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497-05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
 京城总记(一/)
  (臣/)等谨按四方会极厥惟
京师
国家宅都燕蓟
威德之盛
声灵之远超前古而立隆至于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497-0528d.png
宫阙制度用式观瞻则悉仍前明之旧第略加修饰而
  已今谨于城市门综举
本朝都城之制附以原书列代建置为
京城总记二卷
皇城为四卷内城外城凡衢市之分𨽻五城者并据
今制以次胪列于后
增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门九南曰正阳南
之左曰崇文南之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497-0529a.png
德胜东之北曰东直东之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西
之南曰阜城明永乐七年为北京城十九年乃拓其城
本朝鼎建以来修整壮丽其九门之名则仍旧焉外城
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计长二十八里高二丈亦
曰外罗城门七南曰永定曰左安曰右安东曰广渠西
曰广宁在东西隅而北向者东曰东便西曰西便(清大/ 一)
(统/志)
增顺治元年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497-0529b.png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卫
皇居镶黄居安定门内正黄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
白居东直门内镶白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居西
直门内镶红居阜城门内并在西方正蓝居崇文门内
镶蓝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盖八旗方位相胜之义以
之行师则整齐纪律以之建国则巩固屏藩诚振古以
来所未有者也(八旗/通志)
增雍正三年六月十三日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497-0529c.png
领等公同将拟定八旗形胜并分住地方分析缮列(同/上)
增镶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各按参领自鼓楼向东至
新桥自新桥大街北口城根向南至府学胡衕东口系
与正白旗接界满洲官兵自鼓楼向东循大街至经厂
为头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经厂循交道口转南至
棉花胡衕东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南锣鼓
巷北口至南口南锣鼓巷两边之鼓楼院方砖厂真武
庙鱼儿胡衕福祥寺帽儿胡衕炒豆胡衕棉花胡衕兵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497-0529d.png
马司前圆恩寺后圆恩寺局儿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八
佐领居址自交道口大街向东循新桥转南至香儿胡
衕东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香儿胡衕东口
向南至府学胡衕马将军胡衕钱局周围为五参领之
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向北至安定
门为头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自北锣鼓巷南口至北
口北锣鼓巷两边所有之倒钞胡衕经厂粉子亭谢家
胡衕伽蓝殿法通寺净土寺豆腐池儿胡衕高古庵郎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497-0530a.png
家胡衕碾儿胡衕为二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
兵自新桥大街向北至方家胡衕为头参领之十佐领
居址自方家胡衕向北至城根为二参领之十一佐领
居址国子监前后头条胡衕二条胡衕三条胡衕方家
胡衕国子监大沟巷萧家胡衕此七条胡衕为三参领
之十一佐领居址柏林寺前所有之鼓哨胡衕草厂王
大人胡衕柏林寺此四条胡衕为四参领之十一佐领
居址自北小街南口至城根胡椒圈之周围手帕胡衕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497-0530b.png
羊馆胡衕针线胡衕宽街此四条胡衕为五参领之十
佐领居址(同/上)
增正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黄旗接界之处系自
府学胡衕东口向南各按参领至四牌楼豹房胡衕东
口与镶白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至东大城根满洲官兵自镶黄旗接界处之棉
花胡衕东口循大街向南至大佛寺西北角为头参领
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大佛寺西北角向南至豹房胡衕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497-0530c.png
西口为二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
皇城东边所有之宽街草厂胡衕取灯胡衕晾谷厂弓
弦胡衕双塔胡衕此六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六佐领居
址两大街所有之铁狮子胡衕贾家胡衕汪芝麻胡衕
魏家胡衕十景花园马大人胡衕墙儿胡衕大佛寺胡
衕羊尾巴胡衕山老儿胡衕喇叭营此十一胡衕为四
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自马市口向东至四牌楼隆福
寺周围所有之细小胡衕为五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497-0530d.png
蒙古官兵自府学胡衕东口循大街至五条胡衕为头
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五条胡衕至四牌楼为二参
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新桥大街至东直门
为头参领之十佐领居址北新仓海运仓兴平仓南新
仓旧太仓富新仓此六仓门相近为二参领之十佐领
居址自东直门南小街北宋姑娘胡衕口袋胡衕慧照
寺王家胡衕船板胡衕板桥胡衕此六胡衕为三参领
之十一佐领居址北新桥大街六条胡衕七条胡衕八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497-0531a.png
条胡衕九条胡衕十条胡衕此五胡衕为四参领之九
佐领居址北小街头条胡衕二条胡衕三条胡衕四条
胡衕五条胡衕此五条胡衕为五参领之九佐领居址
(同/上)
增镶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白旗接界之处系自
豹房胡衕向南至单牌楼与正蓝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东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正白旗接界处由
东长胡衕东口循大街向南至院府胡衕东口为头参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497-0531b.png
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院府胡衕东口至长安街牌楼
为二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东长安大街两边所有之
翠花胡衕东长胡衕奶子府胡衕烧酒胡衕锡镴胡衕
莱厂胡衕院府胡衕梯子胡衕口袋胡衕理藩院后胡
衕此十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长安街牌
楼向东至单牌楼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灯市口
大街西口至东四牌楼大街向南两大街之间所有椿
树胡衕金银胡衕煤炸胡衕帅府胡衕头条胡衕二条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497-0531c.png
胡衕此八胡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
自四牌楼向南循大街至堂子胡衕为头参领之十二
佐领居址自堂子胡衕向南至单牌楼为二参领之十
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四牌楼向东至小街为头参
领之五佐领居址自小街至朝阳门为二参领之四佐
领居址禄米仓周围至哑巴胡衕方家胡衕为三参领
之四佐领居址小家子史家胡衕乾面胡衕小哑巴胡
衕此四胡衕为四参领之四佐领居址羊尾巴胡衕堂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497-0531d.png
子胡衕史大人胡衕羊仪宾胡衕总把胡衕此五胡衕
为五参领之五佐领居址(同/上)
增正蓝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白旗接界之处系自
单牌楼至崇文门由金水楼向东至大城根满洲官兵
自镶白旗接界处由长安街牌楼向西进东长安门至
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自新街口南口至
北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宗人府向南户部
周围至中御河桥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中御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497-0532a.png
河桥至洪厂胡衕北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
洪厂胡衕口向北至长安街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
址蒙古官兵自单牌楼至崇文门为头参领之十五佐
领居址自江米巷东口至洪厂胡衕为二参领之十四
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单牌楼观音寺胡衕向东至举
场西门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羊肉胡衕西口向
东至水磨胡衕为二参领之七佐领居址自裱背胡衕
西口至东口为三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苏州胡衕西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497-0532b.png
口东至马皮厂北口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船板
胡衕西口向东至马皮厂南口为五参领之七佐领居
(同/上)
增正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自鼓楼向西至新街口大
街北口城根向南至马状元胡衕西口与正红旗接满
洲官兵自鼓楼大街向西北药王庙南口至大城根为
头参领之十九佐领居址自北药王庙街南口向西循
大街至八调湾南口为二参领之十九佐领居址自八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497-0532c.png
调湾南口循大街至德胜门转南至德胜桥为三参领
之十八佐领居址自鼓楼斜街循银锭街向西李广桥
至德胜桥大街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松树街
北口至南药王庙为五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蒙古官
兵自松树街南口向西至德胜桥转北至宏善寺西口
为头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自宏善寺胡衕西口至德
胜桥为二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护国寺
街至棉花胡衕南口罗圈胡衕西口为头参领之十佐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497-0532d.png
领居址自西口连棉花胡衕廊房胡衕草厂胡衕为二
参领之十佐领居址自蒋家房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
之十一佐领居址自新街口向北至四条胡衕东口为
四参领之十佐领居址自四条胡衕东口至城根及铜
井为五参领之九佐领居址(同/上)
增正红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黄旗接界之处系自
马状元胡衕东口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西直门大街曹公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497-0533a.png
观之东至新街口转南至石老娘胡衕东口为头参领
之十二佐领居址自石老娘胡衕东口向南至四牌楼
转东至马市东口为二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
皇城西边所有之马状元胡衕太平仓胡衕毛家湾胡
衕红罗厂胡衕拐棒胡衕此五胡衕为三参领之十五
佐领居址自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驴肉胡衕帅府
胡衕报子胡衕臭皮胡衕石老娘胡衕此五胡衕为四
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卫衣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497-0533b.png
胡衕太平候胡衕五王侯胡衕车儿胡衕石碑胡衕宝
禅寺帽儿胡衕宫衣库胡衕此八胡衕为五参领之十
四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西直门大街南边所有之草
厂胡衕柳巷胡衕观音寺胡衕陈线胡衕大觉寺胡衕
此五胡衕为头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自大觉寺胡衕
向南坚厂翊教寺祖家街栅栏胡衕东观音寺胡衕椿
树胡衕苦水井此七胡衕为二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
汉军官兵自阜城门循大街至宫门口为头参领之四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497-0533c.png
佐领居址自宫门口向东至马石桥为二参领之四佐
领居址马石桥北边所有之苏罗卜胡衕回子营为三
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回子营向北至茶叶胡衕翠花
街为四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宫门口向北至葡萄园
东口为五参领之三佐领居址(同/上)
增镶红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红旗接界之处系自
羊肉胡衕向南至单牌楼与镶蓝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正红旗接界处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497-0533d.png
之四牌楼大街向南至单牌楼转东至长安街牌楼为
头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西安门大南边所有之板场胡衕廊
房胡衕酱房胡衕小酱房胡衕东斜街细米胡衕此六胡衕为二
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细米胡衕向南馓子胡衕狗尾巴
胡衕背阴胡衕大仆寺街李阁老胡衕此五胡衕为三参领之
十七佐领居址自李阁老胡衕向南东夹道东岳庙岱北寺小
东岳庙演象所官磨房此六胡衕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
馓子胡衕向南堂子胡衕石虎胡衕蜈蚣卫胡衕油房胡衕茶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497-0534a.png
叶胡衕西夹道正沟胡衕此七胡衕为五参领之十七
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粉子
胡衕后泥洼十八半截丰盛胡衕此四胡衕为头参领
之十佐领居址自丰盛胡衕向北之兵马司胡衕燕儿
胡衕砖塔胡衕羊肉胡衕此四胡衕为二参领之十二
佐领居址汉军官兵以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白庙
胡衕半壁街此二胡衕为头参领之二佐领居址自白
庙胡衕向北车子胡衕榆钱胡衕沈篦子胡衕千张胡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497-0534b.png
衕此四胡衕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千张胡衕向
南打磨厂半圈高井口袋胡衕此四胡衕为三参领之
四佐领居址自口袋胡衕向南施饭寺皮裤子胡衕东
夹道胡衕此三胡衕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东夹
道胡衕向南白庙胡衕刑部街此二胡衕为五参领之
四佐领居址(同/上)
增镶蓝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系自
单牌楼至宣武门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497-0534c.png
与镶红旗接界处之长安街牌楼向东进西长安门至
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江米巷向北至
长安门大街中府左府四眼井周围为二参领之十八
佐领居址自河漕沿向东至石牌胡衕文昌阁拴马椿
马神庙胡衕此四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
狮子口向东由皮市南口转北至扫帚胡衕西口为四
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西单牌楼向南由绒线胡衕
转东至河漕沿六部口抽屉胡衕关帝庙胡衕牛肉湾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497-0534d.png
此六胡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宣
武门至绒线胡衕西口油房胡衕南拴马椿翠花胡衕
枣树街此四胡衕为头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中街半
壁街前细瓦厂新帘子胡衕旧帘子胡衕此五胡衕为
二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西单牌楼西边
之抱子街东口至西口为头参领之五个半佐领居址
自手帕胡衕东口至西口为二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
铁匠胡衕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石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497-0535a.png
驸马大街东口向西至棕毛胡衕为四参领之五佐领
居址自头发胡衕东口向西至臭水河为五参领之四
佐领居址(同/上)
原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
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
显西清普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坊市廨舍寺
观盖不胜书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口桑
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辽/史) (原在/宫室)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497-0535b.png
(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辽金城池旧址与今四至不同而实为
  都邑迭增之所自原书有散见宫室门者今悉移
  载卷内
原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
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东曰宣和城中坊闬
皆有楼南门外有裕悦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
旧名碣石馆清和后易之南即桑乾河(王文正/上辽事) (原在/宫室)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497-0535c.png
(门今/移改)
  朱彝尊原按辽史皇族表有裕悦希达裕悦赫噜
  裕悦斡裕悦休格裕悦罗卜科裕悦果实裕悦乌
  珍国语解裕悦贵官无所职其位居南北大王上
  (按赫噜满州语车辐也旧作喝鲁干满洲语气味也/旧作哇罗卜科蒙古语淖泥也旧作鲁不古果寔)
  (满洲语疼爱也旧作高十乌珍满/洲语重也旧作屋质今俱译改)
  (臣/)等谨按辽史无清和年号惟圣宗尝改元统和
  王曾封事所云清和疑即统和之讹也永平馆当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497-0535d.png
  在今城南遗址已不可考
原太宗以燕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辽/史)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原永平馆在府南一十里一名碣石馆辽朝士宴集之
(明一/统志)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辽开泰元年始号为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号为
中都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阙制度三月命张浩等
增广燕城城之门制十有二东曰施仁宣曜阳春南曰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497-0536a.png
景风丰宜端礼西曰丽泽灏华彰义北曰会城通元崇
智改门曰清怡曰光泰浩等取真定府潭园材木营造
宫室及凉位十六(析津/志)
补贞元四年金主亮率文武百官幸燕遂以燕为中都
府曰大兴定京邑焉都城之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一
正两偏其正门两旁又皆设两门正门常不开惟车驾
出入馀悉由旁两门焉其门十二各有标名东曰宣耀
曰施仁曰阳春西曰灏华曰丽泽曰彰义南曰丰宜曰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497-0536b.png
景风曰端礼北曰通元曰会城曰崇智内城门左掖右
掖宣阳又在外焉外墨书粉地内则金书朱地皆故礼
部尚书王兢书(金图/经) (原在宫室门/补遗今移改)
原都城四围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
正门两旁又设两门正东曰宣耀阳春施仁正西曰灏
华丽泽彰义正南曰丰宜景风端礼正北曰通元会城
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大金/国志)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朱彝尊原按金史城门十三北有四门一曰光泰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497-0536c.png
  当以史为正
  (臣/)等谨按大金国志金图经皆言金都城门十二
  金史独于北面多光泰一门析津志亦作十二门
  而又别出清怡光泰二门考北平图经谓奉先坊
  在旧城通元门内而析津志又谓在南城清怡门
  内二名错见疑清怡即通元之别称而光泰或亦
  会城崇智之别称欤
增天德三年海陵意欲徙都于燕上书者咸言上京临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497-0536d.png
潢府僻在一隅官艰于转漕民难于赴愬不如都燕以
应天地之中言与意合乃命左右丞相张浩张通左丞
蔡松年调诸路民夫筑燕京制度如汴诏曰燕本列国
之名今立京师不当称燕京改号中都以析津府为大
兴府(元一/统志)
增金朝筑燕城用涿州土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
涿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析/津)
(志/)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497-0537a.png
原燕展筑南城系金海陵天德二年见蔡无可大觉寺
(玉堂/嘉话)
原正隆四年二月修中都城(金/史)
原初忠献王粘罕有志都燕因辽人宫阙于内城外筑
四城每城各三里前后各一门楼橹池堑一如边城每
城之内立仓廒甲仗库各穿复道与内城通时陈王兀
室将军韩常娄宿皆笑其过计忠献曰百年内当以吾
言为信及海陵炀王定都既营宫室欲彻其城翟天祺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497-0537b.png
曰忠献开国元勋措置必有说乃止(金国南/迁录)
原燕山府城周围二十七里楼台高四十尺楼计九百
一十座池堑三重城开八门(奉使行/程录) (以上四条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据此条燕京旧城周二十七里至金天
  德三年展筑三里见析津志所引金蔡圭大觉寺
  记合计之共周三十里此皆指都城言之至大金
  国志所称周七十五里者则指外郛而言犹今外
  城之制也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497-0537c.png
  又按辽金故都在今都城南面元代尚有遗址当
  时多谓之南城而称新都为北城自明嘉靖间兴
  筑外罗城故迹遂渐湮废其四至已不可辨今即
  前人志乘文集碑刻所记准以现在地面参稽互
  审如悯忠寺昊天寺在今宣武门南与广宁门相
  近而元人皆称为南城古迹又今城外白云观西
  南有广恩寺即辽金奉福寺距西便门尚远而金
  泰和中曹谦碑记谓寺在都城内又金天王寺即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497-0537d.png
  今天宁寺在广宁门外稍北而元一统志谓在旧
  城延庆坊内又今琉璃厂在正阳门外而近得辽
  时墓碑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
  窑厂在永定门内先农坛西而其地有辽寿昌中
  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又图经志书载都土
  地庙在旧城通元门内路西通元乃金都城北门
  而都土地庙今在宣武门外西南土地庙斜街由
  是观之则辽金故都当在今外城迤西以至郊外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497-0538a.png
  之地其东北隅约当与今都城西南隅相接又考
  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中统元年赴开平三月五日
  发燕京宿通元北郭六日午憩海店距京城廿里
  海店即今海淀据恽所言以道里核计则金时外
  郛七十五里之方位不难约略而知矣
原南城在今城西南唐幽州藩镇城及辽金故都城也
隋之天宁寺旧在城中今在城外矣悯忠寺有唐景福
元年重藏舍利记其铭曰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497-0538b.png
寺门临康衢悯忠寺旧在城中东南今在城外西南僻
境矣(春明梦/馀录)
  朱彝尊原按隋唐之幽州洪业寺在城内唐之幽
  州悯忠寺在城东南隅辽之南京因之康熙辛酉
  西安门内有中官治宅掘地误发古墓中有瓦炉
  一瓦罂一墓石二方广各一尺二寸一刻卞氏墓
  志四字环列十二辰相皆兽首人身一刻志铭而
  书作志志题曰大唐故濮阳卞氏墓志志文曰贞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497-0538c.png
  元十五年岁次己卯七月癸卯朔夫人寝疾卒于
  幽州蓟县蓟北坊以其年权窆于幽州幽都东北
  五里礼贤乡之平原是今之西安门去唐幽州城
  东北五里而遥矣金拓南城时收台在城之东北
  至于元之中都则今德胜安定东直三门外皆城
  中地而白马庙琼华岛收台太液池柴市悯忠寺
  大悲阁咸在南城迨徐宁又改筑缩其北五里废
  光熙肃清二门规制差隘永乐中重拓南城然悯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497-0538d.png
  忠寺大悲阁仍限门外盖都城凡数徙坊市变置
  代有不同阅绛云楼书目有皇元建都记及萧洵
  有故宫遗录二编惜燔于火今博访未得金元之
  遗迹遂多湮灭而无徵矣 (以上二条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按称琼华岛太液池在南城
  者乃指金时周七十五里之外城非金都三十里
  之内城也元至元间改建都城去都东北三里则
  指金之内城东北若外城之琼岛液池元人即于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497-0539a.png
  此营建大内并未尝全弃其地析津志及元李洧
  孙大都赋记载甚明详见后条
(原王恽复隍谣载南城嚣嚣足污濊既建神都风土美/燕人重迁朽厥 睿意作新思有泚一朝诏徙殊井疆)
(九陌香生通戚里炀城密迩不刬去适足囊奸养狐虺/城复池隍莫叹嗟一废一兴固常理今年戊子冬十月)
(天气未寒无雨雪禁军指顾旧筑空郊遂坦𡰥无壅隔/寂寞千门草棘荒他年空有铜驼说我诗虽小亦王风)
(庶配商盘歌帝/哲 秋涧集) (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朱彝尊原按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始于中都之
  东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六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497-0539b.png
  月发军修定大都城而王秋涧诗则云今年戊子
  冬十月是至元二十五年矣与史不合
(原刘崧燕城杂诗白南城土垣故不塌西宫渠水自相/通野芦花似杨花 蕊木叶如枫叶红菜根磊磊红萝)
(卜草子崭崭白蒺藜东蓟直通齐/化外南城更在顺承西 槎翁集) (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原入丰宜门过龙津桥桥分三道通用夺玉石扶阑上
琢为婴儿状极工巧(北辕/录)
原龙津桥在燕山宣阳门外以玉石为之引西山水灌
其下(石湖/集)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497-0539c.png
(原范成大诗水燕石扶阑玉雪堆柳塘南北抱城回西/山剩放龙津 留待官军饮马来 同上)
(原大定元年十一月固云以军至中都同知留守璋请/至府议事固云疑璋有谋乃阳许诺排节仗若将往者)
(遂骑从出施仁门驻兵通州见世宗于三河改金史列/传按固云唐古特语才能也原作彀英今译 原在)
(宫室门今移改月有虎至阳春门外驾出射获之/原太和八年八) (金/)
(史本纪六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于阙廷之右丽泽门/原泰和)
(内郝金史勇武安王庙碑/原 经义) (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王/)
(庙夏五月十有三日秋九月十有三日则大为祈赛整/仗盛仪旌甲旗鼓长刀赤骥俨如王生千载之下景向)
(若是况汉季之遗民乎双陵川集隔䌽霞宫莺催赏玉溪/原元好问梁园春词 凤箫声)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497-0539d.png
(花谁怜丽泽门边柳瘦倚东风望翠华党遗山集丞唐/原燕城西南门曰端礼有大定末刘无 所撰左)
(古安礼碑云尹大兴时迎午休吏燕雀语堂下人不知/有官府 玉堂佳话 唐古原作唐括今改正)
(原赫舍哩执中分其军为三军由彰义门入自将一军/由通元门入 金史列传)
(原大安三年二月通元门重关折九月蒙古兵至中都/十月遣泰州刺史珠赫哷果勒齐屯通元门外至宁元)
(年五月起呼沙呼复为右副元帅领武卫军二千人屯/通元门外八月呼沙呼自通元门入妃嫔皆束装至通)
(元门勒金史纪语按珠赫哷旧作术虎今从八旗姓谱/改正 齐满洲 中心也旧作高琪今俱译改 以上)
(七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宫室卷内取史传之文有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497-0540a.png
 涉及金城门名者广加采摭以资博览而于建置
 故迹无关谨改附城市总卷内用备故实后仿此
增旧城中东南西北二隅坊门之名四十有二西开阳
坊南开远坊北开远坊清平坊美俗坊广源坊广乐坊
西曲河坊宜中坊南永平坊北永平坊北揖楼坊南揖
楼坊西县西坊棠阴坊蓟宾坊永乐坊西甘泉坊东甘
泉坊衣锦坊延庆坊广阳坊显忠坊归厚坊常宁坊常
清坊西孝慈坊东孝慈坊玉田坊定功坊辛市坊会仙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497-0540b.png
坊时和坊奉先坊富义坊来远坊通乐坊亲仁坊招商
坊馀庆坊郁邻坊通和坊西南东北二隅旧坊门之名
二十东曲河坊东开阳坊咸宁坊东县西坊石幢前坊
铜马坊南蓟宁坊北蓟宁坊啄木坊康乐坊齐礼坊为
美坊南卢龙坊北卢龙坊安仁坊铁牛坊敬客坊南春
台坊北春台坊仙露坊(元一/统志)
  (臣/)等谨按此条乃具录金时都城内各坊之名其
  方位界至岁久已就湮没今以析津志元一统志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497-0540c.png
  五城坊巷胡衕集所载寺院基址现存者参互考
  之则归义废寺在今彰义门大街北当为时和坊
  都土地庙在今土地庙斜街当为奉先坊天王寺
  即今天宁寺在广宁门外当为延庆坊又宣武门
  外菜市西尝发地得仙露寺舍利石匣当为仙露
  坊又宣北坊之昊天寺当为棠阴坊竹林寺当为
  显忠坊紫金寺当为北开远坊大约皆在宣武广
  宁二门之间其馀则多不可考矣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497-0540d.png
原金自天德以后始有南北郊之制大定明昌其礼寖
备南郊坛在丰宜门外圆坛三成成十二陛壝墙三匝
四面各三门斋宫东北府库在南坛壝皆以赤土圬之
北郊方丘在通元门外方坛三成四正陛方壝三周四
面亦三门朝日坛曰大明在施仁门外之东南门坛之
制皆同方丘夕月坛曰夜明在彰义门外之西北掘地
圬之为坛其中常以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于
圜丘夏至日祭皇地祗于方丘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同/上)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497-0541a.png
原明昌五年为坛于景风门外东南岁以立春后丑日
祀风师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以立夏后申日祀雨
师是日祭雷师于位下(金史/礼志)
原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乃
筑坛于景风门外东南端地与圜丘东南相望岁以春
分日祀青帝伏牺氏女娲氏位坛上南向西上姜嫄简
狄位于坛之第二层东向北上前一日布神位省牲器
陈御弓矢韣于上下神位之右其斋戒奠玉币进熟皆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497-0541b.png
如大祀仪(同/上)
原入宣阳门由驰道西南入会同馆(北辕/录)
原会同馆燕山客馆也辽已有之(石湖/集)
原燕宾馆燕山城外馆(同/上)
补使至燕京寓于来远驿泛使则居远驿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补宋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
宋朝陵寝所在愿归侵地宰相力以为未可至能遂自
为一书述圣语至金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497-0541c.png
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
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
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书既上殿中观者皆失
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辞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
再拜而退金之群臣或不平议羁留使人而金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
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金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
殊骇观听事须详处邦乃孚休既还上嘉其不辱命由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497-0541d.png
是超擢至于大用至能在燕京会同馆守吏微言有羁
留之议乃赋诗曰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浮沤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鹤林/玉露)
补淳熙十五年二月遗留礼信使颜师鲁高震至燕京
燕宾馆宴毕入来宁馆盖泛使之馆也(思陵/录)
补宋人与辽金南北通问各设国信使使至俱置客省
司四方馆使引进有官押燕有伴其后使事不一于即
位上尊号生辰正旦则遣使贺于国恤则遣使告哀吊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497-0542a.png
慰祭奠进遗留礼物又有告庆谕成报聘报谢报谕祈
请申请详问等目大半多用词臣北有燕宾馆南有班
荆馆至燕京则许游悯忠庆寿诸刹至临安则伴使偕
往天竺烧香次冷泉亭呼猿洞而归当时纪行之书存
于今者王曾上契丹事富弼奉使录许亢宗奉使行程
录洪皓松漠纪闻范成大揽辔录周煇北辕录仅寥寥
数卷而已其宫阙制度犹可藉以考證外如路振乘轺
录宋敏求入蕃录范镇使北录刘敞使北语录江德藻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497-0542b.png
聘北道里记沈括使辽图抄李罕使辽见闻录寇瑊奉
使录王曙戴斗奉使录王晋使范连鹏举宣和使金录
何铸奉使杂录雍尧佐隆兴奉使审议录张棣讲和事
迹韩元吉金国生辰语录姚宪乾道奉行录余嵘使燕
录楼钥北行日录富轼奉使语录多轶不传又若赵良
嗣燕云奉使录马扩茆斋自叙沈琯南归录郑望之靖
康奉使录李若水山西军前奉使录傅雩建炎通问录
范仲熊北纪晁公忞金人败盟记虽散见于北盟会编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497-0542c.png
而未必全至若皇华录南北欢盟录南北对镜图南北
国信记议盟记接伴语录北朝国信语录贺正人使例
使北录靖康要盟录绍兴通和录讲和录开禧通和持
书通问本末诸书仅留其目并作者姓字皆佚矣(瀛洲过/古录)
(原范成大燕宾馆诗下九日朝天种落欢也将佳节劝/盘餐苦寒不似东篱 雪满西山把菊看 以上八条)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风流子词/补吴缴题燕山驿壁) (书剑忆游梁当时事/)
(底处不堪伤念兰苕嫩叶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金步障丝惹紫游缰曲水古今禁烟前)
(后暮云楼阁春草池塘写回首断人肠年芳但如雾镜/发已成霜独有蚁尊陶 蝶梦悠扬听出塞琵琶风沙)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497-0542d.png
(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不似海原在城市/门潮信犹到浔阳 庚溪诗话门今移改)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