。山阳赐号于当涂。陈留受封于典午。上天回眷。授历
朕躬。隋氏顺时。逊其宝位。敬奉休命。敢不对扬。永作我宾。
宜开土宇。其以莒之酅邑奉隋帝为酅公。行隋正朔。车旗
高祖皇帝 第 9a 页
服色。一依旧章。仍立周后介公。共为二王后。

** 选用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诏

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绝。历数有归。实维
天命。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所
司。量才选用。

** 颁示孙伏伽谏书诏

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典籍岂无先诫。臣仆谄谀。故弗之觉
也。汉高祖反正。从谏如流。洎乎文景继业。宣元承绪。不由
斯道。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良足深诫。
高祖皇帝 第 9b 页
永言于此。常深叹息。朕每惟寡薄。恭膺宝命。虽不能性与
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谐。以匡不逮。而偫公卿士。罕进直
言。将申虚受之怀。物所未谕。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
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非有不次之举。曷贻利
行之益。伏伽既怀谅直。宜处宪司。可治书侍御史。仍颁示
远近。知朕意焉。

** 令陈直言诏

前政多僻。人不聊生。怨讟如雠。尝无控告。黎民易子而食。
郡县犹有馀粮。遂使聚敛无厌。穷兵不巳。忠良屏迹。邪伪
高祖皇帝 第 10a 页
当涂。庆妖怪为祯祥。称希旨为奉法。至于亡灭。上莫之知。
静言其事。可为太息者也。朕恭膺宝历。救斯兆庶。思革前
弊。念兹在兹。起军以来。于今期月。军书羽檄。日有百数。一
言一事。皆亲览焉。未明求衣。中夜不寐。恐一物之失所。虑
一理之有屈。但四方州镇。习俗未惩。表疏因循。尚多迂诞。
申请盗贼。不肯至言。论民疾苦。每亏实录。妄引哲王。深相
佞媚。假托符瑞。极笔阿谀。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
体用。固亦失于事情。千里伫于一言。万机凑于一日。表奏
如是。稽疑处断。不知此者。谓我何哉。宜颁告远近。知朕至
高祖皇帝 第 10b 页
意。

** 加恩隋公卿民庶诏

隋政不纲。行止无度。东西奔骋。靡岁获宁。遂使父子乖离。
室家分析。亲老绝晨昏之养。婴孩无抚育之恩。人怀恋本
之心。家有望乡之叹。朕上膺灵命。下字黔黎。一物失宜。情
深轸悼。思俾惠泽。逮于鳏寡。其隋代公卿巳下。爰及民庶。
身往江都。家口在此。不预义军者。所有田宅。并勿追收。若
有穷困。粮食交绝。具录名簿。速加赈赡。

** 赠高颎等谥爵诏

高祖皇帝 第 11a 页

隋太常卿高颎。上柱国贺若弼。并抗节不阿。矫枉无挠。司
隶大夫薛道衡。刑部尚书宇文㢸。左翊卫将军董纯。并怀
忠抱义。以陷极刑。宜从褒饰。以慰泉壤。颎可赠上柱国郯
国公。弼赠上柱国杞国公。各令有司加谥。道衡赠上开府
临河县公。㢸赠上开府平昌县公。纯赠柱国狄道县公。

** 赠李金才李敏官爵诏

隋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左光禄大夫李敏。并鼎族高门。
元功世冑。横受屠杀。朝野称冤。然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冥
契深隐。妄肆诛夷。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善。无忘
高祖皇帝 第 11b 页
寤寐。金才可赠上柱国申国公。敏可赠柱国观国公。

** 褒勋臣诏

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实仗偫材。尚书令秦王
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等。或合契元谋。或同心运始。并蹈
义轻生。捐家殉节。艰辛备履。金石不移。论此忠勤。特宜优
异。官爵之荣。抑惟旧典。勋贤之议。宜有别恩。其罪非叛逆。
可听恕一死。其太原元谋勋效者。宜以名闻。

** 阅武诏

安人静俗。文教为先。禁暴惩凶。武略斯重。比以丧乱日久。

高祖皇帝 第 12a 页

黎庶凋残。是用务本劝耕。冀在丰赡。而人蠹未尽。寇盗尚
繁。欲畅兵威。须加练习。今农收巳毕。杀气方严。宜顺天时。
申曜威武。可依别敕。大集诸军。朕将躬自循抚。亲临较阅。

** 减用牲牢诏

国初草创。日不暇给。凡厥礼仪。鲜能尽备。且生人未乂。彫
弊日多。至于畜产。思致蕃息。祭祀之本。皆以为身。穷极事
神。有乖正直。杀牛不如礿祭。明德即是馨香。望古推今。祭
神一揆。其祭圜丘方泽宗庙以外。并可止用少牢。先用少
牢者宜用特牲。待时和年丰。然后克循常礼。
高祖皇帝 第 12b 页

** 许李袭誉合谱宗正诏

安康郡公袭誉。我之同姓。派别枝分。惟厥祖考。世敦恭睦。
袭誉部率宗人。协同义举。立功巴蜀。诚节频闻。宜有褒荣。
用超阶序。特听合谱宗正。恩礼之差。同诸服属。

** 置社仓诏

朕祗膺灵命。抚字氓黎。方缉隆平。跻之仁寿。田亩之赋。一
切蠲除。锱铢之律。悉皆停断。是以特建农圃。本督耕耘。思
俾齐民。既庶且富。钟庾之量。冀同水火。宜置常平监官。以
均天下之货。市肆腾踊。则减价而出。田穑丰羡。则增籴而
高祖皇帝 第 13a 页
收。触类长之。去其泰甚。庶使公私俱济。家给人足。抑止兼
并。宣通壅滞。

** 遣淮安王神通安抚山东诏

隋德下衰。政荒民散。九州幅裂。四海瓜分。元元无辜。困豺
狼之吻。惵惵黔首。罹兵革之灾。朕祗膺宝图。救其危坠。一
物失所。情深纳隍。今赵魏之人。俱承大化。海岱之境。思禀
朝章。然而尚迫寇戎。受拘凶暴。经途遐阻。末繇自达。宣风
布教。必伫循良。柔服招携。事资明恕。右翊卫大将军上柱
国淮安王神通。地惟近属。功参运始。杖节建旟。允当重寄。
高祖皇帝 第 13b 页
可山东道安抚大使。其山东诸军事。并受节度。

** 罢贡异物诏

逸游损德。昔贤贻训。玩物丧志。前典格言。西旅献獒。召公
于是作诫。东齐馈乐。尼父所以离心。隋末无道。肆极奢靡。
内骋倡优之乐。外崇耳目之娱。冠盖相望。徵求不息。公私
扰遽。徭费无穷。朕受命君临。志在俭约。日旰忘食。昧爽求
衣。纂组珠玑。皆云屏绝。雕琢绮丽。久从抑止。其侏儒短节。
小马庳牛。异兽奇禽。皆非实用。诸有此献。悉宜停断。宣布
远迩。咸使闻知。

高祖皇帝 第 14a 页

** 每州置宗师诏

朕受终揖让。君临四海。普天之下。同加惠泽。宗绪之情。义
越常品。宜有旌异。以明等级。诸宗姓官宜在同列之上。未
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管摄。别
为图伍所司。明立条式。

** 禁行刑屠杀诏

释典微妙。净业始于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杀。四时
之禁。无伐麛卵。三驱之化。不取前禽。盖欲敦崇仁惠。蕃衍
庶物。立政经邦。咸率兹道。朕祗膺灵命。抚遂偫生。言念亭
高祖皇帝 第 14b 页
育。无忘鉴寐。殷帝去网。庶踵前修。齐王舍牛。实符本志。自
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丁斋日。并不得行刑。
所在公私。宜断屠杀。

** 大赦并浩等州诏

赦过宥罪。哲王彝训。录旧念功。有国通典。汾晋之地。王迹
所基。勠力齐心。夷凶静乱。惟彼士庶。义越常伦。犯禁陷刑。
宜从洗涤。其并州浩州石州介州贾胡堡以北。自武德二
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前。犯辟罪巳下。巳发觉系囚见徒。悉
从原放。

高祖皇帝 第 15a 页

** 禁屠酤诏

酒醪之用。表节制于欢娱。刍豢之滋。致甘旨于丰衍。然而
沈湎之辈。绝业忘资。惰窳之民。骋嗜奔欲。方今烽燧尚警。
兵革未宁。年谷不登。市肆腾踊。趣末者众。浮冗尚多。肴羞
曲糵。重增其费。救弊之术。要在权宜。关内诸州官民。宜断
屠酤。

** 遣太子建成等巡畿甸诏

隋末道消。运为阳九。盗贼蜂起。饥馑荐臻。四海之民。坠于
涂炭。是以上天降鉴。爰命朕躬。绥静黎元。克定凶丑。府库
高祖皇帝 第 15b 页
仓廪。所在开发。流冗之民。随加镇抚。言念亭育。监寐匪忘。
然年谷不登。民多困乏。一物失所。有甚纳隍。宜加存问。救
其疾苦。可令皇太子建成巡京城侧近诸县。秦王世民巡
京城以东。右仆射裴寂巡京城以西。诣彼闾阎。见其耆老。
观省风俗。廉察吏民。乏绝之徒。量加赈给。如有冤滞。并为
申理。高年疾病。就致束帛。

** 命行人镇抚外藩诏

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
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渠搜即叙。表夏
高祖皇帝 第 16a 页
后之成功。越裳重译。美周邦之长算。有隋季世。黩武耀兵。
万乘疲于河源。三年伐于辽外。搆怨连祸。力屈货殚。朕祗
膺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藩服。宜与和
亲。其吐谷浑巳修职贡。高句丽远送诚款。契丹靺鞨。咸求
内附。因而镇抚。允合机宜。分命行人。就申好睦。静乱息民。
于是乎在。布告天下。明知朕意。

** 曲赦凉甘等九州诏

朕恭膺宝命。绥静氓黎。思俾宇□跻于仁寿。而河湟之表。
比罹寇贼。勾连凶丑。壅隔朝风。元元之民。匪遑宁宴。夙兴
高祖皇帝 第 16b 页
轸虑。旰食忘疲。重劳师旅。不令讨击。驭以遐算。且事招怀。
而慕化之徒。乘机立效。兵不血刃。费无遗镞。今凶狡即夷。
西垂克定。远人悦附。政道惟新。宜播惠泽。与之更始。可曲
赦凉甘瓜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自武德二年五月十六日
以前。罪无轻重。巳发系囚见徒。悉从原免。桀犬吠尧。非无
前喻。弃瑕荡秽。列圣通规。有恶言不顺。及邪谋惑计者。并
从洗涤。一无所问。

** 旌表孝友诏

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自古哲王。经邦
高祖皇帝 第 17a 页
致治。设教垂范。莫尚于兹。叔世浇讹。民多伪薄。修身克已。
事资诱劝。朕恭膺灵命。临驭遐荒。悯兹弊俗。方思迁导。雍
州万年县乐游乡民王世贵。孝性自天。力行无怠。丧其所
怙。哀毁绝伦。负土成坟。结庐墓侧。盐酪之味。在口不尝。哭
泣之声。感于行路。安福乡民宋兴贵。立操雍和。主情友睦。
同居合爨。累世积年。务本力农。崇让履顺。宏长民教。敦睦
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可并旌表门闾。蠲免课役。布告
天下。使明知之。

** 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诏
高祖皇帝 第 17b 页

盛德必祀。义存方策。达人命世。流庆后昆。建国君人。宏风
阐教。崇贤彰善。莫尚于兹。自八卦初陈。九畴攸叙。徽章既
革。节文不备。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创设礼经。大明典宪。启
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化起二南。业隆八百。丰功茂
德。冠于终古。暨乎王道既衰。颂声不作。诸侯力争。礼乐陵
迟。粤若宣父。天资睿哲。经纶齐鲁之内。揖让洙泗之閒。综
理遗文。宏宣旧制。四科之教。历代不刊。三千之徒。风流无
斁。惟兹二圣。道济偫生。尊礼不修。孰明褒尚。朕君临区宇。
兴化崇儒。永言先达。情深绍嗣。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
高祖皇帝 第 18a 页
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
所宜。当加爵土。

** 修武备诏

天生五材。司牧资其器用。武有七德。拨乱所以定功。故黄
帝垂衣。尚有阪泉之战。放勋光宅。犹称丹浦之师。禁暴安
人。率由兹道。创业垂统。莫此为先。是以周置六军。每习蒐
狩。汉增八校。毕选骁雄。故能化行九有。威震百蛮。奸宄不
萌。虔刘息志。自季叶淩替。军政湮亡。行列不修。旌旗舛杂。
部伍符籍。空有调发之名。逗挠乏兴。竟无讨袭之用。遂使
高祖皇帝 第 18b 页
戎狄放命。盗贼交侵。战争多虞。黔黎殄丧。朕受天明命。抚
育万方。爰自义师。克成帝业。至如超乘之士。莫匪百金。彀
骑之才。岂惟七萃。今虽关塞宁谧。荒裔肃清。伊雒犹芜。江
湖尚梗。役车未息。戎马载驰。武备之方。尤宜精练。所以各
因部校。序其统属。改授钲鼓。创造徽章。取象天官。定其名
号。庶使前茅后劲。类别区分。玉帐绛宫。刑德允备。蹈兹汤
火。譬彼椒兰。大定戎衣。止戈斯在。

** 讨王世充诏

世充僭逆。拘逼黎元。向化之徒。无繇自达。朕恶烦百姓。不
高祖皇帝 第 19a 页
欲兴戎。久戢兵戈。未穷征讨。然而纵溢弥甚。暴虐不悛。悯
彼方隅。久遭涂炭。贼既粮尽计竭。众叛亲离。恶稔贯盈。亡
徵巳见。今则分命骁勇。步骑齐趋。直指雒滨。冲其巢穴。招
纳降附。拯救阽危。务在安人。岂实求利。兵马所到。有因事
立功擒敌制胜者。重颁爵命。厚加褒赏。其金玉府藏。分赐
将士。酬赏之科。仍依别格。宜明申布。咸使知闻。

** 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

太常乐人。今因罪谪入营署。习艺伶官。前代以来。转相承
袭。或有衣冠世绪。公卿子孙。一沾此色。后世不改。婚姻绝
高祖皇帝 第 19b 页
于士类。名籍异于编氓。大耻深疵。良可哀悯。朕君临区宇。
思从宽惠。永言沦滞。义存刷荡。其大乐鼓吹诸旧人。年月
巳久。世代迁易。宜得蠲除。一同民例。但音律之伎。积学所
成。传授之人。不可顿阙。仍依旧本司上下。若巳仕官。见入
班流。勿更追呼。各从品秩。自武德元年以来配充乐户者。
不入此例。

** 燕公罗艺封燕郡王赐姓上籍宗正诏

昭德以爵。前王令范。功懋懋赏。有国遗训。使持节幽州总
管上柱国燕公艺。早悟机权。夙展诚节。革运之始。立功燕
高祖皇帝 第 20a 页
代。镇守边要。驭控遐荒。忠绩既宣。宜加宠昵。可赐姓李氏。
上籍宗正。封燕郡王。食五千户。

** 赦逃亡募人诏

朕祗膺灵命。君临区宇。承凋弊之馀。拯横流之难。虽复蠲
除徭赋。督课耕农。安集黎元。与之休息。然而鲸鲵未剪。四
海多虞。师旅荐兴。事不获巳。及其士卒浮惰。苟求逸乐。惮
于征役。离其营伍。因此逃窜。潜匿崎岖。盗窃为资。规免朝
夕。良繇劝励不明。部署失所。弛慢之责。在于朕躬。琴瑟不
调。巳云变革。多坠刑网。情兼轸悼。宜从宽宥。许以自新。其
高祖皇帝 第 20b 页
义士募人有背军逃亡者。自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巳前。
罪无轻重。皆赦除之。饥寒困弊。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随
事赈给。士非素厉。难以应敌。设法垂宪。期于不犯。自今巳
后。有背军镇征役者。随即科处。必无容贷。宜明宣告。咸使
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