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499-00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三
  京畿(大城县/)
原大城县州城南一百三十里(明一/统志)
  (臣/)等谨按大城县自周显德及宋元明皆属霸州
本朝属顺天府
增大城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九十里东西距四十八里
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天津府青县界二十三里西至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499-0020d.png
河间府任邱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河间府河间县界二
十五里北至天津府静海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青县治
二十里西南至河间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静海县
治九十里西北至文安县治五十里(一大清/ 统志)
原大城本汉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太平寰/宇记)
原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地理志曰勃海之属县也(水经/注)
增东平舒故城今大城县治汉置水经注漳水枝渎径
东平舒县故城南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魏氏土地记
卷一百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499-0021a.png
曰章武郡治世以为章武故城非也(一大清/ 统志)
增平舒县在瀛州东北一百二十五里衡漳水在其界
(括地/志)
增大城县西北去霸州九十五里本汉东平舒县北齐
为平舒县周显德六年割𨽻霸州今改名大城(太平寰/宇记)
原后汉属河间国晋于此置章武国后魏为章武郡北
齐废郡为平舒县隋开皇十六年于长芦县置景州以
平舒县属焉大业末刘黑闼兵乱河朔侵吞郡县唐武
卷一百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499-0021b.png
德四年贼平县属景州贞观元年州废归瀛州(同/上)
原大城县五代时置属瀛州周显德六年属霸州(舆地/广记)
原宋金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
原正德七年知县事石恩始筑土城嘉靖中知县全尚
贡张应武相继甃以砖建门楼二隆庆间知县赵德光
补建二楼城周四里一十三步高一丈六尺为堞一千
有九十四门东曰通和西曰安阜南曰明远北曰恩光
环以壕广六丈崇祯六年知县毛云翰复增崇六尺(大/城)
卷一百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499-0021c.png
(县/志)
  (臣/)等谨按大城县城
本朝顺治九年重修乾隆八年改筑
增故城基址在城北土垄回折相传是旧城又传名越
州城今县城仍旧址筑只得其半(大城/县志)
原县治当城之中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铭创置(同/上)
原学宫在县治西金天会十二年县令姚璧建元至正
二十三年达噜噶齐杨甫重建元末兵燬洪武间县丞
卷一百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499-0021d.png
王峦复建弘治三年知县张津重修增设讲堂及光风
霁月亭(同/上)
  (臣/)等谨按光风霁月亭今废
(原金刘光国重修庙学记子昔王仲淹游孔子庙尝叹/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 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
(子之力也盖夫子之道具于人心而著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其教具于六典而行于邦国乡党家庭之)
(间自汉唐以至于今莫不知尊其道矣其道尊则其祀/亦尊庙猊之崇垂之有永前哲之所以形于歌咏镌于)
(金石者岂无谓哉平舒公廨之西孔圣旧宫在焉规制/太陋瞻视未尊岁久而就圮天会十二年秋九月邑令)
(姚公下车未久一日顾谓僚属诸士子曰风化之地衰/敞若此吾何以辞其责乎乃积良村运坚甓集众工以)
卷一百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499-0022a.png
(量度之上而殿庑下而庖庾莫不缮治而复贲之墁饰/缭之垣堵焕然其一新矣余惟儒学之设明人伦育人)
(才非徒美观也唐虞三代之盛盖有自来而秦火煨烬/圣学榛芜视学宫为傅舍者众矣昔范宁宰馀杭性质)
(直好儒学风化大行于期年之后自中兴以来莫之或/先云今公加意学校可无愧于馀杭风矣然范公之崇)
(学敦教者不止于修葺宫墙公之教平舒也岂无身先/士类者乎其于圣经贤传之大旨君臣父子之大伦礼)
(乐刑政之大法讲习讨论于师友之间勇往奋迅洗濯/刮磨务臻斯道之妙士习丕变与学宫而俱新庶不负)
(夫子之教而造士作人之盛心愈久而不泯也于是乎/书 大城县志)
(原元马克忠重修文庙记之皇宋吕蒙正作孔子庙碑/云圣人之兴也能成天下 务能通天下之志然不能)
(免穷达否泰之数是故达而有位则圣人之道泰尧舜/禹汤是也穷而无位则圣人之道否我先师孔子是也)
卷一百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499-0022b.png
(此时之所值虽殊而功之在天下万世者则均尔昔者/大道既隐其风渐漓英灵始谢于衰周德教方隆于大)
(汉辟邦家之正途播古今之彝宪百王取法千古师宗/信乎夫子之道消息两仪损益三代立三纲而垂五教)
(正礼乐而辨中外其有补于生民而垂于万世者盖贤/于尧舜而禹汤莫之过也郡县各立学校以吾夫子为)
(宗而配之诸贤所以崇德报功也自兵燹之后积有百/年祀典衰而文教微平舒故有文庙黝垩漫污瓦甃剥)
(落废毁殆尽至今三十三年达噜噶齐扬公宰邑下车/之初躬谒圣庙睹草莽荒芜之状咨嗟瞻顾有戚于中)
(乃与其僚属及诸士大夫谋曰圣庙未新文风未振尹/兹邑者宁无愧乎于是命工庀材规办赀费相农隙诛)
(茅茨即故基为筑垣墉自殿庑以至斋舍靡不聿新宏/敞轩閟璀璨辉煌视昔则加隆矣故崇祀有所而神得)
(其依授教有居而士安其业俎豆生辉儒林生色杨君/功在庠序亦伟矣哉爰自经营之日不期月而落成盖)
卷一百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499-0022c.png
(以侯躬亲其事榱桷砖埴之𩔖积储素具无取给于民/也宜其成之速而公无废务民不知劳也邑人张温刘)
(泽等遹观厥成而乐民之不扰恳余书于石以扬其美/乃从而铭之铭曰圣道昭彰兮儒风庆延崇彼庙猊兮)
(厥功茂焉雕甍画栋兮金碧相鲜琢词贞珉兮奎壁星/联春秋致祭兮陈其豆笾人文宣朗兮亿万斯年 同)
(上/)
原滹沱河出县北一百三十里(太平寰/宇记)
原永济渠在县东五十里(同/上)
  (臣/)等谨按大城县东二十五里为青县界永济渠
  在县东五十里地入青县今非大城所辖
卷一百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499-0022d.png
增黑龙港河在大城县南上流有三一自县西南径南
头村入境循四呈口与盐河会一自县南曹家市北流
迤逦至四呈口一自青县扈家店流至四呈口与盐河
会流(一大清/ 统志)
  (臣/)等谨按黑龙港河与子牙河合详见后条乾隆
  五年疏浚
原大城县北有子牙冈相传以为太公尝居此所谓北
海之滨是也河中有钓台浮出烟波土人云常随水高
卷一百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499-0023a.png
下虽大浸不没(燕山/丛录)
  (臣/)等谨按子牙冈钓台今无考
增子牙河在大城县东自河间县东又北历文安县入
静海县界即滹沱滏阳诸水下流也一名盐河又名沿
(一大清/ 统志)
增沿河自河间县之龙华桥入县界东北流至县东南
二十五里四呈口合黑龙港河亦名交河北折绕县东
十二里赵扶村又北折径子牙村故名子牙河又北二
卷一百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499-0023b.png
十里径王家口分为二派一西北流八十里出新挑河
一北流迤东六十里由王庆坨入三角淀(大城/县志)
  (臣/)等谨按今子牙河由河间县属刘谷庄桥流入
  大城县境至张家庄分为正支二河正河自北岔
  河口起至王家口新河口止支河自岔河口起至
  青县界止乾隆二十九年兴修水利奉
旨以旧正河为支河改支河为正河大加挑浚于是水
  顺其性经静海县大城境与正支合流由天津归
卷一百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499-0023c.png
  海
增王家口在县北六十里有王家口镇(大城/县志)

圣祖仁皇帝御制大城文安等处堤修完舟中驻跸王
家口诗 积水频萦虑长堤幸已成桑麻连井邑花柳
近清明渐惬勤民意还深问俗情兰桡经过处布谷唤
春耕
增中亭一支与玉带河南北相望自霸州东三岔口分
卷一百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499-0023d.png
为三派其支流从石沟南出缘大堤而东至左家庄仍
入石沟河三派并至台头会流曰台头河(一大清/ 统志)
增台头村恭建
行官(大城/县志)
  (臣/)等谨按台头村
行宫堂额曰清源堂联曰春水生来兰叶细霁烟低处
柳条浓
内殿联曰常有轻云酿雨意爱看秋水泛烟光皆
卷一百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499-0024a.png
御书
增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格淀堤至台头西南而止命接筑至千里长堤因
成是什纪事诗 禹贡无堤水亦治后惟赖此障防之
常虞浑派北瀰至间有清流南涨时格淀意佳何忽止
鸠工命续要坚为村民喜跃从心愿力穑趋时勉莫迟
增又
御制于台头行馆作 行馆一区搆淀濆水营艰筑致
卷一百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499-0024b.png
斯勤(舟程例设水营台头淀泊环绕地多支港水营卡/障难以施功地方大吏因于爽垲处建行宫数楹)
(以供/憩顿)无过昼夜憩而去何必轩庭缀以纷岸柳春光染
鹅色溪波风意漾靴纹台头设复循名义吾正惭焉在
汉文
增又
御制清源堂诗 书堂洁治淀池浔维暮之春适憩临
巡狩无非廑民莫咏歌还以絜官箴远帆望带夕阳去
归棹看从别浦寻大法小廉清固美求源应自始吾心
卷一百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499-0024c.png
  (臣/)等谨按台头村
行宫
御制诸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原黄汊河在县东北八十里其上源是即易水下流自
安次县是文安县分流入县境又东北入武清之三角
(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黄汊河亦名台头旧小河自庄儿头东
  旧格淀堤根起至台头老淀河止计长十三里乾
卷一百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499-0024d.png
  隆三十年动
帑挑浚
增沿河堤起自河间府接县西之蓦门村沿三岔口入
文安界迤逦盘曲百有馀里(大城/县志)
  (臣/)等谨按沿河千里长堤一名长城堤又名护城
  堤自县南马村阁起沿西北三岔口入文安界计
  长八十二里一自县内之张家庄北岔堤头起至
  三岔口计长二十四里乾隆三十二年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499-0025a.png
命自台头村西南至千里长堤接筑格淀堤三十五年
  奉
旨补筑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补筑格淀堤成轻舆往阅因叠旧韵成什 数典
谁过神禹治几曾禹贡曰堤之行其无事今非古占以
有淤势与时图格清浑空阙筑(格淀堤旧至庄儿头而/止丁亥临阅恐中间空)
(阙无以障格清浑因命大臣履度𠡠督臣动帑接筑至/三滩里与长堤属计十五里有奇今则全堤一律巩峙)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499-0025b.png
(矣/)不过罅漏补苴为轻舆十里勤来阅永逸谋艰立为
(去/声)
  (臣/)等谨按格淀堤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之篇恭载卷内
增长城在文安县东南接大城县界延袤百里相传燕
赵分界处(一大清/ 统志)
原平陵城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汉书苏建封平陵侯
即此地也(太平寰/宇记)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499-0025c.png
原章武故城在县南四十七里汉置县属勃海郡武帝
封窦广德为侯邑后汉仍属勃海郡三国魏因之晋属
章武国后魏属浮阳郡又析置西章武县属章武郡高
齐省入平舒县(方舆/纪要)
增西章武故城在大城县南汉章武县在今沧州界后
魏正光中分置西章武县属章武郡北齐省旧志章武
城在今县南四十七里以在章武之西故加西也(清大/ 一)
(统/志)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499-0025d.png
原清漳自章武县故城西故濊邑也枝渎出焉谓之濊
水东北径参后亭分为二渎应劭曰平舒县西南五十
里有参后亭故县也世谓之平卤城枝水又东注谓之
蔡伏沟又东积而为淀一水径亭北又径东平舒县故
城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右出为淀一水北注滹沱谓
之濊口(水经/注)
增李坛镇在县南四十里又广安镇在西南十八里皆
有堡有集(一大清/ 统志)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499-0026a.png
增子牙镇在县东北四十里与静海县接界东北去静
海县四十五里有东西二村东属静海西属大城以盐
河中流为界(同/上)
原县北十里所民家耕牛生麟其地名麒麟洼(燕山/丛录)
原凤凰台在县东北十五里晋石勒四年凤凰见于此
因筑台(太平寰/宇记)
  (臣/)等谨按凤凰台久圮
原仙人洞在县南俗名故县村洞深入不能穷今已闭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499-0026b.png
(名胜/志)
增清风井在县西牛村因牛烈女全节得名(大城/县志)
原孝顺洼在县西良村相传唐太宗征高丽万马饮之
不涸(同/上)
原秦太子墓在县城北六十里段堤村相传始皇巡狩
驻跸于此值幼子薨因瘗之(城冢/记)
原居民向太子冢祈祷无不应者俗呼为仙人台(大城/县志)
原唐靳夫人墓在城东南十五里兖州长史靳思室一也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499-0026c.png
墓石尚存(名胜/志)
原大城城西五里有古墓近世民窃发之见五色石椁
上有王羲之三字乃掩之好事者因立石识其处右军
故琅琊人流寓江左墓本在会稽今大城云云其妄无
疑矣然大城外黄皆有右军祠闻金世贵书至以字工
拙进退士故北土多慕右军而祀之(燕山/丛录)
  (臣/)等谨按县志或曰羲字乃义字之误
增尚父庙在大城县东北四十里子牙镇(大城/县志)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499-0026d.png
原兴宁寺在县东南十五里白杨村唐贞观年建明成
化中重修(同/上)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