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497-07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一
  城市(内城西城二/)
原河漕西三牌十三铺有广平库阜成厂拣果厂永清
左卫北新草场普度堂白塔寺祝寿寺翊教寺(五城坊巷/胡衕集)
  (臣/)等谨按广平库拣果厂久废今其地犹有广平
  库胡衕拣果厂胡衕之称阜成厂永清左卫北新
  草场普度堂俱无考白塔寺翊教寺详本条下祝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497-0708d.png
  寿寺考五城坊巷胡衕集即普庆寺在鸣玉坊朱
  彝尊原书载入河漕西条下误今移归鸣玉坊条
原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
  (臣/)等谨按元西城三门平则其西南门也明永乐
  十九年改为二门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平则
  正统间又改平则为阜成
本朝因之今俗犹称平则门和义肃清二门今俱无是称矣
补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497-0709a.png
营社稷于和义门内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牲牢
器币三献之礼八成之乐亚于郊庙之隆矣(丹墀/独对)
原至元二十九年七月建社稷坛和义门内坛高五丈
方广如之社东稷西相去约五丈社稷土用青赤白黑
四色依方位筑之中间覆以黄土稷坛一如社坛之制
惟土不用五色坛皆北向社主用白石剡其上如钟埋
其半于土中稷不用主树以松于社稷二坛之南各一
(元史祭/祀志)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497-0709b.png
(原雅克特穆尔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罗拜马首/史本传) (元/)
(原至正二十四年七月白索珠引兵入平则门二十五则/年八月朔珠占摩该军至城外命军士缘城而上碎平)
(门健元史顺帝纪按珠占蒙古语厚也旧作竹贞摩该蒙古改/语蛇也旧作貊高今俱译改 以上五条原在宫室门今移)
(增王章字汉臣常州武进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官御史/巡视京营贼陷真定京师大震章守阜城门贼傅城下)
(章手发二炮贼稍却顷之各城门炮声绝贼突至章叱/曰吾巡军御史也谁敢犯贼刺章□堕章骂曰逆贼勤)
(王兵且至尔灭不旋踵矣贼怒/横槊刺杀章而去 明史列传)
  (臣/)等谨按明史王章守阜城门昭忠录同甲申传
  信录作东直门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497-0709c.png
原月张园在阜成门内傍城垣下入门两垂柳拂地黛
柏苍槐深环石砌堂后枕一池甚脩广倒影入屋楹周
遭菜畦今属冉都尉矣(燕都游/览志)
原宣家园在阜成门内旧为宣城伯卫公别业傍多宅
宇外有菜圃百塍后属之焦鸿胪称焦园又属之毛户
部称毛园旧有射堂为习武地今废矣牡丹数种向为
京师第一先辈言初创时多奇石石皆有名曰隅虎曰
伫鹄曰惊羽曰奋距今不知所之矣(同/上)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497-0709d.png
  (臣/)等谨按月张宣家二园俱无考
原帝王庙在西四牌楼大街之西南向嘉靖间建祀三
皇五帝三王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其中
而两庑祀历代名臣(燕都游/览志)
原嘉靖十年三月历代帝王庙成先是中允廖道南请
撤灵济宫神改设帝王庙礼部以所在窄隘宜择地别
建于是工部相度阜成门内保安寺故址旧为官地改
置神武后卫地势整洁且通西坛可鼎新之诏可遣工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497-0710a.png
部侍郎钱如京督工工完上亲诣庙祭(明典/汇)
原帝王庙殿名景德崇圣之殿东西两庑南砌二燎炉
殿后为祭器库前为景德门门外东为神库神厨宰牲
亭钟楼又前为庙街门东西二坊曰景德立下马牌(春/明)
(梦馀/录)
原太祖洪武六年建帝王庙于金陵七年始设塑像未
几遇火又建于鸡鸣山之阳及文皇都燕未遑设帝王
庙仅于郊坛附祭至嘉靖十年始为位于文华殿而祭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497-0710b.png
之其年中允廖道南请撤灵济宫二徐真君改设历代
帝王神位及历代名臣上下其议于礼部时李任邱时
为春卿谓徐知證知谔得罪名教固宜撤去但所在窄
隘不足改设寝庙宜别择善地上以为然令工部相地
以阜成门内保安寺故址整洁且通西坛可于此置庙
上从其言次年夏竣役上亲临祭今帝王庙是也是年
修撰姚涞即议黜元世祖祀李任邱亦执奏以为不可
而止至二十四年竟斥去识者非之则费文通迎合也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497-0710c.png
廖中允疏以大慈恩寺与灵济并称欲废慈恩改辟雍
行养老之礼礼臣以既有国学为至尊临幸之地似不
必更葺别所惟寺内欢喜佛相应毁弃上是之像既毁
不数年而此寺铲为鞠场邵陶两方士以提督灵济等
宫领天下道教入衔矣任邱先已测上意故存此宫智
(野获/编)
增世宗肃皇帝之九年命建历代帝王庙如留都越岁
庙成上亲诣致祭厥后岁春秋遣大臣祭庙在阜成门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497-0710d.png
内大市街之西故保安寺址也庙设主不像庙五室中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座左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
舜座右禹王汤王武王座又东汉高祖光武又西唐太
宗宋太祖凡十有五帝庑从祀臣四坛东一坛九臣风
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二坛十臣周公
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
西一坛八臣邓禹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李
晟郭子仪二坛五臣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凡三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497-0711a.png
十有二臣庙初元世祖犹列十年九月翰林修撰姚涞
请撤元世祖祀部议不从二十四年二月礼科给事中
陈棐复请撤元世祖及其臣穆呼哩等五人神主得旨
如请而南京亦撤其像祀矣其帝王陵寝诏地方官春
秋祀如旧制(帝京景/物略)
(补萧端蒙京师新建帝王庙碑适皇帝御宇二纪于兹/明礼饬乐以化天下损益旧章 于中道既正二郊造)
(九庙作明堂举大禘立社稷敦先师怀柔百神咸秩其/祀属以古先帝王之庙远在南京其于崇享之意阙而)
(未备乃诏于京师立庙岁时报祀如常仪窃惟三恪之/礼肇于先王八君之祀列之祭法所以钦崇先烈永其)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497-0711b.png
(祀事者至矣自秦而下废而不讲者千年隋始制为常/祀各庙所都唐天宝间乃以群臣议置三皇五帝庙各)
(一于京帅高皇帝定鼎金陵缘先王之意采隋唐之制/立庙鹞鸣山阳以三皇五帝三王汉唐宋及胜国创业)
(诸主祀焉其历代名臣自风后力牧而下凡三十七人/各以其序配食于庙庭有司岁祀有隆无替车驾北徙)
(坎坛祠庙更造并置悉如南都之故独帝王之庙未有/所立顷岁乃命司空度基詹尹诹日经之营之以成兹)
(室蒐百年之遗典成一朝之伟观臣窃以为兹举也四/善具焉崇德报功不阙不滥宏教也备物尽文以褒先)
(世广仁也同堂而食选劳而享荗制也搜坠补废弼成/钜宪至明也有是四者不有所述其奚以示来世乃再)
(拜为之辞曰明明天子冠德履仁粹道沕潏元化流淳/创物垂范登三遇五制法兴王进退今古惟其有之是)
(以似之奕奕寝庙聿崇祀之有庭其殖有室其翼神其/戾止以享以怿介我景福佑我其延子子孙孙勿替历)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497-0711c.png
(年集同/野)
  (臣/)等谨按帝王庙在阜成门大街北明嘉靖间建
本朝顺治二年及康熙六十一年叠奉
钦定增祀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七年重修有
御制碑文乾隆二十九年又修易盖正殿黄瓦
皇上亲诣行礼有
御制诗文俱勒碑殿庭殿内扁曰报功观德联曰治统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497-0711d.png
  溯钦承法戒兼资洵哉古可为监政经崇秩祀实
  枚式焕穆矣神其孔安皆
皇上御书
增顺治二年定每岁春秋仲月诹日遣官祭帝王庙增
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明太祖五帝增辽代功
臣呼噜金代功臣宗翰宗望明代功臣徐达刘基等从
(语大清会典作按呼噜满洲/ 手背也旧 斛罗今改)
(增顺治二年定致祭历代帝王庙正殿每代设笾豆一/案五帝龛统改三案共十六案其礼神制帛仍每位一)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497-0712a.png
(端每案设帛篚一两庑四位共一业末案三位一案素/帛每位一端两庑各增帛篚二香案香炉二其上香仪)
(皇帝亲祭一上香若遣官致祭三皇位前三上香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祭改从/三上香仪 礼部则例)
增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谕历代帝王每朝崇祀不过一二主或庙享其子而不
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应将凡曾在位除无
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会大清/ 典)
增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497-0712b.png
谕明悯帝无甚过失国亡由伊祖所致悯帝不可与亡
国者例论而万历泰昌天启三君不应入祀其历代配
飨功臣有治安之世辅佐有功者应量加增补(同/上)
增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世宗宪皇帝祇遵
圣祖仁皇帝谕旨增祀帝王各立神牌每代合原祀为
一龛增祀功臣亦各立牌位合原祀入两庑依次安设
正殿原祀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一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497-0712c.png
龛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
唐氏帝舜有虞氏为一龛夏王禹商王汤周武王汉高
祖汉光武为一龛唐太宗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为一
龛宗太祖元太祖元世祖明太祖为一龛增祀夏王启
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扄廑孔甲皋发商王太甲沃
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
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
庚丁太丁帝乙合原祀夏共十有四王商共二十六王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497-0712d.png
为一龛增祀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
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
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
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合原祀三十二王为一龛增祀汉
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
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昭烈帝唐高祖
高宗睿宗元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穆宗文宗武宗宣
宗懿宗僖宗合原祀汉共二十一帝唐共十有五帝为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497-0713a.png
一龛增祀辽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
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
金太宗章宗宣宗合原祀辽共六帝宋共十有四帝金
共五帝为一龛增祀元太宗定宗宪宗成宗武宗仁宗
泰定帝文宗宁宗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
宗武宗世宗穆宗悯帝合原祀元共十有一帝明共十
有二帝为一龛共增祀一百四十三君原祀五龛增二
龛共七龛东庑原祀功臣风后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497-0713b.png
张良曹参周勃房元龄李靖许远李晟韩世忠十有二
人增祀仓颉毕公高仲山甫魏相耿弇宋璟裴度李沆
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文天祥博果密常遇春杨士奇
于谦刘大夏十有八人并自西庑原祀移入之夔伯夷
伊尹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曹彬宗翰穆呼哩徐达十人
共四十人西庑原祀力牧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
平杜如晦张巡岳飞九人增祀仲虺吕侯尹吉甫刘章
丙吉马援赵云狄仁杰姚崇李泌陆贽斡鲁吕蒙正寇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497-0713c.png
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赵鼎托克托李文忠杨荣李贤
二十二人并自东庑原祀移入之皋陶龙伯益冯异耶
律赫噜宗望巴延刘基八人共三十有九人东西共增
祀四十人合原祀以次分列共七十有九人(同上按博/果密蒙古)
(语包裹也旧作不忽木赫噜译/义见前旧作曷鲁今俱译改)
增乾隆元年
谕旨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
然天下共主矣不系之以谥而称曰建文皇帝此俗称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497-0713d.png
非史体也今明史既成著大学士九卿会议确拟具奏
随遵
旨议准追谥明建文帝为恭闵惠皇帝制造神牌祀于
太祖神牌之次(礼部/则例)
增历代帝王庙在阜成门内南向庙门三楹左右门各
一前石梁三景德门五楹崇基石栏前后三出陛中十
有一级左右各九级左右门各一正中景德崇圣殿九
楹重檐崇基石栏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497-0714a.png
一级东西一出陛各十有二级两庑各七楹一出陛均
八级庑前燎炉各一殿南
御碑亭一殿后祭器库五楹均南向景德门外其东神
库神厨各三楹宰牲亭三楹均西向井亭一其西为承
祭官致斋所庙门内东南钟楼一围垣周百八十六丈
三尺八寸庙门外东西下马牌各一景德街牌坊各一
正殿覆黄色琉璃两庑青色琉璃(同/上)
(增乾隆四年议准帝王庙行饮祸受胙礼停其别设拜/褥二十九年奏准代祭帝王庙停其开写尚书都统职)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497-0714b.png
(名将亲王郡王等职名具奏请/旨著为令 同上)

世宗御制历代帝王庙碑文 历代帝王崇祀之制肇
于唐天宝七载始置庙京城止及三代以前而已明洪
武六年始于金陵立庙嘉靖十年乃建于京师阜成门
内当明初定制时议礼之臣不能通知大体崇祀祇创
业之君从祀惟开国之臣自兹以后阙焉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秉大公之道折衷百代深惟祀典之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497-0714c.png
宜修康熙六十一年
特颁谕旨命廷臣详悉从容确议具奏逮朕绍绪之初
廷议始上旧崇祀帝王二十一位今增一百四十三位
旧从祀功臣三十九人今增四十人朕遵奉
先志重书牌位诹吉入庙行祭告之礼仰惟
圣祖皇帝用意之厚立论之正夐乎不可及也夫三代
以上若夏启之能敬承殷之太甲太戊武丁周之成王
康王宣王颂美诗书光耀史牒三代以下英君哲后或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497-0714d.png
继世而生则德教累洽或间世而出则谟烈重光胥能
致海宇之乂安跻斯民于康阜嘉言传于信史善政式
为良规至凡蒙业守成之主即或运会各殊屯亨不一
苟无闻于失德咸
帝命所宠绥爰及历代名臣亦皆川岳钟灵为时辅佐
功在社稷德恊股肱比诸从龙之彦何多让焉而尚论
未详明禋久旷其为缺略也大矣夫钦崇往哲景企前
徽明德可怀羹墙兴慕眷流风之所被泃历世而勿谖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497-0715a.png
若乃扩追远之鸿规破拘墟之臆见自非忠厚立心宽
仁为量卓识超于千古盛德冠于百王未有能论及此
者典礼修明有待今日然则
圣祖皇帝之重加釐定公当周详诚千万世莫及之仁
心而千万世不易之定论也庙猊既新叙述本末镌于
青珉用昭示久远焉

御制重修历代帝王庙碑文 历代帝王之祀其准古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497-0715b.png
迁庙观德遗意而推而放之者欤书曰七世之庙可以
观德疏家以为世祧者迭迁德盛者弗毁盖就一朝为
言而周礼郑氏四𩔖注称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咸
祀之繁露引为自近溯远之明證斯正合食所权舆然
汉魏以来有司具仪率求之肇迹建都而不闻立庙洎
唐迄明庙立而代以专祀开创为常其制又缺马未备

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六十一年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497-0715c.png
敕谕礼官增祀苟非失德失器即蒙业守成者皆得与
飨我
皇考世宗宪皇帝丕缵
先型详定位次
临御伊始
亲诣视成著于
奎文者綦悉间考旧史所纪创守难易之辨鲜有折衷
定论以是对剔曩昔所为法施于民者不克兼既其实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497-0715d.png
独斤斤于殿于门于坊具颜之曰景德景德焉尔德故
若是其偏而不举耶寅惟

宗懋敬厥德咸秩孔修观法之所存即知戒之所寓义
至深远大雅不云乎天难忱斯不易惟王召公奭迪王
祈天永命一则曰监于有夏再则曰监于有殷寖假入
庙而徵统系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一自昭代槩之
皆名之为胜国有不深廑夫屋与墟之儆而怵惕动容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497-0716a.png
者哉顾于其间历选列辟若稽古之化浃烝人治光往
牒者罔不穆穆棣棣式在几筵崇异代同堂之报故于
世数之迁而得其示戒于无形抑于世数之屡迁而不
迁而得其垂法于有永稔乎此者观德之意愈以睪然
而兴矣庙自雍正癸丑缮葺距今且三十载爰以乾隆
壬午出内帑金庀而饬之故事瓴甋甃以纯绿兹特易
盖正殿黄瓦用昭舄奕工告讫功适届甲申季春吉祀
祇承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497-0716b.png
家法躬荐新宫已为长律述事揭言其大指会所司请
制文并锲诸碑复详阐之如此
增乾隆三年
御制戊午季秋祭历代帝王庙礼成纪述八韵 明禋
稽古制殷礼值秋时肃肃旂常列跄跄鹓鹭随爽风开
宝扇旭日耀灵祠两序陈钟鼓千秋焕鼎彝羹墙增忾
慕典籍信昭垂对越严将祀钦承俨若思志曾希舜禹
心愧作君师代谢固天运孙曾鉴在兹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497-0716c.png
增乾隆二十九年
御制重修
历代帝王庙告成既奉
神御复位爰以春祭恭临式瞻实枚用申诚肃诗
三皇
五帝道功崇
历代君王懋建中虽是乘除抚人世莫非兢业代
天工由来观德视迁庙用以陈年新閟宫更忆戴黄教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497-0716d.png
易瓦(旧制葺/以新) (庙瓦皆甃用纯绿兹/ 正殿易盖黄瓦)载闻刻羽发调桐
考经
圣祖加之位(康熙六十一年列辟皇祖考定典历代/帝王庙位守成 并增入祀)敬法
世宗祀以躬(春季皇考于雍正二年/ 亲诣行礼)乐亮礼章溯古制
牲蠲币量冀
神通落成涖止摅诚恪蒇祀虚徐仰显融周监在殷殷
监夏难谌益切惕予衷
原弘慈广济寺东望西安门西接平则门帝王庙南邻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497-0717a.png
乾石桥万松老人塔北近大街寺基二十亩(弘慈广/济寺志)
  (臣/)等谨按弘慈广济寺在历代帝王庙东寺基二
  十亩今无复旧规矣
(原万安弘慈广济寺碑景都城内西大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 泰间人有得佛像及石龟石)
(柱于土中山西僧普慧与其徒圆洪辈图兴复之尚衣/监太监廖屏以门赐额曰弘慈广济时天顺丙戌岁也)
(济弘慈广/ 寺志)
原万历癸未彭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重修(同/上)
  (臣/)等谨按弘慈广济寺旧为西刘村寺金时刘望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497-0717b.png
  云建明天顺初僧普慧因其址重葺之赐额曰弘
  慈广济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奉
敕重建
御制碑文勒石并
临米芾观音赞及渗金释迦观音普贤像
颁赐寺中正殿扁曰妙明圆通戒坛扁曰持梵律皆
圣祖仁皇帝御书乾隆十二年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497-0717c.png
皇上临幸兹寺
御制诗一首勒石殿西并
御书种诸善根扁恭悬殿内

圣祖御制弘慈广济寺碑 盖闻堂开鹿苑誇祇树之
香林境辟鹫峰传宝华之胜地若其清风盈丈室亦岂
在于离群皎月映禅心初何嫌于近市正以琳宫伊迩
瞻龙象者知尊精舍非遥听鼓钟者易肃兹弘慈广济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497-0717d.png
寺夙称名刹旧住高僧梵宇庄严峙凤城之兑位呗音
宣朗接紫陌之西隅古木垂荫于阶除皓鹤闻经于戺
户境幽尘隔如在山林心远地偏焉知阛阓莲花幢内
常明日月之灯柏子香中深入栴檀之海六时禅诵铎
铃飨彻丹霄四海缁流钵锡云依法界藏经阁敞珠联
贝叶之文说戒坛高石点雨花之偈是以驻跸常临于
净地挥毫特贲于禅扉眷此幽恬赏其清旷僧湛祐心
通释典志励虔修葺陈构而维新率群衲以遵礼住持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497-0718a.png
僧然丛克襄厥事庭宇秩然盖其教以利益群生为本
其事以修持戒律为归朕嘉其同善之心挹彼广慈之
义俯俞敦请爰锡斯文振宝筏之宗风弘金绳之觉路
用垂贞石以示来兹
增乾隆十二年
御制广济寺铁树歌 石桥之北凤城西庄严净域开
招提我来白昼考岁月苔阶偶抚昔人碑石龟石柱出
废址如幻具足非然疑宝构珠缨悬日月相好特表天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497-0718b.png
人师戒坛左峙授摩羯擘窠
神迹辉云楣(戒坛内持戒律匾/ 圣祖御笔也)曲廊右转筑精舍虽城
市也而幽奇庭前倔 矗老干摩挲不辨桐与桤轮囷
盘郁戛霄汉层层旌节排神芝白足僧人称铁树木疏
希见谁能知大椿散木此其𩔖名以不坏理亦宜很山
千岁挺不朽彼小隐耳奚堪题饱参佛定得如是熟阅
世道何纷兮天风为我吹万虑童童盖下聊依迟
(增张守忠张元善重修广济寺碑记略历弘慈广济寺/肇自天顺丙戌落成于成化甲辰迄今 百年殿宇倾)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497-0718c.png
(颓因与同志者于万历甲申孟夏鸠工修葺易朽成坚/稍称完整云 弘慈广济寺志)
(增高珩重修金佛像碑记略白弘慈广济寺帝城古刹/也兵燹以来丹青漶漫绀宇 毫风雨剥落工部尚书)
(巡抚畿辅捷轩王公太夫人刘氏捐赀鼎新之下至法/筵供器一切灿然康熙九年岁次庚戍夷则月望日立)
(石严同上栴檀佛记略/增 我斯) (康熙中王国弼与其弟国臣/)
(得栴檀香高数尺宝而藏之江南刘拱北良工也为刻/佛像三年像始竣以辛酉之冬迎入广济寺供养是年)
(十月三十日白悦悬像左臂焉/圣祖临幸解) (弘慈广济寺新志/)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497-0718d.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