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卷七十七 第 1a 页 WYG0498-02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
 国朝苑囿 (长河乐善园/)
西直门外高梁桥之北宫门五楹正宇为倚虹堂(善乐/ 园)
(册/)
  (臣/)等谨按高梁桥在西直门之北其水发源于玉
  泉由昆明湖秀漪桥东流注此即长河也乾隆十
  六年
卷七十七 第 1b 页 WYG0498-0219d.png
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自长河至高梁桥易辇进宫因
  建是堂
皇上临幸
御园每于此侍膳视事宫门额曰云楣星鄂与倚虹堂
  额皆
御书
乾隆十六年
御制题倚虹堂诗 桥畔堂成辛未年(辛未年为大庆/圣母六旬)
卷七十七 第 2a 页 WYG0498-0220a.png
(自长河乘冰床至高梁桥/易辇进宫故建堂于是)
大安登辇庆敷天崇基已见祥贻永
盛典行将举继前来往每因裁咏什(西直门为来御园/必经之路 往观)
(农率有诗/勒于壁间)雨旸惟是廑农田虹光银渚一湾映春色皇
州万祀绵
倚虹堂西二里许为
乐善园园门三楹北向(园乐善/ 册)
  (臣/)等谨按
卷七十七 第 2b 页 WYG0498-0220b.png
乐善园门额
皇上御书是处旧为康亲王园亭颓废已久乾隆十二
  年重加修葺其上游与昆明湖相接为
龙舸所必经云
乾隆十七年
御制题乐善园诗 乐善始康邸(园故康亲/王别业也)取义东平
苍结搆逾绿野胜国为皇庄鼎革属故藩百载移星霜
宴游既冷落草树就芜荒亭榭早无存半立馀颓墙地
卷七十七 第 3a 页 WYG0498-0220c.png
邻长河岸来往泛烟航凭眺念兴废为之长慨慷稍命
复其旧芟秽疏污塘室宇何须多足令供徜徉回池日
以清春翘日以芳由来岁月深峭茜增林光人工久斯
敝天然久益彰舣舟一来憩妙理参幻常园名仍旧称
况我曾颜堂道心惟竹素永言志其详
乐善园宫门内跨小溪南为穿室东向曰意外味转石
径而南为于此赏心内间北向为
含清斋东为潇碧北为约花栏南有轩为云垂波动
卷七十七 第 3b 页 WYG0498-0220d.png
含清斋对河敞宇为池月岩云中穿堂为翠微深处内

蕴真堂南宇为气清心远别院有室曰
鸾举轩(园乐善/ 册)
  (臣/)等谨按意外味诸额皆
皇上御书鸾举轩垣外是为园之南门
乾隆二十四年
御制蕴真堂诗 藩邸园亭颓废久(是处本康亲/王旧园也)略加
卷七十七 第 4a 页 WYG0498-0221a.png
葺筑便如新古柯曾不烦修饰茈虒槎枒总蕴真
于此赏心之西南为又一村左有亭为揽众翠意外味
之西穿堂为得佳赏西为
兰秘室再西为环青渟碧
兰秘室之北有宇为赏仁胜地(园乐善/ 册)
  (臣/)等谨按又一村诸额皆
皇上御书
园门内有楼为冲情峻赏东北为红半楼其旁峙岩上
卷七十七 第 4b 页 WYG0498-0221b.png
者为踞秀亭冲情峻赏之西南有室为画所不到东为
揖长虹再东为荫林宅岫内宇为古欢精舍(园乐善/ 册)
  (臣/)等谨按冲情峻赏诸额皆
皇上御书
园门以西临河敞宇为自然妙有西室为风湍幽响再
西有轩为诗画间为玉潭清谧亭为个中趣亭北敞宇
为坐观众妙西出河口折而南有室为致洒然接宇为
光碧涵晖稍东曰远青无际后为云林画意再东有轩
卷七十七 第 5a 页 WYG0498-0221c.png
为心乎湛然折而南为绿云间(园乐善/ 册)
  (臣/)等谨按自然妙有诸额皆
皇上御书
乐善园西三里许曰大正觉寺大殿五楹后为金刚宝
塔塔后殿五楹塔院之东为行殿(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大正觉寺即朱彝尊原书所谓真觉寺
  也明永乐间重建金刚塔成于成化九年凡五浮
  图俗因称五塔寺乾隆二十六年重修正殿额曰
卷七十七 第 5b 页 WYG0498-0221d.png
  心珠朗莹联曰般若演慈源妙通筏喻菩提宏觉
  路长炳灯传皆
皇上御书塔东恭勒
御制重修正觉寺碑文谨编载卷内
御制重修正觉寺碑文 自万寿寺迤东不二里而近
有招提五塔离立众因以寺所有名之实旧志所称大
正觉寺者也朕敬为
圣慈祝釐岁辛未既命将作庀材营缮逮今辛巳星纪
卷七十七 第 6a 页 WYG0498-0222a.png
载周恭遇
七旬大庆复出帑金是崇是饰所司以落成告且砻石
请文考梵典释佛义曰觉又曰佛像标身经标口塔标
意故说根尘者以意为之因缘谭觉性者亦以意为之
提摄世传阿育王建塔八万四千震旦仅得十之一若
兹寺经始明永乐间西竺国师板的达用一台五佛准
印土金刚宝座成式俾大千情与无情咸知印可其于
开宗也甚著而于资福也甚闳然观大慈氏如如不动
卷七十七 第 6b 页 WYG0498-0222b.png
意于何有彼芸芸者觅意了不可得则相率而求之相
轮窣堵自凡僧初果以至辟支菩萨六重七重云尔是
何异和南合十执丈六以求像执华严海藏以求口者
哉反是以观震旦所标固不必意西竺之意而以无意
利益群生者虽放之遍满恒河沙数无尽意法界无二
无别可也乃者楶梠交疏增辉初地华鉴宝铎具足庄
严将诹辰侍
辇过之畴不皈依回向晋
卷七十七 第 7a 页 WYG0498-0222c.png
无疆之祝乎嗣是每逢
庆典其鸠工夙事长与六甲循环极无量八百鼻功德
永弗替
原大真觉寺在极乐寺西内有金刚座上置五小座藏
如来金身永乐间西域中印土僧所献规制前此未有
(寓林/集)
原直觉寺浮图高五六丈许而上为塔五方陟其顶山
林城市之胜收焉(缑山/集)
卷七十七 第 7b 页 WYG0498-0222d.png
原真觉寺原名正觉寺乃蒙古人所建寺后一塔甚高
名金刚宝座从暗窦中左右入蜗旋以跻于颠为平台
台上涌小塔五座内藏如来金身金刚座之左偏又一
浮屠传是宪宗皇帝生葬衣冠处前临桥桥临大道夹
道长杨绿阴如幕清流映带尤可取也(燕都游/览志)
原成祖文皇帝时西番班迪达来贡金佛五躯金刚宝
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寺赐名真觉成
化九年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座累石台五丈藏级于
卷七十七 第 8a 页 WYG0498-0223a.png
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塔刻梵字
梵宝梵华中塔刻两足迹他迹陷下廓摹耳此隆起纹
螺若相抵蹲塔前有成化御制碑(帝京景物略能按班/迪达梵语材 也旧)
(作板的达/今译改)
  (臣/)等谨按成化御制碑今无存
原真觉寺塔规制特奇寺有姚夔碑记称永乐中国师
五明班迪达召见于武英殿帝与语悦之为造寺石台
则成化九年所建也(析津/日记)
卷七十七 第 8b 页 WYG0498-0223b.png
  (臣/)等谨按姚夔碑今无存
(原明宪宗御制真觉寺金刚宝座记略佛永乐初年有/西域梵僧曰班迪达大国师贡金身诸 之像金刚宝)
(座之式由是择地西关外建立真觉寺创治金身宝座/弗克易就于兹有年朕念善果未完必欲新之命工督)
(修殿宇创金刚宝座以石为之基高数丈上有五佛方/为五塔其丈尺规矩与中印土之宝座无以异也成化)
(癸巳十一月告成立石/原朱衡真觉寺五塔诗) (胜地尘埃少中天洞壑孤云/)
(棂欹缥缈风磴入虚无槛外三天界尊前五岳图何当/探慧镜一为照迷途 镇山集)
(原何栋登真觉寺浮图诗霞凌空垂宝塔被露出铜盘/影照青莲色光寒白露团 标窥日近风洞雪云寒静)
(坐观空界天花绕/石坛 太华集) (以上八条原在/郊坰门今移改)
卷七十七 第 9a 页 WYG0498-0223c.png
正觉寺西五里许为万寿寺自正殿后殿宇佛阁凡六
(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万寿寺明万历五年建乾隆十六年重
  修二十六年再修初寺中悬永乐时所铸大钟内
  外勒华严全部共八十一卷名曰华严钟今移于
  城北觉生寺详见郊坰门寺门内为钟鼓楼天王
  殿为正殿殿后为万寿阁阁后禅堂堂后有假山
  松桧皆数百年物山上为大士殿下为地藏洞山
卷七十七 第 9b 页 WYG0498-0223d.png
  后无量寿佛殿稍北三圣殿最后为蔬圃寺之右
  为
行殿左则方丈寺内永乐时大钟今移置觉生寺正殿
  恭悬
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慧日长辉
皇上御书联曰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
  尽真如万寿阁额曰欢喜坚固大士殿额曰声闻
  普遍三圣殿额曰法云常住殿柱南面联曰性海
卷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0498-0224a.png
  波澄静涵功德水福林荫溥妙涌吉祥云北面联
  曰甘露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彼岸
  以自在力显大神通方丈额曰栖情物外联曰爽
  气挹冲襟翠连空色明漪淡尘虑影借天光皆
皇上御书正殿前恭立乾隆十六年
御制文碑亭二左为
国书及汉字右蒙古字梵字假山之后恭立乾隆二十
  六年碑亭二左为
卷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0498-0224b.png
国书及汉字右蒙古字梵字又
行殿内西间联曰春物薰馨含慧业名禽宛转入闻思
  东间联曰于淡泊中寻理趣不空色际忘言诠又
  联曰树色溪光成静赏花香鸟语绝尘缘后院楼
  宇下穿堂联曰花宫具见严而妙别室还饶清且
  嘉书室联曰欣于所遇何空色乐在其间足古今
  又联曰听松真偈演观水道心存皆
皇上御书
卷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0498-0224c.png
  又按万寿寺之西路北设关门内有长衢列肆北
  达
畅春园为
万寿街居人称为苏州街详见
苑囿门
御制敕修万寿寺碑记 自昆明湖循长河而东缘岸
多乔林古木僧庐梵舍远近相望广源闸西万寿寺实
为之冠宏敞深静规制壮丽考碑志建自明神宗初迄
卷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0498-0224d.png
今二百馀载矣朕时从舟过之乾隆辛未之岁恭值
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六旬大庆海内
臣民举行庆典朕恭奉
大安舆由畅春园道西直门至大内銮御所经兹寺适
居其中且喜其嘉名符祝釐之意命将作新之更加丹
艧绣幢宝铎辉耀金碧以备
临览传有之曰万盈数也诗书之称寿者曰欲至于万
年曰万寿无疆又有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皆举成数
卷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0498-0225a.png
以致其欢欣颂祷之诚而帝王世纪则谓天皇氏寿一
万八千岁地皇氏寿一万八千岁人皇氏寿九千岁合
四万五千岁则上古盖实有之非虚言也至释氏阿含
经则谓四天王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岁为一日忉利
天寿千岁燄摩天寿二千岁兜率天寿四千岁化乐天
寿八千岁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摩身天寿三万
三千岁而曰梵天寿命无有大期古佛且有无量寿之
号贝叶经函支那传译净众敬持故凡以欢喜心作佛
卷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0498-0225b.png
事植功德林报罔极恩者咸有取焉我
圣母大慈大恩沾被一切受气含生天上天下有识无
识普遍周浃以是至仁备诸福德升恒悠久纪算靡极
斯固薄海若臣若民同心一词合掌赞叹愿申万年之
祝而朕之以天下养颂纯嘏而引遐龄于万斯年称无
量寿者随所至而三致意焉修葺工竣因有司之请勒
文贞珉以纪岁月
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
卷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0498-0225c.png
天纯祐我函夏既屡丰锡羡俾恬养引年越大濛疏逖
𦙑爽胥昄章耕牧跻之春台是用大介盖贞元嘉会保
泰者兢兢乎千载一时而我
圣母皇太后七帙庆辰适逢斯盛朕将率亿兆臣庶祝
嘏延洪以
圣节崇启经坛于万寿寺爰敕内府丹垩即工视乾隆
辛未例弗懈益虔事载蒇系之辞曰维兹寺修建端委
暨诸天无量寿义著在前文者无俟繁称矣曷记乎则
卷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0498-0225d.png
敬颂我
圣母爱民延禧之
懿训以质言胪近事可乎向者东南耆耇颙迓
安舆树颔翘趾者相属偶会偏隅赒赈朕上体
慈怀载稽撰日阅丙子而丁丑阅辛巳而壬午迨取道
展礼清凉则祥霙甘澍馧馞缤纷九宇奄观倍稔揆诸古
德所云觉照佛心福利仁化何以加兹若乃西人叩关
诸师亟于救焚拯溺朕荷
卷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0498-0226a.png

祖鸿庥寅承敢后每旁午擘画禀命
璇闱备仰我
圣母始事勤劬与成功之
恺豫迄今流沙数万里悉古乌孙大宛勃律于阗诸部
曲不啻偃修罗之弓戟而亭以慧云沃以法雨同登极
乐国土者我
圣母寿世无量之心一我佛寿世无量之心而朕额手
卷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0498-0226b.png
庆抃即愿以无量万世寿寿我
圣母者庶于是焉徵实可记也夫遂绎其旨而为之赞
 我闻法王法不受转轮转调御大能仁安车济五衍
以兹寿者相超劫去圆满一万二万年迦叶那含阐至
六万七万昆含拘留展次佛及初佛积万乃无算同声

圣慈金口宣元典寿世而寿身真实义斯践佛云四部
洲五烛乎燎旱化日诸众生各各得饱暖是名恒春国
卷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0498-0226c.png
有榖无不戬佛云彼罗刹种种方所限销兵穷荒徼薄
海壹清宴是名大愿船净域归重趼
圣慈皆佛慈是谛参密显欢喜證人天三呼善哉善
乾隆十三年
御制题万寿寺方丈诗 三度轻舟过(今年舟过万寿/寺者三兹始一)
(游/云)一来方丈游地偏白足静松老绿阴稠驯鸽香台集
凉蝉古树收略参今昔景门外聒清流

卷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0498-0226d.png
御制万寿寺口占赐方丈明鼎诗 试问阇黎悟未曾
与僧何不可言僧却怜佛子亲逢
佛因识能仁有不能(昔者指皇考喜开示禅流因而得/悟 不胜屈明鼎尚属济宗名)
(宿独未获许/可故嘲之)
乾隆二十八年
御制舟过万寿寺戏题诗 广源高水拍船唇(长河之/水以玉)
(泉为源过万寿寺左侧/广源闸始有高下之分)船过祇园古岸滨识矣松篁三
径路置之空色不言津爱他有力风前布笑我竟为门
卷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0498-0227a.png
外人望雨忧愁得雨喜欲询调御属何因
由万寿阁东穿堂入别院斋堂五楹为指钵思恩前宇
五楹后为法坛为方丈由阁西穿堂入为行殿(五城寺/院册)
原万寿寺在广源闸西数十武殿宇极其闳丽寺左钟
楼前临大道钟铸自文皇径长丈二内外刻佛号弥陀
法华诸品经蒲牢刻楞严咒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
为沈度笔少师姚恭靖公监造近年自宫中移此击之
声闻数十里有山亭在佛阁后可结趺坐(长安/客话)
卷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0498-0227b.png
原万历五年三月建万寿寺于西直门外七里先是京
师有番经汉经二厂年久颓圮穆皇帝重修未竟上移
贮汉经于此中其正殿曰大延寿阁曰宁安重楼复榭
隐映蔽亏寺后垒石为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象普
陀清凉峨嵋凡占地四顷有奇浃岁即成时司礼监大
珰冯保领其事先助万金潞邸及诸公主妃嫔以至各
中贵无不捐赀其藻绘丹艧视金陵三大刹不啻倍蓰
(野获/编)
卷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0498-0227c.png
  (臣/)等谨按宁安阁今改为万寿阁
原万寿寺在真觉寺西二里神宗朝敕建丹楼绀宇几
与大内等盖上幸山陵尝为驻跸地也方丈筑山上有
广榭下峙小亭寺僧云先帝曾于此尚食后有圃数顷
赐出万石大钟乃太宗时制昔悬于楼迩年有讹言帝
里白虎分不宜鸣钟者遂卧钟于地(燕都游/览志)
原万寿寺在广源闸之西万历五年太监冯保奉命作
中大延寿殿五楹旁罗汉殿各九楹后藏经阁高广如
卷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0498-0227d.png
中殿左右韦驮达摩殿各三楹方丈后辇石为山所取
土处为三池山上三大士殿各一三池共一亭山后圃
百亩寺碑大学士张居正奉敕撰先是文皇帝铸大铜
钟内外书华严八十一卷铣于间书金刚般若三十二
分向藏汉经厂于是有敕悬诸字日俾六僧击之天启
中置不复击卧地上(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万寿寺明大学士张居正碑今已无存
补西郭外万寿寺今上所建大内出一钟成祖时少师
卷七十七 第 18a 页 WYG0498-0228a.png
姚广孝监铸重八万七千斤径丈有四尺长丈五尺铜
质甚古内外刻华严经一部华亭沈度所书铸时年月
日时皆丁未今徙置之日为六月十六日亦四丁未相
符事亦奇矣(燕邸/纪闻)
(原张居正敕建万寿寺碑司皇上践阼之五年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出帑储命 礼监太监冯保卜地于西)
(直门外七里广源闸之西特建梵刹为尊藏汉经香火/院中为大延寿殿五楹旁列罗汉殿各九楹前为钟鼓)
(楼天王殿后为藏经阁高广如殿左右为韦驮达摩殿/各三楹修檐交属方丈庖湢具列又后为石山山之上)
(为观音像下为禅堂交殊普贤殿山前为池三后为亭/池各一最后果园一顷标以杂树环以护寺地四顷工)
卷七十七 第 18b 页 WYG0498-0228b.png
(始于万历五年三月竣于明年六月以内/臣张进主寺事赐名曰万寿 太岳集)
(原朱国祚万寿寺诗潇贝叶三车少华钟万石馀声仍/到长乐地合置精庐 洒人天界庄严学士书秋来霜)
(落后流响更何/如 介石斋集) (以上七条原在/郊坰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长河沿堤一带古刹甚多惟万寿五塔
  两寺内有
行殿谨编
乐善园后馀俱详载郊坰门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