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四 第 1a 页 WYG0498-070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四
  京畿(蓟州一/)
原蓟州在顺天府东二百里(明一/统志)
  (臣/)等谨按蓟州明初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增州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东至遵化
州界六十里西至三河县界十五里南至宝坻县界六
卷一百十四 第 1b 页 WYG0498-0706d.png
十五里北至黄崖关五十里东南至遵化州玉田县治
八十里西南至三河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遵化州
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平谷县治七十里(一大清/ 统志)
原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属燕秦于此置渔阳郡两
汉因之(太平寰/宇记)
原晋为燕国及北平郡地后魏仍置渔阳郡隋初郡废
开皇六年始置元州于此立总管府大业初府废改置
渔阳郡唐初郡废属幽州(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四 第 2a 页 WYG0498-0707a.png
原渔阳废县即今州治隋置渔阳县唐初入幽州武后
时营州陷于契丹寄治渔阳神龙初县改属营州开元
四年复属幽州十八年置蓟州治焉(同/上)
原开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渔阳三河玉田三县置蓟州
取古蓟门关以名州(太平寰/宇记)
  (臣/)等谨按古蓟门关在州城东南六十里一名蓟
  邱今遗址尚存
原天宝元年复为渔阳郡就置静塞军乾元元年复为
卷一百十四 第 2b 页 WYG0498-0707b.png
蓟州五代石晋割以赂辽辽号尚武军金天辅五年议
以其地遗宋宋宣和四年赐名广川郡七年金复取其
地仍名蓟州属中都(清𩔖天文/分野之书)
补宣和四年更渔阳县名平卢(宋史地/理志)
原元属大都路(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原明仍为蓟州以州治渔阳县省入(方舆/纪要)
原州旧有土城洪武四年甃以磗石围九里十三步连
女墙高三丈五尺为堞二千四十北倚山原南濒沽水
卷一百十四 第 3a 页 WYG0498-0707c.png
城门三各有楼东曰威远南曰平津西曰拱极崇祯壬
午城拆毁仅存基一半(蓟州/志)
(原明陆树声蓟州重修城楼记略东蓟州为京辅要镇/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连古北距 西南各四百馀里)
(而蓟当其冲枕山带河重关复镇递为应援以翼蔽畿/辅又其东则朝鲜朵颜贡使往来率道境上南通西河)
(馈餫食上田宝坻鱼盐之利雄甲他镇故崇墉巨屏特/设守备宿劲兵丰储峙以颛城守城北阻冈不门惟东)
(西南设三门上缘崇墉各建丽谯角楼弩穴分峙四隅/中衢则建鼓楼屹立与三门等俯瞰闉阇足称壮钜岁)
(久倾圮寖失旧观臬司西平王君诰户曹固安段君鍊/图新理之经始于嘉靖二十六年六月落成于二十八)
(年七月集陆/文 定)
卷一百十四 第 3b 页 WYG0498-0707d.png
  (臣/)等谨按州城于康熙四十一年
赐帑重修城门三各建楼一座东曰永固西曰永宁南
  曰永康四角各建角楼一座正北无门城上有楼
  一座曰北极台

圣祖仁皇帝御制驻跸蓟州城南远眺山村诗 万骑
骖驔拥蓟城风行雷出远天清微霜细草野狐惧寒露
荒烟山鸟鸣捲幔浮凉侵帐殿倚床明月似都京欣随
卷一百十四 第 4a 页 WYG0498-0708a.png
圣母游情旷深夜还思勉素诚

圣祖仁皇帝御制蓟城遇雪诗 冻云封树蓟城西玉
蕊轻盈乱马啼忆想年年常过此何曾瑞雪遍山溪
增乾隆十年
御制二月十五日过蓟州即事书怀诗 脉起鳞塍净
绝尘沿塘初见柳条新蓟州西畔经行处已有江南一
段春 矮屋疏篱径转斜寥萧诗景凑怀赊当春最有
卷一百十四 第 4b 页 WYG0498-0708b.png
伤春者何必花朝更看花 朝来快雪喜新晴添得溪
流活活声若比去年差较胜东郊是处可深耕几年
来往蓟州道不觉髭须换少颜天外远山常住体白云
苍树只閒閒
  (臣/)等谨按过蓟州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原沈遘题渔阳图诗壁燕山自是汉家地北望分明掌/股间休作画图张屋 空令壮士老朱颜 西溪集)
(原王世贞登蓟州城楼作落登危不妨蜡屐踞坐自侧/乌纱铁岭高天一线渔阳 日千家 弇州山人稿)
卷一百十四 第 5a 页 WYG0498-0708c.png
(补张永祯蓟州道中作古匹马渔阳道休嗟行路难霜/林无定叶秋水有馀寒 塞斜阳下征鸿乱苇残盘山)
(凝望里烟外出层/峦 畿辅诗存)
原安帝建光元年初置渔阳营兵(后汉/书)
补汉安帝延光四年秋七月乙丑渔阳城门楼灾(同/上)
(原祢衡击鼓作渔阳参槌蹋地来前蹑馺足脚容态不/常鼓声甚悲易衣毕复击鼓参槌而去至今有渔阳参)
(槌自衡始也/ 文士传)
  (臣/)等谨按后汉书祢衡传作渔阳参挝注挝击鼓
  杖也参挝击鼓之法此作槌义同
卷一百十四 第 5b 页 WYG0498-0708d.png
(补天兴元年秋七月渔阳乌丸库傉官韬聚党为寇诏/冠军将军王建讨平之 魏书道武帝纪)
(补武德元年高开道陷渔阳郡有马数千匹众且万人/自立为燕王都渔阳 旧唐书本传)
(原盘安军节度判官富察集赛与鸡泽县令温特赫实/芳努同守蓟州众溃而出集赛实芳努死之诏赠集赛)
(金紫光禄大夫蓟州刺史实芳努镇国上将军蓟州刺/史仍命树碑以时致祭 金史忠义传 按富察旧作)
(蒲察从八旗姓谱改正集赛义见前温特赫旧作温/迪罕从八旗姓谱改正实芳努旧作十方奴今照对)
(音译/改)
(补马宣建文初为都指挥守蓟州靖难师起宣与镇抚/曾浚闭城坚守文皇遣将反复谕之不可张玉拥众急)
(攻宣率众出战阵殁浚亦死之月忠节录巳之际本州/补弘治癸丑蓟州守臣奏闰五 既望辰)
卷一百十四 第 6a 页 WYG0498-0709a.png
(忽然昼晦天雷迅烈室庐撼动风势狂猛瓦石皆飞电/光交掣红紫夺目见空中雷神无数形状不一颜色难)
(辨皆披甲胄各执兵械或剑斧锤凿或鎗刀旗戟或缧/绁枷锁摄人起空中移时复掷下其震死者身体手足)
(分裂异处凡九人又震牛十九头亦皆身足分裂复拔/去舌又在地震死者人牛复有十数摄上而复掷下者)
(八九十人皆无恙皇天震怒诛遣惨烈州人战/栗骇陨不知何以获罪于天也 治世馀闻录)
原州治在城东北仍辽金旧址元至正间达噜噶齐拓
而更新之明初重建景泰三年芝产于堂后知州事姚
恭因扁曰灵芝堂成化间知州汪溥重修至崇祯壬午
焚燬(蓟州志鲁按达噜噶齐/旧作达 花赤今译改)
卷一百十四 第 6b 页 WYG0498-0709b.png
  (臣/)等谨按州治自崇祯壬午焚燬后
本朝顺治四年知州文焕重建灵芝堂已废
原儒学在州治西北(蓟州/志)
增州学在拱星街洪武七年修整(图经/志书)
  (臣/)等谨按蓟州学有金正隆元年翰林直学士施
  宜生撰渔阳重修宣圣庙学碑字迹剥落难考又
  有元大德十一年翰林承旨阎复代草加至圣位
  号制碑明嘉靖二十七年户部郎中张拱碑万历
卷一百十四 第 7a 页 WYG0498-0709c.png
  四年翰林成宪碑
本朝顺治七年庶吉士周体观碑康熙四十年兵部尚
  书王宏祚碑今俱存
(增明张拱重修蓟州儒学文庙记略唐蓟州畿内名郡/州西北为儒学左方为文庙肇建于 迄于历世或修)
(或燬洪武初复建之间有修葺久复渐敝西平王君以/东藩副宪提刑兹土下车展谒大惧诸所废失弗称具)
(瞻注意经营选材立陶经始于丁未之秋落成于戊申/之夏帑不加费民不知劳而成功可睹矣王君名诰由)
(进士历官中外所至以兴学校为首务善政善教兹不/尽书云 蓟州志)
(增明成宪重修蓟州儒学记略所蓟州于京师为三辅/郡盖幽燕雄丽之都会也奇淑 钟实生贤哲士之以)
卷一百十四 第 7b 页 WYG0498-0709d.png
(功业文章表见者代有其人莱阳王侯鸿儒以令尹推/守于蓟州先文教力挽颓风会晋江蔡君时雍以乡贡)
(士来署学事睹学之渐圮惧无以时居游而耸瞻向偕/司训侯君一贯李君良辅程君式以修葺请于州于是)
(会集程物鸠工戒徒涓日将事越数月厥工乃讫为先/师殿为东西庑为戟门为棂星门为尊经阁为敬一箴)
(亭为明伦堂咸焕然新焉于其/请也不辞而为之记 同上)
原蓟州有预备仓(四镇三/关志)
  (臣/)等谨按预备仓在城内东北隅久圮今即其址
  改建河神庙
原蓟州卫在州治东北洪武八年建镇朔卫在蓟州卫
卷一百十四 第 8a 页 WYG0498-0710a.png
西永乐中建又营州右屯卫本在大宁卫境永乐二年
移建州治北(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蓟州镇朔等卫今俱废
原独乐寺在州治西南中有杰阁设大士像相传盘山
舍利塔神灯自塔而下先独乐而后及诸佛刹云(蓟州/志)
  (臣/)等谨按独乐寺在城内州治之西观音阁大士
  像今俱存乾隆十八年
赐帑重修寺内恭悬
卷一百十四 第 8b 页 WYG0498-0710b.png
皇上御书额曰普门香界联曰琳宇近神畿慈云广荫
  法筵传古迹宝月常新又曰绝无尘相染初地定
  有天花落讲台旁建精舍联曰短长诗句閒中检
  来往年华静里观皆
御书
原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
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故尚父秦
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
卷一百十四 第 9a 页 WYG0498-0710c.png
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
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盘山/志)
  (臣/)等谨按刘成碑今无考
补辽时渔阳有独乐道院沙门圆新居之见盘山感化
寺窣堵波记(黄图/杂志)
增乾隆十年
御制寄题独乐寺诗 欲留羲御问迁移便是拈花不
语时丈六金身应好在春风过客偶相思禅心远逐穿
卷一百十四 第 9b 页 WYG0498-0710d.png
云磬古迹空传没字碑烟柳丝丝新绿嫩即看拖地有
长眉
增乾隆十二年
御制过独乐寺戏题 我是先忧人羞称独乐寺独乐
乐无著先忧忧未塈寂静彼禅房往者曾题字春风马
上看自哂成何事 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佛有十/二原流)
(僧家多画/于壁间)云胡无碍佛运亦有隆杀阇黎志安饱六檀
非所快颓风不独兹若曹奚足怪
卷一百十四 第 10a 页 WYG0498-0711a.png
  (臣/)等谨按独乐寺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原广福寺在州治北儒学之东(蓟州/志)
  (臣/)等谨按广福寺今圮明正统中少傅胡濙万历
  中祭酒成宪二碑仅存
(增明胡濙赐广福寺名记略言夫二仪既判万物备周/后汉西方生佛不化而善不 而信法雷声振于中州)
(佛日光流于上苑顺天府蓟州城中崇善古刹之基岁/久圮堕败屋数楹真泽长老募于檀越建殿宇装佛像)
(焕然一新经始于宣德癸丑正月落成于正统戊午二/月寺既成蒙恩赐额曰广福寺 蓟州志)
卷一百十四 第 10b 页 WYG0498-0711b.png
(增明成宪修广福寺碑记略亿盖闻祗园阐教流法雨/于大千舍卫传经布慈云于 劫凡瞻佛日俱免况沦)
(诸被祥光咸从智慧蓟城街北有寺名广福盖敕赐古/刹也其地西壁学宫南凭州治冠盖往来士民瞻仰乃)
(岁久废弛日以倾圯画像或结伊威钟簴将沦蟏蚁本/寺长老名云光乡善人蒋君名菊者悯古迹之凋残悼)
(佛刹之荒废共发菩提之心始葺兰若之舍日斯迈而/月斯征弃捐无毁寸有积而尺有累诚愿愈坚用是恊)
(谋乃宏兹搆厥工落成之/后爰徵记事之词 同上)
原塔下寺在州治西内(同/上)
  (臣/)等谨按塔下寺一名白塔寺今废塔尚存
(补高承埏宿蓟州塔下寺诗露树色渔阳少僧廊塔下/开炉中分佛火槛外即香台 草吟虫苦风铃怖鸽来)
卷一百十四 第 11a 页 WYG0498-0711c.png
(鸡苏问遗砦览古思/徘徊 稽古堂集)
原静安寺在渔山之西旧名醴泉院辽道宗赐额净名
寺金大定间改今名(盘山/志)
  (臣/)等谨按静安寺在城外西北三里今废
原香林寺在蓟州城北二里翁同鹅泉流峙左右蓟亭
之胜槩也(盘山/志)
  (臣/)等谨按香林寺明万历中重修有翰林院侍读
  冯有经碑记尚存
卷一百十四 第 11b 页 WYG0498-0711d.png
本朝康熙年间重修
(补冯有经重修香林寺碑略凤香林寺距渔阳约二里/许东则铁岭龙蟠西则渔山 翥北则巍峰直矗南则)
(平皋超忽盖创自汉缮于唐迨明正统尝葺治焉日月/易迈殿宇渐颓董君懋修发重修之愿邀夫同志各有)
(所施因基就制揆日鸠工经始于万历丙/午之二月落成于戊申之四月 蓟州志)
原定慧寺在城西二十五里小盘山一名瓦茶寺今废
(盘山/志)
  (臣/)等谨按小盘山在盘山东北盘之支山也定慧
  寺久圯
卷一百十四 第 12a 页 WYG0498-0712a.png
原法常寺在乱石庄西惟石幢古井在焉(盘山/志)
  (臣/)等谨按乱石庄在盘山南麓
皇上赐名曰玉石庄法常寺久圮石幢古井俱无考
原渔山在城西北三里高百馀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
南故曰渔阳水绕山下故曰渔水(图/经)
补渔山多泉冬夏喷涌成湖土人因之开为稻田菰蒲
荇藻宛似江南也(四正山/居志)
  (臣/)等谨按渔水一名龙池河
卷一百十四 第 12b 页 WYG0498-0712b.png
原渔阳本汉旧县地理志渔阳郡管县十二一曰渔阳
以北有渔水县在渔北因曰渔阳(清𩔖天文/分野之书)
原鲍邱水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县东又南过潞县西又
南至雍奴县北屈东入于海(水经/注)
原渔水出渔阳东南平地泉流西径故县城南今城在
斯水之阳渔阳之名当属此秦发闾左戍渔阳即是城
(同/上)
  (臣/)等谨按清𩔖天文分野之书及水经注所云则
卷一百十四 第 13a 页 WYG0498-0712c.png
  渔阳故县当在渔水之西北而渔阳郡则在渔水
  之东南也
原避暑亭在州西北五里相传金章宗避暑于此(寰宇/通志)
  (臣/)等谨按避暑亭今无考
原翁同山一名空同山在蓟州城北五里上有崔府君
祠又呼府君山旧有日照寺寺有圆覆法师舍利塔金
大定九年进士孙设撰记甃塔之东其西又有小石碣
列建塔居士沙门姓名(盘山/志)
卷一百十四 第 13b 页 WYG0498-0712d.png
  (臣/)等谨按空同山崔府君寺尚存日照寺久废金
  时石碣塔记皆无考
原空同山相传黄帝问道之所(名胜/志)
原遵化南三十里亦有空同世谓黄帝谒广成在此非
(路史/注)
  朱彝尊原按岷州原州肃州汝州蓟州赣州皆有
  空同山史黄帝本纪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世以为
  陇右之山无致疑者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
卷一百十四 第 14a 页 WYG0498-0713a.png
  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
  自空桐入则汝州之山也山下有广成城广成泽
  上有广成观宋宣和中汝守林时请于朝建立说
  者谓襄城具茨壤地相接疑轩皇问道当于此地
  然稽之尔雅北戴斗极为空桐空桐之人武司马
  彪注庄子亦云空桐当斗之山则空桐宜在北矣
  且问道之文载于庄子其初往见广成子谓帝不
  足以语至道退而筑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复往
卷一百十四 第 14b 页 WYG0498-0713b.png
  要之广成子南首而卧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当日
  帝邑于涿鹿之阿去蓟甚迩故不难复要之又寰
  宇记蓟县有笄头山空桐笄头相去不远而陈子
  昂蓟邱览古诗云尚思广成子遗迹白云隈然则
  蓟之空桐未可定其非黄帝问道之所也
  (臣/)等谨按空同山朱彝尊原按据尔雅及司马彪
  庄子云在今蓟州未为无见
原白马泉在空同山下(蓟州/志)
卷一百十四 第 15a 页 WYG0498-0713c.png
  (臣/)等谨按白马泉在蓟州三里有明时郡人成宪
  记
(增明成宪白马泉记略府白马泉在空同山之麓山巅/有崔府君祠在焉俗传 君常乘白马饮于此泉以得)
(名然不知其何所考也泉源广丈许深可三四尺水常/以盛夏出历秋冬始涸其渟涵澄澈鉴人毛发如宝镜)
(之出于匣其清冷爽利沁人肌骨如冰壶之置于室其/流波喷涌而南注激如喧豗行如漱玉声响清耳迤逦)
(而不绝上则古木蔽亏有阴可荫下则丰草/蒙密有藉可眠盖蓟门一胜地也 州册)
原蓟州邵权平衡于东门之外翁同山之下搆一室命
之曰约斋(吴文/正集)
卷一百十四 第 15b 页 WYG0498-0713d.png
  (臣/)等谨按约斋遗址无考
原铁岭在城北十里石色如铁悬涧极深(蓟州/志)
  (臣/)等谨按铁岭在空同山之北
原广汉川俗名黄崖川(蓟州/志)
原泃水在州北四十里一名广汉川发源黄崖口一支
西南流经盘山之阴入平谷为泃河一支东南流经盘
山之阳过三叉口入宝坻县之白龙港宋广川郡之名
以此(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四 第 16a 页 WYG0498-0714a.png
  (臣/)等谨按广汉川源出塞外从州北之黄崖关流
  入境水分为二一支西南流经盘山之阴为独乐
  河平谷灵山泉水注之入三河为泃水过草桥河
  汇盘山左去之水至三叉口入宝坻县之白龙港
  一支东南流经蓟南五里桥汇盘山右去之水入
  溵流河方舆纪要以东南流一支谓入宝坻县之
  白龙港则仍是西南流一支之水矣谨辨其讹于
  此
卷一百十四 第 16b 页 WYG0498-0714b.png
原雄武城故广汉川也(唐书/志注)
  (臣/)等谨按雄武城今仅存遗址
原安禄山筑垒范阳城北号雄武城峙兵积榖(唐书/本传)
原禄山归范阳筑雄武城外示禦寇内贮兵器养同罗
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馀为已子又畜单于护真战
马数万匹牛羊五万馀头(安禄山/事迹)
原雄武城在州东北唐天宝六载安禄山筑其后置军
使于此为州境要地会昌二年回鹘部将那颉啜南趋
卷一百十四 第 17a 页 WYG0498-0714c.png
雄武军窥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遗军败之广明初卢龙
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讨沙陀李克用分兵
守朔州自将其众拒可举于雄武军即此(方舆/纪要)
补张仲武少业左氏春秋掷笔为蓟北雄武军使(旧唐书/本传)
(原杜甫渔阳诗时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 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
(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杜工部集)
原广明元年七月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李可举
行军司马韩元绍邀之于药儿岭大破之又败之于雄
卷一百十四 第 17b 页 WYG0498-0714d.png
武军之境(通/鉴)
原药儿岭在雄武军西(通鉴/注)
原五里镇在州西五里宣德三年驾至五里镇遂前行
至石门驿是也(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石门驿𨽻遵化州境
原宣德三年九月上驻跸蓟州西五里桥进州官谕之
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歌流
传至今古今人才不相远尔曹勉之(明宣宗/实录)
卷一百十四 第 18a 页 WYG0498-0715a.png
  (臣/)等谨按州西五里桥尚存
原河阳在州西五里亦名五里河源出城西鹅毛台台
亦名纸坊山下流入于沽水水性暖遇寒不冰故曰阳
河相去一里有凉泉水出地中方广丈馀盛暑弥凉因
(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阳河俗名西海子
原犷平城在州西汉县属渔阳郡东汉因之服虔曰犷
音巩(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四 第 18b 页 WYG0498-0715b.png
  (臣/)等谨按犷平城遗址无考
原犷平莽曰平犷(汉书/注)
原建安十三年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八月公渡河
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魏志太/祖纪)
原县入晋废(方舆/纪要)
原安远城在城西北唐末置安远军五代晋将周德威
攻燕拔安远军蓟州将成行言等降(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安远城今无考
卷一百十四 第 19a 页 WYG0498-0715c.png
原鸡苏砦在州西五代梁开平二年刘守文以沧州之
众并招契丹吐谷浑共讨其弟守光战于鸡苏砦为守
光所获(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鸡苏砦今无考
补蓟州旧有黎豁县废置皆未详(金史地/理志)
原辽会同九年九月阅诸道兵于渔阳西枣林淀(辽/史)
原元天历元年九月托克托穆尔与辽东军战蓟州之
檀子山(元史文/宗纪)
卷一百十四 第 19b 页 WYG0498-0715d.png
原十月雅克特穆尔及阳翟王太平国王多罗台战于
檀子山之枣林唐其势陷阵杀太平馀皆宵遁(元史本/传 按)
(多罗蒙古语七数也/旧作朵罗今译改)
原尼古勒领军六百人迎敌通州会丞相雅克特穆尔
至檀子山与图门岱尔战败之(同上孽按尼古勒蒙古/语罪 也旧作捏古剌)
(今译/改)
原沙河在城西二十五里源出盘山经沙岭之麓东南
会五里河入沽河(蓟州/志)
卷一百十四 第 20a 页 WYG0498-0716a.png
  (臣/)等谨按沙河一名沙流河
原瀑水在城西二十五里出于石山之麓流经塔山之
阴有泉自石窦出极清冷初夏或有冰浮出(蓟州/志)
  (臣/)等谨按瀑水在州西三十里从盘山之阴而来
  南流合白涧泉入沽河
补蓟州三十里至邦军店三十五里至下店(松漠/纪闻)
  朱昆田原按邦军今志作邦均下店今志作夏店
  (臣/)等谨按邦均店在州西三十里夏店𨽻三河县境
卷一百十四 第 20b 页 WYG0498-0716b.png
增贤渠泉在贤渠庄之东北平地有泉涌出南流至柳
子口入沽河(蓟州/志)
  (臣/)等谨按贤渠泉在州西南十六里
增乾隆八年
御制过贤渠庄望盘山诗 马上看山色犹记登临美
他年视今朝何以异乎此
  (臣/)等谨按贤渠庄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卷一百十四 第 21a 页 WYG0498-0716c.png
原白涧在城西四十里发源于盘山西峪经沙流河水
色澄碧上有白涧寺
增州西四十里为白涧庄恭建
行宫其东有香华庵(州/册)
  (臣/)等谨按香华庵正殿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香林法界乾隆十五年奉
敕重修有
御制香华庵记勒石庵中
卷一百十四 第 21b 页 WYG0498-0716d.png

御制香华庵碑记 白涧行宫之左有香华庵不知其
创建所自盖旧刹也乾隆己巳秋朕奉
皇太后幸盘山之便
慈舆偶临此寺询知为女僧焚修地因其殿宇湫隘且
就倾圮因
命出内帑新之越数月工竣所司立碣石请记岁月乾
竺氏书言佛法譬如大云遍覆一切其云所出一味之
卷一百十四 第 22a 页 WYG0498-0717a.png
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鲜泽盖
雨露所覃随在沾被大小远近惟其所受此天地之所
以为大而具佛慧性者能之恭惟
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慈恩溥博周洽海宇
兹庵在畿甸乡曲中小招提耳而以附近离宫
慈驾经临得邀修葺
大慈之所流露随在作佛事即此是香台鹿苑曾何大
卷一百十四 第 22b 页 WYG0498-0717b.png
小之区分用是承
命叙言镌之贞珉
增乾隆九年
御制白涧行宫晚坐诗 离宫迤逦偶停骖魄月迟迟
上远岚象外真诠谁得会环中佳趣我须谙山容自写
痴黄幅径曲遥通古佛庵忆昔閒吟潇洒地迁无迁处
正宜参
  (臣/)等谨按白涧
卷一百十四 第 23a 页 WYG0498-0717c.png
行宫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卷一百十四 第 23b 页 WYG0498-0717d.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四 第 24a 页 WYG0498-0718a.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四举正
 乌丸原书讹作群盗今据魏书改(天兴元/年条)
 有马数千匹原书数讹作乘今据本传改(武德元/年条)
 
 
 
 
 
卷一百十四 第 24b 页 WYG0498-0718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四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